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摘 要要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解 决困扰科技型中小企业已久的融资难问题, 国家鼓励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 业信贷支持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研究解决专利权质押贷款所涉及的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不仅有利 于完善我国现有贷款融资体系,创新商业银行贷款利用模式,而且能够充分发挥 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占有比例上的优势,为其拓展全新的融资渠道, 切实改善其由于资信较差和有形资产抵押物不足而造成的融资难局面, 为加快其 发展速度扫除资金上的障碍。 为此,本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 1. 对专利权质押贷款所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界定,重点分析它们在相关业 务的开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系统分析每种风险的成因、影响及控制手段。 2. 对国内各地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条款制定的目 的、意义和实际作用。发现目前虽然这些管理办法已经在现行体制下对该业务的 各种风险有所控制,但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专利权评估难、变现难等问题。 3. 对现有的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全面地对比分析,研究各种 模式的操作流程、实际效果,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得出了国内尚未形成真正 成熟的专利权质押贷款操作模式的结论。 4. 对现有风险分散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采取科技保险、企业担保联盟 与专利权质押贷款结合模式的可行性。认为科技保险的合理引入,能够降低该业 务的风险,并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进行推广。 通过担保联盟的组建,担保公司和借款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身的缺陷, 有利于降低该业务的相关风险。 5.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完善国家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府 的导向作用,引导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 本文突破了前人对专利权质押贷款问题偏重理论性研究的倾向, 注重分析相 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科技保险的作用,具有一定 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目 录 ii 关键词关键词:专利权质押贷款 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保险 担保体系 abstract ii abstract technologi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 plays the vital rol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ecomes the primary impetu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n order to ease the long-lasting financing problem which baffles sme,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give further credit support on sme, especially on patent and other intellectual patent (ip) pledge loan business. studies on solving risk issues involved in ip pledge loan busines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could, firstly, fill the blank on existing loan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revitalize the use of commercial bank lending model, secondly, develop a new financial channel for sme by making a full use of smes advantage on ip quantities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poor credit and lack of tangible assets collateral of sme to remove the barriers on financing for their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d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1. defined the risks involved in patent pledge loan and focus on analyzing their functions on relevant business and the cause, impact and controlling methods of every risk. 2. analyze the administrative rules of domestic patent pledge loan and study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specific provision.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se administrative rules have some controls on the risks of such business under current system, the problem of patent evaluation and realized are not solved essentially. 3. compared with existing risk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patent pledge loan, fully analyze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operating process and actual effect of every model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res no mature operating mode on patent pledge loan within china. 4. conduct an innovative research on existing mechanism for risk diversification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patent pledge loan with technology insurance and enterprise security allianc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目 录 iii insurance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such business, which also has a practical value under government support and is worth to promote nationally. by establishing enterprise security alliance, guarantor and borrower could make up their own shortcomings in a large extent to reduce relative risks of such business. 5. on the basis of above studies, this paper suggest implementing a bold innovation on financial system and establish national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to make a full play of the guiding role of our government and lead patent pledge loan business to the market-oriented road gradually. this paper has a practical value and innovative meaning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study pattern of former studies on patent pledge loan, focusing on the practical and implementing results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introducing technology insurance on the basis of above mentioned studies. key words: patent pledge loan, risk, sme, technology insurance,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已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_ 签字日期:_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 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 的部分使用权, 即: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公开 保密(_年) 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 签字日期:_ 签字日期:_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 使用、 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 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1。在传统的财产权体系中,除了买卖、授权他人 利用以换取权利金之外,当权利人有需要时,也可以以该种权利作为担保向金融 业者借贷,例如抵押房产以借贷金钱、留置其他动产以换取金钱等。由于知识产 权并非依附在有形的具体物品上,因此除了买卖、授权等行为外,以前知识产权 人很少利用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担保以换取融资, 但这种情况在知识经济时代 发生了变化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中明确 提出: 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 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迎来利用知识产权质押 贷款加速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民间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创造较高的经济 价值,已经较早开展针对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金融业务。与国外飞速发展的知识 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相比, 我国的担保融资活动仍处在以有形资产特别是不动产抵 押为主、无形资产质押为辅的传统担保阶段。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还远 未成为重要融资手段,融资实践步履维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副研究员邱 海洋指出:“融资担保过分依赖不动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两大不良后果, 一是加剧了担保资源的稀缺程度,使得融资环境尤其是贷款环境更趋紧张;二是 刺激了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升高,加大了银行风险。事实上,中小企业的三大动 产都是有担保价值的:应收账款、存货和知识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我们银行 1 王迁.2007.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周天泰.2006.知识产权融资的法治研究与建议d:博士.上海:华东政法学院.,5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eb/ol.北京:中华人民共 和国科学技术部,2010-10-28. 第一章 绪论 2 界应当研究推出更多的信贷业务。 ” 4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融资方式的转变对 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1. 选题意义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财政拨款、 金融机构贷款、 内部积累、 发行股票、 发行债券、租赁、联营和商业信用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便捷、融资成本最低的方 式就是向金融机构融资。 而获取信贷的最佳手段, 是以企业的财产设定担保物权。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 力弱,企业资信较差,而且能按银行要求提供的贷款抵押的质押资产有限,也没 有足够资信等级的第三方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有 效的抵押和担保是银行贷款时要求企业必须承诺的。因此,在融资担保系统缺位 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是很困难的,而且因为风险过高,即使得到 银行贷款,其融资成本也必然很高5。 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为核心的资产之 一。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兴起,将专利权作为一种质押物,使企 业通过质押贷款获得融资,已成为利用其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从 1995 年 6 月 30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明确专利权可以出质以来, 专利权质押融资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各地政府近年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 法和配套优惠政策。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发布的专利统计简报显示, 根据专利质押合同登记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2009 年我国共登记专利权质押 168 份,质押金额总计 74.59 亿元。相比 2008 年的 93 份和 13.84 亿元,分别 增长了 81%和 439%6。从这份数据上来看,专利权质押业务发展似乎已经步入 4肖思思.2008.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破解银行信贷“房产证依赖症”eb/ol.北京:新华 网,2010-10-31. 5李永峰,张明慧,杨楠.2004.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3(1) 6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10.专利统计简报 2010(12)eb/ol.北京:国家知识产 权局,2011-5-20. 第一章 绪论 3 了快车道,然而 2009 年我国授权的专利数量总共是 97.7 万件7,这与 168 份质 押登记中所包含的 670 件专利相比无疑有着巨大的差距。由此不难看出,专利 权质押业务想要步入正轨仍需时日。 2006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湘潭市人民政府在 湘潭市联合召开“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研讨会” ,来自世界银行、国际金 融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和部分省市中心支行、各省(市)知识产权局、国 内部分商业银行、担保公司、评估机构的专家、代表 180 人参加了会议8。经过 研讨, 专家们认为目前制约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主要因素有: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专利权价值评估难以及质权变现难等。法律法规不健全,可能造成专利权在贷款 期间价值减少、转移甚至消失。专利价值评估难,使得银行通常低估专利权的价 值。质权变现难,意味着一旦企业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将很难将手中的专利 权变现以实现债权。银行如果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就需要面对以上因素所 带来的风险,同时还有企业固有的经营与信用风险,可以看出,风险得不到有效 控制是阻碍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 因此,研究解决专利权质押贷款所涉及的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不 仅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贷款融资体系,盘活商业银行贷款利用模式,而且能够充 分发挥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占有比例上的优势, 为其拓展全新的融资 渠道,切实改善其由于资信较差和有形资产抵押物不足而造成的融资难局面,为 它们的加快发展扫除资金上的障碍。 1.2. 前人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专利权质押贷款问题,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问题、专利权价值 7 操秀英.2010.2009 年专利申请将近百万 我国专利申请增长迅速eb/ol.北京:人民 网.2011-5-20. 8王定芳,肖喻昊.2006. 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讨会综述j.武汉金融.2006(12):7 第一章 绪论 4 评估问题、专利权质押贷款中的政府角色问题、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控制问题 等方面。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讨论。 在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问题方面,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郑成思所著的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1,该书对专利、商标、版权等几种主要的 知识产权的概念、评估原则、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但其成书时 间较早(1999 年) ,当时国内尚未兴起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研究,因此其内容 局限于各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进入 21 世纪之后,对知识产 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担保融资问题的研究逐渐兴起, 一批研究者对知识产权质 押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政法大学潘俊强的知识 产权担保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2、湖南师范大学戴谋富的论知识产权质权 3和华东政法大学李锋耀专利质权研究4等论文,这些研究基本厘清了知识 产权和专利权质押的概念、范围、标的物的设定、质权的设定与效力、质权的实 现与消灭等问题。 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专家罗纳德.库明5、 北京经纬律师事 务所合伙人郭峰6和华中科技大学蒋训明7等人则对中国法律法规中与知识产权 质押相关条款的缺陷与不完善做了分析,并各自给出了修改建议,但是由于立法 的完善往往滞后于理论研究,这些建议大多至今尚未得到采纳。 在专利权价值评估问题方面, 早期研究者关注的主要还是专利权价值评估中 的法律因素,例如前文所提的郑成思教授的著作以及夏淑萍、陈国清、朱雪忠的 企业并购中专利权的调查及价值评估8。随着 2006 年国家开始正式鼓励开 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对专利权价值评估的研究也转入实务型研究。赵晨的 专利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实务9,周英男、李昕杨、王雪冬的专利初始静态 价值的实物期权评估模型研究10,岳贤平的专著专利交易中专利资产评估 研究11等是这一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是学者们开始关 注专利权价值评估的操作实务,对各种评估方法中重要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并在传统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可行性方案。 2006 年 10 月, 交通银 行北京分行办理全国首个纯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以后, 学者的研究视线进一步汇 聚到专利质押贷款中的专利价值评估问题上,例如刘伍堂的质押贷款中知识产 第一章 绪论 5 权的价值评估实务12、赵丽洪的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问题研究13、张 晓慧的浅析不同经济行为中的专利权价值评估要点14,这些研究对与专利 权质押贷款相关的专利价值评估的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专利估值风险和 法律风险是制约该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但缺乏关于现行措 施对这些风险控制效果的分析研究。 专利权质押贷款中的政府角色问题研究是随着各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 工作的开展而兴起的,湖南湘潭市是最早试点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城市之一,原湘 潭市市长彭宪法指出15,为了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政府首先应当 营造氛围、达成共识,制定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政府对借款企业要严格筛选, 对评估机构要加强监督确保评估质量。他同时认为,银行应当转变观念,创新信 贷机制;政府应当转变职能,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各类风险基金应当发挥多元化 防范风险的作用。从后来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当时湘潭市政府在该业务中发挥 了重要的中介者作用,对该业务的宣传推广和实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专 利权质押贷款本应该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行为, 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 色?又如何把握尺度?9本文对于现行专利权质押贷款操作模式的对比分析,正 是以将该业务向市场化、制度化方向推进为出发点的。 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控制问题是相对前沿的研究角度, 也是本文最为关注 的问题,因为只有该业务的风险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贷款银行才能积极参与其 中,也只有如此政府才能退回市场监督者的角色,使该业务步入市场化轨道。华 中科技大学姜旭的硕士论文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研究是国内较早聚焦于专利 权质押贷款风险问题的论文, 文章对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 析,并对北京市、天津市、湘潭市三地的专利权质押贷款操作办法进行了比较分 析, 但其分析局限于对比三地操作办法的异同, 缺乏对其实施目的和效果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了全国 15 个地市的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针对专利权 质押贷款的风险问题具体分析了其中条款的理论意义、实际作用和不足之处。该 9 周奕.2008.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角色j.中国知识产权.2009(2) 第一章 绪论 6 论文将国内的专利权质押贷款操作情况分为三种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 本文在此 基础上将目前国内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划分为两种模式, 分别整理出它 们的操作流程和风险分布特点, 并结合案例分析两种模式分别的优点和存在的缺 陷。该论文第五章第二节提出建立企业担保联盟也对本文产生了启发,但其分析 局限于由贷款企业组成的担保联盟,对其作用分析也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本文 将能够对专利权质押贷款产生帮助的担保联盟分为信用担保联盟和互助担保联 盟两类,分析了它们的构成方式和对专利权质押贷款产生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议。对这一问题做过 相关研究的还有张伯友16、宋伟、胡海洋17和周丽18等。张伯友提出风险分解 与分步控制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推进的关键,并给出了具体做法;宋伟、胡 海洋对四种风险分散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建议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担保机 制;周丽则将北京、浦东新区和武汉三地实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中政府、 银行、 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并对三地模式的社会效果进行了探讨, 这些成果都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国外研究现状方面,笔者受语言能力所限,主要是依靠国内学者对其他国 家(地区)知识产权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著作进行梳理。如对日本 信用担保体系研究的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19、 借鉴 日本经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0;对台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的九十四年度促进中小企业智慧财产资金融通培训计划21、 台湾地区中小 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还有对国外知识产权保险进行研究的知识产权风险 与保险研究23、 美国知识产权保险透视24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础上本 文选取了日本、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和业务模式,分析它们对我国专利权 质押贷款业务能产生的推动作用和可行性。本文还探讨了保险的作用,分析了采 用科技保险降低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的可行性。综合前人研究状况来看,现有的 理论型研究较为系统,相关问题已基本得到界定,但有些问题如法律制度的完善 在现实中仍滞后于理论研究,值得再次强调。实务型研究涉及的方面较多,前人 著述也较为繁杂,但总体来说较为零散,大多侧重于分析问题,缺乏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案和建议。 关于系统分析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的形成与控制的研究则更为 第一章 绪论 7 匮乏,很有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1.3. 拟解决的问题 针对我国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 文拟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 1. 专利权质押贷款所包含的各种风险在业务的开展中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 作用? 专利权质押贷款主要包括固有风险、制度风险和企业经营与信用风险, 这三类风险在业务开展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不同的。分析每种风险的成因、影 响及可控方式,对下一步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 现有的风险控制机制存在哪些可取或不足之处?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开 展时间虽然不足十年,但各地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操 作模式。本文试图分析各种模式的结构与利弊,同时结合境外相关案例,探索符 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方案。 3. 能否在现有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专利 权质押贷款业务在金融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探讨采取科技保险、企业 担保联盟与专利权质押贷款结合的方式, 创新风险分散机制, 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 政府在专利权质押贷款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能更好的推动该 业务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 扶持,这对于该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角度出发,一项金融业务的成熟应该基于完善的市场机制,政府则应发挥 法制和监管的作用。因此政府如何建立完善的制度,使该业务的风险问题从制度 层面得到控制,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1.4.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从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出发,按照法律角度、政府角色、担保体 系、科技银行、地方文件、国外经验等分类搜集资料,基本涵盖 2002 年至 2009 年的相关论文、专著和新闻报道。同时笔者深入安徽当地银行、保险公司、资产 第一章 绪论 8 评估机构以及若干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调研, 采访了解这些单位对于专利权质押 贷款业务的认识和意见,获得了与理论界认识有所区别的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对 比前人研究和业界认识之后,确定以风险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现 有的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进行分类分析, 总结出几种常用模式所包含的 优势和不足。 为了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控制上的先 进经验,笔者搜集了部分针对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现状的研究内容,并分 析了若干先进经验在我国的启示与可行性。最后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 得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体制创新是现阶段促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发展切实 可行的措施的结论,并对它们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9 第二章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自 2006 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办理全国首个纯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以来,各 地陆续开展了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 迄今为止仅有一例出现借款企业未按期偿还 贷款的情况。表面上看来,这样的结果似乎表明该业务开展的不错,但应当注意 的是,银行开展传统信贷业务都允许有一定的不良贷款率,作为比传统信贷风险 更高的专利权质押贷款,不良贷款率极低是不太正常的。之所以能保证所有借款 企业都按期偿还贷款,实际上是由于银行严格控制专利权质押贷款审批,对借款 企业的审核要求也更为严格。可以说,银行为了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选择了 提高借款门槛的无奈之举,这也是该业务至今未在全国大规模开展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 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广大科技型企业拓展融资渠 道,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然而,风险在经济领域无处不在,银 行的贷款业务在追求合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必须要求风险可控。如果能够 将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专利权质押融资的进程中 就扫除了一个重要的障碍。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所包含的各 种风险进行分析,以界定各种风险的作用和可控方式。 2.1. 专利权质押贷款固有风险 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固有风险是由专利权自身特点引发的一些区别于传统财 产质押的风险,主要包括专利价值评估风险、专利价值波动风险和专利质权变现 风险。这些固有风险的存在,是制约专利权质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正确 认识与控制这些固有风险,成为破解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难题的立足点。 2.1.1. 专利价值评估风险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2007年10月在知识产权战略与资产评估论坛 上指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是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确 定知识产权的合理价值,就难以在知识产权买卖双方之间形成合理预期。知识产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10 权交易就难以达成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也就无法顺利实现10。专利价值的评估 直接关系到专利质押的设定及实现。由于客体的非物质性、知识产品生产的独特 性和唯一性,使得专利的价值评估本身存在风险11。简单地说,专利权本身所包 含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专利价值评估风险的产生。 专利价值评估是学术界公认的难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 影响专利权价值量的因素非常繁多, 另一方面是其中很多因素的作用大小不易界 定。想要厘清各种因素的实际影响,就必须先对影响专利价值评估的各种因素进 行界定。关于专利权价值评估问题研究的著述较多,但研究的出发点多是对专利 权的法律状态和技术状况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参考了郑成思教授对专利权价值评 估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实际影响和相关政策的实际 作用。 专利权的价值量主要由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决定。影响专利权评 估的法律因素主要包括专利权类型的不同、专利的创造性的不同、专利权的法律 状态以及专利的实施状态等12。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定义 和审批条件、程序、保护期都不尽相同,其价值也截然不同。由于目前外观设计 专利的价值相对较低,自身特点也不适合用于质押贷款,因此如无特别说明,下 文中所指的专利都代指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的创造性的差异主要体现 在首创专利和改进专利的区别上,首创专利较为珍贵,往往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 革命性变化的技术,例如电灯、雷达、集成电路等。改进专利则是对现有技术或 专利的改进提高,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专利其实都属于改进专利。而从法律角度 来说,专利还可分为基本专利和从属专利,从属专利实施时必须同时实施相关的 基本专利,因而要受到基本专利的制约。可以说,创造性、独立性越强的专利, 其价值就越大。专利的法律状态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专利权所覆 10田力普.2007.我国亟待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产业,2007(11):34 11刘伍堂.2008.质押贷款中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j.安徽科技.2008.(5):38 12郑成思.1999.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11 盖的地域直接影响该专利技术和相关产品受法律保护的、 享有独占权的市场的大 小,从而影响到专利权本身的价值;其次,撤销、无效、异议等程序和专利诉讼 也将影响专利权的价值(本章第二节将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最后,发明专 利的有效期一般是 20 年,在此期间距离失效期限越长的专利价值越高,但如果 专利权人没人按照规定缴纳年费,很可能在专利有效期满之前就失去专利权。总 体来说,资产评估机构和金融机构很难全面了解出质专利权所涉及的法律状况, 因此在评估时必须面对难以预见的风险。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专利技术的成熟度、专利所属技术领域和行业的不同、以 及专利实施难度的大小以及实施方的技术实力和技术条件等。 由于这些技术因素 不仅会影响专利权的价值评估, 其变化情况还会在评估之后对专利权价值产生持 续影响,因此本文将在下一小节“专利价值波动风险”中对技术因素的影响做综 合阐述。简单地说,专利作为一种排他性先进技术,其核心价值就是在市场上保 持技术领先。但是由于当前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与日俱 增,质押期内该专利权的价值可能借助该行业的发展获得提升,也可能被更先进 的技术超越,价值量随之大幅缩水,这都是在评估时难以把握的因素。 经济因素则主要包括成本因素、收益因素和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主要有专利 技术的开发和转化成本、获权和维护成本、许可成本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利用该 专利生产获利时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小,但总体来说相对较为容易掌握,因此在专 利价值评估中成本因素只占较小的比重。收益因素主要指预期收益,就是实施一 项专利后预期能够为实施者创造的总价值。 虽然根据现有生产条件估算采用某项 专利之后年产值的增加值并非难事, 但在实际评估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该技术或相 关行业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和实施风险等情况,因此预期收益在专利总价值中 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也是最难确定的。市场因素是指被评估专利所处的市场变化 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在评估期这一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市场因素的影响是比较 容易掌握的,但对于质押期这一较长的时间段来说,市场环境的变化是极为复杂 的,因此本文将在下一小节“专利价值波动风险”中对市场因素的影响做进一步 阐述。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12 与知识产权的价值相比, 有形资产在市场中的价值通常在一定时期内是基本 稳定的,而且同类型资产在市场中的价格具有可比性,因此有形资产是可以简单 量化的资产,在做资产评估的时候价值相对容易确定。而对专利的价值做出合理 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的影响, 并且有很多因素只能在较短的时期内保持稳 定,这对资产评估机构和贷款银行来说都绝非易事。 专利权并不具有直接的财产性,它只是法律对当事人在一定范围、一定期限 内专利技术垄断实施权的确认,它的价值要通过具体实施才能体现。因此这种垄 断性权利的价值最终只能表现为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盈利能力, 那么在设立专利 权质押时,出质人(企业) 、质权人(贷款银行)对某一专利权担保债权数额的 认定,实际上是以出质人、质权人或第三人(如评估机构或担保公司)的预期价 值为基础13。如果该预期价值小于专利实际价值,那么质权人的债权可能得不到 充分的保障; 如果该预期价值大于专利实际价值, 虽然可能为企业增加贷款数额, 但却会让质权人承担过度风险。基于以上原因,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专利权价 值评估风险是制约专利权质押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利权价值评估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课题, 对于专利权价值评估的 三种传统方法 (收益法、 成本法和市场法) 的比较研究已经较为完备。 综合来看, 收益法(又称利润预测法)的出发点是专利权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够带来的经济利 润,较为适用于以投资、转让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最 广,但由于专利的未来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专利收益很难单独从企业总收益 中鉴定和分离 14。同时很难准确估计专利到期日前各期内的净现金流,可能有些 专利资产在当前还不能实现利润,难以形成正的现金流 15,因此定量地预测未来 收益时会出现一定困难。成本法(又称研究与开发投资法)是以在现有市场条件 和技术条件下估算出重新购置或开发出与被评估资产具有相同用途和功效的资 13蒋逊明.2006.专利权利用的制度性风险研究d:博士.武汉:华中科技大学,55 14郑成思.1999.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 15孙薇.2008.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改进研究j.商场现代化.557(11):392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13 产所需要的成本,为计价标准,再扣除已使用期间的各项损耗和失效价值,最终 确定专利价值的方法。成本法的优点是参考数据相对容易获取并且可以验证,但 由于专利权的价值并非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它所能解放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16,所以实际中会出现有些专利成本不高但价值却很 大的情况,而且该方法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专利价格的影响,因此 成本法的评估结果很可能与市场价值相背离,通常无法准确计算出专利权的价 值,但该方法在专利权利人试图确定最低出售价格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27。市 场法(又称销售比较法)以现行价格为标准,通过市场调查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进 行差异比较,最后做出必要的价格调整,这种方法最为简单有效,不过由于专利 权自身的特点和国内专利交易市场的不健全, 在市场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进 行比较,因而该方法能发挥的作用较小。 除了以上三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估方法以外, 目前还有一些国内外采用的 专利资产价值评估法。例如:贴现现金流量法,即在专利剩余有效期内预测其创 造的现金流,并按一定折现率转换成现值计算得到28;实物期权法,是把金融 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具有不确定性投资结果的非金融资产(如专利权)的评估方 法29;而马立成、何启志、何建敏等人则针对传统净现值法和一般实物期权法 的不足,将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亚式期权理论、三阶段期权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 进行结合研究,并给出了评估公式30。这些评估方法的提出,对于传统的评估 方法是有益的补充,但要得到市场的广泛采用仍需时日。为了实际了解商业银行 对专利权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笔者走访了合肥市几家银行和资产评估事 务所。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由于对无形资产评估来说收益法可操作性较强,因此 在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操作中收益法的运用也占绝对的主流17。通过收益法基本 公式“评估值=年金形式的未来收益/折现率”可以看出,折现率对评估结果有着 杠杆作用,折现率的细微差异将会导致评估结果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政府和评 16杨延超.2008.知识产权资本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 17合肥清合嘉华资产评估事务所调研.2010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14 估行业对于折现率的确定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和统一的认识, 所以评估结果存在 着很大的主观性,很可能出现针对同一专利资产,不同评估机构同样采用收益法 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却有几倍的差异。 ,在笔者调研中,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 行公司业务二部负责人指出18,在我国很多资产评估事务所都存在“按照客户的 要求”进行评估的现象,即违背资产评估准则蓄意调整评估结果,整个评估过程 其实只是为这个结果寻找所谓“合理的解释” 。这种情况虽然在有形资产评估时 也可能出现,但银行可以通过内部再次评估得出比较值,从而减小误差。而面对 专利权价值评估时,由于相关人才队伍的缺乏和评估体系的不成熟,银行难以控 制误差的大小,因此会对专利权质押贷款格外谨慎。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专利权价值评估的复杂性造成其风险较为突出,短 时期内其评估方法也很难取得有效突破。因此,为了降低专利权价值评估风险, 约束评估结果的主观性, 各地在指导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实施时采取了一些控制 措施: 1. 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出台的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出质 的专利权必须是已处于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并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的专利19,或是要求出质的专利权“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20。此举虽然会将一 些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排除在外,但更有利于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 技术与市场因素影响,从而使专利价值得到更准确的评估。 2. 各地出台的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将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额度限定 在最高不超过专利权评估价值的 30%-50%21。这样的限制无疑是对企业知识产 18 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公司业务二部调研.2010.4 19 武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第四条第(二)款.2009;河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管 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第(四)款.2010 20湘潭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第 4 款.2005;浙江省专利权质押贷 款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四)款.2009 21株洲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无锡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 行)第七条、泉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都将贷款最高额度限定为专利 第二章 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15 权价值的贬低,但却是政府对专利资产评估的准确性难以控制的无奈之举。在专 利价值评估标准尚未统一、市场状况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制定这样的限额有利于 降低价值评估风险。而随着评估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统一,银行势必要提高专利权 质押贷款的质押率,以激发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使专利权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 22。 3. 银行对于资产评估机构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接受,而是利用自己内部的评 估机构进行再次评估,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内外评估的结合。根据笔者调研23,目 前银行的评估队伍虽然在无形资产评估特别是专利权价值评估方面较为缺乏经 验,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形成,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将加快队伍建设和培训进 度,力争早日形成相关业务的专业评估团队。 笔者认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 专利价值评估风险的实际影响已经小于学者 先前的预期,但依靠限制来约束风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利于专利权质押贷款 业务向市场化发展,因此还需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价值评估统一标准。政府有 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建立科学的专利权价值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并进行了一系列相 关部署。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 2006 年 6 月 15 日专门成立了无形资产评估专业 委员会,开展对相关政策的修订工作以及对现有的无形资产评估指南的完善工 作, 并着手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专家队伍和专利转让、 许可、 质押合同管理数据库, 培养一批知识产权方面权威的评估师24。在此基础上,2007 年 1 月国家知识产 权局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联合启动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并于 2009 年 权评估价值的 30%,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第十一 条对贷款额度的规定为: 质押贷款的额度不超过专利权评估价值的 50%, 且上限一般为 500 万元人民币。 22质押率=贷款金额/质押货物。现在工商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