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在培养2 1 世纪新人、提高人的 基本素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 如何提高普通话教育的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言教育工作者面 前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拐杖, 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普通话教育,但效果却不容乐观。认真 探讨汉语的特点和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建立合理的普通话教育体 系,是当务之急。 本文借鉴当代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关于隐性教育研究成果 的理论,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普通话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实施普 通话的隐性教育这一命题,以期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普通话教育观 念,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正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普通话教育“高耗低效”的现状,以“显一隐性 教育互补论”为基础,以“语感中心说”为参照,提出在普通话教 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论题。 第二部分从心理学、语言学的角度论述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 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论述隐性教育在培养学生普通话语感、提高学生学习 普通话的内在动力、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潜能等方面的作用,阐 明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论述普通话隐性教育的实施。实施普 通话的隐性教育应以培养整体语感为出发点、以暗示教育为基本手 段、以情景话语为主要内容、以环境优化为重要保障。 关键词:普通话;隐性教育:内隐学习;语感 l a n 9 1 | a g ee d u c a t i o n ,t h eb a s eo fh u m a ne d u c a t i o n ,p l a y sas p c c i a l m l ei nf o s t e r i n gn c w 2 1 乱c e n t i l r yg e r a t i o n sa n di np r o m o t i n g h u m a n b a s i cq u a l i t i e s p u t o n g h u ai st h ec o m m o n l a n g u a g eo f t h ec h i n e s e , 蛐i m p o r t a n t t a s kt h a te v e r yl a n g u a g ep r o f c s s o rf a c e si sh o wt 0i m p m v e t h eq u a l i t yo f t e a c h i n gp u t o n g h u a f 0 ral o n gt i m e ,t h ep r o f e s s o f so f c h i n e s eh a v cs p e n tal o to ft i i i l ea n de n e r g yi np u t o n g h u ae d u c a t i o n b yt a k i n g t h em l eo ft h ec h i n e s e p h o n e t i ca l p h a b e t a st h e i rc a n e s ,b u t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t h e yh a v em a d ea r en o ts oo p t i m i s t i c t h eu r g e n tt a s ki st o e 印1 0 r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a n d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o fh u m a n 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 , a n db a s e do nt h i se s t a b l i s h ar e a s o n a b l e l u t o n g h u a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i st h c s i s p r o p o s e st h e 唧i co fe n f o r c i n gi f 印l i c i t e d u c a t i o ni n p u t o n g h u a b yd r a w i n g t h e e 印e r i e n c e o ft h er e s u n s o fi m p l i c i t 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i nm o d e r n p e d a g o g i c s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p s y c h o l o g ya s w e l la sc o l b i n i n gw i t ht h ea u t h o r sy e a r s o fe 印e r i e n c ei nt e a c h i n g p u t o n g h u a b a s e do n t h i s , t h et h e s i s e 】叩e c t s t oe s t a b l i s ha c o 加p l e t e l y n e wp u t o n g h u ae d u c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e f 珏c i e n t t e a c h i n g t h i s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b o d y 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b o d y i n c l u d e s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p f 叩o s e sm a tb yt a k i n gi n t o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t h ec 毗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h i g hc o s t ,l o we f i c i e n c y i nt c a c h i n gp u t o n g h u a , b a s e do n t h e “e 印l i c i t - i r n p l i c i te d u c a t i o nc o 唧1 e m e n t a r y t h e o r y a n d b y t a k i n gt h e “f e e l i n g so fl a n g u a g e c e n t e r e d ”t h e o r ya s i t s r e f e r e n c e ,l h i s t h e s i sw i l l e n f o r c i n gi m p l i d t e d u c a t i o ni nn l e t h o do f t e a c h i n g p u t o n g h u a t h es e c o n d p a np r o v i d e s 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t i v a t i o nf o r e n f o r c i n g i n l p l i c i te d u c a t i o ni nt e a c h i n gp u t o n g h u a f 而ma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n d l i n g i l i s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t h i r dp a r te x p o u n d st h er o l e so fi 唧l i c i te d u c a t i o ni nt r a i n i n g t h es t u d e n t s f c e l i n g s o f l a n g u a g e , i n p r o m o t i n g t b e i ri n t e r n a l n l o t i v a t i o n s ,髓d i n 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 i r p o t e n t i a l i t i e s i np u t o n g h u a s t l l d y o nt h i s b a s i sw ew n li l l u s t r a t et h e n e c e s s i t yo fi m p l c m e n t i n g i m p l i c i te d u c a t i o n i nt e a c l l i n gp u t d n g h u a t h ef 0 1 l r t hp a r t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t h i st h e s i s ,e 印o u n d st h e e n f o r c e m e n to f i m p l i c i t e d u c a t i o ni n t e a c h i n g p u t o n g h u a t 0 i 唧l c m c n ti m p l i c i te d u c a 妇i n p u t o n g h u a t e a c h i n g ,w es h o u l dn r s t b e g i nw i t ht h es t u d e n t s f e e l i n g s o fl a n g u a g et r a i n i n ga so l | r s t a n i n g p o i m ,i m p l i c i te d u c a t i o na s o u rb a s i cm e t h o d ,s i t u a t i o n a lu t t e r a n c e sa s t h e p r i m a r yc o n l e m s , a n de 珏v i r o n m e n t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so l i r k e y 毋l a r a n t e e p u t o n g 刖ai m p l i c i te d u c a l i o n ,i m p l i c i tl e a r n i n g , f e e l i n g so fl a h g u a g e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从1 9 5 6 年秋季起,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小学和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内一律开始教学 普通话。近半个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拐杖, 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普通话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普及 普通话的目标还远未实现,方言隔阂依然严重。 要提高普通话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认真探讨汉语普通话的特点 和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建立合理的普通话教育体系。把教育分为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强调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代教育学、 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已深刻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同时也给普通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启示。为此,我们借鉴前 人关于隐性教育研究的理论经验,并结合普通话教育的实际情况, 提出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这一命题。 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参考了相关学术专著、期刊、优秀硕博论文中关于隐 性教育、语言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通话的隐 性教育的课题。其中主要包括:( 1 ) 张楚廷教授所著教育论、教 学论纲,学术期刊教育探索、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 ( 1 9 9 4 2 0 0 3 年) 中关于隐性教育特点的分析;美国心理学家瑞博关 于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我认识到普通话的 教育既包含显性教育,也包含隐性教育。( 2 ) 王尚文所著语感论 中的“语感中心论”观点;全球教育展望( 2 0 0 3 年第8 期和第9 期) 关于隐性知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及优秀硕博论文近2 0 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语感及其心理机制、汉语的内隐 学习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受以上专著和论文中某些观点的启发,我提出本文的中心命题:普 通话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语感是一种程序性 知识,主要是通过隐性教育实现的。( 3 ) 程达教授豹语文学科论、 周庆元教授的语文教学设计论、李维鼎教授的语文言意论、 张良田博士的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等著作也给了我许多关 于汉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2 一普通话教育的新视角隐性教育 1 1 普通话教育现状的反思 1 1 。1 普通话水平测试抽样调查分析 2 0 0 2 年1 1 月至1 2 月,作者参加了湖南省几所高校的普通话水 平测试工作,这几所学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分布比例如下; 总人数一级二级 三级不入级 艺术职业技3 2 6 人o 人2 6 6 人5 9 人1 人 术学院 0 8 1 6 1 8 1 0 3 广播电视大2 1 3 人o 人1 6 0 人5 3 人o 人 学0 7 5 1 2 4 9 9 6 0 师大成人教4 3 人0 人2 9 人1 4 人o 人 育基地 0 6 7 4 3 2 6 0 9 6 财经高等专5 2 7 人3 人2 9 2 人2 2 7 人5 人 科学校 o 6 5 5 4 4 3 1 0 9 社科联技工4 2 人o 人2 2 人1 9 人1 人 学校 0 9 65 2 4 4 5 2 2 4 合计1 1 5 1 人3 人7 6 9 人3 7 2 人 7 人 o 3 6 6 8 3 2 3 0 6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5 所学校普通话水平有差异,所学专业 与普通话关系较密切的学生( 如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湖南省广播 电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基地) ,普通话水平较高,能说比 较标准的普通话,列举的三所学校分别有8 1 6 、7 5 1 、6 7 4 的学 生达到二级及其以上水平;其它两所学校达到二级及其以上水平学 生所占比例为5 6 、5 2 4 ,也就是说,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差不多有 一半是三级及其以下水平。从5 所学校的平均水平来看,普通话达 到较高水平( 一级) 的学生很少,仅占0 3 ;普通话水平一般的学 生占最大多数,为6 6 。8 ;说方言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仍然存在,有 7 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说方言;有3 2 3 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为三级。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水平的等级标准的界定,普通话水平为 三级甲等的应试人,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 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 法有失误。普通话水平为三级乙等的应试人,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 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由此说明,在高校的大 学生中,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方音重,说的是很不标准的普通 话。 1 1 2 校园普通话使用情况抽样调查分析 2 0 0 3 年1 0 月,作者回到了阔别1 0 年的故乡湖南省涟源市石狗 乡,在母校石狗滩学校作了一次随机调查,从小学三、四年级随机 选取了1 0 位学生交谈,发现l o 位学生中只有2 位经引导后能试着 说普通话,其他学生表示会说普通话但仍说方言,原因是不习惯。 据统计,这所学校大约有2 0 的老师使用方言讲课,6 0 以上的老师 使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平时交谈,师生1 0 0 地用方言。同时,作 者在对一位名叫刘无疾的小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城市校园里“地 方普通话”( 带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 现象很普遍。刘无疾小朋友于 2 0 0 3 年2 月从湖南娄底转入省会长沙读小学四年级。刚入校时说的 是带有娄底口音的娄底普通话,入校后不久,发现他在说话时会偶 尔冒出一两句长沙话,现在,他说的已是地道的长沙普通话了。 1 1 3 影响普通话学习和使用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探究造成普通话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2 0 0 4 年2 月作者作了一次影响普通话学习和使用的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 为了准确评价被调查人的普通话水平,我们把这次调查的对象确定 为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高校学生,学历层次为本科生或研究生: 为了避免学生思想上有顾虑,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本次调 查发出问卷1 0 0 份,回收8 5 份,回收率为8 5 。 本身所表述的那样,其信息的呈现方式是隐蔽的,它潜隐在一定形 式的活动中。有时是情景暗示,有时是艺术暗示,有时是榜样暗示, 有时是活动暗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学习过程无需意识 努力。 1 2 2 封闭式教育与开放式教育互补 显性教育仅指学校的封闭式学科教学,有明确的计划和完备步 骤,这样可使学习更集中,更有效。而隐性教育的因素是非封闭式 的,除学校正式学习的知识外,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 素均可能成为受教育者学习的内容。所以,隐性教育可以说是一种 无课堂、跨时空的教育,它的教育途径是开放性的,不仅发生在学 校的课堂教学内,也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环境中。 1 2 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互补 按照现代知识分类的观点,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 性知识,通过显性教育获得的显性知识一般是陈述性知识,即关于 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通过隐性教育获得的隐性知识一般是程序 性知识,即关于如何行动,如何操作的知识,它虽难以用语言清晰 完整地描述,却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自如地发挥作用。已形成的程 序性知识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改变,较少受时间的影响,较少受情绪 状态影响,甚至较少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响。因而,隐性教育 的效果是持久而深刻的。 1 2 4 教育结果评价与教育过程评价互补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育评价的本质就是对教育过程、行为及其 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显性教育以教师评价为主,一般通过考试的 形式进行,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隐性教育的评价活动是非程序化, 它注重过程性评价,无始无终,一般不会出现“终审”结果。通常 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即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裁定和自我“处分” ( 指坚持或修正的取向) 。“是在心里面经由逻辑推理、辩证 分析进行的是非判断和经验取舍过程。”隐性教育强调学生对评 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臆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 】教育研究,2 0 0 0 ( 8 ) 价的参与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进 行反思,使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 1 3 “语感中心说”的参照 1 3 1 “语感中心说” 2 0 世纪9 0 年代,一些语文学刊组织了对语感及语感教学的讨 论,讨论的核心是“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许多研究 者极力主张:“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高水平的语文能力。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 的最终目的。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感为中心。 在新版“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2 0 0 0 年版) 中,“语 感”在新中国的语文教育史上首次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在小学阶 段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初中阶段要“发展学生的 语感和思维”,高中阶段要“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 2 0 0 1 年版) 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 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四次( 第2 ,1 2 ,1 7 和2 0 页) 强调培养语感。“语感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路标。 1 3 ,2 “语感中心说”对普通话教育的参照 “语感中心说”源于对“知识中心说”的质疑与批判。 “语感中心说”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论”。其代表人物玉尚文 认为,“知识中心说”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说”,雄崇用语 言知识教育人,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不能使久成为个 和谐发展的人。尽管“知识中心说”倡导者的初衷不是为了进行驯 化教育,但实践中却较容易堕入或趋近驯化教育。而“语感中心说” 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将教学中心由知识转向人,转向 学生的感觉和心灵,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只为了使人成为人。 “入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马克思) , 语文学科也只有以语感为中心,才能实现“立人”的目的。语文教 学应进行由打工具说知识中心说舛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 转变的“哥白尼革命”。国 。王尚文语感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p 3 4 6 3 6 7 价的参与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进 行反思,使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 1 3 “语感中心说”的参照 1 3 1 “语感中心说” 2 0 世纪9 0 年代,一些语文学刊组织了对语感及语感教学的讨 论,讨论的核心是“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许多研究 者极力主张:“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高水平的语文能力。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 的最终目的。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感为中心。 在新版“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2 0 0 0 年版) 中,“语 感”在新中国的语文教育史上首次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在小学阶 段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初中阶段要“发展学生的 语感和思维”,高中阶段要“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 2 0 0 1 年版) 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 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四次( 第2 ,1 2 ,1 7 和2 0 页) 强调培养语感。“语感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路标。 1 3 ,2 “语感中心说”对普通话教育的参照 “语感中心说”源于对“知识中心说”的质疑与批判。 “语感中心说”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论”。其代表人物玉尚文 认为,“知识中心说”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说”,雄崇用语 言知识教育人,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不能使久成为个 和谐发展的人。尽管“知识中心说”倡导者的初衷不是为了进行驯 化教育,但实践中却较容易堕入或趋近驯化教育。而“语感中心说” 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将教学中心由知识转向人,转向 学生的感觉和心灵,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只为了使人成为人。 “入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马克思) , 语文学科也只数主萋2 彭蟹坌裂蒙髫显翼5 刮塞丽2 睁冀酽蟊蠹5 。毫 垂薷彗垂囊= 警冈羹i 墓! 篓薹篓窆雾囊銎;j g ;| | ! l i ;i 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 】语文学习,19 9 3 ( 3 ) o 转引自扬垒玺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 0 0 2 “语感中心说”的语言学基础是“语用核心观”。王尚文认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但语言能力不是从语 言知识转化而来的。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科 学体系并不等于具有了理解、运用这种语言的实际能力。任何一个 人的实际语言能力,绝不可能主要由他在学校里或从书本上学得的 语言知识转化而来。正如皮特科德所引述的:“一个人可能对一种 语言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却一点也不会运用这一语言。”“我们 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交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 “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 语言讲话的人,面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日本1 9 5 1 年 的国语教学大纲值得我们借鉴:“国语教育课,同传授语言知识相 比较,还应以充分给予有价值的语言经验为目标。语言的本质 在于使用,因此给予实际经验特别重要,今后的国语课,决不是给 予知识的问题。”圆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语感中心说”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主 体意识,尊崇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 目的,通过老师启发之,引导之,潜移默化之,使学生陶醉其中自 然而然地形成语感。“语感中心说”认为:“以知识为中心,必然 导致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同时由于知识的超个人性,学 生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性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也就是说,为了知 识,必须以丧失他们的个性、丧失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代价。”锄“教 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 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 当作为受教育的受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教育的教育者而 重生。” 在教学方法上,“语感中心说”十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强 调培养语感要以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为中心。因为“语感之感 源于所感之语,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 皮特科德应用语育学导论【m 】上海:上海外与教育出版社,1 9 8 3 p 3 3 3 、3 0 6 转引自主尚文语感论嘲】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p 3 5 7 王尚文语感论呲】上海教育! 珏版社,2 0 0 0 p 4 0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z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6 p 1 7 6 8 生于学生自身感受的实践,任何人都不能越疱代俎,感觉自己的 实践是语感得以形成和升华的唯一途径,别无他法。”锄而且,实 践以生活为本位,指向人的素质;而言语训练以知识为本位,更多 地指向人的技能。实践可以包含训练,但不能以训练替代实践。 总之,“语感中心说”所体现的“人本论”、“语用核心观” 以及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思想给以我们很大启示。 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普通话教育,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 的普通话语感。把普通话语感的培养确定为普通话教学的目标具有 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在我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 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点决策。”印教育应重 视对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本身的传授和掌 握。在语言教学方面更是如此,交际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学习普 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灵活自如的普通话交际能力,而普通话交际 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语感恰恰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 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 的能力,因此,它在普通话交际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4 普通话教育的新视角一隐性教育 “现代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视野的狭窄”固,要改变 普通话教育目前这种“高耗低效”的教育现状,就必须具有一个超 越现有理论的新的理论视角。 首先,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界关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的 研究,给普通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启示。教育可分为显性教 育和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性教育 与显性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受教育者学习的内隐无意识性。许多教 育经验告诉我们,当受教育者并不感到教育者存在的那种教育是最 有价值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隐性教育能达到这种效果。传统普 通话教育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无意识学习的巨大作用。因此, 普通话教育只有在明确隐性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将隐性教育与传 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 】语文学习,19 9 3 ( 3 ) o 转引自扬垒玺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 0 0 2 引自王尚文语感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p 1 9 统的显性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普 通话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王尚文等人的“语感中心说”为普通话教育“打开了一 扇新的窗户”。在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语文教育经历了由经义 教学发展成语言教学,由语言失嘛只教学发展成语言运用教学的两次 重大转折。而今,“语用”核心观已成为语文教育的主流思潮,对 此,有人称之为“语用”的觉醒。语文教学的一切都围绕“语用” 展开,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王尚文所倡导的 “语感”正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概括。普通话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 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而隐性教育侧重潜移默化的感受方式,正是形 成普通话语感的主要途径。 实施普通话教育的隐性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所发出 的暗示作用的力量,通过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促成学生对普 通话的内隐无意识习得,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要重 视内隐无意识学习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改善教育 方式,扩展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普通话教育效果。 二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理论依据 2 1 普通话隐性教育的心理学依据一内隐学习理论 1 9 6 7 年,美国心理学家瑞博( r e b e r ) 为了研究人类概念的形成和 知识的习得问题,设计了一个被称作“人工语法学习”( 雒t i f i c i a l g r 锄s1 e 垂錾n i n g ) 的实验。他用这种“语法”组成一些字符串( s t r i n g s o fw o r d ) ,把参加试验的被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组员学 习受此人工语法限定的串词,另一组为控制组,组员学习随机排列 的字母串( 1 e t t e rs 耋毫i n 9 8 ) 。学习阶段,要求两组被试者记住呈 现的字母串。测试阶段,把符合语法的字母率和不符合语法的字母 串混杂在一起,告诉被试者其中某些字母串是符合某种规则的,要 张民选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 】,全球教育展望,2 0 0 3 ( 8 ) 1 0 求他们把两者区分开来。结果发现,试验组能对两类字母串作有效 区分,而控制组则完全不能领会两者的差异。 瑞博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环境刺激潜在结构的情况 下,也能了解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这就是内隐学习的过程。 据此,瑞博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两种模式:“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是一种需要通过意志努力、策略使用完成学习的过程; 内隐学习是一种产生内隐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 与外显学习不同,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任何有意 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并难以用语言对这种学习的过程及其内容予 以描述。简单地说,就是内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意识的。儿 童并不了解母语的语音和语法的规则,却可以自如地生成合乎规则 的言语形式,并能非常容易地辨别出哪些语音是不正确的,哪些话 是不合乎语法的;我们即使不能清晰表述自己朋友的五官特征,却 可以一眼就从茫茫人流中发现自己的朋友;指挥家可以敏锐地从合 唱团中听出一个不和谐的和声,而当你试图让他说出他依据的原理 或规则,他会很茫然。这些都是通过无意识的学习完成的,虽然认 知主体无法用语言描述他已经掌握的规则,可从他的外在反应和表 现我们能推断出他们已经掌握了复杂抽象的规则。 瑞博对人类无意识内隐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启了认知心理学 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使人类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后来,人们通过对内隐学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隐学习除具有概 括性、无意识性及自动产生性外,还具有“三高”特征,即“高选 择力、高潜力和高密度储存”印。内隐的学习效果,在某些情境下居 然优于需要意识努力的外显学习的效果。 人们关于内隐学习的研究不仅深远地影响了认知心理学界,而 且对教育的固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加注 重有意识的外显学习,对无需意识努力的内隐学习关注不多。而实 际上,人类对高级规则的掌握,抽象概念的形成,语言能力的获得, 社会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无不受到内隐学习的影响,人类认知 r e b e r , s i m p l i c i t1 e a r n i n go fa r t i f i c i a lg r a 姗b r s j o u r n 8 lo fv e r b a ll e a r n i n g a n dv c f b a lb e h a v l o r 1 9 6 7 【1 6 ) ;p 3 1 7 3 2 7 o 郭秀艳,扬治良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 0 0 2 ( 3 ) 1 1 活动之所以能不断向纵深发展,主体对客体不自觉的认识和内部体 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中提出隐性教育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普通话 教育如果只重显性教育,只靠外显学习,是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 学生的厌学源于此,“高耗低效”源于此。可见,在普通话教育中充 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 2 普通话隐性教育的语言学依据语言获得理论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 第二语言学习应遵循母语的内隐无意识获得方式,以获得隐性知识 为主: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外显知识是语言获得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语言教育应重视规则的传授。这一争论引发了许多语言学家对内隐 和外显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 我们认为:对语言的自如运用依靠的是隐性知识,在第二语言 习得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作用要大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构成 在课堂条件下第二语言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那么,显性知识能否转化为隐性知识呢?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 也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涉及到学习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实际 应用能力的关系,即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 知识对学生获得自如的语言运用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帮助? 关于这个关系,认知语言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不可转化论、 强转化论和弱转化论”。 “不可转化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 r a s h e n ,他提 出的语言输入说( i n p u th y p o t h e s i s ) 是应用语言学界最有影响和 最有争议的理论。按照他的理论,显性知识不能转化成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最多只能起到“监察器”( m o n i t o r ) 的作用,即对语言进 行编辑,起纠错的作用。语言能力的获得依靠的是“不难理解的输 入”( c o m p r e h e n s i l ) 1 ei n p u t ) ,只要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学习者提 供比他现有水平稍难的输入,通过“i + 1 ”的模式,他就可以达到掌 握这种语言、自如运用的程度,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 郑玉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1 黑允江大 学,2 0 0 2 1 2 “强转化论”则认为显性知识完全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具有 代表性的观点是心理学家m c l a u g h l i n 提出的信息处理模式。按照他 的理论,显性学习产生注意力中心,是控制处理;而隐性学习处在 注意力的外围,是自动处理。注意力成为不同处理形式的标尺,控 制处理和自动处理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体( c o n t i n u u m ) 。随着反复练 习,学习者的技能越熟练,他的注意力就越少,控制处理就会逐渐 变成自动处理,这样,显性知识可以通过练习向隐性知识转化。 “弱转化论”则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既有区别,又承认显 性知识可以促进( f a c i l i t a t e ) 隐性知识的获得,可以有条件地向 隐性知识转化。“弱转化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r o de 1 1 i s , 他认为显性知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促进“留意”( n o t i c i n g ) ( 即 注意输入信息的特征) ,提高“比较意识”( c o m p a r i n g ) ( 即把留 意到的特征与自己表达中的形式相比较) 。如果所学的语言规则不 受自然学习阶段限制,显性知识还可以直接转化成隐性知识。但这 种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弱”转化。 作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弱转化论”。“不可转化论”把语言 学习简单地归纳为吸收不难理解的输入,过分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 忽视了学习者本身的内在主观因素和人脑的认知能力。而“强转化 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了练习的作用,忽略了学习中存在的 自然顺序,将语言学习等同于其他技能的学习。“弱转化论”克服 了以上两种观点的局限,比较客观地阐明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 关系。 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应给予语法、语言知识 恰当的位置;但更应该认识到,隐性知识是获得第二语言能力的最 重要因素,隐性知识主要是通过内隐无意识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 虽然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但毕竟是一种弱转化,显性学习在隐性 知识的获得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根据语言学家r o de l l i s 对第二语言的定义:“首先,第二 可以指除母语以外所学的任何一种语言。其次,第二语言并不 与外语相对应。所以我们认为,无论你是在说这种语言的国家 里,在自然的环境里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在自然环境之外,在课堂 里学习这种语言,我们都把它称为第二语言习褥”。我们认为: 虽然普通话与方言属于同一种语言,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 源,在词汇语法方面差异也不大,但我们研究的普通话教育指的是 口语教育,不包括书面语,而汉语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甚至要超过 某些具有亲属关系的不同语种。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 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语言学界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同样适合普通话的学习,普通话教育可以 借鉴第二语言教育的经验。因此,在普通话教育中重视隐性教育是 符合语言学规律的。 三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功效 3 1 隐性教育是形成普通话语感的主要途径 3 1 1 语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何为“语感”? 王尚文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 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也许可以简称 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李海林把“语感”界定为“对言语 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 也有人认为:“语感可以鉴别言语的可接 受与否,是一种感情的认知能力,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直觉能力”;“语感是一种直觉判断,是一种心智技能”固。 我们认为,语感的基本特征是直赏性。关于“直觉”,美国的 阿瑟s 雷伯编著的心理学辞典作了如下解释:“直觉是直接而 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 这一术语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涵义:( a ) 这一过程是无中介的并有点 神秘奠测;( b ) 它是内隐地、无意识魄理解的一种对微妙线索或关 转引自郑玉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硬士学位论文1 黑龙江大学,2 0 0 2 王尚文语感论瑚】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p 3 5 李海株吉语教学论叫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q 9 2 3 3 王培光语言能力与语法教学【j 】中国语文,1 9 9 1 ( 4 ) o 伊道恩,李中立论语感及语文教学对语感形成的作用【j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 9 9 3 ( 8 ) 】4 系的反应。”本文赞同后一种对直觉的理解,即语感具有无意识性。 语感产生时无需理性思维的参与,而是瞬间做出的辨别、领悟、猜 度和判断。语感的本质是一种类化了的个体的言语经验,是个体在 其生活中进行言语活动的产物。“语感是指对言语活动进程和方式 或自发或自觉地直接地起稳定的快速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心理特 性和能力;心智技能是语感的核心。” 在这个意义上说,语感是一 种程序性知识。 3 1 2 普通话语感主要是通过内隐无意识学习获得的 语感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认为,内隐学习的机 制在对高综合性的语言知识( 程序性知识) 的学习中随时间的推移 会显示出明显的“内隐学习效应” ,所以,语感的获得与内隐学习 机制的作用密不可分。 例如,儿童在入学前虽然说不出或说不清支配语言技能背后的 规则,却已经能按照一定的语音、词法、句法规则说话了。他们在 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并使音、 义之间的结合以及思想意图的表达按照一套严密的系统规约进行, 这无疑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儿童是用什么方法学会自己的母 语? 成人究竟又是怎样教孩子学母语的? 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 说:“我周围的成人没有用什么方法教我语言,是我自己学会的语 言”。可见,儿童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在交际活动中不知不觉 地、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语言,周围的成人对他的影响是内隐的、潜 移默化的,正是通过这种内隐学习,儿童逐渐获得了定的语感能 力,因而能够正确、流利地运用自己的母语。由此可知,学前儿童 获得母语语感无需意志努力,主要是通过内隐无意识学习方式习得 的。 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也是这样,尽管与儿童相比其分析和理解能 力都较强,但他们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奋斗多年也达不到流利的 程度,为什么第二语言学习比母语要艰难得多? 原因在于,学生入 阿瑟s 管伯着,李伯黍等译心理学辞典【z 】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9 6 徐云知避2 0 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f 硬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 0 0 l 擂叠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2 固转引自李字明语吉学习与教育【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p 1 3 4 1 5 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内隐学习更有助于获得普通话口语语感, 因为内隐学习的成绩与任务的难度成正比,即在完成复杂性任务的 过程中具有优势。 作者长期在师范院校从事普通话教育工作,教学中发现,不同 普通话水平的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参加社交 活动情况、日常生活中坚持说普通话频率、及周围语言环境影响等 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也发现,很多时候同一个寝 室的同学普通话水平没有太大差别,并且语音系统错误、缺陷及方 言语调也惊人地相似。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内隐学习与普通话 语感的获得密切相关。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普通话语感的培养, 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3 2 隐性教育是激发普通话学习动力的最佳方式 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体系应包括知识体系和动力体系两方面。 这就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个浮出来的 可见部分是知识体系外化的语言能力,而隐藏在水下面的则是支撑 着浮出部分的基础,这部分就是由动机、兴趣、情感、信念、意动 等因素组成的内在动力系统。动力机制对语言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 非常关键的作用,语言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动力因素。传统的显性 教育往往重视认知的发展,忽视学生情意领域,而隐性教育恰好能 弥补这些不足。 3 2 1 隐性教育能够改善普通话学习的动机。 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