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墨盈壁z 一 日 期:2 必:垒= 压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吕逃 导师签名:缎一日 期:2 1 超! 生: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当今学界,有许多关于王充的研究成果。以这些成果为基础,我完成了毕业 论文。可以说,论文总体上并没有突破前人的范框,而仅在几个问题上略有所出新。 关于王充家世的考证。黄晖首先提出王充家族与王莽可能是同族,是武帝时 锦农御史王贺的支庶,然而黄氏没能深入地进行考证,他对自纪篇中“一姓 孙一的推断亦不妥当。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以。一姓孙一为突破口,结合古代的 赐姓制度予以考证:王莽的先世原系田氏,在齐景公时曾被赐姓“孙”,汉初改姓 王。王姓渊源较多,但是既姓孙又姓王的只有王莽一族。现在王充姓王,又自称 “一姓孙”,也是一人两姓,由此得出结论二人乃是同族。 关于王充任职地点的考证。最新出版的几部研究王充的专著都把王充的任职 地点定在陈留、颍川等地,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做了考辨。我认为,王充 一生中虽然多次出仕,但是他的任职地点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上虞县、会 稽郡和扬州。因为在汉代,属吏都是地方长官从当地人中辟除,范晔在后汉书 中为人立传时,对担任地方长官属吏的人从不提任职地点。王充自纪篇也只 说:“在县位至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掾功曹,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入州 为从事打,而没有提到任职地点。以这些记载为基础,结合其他文献中的有关的史 料,进行比较和甄别,最后得出王充在家乡县,郡、州任职的结论。这一发现, 可以解释王充仕途浮沉的原因地方长官离任以后,新的长官重新选任自己相 信的属吏,一任长官一任属吏的现象使得王充的仕宦浮沉无定。 关于王充家族一再迁居的问题。前人多以“怨仇众多 一言以蔽之,没能深 入地探讨其根本原因。本文则从当时复仇的社会习俗和个人性情两方面入手予以 解释。对于王充入太学的年龄,以及在太学的学习情况,都结合确凿的有关汉代 教育的史料进行说明,以求清晰地展现王充的学行和经历,为深入探讨其思想特 色与根源提供帮助。 关键词王充生平研究思想研究汉代学术学行考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o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c a d e m i at h e r ea r em a n y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h a sf i n i s h e d d o i n gt h eg r a d u a t et h e s i s0 1 1t h eb a s eo ft h e s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l t h o u g h , i ng e n e r a l ,t h e p a p e r c a l ln o tb r e a kt h ef r a m ew h i c ha n t e c c s s o r sm a d e ,im a k es o m en e w f i n d i n g s t h er a t i n ga b o u tw a n gc h o n g a n c e s t r y h u a n gh u ii st h ef i r s tp e r s o nt ot h i n kw a n g c h o n ga n dh u a n gh u iw e r eo fs a m ea n c e s t r y , w h i c hw a sad e s c e n d a n to fw a n gh ew h o l i v e di nw ud i h o w e v e r , h ec o u l dn o ta n a l y z ea n dp r o v ei t h ed i dn o tar i g h t c o n c l u s i o nf r o m 惭) ( i n gs u n ”o fz j p l a n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a n dp r o v e si to nt h e b a s eo f y ix i n gs u n a n da n c i e n ti n s t i t u t i o na b o u t “g r a n t t i n gs u r n a m e t h ep a p e r t h i n k sw a n gm a n g a n t e c e s s o r s ,w h o s e $ 1 1 1 l l a m ew 嬲“w a n g 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h a r t d y n a s t y , w e r eo ft i a nw h ow a sg r a n t e d “s u n b yq ij i n gg o n g “w a n g h a sal o n g h i s t o r y , b u to n l yw a n gm a n g f a m i l yc l a nw e r eb o t h w a n g a n d “s u n ,w a n g c h o n g $ 1 l i t l a m ei sn o to n l y “w a n g b u ta l s o “s u n , t h a ti s , h eh a st w os u r l l a r n e s s oi m a k e s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w a n gc h o n ga n dw a n gm a n gw e 代o ft h es a l l l ea n c e s t r y t h er a t i n ga b o u tt h ep l a c ew h e r ew a n gc h o n gw o r k e d t h ei l c ww o r k sp u b l i s h e d 0 1 1w a n gc l a o n gl t a i n kt h ep l a c e sw h e r ew a n gc h o n gw o r k e da r ec h e n l i uo ry m g c h u a n b u tt h ep a p e rm a k e sad i f f e r e n tf i n d i n ga n de x a m i n e sc a r e f u l l y it h i n kt h a ta l t h o u g h w a n gc h o n gw o r k e do nm a n yp l a c e s ,h ea l w a y s w e i r ei ny uc o u n t y , k l 删i c i t y , y a n g z h o u i nh a r td y n a s t y , a l lo f f i c i a l sw e l ec h o s e nf r o mp e o p l ei nh i sh o m e t o w n i nh o uh a ns h u ,f a ny ew r o t eb i o g r a p h yf o ro f f i c i a l sw i t h o u ti n c l u d i n gp l a c e st h e y w o r k e d z j p l a nw r i t t e nb yw a n gc h o n gs a i dm a n yt h i n g sw i t h o u tp l a c e st h e y w o r k e d o nt h eb a s eo fs o m e t h i n gc o n c e r n e di nz p i a no ro t h e rd o c u m e n t s ,a f t e r c a r e f u lc o m p a r i s o n s , ic o n l e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w a n gc h o n gw o r k e di nh i s h o m e t o w nt h a t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i e i t s o l lf o rs u c c 懿a n df a i l u r e a f l e rac h i e f0 伍c i a l w a so u to fp o w e r , ai l e wc h i e fo f f i c i a lc h o s eh i so w l lo f f i c i a l s ,w h i c hm a d ew a n gc h o n g n o tw o r ks m o o t h l y s o m e t h i n ga b o u tw a n gc h o n g a n c e s t r yw h oo t t e nm o v e dt h e i rh o m et oo t h e r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l a c e s m a n yo fa n t e c e s s o r se x p l a i n e di tw i t hf o e s ,b u tt h e yd i dn o tl o o ki ti n t o t h e t h e s i se x p l i c a t e si tw i n lp r a i s i n gr e v e n g ea n dh i so w nt e m p e r a m e n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 a c c o r d i n gt os o m e t h i n gv a l i do ne d u c a t i o no fh a nd y n a s t y , i te x p l a i n st h ea g ea n dt h e s i t u a t i o ni n x u e w h i c hr e v e a l se x p e r i e n c ea n ds o m e t h i n ga b o u ts c h o o l w o r ka n d b e n e f i t ss t u d y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s o u r c eo fh i st h o u g h t s k e yw o r d s :w a n gc h o n g ;s t u d y0 1 1c a r e e r ;s t u d yo nt h o u g h t ;a c a d e m i ao fh a n d y n a s t y ;, s o m e t h i n ga b o u t s c h o o l w o r k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以一部论衡奠定了其在我国乃至 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周桂钿在 ,5 3 3 - - 5 4 6 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 版本下同)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充家世研究 ( 一) 生卒年考辨 人们对王充生年与卒年的认识,主要以论衡中的自纪篇和范晔 后 汉书王充本传的记载为依据。 关于出生时间,王充在其自纪篇中说得很明白,“建武三年,充生 。这 是王充自叙身世,后人对这一点无任何异议,都认定王充生于公元2 7 年,这一年 也正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年。 遗憾的是,关于王充的去世时间没能留下准确无误的记载,只有范晔的 后 汉书王充本传载着。永元中,病卒于家”这么一句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 产生了两种占主流的看法。 一种认为王充的卒年可以确定的,黄晖首肇其端,在他的王充年谱中把 王充的卒年系于永元八年,即公元9 6 年 。后来的一部分学者延续他的说法,如 徐敏在他所作的王充年谱中把王充卒年系于永元九年,即公元9 7 年 ;吴海林、 李延沛主编的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也把王充的卒年定为公元9 7 年等等。 这种观点自有它的根据。黄晖在王充年谱中王充的卒年条下加按语说:。永 元共十六年,其云永元中,故志于此”。 由此可见,黄晖认为所谓“中 就是 永元年间的正中间的一年。“永元 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时间从公元8 9 年己丑( 永元元年) 到公元1 0 4 甲辰( 永元十六年) ,共十六年。在他们看来,既 然王充。病卒于家一的时间在“永元中一,想当然卒于永元八年,唯有此,才符 合范哗后汉书“永元中一的记载。 这种推断,有两大漏洞。第一,过于机械地理解史书记载,认为所谓“中 就是永元年间的正中间的一年,而没有认识到在此。中一也可理解为永元年间的 范晔后汉书,1 6 3 0 页。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 版本下同) 黄晖论衡校释,1 2 3 6 页,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 版本下同) 徐敏王充哲学思想探索,1 7 4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7 9 年版。( 版本下同) 吴海林、李延沛主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2 4 页,黑龙江出版社,1 9 8 1 年版。 论衡校释,1 2 3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某一年,可早可晚,并不确指哪一年。第二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这种看法仅 以后汉书的记载为根据,忽略了史书中的其他一些可靠线索,没能全面占有 材料,一叶障目,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关于王充卒年,除了 后汉书的本传记载以外,还有许多材料可供我们去 利用。蒋祖怡与钟肇鹏两位先生就做得较好,他们占有更多的材料,进行推断, 从而得出了更为合理的结论。他们认为王充的卒年难以确定,只能有一个大致的 范围。这一说法由于对 自纪篇中“历数冉冉,庚辛域际一的理解不同,蒋、 钟两位也有不同的见解。蒋祖怡认为王充卒于永元十四年至十六年,即公元 1 0 4 一1 0 6 三年间。在蒋的王充年谱中,他说:“论衡自纪篇中有历数 冉冉,庚辛域际云语。一说庚辛指和帝永元十二年庚子,十三年辛丑。果 如此,则自纪篇之作,当在是年。一后面又说:。永元共十六年,如自纪 成篇于永元十三年,则王充之卒年,当在永元十四年至十六年三年之间”。 这种 观点,我认为如果“庚辛”确指永元十二年庚子,十三年辛丑的话,蒋的推断还 是有道理的。因为 自纪篇末说“历数冉冉,庚辛域际,虽惧终徂,愚犹沛沛, 乃作养性之书,凡十六篇”。“沛沛”,辞源给出的解释是。水流盛大貌”, 在此当是喻指王充的身体康健,体力充沛。庚辛域际,王充还有充沛的体力作 养 性之书十六篇,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王充在永元十三年以后还活了较 长的一段时间,他的最大寿命在七十六到七十九岁之间。不过,蒋也并没有明确 肯定这一说法,因为他认为“庚辛一到底指哪一年难以确认,所以在文中使用了 “果如此一、“如”两个假设性的词语,显示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保留态度。 钟肇鹏则认为王充卒于永元十二年,即在公元1 0 0 年左右。我认为这一说法 更为合理。让我们综合以下几条材料进行推断。一是后汉书本传载:王充“年 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二是 1 2 0 8 页。 蒋祖怡王充卷。1 9 7 一1 页,中州书画社1 9 8 3 年版。( 版本f 同) 后汉书) ,1 6 3 0 页。 李畴等太平御览 ,3 1 8 9 页,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版本下同)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养性之书,凡十六篇”一语。我们来推断一下“庚辛”到底是指哪一年。 永元十六年间有永元二年庚寅,三年辛卯与永元十二年庚子,十三年辛丑可 称为“庚辛域际 。上面材料说王充作养性书时的时间为“庚辛域际一,年龄 “年渐七十一,也就是说著书之时不满七十岁。如果依据刘盼遂的说法,“庚辛一 指永元十二年庚子,十三年辛丑的话,此时的王充已经七十四五岁,与“年渐七 十”的记载大大相悖。相反,如果“庚辛”是指和帝永元二年庚寅,三年辛卯, 则较为合理。因为既然养性作于这两年之间,那么王充在永元三年还应在世, 这时的王充开始写作 养性之书, 养性书十六篇,从起草到完成决非一时之 事,经历两年乃成,合情合理。这时的王充年龄大概在六十四五岁,与本传和会 稽典录所载的。年渐七十一相符合。所以,相比之下,“庚辛 指和帝永元二年 庚寅,三年辛卯的说法,由于是在全面占有有关文献材料,通过对 :后汉书本 传与论衡自纪篇等相关文字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史料佐证更充分, 因此更让人信服。 不过,以上的材料仍然不足以让我们知道王充到底是哪一年去世,但是有一 点可以肯定,就是王充的生平事迹在他六十四五岁以后除其著书外已经全无可考。 钟肇鹏在其王充年谱指出“王充自七十以后,全无事迹可考 ,并在年谱 条目下给出“卒年存疑竹的结论,其严谨求实的态度令学人敬服。 通过对以上几种说法的分析,我认为王充的卒年确实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加 以确认,但是结合史料记载可以给出一个大致准确的范围。此外,持这种看法的 还有严可均,他在 全后汉文说王充。永元中,卒,年七十余 。回这些说法大 体不差,但是过于宽泛。至于其他一些说法,缺乏考证,没有什么影响。 ( - - ) 祖籍姓氏考辨 关于王充的祖籍,范晔后汉书王充本传载“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 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 2 0 8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 班同汉书 ,4 0 1 3 页,中华书局,1 2 年版。( 版本下同)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2 9 4 5 页,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汉书 ,4 0 1 3 - - 4 0 1 4 页 汉书) ,4 1 0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这一段话,黄晖没能正确理解。在论衡校释中,他考察了论衡流 传的几个版本,发现孙诒让所校的元本“姓 字上空一个字,朱宗莱所校的元本 “城”字下空了两个字,没有“一”字,于是他认为此处有脱文。并说:“孙一 二字误”。毗在王充年谱中作了更为细致的解释:“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 一姓疑为王姓之伪。一圆 我认为在这里,黄晖的断旬和解释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没能利用史料 对“一姓孙”进行正确的考察。这一问题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剖析。第一,黄晖 说“一姓疑为王姓之伪 大可值得商榷。试想王充在前文已经提到自己姓 王了,如果后面再说“其先本魏郡元城王姓 ,岂不有画蛇添足之嫌,自纪篇 是王充在文字功夫已经炉火纯青的晚年所作,又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似乎不会 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气上来说,“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 城,一姓孙”,读起来也可感到一气呵成,合乎常理。其二,他忽略了齐景公曾经 赐田氏姓。孙一的这一史实,没能认识到在 自纪篇中王充所提到的“孙一是 赐姓,而这一点正是他所作的推测一一“仲任特著其先本魏郡元城,其明为王 翁孺之支庶欤”的最重要证据。 对于这一问题,刘盼遂较之黄晖前进了一步。刘盼遂在论衡集解中曾做 过考证:。 汉书百官公卿表元帝初元三年,丞相司直南郡李延寿。萧望之 传有丞相司直鲧延寿,是李延寿一姓鲧。 汉书功臣侯表陈武, 。1 1 8 7 页 同上,1 2 1 8 页 同上,1 1 8 7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世代相传。如明朝郑成功曾经被赐姓朱,其部属都称之为“国姓爷”;航海家郑 和原姓马,后被赐姓郑类似的例子历史上数不胜数。王充的先祖也属于这种 情况,曾经在某一个时期因功被赐姓孙。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被赐姓孙这一事实 存在,只是姓王,和孙姓毫不相干,那么后面的。一姓孙”三字根本无须再提。 王充在自己介绍身份时,他只需要说“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 魏郡元城 就足够了, 自纪篇中根本就不会出现“一姓孙”的字样。 王莽的先祖也曾经被赐姓孙,并且同样是出于魏郡元城,由此,我们完全有 理由推断王充与王莽的同宗关系,“一姓孙”就是铁的证据。王姓渊源极多,当时 仅河南一带的王姓就有三个源流,分别是陈留( 今河南开封一带) 源于妫姓的王 姓,汲郡( 今河南汲县一带) 源于子姓的王姓,河南( 今洛阳一带) 源于鲜卑族 的王姓。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王姓渊源虽然较多,但是兼具王、孙两姓的 王氏则仅有一家。王充在提到“其先本魏郡元城”后,又说。一姓孙一,就是想更 为明确地告诉他人,自己的祖辈是魏郡元城的王氏,是王莽的同族支庶,因为只 有王莽的这一支王姓还曾被赐姓孙,从而与其他几个地方的王姓相区别,即所谓 “元城王姓,以别于他族望也 。 通过以上对“一姓孙 的分析,我认为搿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 魏郡元城一姓孙一几世尝从军有功 这句话应当断为。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 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孙。一几世尝从军有功”。这样的话, “一姓孙一 的问题就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是“一姓孙”后面的“一一字究竟是衍字还是坏字, 这一点由于没有底本为证,只能留待以后解决了。 ( - - ) 家世考辨 自纪篇中有这样几句话:“几世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 因家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充的几代先祖都有着从军的经历,他们在战场 上英勇杀敌,军功逐代累积,终于获得了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被封在会稽阳亭 这个地方。一年以后,因为社会的动乱,又失去了所得的一切。读了王充自叙的 这段家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很值得去考证一下。 参阅傅永和姓氏典故 ,l 页,辽宁出版社,1 9 9 2 年版。 论衡校释) 。1 2 1 8 页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是谁获得了封爵呢? 一些研究者提到“王充的远祖 曾经获得封爵。 田昌五进一步认为在王充曾祖父时已经弃官为农;圆徐敏则明确提出获得封爵的就 是王充的曾祖父王勇。并举证说:“王充在自纪中称他的曾祖父王勇为世祖, 是值得注意的。按 礼,称世祖者,乃祖有功,而宗有德者也”。徐敏认为, 王充称王勇为“世祖”,说明被封为阳亭侯的应该就是这位有“功 的王勇。 这 一说法得到了后来研究者的承认。徐斌说:“汉兵制,军人家庭有世袭的传统,先 人从军后,或阵亡或告老退役,其后辈有义务顶替其名额继续服役到王充的 曾祖王勇戍边的时候,战事平息下来。王勇因家族几世尝从军有功而受到赏 赐,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封会稽阳亭。” 那么王勇什么时间获得封爵呢? 从搿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这句话我们可 以知道王充的先祖在获得封爵之后不过一年,即发生了朝代更替。改朝换代以后 所产生的动乱极大地影响到自己家庭的生活。从历史上看,这一改朝换代应该是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这一年是公元九年。也就是说,王勇获得封爵的时间应该 是公元八年。 第三,王勇获得了一个什么样的爵位呢?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列侯, 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日: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 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 徐敏据此认为王充的曾祖父王勇受封 为亭侯 。王充的祖先真地功高以至于被封为列侯吗? 我觉得不大可能。首先,有 人考察了 汉书中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0 1 - 戚恩泽侯表几个章节,统计出西汉时期前后共分封列侯八百八十一人,并 没有发现阳亭侯这一名称。其次,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秦汉时期赐爵 制度的考察入手,来分析一下王勇是否有封侯的可能。秦汉时代的赐爵大致分为 军功爵和赐民爵两种。军功爵是秦制,共二十级。关于秦代军功爵的史料较多。 ( 韩非子定法:“商君之法日: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 蒋祖怡王充卷) ,l 页 参阅田昌五 ,2 2 页,认为王充的曾祖父王勇是个“军功不大的亭侯” 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 ,9 7 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版本下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司马贞索隐:秦法,斩首多为上功,谓斩一人 首,赐爵一级”。 汉书百官公卿表对秦的二十级赐爵制,做了如下表述:。爵: 一级日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 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 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 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日通侯,或日列侯”。 由以上材料可以发现,根据秦汉时的军功赐爵制度,只有达到十九级和二十 级爵级,才可以封侯。史记王翦列传记载王翦在征楚之前对秦始皇说:“为大 王将,有功不得封侯”。足见封侯之难。汉因秦制,在赐爵制度方面也是如此。 在l :汉书高帝纪记载了汉高帝刘邦分封功臣的材料: “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 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 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o “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 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 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 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 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 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亟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其 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职此! ”。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七大夫 爵以上是高爵,可以有“食邑”,“七大 王焕镳韩非子选) ,7 2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版 司马迁史记,2 4 6 1 页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 版本下同) 汉书) ,7 3 卜7 4 0 贞 史记,2 3 4 0 页。 汉书,7 8 贞。 同上,5 4 页 同上,5 4 页。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夫”爵位以下只能“复其身及户 ,即免除全家人的徭役。从时间上推算,王充的 祖先在高帝时期或者以后一两代可能刚开始从军,随后是接连数代在军中为国效 力,积累了一些功劳,获得过一定级别的封爵,但是还达不到获得食邑“七大夫一 一级。从“一岁仓卒国绝 看,王充的祖先“受封会稽阳亭 的时间应是西汉末 年,军功爵的施行到了汉武帝时便已经停止,代之而起的是自惠帝吕后时期就正 式确立的赐民爵制度。王充的祖先可能通过军功获得第五或第六级爵位,在西汉 后期大规模的赐民爵的时候,他可能又被晋升过一两级,从而达到了可以有食邑 的“七大夫”爵甚至公乘以上。这时的他才有可能在会稽阳亭获得了一亭的封地。 自纪篇中,王充说:“细族孤门宗祖无淑懿之基 ,很明显他的祖先 没被封侯,所以才这么说。此外,范晔的后汉书中有许多有关某人的先祖被 封侯的记载,试想如果王充的祖先也曾经被封侯,范晔怎么会不记入书中呢? 这 些材料都可以证明王勇并没有被封侯。 第四,是关于获得封爵之后的待遇问题。当王勇受封阳亭之后,他将妻携子 从自己的祖居之地魏郡来到了会稽。这时的他由于已经获得食邑,从社会地位上 来看,已经是跻身于社会的中层。依汉制,亭为县之下的一级基层组织,大率十 里一亭,遍布全国,“食亭一则属于食邑的最低等级。 、汉书元后传)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四) 家族迁居考辨 在自纪篇开头,王充提到“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於人。岁凶,横道伤 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沉举家檐载,就安会稽,留钱唐 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日蒙,少日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 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一。从 这一段话中我们知道,王充的父、祖两代都曾经迁居他地,其原因是王充的先人 “任气 ,。勇势凌人 ,从而屡次与他人结下“怨仇”,“恐为怨仇所擒,三代之 间,从阳亭迁至钱塘,又从钱塘迁至上虞,多次迁居,可谓狼狈。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的事,我们可以从社会境况和个人性情两个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在两汉之时,由于受儒家的宗族观念,仁义观念的影响,民间复仇是 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成为一种风俗。让我们先看一下史书上的有关记载: 后汉书桓谭传说:“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仇,子孙相报, 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 汉书朱云传说,朱云“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后汉书酷吏列传说阳球“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 灭其家,由是知名”。 汉书王莽传也有类似的记载:西汉末年,吕母为子报仇,。散家财,以 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百余人,遂攻海曲县,杀其宰以祭子墓”。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汉代人私报前仇,甚至于将仇人“灭户殄业”、搿灭其 家 ,所杀也不止平民,还有“郡吏一、“县宰一等官员。这些人犯下了在后人看来 的必死之罪,反而还能“由是知名一。试想在这种社会情形下,“怨仇众多 的王 勇又如何去应对呢? 迁居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其次,汉代的各级统治者还有意识地利用怨仇相报治理地方。两汉民间依靠 宗族、侠义之士打抱不平,相互报仇的风气所以大行,汉代统治者实行权力下放, 依靠地方、家族、乡社、豪强的力量,实行。什伍连坐一的统治制度无形中起到 后汉书) ,9 5 8 页 汉书2 9 1 2 页。 后汉书 ,2 4 9 8 页 汉书) ,4 1 5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汉代以来,宗族豪强的势力一直影响、干预和垄断着地方 政权 。 汉书赵广汉传载:颍川“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 贼,前两千石莫能禽制”。赵广汉担任太守以后,以此为大患,于是设计相互离间, “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汉广得以为 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由以上这些记载来看, 这种由乡间豪强宗族统治地方的情况,在汉代相当普遍,它的实质就是听任豪强 武断乡曲,鱼肉小民,作威作福。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王勇在封爵丢掉之后,并没有立刻沦为小民细族。他所 积累的财富以及原有的地位使他在乡间横行一时,从而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地方豪 强发生利益冲突,“卒咸不揆於人 。在当时报仇盛行的社会环境中,他可能在斗 争中“横道伤杀 ,以至于“怨仇众多”。由于他封侯之后,。一岁仓卒国绝”,根 基太浅,并且是刚从外地迁入的移民,其势力远不能与当地的豪强相抗衡,所以 在利益争斗中不可避免地败北。为了避免被仇人所杀的可悲结局,王沉举家迁居 钱塘,王诵迁上虞也是这样的原因。甚至我们可以推想王勇的爵位之所以会失去, 只怕也与他同豪门相争有关。 第二,可以从个人性情方面对迁居的原因做出了一些说明。王充的先祖生长 于“魏郡元城”,这儿正是盛行“任侠一之风的赵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 中说这里的人“任侠为奸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 冢作巧奸冶 。 王充各代先祖就在在这种尚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又接连“几世一 从军,并且因军功获得封爵。汉代的军功爵制度规定,只有在战场上斩杀敌人要 达到一定的数目才能赐予封爵。由此可见,王充的历代祖先应该都有着勇武的家 族遗传性格,在战场上颇为勇武。民风之影响,性格的遗传,再加上职业特征, 说王充的先辈是一名武夫应该不为过。王勇禀承了这种性格特质,这样的人,遇 事冲动,敢于拼命,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谋略与交际能力。我们可以想象,当 他失掉封爵,以“农桑为业”之时,回首往日辉煌风光,心境自当十分压抑,心 理很难平衡,情绪不可避免地容易失控。其赵人的习性、武将的脾气使他在与地 方豪强进行交往时,难免意气用事,稍有不慎就会与人结仇。在遇上灾荒之年时, 他又“横道伤杀”,凭借勇力蛮劲拦路抢劫,殃及无辜,当然也可能是凭勇力与大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 2 l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8 年版 汉书 ,3 2 0 0 贞 史记,3 2 6 3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族争夺利益。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怨仇众多,而自家又是刚从北方迁过来的“细 族孤门 ,在当地根基极浅,为了避免“为怨仇所擒”,举家搬迁这一不得己的事 自然就发生了。 王充家族的两次迁居在某种意义上可谓干系重大。这一经历直接导致了后代 学者对自纪篇中“充以元和三年徙家辟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 一语中 “徙家辟诣”的误解。 自纪篇载:“充以元和三年徙家辟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後入为治 中,材小任大,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章和二年,罢州家居。 本传记 载:“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 。这两段话互相补充,使我们对王 充晚年的经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即扬州刺史董勤于元和三年( 即公元8 6 年,王 充时年6 0 岁) 征辟王充到扬州去当从事,负责丹阳,九江,庐江的监察工作,之 后转到扬州当“治中”刺史的属官,负责收集整理各郡监察工作情况,向刺 史汇报。章和二年( 公元8 8 年) 他辞去扬州治中的职务,回到家乡上虞县。 但是这么清楚的一段历史,由于后世一些书籍传抄讹误,再加上误勘,使面 目全非,与事实相去太远。宋代的 太平御览卷六0 二引述这段话时作“避难一, 原文是“充仕数不遇,以章和二年徙家避难扬州丹阳,入为治中一。圆受这些书籍的影 响,黄晖在论衡校释中也说:“辟下今脱难字。辟、避字通一; 在 其年谱章帝元和三年条目下直言“徙家避难,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一。 我认为,黄晖的这一认识,一方面固然是受了前面引文记载的影响,还有一 个原因就是两次迁居的记载误导了他对“辟一字进行正确的考证。辟”在此很明 显是“辟除 之意,指的是汉代的征辟制度。黄晖以及前人对这一简单常识视而 不见,而理解“征辟”的_ 辟一为“避难”之“避,就是先入为主地受到王充先 辈两次迁居的史料影响,以至于犯下了无明确文本证据,仅凭个人理解,径改正 文的低级错误。钟肇鹏在他的王充年谱中也持这一看法 ,很是令人遗憾。 后汉书,1 6 3 0 页。 李畴等撰太平御览 ,2 7 1 0 页 论衡校释,1 2 0 7 页 同卜,1 2 3 2 页。 钟肇鹏王充年谱) ,5 7 页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王充经历研究 ( - - ) “乡里称孝 考辨 :论衡中有些话引起过古今一些学者的非议。一是自纪篇开头王充对 自己的先辈“世祖勇任气横道伤杀,怨仇众多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 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的叙述;二是 自纪篇中“鲧恶禹圣,叟顽 舜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颜路庸固,回杰超伦;孔、墨祖愚,丘、翟圣贤刀 这些在后代正统儒家看来诋亲毁圣的话;三是论衡自然篇中“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物势篇:搿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 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这几句话,在他们看来相当出格的,于是群起而攻 之,一致认为王充是一个不孝之人。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首开其端。他在史通序传中说:“王充论衡之 自 纪也,述其父祖不肖,为州闾所鄙。而己答以鲧恶禹圣,叟顽舜神。夫自叙而 言家世,固当以扬名显亲为主。苟无其人,阙之可也。至若胜矜于己,而厚辱其 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 必责以名教,实三千之罪人也”。 王鸣盛在 十七史商榷中说:“ 7 3 页 同上,1 6 6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高于一切,讲究“父母之命不可稍违 ,隆葬礼、服重孝,。为亲者讳一等绝对 化、形式化的内容。越人的孝主要表现在对亲人的善言善行,没有多少形式化的 名堂,重点也不在死者身上做文章。王充在论衡薄葬篇中也表达过这种意 思:“事生厚,化自生,虽事死泊,何损于化? ”由此可见,在王充看来,孝就是 在父母生前尽心尽力地作出一些实在的事,形式化的东西是不能视为孝的。 其实,从另外一些方面也可以对王充“乡里称孝”作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从 记载上看,王诵早年的性格相当暴躁,但在王充成长期间却“未尝笞 。这固然可 以说是王诵性格的调整,但也说明了王充的懂事与善解父母之意,举止言谈间“恭 愿仁顺,礼敬具备一。这在越地之人看来,已经符合他们眼中的“孝一的标准,而 并非要达到中原礼教文化那种处处讲规矩、做样子的地步。越地又是有着“讲实 诚 思维习惯的地方,这种思维习惯渗透在伦理观念中,因而没有影响王充获得 。乡里称孝”的名声和评价。所以,当王充从书馆毕业以后,当地政府才会推荐 他去太学继续读书深造。在当时只有品学兼优的人才能获得被推举资格,试想如 果王充是不孝之人,他又并非出身于有特权的世家大族,怎能获得推荐昵? 这也 从反面证明王充并非不孝。 徐复观认为王充把父母生子看作纯自然的事,所以不会产生孝的观念。这一 说法完全是对论衡中的一些话断章取义所产生,可谓无稽。 由于王充出身“细族孤门一,“宗祖无淑懿之基,文墨无篇籍之遗”,所以即使 写出文章,也是。妖变一之言。为了反驳这种无知嘲讽,他在自纪篇中写下 了“鲧恶禹圣,叟顽舜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颜路庸固,回杰超伦;孔、墨 祖愚,丘、翟圣贤 这些话。对于王充这些反驳血统论的话,后人断章取义,当 成王充“不孝一的铁证,并以此进一步否定本传中“乡里称孝 的记载,这是极 为错误的。 同样道理,“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夫天地合 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 回这两句话也只不过是王充为了表达 自己的天道自然观念而举出的两个例子而已,徐复观没能把握全篇思想,只是片 面理解某一句话,从而据此得出王充不孝的观点,很是令人遗憾。 自然篇 物鳄篇 2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至于徐复观在其王充传中所说:“王充晚年因受到乡里的谴责而避难他乡, 所以他正是大不理于众口的人,更不会有乡里称孝的声誉一,则更为不妥。史 书记载王充少年称孝乡里,而徐复观却以他晚年受乡里谴责而避难他乡来加以否 定,显然是不妥当的。一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变化,尤其是少年和老年更有不 少差别。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士差半生,岂可等量齐观? 更何况王充晚年“受 乡里谴责而避难他乡”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一说法是由于黄晖将自纪篇 中的“辟 误校为“避”而导致他的误解,从而把王充被征辟做官,理解成避难 他乡。黄晖误校导致徐复观的误解。徐复观又在误解的基础上说什么“受到乡里 的谴责”,想象出王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