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专业论文)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pdf_第1页
(免疫学专业论文)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pdf_第2页
(免疫学专业论文)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pdf_第3页
(免疫学专业论文)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pdf_第4页
(免疫学专业论文)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d o c k 2 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 l r 4 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中性粒细胞( p o l y m o r p h o n u c l e a rn e u t r o p h i l s ,p m n s ) 是 机体最重要的炎症细胞,它在机体固有性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胞浆内富含的细胞毒性物质既可杀伤外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也可 造成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粘附、活化及凋亡 的整个过程可受t o l l 样受体( t o l l 1 i k er e c e p t o r s ,t l r s ) 的调节,促 成炎症反应的无损伤性收敛,使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其中,t l r 4 是人们最早发现的能够直接介导机体与病原体反应的t o l l 样受体。 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有关的蛋白d o c k 2 ( d e d i c a t o ro fc y t o k i n e s i s2 ) t l ,其聚集到中性粒细胞内朝着感染源 的一侧,使中性粒细胞改变自身形态,更高效地向感染源移动。本课 题主要探讨d o c k 2 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以及d o c k 2 与中 性粒细胞上表达的t l r 4 之间的联系。这为今后更深入研究中性粒细 胞抗感染能力的机制提供了潜在的依据,也为临床上治疗炎症性相关 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方法:抽取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f i c o l l 密度 梯度法分离、纯化中性粒细胞,并利用台盼蓝拒染试验、怀特姬姆 萨混合染色法鉴定细胞活力与纯度均达9 6 以上,按实验需求构建不 同的实验模型:实验组( d o c k 2 刺激组) 、阳性对照组( i l 1 1 3 刺 激组、t n f 0 【刺激组) 、阴性对照组( 空白组) 。运用光学显微镜观 察不同培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中性粒细胞 的凋亡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 ) 技术检测t l r 4 m r n a 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 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 ) 技术检测 各组中t l r 4 的表达情况。结果:1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 o c k 2 对 p m n s 凋亡是否有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 o c k 2 组p m n 凋亡率是下降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尸 o 0 5 ) 。2 r t p c r 技术检 测p m n s 在不同药物刺激组中t l r 4m r n a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 示:同空白组相比,d o c k 2 组t l r 4m r n a 的表达上调,且有明显 的差异性( 尸 o 0 1 ) 。3 培养6h 后,将各组模型组中的中性粒细胞 裂解,提取总蛋白进行s d s p a g e 并相互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 刺激物刺激下,中性粒细胞上t l r 4 蛋白质表达的性质和数量发生了 不同程度的改变。4 不同实验组刺激p m n6h 后,提取蛋白并用 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 检测t l r 4 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同空白组相比, d o c k 2 组t l r 4 蛋白的表达是上调的,有明显的差异性( p 9 6 o nt h ew r i g h t g i e m s as t a i n ,a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t r y p a nb l u ed y ee x c l u s i o n t h e r ea r ef o u r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o d e lb u i l d i n g sa c c o r d i n gt oe x p e r i m e n t a ln e e d s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 d o c k 2 ( 1m g m l ) ,p o s i t i v e c o n t r o lg r o u pi l - 11 3 ( 10 0n g m l ) a n d t n f a ( 2 0n g m l ) ,n e g a t i v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o b s e r v ec e l lm o r p h o l o g yo f 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 dc o n d i t i o n sb yo p t i c a lm i c r o s c o p e a p o p t o s i s o f n e u t r o p h i lw a s d e t e c t e db yf l o wc y t o m e t r i ca n a l y s i s d e t e c tt l r 4m r n a e x p r e s s i o n o fd i f f e r e n tg r o u p sb yr t - p c r a n dd e t e c te x p r e s s i o no f t l r 4b y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 r e s u l t s :1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a p o p t o s i s o fn e u t r o p h i lc u l t u r e dw i t hd o c k 2i sd o w n - r e g u l a t e d ,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c o n t r o l s 2 r t - p c ri m p l i e dt h a td o c k 2m a y b e u p r e g u l a t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t l r 4m r n a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c o n t r o l s ( 尸 o o1 ) 3 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s h o w e dt h a tt l r 4p r o t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 i s p o s s i b l yu p r e g u l a t e db yd o c k 2 ,c o m p a r e d w i t ht h ec o n t r o l s ( 户 6 3 0n m ) 。 2 3 r t - p c r 检测t l r 4m r n a 的表达 2 3 1总r n a 的提取 在预定时间收获l 1 0 6 个中性粒细胞,1 , 5 0 0r p m 5r a i n 离心, 弃上清,各组加入lm l 裂解液r z ;4 。c1 2 ,0 0 0r p m 5m i n 离心,取 上清,转入新的无r n a s e 的离心管中;加入2 0 0g l 氯仿,盖好管盖, 剧烈振荡15s ,室温放置3m i n ;4 。c1 2 ,0 0 0r p m 10m i n 离心,样品 l l 分成3 层( r n a 在水相层) ,把水相转入新管中;缓慢加入o 5 倍体 积无水乙醇并混匀,将得到的溶液和沉淀一起转入吸附柱c r 3 中,4 1 2 ,0 0 0r p m 3 0s 离心,弃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向吸附柱c r 3 中加入 5 0 0u l 去蛋白液,4 1 2 ,0 0 0r p m 3 0s 离心弃废液;向吸附柱c r 3 中加入7 0 0 “l 漂沈液,室温静置2m i n ,4 c1 2 ,0 0 0r p m 3 0s 弃废液; 向吸附柱c r 3 中加入5 0 0 “l 漂沈液,室温静置2m i n ,4 。c1 2 ,0 0 0r p m 3 0s 离心去除残余液体;将吸附柱放入2m l 收集管中,4 。c1 2 ,0 0 0 r p m 2m i n 离心,去除残余液体;将吸附柱c r 3 转入一个新的离心 管中,加5 0 “lr n a s e f r e ed d h 2 0 ,室温放置2 分钟,4 1 2 ,0 0 0r p m 2m i n 离心。取5 “ir n a 溶液,以双蒸水为空白对照,在紫外凝胶 成像分析仪上测定2 6 0n i l ( a 2 6 0 ) 和2 8 0h i 1 ( a 2 8 0 ) 的吸光度值, 进行r n a 含量测定和a 2 6 0 a 2 8 0 的比值分析。样品中r n a 的浓度 和纯度的计算如下:r n a 浓度( i t g m 1 ) = 4 0 a 2 6 0 稀释倍数; r n a 纯度= a 2 6 0 a 2 8 0 2 1 0 0 ,比值在1 8 2 0 之间方可用。并 用琼脂糖凝胶检测r n a 完整性或立即反转录。 2 3 2 反转录反应 以从不同状态培养的中性粒细胞中提取的总r n a 为模板,在 p c r 仪上进行反转录。在2 0 扯l 的反应体系中含有:m g c l 2 4 山,1 0 r tb u f f e r2 “l ,r n a s ef r e eh 2 07 5 p l ,d n t pm i x t u r e2 “l ,r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o 5 肛l ,a m vr e v e r s e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r a n d o m9m e r s 各1p i , 样本r n a2 肛l 。r t 反应条件为:3 0 1 0m i n i 4 2 。c2 0m i n :9 9 5m i n i 5 5m i n 。 2 3 3 引物的设计 。 t l r 4 和g a p d h 的引物均来源于n c b i 数据库,运用p r i m e r 5 0 软件二级结构评分参数检查引物是否符合条件。引物序列如下: 。i l r 4 : 上游:a g a g t tt c ct g c a a t g g a t c a a g : 下游:t t a t c t g a a g g t g t t g c a c a t t c c ; 目的扩增产物长度:8 2b p g a p d h : 上游:a t g c t g g c g c t g a g t a c g t c ; 下游:g g t c a t g a g t c c t t c c a c g a t a ; 目的扩增产物长度:2 6 3b p 2 3 4p c r 扩增 以反转录生成的c d n a 为模板,以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 在p c r 仪上进行p c r 扩增。在5 0p l 的反应体系中含有:5 p c r b u f f e r1 0 t l ,灭菌蒸馏水2 8 7 5g l ,t a k a r ae x t a qh so 2 5l a l ,上下游 引物各o 5 l ,模板c d n a1 0g l 。p c r 反应条件为:轻轻混匀后,4 1 , 5 0 0r p m 1 5s 离心,将管壁液体收到管底。将e p 管置于p c r 仪内, 关盖,启动p c r 仪,设置相应程序如下:预变性9 5 ,4m i n ;变性 9 4 ,3 0s :引物退火:5 5 4 ,3 0s ;延伸7 2 ,3 0s ;循环次数 4 0 次;最终延伸步骤7 2 ,5m i n ;保存温度为4 。c 。 2 3 5r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图像分析 用t b e 电泳缓冲液灌注电泳槽,制胶( 浓度为3 ) ,插上样品 梳,冷凝后将其拔出。将制好的胶置入电泳槽内对应位置,l o 肚l 样 品+ 2p l 电泳上样缓冲液混匀( 6 ) 分别点样于凝胶孔中,以5 0 0b p l a d d e r 核酸分子m a r k e r 进行对照。接通电源,启动电泳仪,恒压 1 0 0v ,电泳3 0m i n 后结束。琼脂糖凝胶于紫外凝胶成像仪上观察, 照相。采用凝胶定量软件q u a n t i t y - o n e ( b i o - r a d ) 分析系统检测 r t - p c r 扩增产物电泳条带的吸光度值。所有吸光度值均在相同光学 条件下完成。 2 3 6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取自一次代表性实验,并被3 次独立实验所证实。 结果以x4 - s 来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 检验,多个样本比较 用方差分析,p o 0 1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为s p s s1 7 0 f o rw i n d o w s 。 2 4 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蛋白t l r 4 的表达差异 2 4 1 抽提中性粒细胞总蛋白 按预定时间,离心收集分组培养的中性粒细胞( 1x1 0 6 j :l ) 。加 入m p e r 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获得总蛋白溶液( 按说明手册进行) 。 加入m p e r 细胞裂解液( 1m l 1 0 0m g 细胞) 及蛋白酶抑制剂p m s f ( 2 0 0 “l m l ) 。冰盒置摇床上裂解3 0m i n ( 并且间隔十分钟震动一 次) ,1 4 ,0 0 0r p mx1 5m i n 离心,去除细胞碎片。收集上清,用b r a d f o r d 法测定蛋白含量,并加l o a d d i n gb u f f e r ( 5 :1 ) 沸水煮沸3 5m i n , - 8 0 保存或2 0 保存或进一步分析。 2 4 2s d s p a g e 电泳 组装电泳模具,配制8 分离胶,迅速灌注,留出灌注浓缩胶 的空间,水封,室温放置3 0m i n 待胶凝固;倾出水,用滤纸小心擦 干;配制5 浓缩胶,上层直接灌注浓缩胶;立即在胶中插入梳子, 室温放置4 0m i n i 待胶凝固后,小心移出梳子,立即用电泳缓冲液洗 涤加样孔,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按预定顺序加样,每样品加 5 0 肛g 蛋白孔;对照孔加蛋白质分子量m a r k e r ;将电泳装置与电源相 接,所加电压为1 2 0v ,当染料前沿进入分离胶后,电压调为1 5 0v , 继续电泳至目的条带和内参条带分离清楚,关闭电源;倾去电泳缓冲 液,卸下玻璃板,取出凝胶;分别转膜或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拍照。 2 4 3半干转膜及免疫反应 制作转膜三明治,半干式电转移法将蛋白转移至p v d f 膜;室温 下5 脱脂奶粉封闭p v d f 膜lh :再将目的蛋白部分与内参部分的 膜剪开分别操作:目的蛋白膜:1 :1 0 0 0 稀释鼠抗人t l r 4 单克隆抗体 室温下孵育4 。c 冰箱过夜,t b s t 缓冲液洗膜7m i n 3 次;内参膜: l :1 0 0 0h i 冲标记的1 3 - a c t i n 单克隆抗体育膜1h ,t b s t 缓冲液洗膜7 m i n 3 次;再分别用1 :1 0 0 0 稀释山羊抗小鼠二抗室温下孵育lh , t b s t 缓冲液沈膜7m i n 3 次:以上育膜过程均摇床振荡。 , 2 4 。4 化学发光及条带分析 于暗室内新鲜配置化学发光底物反应液( a 液和b 液各5 0 0l a l 混匀) ,将p v d f 膜置于反应液中反应5m i n ;取出膜,吸去多余液体, 置于洁净小塑料袋中:于荧光化学发光图像分析仪中进行曝光,分别 曝光3 0s 、1m i n 、5m i n 、1 0m i n 。采用q u a n t i t y o n e 分析系统检测蛋 白条带的平均密度值,将目的条带与内参条带的灰度比值作为参考依 据,分析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所有密度值均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完成。 2 4 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取自一次代表性实验,结果被3 次独立实验所证实,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不同的健康志愿者。计量资料以均数4 - 标准差表示,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 检验,多个样本比较用方差分析,p o 0 5 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为s p s s1 7 0f o rw i n d o w s 。 l s 实验流程图( 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r o t o c 0 1 ) 台盼兰拒染试验、怀特姬姆萨混合 染色法鉴定中性粒细胞活力与纯度 结果 1新鲜分离中性粒细胞活性纯度鉴定 f i c o l l 法新鲜分离的中性粒细胞接种于2 4 孔板中,直接倒置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透明,有立体感和遮光感,活性好( 图1 a ) ; w r i g h t g i e m s a 混合染色后可见细胞绝大多数为3 4 页核的中性粒 细胞,纯度高( 图1 b ) 。符合后续研究对细胞质量的要求。 b 山厶 0 n 一一p 。 一一6 一 譬o - 。 口 厶 夺 图1 光镜下观察新鲜分离的中性粒细胞 f i g 1 o b s e r v a t i o no ff r e s hn e u t r o p h i l sb yl i g h tm i c r o s c o p e n o t e :a 雠s hp m nw i t h o u td y e i n g , 4 0 0 ;b f r e s hp m n + w r i g h t - g i e m s ad y e i n g , 1 , 0 0 0 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d o c k 2 ( 1m g m l ) 组、i l - 1 1 3 ( 1 0 0n g m l ) 组、 n 盯仅( 2 0n g m l ) 组和空白对照组对中性粒细胞( 2 1 0 6 ) 的凋亡进 行比较。结果显示:加d o c k 2 、i l 1 p 、,n 盯a 和空白组培养中性粒 细胞6h 后,空白组即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率为9 5 7 ( 图2 a ) ,与 空白组相比,d o c k 2 组和i l 一1 1 3 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的 ( 6 8 6 ,图2 b 、7 3 8 ,图2 c ) ,t n f q 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升高 的( 3 5 2 ,图2 d ) ,提示d o c k 2 可能延迟人中性粒细胞的生命周期。 图2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 f i g 2 a p o p t o s i s o fp m n b y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n o t e :a m e d i u ma l o n e ,b d o c k 2 ,c m - l p ,d t n f a p o 0 5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c o n t r o l s 3 琼脂糖电泳检测r n a 完整性 加d o c k 2 、i l l p 、t n f a 和空白组培养中性粒细胞6h 后,用总 r n a 提取试剂盒提取中性粒细胞总r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可见到 2 8s 和1 8s 亚基清晰显示,2 8s 与1 8s 的带宽比在1 8 2 0 之间, 说明r n a 完整性良好,满足后续实验要求。( 图3 ) l234 图3 中性粒细胞总r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 f i g 3a g a r o s eg e l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o fr n af r a g m e n t n o t e :1 m e d i u ma l o n e ,2 d o c k 2 ,3 几一1 p ,4 t n f - 屯t 4r t - p c r 检测t l r 4 基因表达 空白组和d o c k 2 ( 1m g m l ) 、i l 一1 1 3 ( 1 0 0n g m l ) 、t n f q ( 2 0 n g m l ) 分别刺激中性粒细胞( 2 1 0 6 m l ) 6h 后,提取总r n a 用r t - p c r 检测t l r 4m r n a ( 8 2b p ) 的表达,以t l r 4m r n a 与内参g a p d h 的灰度值反映t l r 4m r n a 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同空白组相比, d o c k 2 组和i l 1 p 组t l r 4m r n a 的表达增加;t n f a 组t l r 4 m r n a 的表达则明显降低( 尸 0 0 1 ) 。提示d o c k 2 可能对人中性粒 细胞上t l r 4m r n a 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注:d o c k 2 组与空白组、 一一一 一 一 一 8 8 5 , 1 i l 1 p 组及n 旺a 组分别运用s p s 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尸值均为 0 0 0 0 ) 。( 图4 ) ml2345678 a 5 s d s p a g e 检测中性粒细胞内t l r 4 蛋白表达 d o c k 2 ( 1 m m l ) 、t n f 一仅( 2 0n g m l ) 、i l 一1 8 ( 1 0 0n g m l ) 分 别刺激中性粒细胞( 2 1 0 6 m l ) 6h 后,通过8 s d s p a g e 观察各 组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同空白组相比,各刺激组蛋白谱均发 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进一步说明d o c k 2 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后t l r 4 蛋 白的性质和数量产生了变化。( 图6 ) 9 5 k d 5 5 l 4 3 k d m1234 ,_ 簟_93l(d p q 一42kd h 一_ i 一 图6p m n 在不同药物刺激下蛋白表达的s d s - p a g e f i g 6 s d s - p a g ea n a l y s i so fn e u t r o p h i l s n o t e :1 m e d i u ma l o n e ,2 d o c k 2 ,3 ,l b ,4 t n f a m m a r k e r 6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 检测中性粒细胞内t l r 4 蛋白的表达 d o c k 2 ( 1 m g m l ) 、t n v a ( 2 0n g m l ) 、i l 一1 p ( 1 0 0n g m l ) 分 别刺激中性粒细胞( 2 1 0 6 m l ) 6h 后,提取蛋白用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 检测t l r 4 蛋白( 9 3k d ) 的表达,以t l r 4 与内参1 3 - a c t i n 的灰度值 反映t l r 4 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同空白组相比,d o c k 2 组和i l 1 d 组t l r 4 的表达增加;t n f a 组t l r 4 的表达明显降低( p o 0 1 ) 。 进一步说明d o c k 2 对中性粒细胞上t l r 4 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 注:d o c k 2 组与空白组、i l 1 p 组及n 盯a 组分别运用s p s s 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尸值均为0 0 0 0 ) 。( 图7 ) l234 i $ - a c t i n 一- 一i 譬f 。一- 一 0 8 0 7 0 6 0 5 t l r 4 - 棚 a i 厕 t i v e 讨论 本研究从中性粒细胞光镜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分析中性粒细胞的 凋亡、r t - p c r 分析中性粒细胞上t l r 4m r n a 的表达、w 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分析中性粒细胞上t l r 4 蛋白的表达等方面探讨d o c k 2 与 中性粒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以及d o c k 2 与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t l r 4 之间的联系。 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核固 缩、胞质空泡、胞膜皱折和d n a 片断化,它的发生是基因调控、细 胞识别和信号传递的综合结果,是一种主动性的细胞自杀过程。这一 过程同胚胎发育、肿瘤、免疫应答和炎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化有着密 切的关系1 7 】。中性粒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一旦分化成熟便启动其自 发性程序凋亡,之后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这是聚集在组织中的中性粒 细胞消除的主要途径。中性粒细胞除了自发性凋亡外,还可在多种外 界冈素的作用下,发生凋亡的加速或延迟。本实验以分离提纯的中性 粒细胞为标本,d o c k 2 作用于中性粒细胞6h 后,运用流式细胞仪 a n n e x i nv f i t c p i 双参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并同时以 i l 1 p 组和t n f 仅组作为阳性对照,空白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 示:未经处理的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率为9 5 7 ,同对照组相比, d o c k 2 是抑制中性粒凋亡的,两者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 尸 0 0 5 ) 。i l 1p 和t n f q 分别是抑制与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与 国外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 1 8 1 。 f u k a t a 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的激活、活化和趋化整个过程可 受t l r s 的调控1 1 9 】。其中,t l i 是深受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成员, 已经研究表明t l r 4 与诸多疾病关系密切1 9 l 。我们将d o c k 2 作用于 中性粒细胞后运用r t - p c r 来检测中性粒细胞上t l r 4m r n a 的表 达。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d o c k 2 可以上调t l r 4m r n a 的表 达,两组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 户 0 0 1 ) ,i l 1 b 组和t n f 0 【 组对t l r 4 的作用分别是上调和下调的,这与其他人员研究结果相符 厶1 2 0 2 1 1 口 。 在上述基因水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再从蛋白水平运用w 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技术检测d o c k 2 对t l r 4 蛋白的表达是否影响。结果表明, t l r 4 蛋白的变化趋势与t l rm r n a 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且与对照 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 尸 o 0 1 ) 。 通过上述基因和蛋白不同水平的检测,我们可以推测,d o c k 2 可能上调人中性粒细胞上t l r 4 的表达。然而,至于结果的可靠性本 实验还未能确定。首先,d o c k 2 可能会延迟p m n 的凋亡。但在此 基础上,因p m n 本身的数量增加,会间接导致t l r 4 的表达上调。 其次,t l r 不仅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还可识别非微生物和一些 “非己成分 。因此,有可能是d o c k 2 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后,因p m n 发生趋化运动被t l r 4 识别而激活上调t l r 4 。再次,d o c k 2 可能 会延迟p m n 的凋亡,也可能上调t l r 4 的表达。前文已述,p m n 的 粘附、活化、趋化的整个过程可受t l r 的调节【7 1 。那么我们可以推 测,t l r 4 对p m n 的凋亡起抑制作用。最后,d o c k 2 可能抑制 p m n 的凋亡,同时可能引起t l r 4 表达的上调。但前者下降和后者 上调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量的关系,本实验还无法确定,有待下一步 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p m n s 和t l r s 都如同双刃剑,只有适度激活才能在 有效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同时避免自身组织的损伤。但如何使其适 度激活仍是一个难题。中性粒细胞、t l r s 与d o c k 2 之间有可能如 同信号转导通路一样构成复杂的网络,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并共同维持 机体的平衡。但其具体的途径与机制如何,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下 一步我们将d o c k 2 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运用电镜、激光共聚焦显 微镜从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运动的整个过程入手,观察p m 漪。一 具体发生什么变化:运用实时定量p c r 技术检测d o c k 2 引起 p m n 凋亡抑制与t l r 4 表达上调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量的关系: 同时结合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检测转导通路上下游分子的表达是 否发生改变,并借助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探索 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和t l r s 表达的关键点所在;而且我们要采取 不同的时间段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可能随着中性粒细胞自然凋亡时 间的推移,对目前尚未清楚的内容会有更好的解释,或者会有新的发 现。 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为重新认识中性粒细胞凋亡和t l r s 的激 活开拓了新思路,而且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炎症相关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肿瘤等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和理论学基 石出。 结论 1 d o c k 2 可能对p m n 的凋亡有延迟作用。 2 d o c k 2 可能对t l i 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3 t l r 4 可能抑制p m n 的凋亡。 4 d o c k 2 延迟p m n 凋亡的同时上调t l r 4 的表达。但也可能前 者引起后者,或者后者引起前者。并且,二者变化的量之间可能 存在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k u n i s a k izn i s h i k i m ia ,t a n a k a 髟e ta l 。d o c k 2i sar a ca c t i v a t o r t h a tr e g u l a t e sm o t i l i t ya n dp o l a r i t yd u r i n gn e u t r o p h i lc h e m o t a x i s 【j 】j c e l lb i o l ,2 0 0 6 ,1 7 4 ( 5 ) :6 4 7 - 6 5 2 2e l b i mc ,e s t a q u i e rj c y t o k i n e sm o d u l a t en e u t r o p h i ld e a t h 【j 】e u r c y t o k i n en e t w , 2 0 1 0 ,2 l ( 1 ) :1 - 6 3k o r o b o w i c z a b i o l o g y o ft u m o r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 t y p ea l p h a ( t n f a l p h a ) 【j 】p o lm e r k u rl e k a r s k i ,2 0 0 6 ,2 1 ( 1 2 4 ) :3 5 8 - 3 6 1 4f o xs ,l e i t c ha e ,d u f f i nr ,e ta 1 r o s s ia g n e u t r o p h i la p o p t o s i s : r e l e v a n c et ot h ei n n a t ei m m u n er e s p o n s ea n di n f l a m m a t o r yd i s e a s e j ji n n a t ei m m u n ,2 010 ,2 ( 3 ) :216 - 2 2 7 5 e 1 - d e i r yw s t a r g e t i n gm u t a n tp 53s h o w sp r o m i s ef o rs u n s c r e e n sa n d s k i nc a n c e r j 】jc l i ni n v e s t ,2 0 0 7 ,117 ( 1 2 ) :3 6 5 8 3 6 6 0 6n e t e am gs i m o na ,v a nd ev e e r d o n kf e ta 1 i l - lb e t ap r o c e s s i n gi n h o s td e f e n s e :b e y o n dt h ei n f l a m m a s o m e s 【j 】p l o sp a t h o g ,2 010 , 6 ( 2 ) :e l0 0 0 6 6 1 7j a n s s e n s s ,b e y a e r tr r o l eo ft o l l l i k er e c e p t o r s i n p a t h o g e n r e c o g n i t i o n j c l i nm i c r o b i o lr e v , 2 0 0 3 ,16 ( 4 ) :6 3 7 6 4 6 8m i t r o u l i s i ,k o u r t z e l i si ,k a m b a sk ,e ta 1 r e g u l a t i o no ft h e a u t o p h a g i cm a c h i n e r yi nh u m a nn e u t r o p h i l s j 】e u rji m m u n o l ,2 0 10 f e b16 e p u ba h e a do fp r i n t 】 9c o u t i n h oa ,p o l t o r a c ka i n n a t ei m m u n i t y :f r o ml y m p h o c y t em i t o g e n t t o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s a n db a c k j 】c u r ro p i ni m m u n o l ,2 0 0 3 , 15 ( 6 ) :5 9 9 6 0 2 10v a n d e w a l l ea t o l l - l i k er e c e p t o r sa n dr e n a lb a c t e r i a li n f e c t i o n s j 】 c h a n gg u n gm e dj ,2 0 0 8 ,31 ( 6 ) :5 2 5 5 3 7 11l o i a r r om ,r u g g i e r ova n ds e t t ec t a r g e t i n gt l r i l 一1rs i g n a l l i n g i nh u m a nd i s e a s e s 【j 】m e d i a t o r si n f l a m m ,2 0 1 0 ,2 0 1 0 :6 7 4 3 6 3 e p u b 2 0 10a p r8 12v a nb r u g g e nr ,d r e w n i a ka ,t o o la t , e ta 1 t o l l l i k er e c e p t o r r e s p o n s e si ni r a k 一4 一d e f i c i e n tn e u t r o p h i l s 【j 】ji n n a t ei m m u n ,2 0 10 , 2 ( 3 ) :2 8 0 2 8 7 e p u b2 0 0 9d e c16 13p o l t o r a ka ,x i a l o n gh ,s m i m o v o li ,e ta 1 d e f e c t i v el p ss i g n a l i n gi n c 3h h e ja n dc 5 7 b l 10 s c c rm i c e :m u t a t i o n si nt l r sg e n e j 】 s c i e n c e ,1 9 9 8 ,2 8 2 ( 5 3 9 6 ) :2 0 8 5 2 0 8 8 14t s a nm f , g a ob h e a ts h o c kp r o t e i n sa n di m m u n es y s t e m 【j 】j l e u k o cb i o l ,2 0 0 9 ,8 5 ( 6 ) :9 0 5 9l0 15b a n e r j e ep b i s w a saa n db i s w a st p o r i n - i n c o r p o r a t e dl i p o s o m e i n d u c e st o l l 1 i k er e c e p t o r s2 - a n d6 - d e p e n d e n tm a t u r a t i o na n dt y p e1 r e s p o n s eo f d e n d r i t i cc e l l j 】i n ti m m u n o l ,2 0 0 8 ,2 0 ( 1 2 ) :1 5 5 1 - 1 5 6 3 16k a w a it ,a k i r as t h er o l eo fp a t t e r n r e c o g n i t i o nr e c e p t o r si ni n n a t e i m m u n i t y :u p d a t e o nt o l l - l i k er e c e p t o r s j 】n a ti m m u n o l ,2 010 , 11 ( 5 ) :3 7 3 - 3 8 4 1 7 刘佳佳,羊建,何浩,等一种中性粒细胞新型死亡形式的探索 j 】中 国药物与临床,2 0 0 5 ,5 ( 3 ) :1 6 5 1 6 7 18a l l e n b a c h c ,z u f f e r e yc ,p e r e zc ,e t a 1 t a c c h i n i c o t t i e r f m a c r o p h a g e si n d u c en e u t r o p h i la p o p t o s i st h r o u g hm e m b r a n et n fa p r o c e s sa m p l i f i e db yl e i s h m a n i am a j o r j 】ji m m u n o l ,2 0 0 6 , 17 6 ( 11 ) :6 6 5 6 6 6 6 4 19f u k a t am ,v a m a d e v a na sa n da b r e um t t o l l - l i k er e c e p t o r s ( t l r s ) a n dn o d - l i k er e c e p t o r s ( n l r s ) i ni n f l a m m a t o r yd i s o r d e r s j s e m i n i m m u n o l ,2 0 0 9 ,21 ( 4 ) :2 4 2 - 2 5 3 2 0k l e i nk l o u w e n b e r gp ,t a nl ,w e r k m a nw :e ta 1 t h er o l eo ft o l l -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s i n m g u l a t i n gt h ei m m u n er e s p o n s ea g a i ns t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 t i a lv i r u s j 】c r i tr e v l m m u n o l ,2 0 0 9 ,2 9 ( 6 ) :5 3l - 5 5 0 21m a r o s om ,b a l o s s os ,r a v i z z at e ta 1 t o l l - l i k er e c e p t o r4a n d h i g h - m o b i li t yg r o u pb o x - 1a r ei n v o l v e di n i c t o g e n e s i sa n dc a nb e t a r g e t e dt or e d u c es e i z u r e s j 】n a tm e d ,2 0 10 ,16 ( 4 ) :413 - 419 英文缩写 p m n t l r p r r p a m p i l 1 r l p s t n f 0 【 d o c k 2 t i r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英文全称 p o l y m o r p h o n u c l e a rn e u t r o p h i l s t o l l - l i k er e c e p t o r p a t t e r nr e c o g n i t i o nr e c e p t o r 中文译名 中性粒细胞 t o l l 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p a t h o g e n a s s o c i a t e d m o l e c u l a r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 a t t e r n s ,p a m p i l 一1r e c e p t o r 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自细胞介素1 受体 脂多糖 t u m o r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a l p h a0 【型肿瘤坏死因子 d e d i c a t o ro fc y t o k i n e s i s2 t l r i l rl h o m o l o g o u sr e g i o n t i r 结构区 c h a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 反应 c r y l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 烯酰胺凝胶电泳 苯甲基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