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 级 公 开 u d c 单位代码 吉首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维度 on the ecological theory of dimensions of criticism on new marxist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范 鹏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张登巧 教授 副指导教师副指导教师 陈 伟 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二 0 一二 年 六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绪 论 . 1 一、选题来源 . 1 二、研究现状 . 1 三、主要内容 . 3 四、研究方法与意义 . 3 五、创新之处 . 3 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 . 5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概述 . 5 第二节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的相同之处 . 6 一、理论基石具有一致性 . 6 二、实现的目标相同 . 7 第三节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的不同之处 . 8 一、批判的方法具有差异 . 8 二、批判的内容有所不同 . 9 第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取向 . 10 第一节 马克思的生态论思想及其启示 . 10 一、人的自然化与人化的自然 . 11 二、马克思生态论思想的启示 . 13 第二节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危机 . 15 一、技术异化导致消费异化 . 15 二、消费异化导致生态危机 . 16 第三节 制度异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 . 19 一、新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揭示 . 19 目 录 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 . 21 第四节 走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的主旨 . 22 一、确立生态的人类价值观 . 23 二、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23 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24 第三章 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论制度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局限 . 25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论制度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 . 25 一、发展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 25 二、确立生态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 26 三、树立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 . 26 第二节 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论制度批判思想的局限性 . 26 一、生态危机的解决与最终出路具有理想化色彩 . 26 二、社会制度变革与选择模式的局限 . 27 结 束 语 . 28 致 谢 . 29 参考文献 . 30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2 摘 要 第 i 页 摘摘 要要 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是 20 世纪乃至当前的重要课题,之所以如此,缘于 现代文明造成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紧张,人类几千年发的发展尽管带来了巨大的物 质财富与科技文明,但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各种危机相伴而生,自然资源被 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的均衡分布也遭到破坏,生态问题成了当前 众多学科思考的一个关注点,无论是女性主义学者,还是自由主义思想家或社群 主义学者,都在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注意,在这些思想家与流派中, 马克思及后来的追随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批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 时候,同样流露出对生态问题的强调,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了人类的 众多危机。我们要考察当前的生态问题,就不能跳过新马克思主义关于此问题的 讨论,因此,我们试图将视角立足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层面,突出新马克 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思想。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论题上面具有一致性, 但新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体现了明显的生态论意蕴。在新马克思主义者看来,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应当从生产关系领域拓展到生态领域,如此,就必须反思 资本主义世界的技术异化与消费异化,以及制度异化与价值观异化,这些是导致 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消除当前的生态危机,必须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 走向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论制度批判思想具有深刻的当代价 值,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但是我们也应对这种批判思想进行反思,选择性地吸 收其精华。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生态论维度 abstract 第 ii 页 abstractabstract it is the 20 century and even today, this is so important to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resulted in a ten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the human race for 1000, despite the development of enormous material wealth and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but the results of the various crises, concomitant, natural resources are being over-consump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destroyed, the resource of the balance has also been damaged,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an issue of concern, whether it is feminist scholars, or liberal thinker or social groups, scholars, and are expressed in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ecological issues, in this the philosopher karl marx, in the genre and, later, the followers is 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and they criticized the entire capitalist system of the time, the same showing the stress of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y think that capitalism itself has caused many of the human crisis. we would like to visit the current ecological problems will not be able to skip the new marxist discussions on this issue, therefore, we try to view will be based on the new marxist criticism of the system level, highlighting new marxist criticism of ecological thinking. new marxs and marxs criticism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this thesis it is consistent, but the new marxs institutional critique embodies obvious ecological connotation. in the new marxs opinion, criticism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from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should be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field, so, we must reflect on the capitalist world technology alienation and alienation of consumption, as well as the system dissimilation and dissimilation of viewpoint of value, these led to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risi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risis, must be in the critique of capitalis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x doctrine to ecology. new marxs ecological system critical thought has profound contemporary value, can give us a lot of inspiration, but we also respond to this criticism thought for reflection, to selectively absorb its essence. key words: the new marxist; institutional critique; ecological theory of dimensions 绪 论 第 1 页 绪绪 论论 一、选题来源 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是 20 世纪乃至当前的重要课题,之所以如此,缘于 现代文明造成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紧张,人之生存不再是一个利用自然的简单过程, 必须同时顾及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存在的延续性,如何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以及人类内部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生态伦理的核心命题,在生态伦理视阈中,人类 几千年发的发展尽管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科技文明,但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 时,各种危机相伴而生,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的均衡 分布也遭到破坏,这一切都可以从人类理性与技术的使用中找到根源,理性将人 类与自然对立起来,以最大化利用自然为目的,而技术加速了利用自然的步伐, 以致最终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紧张,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重新思考人类理 性与技术的应用,在其间注入伦理道德的约束力量,并随着生态伦理研究的拓展, 单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逐渐转向资源的正义分配,即实现了生态伦理向生 态正义的转向。可以说,生态问题成了当前众多学科思考的一个关注点,无论是 女性主义学者,还是自由主义思想家或社群主义学者,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生 态问题的注意,在这此思想家与流派中,马克思及后来的追随者是一支不可忽视 的力量,他们在批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同样流露出对生态问题的强调,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了人类的众多危机,诸如合理的需要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成了欲望,合理的消费也异化成了挥霍,技术被用来满足自身利益而滥用, 在这种制度下,生态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们要考察当前的生态问题,就 不能跳过新马克思主义关于此问题的理论,因此,我们试图将视角立足于新马克 思主义的制度批判层面,突出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思想。这就是我们选择 此课题的缘由。 二、研究现状 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马克思是最早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家,他从资本 主义制度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入手,毫不留情的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并在 这一批判过程中,马克思考察了土地、财富对工人的重要性,认为所有的土地与 财富都应该照顾到后代人,体现了马克思对生态资源应当可持续的思想。后来的 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与霍克海默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技术异化思想,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源。弗洛姆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 并认为消费异化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因素。随后,阿格尔与莱斯更是将矛头直 绪 论 第 2 页 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态的破坏,为此带来了新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思想的转 向。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理论进行 了考察,并阐述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主要是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口号是征服自然,是赤裸裸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掠夺。而另一 位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莱斯则在其著作自然的控制与满足的极限中,深刻 地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如何破坏生态危机的途径与方式,并将解决生态危机 的途径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结合了起来,认为必须对制度进行革命。另一 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探讨 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并对自然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修 正,最终将批判的对象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国内,最初研究新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批判思想是从译介西方经典著作 开始的。20 世纪 90 年代,徐崇温就着手主编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在期间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批判的思想, 俞吾金、 陈学明合著的国 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一书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 义予以了介绍,也对其中的生态学思想进行了评价。王凤才在批判与重建 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一书中强调了生态文明的终极目的性价值,认为生态 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而和谐发展才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除了 这些著作,一些学位论文也对新马克思义的生态批判思想进行了考察,中央民 族大学硕士丁晓艳在其学位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中考察 了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主义思想,从卢卡奇出发,阐述了法兰克福学派关于人 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并进一步延伸到生态危机之解决与制度批判的层面。黑龙 江大学王晓琼在其硕士论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一文中,以伦 理道德为契入点,考察了新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生态危机的批判。河南大学硕士 曹宇在其论文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重点考察了莱斯的生态 主义思想,揭示了莱斯关于控制自然的生态主义观点,将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 联系起来进行批判,莱斯认为要彻底消费生态危机与消费异化,就必须变革资 本主义制度本身。在期刊论文中,叶麒麟在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 制度主义国家理论的一种谱系一文中,从制度学与政治学的视角考察了 新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思想。赵成在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环境问题上对资本 主义的制度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兼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一文中,从经 典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思想出发,考察了当前生态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从以 上著作与论文可以看出,虽然一些学者对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进行了 考察,但将制度批判与生态批判紧密结合起来的文献极为鲜见,这为我们开展 此课题留下了空间,同时也留下了挑战与机遇。 绪 论 第 3 页 三、主要内容 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等内容。对本课的展开进行整总体性的阐述,突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这是文章的总起。 第一部分介绍新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涵义,并通过对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 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进行理论上的全面梳理和比较,一方面 阐述它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论题上面所具有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剖析新马 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思想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体现出的明显的生态论意蕴。 第二部分考察新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生态论旨趣,在新马 克思主义者看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应当从生产关系领域拓展到生态领域, 如此,就必须反思资本主义世界的技术异化与消费异化,以及制度异化与价值观 异化,这些是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消除当前的生态危机,必须在批判资 本主义制度的同时,走向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论制度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并对这种批判思想进行反思。 四、研究方法与意义 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哲学解释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新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念的哲学解释,突出新马克思主义群 体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关心与批判,除此之外,对新马克思主义不同学者的制度批 判思想进行比较,以呈现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的逻辑进路。 对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的考察,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考察新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批判的思想,并突出其中的生态学维度。 2、通过对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与生态批判理论的考察,挖掘应对当前生 态危机根源的方案与策略。 3、生态危机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 前中国同样面临此类问题,通过对新马克思义关于生态批判思想的考察,为解决 中国生态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五、创新之处 1、研究向度的创新。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整体上有一个逻辑上的转向,要 解决生态危机与人类危机,就必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病端,首先是批判技 术异化,然后是消费异化,再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种转身是新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重要特点。 绪 论 第 4 页 2、研究视角的创新。将制度批判与生态批判结合起来考察,是对新马克思主 义思想的进一步探讨。 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 第 5 页 第一章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度批判思想比较 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二十世纪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思潮,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 义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从批判资本主义 世界的技术异化到批判消费异化,构筑了一座甚为庞大的理论大厦。这些批判很 明显地延续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批判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入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以致建立在劳动异化基础上的资本主义 等非正义的实质,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源地罪恶在于其私 有制,要改变资本主义的黑暗现状,只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可见,马 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被新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并进行了扩展,他们 之间的一致性极为显著,但彼此之间的差异也不小。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概述 在二十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新的变化,随着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面临了新的问题,战争、恐怖主义、环境问题以及国际争端等日益尖锐 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表现的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下,一些激进的思想浮现出来,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左派理论,而求助马克 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来观察世界,以有别于自由主义与左派的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揭露与批判,直接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结构,从理 论到方法,从批判到建构,这批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转 向,这就是新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neo-marixism),也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在 20 世纪兴起的 马克思主义思潮。从范围上来说,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很大的流派,卢卡奇、葛 兰西等人都属于新马克思主义阵营的人物,这一批思想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或 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但也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观点与思想进行了反思、 检讨或修正,他们结合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古典理论和思 想进行重新检讨或修正,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和立场,新马克思主义 依然予以继承和坚持。 新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立足当代社会,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重结构中寻 找反思与批判的切入点,最终的目标是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周穗明研究员在其专著 20 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对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概括,他认为“新马克思主义产生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什那一代的新马克思义的 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 第 6 页 理论先驱出现伊始,新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新马克思主义主 要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欧洲革命前后的初创时期;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发展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后的多元化时期。 第二节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的相同之处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极为明显, 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都提出 了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社会历史形态的目标和要求,都主张用先进的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思想具有前后逻辑联系,马克思与恩格斯 共同创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马克思主义者这里得到了继承,也获得了新的 元素,包括方法与内容方面的拓展,这正是新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下表现出来 的新特点。 一、理论基石具有一致性一、理论基石具有一致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起来的,构成了马 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在辩证唯物主义范式,世界是物质性先 于人类的意识,这种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的关系承让了人类社会的任何 存在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人类的意识必须对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认识了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后,才可能对既有的世界进行改造,并且这 种改造具有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意识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或 者说物质世界,而是可以在自身理性的支配下,对外在的事物进行符合目的性的 改造,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又可以改造环境。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将人与自 然,人类社会自身的运动状态看成一种辩证的过程,自从人类出现,人类社会的 发展在历史领域体现了前进的趋势,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具有相对的合理性,资本 主义社会对封建社会来说,是新的生产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民主与制度的进步, 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 避免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这种阶级性的对立只有在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 度才能消除。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这 一理论直接成为了新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支撑,新马克思主义之 所以没有完全脱离传统马克思主义,就在于他们没有完全脱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就必须从经 济这一范畴入手,资本主义之所以造成了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根源于私有 周穗明新马克思主义百年纵横的历史总结与理论探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 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 第 7 页 制,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工人的劳动被划分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两种劳动在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成了不可消除的矛盾,而资本家正是在这两种劳动的结构 中,不断获得了资本与权力,也构筑了保护自己利益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二、实现的目标相同二、实现的目标相同 无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本人,还是后来的继承者,都将社会制度的更替视为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实现途径。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办法 解决自身的内在矛盾,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只要资本主义上层 建筑仍在维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顽疾就会一直存在。在马 克思主义看来,整个资本主义的制度大厦就在于私有制,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 上层建筑,要推翻资本主义,必须变革其经济基础,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变有公有制,每个人具有同等的公有制权利,对资产阶级来说,其逐利 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不可能,所以就不能要求资产阶级主动交出生产 资料,只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实现,改良、改革或者以斗争的方式。在马克思 与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只能建立在暴力革命的基础之上, 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物质资料,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最 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具有五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 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再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是人类历史 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得出的结论。马克思同 时认为,人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建立在人与人相互依赖的阶段、建立在物的依 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为在物质基础 上建立了充分的准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就具有更好的物质基础。 这些思想逐渐被后来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所吸收,并进行了拓展。 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虽然在内容与方法上有所改变,但最终的 实现目标是一样的,即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或者建 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无论是马尔库塞,还是弗洛姆,以及后来的莱斯等人, 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危机,诸如能源短缺、资源被大量消 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而根源 就在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大机器与大工业化的生 产模式,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才能维系,而资本家的本性又是追逐利益,只要有 丝毫的利益,资本家就会努力地进行生产,资本家的这种本性既与人性自身有关, 又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有关,私有制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他一方面 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膨胀了资本家追逐物质财富的欲望心理,既然 人有获取物质需要的本性,这是没有办法消除的,那么只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 私有制,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新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只有在生产方式上建 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 第 8 页 立互助式的模式、在经济发展理念上,实现无增长的态度,才能应对当前资本主 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危机。 第三节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的不同之处 在制度批判方面,虽然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他 们之间的差异同样明显。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关系内在地导致 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没有办法得到最终的消除,以致资本主义生 产中的劳动发生了异化,与之相关的各种结构也发生了异化,包括消费异化,技 术异化等。这些现象由于时代的原因,马克思与恩格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考察, 但新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考察并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 种疾病,除此之外,在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途径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方面也表现了 不一样的地方,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差异所在。 一、批判的方法具有差异一、批判的方法具有差异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二者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 体系,它是一个内在结构严谨、内在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在 各个具体层面上碎片化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性,更重要的是从总体上对各个不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新的看 法,正是这些内在逻辑关系的一致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此外, 马克思主义也并不是固执、刻板的坚持自己的方法和理论,而是根据世界的发展 变化,不断进行发展,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 过程,将认识与实践看成是一个开放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 判一个重要的方法和原则就是开放性。恩格斯在这个方面作出了精辟的阐述, 他说道:“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 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这正 是开放性的重要表现。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高瞻性的指出,不能把马 克思主义理论当做僵死的教条来生搬硬套,而是要把其作为我们行动实践的指南。 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方法,一 切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方法和 新途径,进而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全盘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给予了合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人民出版社,1995p284 第一章 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思想比较 第 9 页 的定位,认为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 人类自身的强大能力,这是以往任何一种制度难以比拟的。 对于新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他们并不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所有观点,而是 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坚持他们自己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立场。 概括起来讲,他们至少了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观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所谓“可错性”,二是“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三是“必须把马克 思主义运用于自身”。这就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叛逆和反叛 姿态,进一步拓深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形式。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 代表人物,德国著名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及政治家伯恩斯坦在他的 社会主义的 前提和社会主义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可错性问题,他 说:“在这本书里第一次有一个属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社会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 义本身的一系列原理进行批评,而在那以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讨论几乎永远只 是围绕这些原理的解释和由它们产生的结论进行的”。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 反思,表现了新马克思主义者在方法与具体问题上的新的思考,尽管一些新马克 思主义者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者本身的思想,但他们从方法这一角度展开 自己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 二、批判的内容有所不同二、批判的内容有所不同 马克思与恩格斯本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即资本主 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从经济生产关系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劳动力的残酷 剥削,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是一种异化劳动,每一个工人在劳动过程 中失去了自我。正是在这种生产关系下,每一个生产者丧失了反思生产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而资本家则在利润的驱使下,更是对环境的恶化无动于衷,所以当今 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资本主义制度早期就埋下了种子。恩格斯在乌培河谷来信 中写道:“这条狭窄的河流,时而徐徐向前蠕动,时而泛起它那红色的波浪,急 速地奔过烟雾弥漫的工厂建筑和棉纱遍布的漂白工厂。然而它那鲜红的颜色并不 是来自某个流血的战场而只是流自许多使用鲜红色染料的染坊。” 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私有制性质是一切社会病态的根源,私有制不仅割裂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导致了各种矛盾的产生,最基本的就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的矛盾,如果生产的产品得不到商换,不能在商品交换中得到实现的话,私人劳 动就得不到承认,就必然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本身没有 办法克服的。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生产关系在四种关系中具有核心的位置,如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殷叙彝译三联书店,1965p26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人民出版社,1995p493 第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取向 第 10 页 果生产关系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消费关系就会出现 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生产关系与生产过程这一 块,尽管马克思与恩格斯本人也对资本主义的拜物教进行了深刻的抨击,但批判 的力度远不及对生产关系的批判。 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非常注意和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批判,所以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经济决定论倾向,或者是机械论倾向。法兰 克福学派中一些学者就持这种态度,他们认为经济决定论者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 方面,内容不够全面,他们希望通过对文化生活的关注来达到学术上的平衡。因 此,他们对像苏联那样仅仅依靠马克思主义而建立起来的国家也进行了批判。正 是出于这样的理论与实践预设,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决定论,而这一思 想随着时代的变化日益复杂起来。新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马克思批判生产劳动的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 批判的视野,将批判生产与批判消费结合起来,这是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 的一种继承与创新。而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新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 制度时,呈现出明显的生态论维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了当前的各种生 态危机,生态的恶化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生态恶化又不只 是生产关系造成的,消费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以及对经济发展理念的偏重,都 是导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恶化的原因。所以,新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批判资 本主义制度的一个全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体系。 第二章第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取向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取向 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即摧毁资本主义的异化的 生产关系,并将建立在其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也瓦解掉,取而代之以新的生产关系与社 会制度。所以,新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认为在资本主义 的生产关系下,一切都异化了,而异化的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的作用下,导致了整个 社会的无序状态,进而导致了人类的各种生存危机。生态危机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 个顽症,只要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人类的种种危机就没办法克服。 因此,新马克思主义认为要从根本上克服各种社会问题,唯有最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 才有可能。也就是说,新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有一 个最终的目标,即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这又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批判 了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价值观,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的生态论思想及其启示 第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取向 第 11 页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自然观直接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直接批判 了费尔巴哈与狄德罗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费尔巴哈等人在考察人与自 然的关系时,只看到了自然界对人的作用,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与生活的环境, 但没有看到人对自然界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即人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界。所以费 尔巴哈等人的自然观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不是具体的,不是感性的,更不是实践 的,马克思说道:“他紧紧地抓住自然界的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 只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任何确定 的东西。” 在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想中,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成一种机械 的,缺乏辩证的二维关系,人在自身的行为中,不能体现人类的创造性与能动性, 根本原因在于费尔巴哈等机械唯物主义者没有将人的行为看成一种实践,正是因 为人类的活动是一种实践,所以整个自然界构成了一种人化的自然。在马克思与 恩格斯看来,人与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一种和谐关系,其中人 类的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的自然化与人化的自然一、人的自然化与人化的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依靠自然界的资源才能生存,无论是作为肉 体的人,还是作为精神的人,都需要在与自然发生联系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马克 思认为人与动物一样都需要依赖于大自然的阳光、空气与水等物质,并且人类对 自然的依赖性比其它一切生物程度更广泛,也更深远,因为人除了生理上的需要, 还需要在心理上从自然界获得相应的资源,人是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产物,这一 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获得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过程,不管 这些资源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它们都构成了人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马 克思将自然视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依靠自然界并与之不断发生相互关系的身体。 所以,人在自然界大系统范围内,并没有更多的特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 正是在与自然不断发生联系而成长起来的,人依靠自然界而生活,无论人具有多 么高明的理性与思维能力,人也没有办法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马克思说: “人 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摆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位 置,因为人是自然存在物,人就不能摆脱自身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在马克思看 来,人具有两个身体,一个是他的有机身体,即人的血肉之躯,有情感,有生命, 有思想,但人还具有一个无机身体,它就是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为了保存自我 而必须形影不离的身体,这个身体必须受到合理地对待。在明确了人类是自然界 一部分之后,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又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就在于人具有意识,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m人民出版社,1995p3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 m 人民出版社,1995p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 人民出版社,1995p169 第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中的生态论取向 第 12 页 有创造力,是能动性的自然存在物。这是人比自然界自然存在者要高明的地方, 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仅仅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动物只能简单地用自己的存在 来改变自然界,而人则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从而支配和控制对象世界。 人类之所以能在自然界中的实现想法与意图,就在于 人类的行为不是出自本能,也不是出自反复的习惯性动作,而是在于人类的行为 是一种实践,人类可以通过劳动的形式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进而改变自然界。在 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人类的劳动也好,实践也好,都是在整个自然界这一系统 范围内实现的,人类不能跳出自然界而成为一种无根的存在者。 人与自然界的分离建立在人类劳动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 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 而人又通过劳动能动的改造了自然界。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劳动就是指人与自然 之间打交道的过程,人类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 交换过程。正是在与自然界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人类获得了主体性价值,马克 思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熟航权时刻协调员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世界战火的重燃教学设计 冀教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 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六章 球类运动第二节 小足球教学设计
-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3课 未来的电脑教学设计 华中师大版
- 人教精通版三年级下册Recycle 1教案
- 初中物理第2节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服务话术规范与标准培训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表格教案及反思
- 茶叶委托加工协议书
- 谈判:如何在博弈中获得更多
- 社会学知识竞赛(58道含答案)
- 中国理念的世界意义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师范大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
- 2023年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光明分局公开招聘一般类岗位专干1人模拟检测试卷【共1000题含答案解析】
- 常用消毒剂分类及消毒方法演示文稿
- GB/T 1174-1992铸造轴承合金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件
- GA 526-2010监室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