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 导论l 1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l 1 1 1 选题背景l 1 1 2 研究意义2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3 1 2 1 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界定综述”3 1 2 2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综述4 1 2 3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综述6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7 1 3 1研究思路”7 1 3 2 研究方法7 1 4 创新点和不足一8 2 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理论分析一1 0 2 1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界定10 2 1 1 收入标准1 0 2 1 2 职业标准l l 2 1 3中等收入阶层的年龄与教育程度构成1 2 2 2 消费需求的一般理论1 3 2 2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1 4 2 2 2 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15 2 2 3 理性预期的持久收入假设二1 6 2 3 税收对消费需求影响”1 6 2 3 1 税收对消费水平的影响1 6 2 3 2 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1 7 3 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现状分析一以江西省为例1 9 3 1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水平分析”1 9 3 2 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分析2 l 3 3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2 5 3 3 1 流动性约束制约消费需求2 5 3 3 2 消费方式呈现非科学性2 5 3 3 3 消费信心指数较低2 6 3 3 4 消费内容相对滞后”2 6 3 4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消费不足的危害”2 7 3 4 1 消费结构失调导致经济结构失衡2 7 3 4 2 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2 7 4 与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相关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2 9 4 1 个人所得税税负较重,制约消费需求2 9 4 2 投资领域税收政策挫伤消费能力”3 1 4 3消费税结构不合理抑制消费发展”31 4 4 社会保障税的缺失3 2 4 5 税收政策的在启动热点消费方面作用不足3 3 5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一3 6 5 1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税负3 6 5 2 完善投资领域税收政策,防止消费能力遭挫”3 7 5 3 完善消费税征税结构,优化消费环境”3 8 5 4 开征社会保障税,降低未来消费不确定性预期”3 9 5 5 启动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热点的其他税收政策”3 9 参考文献4 2 致谢z m i i k ,咿 k h - f ) 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c o n t e n t s 1 1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v a l u eo fr e s e a r c h 1 1 1 1b a c k g r o u n d 1 1 1 2v 甜h eo fr e s e a r c h 2 1 2s t a t e m e n to f c h i n aa n df o r e i g nr e s e a r c ho nt a xf i e l d 3 1 2 1d e f i n i t i o no f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l e v e l 3 1 2 2r e v i e wo f d o m e s t i cr e s i d e n tc o n s u m p t i o ns h o r t a g e 4 1 2 3r e v i e wo ft a xp o l i c yf o re x p e n d i n gd o m e s t i cr e s i d e n tc o n s u m p t i o n 一6 1 3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a n dm e t h o d 7 1 3 1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 一7 1 3 2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7 1 4i n n o v a t i o n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8 2 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a l y s i s 2 1d e f m i t i o no f m e d i u mc l a s s ”1 0 2 1 1i n c o m es t a n d a r d l o 2 1 2c a r e e rs t a n d a r d ”11 2 1 3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e d u c a t i o na n d a g el e v e lo f m e d i u mc l a s s ”1 2 2 2g e n e r a lc o n s u m p t i o nt h e o r y 一1 3 2 2 1k e y n e s sa b s o l u t ei n c o m eh y p o t h e s i s 1 4 2 2 2p e r m a n e n ti n c o m eh y p o t h e s i sa n dl i f e c y c l eh y p o t h e s i s 15 2 2 3p e r m a n e n ti n c o m eh y p o t h e s i so fr a t i o n a le x p e c t a t i o n s “16 2 3i m p a c to f t a xp o l i c yo n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1 6 2 3 1i m p a c to f t a xp o l i c yo nc o n s u m p t i o nl e v e l 。1 6 2 3 2i m p a c to f t a xp o l i c yo nc o n s u m p t i o ns 仃u c t u r e 1 7 3 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s a m p l ea n a l y s i s - j i a n gx ip r o v i n c e 。 1 9 3 1c o n s u m p t i o nl e v e la n a l y s i s 1 9 3 2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a n a l y s i s 2 1 3 3t h ep r o b l e mo f 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i nc h i n a 2 5 3 3 1l i q u i d i t yc o n s t r a i n t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 2 5 3 3 2i r r a t i o n a lc o n s u m p t i o nb e h a v i o r 2 5 m 3 3 3l o wc o n s u m e rc o n f i d e n c ei n d e x ”2 6 3 3 4c o n s u m p e t i o nc o n t e n ts t i l lb a c k w a r d 。2 6 3 4h a z a r do f s h a o r t a g eo f m e d i u mc l a s si nc h i n a 2 7 3 4 1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c a u s i n ge c o n o m yi m b a l a n c e 2 7 3 4 2w e a kc o n s u m p e t i o nd e m a n di sh a r m f u lt o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l o n g t e r m 一2 7 4 t h ep r o b l e m sr e l a t et o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t a xp o l i c y 2 9 4 1i n e f f i c i e n tp e r s o n a li n c o m et a xc o n s t r a i n t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2 9 4 2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f r o mi n v e s t m e n tt a x p o l i c yh a r m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31 4 3u n r e a s o n a b l ec o n s u m p t i o nt a xi n h i b i t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31 4 4i m p e r f e c to f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t a x 3 2 4 5t h el i m i t a t i o no f t a xp o l i c y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n s u m p t i o n 3 3 5 t h et a xp o l i c yt oe x p e n d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5 1i m p r o v i n gp e r s o n a li n c o m et a xp l o i c y 3 6 5 2i m p r o v i n gi n v e s t m e n tt a xp o l i c yf o re n h a n c i n gc o n s u m p t i o n a b i l i t y 。- 3 7 5 3i m p r o v i n gc o n s u m p t i o nt a x ,o p t i m i z i n gc o n s u m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3 6 5 4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t a x ,r e d u c i n gt h eu n c e r t a i n t yo fe x p e c t e df u t u r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3 9 5 5s t a r t i n gt h em e d i u mc l a s sc o n s u m e rt a xp o l i c y 3 9 l k f e r e n c e s 4 2 4 4 a c k n o w l e d g m e n t i v 、 摘要 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学名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提出“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标志着对中等收入阶层的研究已成为 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2 0 0 8 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遭受重创, 在出现投资不足,出口疲弱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发挥消费在驱动经济增 长的重要作用,并且明确消费需求的结构升级和规模的扩大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 力,是经济增长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因素。 如今中等收入阶层已被定义为社会结构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支撑起消费 崛起的完整经济格局,作为本文研究主体的中等收入阶层有着社会阶层发展中的 普遍经济特点,也有着经济演变中的特殊消费表现。本文在界定中等收入阶层标 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过程存在的问题, 并从税收政策角度提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具体来说,本文的撰写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本文写作的相关背 景,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 分首先界定中等收入阶层的标准,其次介绍消费需求的相关理论及税收对消费需 求的影响,为后面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分析及税收刺激政策的提出奠定理 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围绕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现状展开,笔者以江西省中等 收入阶层为例对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并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当前中 等收入阶层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性;在第四部分笔者则着重从税收的角度 分析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在第五部 分笔者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扩大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 可行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税收政策 a b s t r a c t 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i san e ww o r dt h a te m e r g e di no u r c o u n t r yr e c e n t l y t h e p r e s i d e n to fp e o p l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h uj i n t a oc l a i m e dan e wr e q u i r e m e mt h a t m a k e 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m a j o r i t y ”a t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p a r t yc o n g r e s s ,w h i c hr e p 陀s 就l t e d t h a tt h er e s e a r c hi nt h e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h a db e e no n eo f t h em o s t 蛔邺删 s u b j c c t si n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s i n c et h e2 0 0 8c h i n a s e c o n o m ys u f f e r e d 硒mt l l e o u t b r e a ko f g l o b a l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 ,w es h o u l da l l o wt h e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o f c o n s u r n p t i o n f u l lp l a yi nd r i v i n g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i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i n s u f f i c i e n ti n v e 蚰e n t 锄d w e a ke x p o r t sa n do t h e ri s s u e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w es h o u l dc o n f i r mt h a tt h eu p g r a d i n g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a n ds i z ee x p a n s i o ni st h eo r i g i n a ld r i v i n gf o r c eo fe c 0 n o i n i c g r o w t h , a n dt h em o s ts t a b l ea n d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o f 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r e c e n t l y , 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h a sb e e nd e f i n e da st h es p a r kp l u g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 ,t h e yb o l s t e rt h eo v e r a l le i c ) r 1 0 m i c咖d m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r i s i n g a st h es u b j e c to ft h i sp a p e r , 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h a st h eg e n e r a l e c o n o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b u ta l s o h a ss p e c i a l c o n s u m p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i ne c o n o m i ce v o l u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w a sb a s e do n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o f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 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a t u s a n d p r o b l e m so f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i n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t h e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ds u g g e s t i o 璐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t a xp o l i c i e st oe x p a n d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o fm e d i u m i n c o i n e c l a s s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 t h i sp a p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 p a r to f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h ea u t h o rd e s c r i b e d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i s p a p e r , i n c l u d i n gr e s e a r c hs , r e s e a r c hi d e a sa n dm e t h o d s ,a n d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i sp a p e r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 ;i nt h e s e c o n dp a r t ,t h ea u t h o rf i r s t l yd e f i n e dt h e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 ,t h e ni n 缸0 d u c e d l e t h e o r yo fc o n s u m e rd e m a n da n dt h ei m p a c to ft a x a t i o no n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a s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o ft h ep r o p o s a l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 t h ep a p e rw a sd i s c u s s e da m u n dt l i e 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a t u si n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洫t h i sp a r tt h ea u t h o r f u l l ya n a l y z e dt h ec o n s u m i n gl e v e la n ds t r u c t u r e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 t h ea u t h o rf o c u s e s f r o mt a xp o i n to f v i e wo fo u rc u r r e n tt a xp o l i c yi n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m i d d l ec l a s s c o n s u m p t i o ni n a d e q u a c i e s ;f i n a l l y , i i lt h ef i f t hp a r to ft h e p a p e r , t h ea u t h o rh a v e p r o p o s e ds u g g e s t i o n sf r o mt h ev i e wo ft a xp o l i c i e st oe x p a n do u rm e d i u mi i l c o m ec l a s s 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b a s e do nm a c r o c c o n o m i cc o n d i t i o n si nc h i n 氖 k e yw o r d s :m e d i u mi n c o m ec l a s s ;c o n s u m p t i o nd e m a n d ;t a xp o l i c v 2 j h b 蛊 1 导论 1 导论 1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自2 0 0 8 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以来,世界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也遭受重创。在 出现投资不足,出口疲软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需深刻认识消费需求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驱动经济增长的搿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的作用,因为只有消费需求才 是最终需求,消费需求的结构升级和规模的扩大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经济 增长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因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表示“今后几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 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 资、出口协调转变。 因此在当前阶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须高度重视扩大 内需、促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确定2 0 2 0 年发展目标,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中等收入者 占多数,它标志着着对中等收入阶层的研究会成为经济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相关问题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对扩大中 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研究时间尚短,研究难度较大,当前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 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具有权威性的观点。但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成功 经验皆可表明: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高收入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 者居多数的橄榄形格局。探求适合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模式可以推动并稳定 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 社会的基础是和谐经济,而消费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构建 和谐社会必然离不开和谐消费。因此,促进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实现和谐消 费既是重大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与其他研究相比,本论文的选 题做到了把消费理论和促进消费的现实重要性有机结合起来,既形成论文研究的 挑战性,也更加凸显创新性。 1 1 2 研究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当代社会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期,这其中 突出的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即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原有的部分社会阶层逐步 衰落和瓦解,新兴阶层孕育而生,在这其中中等收入阶层逐渐扩大,在经济社会 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并被定位为社会结构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带有特殊经济意义的研究主体,它具有三大主要经济特 征:收入水平中等化、职业倾向服务化、生活方式高级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可知,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是国家的消费主体,当它一旦成为数量庞大的社 会主流阶层,其消费行为对经济发展和产业构成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由此可 知,中等收入阶层在消费层面必将承担重任。历史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需求每增 长1 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 d p 增长0 6 至0 7 个百分点。中等收入阶层已逐渐成 为支撑消费崛起、构建完整经济格局的支柱,其消费力对经济增长的强大反作用 力已被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重视。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消费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对 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够充分,任由其发展则很可能会导致消费 的负面影响扩散到消费其他阶层,加倍反射到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经济则可能进 入加速下滑的阶段。一个成熟健康的和谐社会,应是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经 济、文化、生态之间均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的和谐程度是整个 经济社会稳定的衡量标准,从上节分析中等收入阶层自身经济特征,中等收入阶 层有相当强大的社会消费力,越来越倾向于消费偏好与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统一 协调。他们构成消费的新生力量,走在时尚消费的前沿,因此只有统筹兼顾实物 消费、精神消费、生态消费等方面,才能更加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又 快又好增长。 因此,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本论文将中等收入阶层作为研究主体,将 其消费需求及行为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唯物理 论,摸索出这一特殊群体消费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轨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 的时代背景,从税收角度为解决中等收入阶层消费不足现象提供解决对策,在促 成生产者合理生产,最终促进社会消费进入和谐化阶段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 价值。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 2 1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界定综述 本文主要研究主体是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因此首先要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标准 进行界定。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并逐步趋于稳 定,中等收入阶层正是在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的社会阶层。 国外学术界,“中等收入阶级 统称为“中产阶级”,英语中称为m i d d l ec l a s s , 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研究部门,将中国的中产阶层定义为:人均年收入2 5 - - 3 万元,家庭年收入7 5 - - - , 1 0 万元,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从事 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白领。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约 2 1 导论 1 3 5 。我国官方正式文本中使用的是“中等收入者 和“中等收入阶层 ;学 者则通常是将“中等收入阶层一、“中产阶级 、“中间阶层 等概念等同使用。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将“中等收入阶层 与“中产阶级 视为同一概念。 近几年有关中等收入阶层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其标准 的界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倾向于采用多元化指标来界定中等收入阶层, 但具体选择哪些指标并未达成一致,目前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以收入水平或消费分层作为划分标准,把中等收入阶层作为经济统计概 念。换言之,中等收入阶层即为收入或消费水平处于社会中间的群体。2 0 0 5 年国 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曾完成一份抽样调查报告,将6 万元至5 0 万元晃定为我国城市 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的标准o ,在我国,“中等收入阶层 首次得到明确的数 字化界定。该项调查历时4 个多月,发放问卷3 0 万份,据介绍,6 万至5 0 万的标 准并非单向的推导,而是经过严格验证的。测算的起点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 球中等收入阶层人均g d p ( 3 0 0 0 多美元) 和上限( 8 0 0 0 美元) ,并将这两个数据经 过入均g d p 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 标准换算等三重换算,相应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陈新年等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研究中, 也按收入指标作为划分是否属于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把中等收入和中等收入者定 位成生活较富裕和生活较富裕人群,并且认为中等收入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专 业技能较强,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投资能力回。也有部分学者以消费分层作为划分 标准,即以我们熟悉的恩格尔系数作为考量的指标。相关研究主要有 b o u r d i e u ( 1 9 7 9 ) 、r o s e n b a u m ( 1 9 9 9 ) 蜘李培林等。 二是以收入、职业、生活方式为标准,把中等收入阶层作为综合性概念。这 是目前许多学者都赞成的划分标准。a b e d w a r d s ( 1 9 4 3 ) 回以职业作为划分标准, 美国社会学家c wr i g h t m i l l s ( 1 9 5 1 ) 列举了构成美国中产阶级的职业分类。李 培林在中国社会分层中提到,所谓“中等收入阶层”,由于有了“阶层 二字, 不再是“收入”的单一指标可以准确定义、描述的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收入水平、 o 摘自中国社科院测算中国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已近2 0 h t t p 1 w w w 1 x h r c c o m h t m l - 5 5 1 7 7 6 7 - 1 h u n 窜方烨中产阶级是什么样子,阴现代经济信息2 0 0 5 ( 6 ) o 刘毅转型期中产阶层消费特征一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 0 页 o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研究 【m 】经济研究参 考 2 0 0 5 ( 5 ) ob o u r d i e u pl a d i s t i n c t i o n :( c r i t i q u es o c i a l cd uj u g e m e n t , p a r i s mi n u i t 1 9 7 9 r o s e n b a u m e f a g a i n s tm a t e r i a l i s m :c u l t u r e 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t h ec a u s e so f i n 既l u a l i w c a m b r i d g ej o u r n a lo f e c o n o m i c s 1 9 9 9 2 3 ( 3 ) 第3 1 7 至3 3 5 页 o 李培林、张翼中国的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 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0 ( i ) e d w a r d s a m c o m p a r a t i v eo c c u p a t i o n a l s t a t i s t i c sf o rt h eu s w a s h i n g t o n 。d c g o v e r n m e n tp r i n t i n g o 衢c c 1 9 4 3 o c 赖特米尔斯白领炭国的中产阶级 杨小东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7 第8 5 页 3 生活质量、职业、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结构特征等综合指标的概念。刘婵认为, 具有中等收入水平职业、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舒适、文明、品味等特点的生活方 式的人定义为中产阶层o 。李强在 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 0 0 5 ( 6 ) 曲陈延林,杜文光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9 ( 0 3 ) 4 1 导论 面推进,这些改革大大增加了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强化了家庭的储蓄倾向,储 蓄率的提高必然伴随消费需求的下降。 三是“中国居民消费观念说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水 平与西方国家不同,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有自己的特点,在消费观 念上谨慎保守,偏爱储蓄,许多居民还不能接受超前消费行为,从而导致中国储 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内需不足的现象。如藏旭恒回,陶传平圆都在发表的论文中持 以上观点。 此外,我国学者中还有朱长明固、陈新年 等把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归因 于社会信用水平低、信用体系不健全、中国居民投资选择渠道较少、资本( 财产) 收入不多,城乡生活基础设施薄弱等。 国外学者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及储蓄行为进行了计量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高路易( l o u i sk u i j i s ) 对中国高储蓄原因的研究。 在洛易扎( n o r m a nl o a y z a ) 、施密特一赫伯尔( k l a u ss c h m i d t h e b b e l ) 和瑟温( l u i s s e r v e n ) 运用世界银行建立的包含1 5 0 国家、横跨1 9 6 5 1 9 9 4 年储蓄及其相关宏观 经济变量数据库对私人储蓄变动原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高路易专门对中国的高 储蓄现象进行了经验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高储蓄首先是由于企业的储 蓄水平高,其次是政府的储蓄水平高。换言之,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储蓄过多。高路易还指出,中国居民储蓄水平高的部分原因是居民需要承担 在其他国家由政府支付或者由保险涵盖的支出,例如社保和教育,同时中国居民 普遍把将大部分的储蓄用在住房投资上 。因此,高路易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的解释和笔者概括的中国学者的第二种观点很接近。 2 0 0 7 年,世界银行对造成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发布的报告中称造成中国 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是工资水平册;上经济发展速度。报告显示,工资水平作为 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已经从1 1 年前 的5 3 下降至u 2 0 0 6 年的4 1 4 ,远远低于同年美国5 7 的水平回。 笔者在整理以上研究成果时发现,中国学者对国内居民消费不足的研究大多 基于西方消费理论,很少有运用面板数据时间序列进行计量检验或统计分析。部 分研究成果建立了理论模型,但没有运用中国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或者只使用 函威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们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 0 0 5 ( 6 ) o 陶传平我国消费市场低迷的原因及对策 叨山东社会科学2 0 0 1 ( 5 ) o 朱长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 0 0 9 0 ) 西陈新年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阴中国物价2 0 0 6 ( 4 ) o 摘译自k u i j i s ,l o u i s ( i n v e s t m e n ta n ds a v i n gi nc h i n a ) t h ew o r l db a n kp o l i c yr e s e a r c hw o r k i n gp a p e r 3 6 3 3 2 0 0 5 o 摘自h t t p j n c w s q q 怕2 0 0 7 0 2 1 8 ,o 0 0 3 8 4 h l m 5 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 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增长率、平均消费倾向、居 民银行存款规模) 或调查所得数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作者在此文中将使 用 统计年鉴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的资金流量表等相关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进行 实证分析,重点分析造成中等收入阶层消费不足的原因。 1 2 3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综述 在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研究成果中,国内学者都提到发挥税收政策的积 极作用。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基于对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根 据与消费相关的各税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税收政策。 一是调整个人所得税。师静提出,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进一步完善费用减除标 准、灵活设计个税起征点回。王蕾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研究中提出, 综合所得税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目标模式。综合所得税制的最大优点是能够 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符合量能课税原则,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 实纳税能力,使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多纳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 相对集中的人无需缴税或缴较少的税,从而有效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 差距的作用圆。 二是开征社会保障税。刘卉在税收政策与内需增长关系之我见中提出,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政府及时、稳定、足额取得社会基金收人的有效方式,有利于 改变人们预期心理,消除人们因对新体制的不了解、不适应产生不安定感,对未 来的理性预期必然增强即期消费的欲望和信心回。 三是完善其他与消费相关的税收政策。如完善消费税政策,适当调高部分消 费税纳税对象的税率。将现行的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 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取消房地产在开发建设环节设置的 各种乱收费项目。开征遗产税与赠予税等等。例如雷致青发表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有学者从加强税收征管力度,调节税收政策走向,突出税收激励重点 等方面提出促进消费需求的对策。 通过整理资料笔者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大多以调整个人所得税和开征社会保 障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对策。在本文中,笔者会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中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标准修订编制说明
- DB11T 1031-2013 低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承重建筑技术规程
- 农业机械采购招投标文件范本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研发外包制度
- 活动策划师聘用合同模板
- 汽车维修招投标操作规程
- 医药电商子公司用户体验改进
- 教育机构硬化地面施工合同
- 城镇医疗救助管理办法综合
- 教育公司消防管道安装合同
- 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护理课件
- 黑色素瘤护理的课件
- 水性可剥离涂料的制备
-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 科学计算课件
-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2600字(论文)】
- 绿化养护公司年终总结
- 太阳能制氢的能量转换、储存及利用系统
- 直肠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课件
- 《市场营销》知识点汇总
- 外研版四年级英语上册 (We are going to visit Hainan)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