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高分阅读讲练教案学案版.doc_第1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高分阅读讲练教案学案版.doc_第2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高分阅读讲练教案学案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高分阅读讲练教案学案版一、文学作品记叙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这样规定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上述五条,其中前三条适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后两条适用于记叙文。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是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章。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1.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从写作对象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枣核等。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鼎湖山听泉画山绣水等。状物的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雪等。2.记叙的要素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显得清楚。掌握了记叙要素的知识,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记叙文时,通过分析文章的要素,从时间先后和地点转移,去掌握的层次结构;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理清事件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总之,弄清了记叙文的要素,有助于掌握全文,进一步分析和理解中心思想。3.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到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通过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故乡一文就用了插叙,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了突出主题,作者在记叙“我”与母亲商量搬家的事情,由母亲的话语引出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回忆了“我”与少年闰土的交往与友情,与下文中年闰土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和精神病苦。4.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线索是根据中心思想、题材和表达的需要而确定的。常见的线索有:物线。即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例如枣核。事线。即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统摄全文,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顺序组织材料,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表现了深刻的主题。人线。即以人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也有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如孔乙己。情线。即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时线。即以时间为线索。地线。即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例如鼎湖山听泉全文以作者的行踪(移步换景)为线索。5.记叙的人称记叙文中使用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阅读中应仔细体味。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藤野先生、我的叔叔于勒。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如热爱生命、多收了三五斗。也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读者交流或与书中人、物交流的。如朱自清的绿。至于一篇文章不断用两种乃至三种人称的,更要作为一个特点加以分析,领悟作者这样写的必要,鉴赏作者转换人称的技巧。6.记叙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事件往往是复杂纷繁的,但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要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这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可以使文章有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可以使文章有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散文: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如给我的孩子们、背影;抒情散文,如紫藤萝瀑布、蓝蓝的威尼斯。2.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飞红滴翠记黄山。散文“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或者叙述事件的发展,如散步;或者描写人物的形象,如藤野先生;或者托物言志,如雪;或者发表议论,如都市精灵。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不拘一格;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兼采并用。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3.散文的特点之三是意境深邃,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入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实现了物我的统一,展示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4.散文的特点之四是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之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小说: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一大文学体裁。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人物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突出的特点。1.了解人物的生活环境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任何人都离不开他生活的时代和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并且受时代和这些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也叫大环境;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也叫小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的结合便是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环境息息相关;小说内在的思想意义的挖掘也就离不开产生它的典型环境。所以分析理解小说,一定要重视环境描写,通过它来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和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如鲁迅的故乡,在不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对闰土的形象和小说反映的思想意义,是很难理解的;而当你了解了当时的时代和有关小说写作的背景材料后,就可以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沉的忧虑与执著的信念。2.理解故事的情节小说大都由一系列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组成。人物性格特点、主题思想的表达等,都要通过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来,所以理清故事情节发展脉络是深入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小说情节的变化虽然多种多样,但总有一个基本的、大体的程式,一般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理清了情节发展的脉络,全文的结构也就基本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的思想意义,也就显示无遗了。同时,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不可忽视细节这一点,因为细节是情节的构成部分,有时细节还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典型的、好的细节是理解人物形象、探索作品思想意义的“向导”,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台阶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磨破草鞋、洗脚、踏黄泥、抽烟磕烟灰等等,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3.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是塑造人物。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描写及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生活、揭示主题是小说基本的特点。所以阅读小说就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人物的剖析与理解之上,并以此为中心去理解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及语言的运用等。比如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剖析,就会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样,人物形象和作品的重大价值也就挖掘了出来,所以阅读小说时要着力于对人物形象,特点是主要人物形象的剖析,深刻领会人物形象的意义。诗歌:诗歌,是指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1.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的重要特点是有着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的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比如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都是想象丰富、奇特的名篇。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的感情抒发。饱含着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发,如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还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据事表意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语言具有和谐悦耳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2.诗歌的种类诗歌的种类很多,具体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一般地说,从描写的对象分,诗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如有的人,叙事诗如木兰诗;从形式分,诗又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歌谣、儿歌;从所写的具体内容分,则又分为哲理诗、田园诗、山水诗、送别诗、爱情诗等等。3.感受诗的形象诗人在创作时,他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以想象为中介融合而成诗歌形象,而读者应透过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借助想象、联想,涵泳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诗中的形象,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如乡愁,作者表达的是对祖国、故乡的怀念,这一思想是通过对由乡愁而引发的联想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描绘来表现的。鉴赏时要认真理解诗人所塑造的形象,以利于把握主题。4.领会诗的意境和感情诗的意境,即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为创造和谐、完美、鲜明的意境,诗人把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并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夸张、联想、想象、对比等手法;鉴赏诗歌也应借助这些手法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如有的人作者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鲜明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目的和社会价值,表达出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戏剧:1.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把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用角色对话直接表现矛盾冲突过程的文体;兼指研究剧本创作的理论。我们所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指剧本,它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2.戏剧冲突冲突是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纠葛、矛盾和斗争,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和一系列的戏剧动作。3.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其特点如下:富于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有个性和表现力,除有符合人物个性的对话外,还要有独白,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练,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4.剧本的一般特点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必须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的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表现出来。因此,它的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一般地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剧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矛盾、发展剧情的,它要求人物的独白和人物间的对话,不仅能显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而且要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5.戏剧的种类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如陈毅市长;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剧,把歌唱、对白、舞蹈结合起来,构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多幕剧,如威尼斯商人;独幕剧,如江村小景。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6.鉴赏剧本应注意的问题要抓住戏剧冲突。抓住戏剧冲突要注意:了解戏剧冲突的过程。一出戏里,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但从剧本十分严谨的结构中,是不难看出戏剧冲突的过程的。从戏剧冲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思想性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及时代和社会的缩影。理解戏剧冲突的性质。了解了戏剧冲突,还应深入分析戏剧冲突,看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什么性质的,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要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优秀的戏剧都具有情节新颖、布局巧妙、开头与结尾精彩的特点。要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注意:依据剧本的情节。依据剧本中的戏剧冲突。依据剧本中的台词。仔细体会舞台提示。要体悟潜台词的表现力。潜台词的运用往往是与比喻、双关、反语等多种修辞格结合进行的。体会潜台词时要注意:联系剧中人物的性格来体会。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体会。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二、科技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有关科技作品阅读的要求如下: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科技作品归属说明类文章。阅读时涉及到的知识点如下:1.把握说明的对象和基本特征说明的对象比较好把握。一般初中阶段,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说明事物的,如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二是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事物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标志,因此,阅读说明文一定要注意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说把握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理解说明文的钥匙。事物的特征,不单表现在外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部。阅读时,要根据作者提供的语言材料,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地认识事理特征。如苏州园林一文,作者就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2.把握说明的顺序,理清说明的条理任何事理都有它本身存在的方式、位置、形状,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作者总是按照这个事物内在特有的条理来说明此事物的。我们阅读时,根据作者说明的过程,找到说明的顺序,理清说明的条理、层次。而理清了说明的条理、层次,也就弄清了文章的结构,进而把握了说明文的要点和中心内容。说明的顺序主要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文章按照瞻仰的路线(空间变化)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如活板一文就运用了时间顺序将制版、印刷的工作程序介绍得清清楚楚。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细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六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首先介绍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内部原因,然后介绍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外部因素。研究说明顺序,一般受三个要素制约,一是被说明的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和特点。如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空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如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果到因等等;三是说明的目的和读者对象,如要想向读者介绍某种产品的制作过程,就宜于用时间顺序来写,使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3.把握说明文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这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列数字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是将两种有着外在或内在联系的相同或不同事物加以比较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作比较的作用是了为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说明效果。分类别就是把要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的作用是能给人以概貌的了解,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达到更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目的。打比方就是为了把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往往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进行比喻。打比方的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下定义是用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到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是什么”,也可以用“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述。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说明要求既能使人们对说明的事物有一个正确、本质的了解,又能使人们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下定义的作用是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作诠释就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如“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是作诠释。要注意的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的对象与所下定义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法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主词与宾词外延完全一致,可以左右颠倒。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的内涵和外延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它的左右不能颠倒,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因为好多其他金属也是银白色的。引用就是通过引用一些与说明对象有关的资料,包括农谚、俗语、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故事以及其他资料来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运用引用说明方法,要求引用恰当、准确无误,针对性强。引用的作用是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更有力,有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摹状貌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摹状貌的作用是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增添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列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列图表的作用是增强说明文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征一目了然。4.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部分: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阐述说明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尽管千变万化,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纵横交错式结构。如苏州园林一文属横式结构,活板一文属纵式结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属纵横交错式结构。就正文来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三种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分总式或总分总式结构。例如:苏州园林一文整体上就是按总分式结构安排的:先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分说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不仅如此,本文中很多段落也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来说明的。例如第4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一段文字共11句,第句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第句第句分说假山和池沼。在介绍假山时,第句总说,第句分说;在介绍池沼时,第句从整体上介绍“引用活水”这一特点,第句从整体上介绍池沼的布局,第句介绍设计者在池沼边沿的艺术构思,第句介绍设计者在池沼里的美学追求。并列式结构。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第610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以上五个段落,后四段分别以“首先”“第二” “第三”“此外”作引导词,虽然内容上有主次之分,但结构上是并列关系。递进式结构。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首先描述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然后解释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5.评析说明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和简明。其中,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指在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要抓住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分析、鉴别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性。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谁如果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里的“鉴赏”的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与前面句中的“标本”相呼应,就更加看到“鉴赏”一词用得十分准确,恰到好处。要抓住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是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等。阅读中要特别注意文中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进行说明的。比如是用“好”,还是用“较好”,“很好”,“最好”;是用“全部”,“一切”,还是用 “绝大多数”,“大多数”,“很多”,“一部分”,“一小部分”,“个别”,“极个别”都要十分注意。三、议论文1.议论文的特点学习议论文的阅读规律和技能,必须先搞清楚议论文的主要特点。那么,议论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议论文是以说服他人为成功的。”陈望道也指出:“论辩文的旨趣,在乎使人信从作者的判断。”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所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的提出,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然后有层次地分析证明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形成这样一个模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论证)解决问题(结论),但也有一些文章并不是把论点放在开头,而是放在中间或结尾,这就要因文而异了。它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但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2.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也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阅读议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中心论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指示型中心论点和包孕型中心论点两类。指示型中心论点,是指中心论点直接表现于文章之中,即可以在文章中直接划出表现中心论点的现成句子,如学问与智慧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包孕型中心论点,是指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这种融汇于文章论述中的中心论点,习惯上称之为“包孕型中心论点”。例如论美一文: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的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加以合成的方法,画出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有句谚语说的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这篇文章第一段以一个比喻、一个实例,提出全文的中心意思:美德最美。第二段,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第三段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第四段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第五段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那么,怎样辨析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呢?属于指示型中心论点的文章,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地方:文章的标题上。一般说来,议论文的题目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第一,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如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题目提供了提炼中心论点的范围,如成功等。第三,题目含有比喻义,先找出其比喻义,再根据比喻义去找论点,如理想的阶梯,“阶梯”一词,显然用的是比喻义,比喻的是什么呢?文中说:“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显然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四,题目是问句式,其答案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五,题目由两个概念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搞清概念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找到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但要敬业,而且要乐业”。 在文章开头处。有相当一部分议论文,往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处。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属于包孕型中心论点的文章。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出中心论点。如错过一文第、2段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第36段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第713段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第14、15段,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3.检寻论据,认识文章围绕论点选取论据的功力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具有说服力。没有根据的论点,即使再正确,即使再深刻,也不能说服别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同时,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反对什么,为什么反对;肯定某种事物好,好在哪里;认为某种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作为论据的材料,一般分为两类:确凿的事实,包括概括事实,具体事实和数据等。例如学问和智慧一文,为了证明分论点“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的事迹。科学的道理,包括经过实践证明的经典言论、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作者引用了朱子、庄子、孔子等人的名言,这些名言多数用作论据,由于这些言简意深、富于哲理的名言,是先哲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毋需再证明,因而有力地支持了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评析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就是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为了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观点,作者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的事例及自己周围的一些现象: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这一段首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进一步点明“灵魂”与“高贵”的紧密关系,然后由少女写到作者自己,“那时候”与 “如今”的对比,更突出了 “少女”的“高贵”。道理论证。就是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理、公式、定义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第四自然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这一段的最后作者引用了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并且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比喻论证。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对比论证。就是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作者的论点。如论美: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有句谚语说的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这段话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5.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在认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四种:并列式。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构成平行、并列关系的是各分论点之间或几个论据之间的顺序的安排较为灵活,一般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其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如学问和智慧一文,作者就是先论述了“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的道理,再进一步论述了“智慧同样离不开学问”,层层深入地突出了中心论点。总分式。即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这要根据需要而定。对照式。两种事物(或意思)之间的关系是一正一反。或通过正反对比明确是与非,或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往往能收到对比鲜明,是非清楚的效果。6.评析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文章的语言都应当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对于议论文来说,准确性的要求更为严格,表现在概念使用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等方面,而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在准确基础上为说理服务的。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准确性。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概念使用准确。如成功一文,就对“成功”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体现了作者使用概念的严谨和准确。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如纪念白求恩一文说“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其中,用“至少”修饰后面的句子,体现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避免了绝对化。鲜明性。议论文的语言鲜明性主要表现在表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态度要明确,爱憎要分明。概括性。议论文的语言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议论文与记叙文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因为议论文要把抽象道理讲清楚,要以理服人,如果写得过于具体、细致、陷入具体细节中,反而会喧宾夺主,不利于说理。生动性。议论文语言和其他文体的语言一样,也要具有生动性。但它不是为了艺术地再现生活,而是为了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文的生动性,或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或运用口语和一些文言词语,或变换句式等,如学问和智慧一文:“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这段文字何等通俗明快,何等幽默风趣,真是既上口又顺耳,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严密性。议论文要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因此,概念的使用、判断和推理都要求严密,语言表达要周密,逻辑性要强。如“(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性的讽刺性故事。”句中“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与“都”又有不同,使得语言表达极为严密。常见考点一、文学作品(一)内容要点的概括考点叙述概括是对具体内容的抽象、综合、归纳。它是理解性阅读必不可少的心智活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概括的对象,主要有句、句群等语言片断,段、段落、层次等文章构件或整体篇章。概括的内容,主要有概括段意或层次,简述故事情节。概括的要求,主要是角度一致、高度适当、涵盖全面、概念准确、语言简练等。课文实例例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鲍西娅在法庭上是如何一步步制服夏洛克的,并体会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样的效果。(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后练习一)解题方法:简述情节要简明扼要地归纳、概括情节的主要内容,抓住情节所展现出的矛盾冲突,懂得利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衔接、转换、贯穿,从整体上把握情节发展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关系。答案:鲍西娅主要是利用了夏洛克要严格执行契约这一点,采用了欲擒故纵、先退后进的策略,一步步终于将夏洛克引进她用智慧设计成的陷阱。这样的安排,使情节大起大落,充满强烈的戏剧色彩,更为生动、精彩,使人物个性的展示也更加丰富,主题也得到更为有力的表现。例2:下面两段文字主要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从中突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嘲笑的内容有两点,请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1) (2)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解题方法: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而且有字数限制。概括的凭借,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关键语句、文章首尾、基本思想、线索脉络以及背景意图,甚至是题干中的提示。如本题在题干中已经交代清楚了“两段文字主要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嘲笑什么呢?根据人物间的对话即可找到答案。答案:(1)孔乙己脸上的伤痕。(2)读书却没有进学。期中、期末考题实例一桩奇特的诉讼案刘燕敏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放弃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掀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她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