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 校来说,重视和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高职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 康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心理健康 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 不多,因此本文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从生理、心理、社会、学校、 家庭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原因的探讨、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的相关建议。 本研究从吉林省经济管理十部学院艟机拙瞅j ,5 0 0 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目 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症状自计量表( s c l - - 9 0 ) 作为测量工具, 对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高职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j :全幽青年常模。 第二,商职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第三,高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二、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的心 理健康健康问题最多。 第四,来自大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较来自城镇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n o to n l yi n f l u e r i c et h e i rp e r s o n a lg r o w t h ,b u t a l s o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a f f e c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e t y t h e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 c o l l e g e sa r e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b a s eo ft r a i n i n gf o rh i g h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e r s o n s ,s ot h e yh a v et o t a k en o t i c eo ft h es t a t eo fs t u d e n t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g u i d et h es t u d e n t se l i m i n a t et h e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 a n dd e v e l o pt h eh e a l t h y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d i a t h e s i s d u et ot h es h o r th i s t o r yo ft h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c o l l e g e s 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i ss t i l la tt h es t a g e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t h e r ea r ef e wr e s e a r c h e so fh o wt od e a lw i t ht h em e n t a ld i s o r d e ra n dt h e e d u c a t i o no f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 t h e r e f o r et h i sa r t i c l ea i m sa t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s t a t eo fm e n t a l 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f r o mt h ep o i n to fv i e wo fp h y s i o l o g y ,p s y c h o l o g y ,s o c i e t y ,a n d s c h o o l ,f a m i l ya n ds oo n ,w h i c hh a se x p l o r e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r e a s o n s ,a n d t h e n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fi m p r o v i n gt h el e v e lo ft h es t u d e n t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t h er a n d o ms a m p l eo f5 0 0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a tt h ec o l l e g eo fe c o n o m y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f o rc a d r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a d o p ts y m p t o ms e l f - e v a l u a t i o nm e a s u r ef o r i l l ( s c l - - 9 0 )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p r e s e n t s t a t eo f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t h ef i n d i n g si n d i c a t e : 1 、t h el e v e lo f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t h ey o u t hi sl o w e rt h a nt h en o l l no f a l l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i nt h ec o u n t r y 2 、t h el e v e lo ft h es c h o o l 西r l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i sl o w e rt h a nt h es c h o o l b o y s 3 、t h el e v e lo ff r e s h m e n m e n t a lh e a l t hi sh i g h e rt h a nt h es o p h o m o r e s a n dt h ej u n i o r s , a n dt h ei u n i o rs t u d e n t sh a v el o t so f p r o b l e m so f m e n t a lh e a l t h 4 、t h es t u d e n t sw h oc o m ef r o mt h eb i gc i t i e sa n dc o u n t r y r s i d eh a v em o r em e n t a l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st h a nt h es t u d e n t sf r o mt h em e d i u mo rs m a l lt o w n s k e yw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a n d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h es t a t eo fm e n t a lh e a l t h t h e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乌匕釜圣日期:2 竺翌。【。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主丝迩指导教师基名: 日 期:之霉 t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壹挂省丝渣鳘堡士部堂瞳 通讯地址:量壹壹壁签太鱼4 2 1 曼 电话:8 ! 9 4 鲤 邮编:1 3 q q1 2 墨 刖舌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结 构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社会分配关系也得到进一步优 化,我国经济社会正进入一个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改革、创新、发展成为经济 社会的主旋律。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同时,社会竞争更趋激烈, 一些社会矛盾开始显现:劳动就业困难、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冲击 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 变化,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理想信念缺失,人际关系也变得较为复杂, 人们面临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其影响波及辛 会的各个角落,涉及到社会 生活中的每个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k 出现了心理疾病。在这场社 会的大变革中,如何密切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使社会健 康平稳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i | 缶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高层次、 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中国 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 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正以其不断扩大的规 模和发展速度展示着无限生命力。到2 0 0 4 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 1 0 4 7 所,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 8 5 ,在校生5 9 5 6 万人,占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 4 3 ,实现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1 l 。国务院于2 0 0 5 年1 1 月9 f 1 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到2 0 l o 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 0 0 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 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 社会输送2 5 0 0 多力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 1 0 0 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 教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在校生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也将成为反映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的重要维度之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在我国主要是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成 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较广,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视, 出版了一大批大学生心理健康著作、教材。相比之下,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就 显得不足。通过对文献资料检索发现,目前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在研究方法 l 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高职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 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第二类是采用问眷调蠢法来研究高职学 1 - 心理健康的状 况,并提出教育建议:第三类则是采用实验法,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是提高高 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比较起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高职学生 的心理健康研究无论在经费投入、专业人员的数量和水平,还是在研究深度、成果等 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不足:一是问题研究多,影响机制研究少, 研究为主或实证为主,两者结合研究的少; 化背景和国民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少。 干预研究少:二是研究方法或国内外相关 三是引用国外理论、方法多,结合中国文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身心发 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关键期。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承认,从青少 年向成人的转变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机的时期。加之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 的定位不明确,教育体制不完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较低,毕业生出口不畅等无不 冲击着高职学乍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灵。如果某唑问题处理不当,对奠心胛发展必然会 形成不良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因而,高职院 校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职学生自觉关心心理健康, 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十分重 要而又紧迫艰巨的任务 本文拟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入手,准确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 平,分析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心理健 康教育,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实践中为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 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1 心理健康的涵义及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 1 心理健康的涵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公k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j - 活质量提高的同 时,精神生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步伐无形中加剧了社会 成员的心理压力,因此,精神健康、心l 哩健康,科学合理的释放精神压力越来越成为 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趋势的主导之下,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但是究竟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论。 “健康”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纵观古今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认为, 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早提出的是健康的生物学概念,即生理机能 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目前被认可的关于健康的概念,是联合国世界p 生组织于1 9 4 6 年提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闭。新的健康概念加进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对健康的闸释更加全面科学。 最甲提山理健康这概念是在1 9 0 8 年。当u t 。美国一名叫比a ;斯的人出版了 2 一一本题为一颗失而复得的心的辂籍,首次提出了“心理健康( m e n t a lh e a l t h ) ”这个 名词,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迄今为止,对这个概念仍然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 提法。 咨询心理学家布洛克( d h b l o c k e r ) 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在于个体能够不断地 学习有效的技巧,改变行为的模式和应对策略,以应付紧张状态,从而成功地适应其 环境。 心理健康在本质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状态,个体心理经历着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一个由低级的适应水平向高级的适应水平不断推进的过程。我国 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1 3 】。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 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 的社会功能”。再如,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简言之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相统 一的良好状态”1 4 1 。 综合上述关于心珂健康的阐述以及所阅览的关于心理健康概念的文献,本研究进 行总结后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刷围环境资源较快适应社会,人 格完整,能够充分有效发挥自身潜能的精神状态,是心理、情绪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动 态协调过程。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体现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1 2 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 研究心理健康,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健康标准为基础。由于对心理健康本质的认识。 存在分歧以及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尽相同。有的 强调积极自我概念的重要:有的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有的重视生活适应状况;有的 关注人的自我潜能实现的程度。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1 9 4 6 年) 所明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身体、智力、情 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 g w l l p o r t ) 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几条标准:( 1 ) 力争 自我的成长;( 2 ) 能客观的看待自己:( 3 ) 人生观的统一;( 4 ) 有与他人建立亲睦关系 的能力;( 5 ) 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6 ) 具有f 日情心,对生命充满爱。 美国学者坎布斯( a m c o m b s ) 则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以下几种特征( 1 ) 积极的自我 观念;( 2 ) 恰当的认同别人;( 3 ) 面对并接受现实;( 4 ) 主观经验丰富。简明不列颠百 科全书认为,i b , 理健康的标准是:( 1 ) 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2 ) 情绪稳定乐观, 心情舒畅;( 3 ) 意志唪强,做事有目的性;( 4 ) 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 正常;( 5 ) 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 6 ) 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 好。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 1 ) 认知能力正常;( 2 ) 情绪反 应适度;( 3 ) 意志品质健全:( 4 ) 自我意识客观;( 5 ) 个性结构完整;( 6 ) 人际关系| 办调; ( 7 ) 社会适应良好;( 8 ) 人匕态度积极:( 9 ) 行为表现规范;( 1 0 ) 活动效能吻合年龄。 3 江光荣对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进行了归类,并指出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存 在两大原则,“众数原则”和“精英原则”。“众数原则”即以社会中多数成员的常 态行为为正常。偏离常模者为异常。“精英原则”强凋以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潜能的 实现程度为评价依掘,功能充分发挥者为正常同。 段鑫星把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 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与同龄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具有 调节情绪的能力;二是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入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 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后可恢复常态;三 是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治 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6 1 。, 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 而且,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不断产生和变化的。因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处于运动和 变化之中。健幢人的行勺,f 不是时刻都符合心理健康标准,其心理健康0 卉,i e l 竹旧r 的、 比较而言的,填1 b jj 三1 1 月确的界限。 1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全幽各地许多大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内容、目标、形 式和方法等基本一致,但提法却各异,如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 育、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些 提法上的差异,事实上反映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不同理解。在1 9 9 4 年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1 9 9 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对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和目标等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这为我们迸一步加深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内涵的理解有一重要的启示。 概括起来,所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尘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拿面和睹 发展的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1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根据心理素质和心理咨询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心理健康 的教育模式分成教育发展型和医学型。 医学型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模式是具有医学特征的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 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患哲为服务对象,把求治者看作病人,以消除症状作为首要的咨 询和治疗目标:治疗过手u 中把对症状的识别和心理诊断视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咨询和治 疗形式带有较浓的医学i 陆床色彩:从业人员多数为医学争业出身,然后通过心理咨询培 训,多有处方权,常常使用药物配合进行心理治疗。 4 教育发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手| i 心理咨询模式则以所有的人群,特别是健康的一常 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不把求治者看作病人,而称之为来访者,不以消除症状为首要治 疗目标,而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发展,培养创造力,开发心理潜能,以刨造有价值、 有意义的新生活为根本目标:始终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而不是临床的医疗的医 学模式:多数从业人员不是医学专业出身,两是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没有处方权, 在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中不能给予药物,只能提供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 1 5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f 1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 越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关系 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全国不少高校对此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从1 9 9 3 年至今,有关大学生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心理调试方面的著作已出版3 0 余部。所承担的 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调研与干预对策研究”、“心理咨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几十项。伴随着心理学和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职业教疔心 理学研究领域也出现了较为繁荣的景象,仅国内心理学工作者所编著的职业教育心理 学教材就有多种版本,如黄强等手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 1 9 9 1 年) ,刘重庆 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 1 9 9 8 年) ,郑日昌等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 ( 1 9 9 9 年) ,应该说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千秋。这些课题的研究和专著的发表,为开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 科学的认识,对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 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属于新兴学科,系统完整的教学理论还没有完全形 成,尤其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指导思想不明确,认识上存在误区。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没有颁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式文件, 在高职教育各项评估中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真萨列入评估的条目,导致心理健康教 育在高职院校“形式上有实质上尤,理论上有实践上无”,加之许多升格后高职院校秉 承传统中专教育的作法,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过时,学校仍然只把知识、技能的 灌输当作中心任务,只重智育,而且尤其重理论教育,轻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学校领导认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 面发展,根本没有“心育”的地位:有的认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学校要抓大事,抓教 师和教学质量,学生只要不出大事就行了:有的认为现在学生难管,借鉴部队军事化管 理模式就行了:有的认为学校有政治课,有政治老师,可以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再搞 什么心理健康教育等于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存在种种疑虑和模糊认识。张人均教 授认为,既然“学生生理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体育来完成的,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 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来完成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主要 是通过心理健康来完成的。那么,心胛素质敦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郎分,应与其 他学科教育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其他学科教育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吼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缺乏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对长春 市的高职院校走访调查来看,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心理辅导 教师的也不具备执业资格。没有一所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而国外和 香港的大学,平均每1 0 0 0 个学生就有一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医生,这些数据表明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开展还很薄弱,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之低与丌展心理健康教 育之不重视形成巨大的反差,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 门的机构和场地,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许多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 机构,但心理咨询室多为兼职教师担任,有的是医生、德育老师,有的是班主任甚至 离退体老同志。从心理学或者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心育”专业教师很少,作为兼职老 师他们无法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身份和形式极大地束缚 了“心育”作用的发挥 第:i ,心理健壤教育手段落后、,j 法简单。许多学校仅限于一块牌f 、 张桌f 、 两把椅子的水平,数捌收集和档案整理j t 全停留在手工阶段,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深层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原始,没有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也没有 科学的理念和技术作支撑,既没有订阅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杂志和各类心理测试软件, 也没有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去培训进修。有的学校仅仅依靠“心育”教师自己的主动 性,任其自由发展,有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仅是一种摆设,对“心育”工作没有提出明 确的目标和计划等。 第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够。强调形式过多,强调内容实效不够:被动形式较 多,主动跟踪研究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是散兵游勇,单打独干,没有系统 的计划和组织策略,个别学校仅把心理咨询当成一种摆设,应付检查和验收,有些心 理辅导员作为职业心理咨询师意识淡薄,缺乏育人育心的职业道德等。 这些与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需要不相吻合,严重脱离高职学生的身 心发展实际,极不适应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贝尔金提出危机干预的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p s y c h o s o c i a lt r a n s i t i o nm o d e l ) 认 为,人是遗传天赋和从特别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产物1 8 1 。心理健康不是种单纯的内 部状态,同伴、家庭、职业、宗教和社会是影响心理适应的几个外部维度。我国的张 进辅认为,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的 自然基础和发展的潜在因素,为性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环境,特别是教育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因此,环境因素在性格的形成和 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倾向于上述两种结论,结合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坏境, 6 从主体和客观的因素对高职学生,0 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迸i i 分析。 2 1 主体因素 2 1 1 遗传和生物因素 遗传是指直系父母的基因和染色体的形式,在妊娠时将其全部转移给子代。子女 从父母那里获得2 3 对即4 6 个染色体,每对都有一个来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每 个染色体都有1 0 0 0 一2 0 0 0 个基因,而它们都具有转移遗传特性。1 1 0 1 遗传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并不是白纸一张, 他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根据对初生婴儿的观察发现,婴儿中, 有的好动,是兴奋型;有的安静。是抑制型;等等。这样的神经类型的特点是遗传的, 这些遗传的特征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美国学者高达德曾对马丁卡里卡克 的后代作过家谱分析。马丁是美国独立时的军人,先同一个智力低下的女子同居,至 1 9 1 2 年,生下的后代有4 8 0 人,但多数智力低下。战后,他同一智力健全的女子结婚, 到1 9 1 2 年有后代4 9 6 人,多数智力健全。这两系后代智力的发展当然不能完全排除环 境条件与教育的因素,但遗传显然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遗传因素对神经官能症和精 神分裂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人曾研究4 5 对双生子,其中,1 7 对为同卵双生 子,2 8 对为异卵双生子,发现同卵双生子同患焦虑症的比率为4 1 ,而异卵双生子同 患焦虑症的比率仅为4 ,说明焦虑症至少部分决定于遗传因素。有人研究精神分裂症 对同卵双生子的影响,发现同病率达4 0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母亲患精 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7 2 倍。这也说明遽传因素的作用。据 美国学者研究结果,息癫痫病症的人,4 3 与遗传有关1 1 。 遗传引起的一般是素质性因素,而生物因素既包括素质性因素也包括诱发性因素。 素质性因素又包括结构因素和生理因素。结构因素:如身高、体重、比例和外表 特征等,如果严重偏离常态都可能对心理的正常与否产生重大影响。生理因素:如内 分泌的活性过强或不足,自主反应性的过量或缺乏,体质缺陷等,都可能引起变态行 为。 诱发性因素是指对身体有害的毒物和生物学剥夺。前者如记忆丧失、智力缺乏等, 都町能是中毒性神经病的症状;后肯如营养不良、缺氧、睡眠不足等,部可能产生性 功能障碍或引起大脑结构的变化1 1 2 1 。 脑损伤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会损害人的智力,造成记忆力缺损、 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正常思维的进行。脑损伤造成的精神病患者还会产生情感障 碍,会产生幻觉和妄想。现代科学发现,缺乏微量元素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比如, 缺碘会严重影响智力和身体的发展。缺锌元素则影响记忆力,因为锌是构成与记忆力 有关蛋白质核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铁不但引起贫血,还可导致神经系统异常, 表现为疲倦、记忆力减退和学习能力下降。 2 i 2 心理因素 高职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心理健康的的主要内因。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 7 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川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表现为孤僻、冷漠、多疑、悲伤、急躁、 冲动、固执、好钻牛角尖、易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在对学,进行访 谈中发现,不少心理障碍都与人格缺陷有关。偏执型人格障碍导致固执、多疑,好嫉 妒,难与同学相处;强迫型人格障碍具体表现为过分的自我束缚,自我怀疑,常常紧 张、苦恼和焦虑;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则是自负,不接受批评和建议,人际关 系紧张【13 】。对于同样的环境和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形式,这与人的个 性心理特征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心因性心理障碍,都是因实事求是精神的缺失而诱发的 1 1 4 。对高职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在理想中的自然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生冲突。商 中三年的辛勤付出,目的就是上大学,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而高考的结果,与 他们人生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无疑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 击。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 职院校后无法迅速挥麦,从而导致不能i 艮t h 调謦心念面对现实,在学习一 :缺乏奋斗的 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因环境变异i “7 l 较强的心埋压力。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 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异给每个新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不同 程度的心理问题,易产尘茫然、不安、苦f c _ 、,欠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与高中系统的 基础知识相比,进入高职专业学习,教学方式、方法难以适应。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 差,不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较高的求知欲与较低的学习能力产生矛 盾。与高中严格、封闭的管理相比,高职相对宽松和开放,学生迷恋父母和以往教师 无微不至关心的生活,产生抑郁心理而难以适应。 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心理。 进校前,专业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进校门,三年教学计划安排,与自己理想中 的专业有一定差距,易产生心理落差,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心理冲突,不能 正确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一旦出现现实 与梦想的落差,易产生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较强的心理压 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身心迅速发尘变化,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他们渴望 获得更多、要求得到尊重,渴求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然而由于缺乏生活历练和独立 生活能力,更因交往能力的欠缺而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自 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依赖长者蔽护和帮助或者本能地自我封闭。 2 2 客观因素 2 2 1 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的涌入,诸种矛盾冲突对大学生带来的 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烈和复杂。使大学,e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 这种影响在高职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i b 。具体n 一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在社会转型叫期,青年社会心理中的问题或矛 后的心理机制性原因主要表现存两个力面,一是青年个体心理巾fj 我确证难度的增加, 另一个是青年社会价值观存在多元特征或空白状态【1 9 。作为人生历干口中的一个关键时 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确证,建立自我同一性,形成稳定的 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 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代社会则不可能顺利j 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中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 地建立起自我同性并非易事,而必须经历一个心理发展的合法延缓期。在我们今天 的现代化进程中,青年心理发展这一合法延缓期与社会转型期正好相互交织,这个重 要特点无疑迸一步加大了青年外在成长环境与内在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性。在社会 转型同益加剧的情况下,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一是社 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l 目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 全建立起来,从而使得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 丌放所带柬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便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 而导敛青年出现困惑感。例如在金钱观念上,大学生表现应有的健康态度,在现实 生活巾,又处于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因此,金钱“焦虑”义表现为一种很现实 的心态。可以说,这是观念与心态之间的矛盾性表现。由于两性亲密关系的世俗化潮 流,也给当今青年学生在面对爱的世界时增添了选择上的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传媒 对于性的渲染,而在一个日益增强的个体化时代,自主性、独立性越来越高的个体, 对于“感受”质量的至高无上的追求、以及对选择自由的更加充分的拥有,使得以往 的“从一而终”的模式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在这种状态下,爱对于它的主体已不可 能有固定感可言。社会不同价值观和卖淫嫖娼、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许多社会丑恶 现象、不正之风强烈冲击着校园,这些灰色污染不仅改变着离职学生生活方式,而且 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教导的理想世界与社会面临的现实世界、还有网络中存 在的虚拟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给高职学生学习、入际交往等方面带来的不适应而产 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冲突也越来越严重。 第二,社会认同感的影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学科型”教育长期以来一 直足人才。培养的唯一模式,许多入在思想观念上一直视其为一宗,而对其它教育模式 持怀疑态度。就培养目标而言。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商技能人才,即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更推崇理 论型、研究型人才。加上高职教育又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起步晚,相当一部分院校 是在中专基础上升格而成,人们普遍怀疑其办学实力。因而,社会各阶层不同程度地 鄙薄职业教育,认为职教不正规、层次低。这样,学生及其家长就不情愿选择这类学 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也低看这类学校的学生。一提职教,就和末流、 大学漏、差等生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成为现在公众的“共识”。 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高职学生虽然也走迸了大学校门。但与同龄人相比,羞于表明 自己的高职生身份,这样就加剧了他们的低认同感,而且将来还存在会受到就业单位 歧视的担心。 9 第三,网络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 多大学生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心理学家较早关注的互联网对心理发展影响 的问题是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引发的心理障碍。b r e n n e r ( 1 9 9 7 ) 的研究显示,网络依赖行 为和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相关,而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大1 16 j 。尤其青少年学生是 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相比较之下,成年人网络成瘾时也需要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但是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落情绪要小于相等条件下的青少年。对过度使用互联网引发的 心理障碍,心理学家定义了多种术语。g o l d b e r g 借用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 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提出互联网成瘾障碍(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d i s o r d e r ,简称 n d ) 的概念【1 7 】,用于病态的,强迫性互联网使用,。主要是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 瘾。概念一经提出即被广泛使用。k i m b e r l yy o u n g 则从d s m i v 对病理性赌博的判断 标准中发展出病态网络使用( p r o b l e m a t i ci n t e r a e tu s e ;p i u l 的概念1 18 l ,暗示着网络成 瘾和药物依赖之不同在于,它更像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d a v i s ( 1 9 9 9 ) 提出p i u 的认知 行为模型【1 9 1 。他将p i u 分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殊竹的p i u 是指成瘾者以前就有成 瘾性行为( 如赌博、沉迷于色情材料) ,网络加藿了这种成瘾;一般性的p i u 则是和一般 网络使用有关的,如聊天、浏览网页等。这样p i u 就分成了由以前的病理激发的,和 一种单独的一般化的成瘾。此外,d a v i s 认为,非适应性认知佃a l a d a p d v e c o g n i t i o n ) 是p i u 发生的充分条件。而心理机能障碍如抑郁、辛1 会焦虑、药物依赖等与生活事件 ( 如环境压力) 的影响,是p i u 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 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 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溺于虚拟 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 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 生观的塑造。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 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第四,经济和就业的压力影响。社会环境的积极因素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同 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矛盾和压力。改革开放后。社会对每个人的自主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面i 窿着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冲突,大学7 匕也不例外。高校助学金 制度的改革、贷款和交费制度的实行、自主择业等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竞争r 益加剧,许多大学生也面临着在竞争 中失败的危险,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对前途表现出紧张、焦急的情绪。北 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 的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感受主要来源于工作、经济这两个方 面。其中,在工作上感到有压力的人占4 2 ,工作上没有压力的人占2 5 9 ,在经济 上有压力的人占1 5 5 。自1 9 9 4 年至今,中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上升到每年5 0 0 0 8 0 0 0 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 0 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却增k 不到4 倍。学费涨幅远远超 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饺教育成本中,理工学科每生每 年1 4 1 6 j 元,人文学科每生每年1 2 1 4 万元。按现尢每生每年5 0 0 0 元学费、1 2 0 0 1 0 元住宿费的标准,学生家庭所分f l 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为4 4 按学费8 0 0 0 元、住宿 费1 2 0 0 元计算,这一比例高达6 6 ,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 3 1 5 【2 0 l 。可见, 高等教育费用的激剧上涨对学生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压力就 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 0 0 3 年7 月份全国待就业的毕 业生为7 0 万人,2 0 0 4 年7 月份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 8 0 万人,到2 0 0 5 年,进入就 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达到3 4 5 万。2 0 0 6 年比2 0 0 5 年增加6 8 万人,达到4 1 3 万人。在 大学生就业当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截至2 0 0 3 年9 月,全国2 1 2 2 万 名2 0 0 3 届高校毕业生有7 成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 3 ,高职高专毕业 生就业率为5 5 。2 0 0 4 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 8 0 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达到 1 4 7 万,比2 0 0 3 年增加5 1 万人增幅达5 3 1 。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 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高 职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 1 】。在经济和就业压 力面盼,高职学乍自然容易产生失落感、焦虑心理和厌世情绪,从而产! i j 信任危机, 在心理上发生深层变化。 2 2 2 家庭因素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s t r a n e 认为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育、学习习惯及自控能力等方面起着莺要作用【碉。也有人研 究发现幼年受虐待到成人后更易发生抑郁,在不满意情况下易采取破坏性行为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