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tr act abs t ra ct h i gh t e c h n o 1o gy andn e wtechno l o g yente rp ri se i skno w le d ge一 i nten s iv e助d te c hoo l o g y 一 c rowde d e con omi c e n ti tyas far ash ig h t e c hno 10 g y andn e wtechno 1 0 g y e nt e rp ri sei s conc e m ed , th e techno l o g y i s itss urvi 侧 p re m i se . w i t ll m a n y s ta t e 一 l as s h i gh and n e 补techu 呛 v e l o p m e n t zonecon s l ru c t i 叽 o urc o u n 宜 ry ,s h i gh te c hno l o g y 阴d newtechnol o gy en t erpri se盼e ady begl nstotake s hape, the fo 以 ism o re朋d m o re b i gto th econ trib u t io nt h 戒n ationaleco nom yi ncre a s e s , a t p re se n t ,t h e i ns u ffi c i e ntc or e te c hao 1 o g y al r e ad ym ake s o urcountry, s e nterp ti sebe c onfront ed withth ein fe ri or com peti ng pos it i o n . p r o m o t i n gth ec o m pet it i ve abi l i tyo f o u r cou n t ry 、hi gh te c h n ol o gy a n dn ew te c hnol o gy e n t e rp ri se inth ei nteinat io nal eco nom yenv i ro nme 呱 s t r e n gthe 苗 ng i tsel fj n n o v at i o nabi l ity ,cul t i v at illg and p r o te c t i n g i n d e pe n d e ntin t e l l ec 加 a i p r o pe rt y ri g b tsi s ke y . the p ri m a l p ro b l e mt h ate x i st s inp ro 1e c t i o n o f the i nt e l l e c tual p ro pe rt yri ght s o f 。 urcou nt 叹s hi gh technol o gya n d llew奴助。 1 o gye n t e 咖seis: 丁 七 e d r a i n m gof inde pe n d e nti ntel l e c tt ia 1 p r 0 pe rt y ri ghtsi s m o rese d o ust l1 a l l the i n frin ge m e n t toth e ri ghtso f use , 比宜 w e e n t h e s u rp as s i n gi lltel l e c 玄 ual pt 0 pert y ri ght s l e g i s l at i o n andth e n a t i ve p la c elaw c u ltu r eth ere i ss o m econ fl i c 仁th ec o un坷,sm a n a g e m e n tand l e g i s l at i onand e n fo 叹m ent o f i ntel le c 仅 ia 】 p ro pe rt y ri ghtswait s fo r th e c o ns u m mat i o 氏 e nt e rp ri se ,s c o n s c i o usnes s an d th e m a “ 唱 e m e ntsy s l e mo f intel l ec t 回 p ro perl y ri g h ts 从 . i t s fo r s t r e n gt h e n i n g , th e i ntel lec t ual p ro ped y ri gh tstalen t l ac ksand soon. b ut j ap an, u s aan d o ther 脚ati nt e l l e c t ua p ro pert y r ig h tsnati o nsa l l cont i n u o u s ly c 别 rr y on th e i nt e l l e c i ua l p ro pe rt y ti g h tsm a n a g e m e nia t th e s 加t e g i c l ev e l , it re fl e c t l h a t thesen at i o n s are mai n ta i ni 飞nati v e e n te 印 ri sea n d the nati o na l i n t e r e sti n th e fi e id o f l e g i s l at i o n , s y s t e m, co r per a t e c u lt u r e etc . l f w a n t t o p ro m o tet 阮c o m pet i t i v e a b i l i ty o f nati v e h i gh te c hno lo 盯 an d n e wte c hno l o gy e n te 甲 ri sean d e x p and t h e n at i o nal eco n o m y , we s b o ul d a i matt h e a 加v e m e n t i o n edsev e 旧 i q uest i o nstos ta rt . k 叮w o rds : h i ghtechno lo gyand ne wte c hno i o gye n t e rp ri se ; in te l l e c t u alp ro pert y ri g h t ; ri ght p ro te ct i o n 学位 论文独 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 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 他 人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也 不 包 含 为 获 得 目鱼鱼生查一 或 其 他 教 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 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手 写 :万小 奔签 字 日 期 : 多 州 夕 年r ”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木学 位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南昌大檬有关保留、使 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 进行 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 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手 写 : 价味 导 ,币签 名 (手 写 ):如 夕酬产 签 字 日 期 : 多 刁年r 月1 。 日 签 字 日 期 : 多 矽 , 年夕 / 。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 讯地 址: 电话 : 邮编 :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 代,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多 地依 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自 主知识产 权, “ 或有专利, 或被淘汰” , 是其生动的写 照。 高 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 技 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 技术是其生存的前提, 技术保护是维持其生存的保证, 拥 有自 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数量的多少及其质量的高低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 要的意义。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无一不是知识产权的“ 大户”。 目 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己初具规模, 对国民经济贡献值不断加大。 但整体上, 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企业目 前只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发达国家则着力于产 业链上游的研发与品牌营销, 控制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 自 主知识产权数量 的不足至少反映出我国企业的自 主创新能力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在我国高 新技术企业自 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中, 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 包括自 主知识产权流 失, 遭受侵权, 法律文化,国家管理体制、 专业人才培养、 行政执法、 企业知识 产权意识、 企业制度和管理观念、 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 信息及文献利用、 侵权 防范及维权方式等方面。 而日 本、 美国等知识产权大国在国家战略、 法律制度文 化、 人才培养、 企业维权等各方面都更趋成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强知识 产权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找到自 身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 方可在国际知识产权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在学习中 接触的一些文献资料, 往往只是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 保护的现状从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作一些较为笼统的介绍, 没有比较全面和 系统的分析。 有的论文对一些方面的问题看得比 较深, 有的则以 偏概全。 有的虽 比较全面, 但也只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 有的虽较为详尽, 但又局限于某一方 面。总之都不能从整体上比 较系统地反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 状、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因此,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企业走访调查, 本文试对我高新技术企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和详尽的论述, 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些参考价值。 第二章 概述 第二章 概述 2 .1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2 . 1 . 1 、 高 新 技术 企业的 概念 高新技术的范围 包括: 1 、 电 子与 信息技术2 、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 、 新 材料及应用技术4 、 先进制造技 术5 、 航空航天技术6 、 现代农业技术7 、 新能源 与高效节能技术8 、 环境保护新技术9 、 海洋工程技术10、 核应用技术1 1 、 其它 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 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并符合下列条件:1 、从 事 上 面 前 述 几 科 病抑眯范 围 的 一 种 或 多 种 高 新 技 术 及 其 产 品 的 研 究 开 发 、 生 产 和技术服务: 2 、 具 有企业法人资 格; 3 、 大专以 上学历的 科技人员占 企业职工总 数的3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 10% 以 上; 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 具有大专 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 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 上: 4 、 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 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 应占 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 5 %以 上;5 、企业技术性收 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 年总收入的 60%以上;新办企 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的60%以上;6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 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2 .1 .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是一种新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它有以下五个特点。2 ( ” 技术知识密度高。高新技术企业比普通企业的涉及面广,以材料科学 为例, 涉及固 体物理、 电 子 学、 精密机械、 精细化工、 电 子和真空等等学科。 对 于高新企业来说, 人才和科 学是第一位的要素。 据有关专 家统计分析, 在高新技 术产业中,科技人员 是传统企业的5 倍,技术工人比 传统企业多70%。 (2) 高投入。高 新技术企业资金投入量大, 研究人员及从事开 发、 生产的 人员的知识层次高,高级人员比 例大,即企业投入研究、开发及生产的人、财、 物高于一般传统企业许多, 这是由 于: 山高 新技术 产业涉 及当 代最前沿、 最尖端 的技术领域和包含众多 技术在内的技术群, 学科范围 广, 难度大, 在研究和生产 过程中需要多 学科专家、 技术人员协同 攻关才能完成。 必高 新技术研究开 发工作 参见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 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条件). 参见张华 高技术企业成长研究 ,20o 3 . 03. 26 会 卯张熹 自全知识产权 与中国高折括犬个昨分展研究 .2 0 0 6 . 0 4 第二章 概述 包含的不确定因素众多, 其研究、 开发的成功率较低. 需要不断 研究、 反复试验 才能有所进展。 必高新技术企业研究、 开发、 生产各阶段 所需仪器、 设备、 材料 在技术参数方面 ( 性能、可靠性、精密度等)要求十分高。 ( 3) 高风险。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 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和管理 风险。 山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带来了 技术风险。 一项技术能 否按预期的目 标达到预 期的功能在研制之前和过程中是不能确定的, 新技术的发展前景是不确定的, 而 且技术寿命也是不确定的。 由于高 新技 术产品 变化迅速、 寿命周期短, 因此极易 被更新的技术替代, 当更新的技术比预期提前出现时, 原有技术将蒙受提前淘汰 的损失。 必技术上可行的产品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才能实现其价值, 给企业带 来收益。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重视创造需求, 因而比传统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 风险。 首先是难以 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 其次是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 高新 技术产品推出的时间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之间有一时滞, 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企 业开发新产品的资金难以收回。 自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因管理不善而带来 的风险。 它主要包括: a观念落后。即企业领导者因为创新意识不强而带来的风 险。 b . 决策失误。由于高新技术具有投资大, 产品更新换代快( 一般为二至三年) 的特点, 这就使得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 的决策尤为重要, 决策一旦失误, 就会 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 4) 高收益。尽管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大,风险也大, 但是一旦成功,就会 获得丰厚回报。 这是因为: 山高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 其性能、 可靠 性、 质量等指标在满足用户需要方面更为完善, 因而会带来更高的附 加值。 0高 新技术企业往往更为重视创造需求, 因 而其产品创新程度较大, 具有很大的垄断 性, 可以 获得一部分垄断利润。 自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大, 风险大, 其产品自 然包含风险价值, 故产品价值大大高于常规技术产品总价值, 其收入中有一部分 属于风险收入。 当然, 从根本上来说, 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 有高收益, 是因为高 新技术企业中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与传统企业相比, 其劳 动的复杂程度大 大增加, 即 使是一般的生产者, 也需要较复杂的劳动投入. 因 此, 与传统企业相 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收益的特征。 ( 5 ) 高成长。由 于高新技术产品的 垄断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块相对独 立的市场, 因 此, 企业发展呈现出比 传统企业高 得多的增长率。 而且, 高新技术 产品 变化速度快, 生命周期短, 使得市场需求也不断处于 升级换代过程之中, 不 容易 饱和。 另一方面,高收益也使得企业可以 保持较快的 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 来, 我国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及经济格局都发生了 深刻的变 化。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 是当 代经济发展的支柱 第二章 概述 和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发展的标志。随着我国火炬计划和8 63计划弓 的实施,高新 技术对传统产业改 造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国务院 先后成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 技术企业开发区,其中不少已 初具规模.随着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继发展, 不少地方己 经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关键措施。 2 .2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 一 知识产权 2 . 2 .1无 形资产的 概念与 性质 知识产权首先是 一种无形资 产。 无形资 产指没有物质实体、 但能为企 业或所 有者长期带来收益的资产。 无形资产与 有形的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一样, 是企业 的 财富, 是企业 创造商品、 获取利润的 手段, 是能 够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 支柱之一。 它是企业拥有的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 有助于企业取得高于一般利润 水平的收益。具体而言,无形资产具有下列性质:“ ( 1) 非实体性。 无形资产的 字面意思就是指其没有物质实体。 一方面无形 资产没有人们感官可以感触的物质形态, 只能从观 念上 感受。 它或者表现为人们 心目中的一种形象, 或者以 特许 权表现为社会关系范畴。 另一方面, 无形资产在 使用过程中, 没有有形损耗, 报废时没有残值. 非实体性虽然不是无形资产独有 的特征,但它是无形资产最显著的特征。 (2) 独占 性。 有些无形资产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 禁止非持有人无偿取得、 使用, 排斥他人的非法竞争, 如专利权、 商标权等: 有些无形资产的 独占 虽然不 受法律保护, 但只要能确保秘密, 不泄露于外界, 实质上也能 独占, 如非专利技 术: 还有些无形资产不能与企业整体分离, 除非整个企业产权转让, 否则别人无 法获得, 如商 誉。 ( 3) 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的 不确定性是 指其价值的 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 三个层次。 首先,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迅猛发展, 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使得除了 在法律中 人为规定某些权利的有效期间、 有确定的寿 命外, 其余所有的 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都难以准确的估计。 即使是有法定期限的无形资产, 也经常 火炬计划是在邓小平同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理论的指导 下,从 20世 纪80年 代中 期开 始, 由 国务院 批准实 施的. 火 炬计 划是国家 高新技 术发展战 略的重要 组成部 分, 火 炬计划的宗旨 是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 化和国 际化, 其主要内容有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施火 炬计划项目, 培育高 新技术企业,建立具 有示范效 应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火炬计 划的实施, 有力 推 动r 科 技体制改革的 深 化, 有利于高新企 业新 机制和环 境的优化;同 时, 科研机构、 高 等院校在高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民 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 壮大, 成为发展高新技 术企业的主力军. 19 8 6 年3 月,王大晰、王 淦昌、 杨嘉娜、 陈芳允四位老 科学家 给中共中央写信, 提出要 跟踪世界先进水 平, 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 邓小平同 志的高 度重 视,邓小乎同志亲自 批示。由于 科学家的 建议 和邓小平 同 志对建议的批示都是 在1 9 既年3 月 做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 8 6 3 计划。 参见 陈 亮 知识 经济时 代的标准竞争 研究 , 2 004 . 03 第二章 概迷 有逾期仍在发挥作用的 现象, 以 及还没有达到法定年限 就因为新技术的出 现而失 去经济价值的现象。 使用期限的不确定,决定了 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难以 确定。 其次, 既然无形资产未来收益难以 确定, 那么无形资产的价格或取得成本就很难 确定。 最后, 未来收益和取得成本的不确定性, 又 给无形资产管理上的预测、 决 策和核算上的计价、摊销带来不确定性。 ( 4 ) 高效性。 无形资产可以 给企业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 表现为 大量的超额利润) ,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越丰富,其获利能力越强;反之,企业 的无形资产越短缺, 企业的获利能力就弱, 企业发展的潜力就小, 市场竞争力也 就差,企业只能在其所处行业中做个跟随者,而不能做领导者。 ( 5 )商品 性。 无形资产有着商品的根本属性,可以通过转让、许可使用和 投资等方式, 像其他商品一样在要素市场上进行流动和交易。当然, 这一特征需 要在较完善的资本市场建立后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无形资产成为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诞生之日 起, 财富 的源泉就一直被认为是有形的, 同时也是稀缺的。 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 代, 财富和资产的表 现形态也都被认为是有形的。 谁拥有的土地多, 或者谁的厂 房规模大、 设备多, 谁的 财富就多。 但是, 在知识 经济时 代, 这种观念正面临着 日益严峻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 c 呱公司的大量出现, n a s daq 指 数了 的强劲攀升, 高科技板块的持续走好,比尔 盖茨等知识资本家的不断涌现, 都在说明无形资产己 经成为社会财富和企业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知识经济时 代, 企业的投资指向发生了 逆转, 有形资产的投资 退居其次, 无形资产在投资决 策和价值评估中则倍受重视。我国2 0 06年修改的公司法对无形资产的出资限额 做出了新的规定, 由原来无形资产占公司注册资本不得超过2 叽修改为股东的货 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 既, 意味着在我国知识产权出资可达到公 司注册资本的7 0%。 “ 2 .2 .2知识产权的定义与特征 知识产权, 是 指公民、 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 成果和经营 活动中的标志、 信誉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本质上, 它是一种特定主体所依法享有 的财产权, 但由 于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所创造的 精神产品, 从而使得知识产权成为 一种特殊的无形财产权。 具体地可分为三类: 第一是创造性成果, 包括作品及其 传播媒介、 工业技术; 第二是经营性标记, 主要是指工业标志; 第三是经营性资 信,一般指经营资格、 优势和信誉。其中, 第一类发生于 科学技术及文化领域, , 纳斯达克( n a s 0 a q)创立于1 9 71年, 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 化证券市场, 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股票经纪人、 做市商、 投资者 和监 管机构联系 起来,是世界上最成功和发展最快的证券市 场。 , 参见我国新修改的 公司 法 . 第二章 概述 第二、三类产生于工商 经营领域。 , 知识 产权制度实 质就是 一种产权界定并予以 保护的 制度。 知识产权除了 具有 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山先占 性。即时间上领先,权利上优 先, 如专 利申 请的 在先原则。 它是对所有未开发资源的 产权归 属的 判别原则, 具 有刺激投资者投资的优点。 必信息性。 知识 产权是 一种信息产 权, 它的客体可以 无限被复制, 而不可能 被某个特定的人所占 有。 信息的 特点是生 产信息需要成本, 而传递或获得的成本很低, 使用者或消费者极有可能 搭便车。 要刺激信息资源不 断产生, 须补偿信息生产者, 惩罚滥用者, 这是知识产 权制度的重要目 的。 必公 开性。 知识与自 然资 源的区 别是无主权归属。 知识是人类的财富, 每个人都有使 用权。 为了 防止垄断 过长而妨碍人类对知识的使用, 减少 知识 创新的成本而对权 利人的权利作了一些限制。 如基本思想、 科学发现不给予专利保护. 知识产品与 物质产品不同, 它必 须向 社会公示、 公 布, 使公众知悉。 公开性是知识产品所有 人取得知识产权的前提。 由时间性。 权利的保护时间不是永恒的, 而是有一定的 期限。 一旦法定的保护期限届满, 就失去了 法律保护效力。 有些知识产权, 如商 标权, 期限可以 无限制地续延, 但如不履行法定手 续, 也可能提前终止。 白地域 性。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 有权, 在空间上的 效力并不是无限的。 它受到地域的限 制, 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 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 协定的以 外, 知识产 权没有域外效力。 自法定性。 知识产权是法律授予的一种权 利, 依法产生。 多数知识产权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申 请和审批程序才能取得。 0 双重性。 商标权是一个例外, 它只保护财产权, 不保护人身权。 大部分知识产权 既有某种人身权( 如签名权) 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 2 .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 2 . 3 .1自主知识产权是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健 2002 年 5月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 企业技术评论杂志发表了“ 经济 萧条, 企业兴旺” 的专题文章。 文章把美国企业在后c 洲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成 一句话: “ 或有 专利, 或被 淘汰( p atent or p eri sh ) ”。 企 业的生 存与发展,与 其拥有的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多少有极大的关系。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 无一不是知识产权的“ 大户”。 2 . 3 .1 .1核心技术的缺失使我国企业面临竞争劣势 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丁 r i ps规定, 各成员国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 执行最惠国待遇原则, 并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民待遇扩大到了 世贸组织的所有成 , 参见昊汉东等著: 知识产 权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 005 年。 第二章 概述 员国。 这意味着, 中国 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 , 传统的“ 超国民 待遇” 将要被破除。 由于科学技术的供应源主要来自 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 那么势必加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供应方面的自 然垄断地位, 而这种技 术的独占将自 然而然地转化为市场的垄断权。 在此情形下, 技术的转移将会出现 更多的限制性的商业做法, 从而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付出更为高昂的成本以获取 外国的先进技术, 进而失去价格上的竟争优势。因而发达国家将在较长的时间内 保持其技术优势以 及由 此带来的经济发展优势。 中国d vd生产企业的 遭遇对此做 了 极好的注解。 据我国 机电 进出口 商会核章统计数据显示, 2 0 02年经核章出口的 d v d 产品为5 78. 83万台, 出口 金额为28. 52亿美元, 分别比2 0 01年增长96. 3%和 5 5 . 2%。2 0 0 3 年1 一7 月, 经机电 商会核章出口d vd为2 2 99. 62万台, 出口 金额为 17. 8 2亿美元, 出口量及出口 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0 . 1个百分点。可见, 2 0 03 年我国d v d 产品出口 量及出口 额的增长幅度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 这一增长速度 大大低于同期我国 外贸出口 与机电 产品出口 的增长 速度。 d vd 产品出口 增速的 大幅回落, 显示其出口增长己呈减缓趋势。造成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专利费的 收取导致成本增加, 企业负担加重, 出口竞争力减弱, 直接阻碍了出口规模的扩 大。 2 . 3 .1 . 2增强自 身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和保护自 主知识产权是关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 把制造业的末端引进 了 我们国内, 形成了中国制造工厂, 我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 通过对外商引进的 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 我国已 经成为世界 最大的 工业制造国 之一。 虽然在世界上任何一 个大国的崛起都与制造业有关, 制 造业的兴盛是一个国家从弱变强的过程,但中国 是作为世界加工厂的面目出现 的, 而不是以 核心制造业的基地出 现, “ 中国制造” 在此阶段的含义就是劳动 密集型的大规模的原料加工, 其中的技术含量很低。 象这样仅仅停留 在重复生产 他人产品的简单粗放的生产状态, 即使产量再大, 利润率也上不去。 中国虽然是 备受世界青睐的制造大国, 但并 未成为 真正意义上的 经济强国。“ 中国制造” 在 未来的 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中, 这种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 它 不能 支撑中国 成为经济强国。“ 中国制造” 不能“ 制造” 出一 个强大的中国。 只 有掌握了 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核 心技术, 使 “ 中国 制造” 变成为“ 中国创造”, 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投入增长型向 技术增长型转变的 过程。 , 2 . 3 . 2知识产权制度对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有推动和保护作用 自 世界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 权的法律 安娜法令 问 世以 来, 知识产权法律 参见王娟熔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分析 ,载 兰州商学院学报 ,2 006 . 06 参见王峭 是谁卡住了“ 中国制造” 的脖子 , 载 前进论坛 , 2 0 05 10 第二章 概述 制度不断完善, 并为 激励知 识的 创造发挥了 巨 大的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社 会实践 来看, 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 经成为世界各国 促进科技、 文化和 经济发 展的必然的制度选择。 在知 识经济时代, 高 新技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 国 家之间 竞争的排头兵, 其根本的竟 争力来自 于 其自 主创新能力, 对于 创新成果的 保护要 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机制。2 知识产权制度明确了科技成果的权利边界并予以界定, 并赋予其排他性的独 占 权加以 保护, 有利于知识 产权的交易 和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企业开发 的成果既可以自己 进行产业化利用, 从出售的商品中获取利润, 也可以进行技术 转让,通过收取实施许可费获取利润,减少设备、资金、 人员的投入。同时需要 实施该项技术的企业也可以 及时以合适的代价取得想要的技术, 占领市场, 节约 大量的 研究开发费 用, 避免 研究开发风险。 从知识 产权在现代国际竞争中 的功能 来看, 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有利于企业参加国际竞争, 引 进国际先 进技术, 加 强国际间经济、 贸易、 技术来往。 由于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 新成果, 使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样就可以 激励这些企业继续进 行技术创新, 吸引研究开发投资, 形成良 性循环, 达到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 2 .4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及其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 2 . 4 .1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2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在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中,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和发育, 尤其是随着国家8 63计划、 火炬计划的 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以极大的速度得以发展。过去10年我国相继建立 了5 3 个高 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己 演变成为一个庞大的 企业 群体。 2 0 0 6 年, 国家高新区列入统计的企业有4 5 0 00家,其中 经认定的高 新技术企业 有3 2 0 00家, 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3 5 00家, 年末从业人员达到5 40万人。 , 2 0 06 年53个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总收入突破4 万 亿元,达到4 2 3 17. 8 亿元,比上年 增加7 9 02亿元。其工业增加值突破8 0 00亿元。其出口 创汇1 3 5 5 . 亿美元,比 上年净增2 38. 6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4 % ;占 全国外贸出口 ( 7620 亿美元)的 17. 8 % 。 全年出口 创汇10 0 亿美元以 上的高新区有苏州高 新区、 上海张江高 新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无锡高新区。 , 虽然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已 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我国 的高新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相比,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相 ., 参见张亮 自主 知识产权与 中国高 新技术企业发展 研究, , 2 006 . 04 ”参见 20o 6 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概况 , 2 0 07 04. 02 “同上 第二章 概迷 比, 仍有较大差距。 ( 1)在我国高 新技术企业的庞大群体中 真正 拥有自 主知识产 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多, 甚至可以 说我国大多数高 新技术企业所应用的高 新技 术是属于外国 企业的, 即中国高 新技术企业运用的许多高新技术并不是属于自己 的高新技术,而是借来的或者租来的技术。据有关统计,中国 99%的企业没有 自己 的专利, 拥有商标的企业也仅有40%。 石 中国 企业自 主 创新能力不强,自 主 知识产权积累很少, 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十分缺乏。 在许多产业领域, 我 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甚至是技术新兴国家相比,差距又有继续拉大的 趋势。 (2 ) 与国外相比,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 在国民经济只占较小的份额, 尚未 形成规模优势。 我国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低。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 9 %,而这些所 谓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还绝大部分使用国外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 我国出 口的绝大多数制成品是劳动密集型、 较低端的消费电 子品等, 大部分还是有三资 企业完成的。而美国是48.6 %,日本是54. 9 %。6 实质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 制成品还属于外国核心技术的加工品, 我们得到的主要是微薄的劳动力报酬, 大 部分利润都属于知识产权的 所有者和国际经营者。 这种情况存在于许多高新技术 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之中, 比如说在整个计算机及整个信息技术产业中, 我 国 相关的高 新技术企业没有取得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诸如芯片制造技术、 操作系 统等关键技术方面的地位, 只有一小部分企业, 如金山、 瑞星、 金蝶、 用友等公 司自 主开发了一些小型应用软件等等。 2 .4 .2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量方面的基本情况 由于自 主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的科技含量最高, 而企业拥有的技术秘密又未 公开,数据无法得到统计,因此下面的基本情况以发明专利的统计数据为主。 2 .4 .2 .1国内 专利申 请情况17 ( 1)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 请和授权状况。2 0 06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为 5 6 , 4 5 5件, 比 上年 ( 4 0 , 1 9 6 件) 增长4 0 . 4 %, 约为 2 0 0 0年 ( 8 , 3 1 6件) 的7 倍; 国内 企业发明 专利授权为9 , 4 33 件, 比上年(7, 712件) 增长22. 3 %, 约为2 0 00 年(l , 0 16 件) 的 9 倍. 2 0 00 至 2 0 06 年, 国内 企 业发明 专 利申 请 和授权持续七 年 快速增长 ( 参见图 2 . 1) 。 2 0 06 年,企业申 请占国内 发明专利申 请总量的46, 2 %,与上年相比 上升了 3 . 2 %。 2 0 01 至2 0 06 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 请、 授权 各占国内发明专利申 请和授权总量的比重连续六年均保持上升态势 ( 参见图 2 . 2 ) 。 2 0 0 6 年在国内企业中,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专利申 请达5 , 5 93件, 排名 参 见 柳 州中 小 企 业 网 中 国 企 业国 际 知 识 产 权竞 争 环境 面 临 严 峻 挑 战 , , 2 00 5 . 11 . 望 伟参见常消、 高 扬 经济发展必 须直面 输入型金融危机中 国宏观经济现状的一种实证分析 , 杖 北京 工商人学学报 ( 社科版冷, 2 0 06年第3 期。 !一 参见 专利统计简报) , 2 0 07年第 1 期、 第3 期、 第5 期。 第二章 概述 6 0 0 0 0 5 0 0 0 0 4 0 0 0 0 3 0 0 0 0 2 0 0 00 1 0 0 0 0 0 卢6 4 5 蔗。 。 / ” “ ” 曰 护州 诵 百 灼 了0 2 9 _ 于州硫7 黑呈器于 份 哪一 州 平 月 尸 泞丁 艺 一 . , 任 2 0 0 02 0 012 0 0 22 0 0 32 0 0 420 0 52 0 06 *企业申请 ,企业授权 图2 . 1近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 5 0 . 0 0% 4000% 3 0 . 00% 2 0. 0 0% 1 0. 0 0% 0. 0 0% 一一而 碱了碳 “ ” 形价咖吧迄 华 兹 赢 丹 丽 蕊 共 卜 不 丽,“ “ 一白 u . 白u 心 11111一 2 0 0 1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2 0 0 6 *企业申请的比重 ,企业专利的比重 图2 . 2近年国内 发明专 利申 请、 授权中 企业 所占 的比 重 第一,中 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 2 , 3 22件申 请居第二。华为 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专 利授权达5 01件,排名第一, 中国 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 公司以 3 99件授权位居第二。 (2 ) 国外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2 0 06年国外企业发明专利申请为 84, 351 件, 占国 外发明专利申 请总量的 95. 7 % . 三星电 子 株式会社发明专利申请 达3 , 7 70件, 排名第一, 松下电器 产业株式会社以 2 , 6 79件申 请居第二。 国外企业 发明 专利授权为31, 3 70 件,比 上年的31 , 182 件,增长 0 . 6 % 。松下电器 产业 株式 会社发明专利授权达1 , 3 80件, 排名第一,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以1 , 016 件专利位居 第二。 总的趋势是, 国 外在中国申 请专利数量增长 迅速, 而且绝大多数发明专 利 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2 0 05年申请中国专利列前1 0 位的国家中,日本、美国分别 以 3 6 2 21件、 2 0 3 9 5 件位居前两位, 同比 分别增 长了19%、 26%, 位居第 三位的韩 第二章 概述 国 、 第五位的荷兰 和第八 位的意大利, 其同比 增幅更是 接近如%。 国 家知识产权 局局长田 力普说, 在知识经 济时 代, 高新技术产业的核 心技术加上知识产权就意 味着高额利润。 英特尔公司拥有电脑核心cpu的设计制造技术, 其税后利润达 到2 0 %: 微软公 司掌 握了 计算机 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其 税后利润更是高达40%。 与此相对 应, 我国许多年 产百 万台电脑的企业, 由 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 主知识产 权,其税 后利润 不超过5 % 。国外企业在中国申 请专利正 好切合了 这一 “ 财富定 律” 国 外企业申 请的中国专 利主要为发明专 利, 而发明专利 又重点集中在高 新 技术领 域。 统计显示, 国 外向中 国申 请专利占中国同 类发明专 利比 例最高的是 无 线电 传输领域,高达93%;第 二是移动通讯,占 91% :第三是电视系统 90%; 其他依次 是传输设备占 8 9 %, 半 导体占 8 5 %, 电视零 件85%, 遗传工程75%, 西 药69%。 . 国 外企业通过知识 产权竟争中国 市场的 趋势正 越来越明显。 ( 3)数据显示我国高新技 术企 业自 主知识产权状况有 所改观。0 企业是发明 专利申 请的主力军。 2 0 06年, 国 外发明专利95. 7 % 是由 企 业申 请的, 企业无疑是 国 外来华申 请专利的绝对 主力. 在国内 发明专 利申 请中, 46. 2 % 是来自 企业, 进 一步确立了 企业在国内发明 专利申 请中的主力地位。 2 0 01年至2 0 06年, 国内 发明 专利申请中企业 所占比重已 经由 三成增长至近五成, 国内 发明专利授权中 企业所 占 比重由 二成增长 至近四 成, 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得到明显提 升。 0获得百件以 上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内企业有增加。 2 0 05年, 仅有13家国内机构获得百件以上发 明专 利授权, 其中有 5 家是企 业。 在2 0 06年, 这一 数字达到2 了 家, 增长超过一倍, 其中 有9 家是企 业。 有3 家 企业2 0 06年获发明 专利授权超过 3 00件。 在专利申 请与 授权 较多的 企业中, 形成了 一些技术创新的骨干企业, 例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 通讯股份 有限 公司已 经成为 通讯行业民族产业的 代表, 发明专利在其企业综 合实力的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 4 . 2 . 2我国 p c t 、, 国际专利申 请状况泌 随着对外贸 易的发展和技 术实力 的增强, 近年来我国 p ct 国际专 利申请量始 终呈 现出高 速增长的 态势。 粗阳口 统计数据显示, 2 0 00年 , 我国的 p ct国际专 利申 请仅为7 84件; 2 0 05年达到2 , 4 93件, 排名首次 进入前 十; 2 0 06年申 请量达到 3 , 9 10 件, 约为2 0 00年申 请量的5 倍, 跃居世界第八位. 近六年年 均增长率高 达30. 7 %, 增长速度高居全球各主 要国 家首 位. 与此同时, 我国也涌 现出 像华为、 中兴 这样 拥有较多自 主知识 产权、 具有较强 研发能力和国 际竞争力的企 业。 2 o 06年, 华为 技术有限公司公布的国际专利申 请数量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思科公司的2 . 4 .参见邓卫 华、李非 国外企 业在我国专利申 请t增长迅速, , ”指专利合作条约,是专 利领域的一 项国际合 作条 约。 洲参见 专利统计简 报 , 2 0 07年第 1 期、 第3 期、第5 期. 们 世 界 知 识 产 权 组 织( world肠 tell呱u al p r o pe 心众 , n i洲i on) 载 ( 科技日报 , 2 0 0 丘07. 0 7 的简称。 第二章 概述 倍, 在所 有 发 展 中 国 家 企 业 中 名 列 榜 首, 在 全 球 企 业 中 的 排 名从 2 0 05年 的 第 37 位 上 升 至 2 0 06 年 的 第 13 位。 p ct 国 际 专 利申 请 数 量 激 增, 表明 我国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在快速增强, 企业国 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 产权保护意识不断 提高。 2 . 4 . 2 . 3尽管我国 近年国内专 利申 请和pc t 国 际专利申 请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与其它国家存在的 差距和问题 (l) pc t 国际专利申 请所占 份额较低。 中国 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中 国企业竞争 力报告 (2 0 0 6) 显 示, 我国 工业制成品国 际市 场占 有率己 经达到8 . 25% , 名次 上超过日 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