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254密 级:论文编号: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的贸易救济效应基于不锈钢冷轧薄板的分析学科专业:国际贸易作者姓名:徐卫章指导教师:孟玉红教授完成日期:二0一0年五月- 2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的贸易救济效应基于不锈钢冷轧薄板的分析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58摘 要自从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1994年反倾销守则签订以来,素有“工业骨骼”之称的钢铁工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各个国家往往采用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以免受到外来钢铁企业的强烈冲击。自从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之日起至今,钢铁行业已经成为运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不受损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有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阿根廷等等)和发达国家频繁地使用反倾销措施来抵制外国钢铁产品的进口。因此研究钢铁行业实施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的钢铁贸易环境改善与否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原来外经贸部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进口税则号中列为:72193100、72193200、72193300、72193400、72193500、7219000等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征收反倾销惩罚关税对中国钢铁行业中不锈钢冷轧薄板的贸易调查效应、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本文主要内容是实施反倾销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实施反倾销的原因和实施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中国对韩日冷轧薄板实施反倾销调查对韩国存在显著贸易调查效应,而对日本并不存在显著贸易调查效应;征收反倾销税对日本不存在显著的贸易抑制效应,对韩国企业出口量存在显著的贸易抑制效应,但是从韩国对华出口产品的价格来看,这时这种抑制效应变得不是很显著;中国对日韩冷轧薄板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存在显著贸易转移效应;实施反倾销调查对整个中国贸易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是这种抑制效应不具有持续性,抑制效应慢慢变弱。最后针对反倾销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全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介绍本人选这个题目的意义和相关研究反倾销的文献。第二个部分主要叙述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介绍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反倾销协议和中国实施反倾销的法律依据及相关步骤。第三部分简单说明一下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特别是冷轧薄板的现状,之后我们会重点关注我们国家对相关国家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具体细节问题。第四部分将重点介绍用数学方法和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法来阐述反倾销就影响。第五部分将实证分析我国冷轧薄板行业实施反倾销调查的贸易救济效应。第六部分本人根据我们实证分析结果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第七部分将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关键字:反倾销;贸易调查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抑制效应;面板数据ABSTRACTSteel industry is called the skeleton of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own distinctiveness. Since Anti-dumping Code 1994 was signed in Uruguay Round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every country adopts anti-dumping measures as trade remedies in order to protect from being heavily attacked by other steel industries coming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rom the setup of WTO to now, anti-dumping meas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domestic enterprises. Especially whe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parked by US sub-prime crisis broke out, more and more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Argent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make use of it frequently to boycott foreign steel products. Therefore, it is well worthy of doing a research on whether the steel trade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would be improved though taking anti-dumping measures.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harassment effect、trade diversion effect、trade destruction effect and anti-dumping-jumpingFDIeffect by MOFTECs collecting punitive customs on cold-rolled stainless sheets imported from Japan and Korea whose import tariff number is 72193100、72193200、72193300、72193400、72193500 and 7219000 and the like.The main content is the micro-economical analysis, the reasons,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remedy effect of carrying out the anti-dumping measures. It concludes that the trade harassment effect is apparent to KOREA, but not to JAPAN.However,intermsofthetotalexportvolumeofKorea,theeffectisapparent,butitisnotsoobviouswhenitcomestothepriceofproductsexportedfromKoreatoChina.ThetradediversioneffectisapparenttobothJapanandKorea.SoitexiststhetradedestructioneffectonthewholeChinatrade,butthiseffectpossessesnosustainability,graduallybecomingweak.There are seven parts in this paper. Part one is about my reasons for choosing this subject,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ing anti-dumping measures. Part two is the basic concepts of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the introduction of WTO anti-dumping agreement and the legal basis and processes of implementing the anti-dumping policy in China. Part three simply st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especially about the cold-rolled sheets, and then stresses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Part four is mainly about the effects of anti-dumping measured through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the method of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n economics. Part five i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remedy effect by carrying out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on cold -rolled sheet industry in China. Part six provides a series of solutions to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Part seven is the conclusion. Xu Weizhang(international trade) Directed by Meng Yuhong KEYWORDS: Anti-dumping; Harassment effect;Trade diversion effect;Trade destruction effect;Panel data目 录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1硕 士 学 位 论 文1MASTER DISSERTATION1第一章 引 言1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1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2(一)国外研究反倾销相关文献2(二)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评估相关文献3(三)对钢铁反倾销研究文献4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4第四节 本文技术路线图5第二章 反倾销基本理论综述6第一节 倾销基本概念及分类6(一)倾销基本概念6(二)倾销的分类7第二节 反倾销调查的依据9(一)倾销的确定9(二)损害的确定11(三) 因果关系的确定13第三节 反倾销调查程序13第三章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冷轧薄板反倾销14第一节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14(一)中国钢铁生产总量情况14(二)钢铁行业进出口情况15第二节 钢铁行业反倾销现状16(一)世界反倾销情况16(二)中国钢铁行业倾销与反倾销分析18第四章 反倾销经济学分析20第一节 反倾销效果数学分析20第二节 反倾销的经济学影响21(一)小国模型21(二) 大国模型23第三节 中国钢铁行业反倾销救济效应分析26(一)反倾销贸易调查效应26(二)贸易抑制效应30(三)贸易转移效应33第五章 中国钢铁行业反倾销救济效应实证分析35第一节 计量模型和相关数据说明35(一) 计量模型35(二)面板数据估计方法36(三)相关数据说明39第二节 计量结果分析40(一)实施反倾销的贸易抑制效应40(二)实施反倾销贸易转移效应42(三)实施反倾销对中国冷轧薄板行业总体影响43第三节 模型结论的基本解释45(一)日韩贸易抑制效应差异的分析45(二)贸易转移效应明显的分析46结 论48致 谢50参考文献51第一章 引 言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倾销与反倾销是一对矛盾的事物,倾销是出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本国商品出口到进口国,在这种贸易情况下由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持续的、严重的恶化必然对本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存在损害威胁或者对本国该行业的成长造成障碍,不利于本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进口国企业或者政府并不会对这种攻击性的贸易现象坐视不管,本国政政府会想法设法地在WTO体制规定地范围里寻求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许多国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和“双保”措施来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因此就有必要研究各种合规性的保护措施对行业所产生的影响,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地措施提供自己的一点点建议。 自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国际上反倾销案例呈现日趋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运用反倾销手段来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行列。随着倾销与反倾销的滥用,各个国家的经济与福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恶化了本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且随着世界市场饱和状态出现、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分工体系依存、相关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强势的利益集团情况下,国际间的反倾销、反补贴和双保措施等国际间的贸易摩擦还会进一步增加。WTO后成立以后,不仅存在着南北之间的贸易摩擦,且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加入到反倾销这个行列之中,还成为运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如印度、南非、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对国外产品进行抵制。 钢铁行业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健康发展与否将对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地健康发展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采掘业、制造业等一些列重要战略部门的发展,钢铁业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钢铁行业将会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钢铁行业是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钢铁行业又是个缺乏弹性的行业,因此钢铁产品很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在世界钢材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由于此时的世界钢材价格就是很低了,如果在以更低的价格将本国钢材出口到对方国家,更容易遭到他国的反倾销调查。 在经济学上反倾销所产生的福利是不确定的,有可能造成本国福利的改善,因为一旦对某种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将会导致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上升,从而有利于生产厂商的利润提高,最终使得厂商利润增加的收入大于消费者损失减少的福利;如果本国对某种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使得本国厂商收入增加的水平要低于消费者福利减少的水平,将会恶化本国的总体福利水平,即使本国厂商收入增加的水平高于消费者收入福利水平减少的水平,但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平,增加的收入只是在钢铁行业内部员工之间分配,从而恶化了其他行业员工的福利水平。再者有可能遭到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而使得其他行业遭到更加惨重的损失。总而言之,反倾销措施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和把握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经济和贸易产生的影响将对我国正确处理相关国际贸易摩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注重探讨我国冷轧薄板行业实施反倾销调查所引起的贸易转移效应、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调查效应,分析实施反倾销调查对我们国家的冷轧薄板行业到底起了多大的保护作用,是不是起到了有效地保护。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反倾销相关文献Davies和Mcguinness(1982)1,Brander和Krugman(1983)2,Prusa(1992)3,Anderson(1992;1993)4,Rosendorff(1996)5,Panagariya和Gupta(1998)6,Jose Luis Moraga-Gonzalez 和Jean-Marie Viaene(2004)7和Meredith A.Crowley(2006) 8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来动态论证各个国家应对反倾销措施的选择。Prusa and Skeath (2002) 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反倾销新使用者要比老使用者更积极地发起反倾销调查。Feinberg and Olsen (2004) 10基于WTO有关档案数据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发现了在1995年至2003年这个时间段内所有WTO成员国(无论新旧成员)都存在显著的因素关系。Aggarwal (2004) 11, 检验了99个反倾销使用者的面板数据,结果发现对发展中国家的调查数量与发起倾销调查国数量之间在统计上是显著的。Van Dijk (1997) 12进一步证实倾销对墨西哥的垄断组织形成没有起多大作用。目前国外对反倾销的研究一般都是从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开始研究,因为除了印度外,这两个经济体是利用反倾销措施最多,也就是研究区域的反倾销活动。P.K.M. Tharakan ,David Greenaway 和 Birgit Kerstens(2004)13利用354件欧盟反倾销案例数据在估计过程中发现过度损害额是造成扭曲的结果,而不能归因于政治经济的影响。现在国外有许多学者专门从WTO本身中有关反倾销协定和有关国家颁布的反倾销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讨论反倾销问题。P. J. Lloyd(2003)14认为在多哈部长宣言中很少涉及到WTO有关反倾销规则的重大改革,但是另一方面宣言本身又承认需要有改善反倾销活动的理念,因此这是下一轮回合谈判的一个突出矛盾。Alexander Roitinger(2002)15认为应该废除反倾销条款和引入一条修正保护条款。(二)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评估相关文献Prusa(1997)16研究了1980年1988年美国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其选择了109个判定反倾销不成立的案例和126个判定反倾销成立的案例,运用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得出了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税的征收使得被调查国对美国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没有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对美出口的数量显著增加,从而替代了原来被调查国的出口,因此美国实施反倾销调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Staiger和Wolak17分析美国19801985年美国采取反倾销措施对美国进出口影响,其分析得出了肯定性初裁、终裁和中止调查的决定对国内相关产品的进口和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Krupp和Pollard(1996) 18利用美国关税税则(TSUSA)下的月度进口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美国19761988年的化工行业反倾销案例,他们得出了其中一半以上的案例存在着贸易转移效应。Brenton(2001)19研究了欧盟19891994年所施行的反倾销案例,他们指出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使得被调查国对欧盟的出口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实施反倾销调查使得其他未被调查国家的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加,也就是贸易转移效应也是很显著的。Cuyvers和Dumont(2005) 20运用欧盟内部和没有被列入反倾销调查国的出口数据研究贸易转移现象,他们发现当欧盟对其他国家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惩罚税时,欧盟内部与其他未被列入反倾销调查国对欧盟的出口并不存在贸易转移现象,也就是欧盟对其他未被列入国家的进口并没有出现立即增加。Konings et al(2001) 21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欧盟19851990年246个反倾销调查案例,实证结果表明并没有明显的贸易转移现象出现。宾建成(2003) 22对中国首例反倾销案例新闻纸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效应进行了评估,得出实施反倾销贸易救济效应对我国新闻纸行业起到了很好的贸易救济效果。朱钟棣和鲍晓华(2004)23运用我国产出投入定量表分析了我国化工行业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他们指出保护国内受损害产业的同时,会损害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鲍晓华(2004)24分析了反倾销对国民经济民经济的传递影响机制和广泛的经济效应,包括对业的影响、对贸易的影响、对外资的影响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朱庆华、唐宇(2004)25对中国反倾销措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对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福利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沈瑶、王继柯(2004)26研究了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应,他们利用丙烯酸酯两次立案进口量和价格的变化做实证分析得出我们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贸易转移现象显著,从一定程度上说贸易转移效应削弱了我国实施贸易救济的效果。鲍晓华(2007)27以Prusa的方法为基础,利用中国19972002年的有关中国对华实施反倾销结案情况实证分析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效应,她得出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存在贸易调查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从总体上看反倾销措施对国内相关涉案产业起到贸易救济作用,因为无论对指控国还是非指控国的商品进口价格都会上升,最终控制了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三)对钢铁反倾销研究文献沈瑶,李浩妍(2003)28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并对国际钢铁反倾销案例日趋上升的情形下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强强联合,注重钢铁企业的并购以增强国际竞争力。郭纳(2005)29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我国钢铁行业及其所面临的反倾销状况的分析,总结出外国对我国钢铁行业反倾销的特点和原因。徐磊(2007)30对我国钢铁反倾销预警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技术与联动问题齐头并进的理念,从而提高反倾销预警机制能动性,保护钢铁企业利益不受损。虽然国内外对反倾销措施进行了相当丰硕的研究,但是本人在对钢铁行业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调查的有关贸易救济效应几乎没有,即使有的也是相当笼统(鲍晓华2007)。因此本人将对我国冷轧薄板不同税目下的产品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效应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得出实施反倾销措施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在第四部分运用数学方法论证实施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的贸易、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影响。即构造了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征收反倾销税对贸易救济效应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给出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尝试以一个行业即冷轧薄板产业来分析实施反倾销措施对我国贸易救济所产生的影响,我想这比许多行业笼统的放在一起做研究将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数据模型分析了对来自韩国和日本冷轧薄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贸易救济效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与本论文的特殊之处(分析特定地区的某个行业的反倾销救济效应)在实证分析时建立了自己的模型。并且对实证结果给予了一种新颖的解释。第四节 本文技术路线图选题背景景研究目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反倾销研究贸易救济效应研究钢铁反倾销研究反倾销现状中国钢铁行现状业现状世界反倾销中国钢铁倾销与反倾销反倾销经济学分析数学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贸易救济效应描述性统计实证分析计量模型及数据说明计量结果分析模型结论解释结论问题的提出第二章 反倾销基本理论综述第一节 倾销基本概念及分类(一)倾销基本概念目前专家学者研究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是基于经济学分析和法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倾销的定义分为经济学上的倾销和法律上的倾销两种定义。经济学上的倾销主要说明什么是倾销、倾销造成什么样的经济结果。而法律上的倾销是构成倾销的实质性要件是什么,因此经济学上的倾销定义与法律上的倾销定义将会有很大的区别。(1)倾销的经济学定义盛行于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本国产品低价出口,同时通过关税或其他非关税壁垒抵制其他国家低价商品的进口,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本国的财富水平和贸易利得。1819世纪英国相继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特别是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使得英国生产的产品大量剩余,另一方面机器大生产又要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供给要充足,当时由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没有足够的资本满足机器化生产的要求。所以资产阶级不得不以廉价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换来机器化生产所必须的原料和获得世界市场。20世纪初,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国家阶段,此时的垄断资本所有者更有财力向外国进行倾销活动。他们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将商品输送到其附属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以打开国外市场,使得本国剩余资本追求更大的利润。因此,西方学者Jacol Viner首次提出了倾销的经济学定义:“倾销是指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因此在国际交往中价格歧视是指产品出口国或者原产国以高价出售,而为了打开进口国市场在进口国以低价出售。 因此经济学中倾销的定义可以归结为出口国或原产国为了打开国外市场,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将产品出口到他国市场,以造成进口国市场波动使得其他厂商销售困难,产品大量积压,最终由于承担不起低价竞争而不得不退出市场的行为。(2)倾销的法律定义 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顺利结束,签订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协议,其中包括签订国际反倾销协议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简称WTO反倾销协议),该协议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日起生效,也就是1995年1月1日生效。该项协议比东京回合谈判中的1979年反倾销守则更具有约束力,因为GATT框架下多边贸易谈判只是临时性协议,不具有普遍约束力,而WTO中相关协议是一揽子谈判的结果,会员国在签订协议时对协议中所有的内容都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不能有选择地签订协议中的一部分协议,因此其约束力要比GATT要强的多。倾销的法律定义是世界贸易组织采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六条的规定:“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法进入另一国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已经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对其一国内产业的兴建产生实质性阻碍,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倾销是以低于正常价值进入他国市场,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倾销实质上包括三个要件:(1)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行为。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商品。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各个国家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余地非常大,也就是各种类似产品都有很强的替代性,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因此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知道降低商品价格将会增加利润。(2)倾销必须给本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这里的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构成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国内相关行业的正常成长产生阻碍作用。(3)倾销与损害必须存在因果关系。进口国的产业损害必须是由倾销引起的,也就是进口国在向WTO申请反倾销调查时必须要证明本国产业遭到实质性损害、构成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构成潜在的实质性阻碍是有出口商倾销造成的。如果本国产业是由于缺乏竞争力、技术低等因素导致本国不得不向国外进口商品以替代本国商品生产,这种进口的增加不应当受到WTO反倾销协议的保护。(二)倾销的分类国际商务活动中有许多形式的倾销行为发生,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目前存在的倾销活动,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四种类型:按倾销客体进行分类、按倾销目的进行分类、按倾销持续时间长短分类。(1)按倾销客体进行分类倾销客体是指出口方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对外倾销,也就是倾销的手段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或原产商将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进口国,给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社会倾销,是指由于各国工资水平差、工会组织实力强弱、工人所处的劳作环境、劳动安全及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对于那些劳工标准比较低的国家来说,由于本国在劳动力培养和使用过程中花费比较小的成本,因此相对劳工标准比价高的国家来说存在着相对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外汇倾销,出口国通过操纵外汇汇率或者实行不同的汇率制度来争取有利于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汇率选择行为。出口国经常采用对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采取贬值的行为,即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就低,这样既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可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服务倾销,指一国对出口市场提供的服务价格要比本国市场要低。也就是说本国对要出口的同种商品或技术所提供的服务费用在国外市场上要比在国内市场上价格低。(2)按倾销目的进行分类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委托美国司法部高级反倾销政策制定人罗伯特威利培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倾销的定义、种类和特征进行了仔细地研究,最终该调查小组将倾销定义为两大类:技术性倾销和垄断性倾销。技术性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价的方式将本国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家,以占领海外市场、赚取外汇或者平衡本企业的收支。这种倾销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如果企业在遇到本国宏观经济周期、企业技术改造等等因素时不得不将积压的商品清理掉,从而增加资金流提高企业运营活力。这种技术性倾销并不是以挤压打击进口国的相关产业为出发点,而是为了解决企业暂时的资金周转问题,所以其不应该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惩罚和报复。垄断性倾销又可以叫做完全损害性倾销,是指出口商明明知道进口国对其出口的商品和行业设置了限制来保护进口国相关商品和行业遭受出口国商品的竞争时,为了强制地使进口国生产厂商或者第三国生厂商退出该国市场而采取的低价经销行为。因此这种倾销活动富有侵略性,紊乱他国市场,迫使进口国当地厂商退出市场,从而寡占市场,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所以说这种就是WTO反倾销协议明文规定的倾销,这种长期掠夺性的行为是反倾销主要的调查对象。 (3)按倾销持续时间长短分类根据倾销持续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这种倾销是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如销售旺季已过、或者公司改营其他义务所引起的商品在国内市场上不能出售的剩余货物,所以以低于成本价或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或者由于商品自然属性所致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商品,否则会遭打更大的损失如新鲜农产品的出口。因此它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不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时间较短,进口国不会进行反倾销调查。间歇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是成本价格在另一国市场出售商品,同时把该国的国内生产厂商挤出该商品的生产领域,形成垄断局面。然后借助垄断的力量在提高价格,从而弥补过去低价销售而遭受的损失。这种倾销一般是指出口商在短期内降低价格出售商品而使使该国生厂商退出市场,从而占领进口国的市场。持续性倾销指出口商在长期内以低于成本价或者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商品,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和垄断他国市场。通常这种长期反倾销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企业是无法独自承受的,因此需要靠国家补贴的方式来弥补损失,或者完全寡占市场后大幅度地提高价格来弥补损失并获得超额利润。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带有主动攻击对方厂商,紊乱进口方市场。第二节 反倾销调查的依据 GATT1994第6条明确规定允许成员国当本国相关产业遭受到其他成员国实质性损害、存在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阻碍其相关新产业的建立时,该成员国可以对该进口产品可以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征收反倾销税。这不受GATT中第1条“最惠国待遇”的约束,但是必须证明存在倾销事实。(一)倾销的确定只有存在倾销的事实时进口方才可以展开反倾销调查,也就是倾销是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基础。在反倾销协议明确存在倾销的三个步骤:正常价值确定、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的比较。(1)正常价值的确定正常价值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被指控倾销的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可比价格。WTO反倾销协议中规定了三种正常价值确定的方法:1.出口国国内可比价格,即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相同产品在出口国国内正常贸易情形下的销售可比价格。在这里根据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二款规定出口国国内价格的确定必须要满足一下三个条件:a、与被指控倾销产品作比较的产品必须是同类产品。而根据协议的第2条第6款规定同类产品与被倾销指控产品在各方面都相同的产品,或如果无此种产品,则为尽管并非在各方面都相同,但具有与考虑中的产品极为相似特点的另一种产品。b、国内市场可比价格必须是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确立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存在关联企业之间的买卖、跨国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或者买卖双方之间存在就交易达成某种补偿协议的安排情形下所形成的价格,这种价格是在非正常贸易条件下所形成的,其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不能作为国内可比价格作为正常价值进行比较。c、作比较的国内相关产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并且要求国内交易量必须达到一定要求。被指控倾销商品或其同类商品在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至少应该占到调查指控国(进口方)国内市场销售量的5%或者以上,如果这个比例低于5%的水平,那么出口国国内可比价格就不有代表性,因而不能最为衡量正常价值的标准。2.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指同类产品在正常贸易条件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当被指控倾销商品在出口国国内没有销售,或者存在关联企业和存在某种形式的补偿安排,或者在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量很少,也就是不具有代表性时,WTO允许进口国将出口国出口到第三方国家市场上的最高价格作为衡量正常价值的标准。这里就存在立法上的漏洞,即第三方国家如何选择问题。如现在世贸组织成员中有不少国家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就不能作为正常价值的依据,因此他们往往采取中国出口到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作为依据,这完全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和比较优势情况,造成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给我们的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3.结构价格,又叫推定价格,是指倾销指控国对被倾销指控商品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合理利润等会计成本的估算基础上确立的价格。这种价格构成是人为确定的,很显然对被指控国来说非常不公平。有学者认为以这种价格确定的正常价值的方法只有在国内市场价格无法确定,或者国内市场价格和第三国市场价格无法确定时可以采用。这很显然有不妥之处,因为采用结构价格方法首先是在国内市场价格不能作为正常价值的标准的基础上,控诉国可以采用第三国出口价格的方法来衡量正常价值,也可以采用结构价格来衡量正常价值。所以说第三国出口价格或结构价格是衡量正常价值的两种并列方式之一,在采用时并没有孰轻孰重的区别。WTO反倾销协议中规定如果出口商或生产者并没有有关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合理利润的实际数据时,可以根据下列实际金额进行确定: a、所涉出口商或生产者在原产国国内市场中生产和销售同一大类产品所产生和实现的实际金额; b、被调查的其他出口商或生产者在原产国国内市场中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所产生的加权平均实际金额; c、任何其他合理方法,但是如此确定的利润额不得超过其他出口商或生产者在原产国国内市场中销售同一大类产品所通常实现的利润额。(2)出口价格的确定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3款规定了三种出口价格方式。1.实际出口价格,指出口国将商品出口到进口国时实际支付或者应当支付的价格。也就是说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该项产品本身应该具有的价值。2.如不存在出口价格或据有关主管机关看来,由于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第三者之间的联合或补偿性安排,而使出口价格不可靠,则出口价格可在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一独立购买者的价格基础上推定。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一般按照合同相关规定,以发票的形式进行国际结算,当由于进出口企业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可以人为地压低商品的价格造成发票价格和商品真实价格相背离。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倾销指控国可以根据进口产品在国内首次卖给独立第三方买者的价格予以推定出口商品的价格。 3.如果该产品未转售给一独立购买者或未按进口时的状态转售,则可在主管机关确定的合理基础上推定。(3)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的比较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4款规定: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进行公平比较。此比较应在相同贸易水平上进行,通常在出厂前的水平上进行,且应尽可能针对在相同时间进行的销售。应根据每一案件的具体情况,适当考虑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包括在销售条件和条款、税收、贸易水平、数量、物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在第3款所指的情况下,还应对进口和转售之间产生的费用(包括捐税)及所产生的利润进行减免。如在这些情况下价格的可比性已经受到影响,则主管机关应在与推定的出口价格相同的贸易水平上确定正常价值,或应根据本款进行适当减免。主管机关应向所涉各方指明为保证进行公平比较所必需的信息,并不得对这些当事方强加不合理的举证责任。(二)损害的确定指控国如果只确定了出口国对本国相关产业存在倾销行为,但是并不能证明这种倾销给本国相关产业带来损害,则指控国并不能对被指控倾销商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倾销只是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要件之一。(1)实质损害的确定实质损害是指倾销商品已经对本国相关产品的销售构成了重大的或者非常严重的损害,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内相关生产商的利益和产业正常健康发展的事实状态。所以说实质损害必须已经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如果不进行贸易救济,事必紊乱国内市场秩序。根据WTO反倾销协议中的规定,衡量实质损害的标准以下:1.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a、关于倾销商品进口数量,调查主管机关应考虑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相对于进口成员中生产或消费的数量是否大幅增加。这样的立法主要考虑倾销商品的基数对于产业的影响,在进口国刚刚进口商品时,由于国内还没有此商品的销售,该产品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但是相对数量增长率很高;当商品进口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绝对量很大,则相对增长率就变低了。b、关于倾销产品进口对价格的影响,调查主管机关应考虑与进口成员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倾销进口产品是否大幅削低价格,或此类进口产品的影响是否是大幅压低价格,或是否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在其他情况下本应发生的价格增加。2.关于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影响的审查应包括对影响产业状况的所有有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包括销售、利润、产量、市场份额、生产力、投资收益或设备利用率实际和潜在的下降;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倾销幅度大小;对现金流动、库存、就业、工资、增长、筹措资金或投资能力的实际和潜在的消极影响。从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反倾销协议给了成员国充分地自由裁量权,成员国可以根据这些因素中的某些有利于本国最有可能成功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因素来加以选择,因此一个判断实质损害的严格客观标准就不存在。(2)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WTO反倾销中明确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应依据事实,而不是仅依据指控、推测或极小的可能性。倾销将造成损害发生的情形变化必须是能够明显预见且迫近的。在做出有关存在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时,指控国应特别考虑下列因素:1.倾销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大幅增长率,表明进口实质增加的可能性;2.出口商可充分自由使用的、或即将实质增加的能力,表明倾销出口产品进入进口成员市场实质增加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吸收任何额外出口的其他出口市场的可获性; 3.进口产品是否以将对国内价格产生大幅度抑制或压低影响的价格进入,是否会增加对更多进口产品的需求; 4.被调查产品的库存情况。 从上面的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质损害威胁必须是要基于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测和臆断。倾销造成的损害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如果本国不加以救济,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本国产业带来损害。这种损害威胁是非常迫切的,协议中明文规定:“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本身都未必能够给予决定性的指导,但被考虑因素作为整体必须得出如下结论,即更多的倾销出口产品是迫近的,且除非采取保护性行动,否则实质损害将会发生。” (3)实质阻碍的确定实质阻碍指倾销产品未对进口国有关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但实质阻碍了进口国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产业的建立。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实质阻碍的特征是:受阳碍的国内产业是正在形成中的产业,这一产业可以处于初步建立或形成过程之中,其中个别企业可以己经投产并赢利。在WTO反倾销协议中并没有对实质阻碍进行明确的界定,因此各国具有自主的裁定权。(三) 因果关系的确定 1994年反倾销协议第3条第5款规定:“表明倾销的进口产品与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应以调查机关对其所拥有的全部相关证据的审查为基础。调查机关也应审查除倾销进口产品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同时造成对产业的损害,有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应归咎于倾销产品。”同时也规定了可排除因果关系存在的几个因素:非以倾销价格销售的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国内需求的减少或消费模式的变化、外国与国内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以及限制贸易的做法、技术发展以及国内产业的出口实绩和生产率第三节 反倾销调查程序 如果一国遭受来自他国产品的倾销,一般都会对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但在征收反倾销税之前,必须对倾销行为进行调查。作为WTO一揽子文件之一的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对反倾销调查程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根据WTO的有关原则,凡成员方制定反倾销法律或者采取反倾销调查行动,都必须与该文件保持一致。反倾销调查程序包括申诉、立案、调查、裁决、复审等阶段。第三章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冷轧薄板反倾销第一节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一)中国钢铁生产总量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生铁产量有3479.00万吨,粗钢的产量为3178.0万吨,钢材的产量为2208.00万吨,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比重不足5%。从图3-1中可以看出中国钢铁工业在20世纪末最后20年一直处于缓慢平稳增长阶段,其中中国钢铁生铁产量1995年突破一亿吨大关达到10529.27万吨,粗钢1996年产量为10124.1万吨,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1998年钢材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产量达到10737.80万吨大关。2002年以后中国钢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中国生铁产量为17084.60万吨,粗钢产量达到18236.6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448-2025再生变形高温合金原料
- GB/T 13460-2025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项目管理复杂问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产品销售协议合同2025
- 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协议
- 企业金融管理的变革方向试题及答案
- 未来展望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复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与解读试题及答案
- 灵活运用项目管理考试的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急诊护理一科一特色
- 永辉超市干货部培训课件
- BIPAP呼吸机的使用与护理课件
-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 卵巢癌术后护理查房
- icu家属健康宣教
-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投入效果评估与优化报告
- 挪用公款还款协议书范本
-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
- TWI-JM(工作改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