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现代语文课程变革历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制、课程实 旋等方面,对我国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 萌芽过渡期:1 9 0 4 年清朝政府颁布和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语文独立设科,在形式 上初具现代学科的雏形,传统语文教育开始向现代语文教育过渡。 确立定型期:1 9 2 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改国文科为国语科,白话文进入语文课程并逐步 占据主要地位,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开始并逐步定型。 曲折发展期: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文教育的革命性变革。受“左” 的思想的影响,语文教学一度偏离正常轨道,语文教育在曲折中发展。 探索改革期:1 9 7 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语文教学从困惑中复苏,焕发出蓬勃 的生机,语文教育进入了探索改革的新阶段。 同传统语文教育相比,现代语文课程在价值取向方面以“为实用”取代“为功名”, 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进行了持久深入地探讨;在课程内容方面以白话文逐步取 代文言文的主导地位,形成了现代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编制方面试图以“科学化”、 “系统化”改变“玄妙笼统”、“神而明之”的状态,构建了现代语文课程的教材体系;在 课程实施方面以“阅读中心、读写结合”取代“以写作为本位”的教学范式,形成了现代 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体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现代语文课程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过渡期、确立定型期、 曲折发展期、探索改革期。区分萌芽过渡期和确立定型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由传统语 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演变的过程,认清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的本质区别,揭示 现代语文课程在价值取向、课程内容、教材编制、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现代语文课程萌芽过渡期确立定型期曲折发展期探索改革期 a b s t r a c t g l l i d e db ym o d e mc l l i i i c u l u m - d e s i 印t h e o r y ,l h ep f e s e n f t h e s i sf o 蹦s e so na 叫v e ya n dc 0 c l u s i o no ft h e e v o l v i l i gr e g l l i 耐t i e s 壮d b a s i cf e a t u sa b o u tt h e 删) d e m c i l r i i c u l u mo n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f f o mv 碰叫s 躯p e c t s 钳c ha sv a l u eo r i e n t a i i o n ,c u m c i l l u mt a 喀e t ,c l l r i i c l l l u mc 0 t e t s ,t e x td e s i 印,a n d 删锄l u mi m p l e m e n 诅t i a n ds o o n 1 h n s i t i o n a l - e m b r y 砌cp e d o d :q i n gd y n 船t yr e l e a s e d 柚dc 柚如do u tr e g m a “o no ns c h o o l sp r c s e n 把dt 0 t h ee m p e r o ii n1 9 ( 并c h i n e 辩b e c 撇柚i n d e p c n d c n ls u b j e c t 卸dw m 妯g si n 曲屺v 咖a c i i l 盯b e g 妯t ob et a u 曲 s y l n b o l i z i gt h e a 璐i d o n 矗0 m 、t h e 撕讨i t i o n a lc h i 】t 曲曲i n gl om o d e ma h i 】哺t e a c b i n g e s t a b l i s h e d _ p a n e m e dp e r i o d :t h em i n i s t r yo fe d h c a t i o no fb e i y 粕gg o v e m m 曲ts b i f i e dn 扯c h 址 i i t e r a t 耵es u b j e c tt oc h i n e s el 柚g u a g es u b j e c t ,a n dw 曲g si t h ev e m a c u l 盯c a m et oa p p rj nt h ea l i n e c o u r s ea n dd o n l i n a t et h et e a c h i n go fc h i n e ,w h i c hs y m b o l i 髓st h ee s t a b l i s h 卫to fm o d 哪a 曲n e c o u r 辩 t o r t i l o u sd e v e l o p i n gp e r i o d :s o d a lp r 0 毋己船p m m o t c st l i er c v o l u t i a f ) rc h a n g ei nc h i e t e a c h i n g t h e c b i n c s et c a c h i n gw 舾a m 妞e db y 吐l c “l 啦”t h o u g h t ,s t i e s s i n gp o l i t 豳a n d 脚r a i ,粕dc c a c h i l l gi 印o f i n g l i t c r a t l l r et e a c h i n g ,w h i c hl 酣t 0 妇d e v i a 廿叩舶mt h ei i g b t 妇d i o n t kc h m t e a c h 咄d e v e l o p e dj l la t o r l t l o u sw a y e x p l o r 洫ga n dr e f 0 皿i n gp e r i o d :t h ec h i n e t c a c h i n ge m e r g e s o u to ft h cm o m 踮姐dc a n l et 0b eo fv i g o f a f e rt h et b 打ds e s s i o no ft h ee 】e v e n t l lc o f e 化n c eo fl h eq 肌m 皿i s tp a r 婶玷ea l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c 枷et oa s t a g eo f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r e f o n n c o 唧a r e d w 油m c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i 髓c h i n 山e 瑚d e mc h i n e f e a c h i ga ha tu s e f a m c r m 锄 f 卸i nv a l u e ,p r o c e e d i n gw 油t h ep u f p o s e ,p e o p l ec a r r yo u tt h ee ) 叩l o f a b o no nt l l en a t i l r e ,t a r g e t 衄dt a s ko f t l l ec h i l l e s ec o u f s e ;t l l ew r i t i n g si 山ev e m a c u l a r 锄b s l i l u t ec l 躯s i c a lc h i n e 孤de s t a b l j s hi 括d w l ls y s t e mi n i i c o u f s ec 0 t e 域i i lt e x td e s i g n ,s d e n t 嫡cm e t h o d sa r ce m p l o y e dt op l a l h en l e t a p h y s i c a lo n e s ,a n dam o d e m s y s t e mf b rc h i c s et c x th a sb e e nc o n s t m c t e d ;i nc o u f s ee 冲e f i m 明tm a m n g i sf o c l i s c di 鹏t e a d0 fw f i n 岛柚da r e a d i n g c c n t c r e ds y s 晒mh 勰b e e nf o r m 酣w h i c hi 眦l u d 船l i 咖i g ,s p e a k 妯g r e a d i l l ga n d 州“n g t h ei 卫1 0 v 撕v ep o i n ti nt h i si h e s i si s 也a tc h ef o u rp e f i o d sa mp i o p 0 dc o n c e m i n gt l i ed e v e l o p m e n t0 ft h e m o d e mc h i n e c u f r i 皿l u m i t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t w od e v e l o p i n gs 衄鲁e sb e 帆nt f a n s i t i o n 机血哪o n i cp e 曲d 柚d e s t a b u s h e d - p a u e m e dp e 曲d t h ea b o v ew f a c n i t a t em ei c o f g 柚i z a o no ft h ee v o l v i n gp m 龉曲m t r a d i t i o 衄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i om o d e mc h i n e t e a c h i l l g ,m a k ec k 缸t h e 柏t 训d i 船彻l c e sb e 柳n h 暑d i t i o n a lc h i n 幅et e a c h i 】喀粕dm o d e ma l i n c 辩t e a c h i n ga n dd e i n s 妇l et h eb 勰i cf e a t u r e so fm o d c m ( :h i n e 辩c u f r i c i l l u mf i d mf o i i ra s p e c t s :v a l u e 捌e n t a t i o ,c l l r c o n t t s ,t e x td e s i g n 粕d 删删啪 脚l e i m 恤n o n 1 【e yw o r d 骷删e m 血i e 删c i l l u m订a 璐i t i o n a l - e m b r y o n i cp e r i o de s t a b h e d p a 埔黜dp e i i o d t o r t u o u sd e v e l o p i n gp e r i o de x p l o r i n g 柚dm f o i l i gp e i i o d i 前言 前言。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从1 9 0 4 年至2 0 0 4 年的中国现代语文课程。论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 指导,从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制、课程实旋等方面,对我国现代语文 课程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 按照中国通史的分期习惯,一般把1 9 1 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 端,这里之所以把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研究范围向前延展到1 9 0 4 年,主要是考虑到1 9 0 4 年1 月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和实施,使语文教育从传统的综合性教育中分离出来,在 形式上初具现代学科的雏形。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将中国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也激起 了传统社会的死水微澜。中国社会在世界现代化大潮的卷裹之下,被迫踏上了现代化征程。 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现代语文教育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吸收国外语文教 育的经验,汲取传统语文教育的营养,虽有数度蜂回路转、潮起潮落,还是走上了实用化、 科学化、民主化的现代化之旅。在这百年之旅中,语文课程的建设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也留下了不少的问题。鉴往可以知今,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对现代语文课程的变革 历程进行研究,必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本质,指导语文教育实践,认清语文课 程改革的方向。 现代语文教育史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陈必祥著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 1 9 8 6 年) 、顾黄初著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 1 9 9 1 年) 、 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 1 9 9 1 年)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 1 9 9 5 年) 、郑国民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 ( 博士论文1 9 9 8 年) 、黄小燕著民国时期( 1 9 1 2 1 9 4 9 ) 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 ( 博士论文1 9 9 8 年) 、王松泉、王伯勋、王静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 2 0 0 2 年) 等。这些研究成果在语文教育史料的搜集与整理、语文学科性质的分析与探讨、语文教育 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等方面,都能有所突破,为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当前的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研究者在 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期问题上的分歧。关于语文教育史的分期,王松泉在中国语文教 。本节部分内容曾发表千语文教学之友,2 0 0 叫7 ) :5 7 。 前言 育史简编一书中曾经列举了六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对现代语文教育史的开端和发展阶 段各执一说。对历史分期不明确、不统一是历史研究不成熟的表现,既影响了对语文教育 史研究的深入,又引起了认识上的混乱。其次是现阶段对语文教育的研究还多侧重于教学 方面,对语文课程的研究则不够重视,也不够深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全面学习 苏联,苏联的教育学偏重教学论的研究,受其影响,我国的教育指导性文件也由课程标 准改为教学大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学中教学论是占主导地位的,课 程论的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只重视教学论,而忽视课程论,我国的教育研究 是在用一条腿走路,理论的残缺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课 程理论丌始在我国广泛传播,但在语文教育史这一研究领域里,自觉的以课程理论为指导 来关照现代语文课程变革历程的具有学理品格的探索还不多见,在今天语文课程改革的大 背景下,这种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分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从课程论研究的视角 考察现代语文课程在萌芽过渡期( 1 9 0 4 1 9 2 0 ) 、确立定型期( 1 9 2 0 1 9 4 9 ) 、曲折发展期 ( 1 9 4 9 - 1 9 7 8 ) 、探索改革期( 1 9 7 8 2 0 0 4 ) 的外部表现特征和内部发展规律。 有几个问题需要交待: 一、分期的原则 对语文教育史分期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分期标准不统一,有的主要以通史分期为依 据,有的较多地考虑了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特点,有的则试图二者兼顾。本文对现代语文 课程发展阶段的划分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遵循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忽视这种自 身的规律,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历史分期应该有历史内部矛盾的自身依据”,语文教 育史的分期应该遵循其“独具个性的发展逻辑”。圆单纯按照通史的分期习惯来给语文教育 史分期,就会缺乏语文教育自身的个性,不能揭示语文的本质。1 9 0 4 年奏定学堂章程 颁布与实施,语文学科( “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读经讲经”) 与其他现代学科一起并 列于癸卯学制系统之中,在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学科的基本特征。这一事实虽非通史中的重 大事件,对语文教育的发展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1 9 0 4 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 实施作为传统语文教育开始向现代语文教育过渡的标志- ,原因正在于此。 2 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传统的语文教育研究多侧重于教学论,本文力图在课程 理论的关照下探求现代语文课程的演变规律,把课程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 。参见王松泉,千伯勋,手静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 :2 _ 3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 j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礼2 0 0 0 :4 2 前言 材编制和课程实施都划归到课程论的研究范畴之内,在现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 样处理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考察语文教育,就必然注重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课程内容的变化反 映出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课程目标的实现要以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主要依托,教学方 法的选择要以课程内容为主要依据。准此,现代语文教育同传统语文教育的区分也应以课 程内容的变化为主要依据。独立设科以后的语文教育,就教学内容来说仍然是“识字”加 “读古文”加“写古文”,这样的内容又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依然是记诵和摹仿。 因此可以说,独立设科之初的语文课程在形式上虽然具备了现代学科的特点,实质上仍保 留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特征。语文独立设科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语文课程的开始。 1 9 2 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国文科改为国语科”,“改国文为语体文”。白 话文在语文课程中取得合法地位,并逐步取代文言文占据主要地位,是我国语文教育最深 刻的变化,为解决传统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的弊端奠定了基础。课程内 容发生了变化,课程实施的情况也随之而变,语文课程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把1 9 2 0 年到1 9 4 9 年这一时期作为现代语文课程的确立定型期,原因正在于此。 3 联系历史背景,注重语文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的关联性。世界上任何事物自身的发 展规律都是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形成的。离开社会发展单独寻求某一事物的自身规律, 既不全面,也不可能。学校教育必然要受社会变动的影响,而语文科受影响尤甚。“在思 潮多经巨变的时代,于中学各科教学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文教学。”。准此,确定语文教 育的历史分期,也应当在整个社会的宏观的发展史中寻求自身的特殊规律,做到既体现语 文课程自身的个性,又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9 4 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9 7 8 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对语文教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把这两个事件作为语文教育史分期的依据,也是符合语文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二、论文的结构 论文分前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价值、研究现状、研究角度、分期原则、论文结构、研究方法 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正文部分从语文教育发展基本轨迹、语文课程设计、语文课程实施三个方面论述和分 析现代语文课程在各发展阶段的外部表现特征和内部发展规律。 。王文彦语文教育学教程【m 】开封:河南大学j 版社,1 9 9 3 :l o 儿 。黎泽滴,马啸风,李乐毅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1 2 9 。阮真时代思潮与中学国文教学【q 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 9 9 1 5 9 6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以下简称前期 3 刖舌 1 语文教育发展基本轨迹。语文教育发展基本轨迹侧重对语文课程发展的整体进程 的考察,着眼于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外部联系,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寻找语文课程变 革的外部原因。语文课程设计和语文课程实旋两部分侧重分析语文课程变革的内部规律, 从语文教育自身寻找语文课程变革的内部原因。 2 语文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拟定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决定于两 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 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简言之,语文课程设计是对语文课程各个方面做出的规划和 安排,其基本要素包括课程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语文教材的编制 等。( 1 ) 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是指对语文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语文课程面向何方的 问题。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上位概念,面向何方的抉择控制着语文课程中 听说读写的取向选择,规定着语文课程目标的运行航道。作为影响语文课程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因素,对语文课程价值的认识还会直接融入语文课程目标之中,成为联系各项分目标 的纽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总是和语文课程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发展阶段对语文 课程价值和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也反映出各阶段语文课程理论研究水 平的不同。( 2 ) 语文课程价值取向和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上位概念。在某一个 特定时期内,一门科学的知识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并不是 把它所对应的科学知识全部包容,选择哪些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取决于人们对这门课程的 认识,即语文课程价值取向和语文课程目标。( 3 )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语文 课程实施的主要凭借。语文教材的编写水平是语文课程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教材是 供教学使用的材料,其外延很广,这里只讨论教材的核心部分一教科书。 3 语文课程实旌。课程实施是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编制以后,为实施教学 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简单的说就是广义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设计的 各种要素是课程实旌的上位概念,用什么样的方式实旋教学,要考虑语文课程价值、语文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因素,当然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课程内容。 结论部分在第二部分的论述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的比 较,揭示现代语文课程在价值取向、课程内容、教材编制、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考察现代语文课程萌芽、确立和发展的变革历程。萌芽过渡期开始了从传统 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演进,考察这一演变过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传统语文教育同现 代语文课程区别与联系。确立定型期的语文课程处于现代语文课程的创建时期,语文教育 。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1 :1 。上史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2 1 4 前高 界以宏大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接纳了西方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在各种教育思潮的剧烈碰 撞交锋之中,人们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不断深入,产生了一大批水准很高的语文教育理论著 作。在各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改革实验非常活跃,各具特色。语文教材的编写空前 繁荣,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考虑到现代语文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论文在兼顾章节平 衡的同时,对萌芽过渡期和确立定型期有所侧重。 三、研究方法。 本文对现代语文教育史的研究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 态度客观地对待历史。 1 历史文献法。本文属于“史”的研究,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资料为基 础,以披沙拣金的态度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剥离出语文教育的内容,梳理现代语文课程演 变的基本轨迹,探求现代语文课程发展演变的规律。 2 比较法。通过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以及现代语文教育不同发展阶段在课 程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的比较, 研究语文课程的内在规律,寻求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第一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本章研究的足从1 9 0 4 年语文独立设科到1 9 2 0 年改国文科为l 雪语科这一时期的语文课 程。语文独立设科,白话文教学开始萌芽,传统语文教育开始向现代语文教育过渡,是这 一时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故名之为萌芽过渡期。 第一节萌芽过渡期语文教育发展基本轨迹 一、语文独赢设科 我国古代的教育从来没有单独设置“语文”学科,而是一种汇经、史、哲为一体,熔 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为一炉的“大语文教育”,所有的德、才、学、识、能的 教育都贯穿于四书五经、蒙学读物、文选读物之中,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浑然状态。 传统语文教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 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班大量的读写 实践为基础的作文教学体系。”但是传统语文教育是一种仕宦教育、精英教育,逐步沦为 科举考试的附庸,这样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识字加读古文加作古文,这样的性质和 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记诵和摹仿。这样的语文教学有四大弊端:脱 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3 清朝末年,民族危机日益加重,这种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川实际的传统语文教育已 经无法适应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时代需要,传统语文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 语文独立设科是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山现的,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 学制改革的产物。鸦片战争失败蛆后,清政府国家主权日益沦丧,中国社会危机四伏:外 部强改环伺,内部国困民穷。面别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一些卓有远见的知识 分子开始认识到改革落后的教育制度的迫切需要。戊戌变法中废止八股,改试策沦,变法 失败后,慈樽太后垂帘听政,又恢复了科举制度。1 9 0 1 年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纷 纷上书,详陈科举制度的弊病。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实施教育改革。学制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实旋教育改革。学制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黄小燕民国时期( 1 9 1 2 1 9 4 9 ) 中国诺文教育现代化进程删究f d l 上海华东师_ 地大学,1 9 9 82 8 。张志公关十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蟑初步设想 q 张志公自选集( 上)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 1 7 2 1 7 4 6 第一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1 9 0 2 年8 月1 5 日(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同) 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 堂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但由 于学制本身还不够完备,加之清政府对张百熙“存有忮心”,”认为他改革的路走得太远了 些,。“壬寅学制”实际上并未推行。 1 9 0 4 年1 月1 3 日(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同) 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 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 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改私塾为学堂,实行分科教学,初等小学堂设置的读经讲经、中国文字, 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置的读经讲经、中国文学,都属于语文教育的范畴。“癸卯学制” 对各门课程的课程宗旨、修业年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材编 写等都有具体规定,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我国语文独立设科的标志。”语文课程 从古代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分离出来,开始了由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 “中国文学”是相对于外国文学而言的,实际上包括文章、文学在内,并非纯文学内 容;它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也不同于后来的语文课。但从奏定学堂章程的规定来看 它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后来国文科的先声。 二、国文科的设立 早在辛亥革命以| j i ,就有人认为中国文字、中国文学所学并不限于文字和文学,提议 将这一科定名为“园文”。1 9 0 2 年蔡元培等人创立爱国学社,率先设立国文学科,1 9 0 3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正规化语文教科书的名称就是国文教科书,这套教科书 影响很大,以后出版的其他语文教科书也大都以“国文”为名。 1 9 1 2 年1 月1 9 日南京l 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明确要求废止“有 碍民国精神及非各种学校所应授之科目”,“以国文课取代读经课”。“国文”成为我国语 文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传统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 总的来说,癸卯学制实行分科教育,分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等科,同修 身、历史、地理等学科相分离,原先混合于传统语文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的 。李杏保,颇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 】成都:四i 教育h l 版社,2 0 0 0 :2 9 9 吕达课程史论i m l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 9 9 9 :1 5 4 。奏定学堂章程( 湖北学务处本) i q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 9 8 6 :5 2 9 - 5 3 1 o 关于语文独立设科的时间,理论界有1 9 0 2 年、1 9 0 3 年、1 9 0 4 年等几种小同的说法。1 9 0 2 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 并未实际推行拒实践意义 不能作为语文独立设科的标志。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和实施的时间足1 9 0 4 年1 月1 3 日, 按i h 历算足光绪二f 九年( 1 9 0 3 年) i 一月二十六口,早期研究资料多采用旧历,如舒新城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一书中就采用了1 9 0 3 年的说法,今人也多依此说。但是按照现在的惯例,进是采用公儿纪儿的方法定为1 9 0 4 年为 宜。 o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i m l f :海:l 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 :4 1 7 第一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内容,由其他课程分担了,但是出于传统势力的影响,语文教育的目标依然是“存圣教”、 “保国粹”,语文学科仍然是经学的附庸。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宗旨发生了转变,读经讲经被废弃,国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进一步 明确,课程内容进一步纯粹化,掺杂在其中的杂质被进一步过滤出来。语文学科的独立性 进一步得到增强。 第二节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设计 一、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 这一时期,人们多从实用的角度柬认识语文课程,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 脱离应用实际的弊端的反拨。1 9 0 9 年沈颐尖锐地指出,“旧日文人,有下笔千言,而不能 做记事文与寻常之家信者”,形象地说明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缺陷,击中了传统语文教育的 脚踵。沈颐认为“文字者,所以广语言之用也”,“不能语言,不足为完人,不习文字,亦 不足为完入”,。从培养完人的角度来认识语文学习,提出“文章之学,求其实用”的主张。 1 癸卯学制中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 清朝末年,西学东渐,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的人才观开始发生 变化,以造就仕宦人才为目的的传统人才观受到西方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的社会主 体、多元育才观念的影响。新的人彳观要求通过不同层次的教育,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 使之找到各自的最佳位置,并培养其社会主体意识和国民精神。 重订学堂章程折( 1 9 0 4 年) 规定“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 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技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 实用。”“j 、l 讲经者,先明章旨,次释文义,务须平正明显、切于实用。”。学务纲要( 1 9 0 4 年) 规定“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钦遵谕旨,以端正取向,造就通才为宗旨”,“使学生他 同成就,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士”的 教育,还开始注意到了“农”“工”“商”的教育,要造就的是“上知爱国,下足立身”的 通才,而非只会读圣贤之书,于经世济民一窍不通的庸才。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中国文字,其要义在使识目用常见之字,解同用浅近 之文理,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 。沈颐论小学校之教授国文【c j 前期:1 - 3 。黄小燕民国时期( 1 q 】2 1 9 4 9 ) 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d 】上j 好:华东师范大学,1 9 9 8 :3 4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上)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l :1 0 5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上) 【m 】北京:人民教育版社,1 9 8 1 :1 9 7 8 第一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开他日自己作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要需。”。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语文课程价值观追求 “实用”的取向:不论是教学f i 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还是教学包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知识的课文内容,都是为学生以后谋生做准备,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很明显, 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用俗话作文比用文言作文容易,为了达到实用的目的,这里规定用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口头语言的形式,记叙事情,作简短的书信。为了排除方言差异对口 头语言交流的障碍,在高等小学堂提出了习官话的要求。口头语言开始成为学校语文教学 的内容,在解决传统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的弊端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这一进步正是在语文课程追求实用取向的影响下取得的。 2 王子癸丑学制中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 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1 9 1 2 ) 规定小学国文宗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 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智德。”。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1 9 1 2 ) 规定中学:“国文 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 启发智德。”9 这两个国文要旨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只是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国文要旨沿用了当时日本语文科的目标,但是它针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而提出,还是反 映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 1 ) 把“通解普通语言文字”、“略解高深文字”作为语文课程 的主要教学目标,读写兼顾,突破了传统语文教育读文只是为了作文的圈子。( 2 ) 把语言的 理解和运用列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启发智德列为次要目标,在文道关系上开始把国文 学习的重心放在语言文字形式的讨究和语文技能的训练上。( 3 ) 鼓励让学生“自由发表思 想”,原则上摈弃了“文以贯道”、“代圣贤立言”的写作教学思想。( 4 ) 突破了过去读文解 文只是拘囿于少数圣经贤传的古奥殿堂,将一般意义的文字( 普通语言文字) 列入课程目 标,使之成为启发智德的重要媒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国文要旨与今天的语文教育思想在许多地方是相近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具有很强的进步性和前瞻性。但就实施情况来看,正如胡适在1 9 2 0 年所分析的,国文要旨本是属于“理想的”,内容并无大错,但“考察8 年来教学的实况”, 却不能不说是“完全失败”,其原因“并不在理想太高,实在是方法大错”,因为目标是通 解普通语言文字,教的却并不是普通的语言文字,而是少数文人使用的文字;目标是能自 由发表思想,教师却不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思想,而是“硬要他们用于百年前的人的文字, 。舒新城中因近代教育史资料( 卜) 【m 】北京:人民教育版社,1 9 8 1 :2 0 2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中) 【m 】北京:人民教育 版社,1 9 8 l :4 5 2 9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中)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5 2 2 。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5 :2 6 6 9 第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学古人的声调文体,说古人的话”,“事实上的方法和理想的标准相差这么远,怪不得要失 败了”。胡适的分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学的内容纯粹是少数人使用的文言,而非 现实中人们习用的口头语和与口头语相近的白话文,那么“通解普通语言文字”、“略解高 深文字”、“自由发表思想”云云,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3 五四前后的语文课程价值观 刘半农认为“改了学校制度以后,一切几乎全在科举的旧轨道进行”,不过是把“老 八股”改成了“新八股”,“现在学校里的生徒,往往有读书数年,能作今夫、且夫 或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滥调文章,而不能写通畅之家信,看普通之纸报纸杂志文 章者。”“出了学校的毕业生,学实业的,往往不能译书;学法政的,往往不能草公事、批 案件;学商业的,往往不能订合同、写书信;却能作些非驴非马的小说诗词,在报纸上杂 志上出丑。”国文教育所培养出的人多是“谬种而非桐城,妖孽而非选学”的怪物。从追 求实用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出发,对当时的国文教学实际的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刘半农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国文教学必须抱定“实事求是”的宗旨:“不好高骛 远,不讲派别门户;只求在短时期内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职业上所必看之书; 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职业上所必作之文。”。表现出中学国文教学职业化的倾向。 孙本文认为,1 9 1 2 年的国文要旨“用意浑括,未见切实”,他自拟了一个国文教育方 针:中学国文在授以写实主义理想主义之普通文、文学文,养成其实际上搜集知识发表思 想之能力,并以启发智德。他认为“国文教授之作用,不外形式实质二端,形式以涵养能 力,实质以陶冶心性。所谓搜集知识发表思想者,形式也;所谓启发智德者,实质也。搜 集知识发表思想之能力,几为向日教国文者出全力以谋之鹄的。若乃启发智德,则有各科 学在,似非国文教授之主鹄,国宜重形式而轻实质也。”。明确提出国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在于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的学习,在于“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的训练,培养道德、 发展能力都是国文教学的次要目标。孙氏的论述中已经蕴含了“主要目的”( 主鹄) 和“次 要目的”的思想,对后来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萌芽过渡期的语文教育前期受清末教育宗旨的影响,强调“忠君”、“尊孔”,偏于圣 贤之道的灌输,偏于思想灌输的一面,后期则开始注意到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强调对语 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开始转向形式的训练的一面了。 二、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内容 。胡适中学围文的教授【c 】胡适教育文选北京:开明出版 ,1 9 9 2 :6 3 - 6 5 。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q 前期:5 9 6 7 。孙本文中学校之读文教学【c 】前期:8 2 1 0 第一章萌芽过渡期的语史谍程 ( 一) 癸卯学制中的语文课程内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语文科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两个科目,高等小学 堂、中学堂语文科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个科目。 1 中国文字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中国文字“其要义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 之文理,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 开他日自己作文之先路,共谋生应世之要需”。中国文字科的教学内容为:“第一年讲动字、 静字、虚字、实字之区别,兼授以虚字与实字连缀之法,习字即以所授之字告以写法。第 二年讲积字成句之法,并随举寻常事一件,令以俗话二三句联贯一气,写于纸上。第三四 年讲积旬成章之法,或随指日用一事,或假设一事,令以俗话七八句联成一气,写于纸上。 习字同前。第五年教以俗话作日用书信,习字同前。”。 中国文字科的首要任务是集中识字,这罩的“字”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词”。 实字指有实在意义的词,主要是指名词,故说“绘图加注指示之”。虚字是指意义抽象的 词,它们在句中起组织句子的作用,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如连词、介词等。动字指动词, 静字指形容词等。这种由实字到虚字的学习顺序是合乎儿童的认识规律的。 第二个任务是作文“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这里所记的事是“寻常实 事”、“日用一事”,所用的语言是俗话,均表现出鲜明的实用性。联系有关中国文学的规 定,可以推断出这里所说的俗话是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也就是说小学堂的学生 以使用日常使用的语言记录所见所闻作为作文的开端。这是对文言教学一统天下的传统语 文教育的突破,有助于消除r 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之间存在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学生在入 学堂前已有的语言知识与能力能够与学堂的教学内容发生直接的联系,减轻了学习的难 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 2 中国文学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中国文学“要义在使通四民常用之文理,解四民常用 之词句,以备应世达意之用,读古文每日字数不宜多,止可百余字,篇幅长者分数日读之, 即教以作文之法,兼使学生作日用浅近文字。篇幅宜短,总令学生胸中见解言语郁勃欲发, 但以短篇不能尽意为憾,不以搜肠枯窘为苦。蕴蓄日久,其颖敏者若遇不限以字数时,每 一下笔必有数百言矣。并使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民志因之团结。”。 这里所说的“四民常用之文理”、“四民常用之词句”、“r 用浅近文字”,都是指文言 。课程教材研究所2 0 世纪中小学语殳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5 - 6 。课程教材研究所加世纪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 】北京:人民教育m 版社,2 咖l :9 1 1 第一章萌芽过渡期的语文课程 文。读的内容,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都是文言文,前后要求一致;写的内容,初等小 学堂是俗话,高等小学堂是文言,这就需要有一个过渡的阶段。所以在高等小学堂的前两 年要求在读浅显古文的同时,授以命意遣词之法,并“以俗话翻文话”,训练学生在俗话 和文言之间相互转换的技能,把以前用俗话作文的技能与文言文作文联系起来,后两年才 开始直接以文言作文,至此,读和写的内容都是文言,实现了一致。 高等小学堂有官话教学的内容,有规定的教材圣谕广训,目的是“期于全国 语言统一,民志因之团结”,扫除人们口语交流时因方言不同产生的障碍。初等小学章阶 段所学的俗话还是地方性的口头语言,而宫话则是全国通用的,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中学堂的中国文学包括读文、作文、习字、中国历代文章名家大略等内容,同后来的 语文课的内容更为接近。 3 读经讲经 读经讲经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初等小学堂学习孝经、论语、 大学、中庸、孟子、礼记,高等小学堂学习诗经、书经、易经、仪礼, 中学堂学习左传、周礼。 “中国文字”科只包含作文和识字两项内容,从有关规定中不难推断出初等小学堂阶 段阅读教学是通过“读经讲经”科完成的。从所用教材可以推断,初等小学堂所读的内容 都是文言。这样看来,初等小学堂中读和写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写通过中国文字科进 行,用的是俗话,读通过读经讲经科进行,用的是文言。读只管自己的读,写只管自己的 写,吸收和表达用的是两套相对独立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体育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科学的锻炼方法教学设计
- 初中英语教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Unit 6 A United Effort获奖教案设计
- 反假币业务培训大纲
- 2024中电信翼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半导体安全生产培训
- 2024中建一局一公司浙江分公司商务法务部合约主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统编版3 鸿门宴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及反思
- 超市培训课件
-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第二讲-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讲稿
- 家长要求学校换老师的申请书
- 常见生物相容性实验汇总
-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课堂运用)
- 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培训教学课件(38张)
- 肝癌的防治(大众科普版本)-PPT课件
-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半期考试数学试卷
- 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管理台账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毕业设计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 苹果中国授权经销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