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路污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联谊路污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联谊路污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联谊路污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联谊路污水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仓储二街污水工程技术交底 编号: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施工部位XXX街施工内容污水工程交底负责人施工期限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交底内容:1工程简介1.1水系分布XXX街(XXX路-XXX路)位于XXX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东,规划为城市主干路,为新建道路,道路整体呈南北走向。工程南起XXX路,北至XXX路,道路全长3829.43m。根据污水系统规划,本工程污水系统分为五个系统:(1) XXX路XXX路:设计di500(东)、di600(西)污水管,由北向南收集沿线污水并转输XXX路污水后,排入XXX路同期设计di700污水管;(2) XXX路西气东输管道:设计di500污水管,由南向北收集沿线污水后,排入XXX路同期设计di500污水管;(3) 西气东输管道XXX路:设计di500污水管,由北向南收集沿线污水并转输XXX路污水后,排入XXX路同期设计di500污水管(4) XXX路XXX街:设计di500污水管,由北向南收集沿线污水后,排入XXX街同期设计di500污水管;(5) XXX街XXX路:设计di500di1400(西)、di500(东)污水管,由北向南收集沿线污水并转输XXX路、XX路污水后,排入XXX路同期设计di1400污水管。沿线支线排水管为di500污水管。本次设计污水管位分别为:XXX路XXX路、XXX街XX路位于路中西、中东59.0m;XX路XXX路段位于中西32.5m;XX路XXX街段位于中东59.0m。污水管采用明槽开挖和顶管作业两种方式施工:明槽开挖段di500-600污水管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管顶覆土6m时环刚度等级SN为8KN/,管顶覆土6m时环刚度等级SN为12.5KN/。污水管道埋深5m时,基底下铺设150mm厚的中粗砂基础,埋深5m时,基底下铺设200mm厚的中粗砂基础,基础要求详见标准CJJ143-2010。基础垫层与槽底同宽,基础支撑角度2+30为180,支撑范围内用中粗砂回填后,再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上500mm,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并按规范规定分层压实,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详见06MS201-2P31,承插管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开挖段di1100-1400污水管管材采用聚乙烯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管顶覆土6m时环刚度等级SN为8KN/,管顶覆土6m时环刚度等级SN为12.5KN/。沟槽开挖管道连接采用卡箍弹性连接方式。XW-60XW-61、XW-76XW-81、XW-72XW-73、XW-76XW-118、XW-95XW-98、W-7W-9、W-10W-95段,由于埋深较大,采用泥水平衡法机械顶管施工:顶管段污水管均采用级钢筋混凝土“F”型钢承口管。其管材质量标准应符合顶管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强度为C50,抗渗等级为P8.接口采用“F”型钢承口接口,接口橡胶圈采用滑动橡胶圈,接口处衬垫材料可选用橡胶垫,橡胶圈及橡胶垫的性能应符合06MS201-1P40附录三的规定,并与管材配套供应。1.2主要工程量XXX街(XXX路XXX路)污水工程主要工程量见下表:编号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编号1混凝土模块式圆形污水检查井1100座6112混凝土模块式圆形污水检查井1300座3823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2w)A=B=2600座834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2w)A=B=2200座1345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1w)A=B=2000座556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1w)A=B=1800座567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1w)A=B=1600座678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3w)A=3000,B=2600座289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3w)A=2600,B=2200座4910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3w)A=2000,B=1800座21011井中井(矩形直线混凝土污水检查井)A=B=1100座71112井中井(矩形90三通混凝土污水检查井)A=B=1650座31213井中井(矩形90四通混凝土污水检查井)A=2000,B=1500座11314工作井A=B=1100座61415接收井座51516沉管井座61617工作坑座31718接收坑座31819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F”钢承口)Di800米1200.071920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Di1100米167.822021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di500米2734.692122检查井防坠落装置700套1552223混凝土模块式圆形污水检查井1100座61124混凝土模块式圆形污水检查井1300座38225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2w)A=B=2600座8326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2w)A=B=2200座13427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1w)A=B=2000座5528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1w)A=B=1800座5629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1w)A=B=1600座6730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3w)A=3000,B=2600座2831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3w)A=2600,B=2200座4932混凝土模块式矩形三通污水检查井(J03w)A=2000,B=1800座21033井中井(矩形直线混凝土污水检查井)A=B=1100座71134井中井(矩形90三通混凝土污水检查井)A=B=1650座3122污水工程施工流程2.1施工工艺流程图污水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2.2测量放样2.2.1施放节点根据管道起点、终点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利用全站仪把这些点用桩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进行拴点。为了避免出错,每个点都要进行校核。在标定管道起点、终点和转折点之前,首先要了解设计管道的走向和已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地形考虑上述每一个点的具体方位。若是在敷设管道的附近没有控制点,就需要先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在管道的附近敷设一条导线。把控制点的坐标、高程数据,测算至导线折点上来,再根据导线点确定管道转折点,把设计图上的管道位置施放在地面上。2.2.2中线测量当管道的中线位置在地面上确定后,即开始量距和测定转折角的工作。沿管道走向每量一定长度钉一里程桩,特殊地点进行加密。转折角点复测夹角。里程桩固定在沟槽边线外的同一侧,以防管道开槽时里程桩被挖除。2.2.3纵断面水准测量纵断面的水准测量是测出管道中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部位的地面高程。在开挖前复测地面高程是否和设计图相符;开挖后,施测沟底高程是否达到图纸要求;安装后,测定管顶高程作为竣工的原始资料之一。为了保证纵断面水准测量的精度和避免差错,沿管道方向每隔300m设一个水准基点,以便校核高程数据。2.2.4高程控制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施工中管沟纵断面的高程控制,可采用里程桩标出挖深和立坡度板的方式解决(如图下图所示),即在地面上放出管中线后,根据中线位置以管沟开挖深度定出的开槽宽度,在地面上撒灰线标明开挖边线,当沟槽挖至一定深度时,在里程桩位置设立横跨沟槽的坡度板,坡度板直接固定在地面上,采用全站仪校测管中线,在各个坡度板上用小钉标定其位置,并在坡度板上做出高程标记,标明挖深。为了施工中校核容易,在坡度板上钉一块立板,立板上钉一枚坡度钉,要使各钉至沟底的高程一致,便于施工管理。2.3沟槽开挖2.3.1施工降水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本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大于7m,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本道路的影响。顶管施工前,水文地质条件应核实顶管施工地勘专项报告。2.3.2施工要点 沟槽不加支护,应按1:1放坡。如加支护则可适当调整坡度及层台。具体以施工图设计各里程开挖横断面为参考,比如,设计提供东侧管线6+387-6+965按设计分层分段开挖, 第一次开挖将表层1.03.0m厚的土层开挖,上口宽度按照管径的大小和开挖深度来确定,边坡1:1。由下游向上游顺序开挖,设置修整0.8米宽的平台后有效降低沟槽深度,然后进行第二次开挖,深度为2米。加设中层边坡支护。然后进行三次开挖,加设下层支护,完成开挖沟槽。对于埋深较深的区段拟将上层土清挖至路面设计高度,达到非深基坑作业的施工要求,再进行开挖。如下图所示:图例,东侧管线6+387-6+965污水管线设计开挖横断面图(加支护型)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开挖,槽底预留1520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以防止扰动地基。对于有地下障碍物(现状管缆等)的地段,由人工开挖或人工探明人机配合开挖,严禁破坏。 本工程沟槽开挖边坡坡度首层为1:1,开挖过程中根据边坡土质情况可以优化、调整。中层、下层为1:0.1。层台为0.50.8米宽。 开挖管槽前,现场施工人员应进行详细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地下构筑物情况、施工技术及安全要求等。 沟槽开挖尽量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以利于排水。 用于沟槽土回填的土方,槽边一侧可临时堆土,堆土坡脚距沟槽边应大于2.0m,堆土高度不超过1.5m,坡度不陡于自然休止角。 挖槽土方处置:按现场暂存和外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适宜回填的土方,选择妥善位置进行堆放,但不得覆盖测量等标记,回填土施工前,制定合理的土方调配计划,线内平衡后的土方做弃方处理。 管沟开挖时,项目质安人员要加强巡视现场,密切注意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及坑槽内可能出现的涌水、涌砂及坑底土体的隆起反弹。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开挖,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到现场制定相关方案进行处理。 当基槽开挖至地下水位时,需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由其组织业主、设计到施工现场进行查看,确定相应的降水方案。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11)支护应符合以下规定:1、木撑板构件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撑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长度不宜小于4m;2)横梁或纵梁宜为方木,其断面不宜小于150mm*150mm;3)横撑宜为圆木,其梢径不宜小于100mm;2、撑板支撑的横梁、纵梁和横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根横梁或纵梁不得小于2根横撑;2)横撑的水平间距宜为1.52.0m;3)撑撑的垂直间距不宜小于1.5m;4)横撑影响下管时,应有相应的替撑措施或采用其他有效的支撑结构;3、撑板支撑应随挖土及时安装4、横梁、纵梁和横撑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梁应水平,纵梁应垂直,且与撑板密贴,连接牢固;2)横撑应水平,与横撑或纵梁垂直,且支紧、牢固;3)采用横排撑板支撑,遇有柔性管道横穿沟槽时,管道下面的撑板上缘应紧贴管道安装;管道上面的撑板下缘距管道顶面不宜小于100mm;4)承托翻土板的横撑必须加固,翻土板的铺设应平整,与横撑的连接牢固。2.3.3沟槽开挖和地基处理技术要求1、 塑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前,应对设置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进行复核。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2、 塑料排水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式计算: B=D1+2*(b1+b2) 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 D1管道外径(mm) 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可按表5.3.2选取。当沟槽底需设排水沟时,b1应按排水沟要求相应增加。 b2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mm200mm。表5.3.2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管道外径D1(mm)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mm)D1500300500D110004001000D1150050015005m时,基底下铺设200mm厚的中粗砂基础,基础要求详见标准CJJ143-2010。基础垫层与槽底同宽,基础支撑角度2+30为180,支撑范围内用中粗砂回填后,再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上500mm,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并按规范规定分层压实,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详见06MS201-2P31,承插管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2.4.2材料运输和储存1、运输规定1、 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当采用机械设备吊装时,应采用非金属绳(带)吊装。2、 运输时应水平放置,并应采用非金属绳(带)捆扎、固定,堆放处不得有可能损伤管材的尖凸物,并宜有防晒措施。2、储存规定1、 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棚内,并远离热源;露天存放应有防晒措施;2、 严禁与油类或化学品混合存放,库区应有防火措施和消防设施。3、 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撑物或地面上,带有承口的管材应两端交替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并应有防倒塌、防管道变形的安全措施。4、 应按不同规格尺寸和不同类型分别存放,并应遵守先进先出原则;5、 管材、管件不宜长期存放,自生产之日起库房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8个月。2.4.3施工一般规定(1) 塑料排水管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实施。(2) 编制塑料排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设计规定的管顶最大允许覆土厚度,对管材环刚度、沟槽回填材料及其压实度、管道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当发现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要求变更设计或采用相应的保证管道承载能力的技术措施。(3) 塑料排水管道应进行进场检验,应检验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应按设计要求对管材及管道附件进行核对;应按产品标准及设计要求逐根检验管道外观;应重点抽检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度、冲击强度等项目,符合要求方可使用。(4) 塑料排水管道连接时,应对管道内杂物进行清理,每日完工时,管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5) 塑料排水管道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接头质量检查。不合格者必须返工,返工后应重新进行接头质量检查。(6) 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前,应首先对井底地基进行验收,当发现基底受到扰动、超挖、受水浸泡现象,或存在不良地基、不良土层时,应经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检查井连接施工。(7) 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时,管道连接段的管底超挖(挖空)部分,应在管道连接前及时用砾石或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压实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9.3条的规定。(8) 塑料排水管道在敷设、回填的过程中,槽底不得积水或受冻。在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不小于0.5m。 (9) 预留管头应正确埋设及封堵。2.6检查井砌筑2.6.1施工工艺流程1、测量放线圆形井以管道预留间距中心为圆心画圆,矩形井以管道预留间距中心按设计尺寸向四边放线。为防止塌方,放线时,要随时跟踪放坡大小,同时要根据图纸控制好检查井标高。2、垫层及底板混凝土浇筑检查井基槽开挖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查井垫层和基础的施工。垫层施工前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定出井位中点,并在中心桩上测出高程,垫层顶面高程要严格控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垫层施工前模板安装可采用5*10cm方木替代模板,内、外侧打桩固定。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底板混凝土模板采用钢模板,钢筋网场外制作,现场安装。混凝土标号为C30P6。混凝土浇筑前,应砌筑安装首层模块,其底部及侧边采用钢筋支架加固,防止钢筋笼变形。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浇筑现场,人工辅助溜槽入仓、平仓,软轴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人工收浆。3、模块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标号M10。模块尺寸根据图集12S522检查井型号要求进行选择,圆形检查井选取MY11、MY13模块(240mm);矩形检查井及跌水井选取30M、30M-L、30M-R模块(300mm);井筒模块选用MY-7模块(180mm)。模块砌筑形式见下图:圆形井模块砌筑组合方式图矩形检查井模块砌筑组合方式图首层混凝土模块应按图集要求定位,根据检查井尺寸正确的摆放模块,且灌孔混凝土与底板同步施工。矩形井根据标准块、转角块的尺寸来决定每层块砌块排放数量。模块检组砌参照图集。当连接接入管时,模块可用切割机切割,切割后的连接缝应控制在1015mm。凹凸槽口衔接牢固。当砌筑34层时,应备好模板,紧锢器将模块周边收紧,防止模块移位。同时随砌随复核井室尺寸。砌筑质量标准与砖砌体相同。检查井混凝土砌筑前,将垫层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井内流槽与井壁同时砌筑,表面砂浆人工分层压实抹光,流槽与上、下游管道底部顺接平滑;检查井壁砖砌体砌筑时随时检查井的直径尺寸及垂直度,随着井室砌筑同时安装踏步,踏步可直接镶嵌于两层砌块之问,用切割机在设计安装位置切割数刀,凿出槽孔,放入踏步,用砼包裹严实,同时调整好踏步夹角,平整度,外露长度。在砌筑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前严禁踩踏。踏步为塑钢材质,踏步与脚窝的布置详见图集12S522P97-99,如下图:踏步、脚窝位置图盖板下第一层模块下设一控制踏步,以垂直距离360mm,水平净距150mm控制,交错均匀设置踏步及脚窝,起点踏步控制在井座下200mm,当接入管管径D800mm时,设置脚窝,脚窝从下游管道中线以下部分开始设置。井壁应进行勾缝,随砌随勾缝,勾缝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检查井内按标准图采用水泥砂浆内抹面。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图集12S522P16施工,结构形式见下图:4、模块混凝土灌注砼灌芯前应将杂物及落灰清理干净,墙体做必要的支撑加固。灌孔砼连续灌注高度不得超过十层,一次投料不得超过400mm,用不大于30mm的砼振捣棒隔孔振捣,确保砼密实。灌注砼水泥,石子,砂,水,外加剂等应符合相关标准,污水井强度等级为C30P6,雨水井强度等级为C30P6。灌孔时砼灌注量应达到计算需用量,质量检查时,用小锤敲击砌体,应无异常无空洞,必要时应凿开异常声响处的模块,进行灌孔砼质量检查。5、盖板安装检查井井室砌筑到设计高程后,坐浆安装盖板,盖板采用场外预制盖板,由载重汽车运输到安装现场,坐浆后人工辅助汽车吊将井盖就位,并在盖板周围抹三角灰。6、井筒砌筑及井口加固盖板安装完毕后,按标准图砌筑模块井筒,井筒D740,模块18cm,砌筑至设计高度以下40cm左右时预埋防坠网预埋件,砌筑设计高程时灌注混凝土,并坐浆安装检查井井座井盖,安装时砖墙顶面用水冲净后铺砂浆,按设计高程找平。当检查井位于设计道路路面范围内时,井口周围需采取加固措施。具体加固方式见下道路工程图纸中图号“结-0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完工后,返开槽开挖基层,安装钢筋及防坠网预埋件,浇筑C30混凝土(外径2000mm,内径740mm)。7、井周围回填绿化带内及道路以外的检查井不需加固,井口高于种植土50mm;设计及规化路面外的检查井周围50cm回填材料为12%灰土,回填至井顶;位于规划路面内的检查井,井周管顶以上500mm起回填至路床采用水泥石灰土(4:12:84)分层回填,分层回填厚度不大于200mm,宽度不小于500mm,井周回填与与土路床回填相结合处应做台阶或放坡处理。2.6.2技术要求1 流槽:污水井应与下游管内顶齐平,流槽坡度不宜大于10%。2 井室上下游与井室连接的第一节管段(柔性管道为1m)采用180混凝土基础。3 污水井灌注混凝土及底板混凝土采用C30P6混凝土,垫层及流槽混凝土为C15。4 混凝土预制盖板强度等级C30。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00Kpa。6 井室及井筒内壁20mm厚1:2防水砂浆内粉刷,砂浆添加聚丙烯砼纤维,掺加量不小于0.4kg/m。7 模块砌筑时使用专用工具均匀铺浆,防止砂浆落入模块孔内,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8 首层模块灌孔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同步浇筑,具体参照图集P13。9 灌孔混凝土连续灌注高度不超过10层,一次投料不超过400mm,采用不大于30mm的振捣棒振捣。10 井筒直径采用D740。11 井盖为D700球磨铸铁井盖,沥青路面下为D400型,其他部位C250型。12 沥青路面下的检查井需加固,加固措施方法见道路工程图纸检查井加固图结-0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完工后,返开槽开挖基层,浇筑C30混凝土(外径2000mm,内径740mm)。13 绿化带内及道路以外的检查井不需加固,井口高于种植土50mm;设计及规化路面外的检查井周围50cm回填材料为12%灰土,回填至井顶;位于规划路面内的检查井,井周管顶以上500mm起回填至路床采用水泥石灰土(4:12:84)分层回填,分层回填厚度不大于200mm,宽度不小于500mm,井周回填与与土路床回填相结合处应做台阶或放坡处理。14 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应齐平,根据管道方向也检查井井壁方向对管道进行切割,且承口端不得在井室范围内。2.6.3井室允许偏差井室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平面轴线位置(轴向、垂直轴向)15每座2用钢尺量测、经纬仪测量2结构断面尺寸+10,02用钢尺量测3井室尺寸长、宽202用钢尺量测直径4井口高度农田、绿地+201用水准仪测量路面与道路规定一致5井底高程开槽法管道铺设Di1000102Di100015不开槽法管道铺设Di8001500快速路及主干路9395次干路9092支路87901500快速路及主干路8790次干路8790支路8790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槽内部位压实度(%)回填材料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管底基础90中、粗砂用环刀法检查或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中其他方法管道基础管道有效支撑角范围95每100m每层每侧一组(每组3点)管道两侧95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两井之间或每1000管顶以上500mm管道两侧90管道上部852管道5001000mm90原土回填 柔性管道沟槽回填部位与压实度回填土压实每层虚铺厚度表压实工具虚铺厚度(mm)蛙式夯、电力夯150-200压路机200-3003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应复道路高程及控制点坐标,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各施工段要进行联测,确保衔接顺畅。2、 与现状管头或预留井相接时,施工前应先复测现状管底高程,与设计无矛盾时方可施工。若已经设计管线先期施工,施工前应做好接入位置、高程、管径等复核工作,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3、 沟槽开挖时不应超挖,要求人工清底,放坡,支护、分级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同时注意对槽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保护。对于管道填方段要求将现状地面按照道路施工要求回填至管道上顶以上0.5米后方可进行沟槽开挖。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对本工程施工无影响。施工中应根据当时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具体核定降水范围。根据施工期间地下水位确定合理降水措施,降水应降至管道基础以下0.5米,不得带水施工。采用沟槽开挖方式,开挖的沟槽应在管道验收合格后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回填,分层夯实,雨水管道采用素土回填。其压实度要求为:管道胸腔部分回填土最低压实度管侧部位90%、管顶以上250mm内为89%(轻型击实标准),管顶250mm以上至道路路槽的回填土压实度按道路设计要求执行,绿化带范围表层500mm范围内,不宜压实,预留沉降量,表面平整。具体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4.4、4.5、4.6”相关内容。管道回填时两侧同时进行,回填土应在水压试验后进行。4、 施工范围内若遇其他管线,应及时与甲方联系,协同产权单位共同商定处理的方法。临时可采用撑、包、吊、顶等措施加以保护。若遇未知隐藏物或文物,应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