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睇u 率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i ! i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银行也不例外升h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利率市场化,利率波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种重要性也 j 豁突 出。利率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其净利息收入,同时还会影响到其净资产市场价值,而e j 前我国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j l 作中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冈此,加 强对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商业银行通过采取一整套积极 f 效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其经营目标,即获取稳定的净利息收入或保持净资产市场价值的稳定 性。w 本文旨在围绕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我国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绩效的策略。 论文首先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成因入手,总结了在我国利率 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类型。 接着研究利率风险衡量和防范策略,这是论文的重点,主要包括利率时间序列分析、利 率风险衡晕( 利率敏感性缺口、有效持续期缺口模型和风险价值模型) 以及利率风险防范技 术三方面内容,井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包括组织系统、功能系统、信 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实施保证风险管理文化和激励措施。 f 希望所提出的有关利率风险的思想方法能对改善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 些有益的参考价值。 彩 ,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商业银行 a b s t r a c t 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 i s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t oe a c h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a st o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i nc h i n a ,i th a st h es a m ei m p o r t a n c e b e c a u s et h ec h a n g e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w i l l a f l e e tn e ti n t e r e s ti n c o m eo f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a n dm a r k e tv a l u eo fo w n e r se q u i t y w i t ht h e f l u c t u a t i n g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 ,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i n t e r e s t r a t ei sm o r ea n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ta t p r e s e n t t h e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o fi n t e r e s t r a t ei s v e r ys i m p l e ,t h e r e a r e m a n yp r o b l e m si n t h e p r a c t i c e so f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s o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r e s e a r c hh o wt oi m p r o v ei t s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 e x p l o r es o m ee x c e l l e n tm e t h o d st o s o l v et h e s es p e c i f i c p r o b l e m s t h a te x i s ti n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 i n t e r e s tr a t er i s ko f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i nc h i n a f i r s tt h e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t h ea c t u a l i t ya n dl i m i t a t i o ni nt h e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i n t e r e s tr a t e , 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 t h em a r k e t - o r i e n t e di n t e r e s tr a t e o nt h i sb a s e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t h e t y p e so f i n t e r e s tr a t er i s ki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f a c ei nc h i n a s e c o n d l yt h e a r t i c l ei d e n t i f i e st h er i s k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i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f i r s ti t d e s c r i b et h et r e n do ft h ei n t e r e s tr a t eb y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i m es e r i e sm o d e l ( a r i m aa n de c m ) t o a s c e r t a i nt h ei m p u l s e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 ( ar ) ,a n dt h e np u t su pt h ei n t e r e s t - s e n s i t i v eg a pm o d e la n d d u r a t i o ng a pm o d e lt om e a s u r et h ei n t e r e s tr a t er i s k a tl a s ti te x p l a i nt h et o t a l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 a n de s t a b l i s ht h ev a l u er i s km o d e lt om e a s u r et h et o t a l r i s ko ft h ea s s e tp o r t f o l i ob yu s i n gt h e s o f t w a r em a t h e m a t i c a 4 0 t h e nt h e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h o wt om a n a g et h er i s k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 o n em e t h o di st oa d j u s t t h ep e r i o ds t r u c t u r eo fw h o l ep o r t f o l i o w i t ht h ef e a t u r eo f e x p e n s i v ec o s t ,l a r g ea m o u n to ft i m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t h i sm e t h o di s n o tf a c t u a l l ya d o p t e d a n o t h e rw a yi st ob u i l dp o s i t i o no u to ft h e b a l a n c es h e e ts ot h a tt oh e d g et h en e ta s s e t 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 , w h i c hh e d g i n gt h er i s ko fi n t e r e s t r a t e ,i st h a tt h ev a l u ev i b r a t i o no f t h ep o s i t i o n j u s to f f s e tt h ev a l u ec h a n g eo f t h en e ta s s e tw h e nt h e i n t e r e s tr a t ef l u c t u a t e s t h ea r t i c l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r e ek i n d so fd e r i v a t i v e si n c l u d i n gi n t e r e s tr a t e f u t u r e ,i n t e r e s tr a t eo p t i o na n di n t e r e s tr a t es w a p l a s tt h ea r t i c l e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e f f e c t i v e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 , i n c l u d i n go r g a n i z a t i o ns y s t e m ,f u n c t i o ns y s t e m ,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c u l t u r ea n d i n s p i r i t i n gm e a s u r e t oe n s u r e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m e a s u r ec a nb ea c t u a l l yi m p l e m e n t e d 1 e x p e c tt h a t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i d e a sa n dm e t h o d sw i l lp r o d u c ep o s i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o f i n t e r e s tr a t e b a n k k 呵w o r d s :t h em a r k e t - o r i e n t e di n t e r e s tr a t e ,t h e r i s ko fi n t e r e s t r a t e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f ( 或我个人) 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 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 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阙桫 p 苦1 时间:渺钞,年3 月佣 时间:训年岁月拥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和 t 会稳定。金融机构 作为社会信h j 网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任一节点产生风险和断裂,就会直接引起其他社 点的波动,或间接引起市场丧失信心,导致金融体系局部或整体发生动荡,甚至完全崩溃。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过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本世纪7 0 年 代以来,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元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让位于浮动汇率 制,各国竞相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金融创新空前活跃,许多新的金融 l 具和衍生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在国际金融业氏足发展的同时,重大金融风险隐患也日菔增 多。随着现代通讯传播手段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活动中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 备性和不对称性问题更加突出,从而使金融风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强的扩散性,隐蔽 性,突发性。 特别是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加剧,金融业累积的问题明显暴露,世 界性的金融风险加剧,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墨龉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引起的长达数年的 拉美债务危机,英国巴林银行这家拥有2 3 0 余年历史的老牌银行的倒闭,以及几年前爆发的 亚洲金融危机等,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 连续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并非相互独立的偶然事件,它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泡沫 化。近三十年来,无论是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清算风险,还是流动性风险、经 营风险、信誉风险,无论是单个风险,还是系统性风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全球每 天有2 万余亿美元的金融交易,其中只有2 与实物生产和交换有关,现代化手段可以使儿 百亿美元的跨国金融交易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而风险也在几秒钟跨国转嫁。从发生危机的情 况来看,金融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关闭破产,诱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从根本上动摇社会对整个 金融体系的信心,其发展演变不仅直接危害金融稳健与安全,破坏经济增长,同时还影响了 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安全,甚至在一些国家引起了政权更迭。金融风险已成为引发经济危机 的“定时炸弹”,成为困扰和束缚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桎梏,强化风险管理已经到了不能再被 忽视的地步。 强化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金融系统能够按照安全、健全和稳健的方式运行,保证 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保证金融市场尽可能地高效运转,为全社会的经 济发展服务。世界各国金融当局、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社会各界层,都对金融业及其安全、 健全性给予了广泛、深切的关注,对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年七国集团首 脑峰会的主要议题,就是金融风险问题。1 9 9 4 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委 员会、国际证券清算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和国际金融协会等,都强调重视风险。 目前,在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我国经济受到的外部冲击很大,经济发展面临极其复杂的环境,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也 在逐渐显现,金融隐患与风险不断加大,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 面对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的浪潮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 t o ) 的现实,作为我国金 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进 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要的事情。如果不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加以管理与控制,则必将影 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健康地运行t 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健康地发展。 同时,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准备在未来三年内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2 0 0 0 年9 月2 1 日推行的我国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整体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第一站, 它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跨出了历史性的一人步,预示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加深 刻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不远的将来亦将到来。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利率决定权交 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 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科学地掌握 和灵活运用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和工具,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日渐 l j 场化和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匝人课题。 综上所述,借鉴国外银行管理与控制利率风险的有关理论雨f 实践,通过对商业银行利率 风险的专门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 的盈利水平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商业银行与其它企业样在追求利润最人化的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风险就是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商业银行自从产生以来,就成为一个承担风险的机 构。风险的管理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经营的业绩,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商业银行发 生的问题都是由于风险管理与控制不当所致。商业银 j 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即由 于市场价格或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造成的资产或资产组合遭受损失。信t 【 风险,由于 交易对方不能履行合同造成的风险。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由丁内部二作人员的失误、欺骗 计算机系统故障、操作不规范和管理失效等原因造成的风险。法律合同风险,由于合同本 身不细致、不合法。诈骗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不能以合理的价 格和足够的短期资金及时扎平头寸,或支付应支付的资金而引起的风险。对于不同的风险需 要有不同的分析与管理方法。 利率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的一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利率风险是随着砥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才逐渐引起各商业银行的重视的。5 0 年 代到7 0 年代,大多数商业银行只关注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利率风险漠然视之。这其 中主要的原因是那个时期西方各国政府对利率分别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稳定利率是各国 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市场利率是比较稳定的,不可遇见的 波动微乎其微,从而商业银行面i 临的利率风险也不大。这客观上造成了利率风险无法引起大 多数商业银行的重视。1 9 7 0 年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相继放松了利率管制,货币政策更多地 关注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而不是控制利率。特别是1 9 8 0 年以后,由于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活动 规避了利率管制,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纷纷取消了对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放松和 取消管制后的利率波动频繁,变动幅度增大,并且难以预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收益 影响巨人,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在这期间,由于利率风险过度暴露而导 致银行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陷入破产境地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美国明尼 阿波利斯第一系统银行( f i r s tb a n ks y s t e m ,l n c o fm i n n e a p o l i s ) 预测未来的利率水平 会f 降,于是购买了大量的政府债券。1 9 9 6 年利率水平如期卜降并带来了不少的帐面收益, 但不幸的是t 1 9 8 7 年以来和1 9 8 8 年利率水平却不断上扬,导致该行的损火高达5 亿美元, 最终不得不以出售其股权收场。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两方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利率风 险的研究与管理。 在我国,对于政府财政( 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言,情况也一 样,利率风险长期不被重视,起码在1 9 9 0 年以前是如此。因为1 9 9 0 年以前,上述这二类经 济体的带息资产与带息负债不算很多,而且我国长期处于同定( 或管制) 利率制度,利率变 动水平不大,每次利率调整均由国务院( 通过中国人民银行) 决定,利率市场机制不能发挥 作用。所以,许多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往往不计算利率风险,也就是说,对于这些金 融机构而言,由于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变动在其总成本变动中占的比重较小,可以忽略不 计;或者这些机构的利润目标与预算目标不严。例如,国内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多年“高息 吸存款”竞争,就是一种不顾利息成本的典型做法。 然而,最近几年的情况大不相同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化,到1 9 9 8 年 1 0 月底,全国金融资产总量已达1 7 万亿元人民币,除去股票,带利息的金融资产约有1 1 2 万亿元人民币;全部金融机构( 不算保险公司和外资银行) 的资产总额达1 0 9 6 万亿元人民 币,贷款总额8 3 万亿元人民币,存款总额93 万亿人民币。此外,国家和金融机构还有 2 1 0 0 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近4 0 0 0 亿元人民币。国家、金融机构、企业、个 人的金融资产( 负债) 大量增加,利率风险也就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国债二级 市场和企业债的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也日趋频繁,利率调整已成 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比较人了,企业与个人对利率变化的反 映也越来越敏感,中国的利率尽管自1 9 5 2 年以来始终是管制利率,但白1 9 7 8 年改革开放以 来也频繁调整。根据统计,在1 9 7 8 1 9 9 9 年2 2 年时间内,银 j1 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从3 2 4 上升到1 0 9 8 ,以后又降至2 2 5 。利率凋升用了约1 7 年的时间,利率持续f 降用了 约4 年的时间。从1 9 8 9 年起,利率调整的频率逐渐加快,幅度逐渐加人。尤其1 9 9 6 年起, 央行连续7 次降息,平均年降息1 4 7 个百分点,期间还包括银行存货利差缩小。而美国 1 9 7 6 1 9 8 5 年利率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也不过年均1 7 5 个百分点左右。因此,中国人民 银行对官定利率的调整尽管不同于市场利率波动,但如此大幅度和高频率的利率调整足以说 明我国的利率风险是相当高的。 我国自1 9 9 6 年5 月至1 9 9 9 年6 月以来,已经先后七次降息,这是我国实行市场利率化 的重要的信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亦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问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现阶段,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研究,是具有重大 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界和企业界曾给出许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但归根到底,风险总是包括“损失”和 “不确定性”这两个基本要素。任何企业都会有风险。但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住风险 方面也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集中表现在:第一,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商业银行 作为信用的中介t 市场利率的变动经常使资产和负债处于失德状态。第二,公众挤兑的风险。 商业银行往往在其信用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负债经营,经营风险必然很高,并且常常受到外 部的冲击。第三,竞争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围绕着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展开的,在 其它行业中决定竞争态势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品差别在金融业很少起作用。概括起米,商 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 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传统的利率风险概念多_ j 1 债券的 投资分析,而这里将研究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 数量、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带来净利息收益损失和商业银行净价值变化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利率风险,就要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所谓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 银行为了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持其净利息收入和商业银行净价值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 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利率风险常常产生于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成熟期差异,也产生于资产和负 债之间的利率调楚幅度差异。在8 0 年代,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重点是利率变动对银行利著 的影响。9 0 年代以来,由于银行资产的多样化及金融衍生1 :具的发展,利率风险管理的任 务转向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资本净值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l :密切关注和监测金融市场利率动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计量方法对利率趋势 进行描述,掌握利率的走势。 2 :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管理战略目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风险衡茸模 型。 3 :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与防范策略,创造并运用适合我国金融市场 和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利率风险防范策略。 3 4 :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这四个方面中,利率走势描述和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建立合 适的利率风险衡量模型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 科学准确地描述利率走势,是有效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科学描述利率走势的关键 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利率预测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国际银行界可资参考 的利率预测方法有“货币供给分析法”、“费雪效应分析法”、“资本流动账户分析法”、“隐 含利率预测法”等。在当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卜,影响利率变动的变量将来自 r 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变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 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本外币之间以及各种外币之间的利率等等,因此住进行利率预测时必 须充分考虑到以上诸方面的因素。 利率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动水平、利率周期转折的时间点等,其 中预测难度最大的是利率周期转折点的预测。但是即便是对最困难的利率预测内容,我们也 可凭借对经济规律的洞察力,通过对经济周期、利率周期的历史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经济 条件变化的科学认识,运用高级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先进技术 手段,建立利率走势描述模型,对其进行科学和基本准确的描述,掌握利率的未来趋势。 对利率走势的描述,只是利率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只有测量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和表外存在的利率风险数量,才能了解银行承受的利率风险程度。只有明确了目前商业银行 承受的利率风险程度,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防范策略,并且,资产负债管 理部门必须测量出这些即将被采纳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防范策略对商业银行承受的利率 风险程度产生多大的影响。 当今国际银行界主要运用利率敏感度分析进行利率风险测量,而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的 技术和方法有很多,并且更新发展的很快,主要有如下几种分析方法:8 0 年代初简单的“缺 口分析”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有效持续期分析”、“风险价值( v a l u ea tr i s k ) 分析”和现 代模拟分析,并且进行“应力测试”、“情景分析”和“事后检验( b a c k t e s t i n g ) 。对于我国 各商业银行来说,应当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到商业银行的 技术和财力承受条件,采取合适的利率风险测量模型。本文研究出发点就是,借鉴国际银行 界的各种分析工具,创造性地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利率风险分析测量模型。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不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国有商业银行从业者,对利率 风险的研究都十分薄弱,而且,现有的利率风险问题的讨论都局限于介绍国外银行界利率风 险管理与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利率政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状况。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及利率市场化,利率变动会越 来越频繁,幅度会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对利率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可以说是一 个新的课题,这必将有助于我国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国际竞争 力。 三研究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 1 研究目标 本论文在选题上力求联系实际,研究过程尽量具体深入,研究成果以能够直接指导或应 崩于实际工作为标准。具体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研究目标是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 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 具体包括:利率预测,利率风险测量,利率风险分析模型, 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利率风险内控机制。 2 研究思路( 见附图)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利率市场化,利率波动将更频繁,幅 度越来越大的形势,并结合国际上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通用原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 险进行研究,得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由于时间和水平原因,本论 文将重点研究以i - 几个问题: 第一,重点研究利率和预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预测模型。 第一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 第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策略。 第四,商业银行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 对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并对所构造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建立的利率风险防范策略适用性进行一定的定性分 析。 附录:( 研究思路结构图) 5 第二章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利率, i t 场化是提高我例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其实施步骤正在加快。目前我国正 按“f l 先h 历”的模式分阶段实施。2 0 0 0 年9 月2 1 日起,我国改革了现行外币利率管理体 制:t l l 会融机构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3 0 0 万( 胄3 0 0 万) 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 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 0 0 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 中国银行同业公会统一制定。随着外币利率的放开以及人民币利率改革的稳步实施,金融市 场供求关系对利率水平的影响鞠1 i 断加大,利率调整频率及波动幅度均可能有所上升。利率 波动性的提高,在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的同时,必会使一种主要的市场风险利 率风险产牛r 。 第一节利率市场化分析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和商品市场样,若“价格”不是由市场来决定,那么整 个金融市场也就不能称之为是“市场化”的。所以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呼吁发展中国家要实行 利率市场化,并给出了足够的肯定证明。利率市场化具有储蓄效应、投资效率效应、金融深 化效应,最终促进经济增长。近一三十年来,大量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利率与经 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支持“金融深化理论”。f r y ( 1 9 8 0 ) 采用累计时间序列回归估计得 出,在亚洲,平均实际利率向均衡的自由市场利率每上涨1 ,经济增长率将快0 5 ;同期, f r y 对6 1 个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投资函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际利率每低于均衡利率的1 , 即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率丧失0 5 左右。l a n y i 和s a r a c o g l u ( 1 9 8 3 ) 对2 1 个发展中国家在1 9 7 1 - - 1 9 8 0 年问实际金融资产及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正相关。a l a ng e l b ( 世界银行, 1 9 8 9 ) 采用了与l a n y i 和s a r a c o g l u 同样的方法,对3 4 个欠发达国家1 9 6 5 年至1 9 8 5 年相关 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际利率为正值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为5 6 ,实际利率明显负值的 国家,增长率为38 ,而实际实际利率为强负值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仅为l9 。这其问, 这些国家的实际利率每上升l ,经济增长就相应提高o2 0 2 5 。p o l a k ( 1 9 8 9 ) 也发现 1 9 6 5 1 9 8 5 年问3 4 个国家的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 2 - - 06 。为了克服二元回归有忽略变量( o m i t t e dv a r i a n c e ) 的缺陷,r o u b i n 和s a l a i m a r t i n ( 1 9 9 2 ) 运用了多变量方程来估计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样发现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 促进作用。在5 3 个国家中7 0 年代实际利率低_ 丁5 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正实际利 率的国家低l4 。2 总之,无论足在理论验证上还是在政策实践上,利率市场化都已获得 了肯定的推崇。具体到我国,我国学者宾国强( 1 9 9 9 ) 较为完整的研究了利率与现实增长的 关系,他对1 9 7 8 年一1 9 9 6 年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实际利率每提高l ,金融深化速 度提高o7 8 4 ,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8 7 9 的结论。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及在经济生活中计划 成分仍占优势的8 0 年代,利率市场化并不重要3 。但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大,特别是在非 。“金融深化理论”是以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 1 9 7 3 ) 为代表的金融深化学派提出的,卡要观点 就是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实际利率水平。 2 现在,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利率市场化对于经济增长的确具有正效应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配有 其他经济改革措施,如:财政、外汇和国际贸易,也许增长效戍是由这些措施带来的,但不否认利率i f j 场 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o 一方面,在1 9 8 2 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实行人为低利率,实际利率一直高于5 :即使在1 9 8 2 年以后,实 际利率水平也一直较高( 外加储蓄补贴率) 只有个别通货膨胀剧烈年份才是负利率由j :实际利率水平较 高,以及资本市场不发达,2 0 年来我国严格的利率管制并没有导致储蓄的减少,相反储蓄率一直位于全球 前列。另一方面,在我国2 0 年改革中,企业和银行一直没有实现完全商业化经营,在企业和银行非商业化 经营、自我约束不足的情况下,放开利率不可能达到抑制企业过旺的融资需求以及阻止信贷资金低效率使 用的目的。所以,2 0 年来利率没有市场化既没有造成主流意见所描述的弊端储蓄不足,投资规模缩减, 也不会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期望好处。 6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国有企业、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兴起和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之后,我国的利率管制 的弊端愈显突出。 一中国利率体系的内在缺陷 1 利率调整滞后且长期偏离均衡。 在计划管理体制下,作为调整经济的杠杆,银行存款利率历来由政府确定。改革开放以 后,货币当局逐渐认识到利率水平过低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 9 7 9 至1 9 8 9 年的 1 13 4 。尽管如此,中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在许多年份仍为负值。利息率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 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突出表现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实行保值储蓄。如1 9 8 8 年,全国平均零 售物价指数达到了1 1 85 ,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商品和挤提存款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人 民银行住全国实行了对三年期以上储蓄存款保值的政策。尽管如此,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利 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时,仍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存款利率的调整总是滞后于物价水平和经 济形势的变化( 滞后期约为1 至2 年) ,见图一。 图一:利率与宏观经济运行 近年来,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很低,甚至还出现了负的实际贷款利率,从而不能抑制企业 对银行贷款的旺盛需求。同时,存贷款利差也出现了缩小的趋势,这也造成商业银行运营中 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虽曾多次调整利率水平,但存贷款利率始终偏小,并呈递减趋 势。如果考虑到银行的费用支出,则国有商业银行用吸收的储蓄存款发放贷款,实际上是全 行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存贷利差现状已经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障碍,因此在调整利率 总水平的基础上,应使存款和贷款利率保持一个合理的差额。 2 利率体系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商业银行差别利率主要应根据存贷款期限的4 i 同、贷款对象和业务的不同来确定。从我 国情况看,差别利率主要体现国家政策的倾斜方向。我国的差别利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过积 极作用但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也存在很多问题,集畸1 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率浮动的 幅度小、范围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利率筹别的要求:资金流动渠道增加,流动范围 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使资金供求变化、银根松紧都出现了很大差异;作为引导 7 资金流动的信号,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率也必然出现差别。第二,差别利率未能体现企业资信 高 氏毒u 风险大小的区别。经营好、信用高的企业应能以较低的利率取得贷款。银行从稳健经 营发,也应给予这类企业以优惠的利率,而对风险大、信用较差的企业,收取高利率。这 样,| | ,f ! 资金配置上才能体现出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府进一 步把企业的信用高低作为实行差别利率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利率管理的 灵活陀对具体项目贷款利率的决策权应下放给商业银行。 3 优惠政策使利率体系进一步失衡。 优惠利率的实质是对特定部门或行业实施税收补贴,这是使利率发挥财政职能的一种政 策安排。1 9 9 5 年取消外贸贷款优惠利率之后,优惠利率贷款总量大幅度下降。从整个改革 进狸看,多数商品价格已经完全放开,由市场决定,而一些贷款却仍保持优惠利率不变;有 的地方把实行优惠利率作为“扶贫”、帮助企业“扭亏增盈”的手段,规定银行对企业贷款 小罚息、不加息,并且要求减息或停息挂帐,导致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逐日增加。这些做 法削弱了利率引导资金流向的杠杆作用,而使它逐渐蜕变为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的1 :具。近 几年,优惠利率政策的频繁使用,形成了地方和企业向中国人民银行争优惠利率贷款的机制, ; 发了更多的体制弊端。优惠利率不能不搞,但不能多搞。如果优惠利率范围过大,就等r 降低贷款利率总水平,从而加深了利率偏离均衡的程度。 4 利率结构扭曲导致资金配置混乱。 目前,中国各档次存贷款利率,加上各种债券利率,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财政部统一管 理。利率高低的顺序是: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绝大部 分个人购买的国债、企业债券的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形成了严重的利率倒挂。利率 结构的扭曲使套利行为严重,国家遭受损失。1 9 9 0 年三年期国债利率为1 4 ,而同期银行 贷款利率为1 1 5 2 ,银行存款利率为l i8 8 。结果个人买不到国债,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 压着国债不出手,其资金来源都是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或同业拆借。对一些企业来说,就是用 银行贷款买国债还有24 8 的年收益率,真是无本得利。事实表明,只要机构进入国债市场, 国债利率就应向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靠近,其利率应低于其他金融工具的 利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民间借贷之间不同层次存贷利率已经形成,然而 在层次之间尚未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中心、具备利率传导机制的利率体系。改革 开放以来,利率体系的演变基本上是围绕着怎样促进企业节约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来考虑问 题的,其结果必然是使利率体系的效应主要局限于微观经济,而对于调节宏观经济则表现出 操作上的1 i 成熟和效应微弱。由于在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缺乏规范 的利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意向无法通过利率体系得到充分显示,所以更多地表现为行政强 制行为,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利率调控的低效率 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率总水平要适当,能反映资金供求关 系: 是利率调整要及时,反映要灵敏。 我国实际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大大降低了金融调控的效率。改革开放之后的2 0 年 中,有8 年的实际利率为负数,各年平均实际利率仅为o0 5 ,其中最低值为1 0 7 2 。这 就不可能达到调节资金供求平衡的目的。因为低存款利率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低贷款利率 则刺激贷款需求的扩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还负责部分政策性贷款使贷款更难以相应收缩, 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难以平衡。为了使国有银行保持适当的支付能力,同时满足政策性贷 款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放松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增加再贷款发放。而再贷款利率偏 低,尚不足以抑制国有商业银行对再贷款的需求。在金融调控中要抑制国有商业银行对再贷 8 欲的需求。在金融调控中要抑制过度投资需求,只得更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来控制贷款规模。 低利率与信贷控制的作用相互抵消,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大打折扣a 庄经济形势发生变动时,利率调整相对滞后,反应不够灵敏,市场信号功能较为滞弱。 由_ j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资金供求总量和结构变化已不能完全由国家直接控制,所以利率 的调整要更加灵活。由于物价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一般来说呈现惯性加速特征, 闪此,在决定是古要调整利率及调整幅度多大州,更需要对预期通货膨胀率作出判断,而小 能仅看前期的物价上涨率。从前面的图中,可以看出,从物价指数变动到利率调整通常存在 l 垒2 年滞后期,当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砷蔓作出调整时,经济形势可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现行利率越来越缺乏反应的灵敏性,不能适应宏观经济 调控的客观要求。 三转轨中的利率体系 目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由巾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拥有 浮动权。事实上,利率体系的真正主体足中央人民政府,而直接经营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只 有执行权。其中存贷款的具体利率。皆由巾国人民银行逐渐规定,从国有商业银行到农村信 用社部必须照章执行。即便在浮动权限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方向和浮动范围也 必须经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批备案。即使是中国人民银行本身,也不完全具有变动利率的权 力,它在利率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务院有关决定。掌握在中国人民银行手里的不 过是3 0 的浮动权。 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采取多种对策为自身争取经营 利益。如浮动利率一般有上有下,但国有商业银行只上浮不下浮上浮到顶甚至超幅度上浮, 以增加利息收入;加重罚息范围以增加利息收入;绕开信贷规模,通过资金拆借等方式加入 资金的“体外循环”,从中获取利差;同时,备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等多种手段变相地逃 避利率管制。由于存贷款利率双高限管制,大量资金已经游离金融系统,资金黑市在社会集 资热中已经形成,并造成银行体系的“脱媒”危机。 四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分析 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分析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从微观上来看,资金作 为社会生产要素之一,要实现生产的最优化,就要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固定利率管理 体制下,资金分配具有计划性,并带肯一定的条块分割性。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资金 难以合理地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正是要促进资金合理流 动,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以使得利率的政策调整的通道畅通。引导资金流动合理化、 效益化,促进社会生产收益的最大化。 利率市场化4 i 仅从上述生产角度来看是必要的而且从消费角度来看也具有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纷繁复杂,4 i 仅有基准利率、法定利率的区别,而且还有对不同部 。 、小同行业、不同金融机构、不同用处的资金采取不同的利率标准。这样做,表面上看可 以起到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