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内容摘罂 2 i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新世纪之始,构建学习型社会即知识社会的文 化教育形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教育主题和社会改革运动。作为专门的文化 教育机构,学校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型社会的成功构建具有 重大意义本文从研究学习型社会理念入手,分析了知识社会的来临对传统学 校教育提出的挑战,以图能够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为学校教育的改革提出 一些建议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大体上描绘了学习型社会的图秉。本部分首先勾勒了学习型社 会产生的时代背景即知识社会的来临,并简单分析了学 - - j 型社会到来的动因 其次,回顾了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归纳了学习型社会的四个主 要特征,即“学 - - j 是人们的核心生活方式”,“教育是金社会的自觉行为”,“开 放的信息平台是学习型社会的物质基础”和“以扁平化组织为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知识社会对传统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其一,在知识 社会来临之时,教育资源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作为教育权威的学校 教育受到多极教育力量越来越强的挑战,而另一方面,时代要求充分开发处于 封闭状态的学校教育资源。其二,传统学校教育以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生产为模 式,将学生作为“物”柬塑造。“物”化了的人失去了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 能力,无法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其三,知识社 会的基本组织模式“扁平化组织”以平等和协作为其基础,而传统学校以金字 塔的层级结构为其基本组织模式,以等级关系和竞争为校园人际关系的主线, 无论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合作精神和能力 第三部分站在学习型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学校改革的基本构想。其一,建立 开放的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开放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并将学校生活和社会 生活相融合其二,学校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作为 一个“具体和完整的人”的学习。其三,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学校 教育必须从知识的授受转向学力的培养,尤其是发展性学力的培养。其四,构 建全新的校园人际关系。校园生活要以平等和信任为人际关系的核心,强调交 流与协作,每个人都把帮助别人进步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且为同伴的进步和成 功感到喜悦。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学力 a b s t r a c t t h e t w e n t y f i r s tc e n t u r yi st h ec e n t u r yo fk n o w l e d g ee c o n o m y a t 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n e w c e n t u r y ,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a s t h ec u l t u r a l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f o r mo f k n o w l e d g es o c i e t y , h a sb e c o m e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u b j e c t a n ds o c i a lr e f o r m a t i o n a lm o v e m e n tw h i c ht h e w h o l ew o r l dp a y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 a s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s c h o o l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o f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t h i st h e s i ss t a r t sf r o mt h et h e o r yo f 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 c h a l l e n g e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c h o o l i n gf r o mt h ec o m i n go fk n o w l e d g e s o c i e t y , a st og i v es o m e a d v i c ef o rs c h o o lr e f o r m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d e a l sw i t ht h eo u t l o o ko f 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f i r s to f a 1 1 t h i sp a r td r a w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 c a u s eo f 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sc o m i n g a n dt h e n ,t h eh i s t o r yo fl e a r n i n g s o c i e t yt h e o r yi so u f l i n e d a tl a s t ,t h ef o u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e a r n i n g s o c i e t ya r ed e l i n e a t e d ,t h a ti s s t u d yi st h ek e y l i f es t y l e ,e d u c a t i n gi s t h es e l f - c o n s c i o u sa c t i o no ft h ew h o l es o c i e t y ,o p e ni n f o r m a t i o nf l a t i st h eb a s eo f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a n d l e a r n i n go r g a n i s ei st h eb a s i c f o r m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l l e n g e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c h o o l i n g f r o mk n o w l e d g es o c i e t y f i r s t , o t h e re d u c a t i o n a lp o w e r sa r eg r o w i n g s t r o n g e ra n ds t r o n g e r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k n o w l e d g es o c i e t yd e m a n d s 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t h ec l o s es c h o o l i n gr e s o u r c e t h e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s c h o o l i n ge d u c a t e ss t u d e n t sa s o b j e c t s ot h es t u d e n t sc a n td e v e l o p t h e m s e l v e s b yt h e m s e l v e sa n dc a n td e v e l o p 血e m s e l v e sa 1 1 r o u n d t h i r d l y , e q u a l i t y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i st h eb a s eo fk n o w l e d g es o c i e t y b u t g r a d ea n dc o m p e t i t i o ni st h em a i nb a s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c h o o l i n g ,s o b o t h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n t sl a e kt h e e q u a l i t y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et h i r dp a r t p u t sf o r w a r d t h em a i n p o i n t sa b o u ts c h o o l i n g r e f o r m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f r o mt h ev i e wo f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f i r s t ,c o n s t r u c ta no p e ns c h o o l i n g , t h a ti st os a y , m a k es c h o o la l lo p e nc o m m u n i t yc u l t u r a l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s e c o n d l y , s t u d e n t sm u s tb et h ec e n t e ro fs c h o o l i n g t h i r d l y , l e a r n i n ga b i l i t y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i ns c h o o l i n g a tl a s t ,c o n s t r u c ta n e wr e l a t i o ni nc a m p u s k e y w o r d s : k n o w l e d g es o c i e t y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l i f e l o n ge d u c a t i o ns c h o o l i n gl e a r n i n ga b i l i t y 1 1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m s 曰口b s i s 导言 人类已经迈入新的纪元。 2 1 世纪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而又充满严峻的挑战。2 1 世纪是一个追求变革 与超越的时代,它使人们不断感受到来自各种渠道的新鲜刺激,使人们的物质 和精神生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适应这些变 化,应答种种挑战,人们必须选择学习。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我们面 对的这个时代更加重视学习,需要学习,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以满足社会和自身 发展的需要。这样,终身学习就随着新时代到来的步伐而产生了。 如果说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人类几千年来的共同抱负和一 致追求,那么,提倡“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就成为全球视野内普遍关注的教育主题和社会改革运动。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各发达国家改革的中心课题之一。我国政府审时度势,于 2 0 0 2 年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 号召。1 渐渐走近的知识社会中学校教育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学校教育的地位 和职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学校教育改革应该如何进 行?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2 0 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变的世纪。对过去一百年的回顾,我们既看到工 业革命的辉煌,也看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后继发展乏力等工业革命的后 遗症。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前,我们已经看到,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 经济形态,犹如一轮生机勃勃的朝阳正在冉冉升起。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 新的百年的开始。 ( 一) 学习型社会到来的时代背景及其动因 1 知识社会学习型社会到来的时代背景 2 0 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势头达到了顶峰。5 0 年代末,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首的美国在社会结构方面率先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白领工人和服务性行业劳动者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其后经过二十多 年的发展,西欧及日本等国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到7 0 年代末,世界各主要 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及第三产业就 业人口在全国就业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均已达到一半以上。贝尔( b e l l ,d ) 将之总结为“由物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一些西方学者察觉 到这一变化的历史性意义,开始将“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与“工业社会”区 分开来,并称之为“知识社会”( 也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知识社 会中,社会的变革多元化、急剧化,知识和技术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推动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2 学习型社会到来的动因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 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容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的重要特点是对人的智 力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职业 岗位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大。并且社会成员工作岗位的转换和变动日益频繁,越 来越多的人在一生中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职业。这些变化要求劳动者要具有很强 的适应变化的能力。而且,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进展,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政 。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卵页。 2 治生活也需要更高的素质。要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人们就必须不断的学习。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闲暇的增加,人们对自我 完善、自我实现的要求也日益高涨。自觉自主的学习成为人们发掘自身潜力、 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社会中,学习既是人们适应社会、应对挑战的方式,也是人们完善 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学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 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其范围之广和力量之大是空前的一切迹象表明,这种倾向将继续高涨。”。 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但是,教育适应 社会变化的速度却远慢于社会本身发展的速度。而且,“教育,如果象过去一 样,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 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o ,狭隘、片面的传统教育, 实际上也就是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我们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 回 ( 二) 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形态的社会,以 学校为教育中心的社会和学习型社会。 最初,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与生活是直接同一的,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 就是教育,全面的教育与全面的生活浑然一体。 原始社会末期,学校产生了。学校的产生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重要事件,它拉开了以学校为教育中心的社会的序幕。学校的产生使教育活 动的几乎所有要素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专门化与制度化:专门化、制度化的教 育者教师,而不是整个年长一代;专门化、制度化的受教育者学生, 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蕲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 杜1 9 9 6 年版,第6 0 页 。同上,第1 9 9 页。 o 同上,第2 0 1 页。 t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敦育科学出版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而不是整个下一代:专门化、制度化的教育内容系统的文化知识,而不是 所有的实践经验;专门化、制度化的教育年限,而不是与生活同时进行。学校 的诞生是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飞跃,这一飞跃使教育成为人类认识和实 践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领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实施的自觉程度,大 大加快了教育的进程,显著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到了近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 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学校教育得到普及;渐渐发展成为多层次和具有复 杂结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地位,学校成了教育的标 志。 2 0 世纪以来,社会的急剧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终身教育思想的产 生及时回应了时代的这一新要求,这预示着在学校教育高度发展和完普的基础 上,教育的发展将进入第三个大阶段,即逐步走向“学习型社会”。教育是伴 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发展的,每一个新的教育阶段的出现都标志着教育完成 了由自发向自觉的进程。学习型社会更是教育由自发向自觉转变迈出的重要一 步。在前两阶段,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社会结构中逐渐分离出来,使学校 教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并与社会日益脱离。而在今天,这一趋势已经开 始逆转,教育从与社会日益脱离转为与社会日益结合。这不仅表现在学校教育 向社会的渗透和延伸,更主要地表现为全社会教育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教育向 生活的回归。 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第三阶段的来临。 “学习型社会”最早为2 0 世纪6 0 年代富勒、哈钦斯等一批欧美学者提 出,是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设想。作为终身教育思想的核心概 念之一,“学习型社会”自提出后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广大的理念, 为我们的未来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蓝图。 “学习型社会”( 1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 这一术语始见于美国著名学者、原 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特哈钦斯( r m h u t c h i n s ) 所著的t h e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 1 9 6 8 ) 一书。哈钦斯认为2 0 世纪6 0 年代的教育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价值, 过于强调教育对经济与人力资本的作用,忽视了人文教育、博雅教育和发展人 性,而学校教育仅仅是灌输知识,过于重视考试和分数,忽视培养思考能力和 批判能力。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而是应该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使每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善, “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才的养成中解脱出来,而向人生真正价值的 实现这一目标转换。”在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主张对人 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进行变革,而这一变革的方式及最终目标就是构建“学习社 会”。他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学习社会除了提供成年人在其一生不同 阶段的教育外,更是一种以学习、自我发展、人性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使一切 制度都能实现此种目标的社会。o 几年之后,气势磅礴的终身教育思潮滚滚而来。作为终身教育的最高理想, “学习型社会”这一理念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探究“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内涵必须了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终 身教育”一词据说始见于1 9 1 9 年的英国。1 9 6 5 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 在论终身教育中首次将终身教育作为专业术语提出。其后,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和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对 终身教育比较共同的理解是:它是社会所有有目的的教育与培训的总和,包括 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教育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并覆盖他各个方面 的发展;教育应整合各种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 种教育,使之一体化。近年来,国际教育界越来越多地用“终身学习”来代替 “终身教育”的提法。一些研究认为,相比较而言,“终身教育”强调的是对 传统教育制度的改革和超越,而“终身学习”则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 学习者主导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1 9 7 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对学习型社会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报告指出:构建学习型社会“不仅必须发展、 丰富、增加中、小学和大学,而且我们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 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所有的部门政府机关、工业交通、运 输都必须参与教育工作。”。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 既指它的时间长度,也指它的各个方面) ,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 既包括 。吴遵民著: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3 页 。同上,第2 4 页 。联合匿救科文组织图簖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敝 杜1 9 9 6 年版第2 0 0 - 2 0 1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源) ”。,“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 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并且“教育 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所长戴 维( r h d a v i d ) 持基本相同意见。 英国学者贾维斯认为学习型社会能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 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每个人均通过学习,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达 成自我的实现。英国教育家兰森( r a n s o n ,s ) 在他的迈向学习型社会( 1 9 9 4 ) 一书中也提出了他对学习型社会的看法。兰森勾画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重视 学习、强调反省与思考、具有道德和秩序的公民社会。兰森把学习社会放在个 体、社会、政体三个层面来追求,并且十分重视学习的价值观。阿伯斯 ( a p p s w j ,1 9 9 8 ) 认为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理念,而 且是一种生存的态度:一方面,在知识社会中,终身学习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 件;而另一方面,在学习社会中,学习可能不一定要抱有为了实用的理由,也 许参与学习对个人来说,只是一种愉悦,学习本身就会带给满足与快乐。彼得 森( p e t e r s o n d a ,1 9 8 3 ) 则提出: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机构应延伸到社区, 为社区提供课程,并融入社区事务与问题。布谢尔( b o s h i e r r ,1 9 9 8 ) 也 提到,学习型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教育目的的革新。迈向学习型社会,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个人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1 9 9 6 年,国际2 l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题为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强调 必须把终身学习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我国台湾学者胡梦鲸则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 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 六项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和学 习的网络”。 o 联合图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 社1 9 9 6 年版第1 6 页。 o 同上第2 0 3 页。 o 同上第2 0 1 页。 。s t c w a nr $ 1 1 s o n ,i n s i d et h el e a r n i n g s o c i e t y ( e d ) ,p e 9 7 1 0 7 ,1 9 9 8 6 尽管看法不尽相同,诸多研究对学习型社会有以下的共同认识: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整合的教育系统。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社会的任何 组织和机构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行使着其教育职能,包括互联网、 家庭、教会、图书馆、博物馆、杜区服务中心、各政府部门、公司、工厂、社 团等等的社会组织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学习型社会以学习者为中心。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根据自己 的需要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 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 生。 ( 三) 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经过工业社会几百年来的发展和积累,今天,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着“由物 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这意味着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渐由人与自 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中心任务由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财富转 为为人服务。一直以来,社会的发展往往是通过牺牲人的利益、牺牲人本身的 发展来实现的。如今,在学习型社会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逐渐踏上一条 和谐一致的道路,只有通过人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这是我们几千年来 的梦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说,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学 习型社会的宗旨,那么,有一个声音庄严的响起:“以学习者为本! ” 以学习者为本是指时时处处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不断追求学习者的发展 与进步,一切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利益而服务。这里的“学习者”既指单独的个 人,又指作为整体的人类。 以学习者为本的学习型社会有以下四个特征: 1 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是人们的核心生活方式 1 9 9 4 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 学习) “不是简单的 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其说它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生 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工作、消费、日常交往以及家庭生活等领域中 的活动方式。学习成为人们的核心生活方式意味着学习将渗透到人们所做的每 一件事情,而不是额外的事情;意味着学习活动渗入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独立的方面。 现代社会中的谋生劳动和其他生活活动是截然分开的:前者通过市场在家 外完成;后者不能进入市场,只在家人、邻里、朋友以及其他社会网络中进行。 谋生劳动凌驾于其他劳动形式之上,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并得到社会承认。因 此,谋生劳动一直是实现社会化和社会参与的核心基础和主要手段。这种分离 把人生分成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时期、参加谋生劳动对期和退休后长期业余 生活三个阶段,人们的学习活动从进入学开始,到离开学校终止。这种僵化的 价值和时间体系并非自然产物,而是近二百年来随着工厂劳动的要求作为现代 劳动社会特征形成的。 然而,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开始的生产数字化、产业结构变化、社会成员 个体化和政治经济自由化的新时代,使现代劳动社会发生了技术、社会和政治 等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首先,数字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率,越来越少的劳动 力能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 “失业型经济增长”) ,使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次, 西方工业社会虽出现了朝服务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但第三产业领域未能 吸收合理化浪潮中的失业者。社会变化同时还造成了与此相反的发展:个体化 使人们摆脱了传统束缚,纷纷作为独立生存者涌向劳务市场寻求谋生工作。致 使劳动力供应激增。最后,政治和经济自由化引起资本和劳务市场自由化,劳 务市场自由化使正常劳务关系( 即有社会保障和劳资合同的持久劳务关系) 所 占比重自7 0 年代以来连续减少。种种迹象表明,现代劳动社会的功能目前在 许多方面正在削弱。 长期以来,西方开展了关于“劳动社会危机”的讨论。其实我们面临的并 不是劳动社会本身的危机,而只是谋生劳动社会的危机,甚至是它的终结:9 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种种努力表明,光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现代劳动市场的失 衡。由此,西方学者提出构建一种在一切生活领域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劳动机 会并将学习视为主要劳动的社会形式。在这种新的社会形式中,谋生劳动失去 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僵化的价值和时间体系。生活时间不再 被截然分为谋生时间和业余时间,而是因为新的劳动结构变得多级化( 谋生时 间、学习时间、公民时间、家庭时间和自有时间) 。学习,包括继承性学习与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创新性学习,成为贯穿所有生活时间的劳动要素。 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不仅是谋生要素,学习不一定要抱有为了实用的理 由,“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 盎然的泉源。”圆也许学习就是为了对真、菩、美的追求,也许学习的目的在于 对理想自我的渴望,对个人完满人格的向往,也许学习对个人来说,只是一种 愉悦,个人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过程本身就会带给满足与快乐。“内化 价值”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观念,是学习型社会提倡的人生目标,它强调不仅 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手段来把握,更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耳的来有条不紊地实现。 “如果你只将学习型组织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的组织,那你就忽视了它 的真谛人们可于其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这样,学习就被整合入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与学习融为一体,无法也不必再 进行区分。 2 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是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正如普拉塔奇所说:“城邦是最好的教师。”。由于人是被整个环境所教育 的,所以真正的教育是无所不在的环境。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整合的教育系统。 学习型社会中,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范畴成为一项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这样, 学习型社会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共同缔造的一所”学校”。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仅是取得生存资格的手段,学习不断得以丰富 和深化,正在还原到它应有的含义:为了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一个智慧、情 感、道德、美感、体力多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交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人的成长是一个抽象知识的学习与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人的成长是一 个主动探求与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缺一不可的过程。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不断 的过程。只有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只有时时处处自觉发挥教育作用的社会才 能给予人们这样的完整的教育。社会有着学校或者单独某一机构无法具有的教 o h 穆茨:新劳动社会的结构,国外社会科学2 0 0 0 ( 3 ) 。 o 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 9 9 8 年版,第 4 页。 o 同上,第8 - 9 页。 。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 社1 9 9 6 年版,第2 0 1 页。 9 育力量,我们必须发掘这些潜在的资源,唤醒这些一直被忽视的力量,让人们 在学习型社会中进行真正的学习,得到真正的教育。 知识的共享性以及知识在共享中的增值也为人们的互相教育提供了可能。 知识社会中,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簧力量。 而且,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知识一直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教育和学习 的重要内容。 1 9 9 8 1 9 9 9 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指出:知识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征是,某一个人利用此点或彼点知识并不妨碍他人对此点或彼点知 识的利用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它是非竞争性的其次,当某一点知识 被公众所掌握以后,该知识的创造者很难阻止其他人利用该知识知识是非 排他性的。”从此表述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的“共享性”。因为“当某一点知识被 公众所掌握以后,该知识的创造者很难阻止其他人利用该知识”,在知识面前 人和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国籍之分,没有种族之别,无论贵贱,无论老 少,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取用。并且,知识是可以同时使用的。 一杯水用来解渴就不能同时用来洗浴,一扇门装在客厅就不能同时装在卧室, 知识则不同,“某一个人利用此点或彼点知识并不妨碍他人对此点或彼点知识 的利用”。一个人均收入的数据,甲可以用来做政治报告,乙可以同时用来撰 写经济论文。如同罗默所强调的那样,知识就像许多公共物品一样,他f f f 毙够 被许多人同时使用而不减少任何一个人可以得到的数量。而且,“温故而知 新”,尤其处于交流状态的知识往往会在共享中增值。 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社会的任何组织和机构在行使自己 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行使着其教育职能,包括互联网、家庭、教会、图书馆、 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各政府部门、公司、工厂、社团等等的社会组织都担 负起了教育的责任。学习也不仅仅是各个社会机构的责任,社会的每个成员, 包括相对而言的固定职员、完全的自由职业者或无职业者,包括处于工作状态 的个人、处于休闲状态的个人、处于日常交往状态的个人和处于家庭生活状态 的个人等,都意识到自身担负着的教育责任。促进他人的发展成为每个社会成 员自觉的行为。 3 开放的信息平台是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物质基础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m s 曰口b s i s 建立开放的信息平台既是建构学习型社会的不可或缺物质条件,又是学习 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平等和共享为基本原则的网络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 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信息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必不可少物质基础。 。在终身教育思潮产生后的一段时期内,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最大的障碍。一 方面来源于现存教育体系和学校制度的惰性,另一方面因为并未完全解决技术 支持的问题,教育机会直接受到有限资源供给的制约。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 来,全球范围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 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人们的学习开辟了新的渠道,提供 了一个空前巨大的超越时空和地域界限的“虚拟学校”,为实施终身学习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首先,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充分地实现文化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现有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网络打破了传统教育机构对教育的垄断。发达的知识、 信息网络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接受成本低廉的远程教育,为人们提 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并大幅度降低成本。这些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必要的技 术支持。其次,网络化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网络化的学习可 以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良好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 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为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 的条件。其三,开放的信息平台是平等的,任何人通过网络服务机构都可以获 得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向不同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民族、国籍的个 人提供相同的教育资源。网络还提供了一种官僚制度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 横向联系。这样,网络就将权力赋予给个人,人们之间相互平等、彼此教育。 这也就是学习型社会的活力和真谛所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远程 教育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发展终身学习。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实旌学习设施的智 能化和网络化计划以建立开放的信息平台,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 础。 4 学习型社会的组织模式:扁平化模式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终身性,而且强调学习的有组织性。学 习作为一种权利存在,它必然对社会的组织形态提出相应的要求。社会的“管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理体制将决定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的特质。而这些机构的特质将会塑造未来 社会的形貌。”。学习型社会中,要实现以学习者为本的宗旨,社会就必须拥有 一个合适的组织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以协作为基础的扁平化模式”。 扁平化组织模式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首次提出的。扁平化是指增加 管理幅度,减少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次,通过权力下放和分散经营,使组织从等 级制度转向网络工作,金字塔结构逐渐被更广、更平坦的组织形式所取代。扁 平化使过去强调个人权、责、利分明的直线式管理组织逐渐向以协作为基础的 网络状组织发展。 要理解扁平化,先得从与扁平化相对应的一个词”层级结构”谈起。传统科 层制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一个组织,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 金字塔状的结构。最高决策者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 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 者。科层制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形式。但随着知 识经济的来临,金字塔状的结构遇到了强大挑战。首先,社会变动急剧化。美 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有一句经典的话来概括这种变化:“现代社会,唯 一不变的就是交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促使组织结构的运行要能适应这一千 变万化的环境。而管理层次众多的金字塔式结构所缺少的恰恰是一种对变化的 快速感应能力和适应性。其次,现在的组织规模正日益扩大,组织的活动也较 传统组织更加复杂,管理层次已经多得难以有效运作。然而,如何解决层级结 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 一种全新的、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即 扁平化组织结构成为新形势下变革的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供了条件。在传统管理幅 度理论中,制约管理幅度增加的关键,是无法处理管理幅度增加后指数化增长 的信息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问题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迎 刃雨解。目前世界上许多企业公司都大刀阔斧地压缩管理层级,增大管理幅度, 实施管理结构的扁平化。 。镀得圣吉著,辄进隆译:第五项修烁学习型组织鸽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 9 9 8 年敝,第 3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传统管理理论和实践一直强调,清楚界定组织中个人的责任和职权是十分 必要的。与此相反,扁平化模式理论认为组织的基础在于组织内部的个体、群 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组织环境的相互依赖性。在一个扁平化的组织中,管理者们 很少能通过简单的命令或诉诸职权就把事情做成,他们必须和其他人一道工 作。在这种组织中,人们必须培养沟通和协作技能。这些技能使他们能够顺利 的共同工作,并且还能创造出一种”双赢”的情境。 二、时代的挑战 2 0 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生产组织和工艺不 断变革,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变动频繁,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渐改善的同时, 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这么多的 关注,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这么严峻的挑战。这一切都要求教育 加快前进的步伐。 2 1 世纪是知识社会的世纪。知识社会对于学校而言,不仅是生存、发展的 新环境,它还必然向学校教育提出新的需求。也发出新的挑战。 ( 一) 挑战封闭的教育权威 自学校产生后,学校教育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作为文化的传递者和 主流思想的传播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了近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对 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学校教育得到普及。当绝大多数适龄儿童都已成为“学 生”之时,学校教育的性质便发生了根本转折,即由以前培养社会精英为主的 教育转变为培养合格国民为主的教育。学校的这一转变意味着,接受学校教育 对于任何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格。这样,只有学校 中的文化传递才被社会认可为“法定传递”,只有学校授予的学历才是“法定 的学力证明”,学校的教育权威不容置疑。 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是以学校垄断文化传递的能力为基础的。然而,时至 今日,学校再也无法垄断文化传递的能力了。现代社会日益发展成为一个高度 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在家庭、社会中生活,他们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m s 曰口b s i s 从校外接受的信息与日俱增。互联网、大众传播媒介、家庭、图书馆、博物馆、 社区服务中心、社团等等的社会组织都对人们起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影响,这 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却又强大有力的教育。不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本 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学校以外的教育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必将随着社会 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施行,学校已受到其他传递主体日益强劲的挑战。 使学校面临严峻挑战的代表是大众传播媒介( 即报纸、杂志、广播、录音、 电影、电视等) 和网络。大众传媒和网络并非是在儿童成为“学生”之后才走 迸其世界的。“孩子迸校对已越来越带着一个世界的痕迹,它大大超出家庭和 附近社区的范围。”。在信息化时代,电视等大众传媒和网络已成为同绝大多数 儿童与生俱在的文化物品,这些儿童是“电视下、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在入学前便已从电视等大众传媒获得了大量文化信息,形成了一定的文化 特性,其中包括对于同他们将要在学校中学习的文化所不相容的某些价值取向 的认同,而这就在无形中给学校日后的教育带来了或加大了难度。然而,真正 的挑战并不仅仅于此。大众传媒和网络之所以对学校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其主 要原因在于它们的传递较学校中的传递往往更具吸引力。对于信息化发展时代 的学生来讲,存在着两个特征基本相背的信息环境,一是较为刻板的、划一的、 带强制性的学校信息环境;另一个则是灵活的、多样的、选择余地较大的大众 传播和网络信息环境。这样,学生就容易对学校信息环境产生抵触情境,而对 大众传播和网络信息环境产生依存心理。 同时,家庭的教育力量也不可忽视。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学校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屙于他们的教育经验优 势,必须面对新的任务: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并向他们提供真正 理解信息社会的钥匙。”。如今,人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学校独一无二的教育 权威已不复存在,人是被他所处的整个环境所教育的。互联网、大众传播媒介、 家庭、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社团等等校外传递主体的崛起,既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杜1 9 9 6 年版, 第1 3 5 页。 o 同上,1 3 5 员。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曰嘲 对学校教育的严重挑战,又是促使学校教育变革的强大推动力。 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大众传媒、网络以及社会的各个机构、团体等等 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中,会越来越自觉的发挥其教育作用,未来社会将是 它们与学校整合而成的一个巨大的教育系统。在这个互相交织的教育系统中, 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所在社区“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状 态必须得以改变,学校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缺乏沟通、协作和转换的状态也应 该得以改变。学校必须融入到社会之中,与其他教育力量协同进行教育并成为 彼此协调的整体,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的作用。 并且,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最大的作用, 学校教育需要摆脱孤立和封闭的状态,需要增强、沟通和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 系,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增强其对社会的作用。出于最大限度的开发学校资 源的考虑,要求学校开放其教育文化资源,成为社区的公共文化中心。学校应 向社会开放,社会要根据其成员的教育需求向一切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可供 选择的学习机会。为了使尽可能多的人获得尽可能多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8+2024协议管理模块特性剖析
- ERP协议范本:风险规避及违约责任
- 2024年度便捷型设备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度建筑总包协议样本
- 学年成长相册模板
- 2024年度户外烧烤区租赁协议
- 《哭泣的自然》课件-地球哭泣的真相
- 2Excel在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培训(2024年)
- 2024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稿小学体育行进间运球
- 写小动物的小练笔50字
- KTV对讲机的使用及规范用语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表内除法 分一分- PPT
- GB/T 28879-2022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GA 1800.1-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1部分:电网企业
- 企业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课件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课件
-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 颈脊髓损伤-汇总课件
- 齿轮故障诊断完美课课件
- 2023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大班社会《特殊的车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