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2013年年6月月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编写组编写组 引引 言言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要求,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技术规程。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目 前国内水泥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成果和经验,以我国现行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 我国节能检测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技术规 程。 本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测试范围,测试条件, 技术要求,测试报告和附录。 本技术规程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材节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3 目目 录录 1 1 范围范围4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3 测试范围测试范围4 4 4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5 5 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 5.15.1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5 5.25.2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粉磨系统能效测试7 5.35.3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9 5.45.4 原原燃燃料料预预处处理理系系统统 能效测试能效测试10 5.55.5 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11 6 6 测试报告测试报告12 6.1 对外出具测试报告的要求12 6.2 测试报告内容12 附录附录 A A14 附录附录 B B16 附录附录 C C18 附录附录 D D20 附录附录 E E22 4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 1 1 范围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泥制造过程能效测试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测试范围、测试条件、 技术要求、测试报告。 本规程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及熟料制造的能效测试与计算。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GB/T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16780 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GB/T 21372 硅酸盐水泥熟料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851-2010 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6281-2010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GB/T 26282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 GB/T 26567-2011 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GB/T 27977-2011 水泥生产电能能效测试及计算方法 GB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50588-2010 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 JC/T 543 烘干机热工测量方法与计算 3 3 测试范围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见图 1: 图 1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范围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 水泥制成系统 (见图 5) 生料制备系统 (见图 3) 煤粉制备系统 (见图 4) 熟料烧成系统 (见图 2) 余热发电系统 (见图 6) 粉磨系统原燃材料预处理系统辅助生产系统 5 4 4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水泥制造过程能效测试应满足以下条件: 4.1 生产企业根据 GB/T 23331 的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同时按照 GB/T 24851-2010 的要 求配备计量器具,并在能效测试前经过校验和校准,并备有记录。 4.2 水泥生产线主机设备已通过性能考核并稳定运行 30d 以上。 4.3 若水泥企业同一个厂区存在多条生产线时,每条生产线应单独进行能效测试。 4.4 测试前应根据测试内容编制测试大纲,见附录 A。 4.5 现场测孔布置和开孔情况满足测试的要求。 4.6 测试机构对水泥生产企业进行能效测试前,水泥制造企业应提供相关基本情况表,详 见附录 B。 5 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5.15.1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 5.1.1 测试边界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边界为从生料库到熟料入熟料库止。包括生料均化库、窑尾高 温风机、预热分解系统、回转窑系统、熟料冷却机及废气处理系统;不包括用于基建、技 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燃材料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单独 统计,见图 2。 图 2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边界 5.1.2 测试要求 5.1.2.1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时间应不少于 72h,且应在正常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 5.1.2.2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时过程控制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生料库 生料 熟料 冷却机 熟料库 熟料 煤粉仓 煤粉 废气处理 烧成窑尾(预热 器分解炉系统) 回转窑 废气处理 6 表 1 熟料烧成系统过程控制要求 名目项目波动范围备注 KH(或 LSF) 0.02(2) 石灰饱和系数 SM 0.1 硅酸率 IM 0.1 铝氧率 细度 2% 0.08mm 筛余 平均水分1%- 生料 投料量 5% - Qnet,ad 5% 燃料低位发热量 细度 2% 0.08mm 筛余 燃料 平均水分 1% - 熟料熟料品质应满足 GB/T 21372 标准要求 注:生料化学成分分析测试按照 GB/T 176 规定的方法进行,生料水分按照 GB/T 50123 规定的方法进 行;燃料的工业分析按照 GB/T 212 规定的方法进行;生料和煤粉的细度参考 GB/T 1345 规定的方法进行。 5.1.3 测试内容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内容及测试频率见表 2: 表 2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内容及测试频率 测 试 内 容 序号测 定 项 料量 风温 风压 料温成分气流量分解率含尘量其它 测试 频率 1冷却机废气 2 次/24h 2出窑熟料 2 次/24h 3出冷却机熟料 a 28d 强度3 次/24h 4冷却机各室鼓风 2 次/24h 5入炉三次风 2 次/24h 6入窑二次风 2 次/24h 7窑头一次风 2 次/24h 8窑头煤粉输送风 2 次/24h 9入窑煤粉 a 低位热值1 次/8h 10预热器系统出口烟气 2 次/24h 11其它各级出口烟气 2 次/24h 12C5 预热器料管 2 次/24h 13分解炉出口烟气 2 次/24h 14烟室烟气 2 次/24h 15入预热器生料 a 易烧性2 次/24h 16分解炉煤粉输送风 2 次/24h 17入炉煤粉 a 低位热值1 次/8h 18煤磨抽热风 2 次/24h 19表面温度测试边界内各热工设备2 次/24h 20环境条件大气温度、压力、环境风速等2 次/24h 20用电量烧成系统用电量1 次/8h 7 21供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变压器日负荷率、变压器负载系数、功率因数1 次/8h 22主要电动机运行状态功率因数、用电量、运行状态判定1 次/8h a:采用全天混合平均样测试相应的成分和低位热值 5.1.4 数据处理 5.1.4.1 数据处理依据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的测试和计算方法按照 GB/T 26282、GB/T 26281 的规定进行,熟料 强度的测试按照 GB/T 21372 的规定进行,电能能效测试按照 GB/T 27977 的规定进行。 燃料消耗量根据煤粉喂煤秤累计值计算,喂煤秤校核方法见附录 C。熟料产量可通过 生料计量秤累计值和生熟料折合比计算,生料计量秤校核方法见附录 C,生熟料折合比计 算方法见附录 D。熟料产量也可根据实物计量确定,方法见附录 E。 5.1.4.2 数据认定 根据每 24 小时的测试结果进行能效计算,3 次 24 小时能效测试结果之间相差应不大 于 5,同时热平衡计算和冷却机热平衡计算结果中其它支出项不应超过3%,否则测试 结果无效,应重新进行能效测试。 5.1.4.3 测试结果 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参数按照 GB/T 26281-2010 附录 A 中表 A.2-1表 A.2-7 的内容 以汇总表形式表示,物料平衡、热平衡和冷却机热平衡计算结果按照 GB/T 26281-2010 表 1、表 2 和表 4 形式表示。汇总表中可增加熟料烧成系统电耗、供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和主要 电动机运行状态判定结果。 5.25.2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粉磨系统能效测试 5.2.1 测试边界 粉磨系统包括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和水泥制成系统。煤粉制备系统能效测试 边界为从原煤入煤磨到煤粉入煤粉仓的整个煤粉制备过程,见图 3。生料制备系统能效测 试边界为从原料调配库底到生料入生料库的整个生料制备过程,见图 4。水泥制成系统能 效测试边界为从水泥调配库底到水泥入水泥库的整个水泥制成过程,见图 5。 原煤仓 选粉设备 煤磨 原煤 煤粉 熟料烧成 煤粉 收尘设备 煤粉仓 8 图 3 煤粉制备系统能效测试边界 原料调配库 选粉设备生料磨 原料 生料 收尘设备 生料均化库 图 4 生料制备系统能效测试边界 图 5 水泥制成系统能效测试边界 5.2.2 测试要求 5.2.2.1 测试期间,对煤粉制备系统和生料制备系统,入磨物料的种类不得改变;对水泥 制成系统,混合材的种类和水泥的品种不得改变。 粉磨系统的能效测试次数不少于 3 次,每次时间不小于 8 小时,测试期间不得停磨, 否则此次能效测试无效并应重新开始能效测试。 5.2.2.2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满足下表要求: 表 3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过程控制要求 项目成品水分比表面积波动幅度投料量波动幅度0.08mm 筛余细度波动幅度 生料制备系统 1% - 5%2% 煤粉制备系统 2%a - 5%2% 水泥制成系统- 4%5%2% a 对褐煤来说,成品水分不包含内水。 注:水泥的比表面积测试按照 GB/T 8074 规定的方法进行,细度参考 GB/T 1345 规定的方法进行。 5.2.3 测试内容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内容及频次见表 4: 水泥原料调配库 水泥磨系统 原料 水泥库 水泥 收尘设备 9 表 4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内容及频率 测 定 内 容 序号测 定 项 料量风温风压料温成分气流量含尘量其它 测试 频率 1入磨物料易磨性1 次/8h 2出磨物料细度1 次/8h 3入磨气体1 次/8h 4出磨气体1 次/8h 5出旋风筒/选粉机气体1 次/8h 6水泥成品水泥强度1 次/24h 6环境条件大气流速、大气压力、环境温度 7电能能效粉磨系统电耗、供配电系统及运行系统状态 注:如水泥制成系统采用高效选粉机,宜测试选粉机的选粉效率。 5.2.4 数据处理 5.2.4.1 数据处理依据 粉磨系统的测试和计算参照 GB/T 26282-2010 和 GB/T 26281-2010 的规定进行,电能 能效测试按照 GB/T 27977-2011 的规定进行,水泥原料易磨性的测试按照 GB/T 26567- 2011 的规定进行;煤的可磨性指数测试按照 GB/T 2565 的规定进行;水泥强度的测试按照 GB/T 17671 的规定进行,水泥比表面积的测试按照 GB/T 8074 的规定进行,水泥细度的测 试按照 GB/T 1345 的规定进行。 5.2.4.2 数据认定 根据各粉磨系统的测试期间的测试结果进行能效计算,各次的能效测试结果之间相差 应不大于 5,否则测试结果无效,应重新进行能效测试。 5.2.4.3 测试结果 粉磨系统能效测试参数参考 GB/T 26281-2010 附录 A 中表 A.2-1表 A.2-7 的内容以汇 总表形式表示。测试结果包括各点风量、粉尘浓度、粉磨系统电耗、主要用电设备电能能 效,还应包括入磨物料的物性、成分测试结果等参数。 5.35.3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 10 5.3.1 测试边界 从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进口至汽轮机及冷却塔的整个余热发电系统,见图 6。 图 6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边界 5.3.2 测试要求 5.3.2.1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应与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同步进行。测试时间应不少于 72 小时,且应在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和余热发电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即测试期间 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产量和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波动幅度不超过测试期间平均值的5%, 测试期间不允许停窑和停余热发电系统。否则此次能效测试无效并应重新开始能效测试。 5.3.2.2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时熟料烧成系统过程控制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5.3.3 测试内容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内容及测试频率见表 5: 表 5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内容及频次 测 定 内 容 序号测 定 项 风压风温气流量成分含尘量其它 测试 频率 1冷却机废气2 次/24h 2入 AQC 炉废气2 次/24h 3出 AQC 炉废气2 次/24h 4入 SP 炉废气2 次/24h 5出 SP 炉废气2 次/24h 6表面温度 a 包括:AQC 炉和 SP 炉2 次/24h 7环境条件大气温度、大气压力、环境风速等2 次/24h 8电能能效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自用电量、供配电系统及运行系统状态1 次 24h 注:如果其他热源热量用于余热发电,应增加利用的这部分热量的测试。 a:如果回转窑烧成带筒体散热用于发电,增加烧成带部分的筒体表面温度测试。 5.3.4 数据处理 5.3.4.1 数据处理依据 蒸汽 汽轮机 AQC炉 废气处理 窑头冷却机窑尾预热器 SP炉热水 水 废气处理 其他热源 锅炉 废气处理 11 余热发电系统热工参数的测试按照 GB/T 26282-2010 的规定进行,水泥窑低温废气纯 余热发电系统热效率的计算按照 GB50588-2010 的规定进行。 5.3.4.2 数据认定 根据每 24 小时的测试结果进行能效计算,3 次 24 小时能效测试结果之间相差应不大 于 5,否则测试结果无效,应重新进行能效测试。 5.3.4.3 测试结果 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参数参考 GB/T 26281-2010 附录 A 中表 A.2-1表 A.2-7 的内 容以汇总表形式表示。 5.45.4 原原燃燃料料预预处处理理系系统统 能效测试能效测试 5.4.1 测试边界 从原燃材料进厂至原燃材料经过预处理后入储存库的整个原燃料预处理 过程,包括 原料破碎、预均化、烘干及输送。 5.4.2 测试要求 5.4.2.1 在整条生产线运行的情况下,统计的时间宜超过 30 天。 5.4.2.2 预处理系统在生产线烧成系统和各粉磨系统正常运行的工况下运行。 5.4.2.3 如果对烘干机系统进行能效测试,现场条件应满足测试的要求。 5.4.3 测试内容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内容见表 6: 表 6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内容 测 定 内 容 序号测 定 项目 料量成分粒度水分 1进预处理系统物料 2出预处理系统物料 3预处理系统电耗物料进入预处理系统至预处理后输送至相应储存库的电耗 如果原燃料预处理过程采用回转烘干机系统进行烘干,烘干机系统能效测试内容按照 JC/T 543 的规定进行。 5.4.4 数据处理 5.4.4.1 数据处理依据 预处理系统电耗主要以水泥企业统计为主,对原料破碎和预均化系统,主要统计生 产线正常运行情况下电耗及对应的熟料产量,预处理系统电耗折算至每吨熟料基准。 烘干机系统的热工测试与计算方法按照 JC/T 543 的规定进行。 12 5.4.4.2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结果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结果主要为预处理系统电耗,如果有烘干机系统,还应包 括烘干机系统热效率。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参数以系统内各电力室、变压器及高压设备的 电量消耗量列表表示。对烘干机系统,能效测试参数以汇总表形式表示。 5.55.5 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 5.5.1 测试边界 水泥或熟料生产线辅助生产系统,包括空压机、水泵房、厂区照明、中控室、化验室、 机修车间等。 5.5.2 测试要求 5.5.2.1 在整条生产线运行的情况下,统计的时间宜超过 30d。 5.5.2.2 辅助生产系统在生产线烧成系统和各粉磨系统正常运行的工况下运行。 5.5.3 测试内容 辅助生产系统主要测试电能能效,并折算至熟料或水泥的单位电耗。 5.5.4 数据处理 5.5.4.1 数据处理依据 辅助生产系统主要以水泥企业统计为主,主要统计生产线正常运行情况下电耗及对 应的熟料或水泥产量, 辅助生产系统电耗折算至每吨熟料或水泥基准。 5.5.4.2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结果 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结果主要为辅助生产系统电耗。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参数以 系统内各电力室、变压器及高压设备的电量消耗量列表表示。 6 测试报告测试报告 6.1 对外出具测试报告的要求 6.1.1 测试机构与人员 对外出具测试报告的测试机构应具有国家计量认证资质并经政府主管部门认可。能效 测试人员应当具有相关资质。 6.1.2 测试仪器、仪表 测试使用的温度、压力、粉尘浓度、烟气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和仪表均应符合 GB/T 26282-2010 规定的精度要求,应具备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并且在检 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 6.2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3 (1)水泥生产线总体情况,包括生产规模,投产时间和/或改造(如果有)日期、系 统主机配置等,以及运行状况说明; (2) 测试任务和目的要求,系统范围划分和确定、系统运行参数等,测试依据的法 规、标准; (3)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以及测试仪表说明,检测、计量仪器仪表的配备说明(包括量 程、精度等)以及配置图,校验和检定状况;燃料、水(介质)、电、运行参数等检测、 计量方法; (4)测试数据汇总表测试周期内生产线原燃料情况; (5)能效测试结果汇总表; (6)系统设计指标与测试结果的对照表; (7)系统能效测试结果分析。 (8)测试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 (9)附件(系统测试的背景材料,包括生产与质量报表、计量设备检测记录等)。 14 附录附录 A A 水泥生产能效测试大纲水泥生产能效测试大纲 A.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如公司t/d 生产线 XX 系统效测试大纲。 A.2 测试内容 根据测试的目的与要求、生产线工艺流程系统和设备的特点确定测试内容。 A.3 测点位置、测定仪器与测试人员安排 以能效测试的其测点位置、测试频率、测定仪器与测试人员安排参照表 A.1 制定。 表 A.1 系统测点位置、测试频率、测定仪器与测试人员安排 序号分组测定位置测定内容测定仪器测试人员 1 2 3 4 5 6 7 8 A.2.5 测孔位置及要求 按照 GB/T 26282-2010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规定的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确定开孔位置、数量和孔径。 A.2.6 测试时间及进度安排 根据现场生产运行情况和测试准备情况确定测试时间,同时根据实际测试内容和测试 的工作量确定测试进度,按表 A.2 编制并安排完成测试: 表 A.2 能效测试安排与内容计划表 序号日期安排工作内容备注与说明 1 2 3 4 5 15 附录附录 B B 能效测试基本情况表 进行水泥制造过程能效测试前,应按照本附录要求编制能效测试基本情况报告。 B.1 熟料烧成系统基本情况表 熟料烧成系统基本情况表包括以下内容: 1)烧成系统工艺图及设备表 ; 2)生产线烧成系统设计用煤条件及设计产量、熟料率值、熟料烧成热耗等设计指标; 3)烧成系统近期产质量报表; 4)近期水泥熟料烧成系统 72 小时稳定运行的中控室操作画面; 5)配电变压器的铭牌参数,主要电动机的铭牌参数; 6)变压器配电系统图; 7)电能计量器具配置图,及各电能表的倍率。 B.2 粉磨系统基本情况表 粉磨系统基本情况表包括以下内容: 1)粉磨系统工艺图及设备表 ; 2)粉磨系统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报表,包括易磨性指数、入磨物料粒度和水分、系统 产量、成品细度、水分、系统电耗等参数; 3)近期水泥粉磨系统 48 小时稳定运行画面; 4)配电变压器的铭牌参数,主要电动机的铭牌参数; 5)变压器配电系统图; 6)电能计量器具配置图,及各电能表的倍率。 B.3 余热发电系统基本情况表 余热发电系统基本情况表包括以下内容: 1)余热发电系统工艺图及设备表 ; 2)余热发电系统相关设计参数; 3)余热发电系统近期生产运行报表; 4)近期余热发电系统 72 小时稳定运行的中控室操作画面; 5)进行电能能效测试所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16 B.4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基本情况表 原燃料预处理系统基本情况表包括以下内容: 1)预处理系统物料处理量、主机系统配置等设计指标; 2)预处理系统统计期电量消耗报表; 3)近期预处理系统操作运行画面; 4)进行电能能效测试所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5)配电变压器的铭牌参数,主要电动机的铭牌参数; 6)变压器配电系统图; 7)电能计量器具配置图,及各电能表的倍率。 B.5 辅助生产系统基本情况表 辅助生产系统基本情况表包括以下内容: 1)辅助生产系统主机系统配置等设计指标; 2)辅助生产系统统计期电量消耗报表; 3)近期辅助生产系统操作运行画面; 4)配电变压器的铭牌参数,主要电动机的铭牌参数; 5)变压器配电系统图; 6)电能计量器具配置图,及各电能表的倍率。 17 附录附录 C C 喂料计量设备校核方法喂料计量设备校核方法 C C.1 范围 本附录给出了水泥生产企业喂料计量设备校核方法,本附录适用于水泥生产制造过程 生料喂料计量、燃料(煤粉)喂煤秤以及调配库底配料计量设备的校核。 C C.2 生料计量秤校核方法 生料计量秤校核方法如下: 在停窑检修期间,首先用已知重量钢球或砝码校核生料仓荷重传感器。在烧成系统运 行期间,从生料均化库卸料至生料仓满,停止进料。根据一定时间(时间长短由生料仓的 大小和生料喂料量确定,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内生料仓荷重传感器减少的数值和生料计 量秤计量的增加的数值确定生料计量秤的校正系数,至少重复三次以上,取多次校核的校 正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校正系数。 生料计量秤宜每半年校核一次,在能效测定时,根据最近一次的校正系数和能效测定 期间生料计量秤的累计值计算生料喂料量。 C C.3 煤粉喂煤秤校核方法 喂煤秤校核方法如下: 在停窑检修期间,首先用已知重量钢球或砝码校核煤粉仓荷重传感器。在煤粉制备系 统运行期间,在不影响烧成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分别运行至回转窑煤粉仓和分解炉煤 粉仓装满煤粉,煤粉仓停止进料。根据一定时间(时间长短由煤粉仓的大小和喂煤量确定, 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内煤粉仓荷重传感器减少的煤粉重量和煤粉秤计量的增加的重量确 定煤粉秤的校正系数。至少重复三次以上,取多次校核的校正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 校正系数。回转窑和分解炉的煤粉秤应分别校核。 喂煤秤宜每半年校核一次,在对烧成系统进行能效测定时,根据最近一次回转窑和分 解炉喂煤秤的校正系数和能效测定期间各喂煤秤的累计值计算喂煤量。 C C.4 调配库底配料计量秤校核方法 对调配库底配料计量秤进行校核时要求调配库各种原料均能单独通过阀门和旁路下料 管卸料至卡车上。 调配库底配料计量秤校核方法如下: 配料计量秤在磨系统停磨期间进行校核,每台计量秤单独校核。根据磨系统在正常产 量下各种原料的消耗量确定校核时配料计量秤的设定下料量和下料时间,下料时间不得低 18 于 20 分钟。校核时将原料切换至外排状态,根据各配料秤累计值与卡车过磅称量的累计值 计算校正系数,每台计量秤校核两次以上,取多次校核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校正系 数,每次校核计算的校正系数与多次计算的平均值相差不得超过 1.5%,否则应重新校核。 19 附录附录 D D 生熟料折合比计算方法生熟料折合比计算方法 D.1 范围 本附录给出了水泥生产企业生熟料折合比的计算方法,本附录主要适用于新型干法生 产工艺生熟料折合比的计算。 D.2 生熟料折合比计算 生熟料折合比计算见公式(D.1): (D.1) s arr s Loss-100 Am100 m 式中: ms 干生料理论料耗,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 ms干生料实际料耗,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 mr 单位熟料煤粉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 Aar 烧成用煤的收到基灰分,以百分数()表示; Losss入预热器系统生料烧失量,以百分数()表示。 单位熟料煤粉消耗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三基培训大纲
- 青蛙主题活动课件
- 主题三:红色之美 第13课《长征之歌-雪山草地铸丰碑》(教学设计)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青骄第二课堂培训学生
- 溶栓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 电动车充电服务合同2025年
- 护工感控制培训
- 合同担保抵押承诺书范例
- 跨国人力资源公司与国内企业合作协议2025
- 资料员合同范本:权利与义务
-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T-CSGPC 033-2024 陆上风电场设施变形测量技术规程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中级)技能鉴定精练考试指导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课件
- 《木兰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2024年音乐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 2025-2030年中国IPTV产业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培训
- 医美诊所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上海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