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表达效果.ppt_第1页
阅读——表达效果.ppt_第2页
阅读——表达效果.ppt_第3页
阅读——表达效果.ppt_第4页
阅读——表达效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效果,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效果,记叙表达描写方式修辞用法,一、记叙表达,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倒叙,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李星华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写了父亲李大钊的死对自己的感触很深,再写了父亲死的过程。,插叙(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更加完整。(5)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6)突出主题。,二、描写方式,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融情于理法,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例: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也称托物言志。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直抒胸臆法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融情于事法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融情于理法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触景生情法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三、修辞用法,1.拟人把人格化,给予人的思想,人的活动和行为,使要说明的内容更生动、形象,突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修辞用法,2.比喻把比作,使抽象的物体具体化,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修辞用法,3.对比为了强调突出了4.对偶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四、修辞用法,5.排比突出强调,增强语势,句式整齐,强调作者的感情,朗朗上口。6.反问增强语气,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四、修辞用法,7.反复起强调作用。8.环境描写交代季节时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四、修辞用法,9.引用将书籍资料上的佳句加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