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2009级马哲、中哲、外哲、科哲、伦理学专业教学计划.doc_第1页
中央党校2009级马哲、中哲、外哲、科哲、伦理学专业教学计划.doc_第2页
中央党校2009级马哲、中哲、外哲、科哲、伦理学专业教学计划.doc_第3页
中央党校2009级马哲、中哲、外哲、科哲、伦理学专业教学计划.doc_第4页
中央党校2009级马哲、中哲、外哲、科哲、伦理学专业教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党校20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论教学计划(2010年1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研究生拓展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理论,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理解。从而增强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撰写论文六、参考书目1. 王晖主编,科学研究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陈其荣、曹志平著,科学基础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 刘建能、毛卫平,辩证思维方法概论,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哲学教研部科学技术哲学与现代科技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马哲、中哲、西哲、科哲负责教师付 立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编码010108ZX01必/选修选修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学 时4学时/周,12周,共48学时学 分2上课地点新教学楼405教室上课时间周三下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3日辩证思维方法论 毛卫平3月10日自然科学方法论 杨玉成 3月17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比较任俊华3月24日物理科学方法王克迪3月31日数学方法付 立4月7日历史学方法王克迪4月14日创造性思维方法赵建军 4月21日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王晓林4月28日系统科学方法李建华5月5日信息处理方法蔡德聪5月12日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方法付立5月19日科学研究的进行王克迪合计课次12次中央党校20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哲学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前沿及其所提出的哲学问题,如新的物质形态、运动形态、时空形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从而达到开拓哲学专业研究生视野、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采取自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组织1-2次讨论。四、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安排15个讲题,见课表。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六、参考书目科学前沿与哲学,胡文耕等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新自然观,童天湘等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根据需要,任课教师再指定阅读书目 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负责教师赵建军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课程编码010108ZB04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学 时4学时/周,16周,共64时学 分3上课地点新教学楼201教室上课时间周一上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1日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研究赵建军3月 8日20世纪物理学主要成就及其哲学问题王克迪3月15日天文学的发展及其哲学问题于晓非3月22日关于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的研究于晓非3月29日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蔡德聪4月12日技术哲学前沿问题研究赵建军4月19日现代生物学主要成就及其哲学问题李建华4月26日数学中的哲学问题付 立5月10日地学中的哲学问题付 立5月17日信息网络的哲学问题蔡德聪5月24日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利弊分析蔡德聪5月31日当代科学哲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研究(一)杨玉成6月7日当代科学哲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研究(二)杨玉成6月21日复杂性问题研究付 立6月28日工程哲学前沿问题研究赵建军合计课次16 次中央党校2009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儒家哲学研究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研读儒家经典及系统教授儒家哲学思想,使学生养成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大致掌握儒家思想的发展源流及基本特征,大致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及对西方社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传统文化)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和材料,学生课下准备,课堂教学以教师指导与学生研讨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书目朱熹:四书集注哲学教研部中外哲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中国哲学负责教师王杰课程名称儒家哲学研究课程编码010102ZB03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学 时4学时/周,15周,共60学时学 分3上课地点新教学楼405教室上课时间周二上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2日儒学概说(一)王 杰3月9日儒学概说(二)王 杰3月16日儒学概说(三)王 杰3月23日儒学概说(四)王 杰3月30日儒学概说(五)王 杰4月6日儒学概说(六)王 杰4月13日儒学概说(七)王 杰4月20日儒学概说(八)王 杰4月27日儒学概说(九)王 杰5月4日儒学概说(十)王 杰5月11日儒学概说(十一)王 杰5月18日儒学概说(十二)王 杰5月25日儒学概说(十三)王 杰6月1日儒学概说(十四)王 杰6月8日儒学概说(十五)王 杰合计课次15 次中央党校2009级中国哲学专业佛教哲学研究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中国哲学史专业专业课,属必修课。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古为今用、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地把握佛教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流派;准确地理解佛教哲学的范畴、概念的基本内涵;能够阅读佛教哲学的基本文献;并且能够独立地开展佛教哲学问题的研究。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和材料,学生课下准备,课堂教学以教师指导和学生研讨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 撰写论文六、参考书目1,印度佛教源流略讲,吕澂著,中华书局1979年8月第一版。2,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出版。3,六祖坛经,敦煌新本,杨曾文校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其他版本亦可)哲学教研部中外哲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中国哲学负责教师陈中浙课程名称佛教哲学研究课程编码010102ZB04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撰写论文学 时4学时/周,15周,共60学时学 分3上课地点新教学楼201教室上课时间周一下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1日坛经(一)陈中浙3月 8日坛经(二)陈中浙3月15日坛经(三)陈中浙3月22日坛经(四)陈中浙3月29日坛经(五)陈中浙4月12日坛经(六)陈中浙4月19日坛经(七)陈中浙4月26日坛经(八)陈中浙5月10日坛经(九)陈中浙5月17日坛经(十)陈中浙5月24日坛经(十一)陈中浙5月31日坛经(十二)陈中浙6月7日坛经(十三)陈中浙6月21日坛经(十四)陈中浙6月28日坛经(十五)陈中浙合计课次15 次中央党校2009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西方古代哲学原著选读教学计划(2010 年1 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通过对古代西方重要哲学家代表作品的研读,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帮助、引导学生把握古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深入理解古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历史发展、相互关联、哲学的与现实的意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熟悉古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学术规范,提高知识素养和哲学思维的水平,扩展理论的思路和眼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古代西方哲学思想做出有根据的分析、判断。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辅以任课教师的导读讲解和师生的共同讨论。任课教师在课前布置阅读内容,在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的前提下,指出学生需要弄清的基本问题。任课教师除对所选内容的思想、历史背景作较为全面的介绍外,主要分析和阐述原著的基本结构、思想内容和哲学意义,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的讲解,并提倡和启发学生独立发现、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根据选读的内容组织课堂讨论,既检验学习的收获,也旨在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书目1、柏拉图理想国,张竹明、郭斌和译本,商务印书馆。2、Plato, The Republic, ed. G. R. F. Ferrari, tr. Tom Griffith. 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影印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本,商务印书馆。5、Aristotle: in twenty-three volumes. Leob丛书本(党校图书馆有藏)。6、Plato: in twelve volumes. Leob丛书本(党校图书馆有藏)。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哲学教研部中外哲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 月)专 业外国哲学负责教师成官泯课程名称西方古代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编码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学 时4学时/周,15周,共60学时学 分3上课地点新教学楼202教室上课时间周一下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1日古希腊语字母与读音成官泯3月 8日希腊人与现代人成官泯3月15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政治学成官泯3月22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成官泯3月29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成官泯4月12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2-5成官泯4月19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1-2成官泯4月26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1-2成官泯5月10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3-8成官泯5月17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3-8成官泯5月24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3-8成官泯5月31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12-13成官泯6月7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6:12-13成官泯6月21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7-9成官泯6月28日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0成官泯合计课次15 次中央党校200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研究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研究课程主要研究主要讲解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包括工程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和代表人物。作为科技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熟悉有关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未来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必要的,有助于奠定科技哲学理论基础,有利于开展专业的学术研究。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坚持自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基本理论学习与问题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撰写论文六、参考书目1、科学哲学 李建华著 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2、科学哲学 周林东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技术哲学教程 乔瑞金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4、工程哲学引论 李伯聪著 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哲学教研部科技哲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3月)专 业科学技术哲学负责教师杨玉成课程名称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研究课程编码010108ZB06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撰写论文学 时4学时/周,15周 60学时学 分3上课地点新教学楼204教室上课时间周三上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3日科学哲学导论杨玉成3月10日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杨玉成3月17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杨玉成3月24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杨玉成3月31日科学划界和科学发现问题杨玉成4月7日科学结构问题和科学说明问题杨玉成4月14日科学评价问题杨玉成4月21日科学进步与合理性问题杨玉成4月28日技术哲学的缘起赵建军5月5日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赵建军5月12日德国技术哲学赵建军5月19日日本技术哲学赵建军5月26日美国技术哲学赵建军6月2日技术理性批判研究赵建军6月9日工程哲学研究赵建军合计课次15次中央党校2009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经典著作研究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课,属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基本功底和思维能力。本课程采取老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开展研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研讨、踊跃发表独立见解。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六、参考书目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宋惠昌.马克思恩格斯伦理学,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3、章海山.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哲学教研部伦理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伦理学负责教师孙向军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经典著作研究课程编码010105ZB03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学 时4学时/周,18周,共72学时学 分4上课地点新教学楼203教室上课时间周四下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4日马克思恩格斯早期伦理思想孙向军3月11日唯物史观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确立孙向军3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伦理思想(1)孙向军3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伦理思想孙向军4月1日资本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经济伦理思想(1)孙向军4月8日资本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经济伦理思想(2)孙向军4月15日马克思爱情婚姻家庭伦理思想 孙向军4月22日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1)孙向军4月29日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2)孙向军5月6日梅林考茨基和拉法格的伦理思想孙向军5月13日列宁的伦理思想(1)孙向军5月20日列宁的伦理思想(2)孙向军5月27日毛泽东伦理思想(1)孙向军6月3日毛泽东伦理思想(2)孙向军6月10日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孙向军6月17日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孙向军6月24日上午江泽民伦理思想孙向军6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现状孙向军合计课时18次注:因7月1日前要结课,故6月24日上午加一次课。中央党校2009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伦理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属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应用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主要区别、应用伦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等问题,从而达到开拓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专题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23次讨论。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撰写论文六、阅读书目1、应用伦理学,宋惠昌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2、应用伦理学导论,卢风、肖巍主编,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3、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甘绍平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根据需要,任课教师再指定其它阅读书目。哲学教研部伦理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伦理学负责教师朱辉宇课程名称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编码010105ZB04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撰写论文学 时4学时/周,16周,共64学时学 分3上课地点教研部上课时间周三下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3日应用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辉宇3月10日应用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朱辉宇3月17日应用伦理学的核心原则朱辉宇3月24日应用伦理学的实践平台朱辉宇3月31日讨论:应用伦理学基本问题朱辉宇4月7日经济伦理(一)朱辉宇4月14日经济伦理(二)朱辉宇4月21日企业伦理(一)朱辉宇4月28日企业伦理(二)朱辉宇5月5日普遍伦理朱辉宇5月12日责任伦理(科技时代的伦理)朱辉宇5月19日环境伦理朱辉宇5月26日生命伦理朱辉宇6月2日媒体伦理朱辉宇6月9日国际关系伦理朱辉宇6月23日总结:展望应用伦理学的发展趋势朱辉宇合计课次16次中央党校2009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教学计划(2010年1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课程主要研究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和代表人物。通过学习西方伦理思想,要求学生大致了解古往今来西方伦理思想的转换,深刻体会古今之变的政治哲学意义,掌握从伦理学的角度客观看待世界历史和当前中国现代化的方法。二、教学时间2010年36月三、教学方法坚持自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基本理论学习与问题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四、教学内容(见课表)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书目1、尼各马克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著 廖申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2、君主论 马基亚维利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3、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著 蒋自强译 商务印书馆 2004年4、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康德著 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正义论 罗尔斯著 何怀宏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哲学教研部伦理学教研室中央党校2009级硕士研究生课表(2010年1月)专 业伦理学负责教师梁晓杰课程名称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课程编码010105ZB05必/选修必修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学 时4学时/周,18周,共72学时学 分4上课地点新教学楼202教室上课时间周三下午授课时间授 课 题 目授课人3月17日西方伦理思想专题导论梁晓杰3月24日柏拉图的伦理思想(一)梁晓杰3月31日柏拉图的伦理思想(二)梁晓杰4月7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一)梁晓杰4月14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二)梁晓杰4月21日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梁晓杰4月28日阿奎那的伦理思想梁晓杰5月5日马基亚维里的伦理思想梁晓杰5月12日霍布斯的伦理思想梁晓杰5月19日洛克的伦理思想梁晓杰5月26日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2日上午孟德斯鸠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2日下午卢梭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9日上午康德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9日下午黑格尔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23日上午尼采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23日下午罗尔斯的伦理思想梁晓杰6月30日上午总结梁晓杰合计课次18次注:因7月1日前要结课,故6月份加课3次,地点不变。中央党校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