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专业版).doc_第1页
桩基检测方案(专业版).doc_第2页
桩基检测方案(专业版).doc_第3页
桩基检测方案(专业版).doc_第4页
桩基检测方案(专业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PHC桩基检测专项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检测方法及目的2三、检测依据2四、检测数量2五、进场前准备工作3六、检测设备和人员4七、检测时间规定和检测前准备工作及时间安排4八、现场检测4九、资料分析9十、资料提交10十一、质量保证措施1011.1从人员方面保证检测质量1011.2从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检测质量11十二、工期保证措施11十三、配合施工及服务措施12十四、安全措施1214.1检测安全管理措施1214.1.1安全管理措施1214.1.2工程检测安全作业措施1314.1.3检测安全的监督13十五、检测工作申诉处理程序13一、工程概况项目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设计单位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子项目分为:综合楼、脱水车间、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综合处理池、鼓风机房及配电间、配水井及污泥泵房、A2/O生化池、二次沉淀池、加药间。项目采用400mm、500mmPHC管桩,桩端持力层均为中砂、粉质粘土,单桩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1150kN、1100kN、1000kN、900kN、700kN、5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100kN。二、检测方法及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及设计图纸、委托方要求,本项目进行基桩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检测目的:基桩高应变法检测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低应变法检测用于检测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三、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设计图纸等。四、检测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3.3.3,3.3.5,3.3.8条规定,预制桩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采用高应变法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对竖向抗拔承载力有设计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本项目统计如下: 单位工程总桩数抗压承载力设计值(kN)抗拔承载力设计值(kN)承台情况低应变法检测数量(根)高应变法(根)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数量(根)综合楼41(500)1150/27个单桩7个2桩345/脱水车间51(42根500,9根400)500:1100400:500/23个单桩14个双桩375/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20(400)700/1个单桩1个3桩4个4桩105/综合处理池1151000100均非承台桩2363鼓风机房及配电间40(500)1000/26个单桩7个双桩335/配水井及污泥泵房19(500)1000/均非承台桩45/A2/O生化池192(500)1000100均非承台桩39103二次沉淀池120(500)900/均非承台桩246/加药间37(500)1000/29个单桩4个双桩335/污泥浓缩池26(500)1000/均非承台桩55/总计:242576实际现场检测数量以现场委托方指定为主。若设计图纸有变更,检测数量以设计变更后为准。本工程PHC桩总桩数为661根,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率为36.6%,采用高应变法取代静载试验受检率为8.6%。五、进场前准备工作5.1资料收集了解试验的目的、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收集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资料(桩型、桩径、桩长、强度、设计承载力)、施工原始记录(打、压桩或成桩记录等)、桩位布置图、编号等;查看试桩的位置、道路、场地平整、水、220V电源及障碍物等;编制试验检测方案。5.2施工方应做的准备、受检桩的桩头处理清理场地,保证检测点周围10m内无杂物、积水;开挖操作坑道,坑道要求稳固、不塌方,保证操作人员工作安全;铺设场地道路满足吊车和平板车行走,处理桩头以满足试验检测工作。六、检测设备和人员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提供千斤顶、油泵、压力表、大量程百分表、钢平台、基准梁、表座、垫板等,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可采用人工操作、记录,也可采用全自动检测仪进行检测。高应变法、低应变法检测提供武汉岩海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一台。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为确保优质、按时、安全的完成该检测项目,我公司针对该工程制定了详细的设备和人员组织结构安排。所有检测人员都持有相应的检测员上岗证,检测用计量器具都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七、检测时间规定和检测前准备工作及时间安排检测时间规定:高应变法检测及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龄期达不少于28d,预制桩在施工成桩后,对于砂土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不宜少于10d,对于非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15d,对于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25d,对于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检测前准备工作及时间安排:根据现场施工进度,监理单位必须提前告知施工单位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处理好桩头、填写与检测有关的施工资料。现场监理根据施工进度实际情况,提前12天通知我方,我方对现场进行踏勘,检查是否具备检测条件,按照双方商定的时间及时到达现场开展检测任务。为了能及时反映现场的情况和提供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后,施工单位必须提供检测桩的资料。八、现场检测8.1高应变检测:8.1.1检测桩头处理(由施工队预先完成)8.1.1.1为确保试验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桩帽顶面应平整,应有足够的强度,确保在冲击过程中不发生开裂和塑变,对不能承受重锤冲击的桩头应加固处理。8.1.1.2试验时原桩身混凝土应露出地面不少于50cm,以满足传感器安装和锤击装置架设的要求,重锤纵轴线应与桩身纵轴线基本重合,锤击装置应竖直架立。8.1.2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附录F的规定,如下图:8.1.3桩顶面与重锤之间应设置桩垫,桩垫可采用1030mm厚的木板或胶合板等材料。8.1.4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1.4.1采样时间间隔宜为50200s,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8.1.4.2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8.1.4.3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力时,冲击力等于实测加速度与重锤质量的积。8.1.4.4测点处的桩横截面尺寸按实测值确定,桩身波速、质量密度和弹性模量应按实际情况设定。8.1.4.5测点以下桩身截面积和桩长可采用设计文件或施工记录提供的数据作为设定值。8.1.5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8.1.5.1采用自由落锤为锤击设备时,应重锤低击,最大锤击落距不宜大于2.5m;8.1.5.2承载力检测时宜实测桩的贯入度,单击贯入度宜在26mm之间;8.1.5.3检测时应及时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桩身有明显缺陷或冲击使缺陷程度加剧时,应停止检测;8.1.5.4因触变效应使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截力下降时,前两击锤击能量应足够大;8.1.5.5每根受检桩记录的有效实测信号应根据桩顶实测信号特征、最大动位移、贯入度以及桩身最大拉、压应力和缺陷程度及其发展情况综合确定。8.1.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重新试验:8.1.6.1实测力与速度曲线峰值比例失调;8.1.6.2两侧力信号峰值相差一倍以上时;8.1.6.3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明显未归零;8.1.6.4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8.1.6.5测试波形紊乱。8.1.7吊车行走道路的铺设施工单位须铺设能行走25吨汽车吊的道路,任何一条待检桩距离道路的距离不大于6米。8.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8.2.1试验加载装置8.2.1.1本次试验采用油压千斤顶分级加载,利用锚桩承受荷载反力。反力梁、顶板、拉杆 、千斤顶和支墩构成反力系统。油压千斤顶置于反力梁和顶板之间,对试验桩施加上拔力。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8.2.2试验加载方法和上拔量观测8.2.2.1试验加载方式,本次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确定分级等级为最大试验荷载(取设计值的2倍)的1/10;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2倍,以后每级荷载去分级荷载。根据千斤顶的标定曲线计算好各级荷载下油压表读数。8.2.2.2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加载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2 受检桩上拔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上拔量不大于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3当桩顶上拔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 ,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上拔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残余上拔量。8.2.3施加荷载未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而被迫终止加载时,试验结果不得作为验收依据,应重新进行试验:1由于加载系统漏油、反力支墩下沉等原因,无法施加荷载;2已达加载反力装置的最大试验荷载。8.2.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5倍。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或某根钢筋拉断。4对于工程桩验收监测,达到设计或抗裂要求的最大上拔量或上拔荷载值。8.3低应变法检测:8.3.1检测桩头处理(由施工队预先完成)8.3.1.1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使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水(见下图)。8.3.1.2桩顶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基本相同。8.3.1.3妨碍正常测试操作的桩顶外露钢筋应割掉。8.3.1.4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检测点不平整可用砂轮机磨平。8.3.2应通过现场对比测试,选择适当的锤型、锤重、锤垫材料、传感器安装方式。8.3.3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激振点位置的选择8.3.3.1传感器安装应安装在桩顶面并桩顶面垂直;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裂缝,用耦合剂粘结时,应有足够的粘结强度。8.3.3.2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管桩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灌注桩传感器安装点当激振点位置在桩顶中心时,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详见示意图。管桩 灌注桩8.3.4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3.4.1合理设置采样时间间隔、采样点数、增益、模拟滤波、触发方式等,其中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8.3.4.2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频域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8.3.4.3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8.3.4.4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8.3.4.5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8.3.5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8.3.5.1每根桩的检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8.3.5.2对检测信号应作叠加平均处理,每个检测点参与叠加平均处理的有效信号数量不宜少于3个。8.3.5.3检测时应随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判断采集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8.3.5.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8.3.5.5对于同一个受检桩,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具有良好重复性,则储存于仪器中;如果测试信号一致性较差,不满足要求,则应检查、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获得合理信号。完成一条桩的检测后,便可进行下一条桩的检测。九、资料分析9.1高应变法试验:将野外检测资料传输于计算机中,用相关分析软件根据应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和速度时程曲线,从而判定桩的承载力和评价桩身质量完整性。根据所测波形特性,结合地质条件、桩的设计参数和桩的施工记录判断实测曲线特征反映出的桩承载性状;观察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以及连续锤击时缺陷的扩大或逐步闭合情况。根据桩的成桩工艺,拟合时可采用桩身阻抗拟合或桩身裂隙拟合。结合桩身完整性系数,将工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按四类划分:类:桩身结构完整;类:桩身存在轻微缺陷,但桩身结构完整性基本不影响桩的正常使用;类:桩身存在明显缺陷,应采取其它方法进一步抽检确定其可用性;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或断桩。9.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9.2.1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时,应绘制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U)关系曲线和桩顶上拔量时间对数(slgt)关系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9.2.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Q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9.2.2.1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U曲线,取陡升起点对应的荷载值。9.2.2.2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lgt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9.2.2.3当在某级荷载下桩身抗拔钢筋断裂时,取其前一级荷载值。9.3低应变法检测:将野外检测资料传输于计算机中,用相关分析软件根据一维应力波理论对检测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根据所测波形特性,结合桩的砼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将工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按四类划分:类:桩身完整;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十、资料提交检测数据经过分析和判定,整理和编写成初步报告。得出初步报告后经校核、审核、审批等严格的多级审核制度,发出正式报告。十一、质量保证措施“公正、准确、优质、快捷”是我所一贯的质量方针,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检测,业主没有指定检测标准的我们将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可靠性负责,对因本单位检测质量事故而造成建设方相应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随时接受委托方、委托方指定的代表及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为了保证本检测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我单位将结合本检测项目的特点,组织精兵强将组成项目部,并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来确保所有的工作和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检测质量。11.1从人员方面保证检测质量项目负责人由专业高级工程师担任,负责组织重大检测方案的会审及最终审批等工作。每个检测项目都设置现场检测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工程的检测实施工作。根据工程情况,我公司分派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是高级工程师,所属的项目检测人员都是专业从事这方面的检测人员,大部分检测技术人员均在检测方面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工程项目的检测质量有很大的保证。11.2从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检测质量采用过程控制的方法,将整个检测过程分为检测任务的受理、检测、批准三个过程,分别由样品部、各检测组、质保部三个部门单独操作,相互监督,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所有检测人员均持证上岗,另外设置质量监督员制度,由质量监督员对检测工作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检测结果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准确无误,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处理。 十二、工期保证措施由于工程检测要求及时性很强。我公司制订出以下措施来保障检测任务的按时完成。12.1在整个项目检测和试验过程中,将由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所用仪器进行监督,在检测工作进行一定的时间后,进行相应的维护、保养及修正,以保证现场检测仪器设备随时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顺利的开展检测工作。12.2为了保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检测服务,现场的检测人员将根据施工方对施工现场的桩基准备情况,对已经准备好,满足检测条件的桩基要及时进行检测操作;如有不妥的地方,及时地同业主、监理或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同工地现场的其他人员进行协调好工作的步骤,开展检测的工作。在现场进行检测完成后,及时地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及时提供准确的检测成果。12.3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明确检测责任人目标,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各相关人员除了不可抗拒的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工期。造成工期拖延的,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12.4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施工工期提前做好准备,及时组织、调整,按计划落实现场人员、检测设备、车辆等,以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出现某一时段或某一区域检测工作量特别大的情况时,项目负责人会及时地抽调相关检测操作人员、检测设备仪器及车辆增援该项目,并执行相应加班,使检测计划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不影响施工进度计划。12.5加强现场质检工作,进行质量跟踪和质量方面的技术督导,防止曲线采集质量不好造成返工(重测)而影响下一步工序。明确奖罚措施,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工期计划的落实。12.6协调与各施工单位、各专业、各工序间的配合,积极沟通,做好信息反馈,完善各项措施,及时解决检测过程出现的问题,合理科学地执行计划安排。12.7接受业主及监理公司的进度监控。十三、配合施工及服务措施13.1成立项目部,加强项目负责人与业主、施工方及监理单位的联系,同时指派专人跟进工程进度,及时开展检测工作,现场检测时通知监理到场进行见证。 13.2针对本项目检测工点多,检测数量大的特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车辆及专业技术人员为各个施工单位服务,如果检测过程现场有其他参建单位之间发生的交叉、穿叉施工时,将由我单位的授权代表与其他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协调,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才开始检测工作。13.3检测人员到现场检测时,仔细核对检测任务单、施工图纸等资料,与相关单位商定检测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检测工作。13.4如检测过程中数据出现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书面形式通知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并协同分析问题根源,提供检测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的查阅。13.5若因为标段工期较长,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规范有可能变更,我们会及时更新资料,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按新的标准和规范实施检测。13.6若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需要检测单位到现场配合工程质量检查等其它服务时我们积极配合。13.7建立服务信息反馈制度,定期不定期收集有关单位对检测服务的意见,积极改善服务。十四、安全措施为保证在检测工作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文明作业,公司制订一系列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其具体的措施情况如下:14.1检测安全管理措施14.1.1安全管理措施14.1.1.1 对检测的区域进行前期的踏勘工作,对于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区域做好标识,保证检测工作区域设施必须保证有利于检测工作安全地进行。14.1.1.2对在检测过程中有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的事项,事先要提醒检测工作人员注意,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14.1.1.3对桩的地形影响因素加以严格控制,确保安全之后才能开始开展相关的检测工作。14.1.1.4相邻区域内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14.1.2工程检测安全作业措施14.1.2.1所有检测人员进行入场前教育,对有关防护实施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不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强令或强行冒险作业。14.1.2.2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工作时,要做好防护的措施后才能进行作业。14.1.3检测安全的监督14.1.3.1安全的检测及监督由我公司综合部负责,需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14.1.3.2指定专人对直接影响人身安全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并对此负责,作好记录,对于物品保管及使用进行登记在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