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cdc变换器研究.pdf_第1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cdc变换器研究.pdf_第2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cdc变换器研究.pdf_第3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cdc变换器研究.pdf_第4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cdc变换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cdc变换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变换器研究 a b s t r a c t f l y b a c kd c d cc o n v e r t e rb a s e do nc u r r e n tc o n t r o lt e c h n i q u ei s r e s e a r c h e di nt h i s p a p e r d i f f e r e n to p e r a t i o n m o d e so ff l y b a c kc o n v e r t e ra r e a n a l y z e da n dc o m p a r e d t e c h n i q u e o f r c d c l a m p a n da c t i v ec l a m pi nf l y b a c kc o n v e r t e ra r e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s t e a d y p r i n c i p l eo f a c t i v ec l a m pf l y b a c kc o n v e r t e r a n dt h ed e s i g ng u i d el i n eo f i t sp a r a m e t e r sa r e a n a l y z e d i nd e t a i l s m a l l s i g n a lp r o p e r t i e s o ff l y b a c kc o n v e r t e r sa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i n o r d e rt o i m p r o v et h er e l i a b i l i t yo ft h es y s t e m , c u r r e n tc o n t r o lt e c h n i q u ei s r e s e a r c h e di nt h i sp a p e r u s i n gr c dc l a m p ( w i t hc o n t i n u o u sc u r r e n tm o d e a n d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c u r r e n tm o d e ) a n da c t i v ec l a m pf l y b a c kc o n v e r t e rt o d e s i g n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er e g u l a t e dp o w e rs u p p l y p r o t o t y p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t h i sp a p e r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a r eg i v e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 a r ei d e n t i c a lw i t h t h e o r ya n a l y s i s t h r e er e g u l a t e dp o w e r s u p p l yp r o t o t y p e sa r ec o m p a r e di n t h ee n d k e y w o r d s :c u r r e n tc o n t r o lt e c h n i q u e , f l y b a c kc o n v e n e r , r c dc l a m p ,a c t i v ec l a m p , s m a l l s i g n a lp r o p e r t y 第一章绪论 1 1 机内稳压电源理想电路拓扑 电力电子变换器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舰艇、工业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 家用电器等领域,正朝高功率密度、高变换效率、高可靠性、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各类电力电子变换器均需要机内稳压电源,要求机内稳压电源具有功率密度高、变 换效率高、静态精度高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寻求高性能的机内稳压电 源是电力电子技术重要的研究内容。 d c d c 变换器可分为两类:非电气隔离型d c d c 变换器,包括b u c k 变换器、 b o o s t 变换器、b u c k b o o s t 变换器、丘克( c r 【) 变换器,这类变换器适用于升降 范围窄、输入输出间无须电气隔离的场合;电气隔离型d c d c 变换器,包括反激、 正激、推挽、半桥及全桥变换器,这类变换器适用于升降范围宽、输入输出间需要 电气隔离的场合。 由于反激f l y b a c k 变换器具有电路拓扑最简洁、输入输出电气隔离、升降范围 宽、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变换场合。因此,反激f l y b a c k 变 换器是机内稳压电源理想的电路拓扑。 1 2 反激变换器的发展与现状 反激变换器中隔离变压器兼起储能电感作用,变压器磁芯处于直流偏磁状态, 为防止磁芯饱和,需要较大气隙,因此漏感较大,电感值相对较低。当功率开关关 断时,由漏感储能引起的电流突变引起很高的关断电压尖峰,功率管导通时,电感 电流变化率大,电流峰值大,c c m 模式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功率开关开通时高 的电流尖峰。因此,必须用箝位电路来限制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电压、电流应力。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2 1 有损r c d 吸收电路 r c d 吸收电路可加在变压器原边两端或开关管两端,电路拓扑如图卜1 所示,前 者称为r c d 箝位,后者称为r c d 缓冲,也可将它们组合使用。r c d 箝位电路比r c d ( a ) r c d 箝位电路( b ) r c d 缓冲电路 图1 - 1r c d 吸收电路 苎王皇鎏笙型垫查星堂里鱼里曼壅垫墨堑塑一 缓冲电路更适合于在反激变换器中应用。这类电路特点为:电路拓扑简洁;开 关管关断时,变压器漏感能量转移到电容c 上,开关管漏源电压被箝位:漏感能 量消耗在电阻i 上,变换效率较低。 1 2 2 无源无损箝位电路 1 2 2 1 带有能量归还绕组的二极管箝位电路 电路拓扑,如图1 - 2 所示。该电路特点为:归还绕组n 3 须和n l 匝数相等; 漏感能量通过d 2 归还给电网;要求n 1 和n 3 能全耦合,这一般难以做到。 图卜2 带有归还绕组的二极管箝位电路图卜3 双晶体管、双二极管箝位电路 1 2 2 2 双晶体管、双二极管箝位电路 电路拓扑,如图1 - 3 所示,该电路特点为:可以降低开关管u 。的耐压,使每 个场效应管上施加的电压幅值不超过u + ,适合于高输入电压场合。需多用三只器 件:s 2 、d 1 、d 2 。 1 2 2 3l e d 箝位电路 电路拓扑,如图卜4 所示。该电路有四种工作模式:模式i ( 功率开关s 导通与 截止期间均无能量回馈到电网) ;模式( 功率开关s 导通与截止期间均有能量回馈 到电网) ;模式( 功率开关s 导通期间有能量回馈到电网) :模式( 功率开关s 截 止期间有能量回馈到电网) 。 该电路的特点为;变压器漏感能量和磁化能量无损地回馈到电网中去;高 频时较大的l c 谐振电流增加了功率开关s 的导通损耗,一般适用于开关频率低于几 十脚z 场合,以保证高变换效率。 图1 - 4l c d 箝位电路图卜5 有源箝位电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3 有源箝位电路 电路拓扑,如图1 5 所示。将有源箝位开关s c 和筘位电容c c 串联组成的箝位 支路,并联在变压器原边绕组两端。该电路特点为:利用箝位电容c c 及m o s 管 输出电容和变压器绕组漏感谐振,创造主开关s 、筘位开关s c 零电压开通( z v s ) 的 条件;将变压器的漏感能量吸收并回馈到电网侧,消除了漏感引起的关断电压尖 峰,功率开关承受最小电压应力;降低了副边整流二极管关断时的d i d t ,使反激 变换器在c c m 模式工作时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得以减轻或者消除,降低了整流开 关损失和开关噪声。 1 2 4 箝位电路性能比较 反激变换器各种箝位电路性能比较,如表1 1 所示。r c d 吸收电路因电路拓扑 简洁,电路实现容易,广泛应用于对变换效率要求不太高的场合:有源箝位电路使 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获得z v s 开关,开关频率高。因此,本文选定有源箝位反激变 换器和r c d 箝位反激变换器作为机内稳压电源实现的电路方案。 表1 1 反激d c d c 变换器箝位电路性能比较 、籀位电路 有损r c d 吸收无源无损箝位电路有源箝位电路 雠弋 电路 归还绕组法双晶体管l c d 箝位 电路拓扑简洁简洁复杂中等中等 功率开关s il 。+ ( n l n g u o 2 u i u i u i 。x + ( n l n g u o il 。,( n l n 2 ) u o 电压应力 功率开关sz v s 关断z v s 关断z v s 关断z v s 关断z v s 开关 辅助开关s c , , , z v s 开关 开关频率f s中等中等中等低高 电路实现易难中等中等中等 1 3 课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 3 1 课题的研究意义 本文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频交流 环节a c a c 变换器原理研究”及两项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频脉冲直流环 节航空静止变流器研究”、“高频脉冲交流环节航空静止变流器研究”研究内容。这 三个项目的机内稳压电源均采用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变换器完成。 课题研究意义为: 通过对r c d 箝位和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研究,旨在做出高功率密度、 高变换效率和高可靠性的机内稳压电源,并为拓宽反激变换器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通过对电流控制技术的研究,提高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增加系统可靠性。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变换器研究 1 3 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研究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稳态原理、参数设计准则及小信号特性, 其次研究了反激变换器稳态原理与r c d 吸收电路设计方法,还研究了电流控制技 术。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七章: 第一章分析了机内稳压电源的理想电路拓扑,概述了反激变换器发展与现状。 第二章分析了反激变换器三种模式及r c d 吸收电路的设计。 第三章研究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稳态原理与设计。 第四章研究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小信号特性。 第五章研究了电流控制技术。 第六章详细论述了基于电流控制r c d 筘位( c c m 模式、d c m 模式) 、有源箝位 反激变换器机内稳压电源2 0 w2 7 v d c + 1 5 v ( 1 0 a ) 、一1 5 v ( 0 2 a ) 、+ s v ( 0 4 a ) 设计过 程,给出了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对两种机内稳压电源性能进行了 比较。 第七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反激变换器稳态分析与r c d 吸收电路设计 2 1 反激变换嚣稳态原理 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如图扛l 所示, 变压器兼起储熊电感作用。根据电感电流是 否连续憋反激交换器分成毫感电流连续模式 ( c c m ) 、电流牾猝连续模式、激流断续模 式( d c m ) 。不同模式时电感电流波形,如 阔2 2 所示,圈中i ,如分别为反激变换器 变联器原剐边电感电流,d 为开关s 蛇占窆 比,t s 失变换器秀关周期。 l l 0 1 2 0 fl。 nn 1 1 0 1 2 o 匿2 - l 度激变换嚣彀路拓羚 ;鼍园么 。警峻尘, ( a ) c c m 模式( b ) d c m 模式 ( c ) 电流i | 蠡界连续模式 圈2 - 2 电惑l l 和l 2 的电流波澎 2 1 。1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连续模式表示副边电感电流2 在开关s 截止期间没有下降到零。根搬磁通 连续性原理可得 u 。= 鲁南u ; ( 2 一1 ) 式( 2 1 ) 表明,输出电压的大小与负载无关。设反激变换器输出功率隽p 。,变换效率 为n ,贝i j 输入电渡平均篷为 诤南 输入电流峰值为 k = 南+ 等。 2 。1 2 电流断续模式 ( 2 2 ) ( 2 - 3 ) 电流断续耩式表示副边电感电流b 在开关s 截止期间已下降到零,反激变换器 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分别为 茎王皇鎏塑型垫查垦塑旦兰! 兰奎垫墨堡壅一一 e = 寺n = 等 协4 , p o = u 。i 。 ( 2 5 ) 设变换效率n = 1 0 0 ,由式( 2 - 4 ) 、( 2 - 5 ) 可得 u 。= 瓦u i 2 d f 2 t s ( 2 6 ) 变换器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时,输出电压与负载有关,负载减轻时,输出电压升高。 输入电流峰值为 1 1 p = 盎= 警。 , 2 1 3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介于电流连续模式和电流断续模式之间,这种模式下,输出 电压和输出电流同时满足式( 2 - 1 ) 和( 2 - 6 ) 。将式( 2 - 1 ) 代入式( 2 - 6 ) 得 i g = i o - 等是即删= 案 s , 式中i 。为临界连续电感电流。 当占空比d = 0 5 时临界连续电流达到最大值i i 。:旦盟 ( 2 9 ) 8 “8 l in , 。 将式( 2 9 ) 代入式( 2 - 8 ) 得 i g = 4 i g 。x d ( 1 一d ) ( 2 一l o ) 再将式( 2 - 9 ) 代入式( 2 - 6 ) ,得电流断续模式下的外特性为 卜4 - 。鲁岂 2 1 4 反激变换器的外特性曲线 根据式( 2 1 ) 、( 2 - 1 0 ) 、( 2 - 1 1 ) ,得到反激变换器外特性曲线,如图2 3 所示。 a 左边的曲线( 对应于式( 2 11 ) ) 为d c m 模式时外特性,曲线a ( 对应于式( 2 1 0 ) ) 为临界连续模式时外特性,a 右边的曲线( 对应于式( 2 - 1 ) ) 为c c m 模式时外特性。 反激变换器外特性有如下特点: 电压源特性:当变换器工作于c c m 模式时,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大小无关,交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换器的外特性类似于电压源特性; 类电流源特性:当变换器工作于d c m 模 式时,变换器存在很高的非线形内阻,变换 器具有类似于电流源的特性。 u 。n l u n 2 i 陬 2 1 5 不同工作模式比较 。 反激变换器工作于c c m 和d c m 模式时, z 工作情况比较如下: 1 由式( 2 - 3 ) 和( 2 7 ) 可知,在同样输出功 率时,c c m 比d c m 模式峰值电流小得多,或 ” 者说选用相同电流容量的功率管c c m 模式能 输出更大的功率。 i o i g 。 图2 3 反激变换器的外特性 由式( 2 - 8 ) 可知,若变换器设计在整个工作状态电流连续,i 一。,最小输出电流 为临界连续电流,电感量 l i 旦i 2 1 q 2 丛垦:旦! 王釜垦 ( 2 1 2 ) 2 i o 曲u 。2 p o m j n 若变换器完全工作于断续模式,i 产i 。,最大输出电流为临界连续电流,电感量 l l 旦i 2 1 塑2 垦:旦i 21 丛2 垦 ( 2 1 3 ) 2 i 。u 。 2 p o 一 由此可知,相同输出功率时,d c m 模式比c c m 模式电感量小得多,储能变压器体 积也要小得多。 由外特性曲线可知,如果变换器工作于d c m 模式,由负载变化引起的占空比调 节范围很大,使调节困难,因此d c m 模式一般用于负载变化很小且输出功率小的 场合;变换器工作在c c m 模式,对于输入电网电压以及负载的变化只需较小的脉 宽变化便能维持输出电压u 。的恒定。 由图2 2 ( b ) 可知,d c m 模式时变压器副边整流二极管在原边功率管再次开通 前电流已下降到零,没有由于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振玲现象和由此引起的无线电 干扰问题;c c m 模式时,则存在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 2 2r c d 吸收电路设计 2 2 1 r c d 箝位电路设计 r c d 箝位电路图,如图1 - 1 ( a ) 所示,功率管s 关断时,变压器漏感能量转移到 电容c 上,然后电阻r 将这部分能量消耗掉。开关管导通过程中电容c 不一定放电 到零,因此功率管关断时,漏源电压上升过程中,段时间内电容c 不起作用,这 有利于反激过冲。 7 苎三皇亟塑型垫查垦塑旦星! 丝壅垫塑里壅 2 2 i 1r c d 电路参数设计 ( 1 ) 功率管截止时,漏感能量等于电容c 吸收的能量 i l 址1 2 p = 去c ( u d s u i ) 2 一寺c u 2 嘲 ( 2 _ 1 4 ) 式( 2 1 4 ) 中,l 1 k 为变压器漏感、l i p 为原边电感电流峰值、u 为最大漏源电压、u 。t 为电容c 初始电压、u 。为输入直流电压。故 c :堕;:( 2 - 1 5 ) ( u d s u i ) 一u m 2d ( 2 ) 电容c 上的电e , f i 是在功率管关断的一瞬间冲上去,然后应一直处于放电 状态。在功率管开通之前,电容c 上的电压不应放到低于( n 。n :) u 。,否则二极管d 导通,r c d 箝位电路将成为该变换器的一路负载。电阻r 根据下式求得: 一t 击 、t ( u d s - u i ) e 跹导u 。 ( 2 1 6 ) 1 、2 电阻r 额定最大功率,即箝位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p k = 去l l k l i p f s = 【去c ( u d s u i ) 2 一吉c u f s ( 2 1 7 ) ( 3 ) 二极管d 承受的峰值电压为u i + ( n 。n 2 ) u 。,峰值电流为原边电感峰值电流i ,。 2 2 i 2r c 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r c 取不同值时,电容c 的电压波形如图2 4 所示。图2 4 ( a ) 中,c 取值较大, c 上电压缓慢上升,副边反激过冲小, 变压器原边能量不能迅速传递到副 边。图2 4 ( b ) 中,r 、c 值合适,c 上 电压在开关管截止瞬间冲上去,然后 二极管d 截止,电容c 通过电阻r 放 电,到功率管开通瞬间,c 上电压应 放至0 接近( n ,n :) u 。图2 4 ( c ) 中,r 、 c 均偏小,c 上电压在管子截止瞬间冲 上去,然后因为r c 时间常数小,c 上 电压很快放电到等于( n l n 2 ) u 。,此时 r c d 箝位电路和副边负载一样,成为变 u s 同墅厂 帆性u u 。毒毒 ,:越三艇m j u u 伸埘 换器一路负载,消耗储存在变压器中的能量, 2 2 2r c d 缓冲电路设计 图2 - 4r c 取不同值时电容c 的电压波形 效率降低。 r c d 缓冲电路图,如图1 - 1 所示。在开关管关断瞬间,有电流流过电容c 和 阻尼二极管d ,开关管漏源间电压上升速度减慢。电阻r 在开关管接通瞬间将电容c 上电荷迅速放掉,并防止通过开关管的电流过分增加。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2 1r c d 电路参数设计 ( 1 ) 功率管截止时,漏感能量转移到电容c 中去 丢l m i ;:丢c u ;s ( 2 - 1 8 ) 式( 2 1 8 ) 中,l l k 为变压器漏感、1 1 p 为原边电感电流峰值、u 。为最大漏源电压。故 c :l u , i , 2 p ( 2 - 1 9 ) u 矗s ( 2 ) 功率管导通期间,电容c 上的电荷必须放完。放电电阻r 为 r :d m i t s( 2 2 0 ) f 3 5 ) c 电阻r 额定最大功率( 即箝位电路消耗的功率) 为 p r = 丢c ( u ;+ 熹u o ) 2 f s ( 2 _ 2 1 ) ( 3 ) 二极管d 承受的峰值电压为u i + ( n 。n z ) u o ,峰值电流为原边电感峰值电流i 。,。 2 2 2 2 缓冲电容c 不同取值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不同c 值时开关管s 的u 。波形如图2 - 5 所示。图2 5 ( a ) 中,c 值合适,时间t f 内,漏感能量转移到c 上,c 上电压上升:时间t b 内,c 上 一部分能量通过变压器原边线 圈送回电源,c 电压下降,当c 上电压下降到u i + ( n 。n ou 。时, 即筘位在此值,这种情况下, 关斩时上升速度 ( 曲c 值台j 盖c o ) c 雠小( c ) c 值偏大 副边有合适的反激过冲,电能迅图2 - 5 不同c 值时开关管u 雎波形 速传到副边,功率管承受的峰值电压应力u 。值合适,开关损耗不大,箝位电路损耗 为1 2 c ( u 。+ n ,n 2 u 0 ) 2 f s 。图2 - 5 ( b ) 中,c 值偏小,反激过冲偏大,功率管承受的峰值 电压应力u 。值偏大,开关损耗变大,但此时箝位电路损耗1 2 c ( u 。+ n ,n 。u o ) 2 f 。比图 2 - 5 ( a ) 中小。图扛5 ( c ) 中,c 值偏大,变压器副边反激过冲太小,电能不能迅速传 递到副边,到开关管开通时,c 上只有极小部分能量送回电源,设电压为,则 u 。+ n 。n 2 u o ,回路损耗1 2 c u 。2 f s 较大。 该电路中,功率管开通时c 上电压必须放到0 。正激变换器中采用该电路更合适。 9 茎王皇鎏望型垫查垦塑婴! 兰奎垫墨堡塞 第三章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稳态分析与设计 3 1 稳态分析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及其稳态原理波形,如图3 - 1 所示。变压器用磁 化电感l m 、谐振电感l r ( 包括变压器漏感和外加小电感) 和只有变比关系的理想 变压器t 表示,谐振电容c r 包括两个开关s 和s 。的输出电容。 j i i厂 : 了l in i旷 i 崔卜“i i 叶 lx ll 川 丽l l l k y卜 l = | | 。安l l 、j l 、! l i :n ,一n,一瞒 ( a ) e g 路拓扑( b ) 稳态原理波形 图3 - 1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及其稳态原理波形 假设:( 1 ) 所有的开关器件是理想的;( 2 ) l ,远小于l 。,典型值为l m 的5 1 0 : ( 3 ) l ,中储能足以使c ,电荷抽尽;( 4 ) l ,与c 。的半个谐振周期大大于功率开关s 的最 大截止时间,即刈巧i t 矗;( 5 ) c c m 工作模式。稳态工作时每个p w m 开关 周期开关状态等值电路,如图3 2 所示。七个开关状态为: t 。t 。:t 0 时刻,s 开通,s 。和d 截止,d c 也截止,l 。与l ,线性充电; t ,t 2 :t 。时刻,s 关断,磁化电感电流即谐振电感电流以谐振方式对c ,充电,充电 时间很短暂,使得a d s 近似线性上升; t :t ,:t :时刻,u 。上升到u i + i j c ,d c 开通,将l r 和l 。串联支路端电压箝位在u c 。 u o ( n 。瓜2 ) ,l 。和l 。以一定比例分压,几乎所有的磁化电流通过箝位支路对 c c 充电( c c c ,) ,u l 下降规律为 u - 一毒n _ u c 仔, t 3 t :t 3 时刻,u l 已经下降到使d 正偏导通,随后u 1 箝位值为一u 。科。小2 ) ,l r 和c c 开始谐振,l f 上的电压为u 。- u o ( n 。帆) ,i 。下降速率为【l | c u o ( n ,n 叼】l ,在i c 开始反向之前开通s 。,s 。便获得了z v s 开通; t 4 t ,:t 4 时刻s 。关断,l ,与c r 谐振,在c ,放电期间u 。仍然被箝位在一u o ( n ,值上: 1 0 h吼q且如h b k b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 i u i u i ( f ) t 5 k ( g ) t 6 t 7 图3 - 2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各开关状态等值电路 t ,t 6 :t s 时刻u 。= o ,假定l f 储能大于c f 储能,则足以使s 体内寄生二极管开通, l 上电压箝位在u , + u o ( n 。值上,这使整流二极管d 中电流i 2 下降速率为 生:一堕( 旦2 :型! ! 堕2 + 旦i 旦! :堕! ! 堕2 1 d t n 2 、l m。l, 7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交换器研究 。一粤坠墨盟盟( l 。羚l ,) ( 3 - 2 ) i n2 l 。 t 6 t 7 :k 时刻s 零电压z v s 开遗,随着0 上升,吐逐渐下降,b 时刻0 已上升到磁 化电流i 。值,i 2 = 0 ,d 反偏,u 。由一u o ( n 。斛2 ) 变为u i ,隧看l m 和k 爵次线性 充电,新的p w m 开关周期又开始了。 要实现功率开关s 的z v s 开通,应在屯t 6 期阔加驱动信号,否剜k 过零变正 厦,k 将再次对c ,充电,功率开关s 便失去了z v s 条彳牟。s 开通与s 。关断的间隔 应有严格要求,其值应不超过k 和c t 谐振周期的四分之一,朝 t 6 一t 4 芸0 l ,c r ( 3 3 ) 此外,s 。关断时k 储能应不小于c ,镶熊,以便能将0 上电荷抽尽,帮 w h w e ,i s c 美薪 ( 3 - 4 ) 由上述分轿可知,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具有下歹l l 优点:( 1 ) 褡位电容c c 将交箍器派 感中能量吸收并回馈弼憩阏侧,消除了漏感引起的关断电鹾尖蜂,功率开关承受最 小电压应力;( 2 ) 箝位电容c c 和谐振电容c r 与谐振电感l r 谐振,便主辅歼关均获 得了z v s 开关;( 3 ) 谐振电感k 使整流二极管d 关断电流变化率减小,降低了d 反 离恢复引起的芙断损耗和歼关噪声。 3 2 关键电路参数设计 3 。2 。1 磁化毫感k 有源籍位反激交换器功率开关电流波形和传统反激交换器相似,交压鬃磁化皂 感l m 仍按传统方法设计。l 。大小决定了c c m d c m 工传模式的边界条件,即 k = 爱争 ( 3 - 5 ) 式( 3 5 ) 中,p 。为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时输出功率。 3 2 2 谐振电感l ,与功率开关s 谐振电感k 的弓l 入导致了功率开关电压应力增加和占宝鼓:的丢失。功率开关s 和箝位开关s 。电压应力为 u d s 。( s 、s c ) “u i 。+ 熹u 。+ u h ( 3 6 ) 式( 3 - 6 ) 中,札是l f 弓l 入后附加的电压,其丈小为 u k 吐警也丽2 i t n , ( 3 - 7 ) 堕室垫窒堕丕查堂堡主兰鱼堡苎 式( 3 7 ) v p ,i 却为谐振电感峰值电流( 功率开关s 和箝位开关s c 的峰僵电流) ,即 脚= ,c 叩= 印= 矗+ i 1 三i :争 ( s _ s ) 将式( 3 8 ) 代入式( 3 7 ) 得,u h 与u d 。( s 、s c ) 分别为 u i r 堡型 ( 3 9 ) “1 1 u j m d m i n ( 1 一d l n i n ) u 。s 。( s 、s c ) = u i m a x + 是u 。+ 而j 2 l r i f s p o 而m “j 3 ,1 。) 实际有效占空比d 订略小于开关s 驱动信号占空比d ,即丢失的占空 t a d 为 a d = d d 心 ( 3 - 1 1 ) 南千 。刊一一岳+ 丢器, h ,= t l m , m i n 一土q u i d 卷 d i l r :旦i ! 型! ! 型! ! 旦! d t l , 所以,丢失的最大占空比d 。为 a d m i x = t 7 f - t _ _ _ _ 王警= 坠学 ( 3 - 1 2 a ) ( 3 一1 2 b ) ( 3 一1 2 c ) = 而f l u 毋( 器l q n 网 b 1 3 ) 。d 呻i + l2 ) u oj 、 。 图3 - 1 所示时刻( t 。时k r 为零,此时s 加上驱动信号) ,丢失的占空比最小,即 血曲=半=tilr【v)(diudt)“ 由式( 3 4 ) 可得 i s p u c ,屉 警 f 3 1 4 ) ( 3 - 1 5 a ) ( 3 - 1 5 b ) 而雨而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变换器研究 u c ,_ u i + 熹u 。+ u l r ( 3 1 6 ) u 。是谐振电感l ,的函数,精确地求解式( 3 - 1 6 ) 比较困难。事实上,电压u u 与 u i + ( n 。n 2 ) u o 相比较小,因此功率开关s 获得z v s 开通的l ,值可近似表示为 l,l盟坠导必(3-zvs 1 7 ) l f i广一 1 。7 谐振电感电流1 l r 为功率开关电流i s 与箝位电容电流i c 之和,其有效值为 k 一计( ;一划a t 心,一尚卜w 2 “i f 。n u p o u ;、i ,2 ( 2 d + 1 ) + 1 l p 。o 。c t 一。,+ i i 。 l d 。u b ,2 ,s “2 c ,一s a , i 。:里( 3 - 1 8 b ) 1 “l m f s 一7 谐振电感电流i l ,的有效值即为变压器原边电感电流有效值。 3 2 3 箝位开关s e 箝位开关电压应力由式( 3 1 0 ) 决定。由于枷:瓦( 1 一d ) t s ,通过箝位开关s e 的电流( 和i c 相同) 近似为一个锯齿形波,峰值电流等于通过s 的峰值电流,箝位 开关s e 及其体内二极管d e 的导通时间均近似为( i - d ) t s 2 ,因此d e 中电流平均 值和s e 中电流有效值分别为 - o c 矿抄曲几低,一高斋t 肛半- 却 拽幻 i s o , m s 2 席瓦磊再:厚印 ( 3 - 1 9 b ) 3 2 4 箝位电容c c c c 值过小,l l c 电压纹波过大,功率开关承受电压应力大;c c 值过大,箝位性能 下降,电容成本增加。c c 值的选取原则为:c c 与l r 的半个谐振周期应大大于功率 开关s 的截止时间,即 1 4 c 一筹 7 c l ,r q 箝位电容电压为原边绕组电压与l r 端电压之和,即 u c 一* 鲁u 。+ 丽j 2 l r 函f s p o 西m “函 箝位电容电流有效值为 i c m s , ( 3 2 0 ) ( 3 - 2 1 ) f 3 2 2 ) 3 2 5 整流二极管d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整流二极管d 承受的电压应力与传统反激变换器相同,为 u i ( n 。n ,) + u o ,但电流应力有很大区别。由于有源箝位支路的引入,虽然磁化电感 工作在c c m 模式,但d 却工作在d c m 模式,电流峰值i d 口增大了,即 1 d p4 石高( 3 - 2 3 ) d 中电流有效值即为变压器副边电流有效值,即 i 箍= i 嚣【珊“ 一2 p o 坚 ! u 。3 ( 1 一d 一) f 3 2 4 ) 3 2 6 输出滤波电容c f 输出滤波电容c ,中电流为 i c f = i d i 。 ( 3 - 2 5 ) 式( 3 2 5 ) 中,j d 为整流器二极管电流、i 。为输出电流。 输出滤波电容c ,的电流有效值为 i c f , m = 计。凡 志t 一昔 一p o u 。 卜k 2 a t f 3 - 2 6 )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变换器研究 3 3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仿真分析 采用p s p i c e 软件,对有源箝位反激f l y b a c k 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所需 的主要数据为:输入直流电压u i - 1 8 3 2 v ,输出直流电压u o - 1 5 v ,输出额定功率 p 。,1 5 w ,变换效率n = 8 0 ,l | 缶界连续功率p 。m - 1 6 p ,变压器匝比n 。小:= 9 5 , 开关频率f s = 3 0 0 k h z ,占空比d = o 6 ,变压器磁化电感l m _ 5 2 3 i ih ,谐振电感l r - 2 ph ,谐振电容c f - 1 i l f ,输出滤波电容c f | = 1 0 0uf ,功率开关s 与箝位开关s c 均选 用i r f 5 3 0 ,驱动信号延迟时间t t 产o 1 3 3ps 。输入电压u i = 1 8 v 时的仿真波形如 图3 3 所示,仿真结果表明,上述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锄t 一r i p 、i ? 一广1 ; = 二= = = 二正j 三忑= = 二= 爿卜二_ 玉石! = g - 廿一 _ : : : : - 5 1 1 1 1 + - r - r _ - - _ r - - i 一i 口uc g s ) u s ) 一5 l ,u + r _ - 一- r - _ - - r _ r - l 口u ( c , s c )ou ( d s o ) 1 l 刖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i ij lr - 、:r i ; : - 1 b b q + - - - 一r 一广_ - _ _ 广_ r - l l 弓6 t m s1 9 ;已t t s1 ,u s1 s 6 u s1 s 6 u s z 日叽s 口v 饵1 ) 4 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i - i - 4 嘶+ - r - 一- r 一r _ 一一; a i ( c c ) z 1 _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j j! : 3 9 v 、一一;:,、: 8 a - - : i;么l。臼;。刽 1 s e a s1 9 2 u s 1 9 4 u s1 9 6 u s1 s 6 u sz 暇m 图3 - 3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仿真波形 1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小信号特性 本章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平均电路模型和小信号 模型方程,求出开环传递函数a 。( s ) d ( s ) ,6 0 ( s ) f i i ( s ) 来预测有源箝位支路对有源 箝位反激变换器小信号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变换器小信号特性m a t l a b 仿真波形。 4 1 平均模型和小信号模型 以磁化电感电流i l 、箝位电容电压l l c 、谐振电感电流i l ,、滤波电容电压l l o 为状 态变量,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来推导变换器平均模型。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 s 导通期间d t s 和截止期间d 忙( 1 d ) t s 的等效电路,如图4 1 所示。 il rl r i i fl r 昏廿圆田。 ( l 产0 ) ( a ) d t s 期间( b ) d i t s 期间 图4 - 1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两种等效电路 功率开关s 导通期间d t s 的等效电路,如图4 1 ( a ) 所示。其状态方程为: ( 4 1 a ) r 4 1 b ) r 4 1 c ) r 4 1 d ) i i = i l 。( 4 - 1 e ) 功率开关s 截止期间d t s 的等效电路,如图4 1 ( b ) 所示。其状态方程为: l 。等一惫u 。 f 4 - 2 a ) 1 7 = i i 些m 虬m o 也耽 、,、, : 、削 、刚 = = l l k 一0 o一0 扎 扎 妣一m 帆一m “ 印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反激d c d c 变换器研究 c r 百d u o = n 簧i ( i l m - - i t , ,一昔 i i = 0 f 4 - 2 b ) f 4 - 2 c ) f 4 2 d ) f 4 - 2 e ) 式( 4 1 ) 乘以d 加上式( 4 - 2 ) 乘以d ,得到图4 - 1 所示等效电路的平均模型方程,即 l 。等= d 瓦l + l r mu d n n i l u 。 l,坠d击ui+dn惫dt llnu o - a t u 。 1 m +r 。 。 c c 粤:叭h d t c r 鲁= a 州n :li l m - d , 州n :ii l r - - k n o 。 i j = d i l m f 4 - 3 a ) f 4 3 b ) r 4 - 3 c ) f 4 - 3 d ) f 4 - 3 e ) 由式( 4 - 3 a ) ( 4 - 3 e ) 可得到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平均电路模型,如图4 - 2 所示。 图4 - 2 理想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平均电路模型 状态方程式( 4 - 3 ) 的稳态解为u o l 。l + m l ,u d n 州2 l 。u i 、u c = 罟u i 、i l m = i l md n 2 2 i u i 、一。= 。 = 芒葺( 爿2 ( 刳2 i u i 。设变换器在稳态 工作点附近存在小信号扰动,即u i = u i + 1 3 i 、d = d + a 、d = d - d 、i l m - i l m + i l 、 1 8 u m i +吨 o = = 些小 盟m l c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l r = i h + 0 、u 。= u 。+ d 。、u 。= u 。+ d 。、i i = i i + t ,把这些量代入状态方程式( 4 - 3 ) , 将稳态与动态分离,得到具有扰动以后变换器动态行为的非线性状态方程( 因方程 中存在两个小信号扰动量的乘积项,如d i a 、a d 。等项) 。因为a i u i 1 、 d d i 、i l m i l m i 、t i h 1 、d 。u c i 、d 。u 。 1 、i i i i m 1 时,扰动会在随后一个周期加大,造成不稳定或性能下降;( 2 ) 占空比大于5 0 时,电流的下降率大于上升率,平坦的上升率使电感电流出现一个 干扰而被放大,最终导致电路不稳定。因此占空比大于5 0 9 6 时,必须采用斜坡补偿 的方法来改善其工作特性。斜坡补偿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黟簿 图5 - 2 电流控制中的次谐振荡图5 3u e 处加上斜坡补偿 ( 1 ) 误差电压u e 处加上斜坡补偿 补偿原理波形,如图5 - 3 所示。在u e 处加入斜坡补偿后,将不再发生次斜振荡。 补偿斜坡的斜率m 等于或略大于1 2 2 ,此时i 。= 一i 。( m 2 一m ) ( m l m ) ,在随后 的周期电流扰动会减小到零,系统得以真正的电流模式运行,而不影响电流模式优 越性的发挥。补偿斜坡可以由振荡器获得。 ( 2 ) 采样电压u s 处加上斜坡补偿 控制电路振葫 器振荡波形、 r r 矩盏巫丫v l 原边电流波形 斜坡补偿后的电 流反馈信号波形 图5 - 4 采样电压u s 处加上斜坡补偿 补偿原理波形,如图5 4 所示。将补偿斜坡加在采样电阻的感应电压上,使 反馈信号电压变化率增大,再与平滑的误差电压进行比较。这种补偿同样能有效地 防止谐波振荡现象,使电路工作稳定。补偿斜坡也由振荡器获得。 5 5u c l 8 4 x 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 5 5 1 概述 英国u n i t r o d e 公司电流控制型i c 芯片u c l 8 4 x ( u c l 8 4 2 3 4 5 ) 系列,为单端输出 式脉宽调制器。这类芯片只有8 个引脚,外电路接线简单,所用元器件少,并且性 能优越,成本低廉,驱动电平非常适合于驱动m o s 场效应管,该系列中u c l 8 4 2 3 的最大占空比可达1 0 0 ,u c l 8 4 4 5 最大占空比为5 0 ;u c l 8 4 2 4 启动,关闭电压 阀值分别为1 6 v i o v ,u c l 8 4 3 5 启动关闭阀值为8 5 w 7 9 v 。本次设计中反激变换 器输入电压变化范围为1 8 3 2 v ,故选用u c l 8 4 3 芯片作为控制电路的核心芯片。 5 5 2u c l 8 4 】【系列p 髓控制器内部方框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 c l 8 4 x 系列芯片的内部方框图,如图5 - 5 所示。8 脚为内部供外用的基准电压, 了 图5 - 5u c l 8 4 x 系列芯片的内部方框图 带载能力为5 0 m a 7 脚为芯片工作电压,变化范围为8 3 4 v ,具有过压保护和欠 压锁定功能;4 脚接r t 、q ,确定锯齿波频率;5 脚接地;2 脚电压反馈,3 脚电流 检测,l 脚误差放大器补偿端,通过内部e a 误差放大器构成电压电流闭环;6 脚为 推挽输出端,可提供大电流图腾柱输出,输出电流达1 a 。 5 5 3 功能介绍 5 5 3 1 过压保护和欠压锁定 当工作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