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一直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本 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和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从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身等多方面来考虑。 本文着重分析了社区服务业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国内外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列举了国外一些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如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的做法。 同时本文对国内出现的一些社区服务业模式也进行了分析,如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服 务模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远远超过我国,而在 发达国家中社区就业所占的份额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国社区服务业属于刚起步阶段, 其潜力还是十分巨大的。随着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及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都需要高素 质、专业化的人才来与之相适应,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社区服务业;社区就业;大学生就业 a b s t r a c t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g e t se m p l o y e dt h ed i f f i c u l tt h i sh o ts p o t so fs o c i e t yt or e c e i v e t h ee x p e r t sa n dt h es o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c o n t i n u o u s l y 脚a l lw a l k so fl i f ea n dt a k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h a sf i r s ta n a l y z e dt h er e a s o nw h i c h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g e t se m p l o y e dd i f f i c u l tt o m a n i f e s ts p e c i f i c a l l ya n dt op r o d u c e ,f r o mt h ep r o b l e mw es e e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g e t se m p l o y e dt h er e a s o nw h i c ht h ed i f f i c u l tq u e s t i o nt op r o d u c ei sv a r i o u s ,w es h o u l d f r o m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so f h i g h e rl e a n i n g ,t h ee m p l o y e ra n dg r a d u a t ei t s e l f a n ds oo nv a r i o u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e m p h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dt h ec o m m u n i t y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p r o d u c t i o n 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m o d e l ,h a se n u m e r a t e dt h eo v e r s e a ss o m ep r o m o t i o nc o m m u n i t ys e r v i c e 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m e a s u r e ,l i k eg e r m a n , a m e r i c a n , c a n a d i a n a n db e l g i u m s p r o c e d u r e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i sa r t i c l et os o m ec o m m u n i t y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p a t t e r nw h i c h d o m e s t i ca p p e a r e dh a sa l s oc a r r i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 ,l i k es o m ed e v e l o p e dl o c a lc o m m u n i t y s e r v i c ep a t t e r n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e su st od i s c o v e rt h a t , t h et e r t i a r yi n d u s t r ye m p l o y m e n t p r o p o r t i o ng o e sf a rb e y o n do u rc o u n t r yi nt h e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y ,b u tt h es h a r ew h i c ht h e c o m m u n i t ye m p l o y m e n to c c u p i e si nt h e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ya l s oi sv e r yb i g ,t h e r e f o r eo u r c o u n u yc o m m u n i t y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b e l o n g e dj u s t s t a r t st h es t a g e ,i t s p o t e n t i a lw a s e x l x e m e l yh u g e a l o n gw i t ht h ec o m m u n i t ys e r v i c e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o m e e m e r g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a p p e a r a n c e ,a l ln e e d st h eh i g hq u a l i t y ,t h es p e c i a l i z e dt a l e n t e dp e r s o n t oc o m ew i mi tt oa d a p t t h i sg o te m p l o y e df o r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h a s p r o v i d e dt h en e w w a y k e yw o r d s :c o m m u n i t ys e r v i c e ;c o m m u n i t ye m p l o y m e n t ;e m p l o y m e n to f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独创性声明 本入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金蘧坤 日 期:赵盆:g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避 日 期:越妇:。c :l :r 电话: 邮编: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视,自然也是他们最重要的 研究领域之一。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就业与失业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大学生本 人,而且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各个层面的难题。如何为大学生创造和挖掘更多的就业机 会,开辟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党的“十六大” 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必将全面落实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 个层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区服务业迅速发展,社区服务需求和社区就 业潜力正逐步显现出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社区建设成绩斐然,各项工作 不断完善和提高,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业正由自发形成、自由发展的无序状态,逐步 走向规葱化、专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很 多行业和岗位,比较适合大学生就业。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想 通过一系列论述,阐明如何挖掘社区就业潜力,找出未来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二、目前研究的现状 ( 一) 社区就业的概念 1 社区 社区( c o m m u n i t y ) 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最初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腾尼斯 ( f e r d i n a n dt o n n i e s ,1 8 5 5 - 1 9 3 6 ) 提出的。1 9 3 3 年费孝通等人最先翻译并引入了“社 区”一词。目前社区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 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一定范围 的地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 2 社区就业 社区就业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标准的官方定义。许多专家学者对社区就业都有着 各自不同的界定取向,这些取向共存共生,相互交织,并无明显差异。 本文将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全 面推进社区建设作为社区就业的界定取向,以期通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挖掘出更多、 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便于依次排列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就业的范围,并使其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宽和延伸。 ( 二) 社区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就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许多学者都十分关注。他们认为,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服务业将是现代社会中社会化保障的重要内容和 新的社会经济的增长点,存在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全社会都应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千 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有的学者把社区就业比做是一个亟待挖掘的“岗位富矿”,将成 为未来城市就业的新途径。上海复旦大学课题组在2 0 0 3 年,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 城市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1 7 个省、市、自治区的2 5 个城市中1 0 0 个社区居委 会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基本掌握了我国城市社区就业的整体状况,得出了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以来,在体制转换和企业改制深化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社区就业已经成为劳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就业重 要来源的结论,这对促进我国城市就业和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计委宏 观经济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杨宜勇在其多篇关于社区就业问题的论述中指出: 社区就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项新兴事业,有意识的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 促进再就业,应该是今后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重点。 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学者们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们应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心 态,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择业。高校应改进传统教育方法,按照社会需求设置学 科,向社会提供适用性人才,并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制定政策和措 施,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拓宽就业渠道。如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认为:就业经 验缺乏、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心态不成熟,这显然与高校和求职者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和能力有关;而户口、就业协议等就业分配制度,自然对大学生们构成了不利影响; 社会就业服务工作薄弱、就业机制缺乏也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之一。浙江林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许树洪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 中,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前我国高 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完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等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 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入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在 高等教育扩张与大学 生就业难:现状、问题和对策一文中,回顾了1 9 9 9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情况 及其影响。鉴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着劳动力总量和1 踮_ 2 2 岁年龄组别的 供给双高峰,“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应在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 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等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尽管有关针对社区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的论述较多,但从理论研究的方向上来看, 大多理论研究的视角都比较单一。有的是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有的是从大学生 就业的角度去研究探讨,也有把大学生就业方向局限在所谓的主渠道,把社区就业岗 位看成是下岗失业人员的特供岗位的。而把社区发展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结合起来 进行论证分析的则很少,特别是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管理和社区就业的主要劳 动力资源,还没有人提出具体可行的理论分析。 2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将社区建设和发展问题与大学 生就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能够丰富现有的就业理论内涵,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 出了又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应用价值在于,可以为高校的毕业生工作提供指导,为大 学生开拓就业思路,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服务业当中,提高社区服务业质量,打造高层 次的、全新的社区服务业,使之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本人认为:未来大学生到社区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 一) 是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社区的需要 我国社区工作的概念,是近几年才从过去的街道建设和居委会工作的范畴逐渐演 变过来的。在当今,许多地方的社区工作已经迈向市场经济的大市场、大舞台。在这 新旧模式转型交替的背景下,大批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充实到社区工 作者队伍中,置换冗员,就能够促进人才队伍升级和知识结构升级,自然就成为了建 设新型社区的后援力量和人才梯队。 ( 二) 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需求不论是在数量的表现 上还是在质量的要求上都将急速增长,逐渐走向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社区服 务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从事简单操作而技术要求较低的普通劳动者,更需要一大批有 文化懂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来作为社区服务组织层面和专业层面上的保证。大学生 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应该说是正逢其时。 ( 三) 是保证社区服务永续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到社区就业还对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业的永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时 间的推移和国企改制工作的逐渐完成,将不会再有新的下岗失业人员产生,社区服务 业将会因此出现大量的岗位空缺。尤其是能够提供满足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更高质量 要求的服务岗位,这样就给大学生到社区就业创造了水到渠成的机会,从而确保社区 服务业的永续发展后继有人。 ( 四) 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给他们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压力。而将眼光向 下到社区去寻找机会,应该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第一、大学生们可以将社区作 为一个首次就业的着陆点。在门槛低、包容度大和不设任何限制歧视政策的环境里, 完全可以找到创业就业的机会。第二、可以将社区作为一个加油站,通过社会实践和 参加社区专业技能培训,充实已有的理论知识,为二次起飞积蓄能量,为日后的成功 之路加入新的筹码。这样不仅能为他们适应社会给出一个缓冲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集中就业的压力。 3 第一章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人数逐年加大,而面向大学生的 就业岗位却没有增加;二是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庞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加 大,从而导致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十分严重。 大学生就业难,应该是始于1 9 9 9 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其难度有逐年增大 之势。2 0 0 1 年至2 0 0 5 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了近三倍i l 】( 见表 1 ) ,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却增长缓慢。机关事业单位由于编制紧缩,新增就业岗位 有限;许多企业在改制重组后,也无力吸纳过多的人员,甚至有许多企业表示,在一 两年内不打算增加新员工。这种明显的供求矛盾,使2 0 0 1 年后毕业的大学生面临严 峻的就业形势,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据统计,2 0 0 1 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 0 , 2 0 0 2 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 9 ,2 0 0 3 年为6 7 5 ,到2 0 0 5 年虽然情况较前有 所改善,其平均就业率也仅为6 8 2 1 。预计到2 0 1 0 年前,每年大学毕业生将超过3 5 0 万以上。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没有任何回暖的迹象, 其就业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表l2 0 0 1 年2 0 0 5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年份 2 0 0 1 焦 2 0 0 2 年 2 0 0 3 笠2 0 0 4 正 2 0 0 5 笠 毕业生人数 1 1 5 01 4 5 02 0 0 02 4 0 02 6 0 0 ( 万人) 毕业时未 落实单位 3 4 o4 5 o 6 5 o7 5 o8 3 2 ( 万人) 初次就业率 7 0 06 9 o6 7 56 8 86 8 o ( ) 资料来源:李丽、蔡红梅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四株洲工学院报 4 资料来源:李丽、蔡红梅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叨,株洲工学院报2 0 0 6 1 在我国高校扩招这几年,也正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公有制 企业和集体企业大规模破产关闭相对集中的时期。而从1 9 9 5 年到2 0 0 5 年的十年间, 国有和集体企业就减少了6 0 0 0 多万个就业岗位【3 】,由此产生了庞大的下岗失业人群。 同时,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中,他们二者的再就业问题和大学毕业生就 业问题在时间上叠加在一起,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严重,给整个社会、政府、 家庭及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统计,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就业的仍有2 0 0 多万,集体企业有4 0 0 多万人。 今后几年,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关闭还需安置3 6 0 万人【4 l 同时还有退役军人和被征地 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得就业市场压力更加沉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高校扩招和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造成的城 市就业岗位的极度短缺外,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 一) 院校和专业的差异让普通院校和基础学科的大学生就业难 在历年己签和未签就业合同的毕业生中可以发现,毕业生所在的院校和所学的专 业对于他们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人单位越来越青睐于重点大学、名牌院校和 热门专业的毕业生( 如外语、建筑、机电、通讯和自动化等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 。 而对普通院校、地方院校、民办院校和基础性学科的毕业生( 如社会学、哲学、经济 学、法学、农学、林学等毕业生) 的需求量则明显减少。 ( 二) 毕业生学历的差别让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就业难 由于高等教育分为本科以上和专科等不同层次,在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上的差别也 很大。用人单位由于对大学毕业生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他们对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了对人才结构、学历层次上的“重心”上移,造成了研究生需 求旺盛、本科生相对困难、而专科生则供大于求的局面。如2 0 0 1 年本科生就业率平 均为8 0 ,专科生就业率平均为4 0 ,2 0 0 3 年本科生就业率平均为6 0 ,而专科生 仅为3 0 【5 1 。用人单位趁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之时,抬高就业的学历门槛,让本科以 5 上高层次学历的毕业生降档使用,也挤占了相当多的本属于专科生的就业岗位。 ( 三) 性别歧视让女性毕业生就业更难 女性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有限的就业岗 位面前,女生们处于劣势地位,即便一些学业突出、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也 会常常因为性别原因得不到就业机会。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还不能给女性提供一个与 男性平等竞争的平台,而在校女大学生比例这几年越来越大,这就更增加了女大学生 就业的难度。2 0 0 7 年3 月份,北京市召开了针对女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这次招聘 会计划提供8 0 0 个就业岗位,而参加招聘会的女生达到了6 0 0 0 人。社会给女大学生 提供的岗位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低于男生。据调查发现,女大 学生就业时的工资预期也会因性别的差异而降低,用人单位签约时拟付工资低于 3 0 0 0 元的女生比例高达7 8 8 ,高出男生1 1 3 个百分点;拟付工资2 0 0 0 元以下的女 生占女生总数的6 4 8 ,超出男生1 4 个百分点。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用人 单位对男生拟付的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 1 6 1 。这些数字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大学生 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现象严重,劳动力市场没有向女大学生提供与男大学生同等数 量和质量的就业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 - )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 首先,高校有的学科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前瞻性和应用性,学非所用现象十分普 遍。我国教育制度还带有明显的旧体制的烙印,很多商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还在沿袭 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滞后于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 求的变化。有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结 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还停留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 生全面素质教育,因而大多学生基本功扎实但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高等教育本身具 有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使其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学校的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吻合,大量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市场上找不到用武之地,有 些甚至还没毕业所学的知识已经过时了。 其次,就业指导体系不够系统、完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对学生 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在具体操作上,现在还缺乏明确的、量化的规定。在许多高等学 校,普遍存在着重视招生工作不重视就业工作的倾向,没有把就业工作的好坏摆到关 系到学校声誉和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地位上,使得毕业生们面临就业压力时失 去方向感,茫然不知所措。 ( 二)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用人单位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的权利,对人才的能力素 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 同时更加重视应聘人员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应试教育 6 下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们往往缺乏的就是这些知识以外的能力,这种眼高手低的尴 尬,使得他们在应聘岗位时显得底气不足,缺乏足够的就业竞争实力。还有些毕业生 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意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对直接就业缺乏诚意和信心,失去了许多 竞争和选择的机会。 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期望值过高。单位好、收入高、工作稳定还是大部分毕业生 的选择就业岗位的首选目标。不少毕业生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小型企业、特别是乡镇 和社区等部门工作。一些毕业生心态浮躁,不能审慎分析就业环境,甚至频繁更换单 位,很难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 ( 三)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门槛过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许多发展社会经济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如振兴 东北经济计划和西部大开发计划等,展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发展潜力。这些重 大举措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相对社会上的就业大军而言岗位也是有限 的。尽管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但却很少成为考 核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硬性指标。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g d p 的高速增 长指标,在塑造政府和城市形象上下大气力抓一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等这些看似比 较现代化的产业,致使当地工业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即便是在发展 服务业时眼睛也盯着就业门槛较高、岗位有限的银行、证券、保险、大型超市等领域。 近十几年积累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大批军队转业退伍官兵总量在不 断攀升,使得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人数不断膨胀,已经成为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国家发改委称,仅2 0 0 6 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约2 5 0 0 万人,但社会只能提供 1 1 0 0 万个岗位,这样就业岗位供给缺口达1 4 0 0 万个,而此后五年普遥高校毕业生将 有2 7 0 0 万人涌入就业市场 7 1 ,如果延续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对当前这种严峻的 就业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 7 第二章我国社区服务业现状分析 一、社区服务业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而社区服务 和社区就业理论的研究也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 实践积累上也缺乏比较成熟的经验。尽管许多地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开展社区建 设、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 社区服务业而言,一般表现为局部和零散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规模。同时依然 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困难,依然有大量的社会服务需求因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满足,还有 许多服务需求目前尚处于隐性阶段,许多下岗失业人员还徘徊在社区就业岗位之外。 即便是在沈阳、青岛、长沙、成都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 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据对以上四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需要家庭服务的家庭总计 为3 4 1 ,其中只有1 6 7 的家庭得到了相应服务,还有1 7 4 的家庭处于等待状态 i g j 。可见我国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在速度上是不同步的。同时也表明社 区服务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与我国第三产业的不发达有直接关系。据统计资料显示, 1 9 9 9 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只有2 7 左右,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就业的比 重为3 5 至4 5 ,发达国家的就业比重高达6 0 至8 0 ( 见表2 ) 。由于第三产业的 落后,直接导致我国社区服务业就业岗位的开发严重不足。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 为2 0 至3 0 0 6 ,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 2 至1 8 ,而我国却只有3 9 【9 j ( 见 表3 ) 。以上充分说明,我国社区服务业才刚刚起步,其社区服务就业岗位可开发的 潜力是巨大的。 表二:1 9 9 9 年第三产业就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杨宜勇。我国社区就业发展状况调查川经济学家2 0 0 1 ( 3 ) 3 3 - 3 9 3 表三:社区就业份额比率 资料来源:杨宜勇,我国社区就业发展状况调查叽经济学家2 0 0 1 ( 3 ) 3 3 - 3 9 在我国这样一个低度城市化的国家,采取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开展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就业,将成为当前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 力量。正如杨宜勇博士所分析的那样:“这种制度性的政策活力一旦释放,将会产生 2 0 世纪7 0 年代末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的效果,能够积极催化城市第三 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的大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社区就业空间。” 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这种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就业相对落后的状况,早已引起了国家各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的关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来促进 和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就业。自1 9 9 8 年出台中华人 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要求大力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以来,又陆续 推出了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指导纲要等一系列 指导性文件。近期新制定的促进就业法( 草案) 等法律文件,保证了社区建设工 作和促进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地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 况,把社区建设和社区就业纳入2 0 0 1 年2 0 1 0 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在上 海、广州、天津、哈尔滨等地已经探索出了许多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经验,并 创造了一些服务模式。标志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开展社区服务及社区就业工作在全国 范围内已经全面展开。 然而,我国目前社区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也是不够均衡的。在东部经济发 达地区和大城市发展的较快一些,而在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则刚刚在启 动。除了地域上的差异外,既便是在中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中,在从事社区服务业者 本身的内在因素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外在因素等方面也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 ( 一) 下岗失业人员参与到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状况 在我国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就业工作开展的初期,社区服务的形式主要是在政府倡 9 导下的便民利民类服务,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社区就业的主要对象是当时大量的下 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而就业岗位及工作内容也仅局限在卫生保沽、家政服务几方面。 由于他们早已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就业的被动就业方式缺乏独立创业的 意识和敢闯精神,不愿到社区服务业的岗位就业,而出现了许多“自愿性失业”的现 象。据四城市抽样调查显示,下岗职工最希望的再就业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 业,其中希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占2 1 ;希望是国有企业的占1 9 ; 希望是个体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的占1 5 。在择业心理上,重国营轻集体,重外资 轻个体这些陈旧的传统观念造成社区就业的心理障碍,有2 7 6 的下岗职工不愿意从 事社区服务【】o j 。他们这种陈旧的传统观念和过高的心理期望值,造成社区就业率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 - - ) 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状况 毋庸讳言,多数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单一,他们的这种 自身条件与社区服务的需求相去甚远。而社区服务所提供的许多就业岗位,对服务者 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都很高,特别像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所提 供的后勤保障服务,社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需要掌握各 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来从事。尤其是从事社区各项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工 作而言,下岗失业人员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据劳科所曾经对武汉、沈阳两市调查结果 显示,绝大多数下岗职工认为,再就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年龄限制与学历不够,其 中认为受年龄限制的占5 7 1 ,学历不够的占4 0 5 ,技能不适应的占2 1 1 皑“j 。另 外目前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社区教育培训覆盖面十分有限,师资力量匮乏而导致社区 就业培训效果不佳,使锝他们对接受再就业培训的热情不商,直接影响了社区服务质 量档次的提升,影响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 三) 社区创业资金筹措状况 社区创业资金对我国绝大多数社区而言,都是一个关乎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各地 都在千方百计的开源节流多方筹措,但总的说来,资金问题不容乐观。在一般情况下, 政府和金融机构在资金扶持上大多是向带有国字号或带有省市级别的大企业、大项目 上倾斜。而对私营小企业和个体业者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尤其象从事社区服务业这 种规模小、效益差、见效慢、偏重社会效益的项耳,往往很难得到资金上面的扶持。 据四城市调查显示,有5 0 3 的人创业资金不是由政府扶持或向银行贷款而是靠民间 借贷。在3 2 3 名筹集到创业资金的下岗职工中,在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只有一人,仅 占o 3 ,大多数人感到创业资金不足。举步维艰【1 2 1 。这种状况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创 业成本、劬业风险和刨业难度,社区创业资金的投入不足,使社区创办的工商企业难 有作为,也使得社区服务业所能提供的就业空间十分有限且呈隐性化。 ( 四) 政府各部门对社区服务业服务管理状况 我国传统的条块分割、条条施政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有所体现。这 直接影响着社区就业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工作涉及到的主管部门较多,如民政、劳动 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公安、城建、规划、卫生、社保、教育等等。这些部门在 1 0 对社区管理时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在社区落实起来有时相互交叉、相互挚肘,让社区 工作无所适从。对社区工作体现在。管”字上的多,体现在扶持服务上的少,没有形 成合力,使得一些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如1 9 9 3 年民政部 与其他1 3 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其中规定了许多优惠政 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 通知,提出了对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下岗职工实施优惠政策,包括简化工商登记手续、 三年内可以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及行政性收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 难协调使有关优惠政策大打折扣,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没有形成推动 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合力,影响了社区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国内外比较分析与借鉴 ( 一) 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社区就业的概念在欧美国家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了。而近代社区的概念和理论 实践则大体上始于2 0 世纪5 0 年代,各国社区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社区就业模式多 种多样,但对于就业政策目标而言,大致上可分为四个主要发展模式阶段,即反贫困 战略模式阶段、社区经济发展模式阶段、社区企业模式阶段和地方经济发展模式阶段。 反贫困战略模式盛行于2 0 世纪6 0 年代,政策目标是缓解贫困,就业途径是福利 项目,就业者主要是穷人,工资收入主要是辅助性的,就业性质以福利为主。 社区经济发展模式流行于2 0 世纪7 0 年代,政策目标是通过社区经济发展实现社 区综合发展,就业途径是社区兴办的社区型商业与服务企业,就业者是普通社区成员 和弱势群体,工资收入是就业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就业性质主要是经济性质。 社区企业模式出现于2 0 世纪8 0 年代,政策目标是社会整合,就业途径是具有社 会目的的私营企业,就业者主要是难以就业的弱势群体,工资收入和就业机会对就业 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就业性质为以社会性为主经济性为辅。 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兴旺发达于2 0 世纪9 0 年代,政策目标是通过经济发展解决失 业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业途径是市场化运作的工商企业,就业者主体是普通 社会劳动者,工资收入是就业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就业性质主要是经济性的【1 3 】。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国情不同,社区就业模式也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构成 了他们之间的国别就业模式差异。 德国政府在上世纪5 0 年代,率先响应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制定并采取 了开发就业岗位、职业培训等积极措施,大力推动社区发展,使国家经济迅速回升。 失业率迅速下降,并很快在全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甚至一度还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 现象。德国促进社区就业的主要做法是:1 提供工资性补贴。德国政府为扩大就业, 对一些私营企业中无人愿意去干的某些岗位采取提供工资补贴的方式,让长期失业人 员从事。对因非经营性原因裁员的企业,劳动部门给予短期工资补贴。对公益型岗位 由政府出资解决设备、工具、场所等问题,并提供工资补贴,帮助弱势群体重新找到 工作岗位。此外政府还对一些新建小区游乐场等特殊服务项目提供3 0 左右的工资补 贴;2 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职业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岗位需求信息,制定培训 方案,向劳动部门申请培训项目。劳动部门根据培训结业率、半年内的就业率购买培 训成果,这种措施大大提高了培训就业率。3 岗位开发促进就业。一是开发老人护理 工作,二是开展旅游产业,三是开展家电再利用项目,四是妇女重返工作岗位计划【1 4 】。 美国6 0 年代出现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 简称c d c ,又称“邻里发展组织”、“经 济发展公司”等) 遍及美国各地。c d c 主要致力于发展社区经济,每一个社区发展合 作组织都制定经济增长计划,其工作的重点是那些低收入居民区和经济衰退社区。 c d c 成立伊始,就积极争取政府、大的工商企业、基金会及银行的资金援助和贷款, 开办自己的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社区发展合作组织为解决居民就业,提 高人民生活,振兴社区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企业、 各类基金会、银行等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和贷款。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制定优 惠政策,特别是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极大的支持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吸纳 了大批失业人员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1 5 】。 加拿大经历了一个与美国大体相同的过程。但从9 0 年代初由于经济严重衰退, 一方面失业率高,居民生活下降影响了社区的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开始削减用于社 区服务的预算,社区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社区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发 展模式来发展社区经济,这就是社区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区经济发展机构与企业的合 作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企业在社区投资,建立小型公司或企业 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增加了收入。2 企业提供技术,帮助职工培训, 输入专业力量帮助社区发展小型企业。3 社区经济发展机构和企业合资创办企业,企 业和社区经济发展机构合作的理想模式是,既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 益,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实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参与社区经济获 得更多的收入,同时有利于企业在社区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在政府、居民和管理者 中获得较好的声誉,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社区来说,与企业合作发展社区经 济,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提高居民就业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社 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包括环保在内的其他社会效益。 在比利时,社区服务业十分发达。比利时政府为了鼓励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制定 了三条措施:第一、对符合条件创办企业的申请,在批准注册和管理制度上尽量简化 手续,注意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第二、大力支持再就业的培训工作;第三、为中小 企业提供一个适合生存的空间。 ( - - ) 国内出现的几种社区服务模式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经济和社区就业发展上具有共同之处。具体表现为以 社区为依托,以解决社区成员的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的,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 配置,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推动社区服务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一些城市和社区,社区服务和杜区就业工作在积极探索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 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社区服务模式。其中: 1 上海的“罗山市会馆”与社区服务托管模式 上海在社区服务中引入社团和社会化管理新机制,即政府主导、各方协作、市民 参与、社团管理,代表了上海社区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探索出一套在现有条件下较 为节省资源、提高效率的社区公共服务产业化的运营方式和在社区范围内社会公共财 产与社会福利资产的合理管理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2 哈尔滨南岗社区与社会资源整合模式 哈尔滨南岗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深度开发社区有形和无形两种资源,达 到资源整合共享。通过“阳光”行动,整合社区内学生、企业家、解放军指战员、司法 医务工作者、机关干部和各个层面志愿者3 万多名,志愿者企业单位3 0 0 多家,提供 就业岗位近1 5 0 0 个。把社区服务业单独作为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立项管理, 走出了一条社区服务社会化、实体化,由无偿、低偿向有偿发展的道路。 3 广州文昌地区慈善会与筹集资金模式 广州文昌地区慈善会是由街道发起并领导,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社区非营利组 织。开展了为社区老人、儿童、残疾入服务和社区文体活动、卫生保健、环境卫生等 居民再就业活动。证明了社会资源进入社区不再依赖政府行政指令,而是社会自愿原 则,依靠社会各个组织提供社区公共服务,重整社区功能,使之不仅仅是理论可行, 而且已经成为可观的实践。几年来以多种形式为社区1 3 0 0 多名孤老、残疾、特困、 孤儿提供了援助和服务,创造了许多再就业的岗位。 4 天津市社区服务的四化模式 天津市社区服务中心要求凡是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都需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然 后经考核认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放心的服务。建立品牌机制和良好信誉度,逐步 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以商业服务进社区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整合 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建设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和 品牌化的目标1 1 6 1 。 另外,还有如广州东山区大塘街与电子政务“条块结合”模式、武汉康尔社区卫 生服务模式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 三) 我国与发达国家社区就业的比较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经济和社区就业发展的许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然 而,相互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主体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大都设有社区经济发展机构,具体负责社区经济的组织和管 理。我国目前社区就业服务组织和管理主体。仍然主要是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 和居委会,以及民政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虽然是一级 行政组织单位,但其行政权限十分有限,显然不具备负责发展社区经济的规划建设和 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而民政、劳动主管部门,受行政职能所限,在社区建设发展上 也很难单独承担起上述责任。 2 管理机构运作方式不同 1 3 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经济发展机构是以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他们和企业是一种平 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内的企业把自己视为社区的一员,主动参与到社区的事务之 中。我国社区就业服务组织和管理机构目前仍然是以行政的方式进行运作。虽然与企 业有合作关系,但更多的是组织与被组织、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我国,政府无疑 是整个社区服务组织体系的中心,其他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这表明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结构分化和功能专业化程度较低。 3 社区经济发展资金的来源不同 发展社区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经济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九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3图文转换(学生版+教师版)
- 自律的课件教学课件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网店和解协议书(2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电子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食品工艺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业示范区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颜公河干流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结构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数的性质》小学数学说课稿
- 初中艺术鄂教七年级上册漫步艺术长廊舞剧欣赏《永不消逝的电波》
- 第章WindowsServer网络应用服务器
- 景区解说系统
- 注册电子邮箱PT课件
- 一年级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 择菜洗菜我能行
- VTE的预防和护理PPT演示课件
- 钠与水的反应
- 议论文写作技巧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作用) 教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题库二 (word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