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9311936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9311936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9311936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9311936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9311936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1930 年 10 月,河南省政府经再次改组后,在中央政府督促、指导下,河南省政府 为进行土地整理,运用近代科学手段在全省各县进行社会调查,获得了比较详实确切 的乡村社会情况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依照土地法及土地整理办法之规 定,积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 为进行全省范围内的土地整理,河南省政府首先健全了土地整理的各级组织机 构。随后,依据1930年6月份颁发的土地法中规定的土地整理程序,民政厅先后制 定了河南省土地整理方案、河南省整理土地计划大纲及河南省试办土地清丈实施计划 等土地整理具体实施计划。因经费及土地整理人才的限制,决定先在开封前自治区中 的中、一、七等三区试办土地清丈。试办工作从1933年9月开始,至1934年7月完成土 地清丈,紧接着,在试办区举办土地登记。至抗战爆发,基本上完成了对开封市、郑 州市及汜水县、郑县、四乡等地的土地整理。由于土地清丈费时费力,考虑到尽快减 轻农民负担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需要,在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后,把重点从土地清 丈转移到土地陈报上来。河南省土地陈报工作,在陕县试办取得经验后,至1941年8月 底,共完成陕县、陈留、太康等38县土地陈报工作。经土地陈报后,承粮面积增加, 赋税数目增加,税率普遍降低。由于土地陈报只是一种简易、迫于形势而采取的对 策,要彻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还必须得实施土地清丈。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十年全 国地籍图测量计划纲要的规定,河南省地政筹备处拟具了全省十年完成土地清丈计 划,计划十年内分十期完成对全省的土地整理。 1930年代初的河南省土地整理,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日本的侵华和整个土地整 理方案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加上经费及人才的限制,还有地方政府中党政府之间的矛 盾等因素,使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河南省, 土地整理, 1931-1936 年 ii abstract october 1930, the he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again reorganized under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he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land consolidation, the use of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s for social surveys in the towns and counties to obtain a relatively detailed the exact situation of rural society data, on this basis, in accordance with land law and land consolidation approach regulations, and actively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land within the province. for the purpose of land consolidation within the province, the he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first land consolidation at all levels of sound organization. subsequently, based on june 1930 issue of land law provides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gram, the home office has developed a program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finishing land plan outline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the pilot husband land clearing and other specific land consolida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because of the cost and restrictions on land consolidation talent, decides to start before the autonomous region in kaifeng, one, seven other three areas of land cleared pilot husband. pilot work began from september 1933 to july 1934 completion of the land clear of feet followed, held in the pilot area of land registration. to the outbreak of war, basically completed in kaifeng, zhengzhou city and sishui county, zheng xian county, four xiang townships and other places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time-consuming due to land clearing husband, taking into accoun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peasants and increase the need for local revenue in the second national fiscal meeting, the focus shifted to ten feet from the land cleared up the land report. land report of henan province, the work experience gained in the shan county trial, to the end of august 1941, completed a total of shan county, chenliu, tai land report, 38 counties work. the land report, the order of grain size increases, taxes increase, the tax rate generally decreased. because the land is only a summary of reporting, compelled by the situation and measures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land, but also have to implement the land clearance husban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enacted the national decade plan cadastral measurement provisions of the preparatory office of henan province lands years to be completed with the provinces ten feet of land clearance plan, plan to complete within iii ten years in ten of the provinces land consolidation. as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and the inherent problem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grams, funding and personnel constraints,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arty and other factors the government,henanprovince, the 1930 co-led land consolidation does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land consolidation, 1931 -1936 years vi 附 表 目 录 表 1-1 豫东 24 县土地分配状态调查表.6 表 1-2 豫西 8 县土地分配状态表.7 表 1-3 豫南 17 县土地分配状态表 .7 表 1-4 豫北 17 县土地分配状态表 .8 表 1-5 中农中自耕和佃耕成分的增减表.10 表 1-6 贫农中自耕和佃耕成分的增减表.11 表 1-7 富农中自耕和佃耕成分有增减表.11 表 1-8 普通租额定额底高度表.12 表 1-9 河南 12 县各种农户及每人每亩田赋负担表.13 表 1-10 各地田亩田赋正附税总额之变迁.14 表 1-11 各地田亩田赋正附税总额之变迁.14 表 1-12 1928-1933 年间汲县和洪县每年摊派数目总额表.15 表 2-1 河南省各县地籍调查簿.22 表 2-2 河南省试办土地清丈办事处经费概算表.28 表 2-3 河南省土地登记状况表.30 表 2-4 河南省地政筹备处覆丈声请书.33 表 2-5 河南省土地陈报试办县份各县面积及需款数目.40 表 2-6 陕县土地陈报后查出地亩及改订科则税额表.41 表 2-7 陕县陈报后全县地目亩数统计表.42 表 2-8 陕县陈报后全县地亩用途地类统计表.42 表 2-9 第二期办理土地陈报商丘等八县陈报后溢出亩数比较一览表.44 表 2-10 河南省举办土地陈报工作实施进度表.44 表 2-11 河南省陕禹等 28 县土地陈报前后承粮面积比较表.45 表 2-12 河南省陕县等 16 县土地陈报前后赋额比较表.46 表 2-13 河南省陕县等 15 县土地陈报前后税率比较表.46 表 2-14 各省市地政机关组织一览表.49 表 2-15 河南省土地整理 10 年计划每年整理县数目县名及面积 .53 表 2-16 河南省简易清丈前 5 年训练人数表.54 表 3-1 河南省 1931-1935 年各县县长奖惩及更调统计图.58 表 3-2 河南省 1931-1935 年各县县长奖惩统计表.59 表 3-3 河南省 1931 年-1935 年各县县长更调统计表.59 绪论 1 绪 论 一 选题意义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取信于民,解决民生问题,积 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土地政策成败得失值得关注。1930 年代,在中央政府督促指导下,河南省政府为进行土地整理,运用近代科学手段在全 省各县进行社会调查,获得了比较详实确切的乡村社会情况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 上,依照土地法及土地整理办法之规定,积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并取得一定 成效,成为近代土地整理的重要典范之一。通过对土地整理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大时代背景下国民政府土地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局限性。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问题,也可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在建立现代性国家过程中国家和传统乡村社会 的关系,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土地问题对乡村社会及国家革命的影响也一直是历史 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从 1930 年开始,河南省政府才在所属各厅处全面建立 统计工作,以前虽有统计调查,但项目很简单,且收集不全,资料很少。同时, 19311936 年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政局日趋稳定、经济逐渐稳步发展的时期。回顾 1930 年代河南省政府的土地整理过程,可进一步丰富地方史研究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1930年代的河南省土地整理包括农业用地整理、行政区划整理、 荒地整理、滩地整理、插花地整理和林地整理等方面,而本文只论述农业用地等土地 整理等以及与之相关问题。所谓农业用地,指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 二 学术史回顾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区域土地整理概况,已有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做出综 述 1。关于河南省土地整理研究概况,除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整理研究之外,主要还 有地政研究所与中央政治学校学员的调查报告 2,也有学者对土地整理问题进行研究, 1 参见华东师范大学 2008 年毕业生程郁华博士学位论文: 江苏省土地整理研究:1928-1936 年 。 2 马秉详: 实习调查日记 ,见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调查资料 ,台湾,成文出版社 1977年版,第86315页。 1931-1936 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 2 但是他们与研究对像没有足够的剥离,研究大多只停留在描述阶段 1,不过还可以做为 后来进一步分析的资料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整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笔者搜集到的学术论文只有一篇,即程郁华的江苏省土地整理研究:1928-1936 年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年博士论文) 。截止现在,学术界研究河南土地整理的文章大都 是作为资料整理(比如萧铮主编的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中有关河 南农村经济方面的文章) 、土地整理研究的一部分(例如傅辉的河南插花地个案研究 (1368-1935) , 历史地理第 19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38 页)或田 赋整理研究(如董建新的19271937 年河南田赋研究 ,河南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 论文)而出现。 在资料整理方面,萧铮主编的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中有:赵 晋三的河南土地整理问题一文, 从土地整理的意义、目的及历代土地整理沿革入 手,论述了研究河南土地整理应有之认识及应取之方针,并附有河南土地整理计划; 马秉详的开封郑州两市办理土地登记之研究 和郑州实习调查日记两文,前文 在介绍开封、郑州两地登记之计划、章则等同时,并对两市办理土地登记有较独到见 解,后者则记述郑州社会生活各方面情况;孟光宇的洛阳实习调查日记及郑世璇 的河南汜水实习调查日记则分别着重于洛阳、汜水农村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帖毓 岐、赵晋三合著的河南财政厅民政厅及其它机关实习总报告和河南省试办土地 清丈办事处实习报告两文:前文从民政厅组织系统入手,叙述插花地整理的起因、 调查表格及填表说明;后者则简述土地清丈各方面情况。这些资料都是较早涉及河南 土地整理问题方面的著述,为我们今天考察 19311936 年间河南省土地整理情况奠定 初步基础。学术研究方面主要有:程郁华的江苏省土地整理研究:1928-1936 年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年博士论文)一文,从社会结构角度,通过对江苏省土地整理过 程中江都清赋风潮案件、江宁实验县的土地陈报、宜兴县的土地陈报等三个个案分析 认为:主持土地整理工作的县长们除了受地方社会的制约外,还受到自身任职一些特 点的限制;土地整理对农民有害无利从而使政府难以动员农民;地方政府只有榨取而 没有回报乡村社会,难以建立起政府在乡村的合法性。在近代以来国家政权进入乡村 的宏观背景下,政府不断以西方引进的各式观念来改造乡村社会, “扫除乡村宗教、宗 1 张锡昌的河南农村经济调查 ,见中国农村1934年第2期。 绪论 3 族”运动,辅之以新式教育运动,给乡村的乡民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乡村与国家 之间在认同上存在着一道巨大的裂缝;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赋税、苛捐杂税过重,使农 民、地主等各种乡村社会势力共同联合起来反对土地整理;傅辉的河南插花地个案 研究(1368-1935) ( 历史地理第 19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38 页) 一文,通过对河南插花地的起源、演变及民国 20 年代插花地整理的研究认为:河南插 花地主要源于明代的垦荒政策、卫所制度和藩王赡地,清承明制,清代的局部调整非 但未能抑制插花地的蔓延,反而默认插花地的合法性,插花地清理工作步履维艰的根 本原因在于户籍和地籍的分离,传统的户籍制度使插花居民长期不能就地入籍,解决 插花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地籍、户籍、教育等社会因素综合考虑;董建新的1927 1937 年河南田赋研究 (河南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一文,通过对河南田赋整理 论述,认为: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经济上统一财政,划分国家收入和地方 收入税源,把田赋收入划归地方,田赋就成为河南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民政府成 立以来,省县政府纷纷举办建设事业,地方财政不断膨胀,地方田赋附加和变相的田 赋摊派,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农村贫困和农村社会经济日趋凋敝。在南京国民政府政 令的指导下,河南省政府进行了田赋整理,取得一定效果,由于田赋制度积弊和腐 败,农民的田赋和其它苛税摊派的负担仍然较重,农村社会仍然贫困不堪,而该作者 在试论 19271937 年河南田赋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007 年 6 月出版,期数不详)一文中,也重现与该文相类似的观点。李向东、周 正革的20 世纪 30 年代河南南阳县的田赋整理 ( 兰台世界 ,2008 年第 3 期。 )一 文,运用河南省南阳市档案局现存 20 世纪 30 年代南阳县田赋整理的档案资料,从论 述南阳县田赋整理原因入手,通过对田赋整理过程中土地陈报、土地清丈、田赋整理 等的简述认为:南阳县通过田赋整理,赋田数额增加,产权户籍确定,地亩等级厘定。 南阳县田赋整理的成功得益于豫西南较早实行地方自治及 20 世纪 20-30 年代兴起的社 会调查和乡村建设运动。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篇文章不能属于较规范的学术性论 文,但毕竟还是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南阳县田赋整理过程提供有 益借签。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土地整理(主要是农业用地的整理)的文章主要侧重于以 下方面展开:近代以来国家政权进入乡村社会的背景下,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关 系;有关土地整理问题方面资料整理及土地整理研究的一部分或背景、成败原因。换 1931-1936 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 4 句话说,主要是侧重研究土地整理的影响或某一方面的分析研究。基于此,笔者认 为,对于自从民元以后初步实现政局比较稳定、政府各项政策连续性较紧密、社会调 查比较充分的河南省,1930 年代初的土地整理整个过程还有可研究之处,而通过进一 步对整个土地整理过程的考察,也能更好了解在大历史环境下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社会效果。 一、1930 年代河南省乡村经济状况 5 一 1930 年代河南省乡村经济状况 (一)行政区域范围 1930 年代前半期河南省的行政范围有了调整,调整后的区划,包括 11 个专员区和 111 个县。与我省现在行政区划对照,多临漳、武安、涉县三个县(这三个县现属河北 省) ,少濮阳、长坦、范县、台前、南乐、清丰六个县。原武、阳武二县为现在的原阳 县,广武、汜水两县合并在荥阳县,经扶县为现在的新县,兰封、考城为现在的兰考 县,洧川合于长葛县(今为长葛市) ,阌乡合于灵宝县(今为灵宝市) ,陈留并于开封 县 1。 全省面积,据陆地测量局所绘十万分一之河南地图计算,为“六十五万一千四百 九十六方里,而全省人口, 又据各县所报相加总数为三千一百一十九万一千八百六十 一人。平均人中密度为每方里四十八人强。各县之人口密度则多寡不等,而每方里人 口密度超一百人以上之县份,有十八县” , “每方里计合亩为五百四十亩,为以四十八 人平均之,每人方不足十亩,为以一万人平均之,每人万得五亩余” , “全省耕地面积 仅约占全境面积百分之二十弱” 2。 据 1940 年主计处统计局统计,全省面积“合九 八、四九九、000 市亩,而 1935 年统计则为一 0 四、一二三、二五 0 市亩,两数合差 计五、六二四、二五 0 市亩” 。两者数字之间有差距,为“耕地数字本身之增减” “河 南省曾於二十二年(1933 年)将商城固始两县面积,划一部分与安徽立煌县,而主计 处 1935 年统计,尚系未经划拨之数” 3。 (二)土地分配状态及田赋状况 11全省各地土地分配状况 河南全省土地分配状态,各项统计资料目前非常缺乏。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 1 河南省统计局统计志编纂办公室等合编印: 民国时期河南省统计资料 说明 上册 ,1986 年版。 2萧铮主编: 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 ,台湾,成文出版社 1977 年版,第 13547-13548 页。 3 刘国明著: 国民政府田赋实况 上册 ,正中书局 1944 年版,第 466-467 页。 1931-1936 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 6 1933 年所公布的河南省各县土地分配状态调查表,其将全省分为豫东,豫西,豫南, 豫北等四部分,现将土地分配情况列表叙述如下: 表 1-1 豫东 24 县土地分配状态调查表 1 1 类 户 别 县 数 名 100 亩 以 上 户 数 51 至 100 亩户数 31 至 50 亩 户 数 11 至 30 亩 户 数 1 至 10 亩 户 数 无地户数 尉 氏 737 4,158 5,236 7,424 30,666 2,822 通 许 327 1,665 5,085 9,481 4,0350 7,236 禹 县 607 1,861 7,210 21,147 57,208 42,126 荥 阳 101 794 1,818 7,978 18,949 2,951 新 郑 156 469 3,259 13,186 12,772 391 洧 川 112 681 1,779 9,538 27,073 3,304 广 武 87 397 1,067 4,176 11,161 1,432 杞 县 1,736 4,934 4,198 5,606 6,837 7,788 睢 县 985 5,049 7,642 17,170 25,512 5,836 商 丘 2,552 10,550 25,038 28,776 34,634 21,006 永 城 588 1,762 20,017 22,756 33,615 782 兰 封 388 745 1,998 10,773 9,363 614 宁 陵 800 2,214 3,283 5,783 15,479 3,471 陈 留 922 2,605 3,219 5,010 5,428 185 考 城 510 1,155 1,849 3,331 5,499 9,120 窦 城 609 3,208 4,345 6,623 9,309 3,697 民 权 621 383 2,511 5,825 9,303 7,550 许 昌 336 1,677 6,905 16,305 37,930 13,651 临 颖 471 1,506 5,536 17,629 25,464 643 襄 城 1,559 4,215 6,455 22,727 27,207 4,358 郾 城 527 2,697 5,216 16,180 31,152 5,012 鹿 邑 369 504 5,307 7,310 7,550 10,520 扶 沟 1,476 3,786 7,824 22,288 47,162 7,400 商 水 405 1,297 6,483 11,198 18,508 8,271 1 萧铮主编: 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 ,第 13553-13555 页。 一、1930 年代河南省乡村经济状况 7 表 1-2 豫西 8 县土地分配状态表 1 类 户 别 数 县 名 100 亩 以 上 户 数 51 至 100 亩 户 数 31 至 50 亩 户 数 11 至 30 亩 户 数 1 至 10 亩 户 数 无土地户数 嵩 县 432 845 1,964 7,958 15,005 13,309 孟 津 13 146 348 620 1,914 177 伊阳县 104 258 797 1,775 19,369 1,847 偃 师 83 545 2,762 12,338 27,604 954 渑 池 166 1,227 1,484 1,962 1,898 990 灵 宝 122 2496 4,737 5,265 1,0757 3,374 洛 宁 124 357 1,762 7,802 17,915 17,051 卢 氏 72 149 313 1,016 10,012 8,972 表 1-3 豫南 17 县土地分配状态表 2 类 户 别 数 县 名 100 亩 以 上 户 数 51 至 100 亩 户 数 31 至 50 亩 户 数 11 至 30 亩 户 数 1 至 10 亩 户 数 无土地户数 鲁 山 341 594 1,144 2,701 5,592 166,288 叶 县 342 2,681 2,815 1,1635 16,835 20,271 南 阳 1,303 2,872 6,629 23,784 75,605 47,994 泌 阳 1,485 2,794 10,644 24,622 41,397 2,458 南 召 99 181 508 2,295 23,077 2,700 内 乡 152 1,888 5,564 27,853 52,652 3,072 1,2分别参见萧铮主编: 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 ,第 13557 页,第 13558-13559 页。 1931-1936 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 8 淅 川 112 859 2,434 8,266 34,941 4,411 遂 平 88 189 2,008 9,726 28,518 2,885 新 蔡 866 2,814 13,977 20,151 2,1354 1,995 西 平 120 311 3,241 21,032 29,415 162 上 蔡 634 8,866 7,936 18,358 40,379 43,415 汝 南 476 6,874 15,616 24,282 17,780 7,129 确 山 830 9,983 14,783 15,626 14,250 4,386 固 始 964 1,309 4,931 14,750 44,867 12,807 信 阳 502 2,449 1,741 6,090 34,420 5,709 桐 柏 441 706 783 1,343 4,028 38,396 潢 川 无 87 2,181 5,056 35,132 24,832 表 1-4 豫北 17 县土地分配状态表 1 类 户 别 数 县 名 100 亩 以 上 户 数 51 至 100 亩 户 数 31 至 50 亩 户 数 11 至 30 亩 户 数 1 至 10 亩 户 数 无土地户数 武 安 823 2,929 6,201 9,985 30,897 11,971 林 县 640 10,300 3,100 11,500 47,400 1,560 内 黄 306 4,440 6,444 10,559 16,867 1,459 涉 县 无 12 564 8,332 11,384 2,314 新 乡 487 1,869 4,115 10,119 13,594 8,153 辉 县 1,356 3,698 8,005 9,528 18,531 2,520 获 嘉 640 1,939 3,269 7,394 12,657 3,465 淇 县 411 834 5,541 5,208 6,047 1,315 浚 县 1,807 3,955 15,350 18,189 15,673 6,651 滑 县 3,005 9,054 19,105 34,972 55,122 17,566 延 津 920 2,130 3,852 3,384 7,237 2,028 封 邱 882 3,134 5,148 5,029 7,107 3,234 1参见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 ,第 13560-13561 页。 一、1930 年代河南省乡村经济状况 9 阳 武 594 2,365 4,072 5,610 6,484 2,832 原 武 368 9,248 8,307 3,610 12,797 1,061 武 陟 43 53 1,626 4,025 50,825 1,609 温 县 32 76 612 1,488 13,668 3,862 博 爱 425 3,655 5,748 8,690 18,260 17,567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对以上豫东、豫西、豫南、豫北等河南省各县土地 分配状况进行分析:豫东 24 县,每户拥有 100 亩以上土地的,最多者为商丘,达 到 2 千多户。而该县 10 亩以下户数及无土地的户数,所占比例也非常大。杞县、 襄城两县拥有 100 亩以上土地的户数, 均在千户以上。而襄城 1 至 10 亩土地户 数,竟多达万户以上。豫东其余各县除广武、荥阳、新郑、淆川等四县拥有 100 亩以土地上户数较少外,其余各县基本上都为几百户,而各县 10 亩以下户数,则 为数千户以至数万户不等。 同时,无土地者,除商丘外,则为禹县、许昌、鹿邑 为最多,都在万户以上。在豫西 8 县中,以偃师的土地分配最为引人注意,其拥 有 100 亩以上土地的户数仅为 83 户,而 10 亩以下户数竟多达 2 万 7 千多户。其 次,卢氏的土地分配状态也类似于偃师,拥有 100 亩以上土地的户数较少,而 10 亩以下户数反多。同时,各县无土地的户数也均不少。而豫南 17 县,拥有土地 100 亩以上土地户数者,以泌阳、南阳、固始、新蔡、上蔡等县为最多。同时,其 10 亩以下户数及无土地者也占很大一部分, 拥有 1 亩至 10 亩土地者以及无土地 的户数均较其它任何一部分都为多。豫南各县的土地分配状态,与当地因社会动 乱而导致土地高度集中有很大关系。纵观豫北 17 县各县土地分配状态表,拥有土 地 100 亩以上户数,最多者为滑县、辉县、浚县,而其中尤以滑县为最多,达 3 千户以上。同时,这三县当中拥有 1 亩至 10 亩土地的户数及无土地户数也最多, 其也以滑县为最多,达 7 万户以上。其余各县,林县、武陟、温县三县除无土地 者外,拥有 100 亩以上土地的户数则均为数百户。三县当中,拥有 10 亩以下及无 土地户数的数量大致相等,均为数千户以至数万户不等。而武陟与温县,武陟拥 有 50 亩以上土地的户数共不过百户,而 10 亩以下户数反达 5 万户以上;温县的 差别也同样如此。 1931-1936 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 10 综豫东、豫西、豫南、豫北等各县土地分配状态表所示,造成这种分配状态 的原因主要有:就整体情况而论,西部及东部的土地,贫瘠多而肥沃少,而北部 及南部的耕地肥沃。再者,全省家庭制度,大户小户占少数,而中户者居多,即 每户以七八口以至数十口者最为普通。在豫南、豫北 ,有百亩以上田产者就称为 地主。而豫东、豫西有数百亩以上者则还称不上地主。而不论河南省任何区域, 其所有三五十亩田地者,大约均属以自给的自耕农;拥有 10 亩以下土地的户数, 多为佃农兼自耕农;无土地者除有职业外,则必为佃农无疑。根据以上数表,可 知豫南、豫北土地分配为最不平均 1。 2租佃关系 河南农村,所受西方经济势力的影响,除许昌一带以外,其他地方直接遭受的 影响不是很大。中部的许昌、禹县、襄城、郏县、临颖等县,是著名的产烟区。在 小农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河南,一般说来,应该是自耕农占大多数,因此租佃 关系不居重要地位。但是进入1930年代后,河南农村中大规模集中的步伐加快,自 耕农转变为佃农的趋向非常明显。这种趋势在许昌和镇平,尤其显著。如图表五中 自耕的成份无论那一县都显著的减低,佃农的成分显著的增高。贫农当中佃耕的成 分增加的趋势也相当明显,如表1-5、表1-6所示。 表 1-5 中农中自耕和佃耕成分的增减表 2 许 昌 辉 县 镇 平 类 别 1928年 1933年 增 减 1928年1933年增 减1928年1933年 增 减 自 耕 农 佃 农 自耕兼佃农 % 92.6 0 7.4 % 84.6 1.3 14.1 % -8.0 +1.3 +6.7 % 91.1 0 5.9 % 91.5 2.1 6.4 % -2.6 +2.1 +0.5 % 56.9 13.7 29.4 % 44.2 23.1 32.7 % -12.7 +9.4 +3.3 1参见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 ,第 13521 页。 2 张锡昌: 河南农村经济调查 , 中国农村 ,1934 年第 1 卷第 2 期,第 47 页。 一、1930 年代河南省乡村经济状况 11 表 1-6 贫农中自耕和佃耕成分的增减表 许 昌 辉 县 镇 平 类 别 1928年 1933年 增 减1928年 1933年 增减1928年1933 年 增 减 % % % % % % % % % 自 耕 农 75.6 71.3 -4.384.0 80.9 -3.174564.3 -10.2 佃 农 1.8 3.0 +1.23.4 4.4 +1.08.9 13.0 +4.1 自耕及佃农(注) 20.8 23.7 +2.911.3 13.6 +2.313.5 17.9 +4.4 出 租 者 1.8 2.0 +0.21.3 1.1 -0.23.1 4.8 +1.7 观以上两表,值得注意的是,贫农往往把少量的土地全部出租,另谋生活。富农 当中自耕成分减少,佃耕的成分在不断增加。许昌、辉县富农自耕的成分都减少10%甚 至20%以上,但所增加的都是自己有少数或多数耕地的半自耕农,纯粹的佃农并没有像 中农、贫农那样的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富农一方面还有将农田出租的。计辉县富 农出租农田占所有田亩的8.34%,镇平富农出租农田占20.73%,只有许昌富农并无农田 出租。河南各县盛行的田租形式主要是“定额毂租”和“分租”两种,钱租尚少存 在。在豫北一带,定额毂租和分租的成分不相上下,豫中定额毂租较为盛行,镇平一 带恰巧相反,分租又占绝对的优势,信阳附近又通行善毂租。 大概“学田” , “庙田”及其它性质的“公田”租交纳钱租。钱租租额普通每亩二元 至三元,南阳十八里固的公地每亩只要纳租金0.35元,实际这种低微的租金,还带着 赋税的性质。交纳租金的时期,大都在秋收以后。新乡须预征10%,其余收获以后补 足。辉县杨家庄租种“公地”时,种10亩须以6亩作抵,又防田欠交租金。 表 1-7 富农中自耕和佃耕成分有增减表 1 许 昌 辉 县 镇 平 类 别 1928年 1933年 增减 1928年 1933年增减 1928年1933年 增减 % % % % % % % % % 自耕农 95.2 69.6 -25.6 87.0 75.0 -12.0 42.1 41.7 -0.4 佃 农 0 0 - 0 0 - 21.1 16.6 -4.5 自耕兼佃农 4.8 30.4 +25.6 13.0 25.0 +12.0 36.8 41.7 +4.9 1 张锡昌: 河南农村经济调查 , 中国农村 ,1934 年第 1 卷第 2 期,第 47 页。 1931-1936 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 12 盛行定额毂租的地方,普通向地主租田前,须由中人介绍,订立租契。每亩所纳租 额,相当于产额的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