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江 苏省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 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居民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对于过大的差距 不加以控制,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对 国民经济也将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和认识现阶段江苏省居民 收入差异程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下,有效地调控收 入分配中不合理因素所产生的收入差异,这对江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情况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首先 运用g e 指数的计算分解法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定量分析上说明 收入差距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城镇和农村内部差距占总体差距的比 重较小;其次,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法研究江苏省区 域收入差距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城市的人民收入水平长期以来 领先于苏中和苏北各城市;接着运用行业收入面板数据,对江苏省行 业居民收入差距做图表分析,直观的表明江苏省高收入行业主要集中 在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行业、信息技术产业以及 金融业等,而农业部门是低收入部门;接下来本文计算了江苏省的总 体基尼系数,结果显示基尼系数已经接近o 4 的警戒线,居民收入差距 不断扩大,目前并没有缓和的趋势;同时本文简单分析了中国居民收 i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并与江苏省的情况做了横向比较,以了解江苏收 入差距状况在全国所处的位置。 最后文章从经济发展、宏观因素、政府政策等方面考虑,研究了 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探讨,并在此基 础上总结提出针对缓解江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e p e n i n go fe c o n o m i cr e f o r ma n dt h ep a r t y sp o l i c i e st oe n r i c ht h e p e o p l ef o rt h ef u r t h e r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t h ei n c o m e so fr e s i d e n t s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h a v eb e e ni n c r e a s i n gy e a rb yy e 鸩a sw e l la st h er i s i n go f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 m e a n w h i l e , t h ei n c o m eg a pw i d e n i n gp r o b l e m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c o n s p i c u o u s ,h a sb e c a m et h ek e y i s s u eo ft h ea r e ao fi n c o m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a n i n c o m eg a pi st os o m ee x t e n ti n e v i t a b l e ,b u ti ft h eg a pi st o ob i gt oc o n t r o l ,n o to n l yi t w i l la f f e c t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o ff a r m e r s ,b u ta l s oa f f e c ts o c i a l s t a b i l i t y , a n dt h e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w i l la l s ob ei m p a c t e d t h e r e f o r e ,h o wt oc o r r e c t l y g r a s p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i n c o m eo fr e s i d e n t s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o ft h e d i s c r e p a n c yd e g r e e ,u n d e r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g i v i n gp r i o r i 锣t oe f f i c i e n c yw i t hd u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t of a i r n e s s ”,e f f e c t i v e l yi nr e g u l a t i n gi n c o m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u n r e a s o n a b l e f a c t o r si nt h er e v e n u eg e n e r a t e db yd i f f e r e n c e s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n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aw e l l o f fj i a n g s us o c i a lo b j e c t i v e s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i n c o m eg a pb e t w e e nr e s i d e n t s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i sm a i n l y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s e c t i o n s :f i r s t ,u s i n gg e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c a l c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 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fi n c o m eg a pb e t w e e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r e s i d e n t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s h o w s t h a tt h ei n c o m eg a pm a i n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t h eu r b a na n dr u r a ld i s p a r i t i e s ,w h i l e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o ft h ei n c o m eg a pi ni n n e r - u r b a na n di n n e r - r u r a la r e a sa r es m a l l ;s e c o n d l y , u s i n gt h ec l u s t e ra n a l y s i sw h i c hb e l o n g st om u l t i v a r i a t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t o s t u d yt h ei n c o m eg a pb e t w e e nr e g i o n s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t h e r e s i d e n t s i n c o m el e v e lo fs o u t hj i a n g s ua h e a dt h a to fn o r t hj i a n g s uf o ra l o n gt i m e ;t h e n u s i n gj i a n g s ur e s i d e n t s i n d u s t r i a li n c o m ep a n e ld a t at om a k ec h a r t s ,s t r a i g h t l ys h o w s t h a th i g h i n c o m ej o bi nj i a n g s uc o n c e n t r a t e si nan u m b e ro fm a r k e tr e s t r i c t i o n sa c c e s s d u et og o v e r n m e n ts u c ha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m o n o p o l yi n d u s t r i e sa n do t h e ri n d u s t r i e sl i k e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f i n a n c i a ls e r v i c e s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e c t o ri s a l w a y st h e l o w - i n c o m es e c t o r ;t h i r d l y , c a l c u l a t i n gt h eo v e r a l lg i n ic o e f f i c i e n to f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 m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h o w st h a tt h eg i n ic o e f f i c i e n th a sn e a r l yr e a c ht h ew a r n i n gl i n e0 4 ,a p p a r e n t l yt h e p e o p l e si n c o m eg a pi sw i d e n i n ga n dn oe a s i n gt r e n d ;t h e nt h i sa r t i c l ep r o v i d e sa n o v e r v i e wo ft h ec h a n g e so f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i n c o m e ,d o i n ga s i m p l e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 nw i t ht h ec o n s i s t e n tc o n c l u s i o n sw ec a ns e et h es t a t u so fj i a n g s u i n c o m eg a pi nc h i n a f i n a l l y ,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t h em a i n l yi m p a c tf a c t o r so fj i a n g s ui n c o m eg a p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p o l i c y t h e ne s t a b l i s h e sal i n e a rm o d e l ,b a s e do nw h i c hs u m m e du pp o l i c yp r o p o s a l st o e a s et h ei n c o m eg a p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k e yw o r d s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i n c o m eg a p ,i m p a c tf a c t o r s ,g i n ic o e f f i c i e n t ,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i v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d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l 和许 。7 年p 月f 彦日 指导撕签名:咋 d 7 年,。月矿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磬孙哿 日期: 矿7 年,z 月f 彦日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须始终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就是要保证各阶层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势良好。从效率优先的原则来看,人民收入 必定会有差距;从兼顾公平的原则来看,人民收入差距又不应过大。发展与稳定 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占人口多数居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小康,没 有收入差距的缩小,就不可能建成理想的和谐社会。 中国建国初期的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很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妨碍 了经济发展,使整个经济系统缺乏弹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占据了主导地位, 市场的功能被大大弱化了。1 9 7 8 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情况 下,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的 收入分配差距却正经历着一个低谷,近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程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超出了正常的差距范围。从理论上来说,收入 差距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是严重的: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影响国民经济 的顺利发展,当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时,直接的经济现象就是通货膨胀。从现实情 况看,收入差距的过大,给社会增加了许多不安因素;低收入者生活困难,国家 不得不拨款救济,增加了国家的负担;部分不合理的高收入和高消费,以及他们 的示范效应引起的更大范围的模仿,造成恶性循环。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变 的愈加严重,从发展趋势来看,似乎并无缓解的迹象,因此深受理论界的关注, 成为目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强省,近几年来,在“两个率先”的统领下,富民 优先政策得到全面实施,富民进程明显加快,整体居民收入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江苏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在居民总体收入增加的同时,收 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从行业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看,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不断扩大趋势,2 0 0 5 年全省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接近警戒线,收入差距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收入差 距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还影响着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因此如何 正确把握和认识现阶段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程度,正确认识导致这种差异所 产生的原因,对研究和缓解江苏居民收入差距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江苏省收入差距水平进行数量性描述和实证剖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 会各个方面选取多个指标,分析引起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对差距背后的发展、 体制和政策因素作探究,从而提出一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建 设全面小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参考价值。 1 2 收入差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收入差距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收入差距的理论,国外研究的比较早,成果也比较丰富。主要理论有: 1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理论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是目前收入差距领域研究比较丰富 的,早在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理论为典型代表的时代两者就已经被联系 了起来,但他们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要素收入分配间的差距,且又是一种短期的静 态分析。 库兹涅茨则在1 9 5 4 年提出了经典的倒u 曲线【l 】,他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收入分配不平等先扩大,然后再缩小,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差距会 逐渐扩大,到了工业化基本完成以后,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之后关于经济增长 与收入分配关系问题的研究大都是围绕着倒“u ”型假说展开的,首先进行大规模 横截面资料研究的是i a d e l m a n 和c t m o r r i s t 2 ,他们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与社会平等一书中,利用他们所收集的4 3 个国家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回归分 析所得结果支持倒“u 型假说。e p a u k e r t 3 将样本扩展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5 6 个国家,以基尼系数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发现各组平均的基尼系数的变动 同它的人均g d p 水平之间呈现倒“u 型关系。 1 9 9 4 年,哈佛大学的两个教授阿拉西那和罗杰克在经济学季刊上、塔巴 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尼尼和泊松运用世界银行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数据,互为补充地论证了收入分 配的不平等确实妨碍了经济的增长。罗纳德菲舍提出了一个分析贸易自由化后 收入分配变化的一般框架,研究贸易自由化后收入不平等的短期和长期趋势,他 得出的结论是要素禀赋决定贸易自由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土地充裕的国家, 贸易使收入不平等增加,劳动充裕的国家,贸易使收入不平等缩小。从金融深化 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国内地区间发展的差别在于它们的金融深化程度不相 j 舌- - j 4 1 1 5 1 。 2 二元经济理论 以刘易斯【4 】为代表的“二元经济论 对经济结构的演进过程与居民收入差距 的变动状况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 两个部门,由于大量过剩劳动力等因素的存在,农业只是一个“糊口”的部门, 农民收入低;而现代工业则是一个盈利部门,其劳动者收入较高。如果劳动力可 自由流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工业部门转移。这样,发展中国家在工业 化初期,现代工业部门能在不变的工资水平上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其资 本积累不断扩大。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扩张,进而导致两部门存在的收入差距进 一步扩大;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到了工业化后,上述收入差距扩大的趋 势会发生逆转,即随着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最终所有剩余劳动力都将为现代工 业部门所吸收,以至于劳动逐渐成为稀缺要素致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上升而资本 则变为相对宽裕的要素,导致资本收益下降,于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原来趋于 扩大转变为趋于缩小。 刘易斯模型充分说明了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是吸引劳动力的源泉,但显著缺点 是,认为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城市不存在失业,城市部门吸收完农村剩余劳动力 之前,城市工资率是不变的等假设,此外,刘易斯模型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 工业增长中的重要性,以及没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提供的剩余产品是 农业劳动力流向工业的先决条件,这就很大程度上与现实不符。 3 收入差距的分组度量 在研究收入差异程度的计算方法上,主要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方 法来分析区域差异的变动大小及其变动趋势,以探求其演变的一些规律。这方面 的研究主要旨在把这些判断和一些总结性的指标联系起来以试图把总体的不平等 3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解为相关组成部分的贡献组合【5 1 6 1 。一类是细分人口的,把人口按年龄、性别或 者种族分成不同的组合来研究各组合内部和之间的差距贡献,这里涉及的一个问 题是如何正确地确定人口分解的原则以及对差距测量的约束问题【7 1 ( c 0 w e l , s h o r r o c k s ) 。1 9 9 5 年c o w e l l 具体解释了人口细分的分解方法,1 9 9 3 年t s u i 也运用 过该方法进行具体研究。有关对收入差距的一般熵测量也就自s h o r r c k s l 9 8 0 年和 1 9 8 4 年提出之后多次被运用来研究对总体收入差距中不同分解部分的相应贡献。 二是有关从收入不同组成部分的角度来分解收入差距。其中一系列不同收入组成 及其相关的分解方法都已经被提出和运用于对总体收入差距贡献的估计中( r a o , f e ie ta l ,f i e l d s ,l a y a r da n dz a b a l z a ,p y a t te ta 1 ) i s t 9 。 4 收入的结构性差别 在财产及收入的结构方面,阿齐兹,拉曼卡恩、卡尔李思勤( 1 9 9 9 ) 对收入差 距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具有十分不同的收入结构。 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性收入、非农业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 包括企 业的“红利”收入) 以及国家和集体的转移支付。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生 产和自有住房的估算租金价值,以及较为次要的私人转移支付【l o l 。 1 2 2 收入差距理论的国内研究综述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收入分配差别不明显。8 0 年代开始,收入差别的问题逐 渐凸显,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收入差距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经 验和研究成果,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了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收入差距 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以及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1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 国内就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1 9 9 1 年,陈宗胜【1 1 1 就较为详尽地研 究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同时制约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别的诸多变量,他于1 9 9 4 年独立 地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 ”型假说,即“陈氏倒u 假说”。李 子奈等( 1 9 9 4 ) 利用我国1 9 9 1 年各地区农村和城镇的横截面数据资料,验证了我 国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 ”型关系。但是,赵人伟、李实和卡 尔李思勤( 1 9 9 观【1 3 1 对中国的抽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很难显示出倒“u 曲线的特 征。 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有:张道根【1 4 】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居 民收入分配变化的相互关联机制;周振华【1 5 】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宏观经济政策、 体制变迁、经济结构调整等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过剩、需求不足等问题做了理 论上的研究。杨天宇【1 6 l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对有效需求的影响,并 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魏杰等1 1 7 1 从逻辑上论证 了收入再分配调节消费需求的观点。许学军【1 8 】以东亚与拉美为例分析收入分配与 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其对于中国问题的启示。 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主要探讨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陈宗胜【2 0 在对公 有制下二元经济转换的研究中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农业和非农业两 部门间平均收入的差距是不同的。在初级阶段两部门平均收入差别很可能会呈扩 大的趋势。而“在发展的高级阶段,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另一方面农业 部门由于剩余劳动力的消失,边际生产率也开始提高,平均生产率也有较大提高。 在较高阶段,两部门收入差别可能又会下降。陈宗胜【2 l 】结合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 阶段和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状况,考察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人口比、农村非农 产业比重以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将 其中的二元经济结构视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指出只要传统的农 业部门还没有摆脱在二元经济结构中的不利地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很难缩小。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 1 9 9 4 ) 对中国1 9 7 8 1 9 9 3 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二元结 构系数、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比重、城市居民隐性收入比重、农村居民非农产业 收入比重和城乡人口比例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二元 系数解释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5 9 6 2 ,说明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i 冽。 钟鸣( 1 9 9 9 ) 考察了沿海与内陆地区不同的二元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 响的差异。中国内陆地区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 十分明显,发达的都市与贫困 的乡村并存,而沿海地区则不同,“二元结构较不明显,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 水平比较高。他认为内陆地区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居民从城市发展中所得的益 处不多,城市对农村的扩散效应不明显,因而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内陆地区农 村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增长速度偏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大。 5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南岳t 2 3 1 2 0 0 4 年在其著中国过剩二元经济研究中从过剩经济的角度对中 国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分析。指出用二元经济和过剩经济叠加而成的过剩二元经济 来概括中国的宏观经济是更为合适的。中国过剩二元经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国内 供需的严重脱节或失衡。 3 收入差距的分组度量 在通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等方法的研究中,着重是考察区 域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为代表的有: 李实、赵人伟、张平在中国收入分配变动的理论解释与经验分析一文中, 将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个是对居民收入的结 构变化、分项收入的分配变动及其与总收入的关系进行考察,一个是把总收入差 距在不同区域之间或者不同人群之间进行分解分析,也就是分解为组内差距变动 和组问差距变动。 赵人伟、李实等人( 1 9 9 9 ) 采用卡恩等人对收入差异的分析方法,采取的是 按收入来源分解总体收入不平等的方法。研究得出收入差距上升的变动主要在于 收入构成的变动,而不是各个分项收入集中率的变动。 万广华1 9 1 分别从区域分解角度和收入来源角度分析,运用g e 指数分解的方 法考察了转移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和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的转移性收入 不仅没有使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得到缓和,相反是加剧了农村一城镇区域间和总区 域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就是说,是加剧了城乡之间和全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 程度。 4 收入差距影响因素 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方面,李实、赵人伟、张平把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归 结为发展因素、改革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主要包含了两方 面的内容。一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二是从以农业 为主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无疑对于 提高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地区间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程度上的差 距,认为收入分配及其变化更多地表现为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制 度变化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构成了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决定因 素。 6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赵人伟、李实【2 4 j 为代表的多数学者从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 因素:经济增长或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变迁以及政府政策。 汪立鑫2 5 1 从理论上,通过定性分析把影响因素归纳为类似的三个或四个方面: 我国的体制转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转型,以及市场机制的分化作用。提出要加 快体制转轨与结构转型的步伐,早日完成这两类经济转变。 曾国安等【2 6 】将收入差别扩大的因素归纳为:收入制度的变革、就业制度的变 革、公有制度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部门之间的非公平交易、劳动力素 质的差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性程度的差异、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的非均 衡性、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以及法律实施的非均衡性。 林幼平等【2 7 】把结果归纳为:“公有制经济收入差异倒u 曲线 及其“阶梯形 变异 论、改革开放政策影响论、多重二元结构影响论、制度因素论和市场机制 及管理缺陷论、地下经济因素、土地所有权不能在经济上有效实现和地租分配的 不合理、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差距和农业生产结构问题、 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和部分行业生产能力闲置、私人资本参与分配等。 很多学者从单一角度分析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 赖德胜【2 8 】用实证分析,从教育影响因素角度,证明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在教育扩展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即在教育扩展的早期,它倾向于扩大收入不 平等,而在后期则倾向于缩小收入不平等。指出我国若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 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要提高落后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受 教育水平,发展教育也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效手段。 王诚【2 9 】从政府力量方面,认为政府应在社会保障、教育培训、政府功能和权 利机制改革上多做努力和调整,来应对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现状。 陈宗胜【3 0 】强调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正常收入的分 配差别大致是适当的,没有出现两极分化;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发生是导致居民收 入差别非正常扩大的根本原因;非法非正常收入大量产生的条件是体制转轨时期 出现的制度缺陷。因此要对在正常收入范围内的现行政策应加大力度贯彻,建立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的绝对减少;加快经济体制各 个领域的配套协调改革;理顺并提高正常经济活动的收益率,籍此缩小两种收入 的收益率比值。 7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宇文3 u 强调机会不均等的影响。指出垄断和非法收入的存在造成竞争不平 等,机会不平等。强调要完善转轨时期的各项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制度环境, 保证公平竞争。 黄祖辉【3 2 】认为转移性收入对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两 个方面:一是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支付 的差异;二是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即城镇居民能享受到较多的政府转移性支付,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享受不到政府 的转移性支付。提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加强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 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要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的再 分配结构。加大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 目前在我国,推动收入差别继续扩大的因素很多:经济的混合程度增加,公有 经济市场化,劳动市场的改变,经济周期的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城乡差别 的扩大,富裕者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等,都会使收入差别加大;另一方 面,减低贫困的措施,社会保障的完善,经济生活的规范化、法制化,以及传统 的平均主义观念等,又会抑制差别的扩大。两方面的因素同时存在着,其合力将 继续推动收入差别扩大,但速度会减慢些,可能在本世纪初逐步趋近于库兹涅茨 “倒u 曲线”的拐点【3 3 】。 1 3 研究方法和文章基本框架 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江苏省的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有三个部分的 内容: 第一部分是理论综述。包括文章的第一、二章。这部分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 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收入差距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包括文章的第三、四章。第三章是对江苏省收入差 距的重点分析论述以及与全国收入差距情况的比较,江苏省收入差距的研究角度 和方法主要为:城乡差距( g e 指数计算和分解) 、区域差距( 聚类分析) 、行业差 距( 图表) 、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 计算和图表) 。在第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 第四章立足近十多年江苏省收入差距的情况,根据影响收入差距的诸多因素,建 8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立指标体系,搜集相关数据,运用s p s s l 3 0 统计软件,用回归分析主要是主成分 回归建立方程模型。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为文章的第五章。是在前几章的分析的基础上的总结思 考,对策建议。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江苏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新中国5 0 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互联网上的相关数据文献。 9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收入差距的理论概述 2 1 收入差距的含义和类型 1 个人收入 李实在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历史与展望一书中引用美国经济学家s i m o n s 对收入差距的概念:个人收入是行使的消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和资产存量价值的变 化的二者之和。即个人收入包括个人的消费部分和储蓄部分。一般储蓄都是为了 将来某个时期的消费,因此,个人收入又可以视为一定时期内获得的用于个人和 家庭现在与将来消费的资源的市场价值【2 4 1 。 2 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是分配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在我国,居民收入的概念分为广义和 狭义两种。广义的居民收入是居民从各种渠道取得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失业 救济、灾害救济、抚恤金、业主收入、金融资产收入、财产收入、各种实物收入 等居民收入主要采取货币形式,也有非货币形式的自产自用的实物估值等。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从价值上反映居民的 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一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个 人收入,所以狭义的居民收入是指居民个人在一年内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一切货币 收入之和。但由于居民个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真正衡量居民收入水平、 生活水平的个人收入应该是指税后的收入,这种收入被称为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3 收入差距的含义 收入差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们获得货币收入的差别,它的核 心点是货币收入流入量的差别。与收入差距紧密相关的还有财富差距和生活水平 差距两个概念。财富差距是指在一定时点上人们占有的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量的 差别,它的核心点是货币收入存量的差别。生活水平差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 常为一年) 人们用于物质和文化生活消费上的差别,它的核心点是货币支出量的 1 0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差别。 4 收入差距的分类 收入差距可以分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表示的 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绝对数,通过绝对差距可以发现差距的大小, 但不能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程度。相对差距是指用收入相对份额来表示不同群体 ( 或个人) 之间的收入差别。 相对差距与绝对差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在于当收入水平一定时,二 者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绝对差距扩大时,相对差距也扩大;其区别在于绝 对差距只能反映收入差距绝对数,不能反映收入差距的相对程度,不利于对收入 分配差距进行比较。 在我国,收入差距的类型有多种表现形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口o 】。 收入差距从其区域分布角度划分,有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之分。城乡收 入差距是从城乡居民平均货币收入的角度划分的差距,是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及生 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侧面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是从各地区社会成员平均货 币收入的角度划分的差距,是反映各地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了解 地区收入差距的现象,分析地区收入差距的成因和社会效应,对于正确协调各地 区的收入分配关系及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入差距从其行业或部门的角度划分,有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差距、不同行业 之间的差距等之分。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收入差距包括公有制企业职工与非公有制 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公有制经济内部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不同职工间的收入 差距,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内部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不同职工间的收入差距等。不同行 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彼此间的收入差 别和行业内部或不同种类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别。如工业企业职工与服务行业 职工的收入差距等。分析和研究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的现状、 成因及社会效应,对于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充分发挥收入差距对提高经济效 率的作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收入差距从其成因性质的角度划分,有合法收入形成的收入差距与非法收入 形成的收入差距等之分。这也是当前收入差距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合法收 1 1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入是指公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劳动或其他方法所得到的实物和货币, 诸如工资、薪金收入,劳务报酬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收入,财产租赁收入等 应纳入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收入,和其他按税法规定免征个人调节税的收入部分。 非法收入是国家法律规定合法收入范围以外的采用不法行为所取得的收入,特别 是那些利用体制转轨时期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的漏洞,通过侵吞公有资产、不正当 竞争、偷漏税、骗税、走私等不法行为所获取的收入,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 贿、权钱交易收入,等等。 2 2 收入差距的度量方法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要求满足以下五个数学公理( f c o w e l l ,1 9 9 5 ) 3 4 1 : ( 1 ) 皮古道尔顿转移准则:当收入从穷人向富人转移时,该指标将会升高( 至 少不会下降) ; ( 2 ) 收入规模不变性:当每个人的收入都以同一比例变化时,该指标不变; ( 3 ) 人口准则:合并两个收入分配状况完全一样的样本,该指标不变; ( 4 ) 匿名性( 即对称性) :该指标与除收入以外的个人其他信息无关; ( 5 ) 可分解性:要求总的不平等可以分解为各个子集之间及其内部的不平等。 而满足这些条件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份额比例测度法 份额比例测度法通常按人均收入高低,将居民或家庭进行分组( 一般为五等 份或十等分) ,然后计算每种类型人口或家庭比重和相应的收入份额,并将这两 种比重加以对比,以分析规模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 通常是将入口分为十等分、五等分、四等分、二等分等几种,最常用的是五 等分法。五等分法最早是由英国学者fw - 佩什在1 9 5 7 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个人所 得税的实际发生率的论文中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首先将人口按家庭人均收 入的高低排序,然后将排列的人口分为五等分,最后测量各1 5 层的人口的收入在 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将这种方法划分出的最高收入的1 5 人口视为高收入阶 层,而将最低收入的1 5 视为相对贫困层。 作为等分法的应用,有以下三个重要的指数: ( 1 ) 库兹涅茨指标( k u z n e t si n d e x ) 1 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最富有的2 0 的人口( 家户) 的收入份额来表示,这一指数最低值为o 2 。 指数越高,收入差别越大。 ( 2 ) 阿鲁瓦利亚指数 以最贫穷的4 0 的人口( 家户) 的收入份额来表示。这一指数最高值为0 4 指数越小,收入差别越大。 ( 3 ) 收入不良指数 以最高收入的2 0 的人口( 家户) 的收入份额与最低收入的2 0 的人口( 家 户) 的收入份额之比表示。这一指数最低值为1 ,指数越高,收入差别越大。 这些指标虽然消除了权数的影响,并且便于分层考察、具体分析,但是不能 全面反映各个阶层收入差别变动的总体情况。 2 k u z n e t s 比率 将人1 2 1 按照收入分成若干组,而是第瑚1 人1 2 的平均收入,a 是第f 组人v i 占 总人口的比例,u 是总人口的平均收入。用公式表示如下: 耻p ,l 爿 这称为k u z n e t s 比率,用于反映总体收入差距状况,计算简单。但计算中给各 个家庭所赋的权重不等,最富有和最贫穷的家庭组的权重较大,中间家庭组的权 重较小。所以,当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时,k u z n e t s 比率的数值变化幅度比基尼 系数大一些。 当分组越细,组数越多,计算得到的结果就越接近真实情况,但同时也增加 了统计和计算的复杂程度。该指数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它可通过样本分组数 据甚至部分数据已经残缺的数据得出来,而无需详细的个人数据。 3 相对平均数法 相对平均数法,即以总体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线,计算在“线”上的居民 的人均收入或收入比重和“线以下的居民的人均收入或收入比重,进行比较观 察,分析差距变化;或者计算超出总体居民人均收入水平2 倍以上的居民收入或 收入比重,与相当于总体居民人均收入水平1 2 以下的居民收入或收入比重,进行 比较观察,分析差距变化。 相对平均数法主要考察不同收入层次人口的收入对于总体平均数的相对差距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度。 4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它所表明的是收入所得者的百分 比与所得收入的百分比之问的关系。在图2 1 中,横轴o p 为人口( 收入所得者) 的百分比,纵轴o i 为收入( 所得收入) 的百分比,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4 5 。线a 线为平均分配线,在这条线上,每一点对应的收入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都相等, 表明每个百分比的人口得到了同等百分比的收入。 i 收 入 百 分 比 厂、 c 0 人口百分比( ) p 图2 1 洛伦兹曲线图 折线c 线为绝对非平均分配线。在这条线上,一个人得到了全部收入,其他 人的收入均为零。b 线是收入分配曲线,它表示在某一年度,占总人口一定百分比 的个人所得到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主要 是通过b 线的位置变化来反映的。多数情况下,b 线位于a 线和c 线之间。b 线越 靠近a 线,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小,b 线越靠近c 线,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b 线与a 线、c 线重合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采用洛伦兹曲线衡量收入分配状况的优 点是形象、直观。缺点是只能在几何图形上观察。而无法以一个确切的数值来表 示收入差距。特别是在曲线发生交叉时,直观地观察就很难确定哪一条曲线代表 的收入差距更大。 1 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2 0 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基尼系数实际上是把洛伦兹 曲线表示的收入差距数量化,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它克服洛伦兹曲线图的缺陷,是一个更为精确地用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的定 量指标。图2 1 中,a 表示洛伦兹曲线与平均分配线之间的面积,b 表示洛伦兹曲 线与绝对非平均分配线之间的面积,基尼系数就是a 与a 、b 二者之和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基尼系数= a ( a + b ) 。 当a - 0 时,基尼系数等于0 ,a 线与b 线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专项训练含答案
- 法国课件湘教版
- 简讯格式与范文
- 西京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统计计算与软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DB31T 1249-2020 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 《一年级语文拼音总复习》优质课课件
- 物业管理员(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生成式对抗网络课件
- 恒生电子估值系统用户手册 FD
- 采购项目技术、服务和其他要求
- 肠梗阻护理和查房课件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件(合肥市公开课)
-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