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文化 也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 愿望,是人们生活中的高级精神追求。网球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雅的体育运 动,自发明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和热爱网球。 尤其是近年来李娜、郑洁等女队员在国际大赛中的惊人表现,着实让中国人为之振奋。 新一轮的网球热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新的高潮。 这种文明而高雅的运动更是深受大学生 们的喜爱。然而,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的整体效果不佳。在场地数量、师资队伍、 运动技术、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河南省高校网球文 化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通过调查找出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渠 道,保持传播过程中各个传播环节的畅通,疏通堵塞的环节,并结合各渠道网球信息传 播的特点和迅速获取信息的方式, 对现阶段河南省高校开展的网球文化传播活动提出更 合理的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的最初来源是河南大学。河南省高校网球 文化传播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大众传播、学生获取网球信息的渠道以电视、广播和网络媒 体为主,其次是人际传播;河南省高校的网球场馆、场地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师资力量 匮乏;网球俱乐部活动开展次数相对不足、组织不够严密、活动流于形式;校园网球比 赛较少、传播效果欠佳。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 iii abstract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summary of all the materials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is also the reflections of humans lives, the records of activities and the accumulations of history. culture is peoples living needs and requirements, the ideal and desire, and it is peoples senior spiritual pursuit in the life. tennis, a kind of deep cultural and decorous sport, is loved and paid more attention since it was invented.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like and love tennis. especially, recent years, the amazing performances of the female player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such as li na, zheng jie and other female players of tennis, did make chinese people excited. a new hot round of tennis in china set off a new climax. this civilized and elegant movement is also beloved by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whol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university tennis 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is of low quality, a lot of questions exist in such aspects as venues number, teaching staff, sports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route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literature, survey,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will be used, and the studies of phenomen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will be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y tennis cultural information to find out the main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and to keep the smooth flow of all communication link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and to combine with the features of tenni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rapid way to obtain information, the more reasonable proposal on tennis cultural transition activities in colleges of henan in recent period will be raised to improve further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live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henan university is the initial source of the tennis culture dissemination in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main channels of henan colleges tennis culture dissemination is the mass iv communication and the next place is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udents get the tennis information mainly from the tv and the radio and the net media; the tennis venues and sites are seriously insufficient in colleges of henan province; the power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on tennis is deficiency; the activities of tennis club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this colleges, not organized tightly, and the activities are just forms; the tennis match is much less , and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doesnt work well.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university,tennis culture,spread iv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 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 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1 前言 1 1 前言 1 前言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是人类 一切生活和活动的反映和记载、是历史的积淀和凝聚。因此,文化对人类来说是十分宝 贵的。传播是人类发展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可以 说,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离不开传播。文化传播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也在逐渐发展和改变。 网球运动历史悠久,自 1848 年前后传入中国,继而进行文化传播和推广。她是一 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她又是一项集力量美、艺术美、服饰美和环境美与一 体的综合性运动;她一直以文明、尊贵、时尚和典雅著称,因此深受广大健身人士的喜 爱、 尤其深受大学生朋友的青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身和养生。网球运动一向以文明、健康和时尚著称。所以,网 球运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健身、 娱乐和休闲的选择。 2007 年 5 月 9 日由河南省教育 厅、省体育局、团省委联合举办的“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正式启动。此 次活动倡导学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号召全省大中小学千万学生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 到操场上、 到阳光下、 到大自然中,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 促进身心健康, 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网球运动恰好符合阳光体育的精神要求,以其健康、高雅、文明、和礼貌的特征而受到 广大大学生朋友的青睐。2008 年 10 月,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体育活动首届网球锦 标赛在郑州大学举行、2009 年 10 月在新乡医学院举办了第二届网球锦标赛、2010 年 8 月在河南大学举办了第三届网球锦标赛。参赛的高校由最初的 17 所到第三届的 28 所。 参赛队员由最初的 125 名运动员名到第三届的近 300 名。比赛规模越来越大、传播范围 越来越广、效果越来越显著、受益人群也日益增多。 河南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加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办 学之风就较为盛行。 时至今日, 河南省高校近百所 (99) 。 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 227.96 万人。 1 因此,加大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理论研究,对促进河南省高校网球运动的推 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2 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现象进行研究, 以求探索网球文化的深 刻内涵,并进一步挖掘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为河南省高校网球运动的传 播和发展提供服务。 1.1 选题依据 据考证,网球运动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10 世纪,网球运动传 入法国,到 1213 世纪,法国的传教士为了调节刻板、单调的宫廷生活,发明了一 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在两个人中间挂一条绳子,用手掌击打一种里面塞 满头发、用布缝制的小球。当这项运动传到了法国宫廷后,激起了皇宫贵族们的极大兴 趣,这项运动也迅速在宫廷中盛行开来。15 世纪,这种游戏传入了英国,并随着游戏的 不断的开展,逐渐用球拍取代了双手进行击球,悬挂的绳子也被球网所取代。因为当时 最好的球是由埃及坦尼斯镇产的绒布所制,英国人便把这种球称作“坦尼斯” 。 2 近代网球起源于英国。 1873 年, 会打古式网球的英国少校沃尔特克洛顿温菲尔德, 在羽毛球运动的启示下,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户外的、 男女都可以从事的网球运动。 今天, 网球运动几乎已经在全球的每个国家蓬勃发展起来。 网球运动是受人们普遍喜爱、富有乐趣的一项体育活动,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 目之一。网球运动是技术和智慧的运动。它要求参与者具备速度、耐力、平衡、灵敏、 柔韧、协调、良好的步伐和球艺等素质和能力。网球运动是一项把力量美和艺术美、形 体美、服饰美与环境美,以及在比赛中竞争的激烈性与观众的文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既有悠久历史,又不断得到普及发展和深受群众喜爱的时尚健身 运动。网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无身体接触,不易发生碰撞,运动伤害的机率相 对较小。同时,网球运动强度适中,并可灵活掌控。网球运动多在户外进行,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符合健身的自然性。网球运动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交流性、竞争性和时尚 性,打网球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还是娱乐休闲的最佳选择,网球不需要有很 高的运动天赋,无论是男还是女,都可以从事这项运动,网球是为数不多、更易被所有 人接受并且可以伴随一生的体育项目。 网球运动自诞生至今,一直以文明、健康、高雅和时尚著称,而这恰恰适宜校园文 化。据调查,15 至 25 岁的中国年轻人中,网球是他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与此同 时,网球运动更符合大学生追求健康的需要、更加符合大学生审美的需求、更加符合大 1 前言 3 学生社交的意愿,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生活品味、提升审美情趣、开拓美好生活方 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大力宣传和推广网球文化是提高大 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高校作为育人的圣地,她有着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有 着浓厚的学习风气;同时,具有开展网球运动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合理利用校园体 育文化,并发挥其优势,就可以使高校网球运动得到顺利的发展。高校开设网球课可以 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气息、给校园体育带来新的生机,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 身心健康。大学校园是文化素质最高且最集中的地方。同时处在文化的最前沿。并且, 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的精英, 他们对全社会的网球文化传播将起到强大的辐 射作用。因此,培育一个良好有序的高校网球文化环境,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网球运动的 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的发展关系着中部 崛起战略的成败,河南的振兴发展事关全局。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民生之本、百年 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河南的教育面貌的改善直接影响着全体 国民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河南的高等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体育文化的 传播更是不容忽视。网球运动作为时尚、高雅、文明的校园运动受到众多的大学生的青 睐。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审美观念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综合能力的提升 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试图从网球文化传播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的途径及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 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提出网球文化在河南省高校传播的可行性方案,为促进我省高校网 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文化的研究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 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 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 :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4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3 从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文化热”现象以来,各家关于“文化”的定义,其数量 之多, 就已经达到很难精确统计的地步。 它的实质含义应该是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 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实现的对社会和自然客体的适应、 利用和改造。 其实现成果的体现, 既表现在各种自然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和发展,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 提高和完善。所以,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乃至人类自 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4 周鸿铎在文化传播学通论一书中提出: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由人类的活动 和意向影响、改造、创造了的存在,是人类的精神、意识心灵的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 运动的结果。 它是人类生存的样式, 即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支配下的行为系统。 不同的生存样式(如民族、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样式。 5 王宁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提出: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 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 广义文化强调三个要点: 第一,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第二,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是一个传承的综合概念;第三,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广义 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 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 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 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 特色; 四是心态文化层,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 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 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强调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 文化也强调三个要点:第一,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 即使观察物化的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第二,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 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由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体系的人文精神; (3)狭义文化关 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关注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1 前言 5 在对文化的结构剖析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两分说, 即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大的概念进行宏观分析;第二种是三层次说,即 把文化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来进行阐释;第三种是四层次说,即把文化分为 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种是六大子系统说,即把 文化分为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这种说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逐渐地被人们所 接受。 中国大百科全书把文化定义为: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传袭的行为,信仰、观念和价值等意 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形式” 。 这些对文化的解释和分类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文化的含义和结构进行了不同情形 的阐释和划分, 我们很难说哪一种好, 哪一种不好。 因为这些见解者所站的立场不一样、 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不相同, 所以, 我们只能客观的去理解它、 去运用它,让这些理论成果为我们所用,让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2.2 关于网球文化的研究 网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 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网球文化集 中反映了网球运动中有关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意识形态的活动和内容,是我们探讨网 球理论的重要依据。 梁高亮,刘轶在关于中国网球文化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指出:网球文化是网球运 动的产物,它伴随着网球运动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网球文化 不但包括网球参与者的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也包括意识形态的软文化和物质形态的硬 文化。根据网球运动自身的特点,网球文化包括网球竞技文化、休闲文化、民族文化、 大众文化、产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就当前的工作而言,我们急需打造的网球文化应包括 以训练、比赛、科研为主的竞技文化;以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为核心的休闲文化;以 传承网球民族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以推动网球运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文 化;以培育网球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文化等。 7 刘元奎在论网球文化的内涵及创建意义一文中针对网球文化的内涵从以下八个 方面进行了论述:(1)网球运动在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网球运动在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6 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中的地位;(3)网球运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交往中的作用;(4) 网球运动的特有魅力与美学价值;(5)网球运动的心理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氛围;(6)网 球运动的科学技术因素;(7)网球运动的人才培养与社团建设;(8)网球运动发展史。并 进一步指出,网球文化集中反映了网球运动中有关价值,精神财富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 容。 同时提出了创建网球文化的意义:(1)推动网球运动自身的发展;(2)促进我国精 神文明的建设;(3)推进网球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4)促进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5) 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 8 杨芳,雷少华在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一文中认为:网球运动具有纯正的 贵族血统、彰显着高贵和典雅;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尚前卫、张扬个性,同时又 充满着动感和野性的魅力,体现着公平、礼仪和智慧的竞争。但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却并 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我们缺乏健康的游戏理念,过于 重视体育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从而导致网球这项体育运动项目中人文精神、绅士风度和 文化修养的丧失。 孙志有在论网球运动的文化属性中指出:网球运动具有本质的稳定性、内容的 延展性、体验的直观性。它继承了以往的优良传统也吸纳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展现出人 类体能与智能的艺术魅力,在规范中展现自我、在约束中挥发技艺、在运动中呈现精神 风貌;网球运动不但传承了网球文明,而且在运动中还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弘扬人文精 神。 9 张喆在网球文化创建的研究一文中提出要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网球文化。首先, 要以思想层文化为基础,培养勇于拼搏的“亮剑”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其次, 要培植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第三,要引 领器物层文化。同时倡导中国竞技网球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0 王保金等在 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 一文中指出: 网球文化是世界不同地区、 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网球活动,围绕网球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物质 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 是指观赏和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的思维形态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 凝结,同时也是网球运动的理论、技战术、习俗和制度的总称。指出了中国网球文化的 发展方向:在中国网球制度文化方面,要抓住机遇、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文化 内涵,制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网球文化的法则和法规制度,以便更好的突出网球运动的 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 在中国网球精神文化方面, 强调不能忽略运动员的人格修炼, 1 前言 7 在体能和技术对抗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智力和心理的训练,树立人物并重、重点育人的 新理念;在中国网球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大中国网球的普及力度、促进中国网球的健康 发展。 11 1.2.3 关于高校网球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环境中通过教育、学习、科 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12 高校校园 文化是以培养和造就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弘扬育人 精神为目的的文化建设。高校网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校园网球文化的 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 泛指大学校园内一切与网球有关的活动。包 括以网球为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各种形式的校园网球比赛、与网球有关的沙龙讲座, 国内、国际的网球赛事转播以及相关信息的传播等。从狭义的角度讲, 又特指高校之间 的大学生网球比赛。 前者是后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而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也 是前者发展的最高层次, 是校园网球文化的核心。 两者之间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他们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13 何杰明在论高校网球文化的营造与推广一文中指出: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球 运动的了解以及当代大学生对高校网球教学的看法和期待,378 位在校大学生接受了 “高 校网球文化与教育”的问卷调查。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如何促进高校网 球文化的弘扬和网球教育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4 冷迎辉,陈昱在试论网球文化与网球教学中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的培养一文从 分析网球运动的丰富文化内涵入手,探究高校网球教学活动中学生品德行为素养培养 要素,认为网球教学中应当围绕诚信、文明、谦虚、自信、尊重、团结和美感意识 等要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以及实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5 李华,肖平网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文,在对网球文化进行探究的基 础上,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就如何通过网球文 化的学习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式的阐释。 16 季敦山全国高校网球运动现状调查与研究一文对全国 32 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 对网球运动的场地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查分析,阐述高校网球运动 的现状及对策,提出要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网球运动,才能使高校网球运动健康、快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8 速、全面地发展。 17 陆永江在影响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主因素研究一文中通过广泛调查、 充分论证、深入分析,对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苏南地区高校 网球运动开展的状况,认识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的一般规律,掌握苏南地区高校网球 发展的特点,对影响苏南地区网球运动开展的相关社会学因子做相应的因子分析,确定 影响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并进行解释。 18 1.2.4 关于传播的研究 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传递信息的行为与过程。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同时便已经产生。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每天都处在不间断的信息交 换之中,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都属于传播的范畴。20 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世界传 播事业飞速发展。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报纸、期刊、通讯社之 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相继问世,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的手段也日趋现代 化。人们对传播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早在 1984 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 well)在传 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就提出了较为典型的 5w 传播模式。即:谁(who)说 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 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 效果分析。该模式认为传播是一个劝服性过程,传播途径也为线性的单一模式。随着研 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传播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不 可分割。但拉斯韦尔的 5w 传播模式仍然是人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种方便的综合方法。 关于传播的定义有多种观点。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共享说、影响说、传递 说、互动说等。亚历山大戈德认为“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 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施拉姆则进一步指出: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 立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美国传播学者贾尼斯等人认为“传播是指某个人(传 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希伯特 认为: “传播是一个恒动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格伯纳认 为,所谓传播就是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1 前言 9 在“共享说”中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影响说”强调“传播” 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 动; “互动说”强调传受双方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综合起来,可以认为,传播就是传受 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2.5 关于体育传播的研究 体育传播是指以体育运动为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的信息传播活动与行为。 体育传播 在性质上属于文化传播。 体育传播是人类体育文化信息系统进行的过程或信息传递的行 为。其中包含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团体传播及大众传播媒介在体育活动 中传递的体育文化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刘静,肖焕禹在体育传播与都市文明一文中,针对体育传播对都市文明的影响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传播有助于提高市民生活质 量、生活品味,有助于提高市民人文素质,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同时,通过举办大型 体育赛事、推进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加强了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社会的 和谐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现代赛事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也越来 越多,这给主办城市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赛后往往场馆闲置、造成巨大的城市资源 浪费。 19 王庆军,杨万友在媒介全球化下我国媒体体育传播的自觉与发展对策一文中分 析了在当今经济多元化、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全球化的传播模式正在影 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少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往往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甚 至热衷于明星的私生活,把体育事件的灰色无限放大;有的媒体和观众则过分关注金牌 的归属而缺乏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和理解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呼吁政府要做好体育 传播媒体市场的规范引导工作,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传媒市场体系;要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取国际优秀媒介文化、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体育传播新格局;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体育 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媒体要把社会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 不是唯利是图。 20 肖焕禹,冉强辉,陈玉忠现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价值及其发展取向一文中指出, 体育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或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信息的传递与分享, 是一种信息共享的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10 过程;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体育传播内容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体育物质文 化形态信息的传播(包括运动器材、场地、建筑设施、运动员服饰及一切宣传用具等) , 第二个层面是体育制度和运动行为信息的传播(包含体育体制、发展模式、体育政策、 运动规则等) ,第三个层面是运动技术体系信息的传播、运动技术是体育运动的核心, 它的更新和发展是体育运动得以传承和延续的重要内容, 第四个层面是体育精神文化形 态信息的传播(包括体育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人的尊严、体育道德规范、公平竞争、 友谊团结等) ;体育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人际体育传播、体育组织传播和大众媒介体育传 播;指出现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以鲜活的直观性和信息接受的即时性、时空的延展性和内 涵的丰富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形式及内容的多样性为主;进一步指出体育传播的价 值在于整合社会、促进社会文明、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生产快乐愉悦身心、推动体 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将会成为体育传播的新理念,信息化社会使新闻媒体 传播体育文化信息的功能增强,体育传播的形式必将趋多样化、内容将会更加丰富。 21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较为充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 的深入,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定义也层出不穷。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 暂且认为, 凡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社会和自然界, 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凡是与网球运动有关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为 网球文化。大而言之,它可指网球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网球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它又可指网球运动某一个方面的文明因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中国知网、万方数 据库及国内外相关网站等进行查阅,获得国内外有关网球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为 本论文提供主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传播现象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和邮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2.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高校网球教师;第二类为高校网球课学生; 第三类为高校校园广播站成员;第四类为高校学生会宣传部人员。调查的河南省高校分 别为: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城建、河南工业大学、河南机电高专、 华北水利学院、周口师院、许昌师院、新乡医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学院、焦作师专、 黄河科技学院等 14 所院校。 2.2.2.2 问卷的设计 2.2.2.2 问卷的设计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问卷设计作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依据本论文所 研究的目的和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 、 学生 调查问卷 、 校园广播站调查问卷和学生会宣传部调查问卷 ,就河南省高校网球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12 文化传播现象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客观评价与分析,以期得到合理化对策和 建议。 2.2.2.3 问卷的检验 2.2.2.3 问卷的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邀请了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平顶山学院的专家,对问卷设计的项目 逐条进行审核。经过专家修改评定后认为:问卷设计比较合理、涉及内容比较全面、能 够客观的反映出本研究的宗旨,可以实施调查。专家职称结构(见表 1-1)和专家认可 情况评价(见表 1-2)如下图所示。 表 1-1 专家职称结构表(n=10)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总计 人数 5 5 10 表 1-2 专家认可情况评价表(n=10) 专家意见 完全可以 可以 基本可以 不能完全不能 总计(人) 教师问卷 7 2 1 0 0 10 学生问卷 8 1 1 0 0 10 广播站问卷 7 1 2 0 0 10 宣传部问卷 7 2 1 0 0 10 从表 1-2 可以看出,四份问卷均能较好的反映所要研究课题的内容。调查具有有效 性、可行性较好。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在第一次填写问卷时,采用现场集中填写的方式,并 现场提供咨询。根据大家反映的情况及回收后问卷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填写中不易理解 或误解的句子(或术语)进行了调整;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问卷填写的信度,在正式 填写后的 20 天,我们又随机抽取了其中的(河南大学)20 名学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填 写。将前后两次问卷数据用处理软件 spss12.0 进行处理,计算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 p0.05,具有显著意义,证明了问卷体系的可靠性。 2.2.2.4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2.2.2.4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表 1-3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 问卷 发 放 份 数 回 收 份 数回收率(%)有 效 份 数有效回收率(%) 学 生 问 卷 300 293 97.67 289 96.33 教 师 问 卷 42 41 97.62 40 95.24 广 播 站 问 卷 42 40 95.24 36 85.71 宣 传 部 问 卷 42 39 92.86 35 83.33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到 70%以上,调查结果有效。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2007 办公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2.2.4 分析归纳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和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5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网球文化的理论研究 3.1.1 核心概念界定 网球文化:以网球运动为中心,以网球发展为依托,以各种传播类型为载体对网球 信息进行传播的一切活动。 高校网球文化:高校网球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校园内,以网球教学活动为中心,以 大众媒介为载体对网球信息进行传播的一切活动。 3.1.2 网球文化的特征 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从当初的贵族运动到今天的平民运动、从当初的游戏演变为 今日的赛场竞技。网球运动已演化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富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3.1.2.1 独特的健身价值 3.1.2.1 独特的健身价值 网球场地通常建在室外,场地表面除了硬地之外,草地球场和红土球场的地面材质 更接近大自然。在温和的阳光下、在清新的空气中、在绿色的草坪上、在愉悦的氛围中, 人们可以尽情地奔跑、潇洒的挥拍、流畅地击球。试想,人们在如此美好的氛围中运动, 可以使人抛开忧愁、忘却烦恼,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心灵得 到回归,使人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同时,在一场激烈的网球比赛中,运动员所跑 的路程约在 3 千米到 1 万米、甚至更多;比赛过程中还要具备精确的判断能力、快速而 又灵敏的反应能力、 娴熟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另外, 运动双方各占一块场地、 中间有网间隔,因此,不易产生运动损伤。所以,我们可以称她是一项综合型、全面型、 健康型、阳光型的健身运动,具有独特的运动和健身价值。 3.1.2.2 高雅的运动形式 3.1.2.2 高雅的运动形式 很长一段时期内,古代和近代网球运动的参与者是以贵族为主。因此逐渐形成了雍 容典雅、清新脱俗的特征。网球运动要求网球运动参与者必须服装整洁、言谈文明、举 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 16 止有礼,运动员不能穿背心、更不能赤膊,不能穿皮鞋或硬底鞋;同时,也要求观众时 刻保持安静,在观看比赛期间,手机要关闭或调为震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喝彩、不得开 照相机的闪光灯,禁止在比赛期间来回走动。 网球运动还是一项融力量美、形体美、服饰美和艺术美等为一体的运动。有人称网 球运动是“运动芭蕾” ,网球运动员在击球时的步伐和动作像芭蕾演员一样轻盈和优美。 身着白色衣裙的女运动员在网球场上的穿梭犹如美丽的天鹅在翩翩起舞,令人为之着 迷、为之陶醉。世界网球男球星们伟岸挺拔的身材、矫健生风的步伐、纯熟的球技、坚 定宽容的眼神、 坚韧朴素的性格、 稳重平和的风范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他们是网球力量美与艺术美、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的最好诠释,是高雅与艺术的真正 体现。 3.1.2.3 丰富的参与人群 3.1.2.3 丰富的参与人群 现代网球活动的方式逐渐趋向多样化。参与的对象可以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 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参与网球活动的目的不一,可以是为增强体质、减 少疾病去运动,可以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去运动,也可以是为了交友去运动,还可以是 为了休闲去运动。此外,还可以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训练、撰写文章等方式参与 网球活动。通过网球运动和观看网球比赛,参与者的情感得到合理的宣泄、压抑得以合 理的释放、进而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和谐与幸福! 3.1.2.4 和谐的运动氛围 3.1.2.4 和谐的运动氛围 网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场上人数少、活动空间相对较大、技术动作 文明、优雅、攻防技术动作和节奏相对统一。没有身体的直接冲突和碰撞,最大程度的 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网球运动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友善性。要求对手之间、 运动员与裁判员之间、运动者与观众之间、球迷与球迷之间都要互相尊重、和睦共处。 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品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并存。在运动中体现出的 相互尊重、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使人们逐渐养 成一种诚信守法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人们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的意识、进一步纠正人们 的不良行为倾向,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7 3.1.3 高校网球文化特征及其功能 高校网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网球文化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征和 功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教育功能,让其充分发挥健身、健心、 育人的效能, 进一步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就其特征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3.1 发展模式的创新性 3.1.3.1 发展模式的创新性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校网球运动在继承和发扬传 统网球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了全国乃至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模式、然后不断发展 和创新。形成了以班级授课为主、以课余锻炼为辅、以院系俱乐部为轴的创新模式。体 现出了在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变化、新模式。 3.1.3.2 校园环境的开放性 3.1.3.2 校园环境的开放性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 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封闭式校园学习走向了社会化实践和 锻炼。他们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等观看世界体育比赛和国内高水平比赛。比如:四大网球 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 赛) 、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省、市内高校之间的各种网球比赛。同时,社会上的网球爱 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