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国人物画是最早独立的画科,在唐代开阔辉煌的时代背景下和宋代皇家 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到了顶峰,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肖像画、仕女画、道释画、风俗画等等都风靡一时。然而,这种辉煌没能持久, 元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的主要地位后,人物画便渐趋衰败,到晚清时己至岌岌 可危的境地。而受到文人硒家青睐的写意人物画又因忽视造型也走入死胡同。 明清虽有陈老莲、任伯年这样杰出的人物画家出现,但也是点点星光难以照亮 人物画的大地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偏失和遗憾。 因此,如何认识古代人物画的在美术史的位置,特别是唐宋后人物画的衰 微的原因及启示,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综合性的绘画史,已有很多的版本, 包括研究人物画的专著也已出现。但是大都是对画家和作品的分析,而就人物 画兴衰课题的专门论述很少见。本文试从多角度的分析元以降人物画衰落的原 因。除了当时的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审美标准的改变有关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 元以后文入画的垄断地位。中国人物画要发展必须走出以古代文人画审美标准 评判中国画的误区,淡化因长久滞留于文人画阶段而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式。回 归唐宋时期写实绘画的繁荣,也是在时代的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发展要求。本文 从四个部分来阐述人物画衰微的原因及启示。 第一部分:简述人物画的发展、辉煌及衰落的过程。中国的传统人物画是 发展比较早的一个画科,在汉代已经基本成型,唐宋达到了鼎盛状态,创作空 前繁荣,留下了大批现代人都感叹的人物画杰作。然而,元以降不仅优秀的人 物画画家和作品大大减少,而且远离了唐宋的写实风格,到清代更是一蹶不振。 通过对人物画发展过程的回顾,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物画脉络,也为下一步 对衰微原因的分析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人物画衰微的原因。首先,人物画本身作为艺术的一 个门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它具有与生俱来的写实性和教化的品格,画 家在绘画写实达到极致后,就会转向意趣的抒发和个体情感的表达。其次,又 逢元代蒙古外族严酷统治,大批失意的文人和画家有了转向借物抒情的社会环 境。于是,绘画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状况一文人画迅速强大并占据了画坛的统 治地位。它的审美原则和创作理论也渐成为整个画坛中人共同遵守的原则。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文人画对人物画发展的消极影响。随着文人画在元明 清画坛上主导地位的确立,它的“自娱”的创作态度极大的影响了画者对现实 生活的关注。文人画重视笔墨轻视造型,重气韵而轻色彩,只求神似不求形似 的绘画原则极大限制了人物画的发展。人物画在文人画的体制下生存的空间越 来越小,日渐衰落。可以说,唐宋时期的辉煌渐渐步入了“古道西风瘦马 的 窘境,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重大偏失。 第四部分:论述古代人物画的衰落对当代画坛的启示。首先,我们要打破 文入画的限制,重视写生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其次,要用绘画去反映生活和社 会,用人物形象去感人。在当今这个开放、平等、竞争、自由的环境下,笔墨 更当随时代发展而进步,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才能让人物画找回唐宋时期的 辉煌大气。 传统人物画虽然衰落了,但二十世纪以来的巨大发展则说明了人物画的广 阔前景。本文的论述和分析目的在为中国现当代的人物画发展找到新的支点, 即以人物形象为审美主体,去塑造感人的人物形象来传递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 的评介和寄托画家的感情。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绘画的自身平衡机制,使其回 归写实,让艺术和生活接轨,进入第二个发展期,在更高的层面上运行,将人 物画置于上去。1 这种写实的回归不是重复,而是更多的注入画家个人性情的抒 发,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收古今中外的营养,以期一个新的“辉煌年代 的到 来。 关键词:人物画文人画消极影响写实审美取向 1 刘国辉人物画种种新美术1 9 9 7 2p 7 0 a b s t r a c t t h e 乜a d i t i o n a lf i g u r ep a i n t i l l g sw e r em ee a r l i e s tl ( i n do fa r to fc l l i i 强w h i c h c a i i l ei n t of l o u r i s ha tt h g 锄d s o n gd y i l 嬲够m a i l yg r e a tp a i l l t e r sa i l dp a i l l t i i l g sw e r e p r o d u c e da tt l l a tt i m e s u c ha sp o r t r a i t s ,l a d i e so fc o u n ,b u d d h i s ta n dc u s t o m6 9 u r e p a i n t i l l g s b u tm en o u d s ht i m ew e r en o tl 嬲tv e 巧l o n g t h e6 9 u r ep a i l l t i n g sc 锄e i n t ot l l ed e c a d e i l c ee v e rs i n c ey u a i ld y n a s t yu 1 1 t i l lq i n gd y n a u s 够nw 嬲砌1 yu i l f 撕 觚dl i l i s f o r ef o rm e d e v e l o p m e mo f t l l ea i l c i 耐c h i l l e s ep a i l l 血1 9 t l l i st l l e s i si sa i mt of i n dt 1 1 er e a s o n so fd e c l i n e 矗o mb o mt l l es u b j e c t i v ea r l d 0 b j e 以v es i d eo fa i l c i e n t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 a 1 1 0 u g hi th a dm a i l yr e l a t i o n s 、) l ,i t l ln l c s o c i e t y 觚dm ea n so w nd e v e l o p i n gr u l e s ,m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r e a s o nw a s 廿1 em l i i l g p o s i t i o no ft l l el i t e l a t ip a i n t i 吨i th a dm l c d 此d i r e c t i o no fm ed c v e l o p m e n to f c 1 1 i n e s ep a i l l t i n g s s t y l e ,m e m o da n d s m e t i c 印p r e c i a t i o nt 1 1 e 1 1 d s a sa r e s u l t ,t l l e 丘g u r ep a i n t i n g so fi l o w a d a ) ,sm u s tw e n to u to f fm e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s h a d o w w b s h o u l dg ob a c kt om el i f ea i l dt l l es o c i e t y j u s tp a i n tr e a l i s t i c a l l ma 1 1 df i n db a c km e n o u r i s ht i m el i k et l l e1 k 唱a n d 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l l e s i si st of i n dn l er e 硒o n sa n dt l l e e m i 出e m n g i 1 1f o l l o w i n gf o u rp a r t s : p a r to n ei st h en a r r a t i o no ft l l eb e 百疵n d e 、,e l o p i n ga n dd e c l i n ep r o c e s so f 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f r o mt l l eb r i e fl i n eo ft h en a r r 纰i o n ,w ec a i l 丘n d l ew a yc l e 砌yi n 廿l e l l i s t o w l l i c hg e tr e a d yf o rm e 知恤e re x p l o r eo f t h er e a s o n s p a r tt v mi sf o c u so nn l e d i s c u s s i o no nm er c 硒o n s f i r s n y ,m ef i 舀e p a i n t i n gh a dm m l yr e l a t i o n s b j p so f 。d u c a t i o n 缸l c t i o n 柚dt 1 1 er e a l 埘c o 姗e c t i o n w h 锄i tr e a c h e d l eh i g l lp o mo f s 砌l 甄i tw i l lt u n lt 0 l es i d eo fe x p r e s sm e m s e l v e s s e c o n d l y ,廿l em l eo fm o n g o n a t i o n ,m 锄y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p a i n t e r st u mt od r a w i n gt oe x p r e s st l l ed 印r e s s i o n a sa r e s l l l t ,m e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b e c a m em el 【i n g o fd r a w i n ga r e a 1 1 1 e i ra e s m e t i c a p p r e c i a t i o na i l d 戗l c o 巧b e c 锄em er u l e so fm ew h o l ep a i n t e r s t h ep a r tt l l r c ei s l e i i i n c g a t i v ei n l p a c t so f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o nj f i g u r ep 咖t i n g i tm l e dt h ep a i n t e r so i l l yc 锄e t om e m s e l v e sa i l dn e 酉e c t e dm er e 2 l l i t y t h e1 i v i n ga r e aw 嬲1 e s s 髓dl e s su 1 1 d e r 血e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p 砒f o u ri sa b o u tt h ei n s p i r a t i o n so ft h ed e c a d c n c e w es :h o u l db r e a l 【 o l dr u l e so fl i t e r a t i p a 协t i n g t h ef i g u r ep a i n t e r s o fn o w a d a ) ,ss h o u l dp a ym o r e a 钍e n t i o nt ot h el i f e ,m es k e t c ha 1 1 dt h em o d e li nm et i m e so f f a i r ,f - r e e 孤do p e l l i t sap i t yo ft h ed e c l i n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u n d e rm em l eo f1 i t 耐i p a i n t i n g ,b u ti t a l s os h o w sag r e a t 向t l l r e 硒w e na si l lm o d e n lt i m e s t h ea i mo f m y m e s i si s 仃yt 0h e l pt 0f i n dm en e wc h a n c eo fb e 位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h ef i g u r e p a i n t i n g sw i l le x p r e s sm e d r a w e r s a t t e l l t i o nf o rt h es o c i e t y 锄dl i f e l e t se x p e c tt h e “t h e 伊e a ti l e 、t i m e ” o f m e f i g u r ep a i n t i i 培i nn e w e f a 】 o yw o r d g :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 n e g a t i v ei m p a c t sp 2 l m r e a l i s t i c a l l y a e s m e t i ca p i p r e c i a t i o n 锨1 d s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袁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援景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太学有关保留7 、使用,学位论囊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犬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皑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鍪名: 2 0 略年( 月,曰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导言 纵观中国绘画史,人物画是最先产生和发展的画科,早在唐宋就达到了纯 熟和精湛的水平。然而辉煌过后,人物画从元代开始就走了下坡路,到了清代 则彻底的衰落了,不仅人物画家和减少,也很少有传世佳作。与此同时文人画 兴盛起来,逐渐占据画坛的霸主地位,文人画从某种程度上成了传统中国画的 代名词。但是,也是因为文人画的审美导向和创作原则,使人物画逐渐脱离了 生活与写实。正如没有源泉的溪水终究要枯竭的,人物画衰微已成定局。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上的人物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朝代人物画家及作 品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分析的,或是对人物等不同画科的横向分析上。在纵向分 析上,张冠印先生在中国人物画史一文中指出:盛唐之人物画,在中国美 术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某些方面达到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五代两宋将唐的 缜密浑厚辉煌的画风变为疏朗简雅的风格,较唐代更为丰富传神。在横向分析 上,中国绘画源流一书中,刘治贵先生对人物画的分析上将其分为道释画、 风俗画、仕女画、肖像画和白描几个部分。还有一些论文期刊,如刘国辉先生 在新美术上对人物画的发展也有所论述,他提出要加强对造型研究,回归 唐宋人物画的辉煌。目前对于人物画兴衰的论述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叙 述了。随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人物画发展的研究也会更加的深入。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社会的大变革无时不在冲击着传统的绘画体系的同时, 人物画也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时就要重新去审视传统绘画的局限性,打破限制, 让人物画冲出来,更快更好的发展。艺术上每向前一步的奋进,往往伴随着对 古老传统和形式的更深一层的回溯,真正的创新同时也是使历史重新焕发出光 彩的过程,使传统重新跃动着活力,是对历史对传统的已然和未然的一种发现, 从而也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和提高。2 所以,中国人物画的创造和传统是割舍不 断的。因此,探索人物画的兴衰还得从传统人物画的历史起源入手。 2 编辑部编辑中国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1 年p 5 8 l 第一章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人物画溯源及发展 在中国绘画领域,人物画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一只陶 盆,内壁画着呈圆形的人面,眼鼻形象明确,有趣的是在口边加两条小鱼,表 示对渔猎活动的某种希望( 图一) 。青海大通县出土的彩陶盆内的舞蹈纹,是最 早有情节的人物画了。五人一组,手拉着手,排成一线面向右,发辫向左,表 现出舞蹈者的节奏。原始社会的人物画造型虽然极为简单朴质,但它是对现实 生活的反映,体现出绘画者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物画就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教化的工具,首先得到发 展而迅速地成熟起来。在长沙出土的两幅楚墓帛画,一为人物龙凤图( 图二) , 一为驭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两图均成立轴式,用单线勾描,平 涂设色,说明线描是我国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秦汉绘画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无论是画像石与画像砖、木版画、帛画,几乎都以人物画为题材。长沙马王堆 一号墓出土的候夫人生活图帛画,绘墓主人餐宴生活,上绘日月升龙及人 面蛇身的始祖象,下绘神怪鱼龟等表示阴间。主人位于中间部位,主题为引魂 升天。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反映出西汉绘画的艺术水平。 六朝是人物画的发达成熟期。一是题材内容扩大,风格多样;二是表现方 法上日益精密;三是印度佛教的传入和士大夫参与绘画。这一时期的人物画迅 速提高,直接影响后代人物画的发展。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笔下的 人物强调传神,注重点睛,曾日“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 造型简练,气质高雅,“迹简意淡而雅正,形象极具外形美又传内心之质。 用笔细劲连绵,设色薄而浓。传世作品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图三) 和 洛神赋图均为宋摹本,顾氏艺术特点由此可见一斑。梁元帝时期萧绎职 贡图卷( 图5 ) ,也为宋摹本,现存十二国使者,衣冠装束不同,形像气质各 异。画法为高古游丝描,敷色分层严谨又有装饰意味,体现出魏晋南北朝的典 2 型绘画风格。其实早在马王堆出土的t 字型帛画上就已经有关于人物的描 绘,可以说中国画从发展之初就是以人物画为开端的,各种画像砖石、洞穴壁 画等等屡见不鲜,最初的都是佛教中的一些佛像以及为供养者所作的画像,而 后一些有钱人也均相仿为自己刻画画像。还有各种漆器以及金属器皿上也有不 少的图画装饰也均以人物刻画为主。 魏晋时期,人物画已经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内容,而花鸟、山水均作为 人物画的配景出现,直至隋唐才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历史上记载的名作 也均为人物画,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的陆探微、曹不兴都是以人物刻画为主的画 家。唐以后,陆续涌现了一大批的人物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 图六) ,以 及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的出现,都是代表着人物画的兴极一时,这 四人所创的人物画的“四家样”更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之广无以想象。 同时,各种壁画、石窟雕刻、泥塑、民间漆画也多是以人物作为创作主题的。 第二节人物画的辉煌时代 ( 一) 焕烂求备的隋唐五代人物画 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绘画风格开始有所融合,南朝的华美和北朝的雄浑 结合,孕育出豪放的特征。由隋及唐,绘画逐渐步入繁荣昌盛阶段。隋朝统一 全国以后,一些南北朝画家入隋,画法仍带有六朝遗风,在安定的社会条件和 皇室的支持下呈现趋变倾向。总体风格变为“细密精制而臻丽 ,人物画对形神 的表现能力有所提高,山水画也脱离幼稚,比例趋于合度,著名的画家有郑法 士、董伯仁、展子虔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 世,使唐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最具高度文明的大国。绘画领域 由于皇室贵族对美术需要的增加和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创作非常繁荣,名家迭 出。尤其以人物画最为兴盛,绘画宗旨在强调“成教化,助人伦 的社会功能 同时,也注意反映现实生活,故题材十分的广泛。 人物画家,南唐以周文矩、顾闳中最享盛名。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最 具个人特色,代表作有文苑图、重屏会棋图。顾闳中传世的作品韩熙载 3 夜宴图( 图四) ,为古代人物画兼肖像画的杰作。这幅图绢本设色,横长3 3 2 5 厘米,高2 8 2 厘米,全局分为五段,分别描绘夜宴中的不同场景,近似于连环 画的表现形式,每段用屏风隔开,画面既独立又能将不同的场景联系在一起。 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我们仿佛听到了叮咚的琵琶声,看到了轻盈的么 六舞,真可谓是“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 初唐以阎立本最负盛名,他继承了中原风格,善画人物肖像车马楼台。作 为大臣画家,其创作必然要符合政治的需要。存世的作品有步撵图、历代 帝王图两幅。步撵图真实记录了一千三百年前汉藏联姻的历史事件,他以 洗炼生动的手法,画出太宗坐步撵接见使臣的场面。画家通过服饰举止及容貌 神情,把各种人的身份性格与精神气质刻画得鲜明生动。整个画面用流利劲挺 的铁线描,浓丽的重设色,表现出阎立本娴熟精粹的写实技巧。历代帝王图 由十三帝带侍从共四十六人的肖像画,汉光武帝、魏文帝、吴主、蜀主的貌宇 堂堂,陈后主、隋炀帝的萎靡不振,都通过画面传达出来。在这种人物众多, 性格各异的人物画题材中,确实成就非凡。 盛唐名家有吴道子和张萱。吴道子善画宗教题材,“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 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 ( 元代汤后画鉴) 。其所创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 “吴家样”,并被画史誉为“画圣”,可惜真迹不存,从传为吴道子作品的天 王送子图卷中可见一斑。张萱则是开创仕女画新风的大家,他的仕女,体态 丰腴壮健,性情欢悦从容,反映了盛唐的审美风尚;线条细劲圆均,称为“琴 弦描”;色彩富丽匀净,以朱色染耳根,被称为“张家样”。有代表作品虢国 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叻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画家,亦善画仕女。初学 张萱,但主要反映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心态,所画人物表情寂寞迷茫,存世作 品簪花仕女图( 图七) 挥扇仕女图。唐代还有一些人物画家的作品,如孙 位的高逸图,陈闳的八公图。虽称不上开宗立派的大家,但也自居风范。 唐代的人物画造型,男性多威严壮实,女性多丰腴典丽,反映出封建社会 上升时期上层社会的典型特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代人物画是在求形似的 4 基础上“以形写神 ,那么五代两宋的人物画家则是更进一步的求“变 。他们 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作新的开拓。 ( 二) 富丽精工的宋代人物画 公元9 6 0 年宋太祖篡后周,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在两宋( 公元9 6 0 一1 2 7 9 年) 统治时期,虽然阶级矛盾尖锐,北方契丹、女真、蒙古侵扰中原,战争频 繁。但是,社会经济繁荣,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贵族、封建士大夫为了满 足享受的需要而大力提倡,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兴盛和发展。特别是社会阶级矛 盾的复杂和激化,促进各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佛教影响逐渐被理学的影 响所替代,于是宋代绘画得以迅速转变和发展,并达到空前的成熟。 北宋( 公元9 6 0 一公元1 1 2 7 年) 继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旧制度,刚刚建 国,就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对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 用,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徽宗皇帝赵佶时期的画院逐渐成熟,天下 的画家可以通过考试入宫做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北宋 人物画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人物肖像画、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创作 上。宋代帝王对绘事的喜好和画院的高度发展,是宋代绘画之所以取得高度成 就的重要原因。宋代的“翰林书画院”集中了各地的画家,而应募画家之多, 录用标准之严,都是后世不断谈论的话题之一。从此开始,我国绘画已进入文 学化时期。 从画体方面来看,山水画、花鸟画的兴起和独立,与人物画“平分秋色 。 这是前代所没有的。从画法方面来看,宫廷承南唐、西蜀之后,建立翰林图画 院。院内的画家坚持“遵循传统,追求形似,恪守法格”和“细心雕镂”、“巧 密过甚 、“谨小慎微”写实的“院体作风;另外,文人士大夫认为“论画 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苏轼诗) ,主张“不求形似 、“写意寄情 。从美学 观点上来说,这就是把文学、书法的和其他方面的学识融入绘画的意境情趣之 中,蔚成“文人画”。与专讲矩度、格法的作家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总之,两 宋以来重彩人物画和水墨写意人物画技法的并存和发展,为以后的水墨画发展 5 奠定了基础。宋画不同于前代,净化了外来的影响,出现了民族绘画的本色。 单就人物画而言。绘画题材与技巧更加趋于成熟,构成了宋代人物画鲜明的特 征。宗教画在宋代有过数次大规模的创作,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画中的形象 已经逐渐中国化、生活化、真实化了,譬如: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 图十一) ( 壁画稿本) 、敦煌麦积山的佛教壁画。 人物画到北宋末、南宋初在继承前代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 化。风俗画和历史画变而成为主流,在题材和创作思想上突破宗教的羁绊和统 治阶级上层社会生活范畴,扩展了视野,扩大了题材范围,注重反映和表现下 层人民和城市平民的社会生活。优秀的风俗画和历史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 建时代在绘画所表现出的历史性的转折和进步。在过去的题材上占有绝对优势 的道释人物、宫廷贵族,让位于平民百姓。于是耕织、渔牧、村医、行旅、学 童婴戏以及历史故事都成为常用的题材。其原因是工商业空前的发展和市民阶 层的形成,绘画成商品参加了市场交换。还有一方面,笔者认为是绘画功能的 变迁。人物画是最能承载教化功能的绘画种类,而从北宋开始,山水花鸟在经 历了唐五代的酝酿而独立成科,与人物画三分天下,同时山水花鸟的发展也促 使了人物画的完善。风俗画风靡一时,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张择端清明 上河图,苏汉臣货郎图( 图八) ,刘松年耕织图,李嵩村医图都是 这时期的优秀的风俗画作品,表现了田家耕织,市肆风俗等广泛的社会现实生 活。 这些画的背景和花鸟都和当时绘画的完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宋代还是 一个多难的国家。在反侵略的战争中,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在人物画中得到及 时地反映。有李唐的采薇图( 图九) 、刘松年中兴四将、李公麟免胄图、 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宋代最著名的人物画家是李公麟。他生活在北宋 1 0 4 9 1 1 0 6 年间。这个时期,是文人画活跃的时代。他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博 闻强识。黄山谷( 庭坚) 说:“画之关键透入书中,则书亦透入画中矣。李 公麟在宋代人物画的发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促使人物画起了历史转折性 6 的变化和发展。最重要的是把人物画推向“文人画 的风范中去,使人鲜明地 感受到超越前人的艺术境界。诚如宣和画谱中记载的:“吴晋以来,号为 名手者,才得三十三人,其卓然可传者,则吴之曹不兴,晋之卫协,隋之郑法 士,唐之郑虔、周叻,五代之赵岩、杜霄,本朝之李公麟。3 李公麟在人物画表现形式和技法的发展上既追求“文人画 的“天工与清 新 的意境和特色,同时十分重视形象表现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其次,他很重 视周密深入的艺术构思,以求在人物画中表现“文人画 的美学意趣,如宣 和画谱引他自己的话:“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奈何世人不察, 徒欲供玩好耶? ”再次,他以净化了的“铁线描 、“游丝描的白描手法来 塑造形象,以取得“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 的画面效果。这一点突出地体现 了“文人画”的特色。他的传世之作五马图卷( 图十) 以高度洗练的线描集 中概括地表现出既真且美的生动形象人物和动物,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从维摩居士像一画中可看出他精湛的人像画技巧,使人叹服不已。免胄图 以及他为黄山谷画过的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一画中,箭锋和所指的人马 作了密切的呼应,极为生动。 简笔写意人物,可以说是“白描 ( 淡彩) 人物画某种形式的发展。倾向 于主观的描写。在技法上,强调线的变化和线与水墨的变化,比白描更为简括。 如:梁楷画的李白行吟图,只寥寥数笔,表现出诗人浪漫的气度。泼墨仙 人笔墨淋漓奔放。这种富有浪漫气息的表现手法,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节低谷中人物画元明清 从宋代绘画到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大的转折之一。元代的山 水画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人物画发展缓慢。审美意境从无我之境转向有我之境, 由“神”转向“逸”;画坛格局上文人画兴盛,主盟文坛,“元四家 完成文人 画的语言画学化,画院和职业画家退居一隅;从画面的笔墨表现上,从体悟山 水之理转向探究玩味笔墨之理上;从材质上看,由素绢转向宣纸。唐宋以来艺 3 潘运告岳仁宣和画谱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p 1 5 5 7 术家们总结出的优秀造型方法和掌握形体结构的技巧都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 人物画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大为下滑,而且人物画雷同化、概念程式化严重。 笔者从李松的中国人物画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总结出的一组数字的对比 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唐末后人物画衰落情况: 总人道释山水花鸟走兽人物资料来源 数人物杂画画比 重 唐代 2 3 31 5 54 61 8 1 4 6 0 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 五代 9 15 83 36 3 图画见闻志 北宋 1 5 86 02 43 93 54 0 图画见闻志 南宋 9 3 5 11 13 1 5 5 南宋院画录 兀 1 8 23 85 28 482 0 图绘宝鉴 明清 7 5 41 0 73 9 32 3 91 71 4 明画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的比重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庞大的人物画画家队伍保证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的产生;北宋时期,人物画画家 占五分之二,这和当时山水花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人物画发到了南宋又 重新回到半壁江山的位置,仍然是主导的画种。然而,元代画家数量急剧减少, 仅为五分之一,明清更降至十分之一。画家数量的减少,仅仅是人物画衰落的 一个方面的表现,同时人物画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大幅的下滑。唐宋时期的 写实画风和技法,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 一) 悲歌四起的元代人物画 元朝建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治、经济、文化趋于衰微。异 族统治集团对文人知识分子十分轻视、刻薄,当时士大夫阶级的画家,遁迹山 林,不问政治,即使少数为元朝官吏,也郁郁不得志。于是“疏于人事 逃避 现实,超然世外、寄兴遣情的画风骤起,更促进了“文人画 的大发展,并渐 次代替“院体画 ,使元画离开宋画的坚实风格,而走向空灵的风格。强调以 书入画,赵孟频曾作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 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同时,要求画家具有文学修养,把诗、书、画熔 为一体,使中国画进一步地文学化,而且更富有民族特色。元代大批的文人投 身绘画创作,推进绘画发展,强化了创作的主体意识,提高了绘画的审美品味 和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士人阶层形成了特定的人生态度,导致 了他们的绘画“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取向,使绘画越来越局限与山水和花鸟 的题材中。自我娱悦的创作宗旨使画家在创作中对现实的关注日渐衰落,直到 明清两代也未扭转。文人画家对形的忽视也使人物画的造型能力越来越弱。这 不能不说是民族绘画的一个重大的偏失。元初有不少画家致力于人物画的创作, 如赵孟叛、张渥、王振鹏、任仁发、钱选、颜辉和肖像画家王绎等。但进入中 后期,人物画却急骤的衰落了。特定的社会现实,使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对表 现现实的人事失去了热情,即使还有一些人物画家,在题材上也大多集中于追 思古今高士或图神志怪,或以写真为目的的肖像画创作。与其他画科相比,人 物画全不见往日的辉煌。 此外,民间画工继承了工笔重彩画的传统,在道释人物画中大放异彩。如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稷山的兴化寺、青龙寺的壁画,仍保持了宋画的严谨风格。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中的诸神朝元图和纯阳殿绘有道教祖师吕洞宾一生事迹 的连环画。这些画作规模宏伟,造型优美,笔法工整,堆金沥粉,形象如生, 满壁风动。此外安西榆林窟和敦煌3 窟的元代壁画亦可谓精美至极。 总之,宋元两代是中国画彩墨争辉的时代,是文人画发展的又一高潮。但 是,由于元代绘画过分强调“消遣自娱 忽视形似,趋于简逸之墨戏,给明清 的绘画以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物画的消极影响极大,可以说这是民族绘画 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遗憾。 9 ( 二) 彻底衰落的明清的人物画 公元1 3 6 8 年,明朝建立。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到了明朝已经是 “夕阳西下”,处于衰落时期。但城市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刺激了 资本主义萌芽,加剧了封建制度的解体。由于这种解体,导至阶级矛盾日趋激 化。封建统治者对文化也随之进行残暴干涉和统制,使画家的创造性受到了压 抑。清朝建立后,在统治者怀柔和镇压兼施的政策压迫下,具有民主精神的进 步文化遭到破坏和摧残。文苑画坛被抑制,多数画家表现出消极反抗,逃避现 实,寄情于山水花鸟间。即使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出现,也是随着社会的变 迁而时隐时现。另一部分画家则被笼络召入宫廷为统治阶级服务。明代经济、 政治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促使绘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各种“文 人画”最为昌盛,尤其在江、浙一带画家云集,画派竞相兴起,促成“文人画” 一味追摹古风及笔墨意趣的灿烂之观。 明代人物画比山水画、花鸟画发展缓慢,并趋向衰落。其中有影响的画家 如:唐寅、仇英、吴伟,精于白描画的有杜堇、丁云鹏、陈远,精于肖像画的 曾鲸、庄心贤,明木人物画家有崔子忠和陈洪绶,当时被誉为“南陈北崔”。 道释人物画,至明代逐渐衰落,但仍有少数精妙工丽的佛寺壁画传世。如现在 还可看到的北京法海寺、山西汾阳圣母庙、四川蓬溪宝梵寺的壁画。清朝绘画 继明代以后,是一个文人画盛行的时代。以山水、花鸟为主,人物次之。任颐, 字伯年,山阴人。人物仿宋人双勾法,白描传神,风格近老莲。他善于从民间 艺术、古代及元明以来的优秀传统中吸取精华,并悉心地别辟蹊径,创造了自 己的风格。他所画的人物画构思缜密,技法熟练,真可谓涉笔成趣,形神俱备。 清代道释人物画,继元、明衰落之后,一蹶不振。其代表画家有丁观鹏、金农、 罗聘等。清代盛行临摹与仿古的风气,这是元明以降绘画创作脱离生活倾向的 延续。虽然有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画家,提出师造化和解放个性 的口号,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仍不能制止“师古”、“复古”风尚的蔓延。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 1 0 争,当时多数画家受到时代斗争浪潮的冲击,开始较清醒地倾向于人民,正视 社会现实。例如像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人的作品所蕴含的创新精神,无疑 是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前奏和桥梁。 第二章对元代及明清人物画衰微原因的探讨 人物画在经历了唐代的一枝独秀繁华鼎盛后,在宋代虽继续发展,但已势 不如前。因为绘画中形似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绘画由再现自然转向了书写情感, 由表现广阔的外在真实转向内在的深邃的内在真实。在宋代画坛中,山水和花 鸟独立成科且获得很大的发展,而人物画虽然在题材和表现技法上有所完善和 成熟,也只能屈尊于山水花鸟之后了。一到了元代,人物画就迅速的衰落下来, 明清两代则更为衰微了。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作品衰落,而表现自然美的作 品山水画占据主要地位,除了社会的政治政策等客观原因外,最根本的,还是 绘画艺术发展的规律在不自觉的起着作用。 第一节根本原因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 一) 绘画审美追求的改变 唐代门阀制度的崩溃,造纸印刷术的发达,文化教育的普及,使门第出身 不再意味着对文化的垄断,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以个人文化修养为标志的文人阶 层。科举制度长期实行,卓有成效,尤其在北宋,完备的教育制度和宽松的选 拔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有志之士加入上层社会。 在宋代的上层社会中,封建前期的门阀贵族的地位逐渐被封建后期的世俗 地主取代。他们通过考试取得官爵,由野及朝,但对田园山水有依恋之情。但 “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道出了审美主体对山林的向往。当时社会盛 行程朱理学是老庄的“天人合一”和禅宗的“月映万川”的理论贯通,儒道释 三家日益融合,他们注重的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印象,而是对内在精神的关注。 于是自然山水不仅作为宫廷生活的心里补充而受欢迎,而且更深入一层的作为 了悟人生的机缘和心灵解放的手段。4 因此,宋代上层社会的文人们对山水的依 恋日益加深,他们改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山水,因此,有了这个创作主体的产生, 绘画题材的转移就有了理论与主体的充实。 所以,绘画题材从人物转向山水花鸟,看起来是对人事的冷漠,对生活的 隔膜,事实上是画家的审美点从外界的物质生活向内在精神生活的转移,是情 绪、观念、审美意识的转换。从艺术本身来说,是主题与内涵的深化,也是艺 术发展的自然需要。再现客观的技巧充分成熟以后,新的表现意愿随即突出起 来,这就是希望在艺术中间加入更多的主观成分,以建立一个与客观真实有一 定距离的独立的艺术世界。绘画题材中心的转移,对写实人物画的发展来讲, 是一个打击,但同时又是绘画艺术发展的自然过程画家们在再现对象达到一定 的水平后就会转向加入更多的主观成分,转向意向的表达。 但是,人物画本身就是以时代的反映和写照,对客观本身的不求甚解及表 意符号作为形象主体的表达方式之于人物画,就会显得苍白和贫乏,从根本上 失去了艺术为时代传精神之功能。 ( 二) 艺术风格由写实向写意的转变 中国写实绘画具有独特的传统和艺术特征。这种写实传统,以再现事物的 整体特征和本质生命为目的,以揭示、传达天地万物生成的最本原的存在为终 极追求。中国画写实传统的基本特征是:以再现对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生命为 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从这一前提出发,艺术家主体精神对于再现对象的内在生 命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就成为决定其艺术创作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而这正是后 来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产生所谓“写意 艺术风格的内在诱因。 中国绘画的写实风格经过唐代的辉煌,在宋代达已进入十分成熟的时期。 在这种写实观念的带领下,宋代的各个画科,特别是山水花鸟都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创作主体的自我表现性充分发展时,对生命和 事物本态再现已经不再成画家们的束缚了。明代画家徐渭曾谓“牡丹为富贵花 4 潘公凯插图本的中国绘画史p 1 3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1 2 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真意,终不是 此花真面目”。5 这种写实的传统进一步发展时,就是朝向艺术家以主观精神加于 对象之上,追求一种“意”的表达和自我的“抒怀,甚至是以主观需要再创意 象,“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因心造景,以手运心,此虚景也。虚 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6 这种艺术着眼点从外在的物质生活到内在精神 生活的转变,是一种很自觉的创作行为,代表着新的艺术潮流的方向,即艺术 风格由写实向写意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以“逸格”超越“神品 为标志的。张怀灌的画断中,首 次将绘画分为“神”、“妙”、“能”三品,此后的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以 “神”、“妙 、“能 三品对当时的画家及作品进行划分外,另增“逸品”一档, 是“逸品”在绘画理论中首次出现。对绘画中“逸品”大加推重的是宋代的黄 休复,黄氏在所著的益州名画录以“逸”、“神 、“妙”、“能 品评画家。“画 之逸格,最难其俦。卓规矩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 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日逸格尔。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 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成为知识 分子生活的常态,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倪云林为代 表的元代画家将逸品绘画推向了高峰。“逸品”的特征是崇自然和尚简,这种形 式因素的突出恰恰形成了绘画中的有意味的形式。由于和书法使用共同的笔、 墨、纸为工具和载体,所以导致绘画向书法学习,创立了类似于书法线条的“简” 的形式。 元代由于社会政治条件的恶劣,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作品衰落,而表现 自然美的山水花鸟作品占了主导地位。对于艺术发展本身来讲,是主题和内涵 的深化,在更高层次上对人生和自然的关注,是由“师诸物 向“师诸心”的 转化。“逸品地位的提升,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转折,即从追求 “传神写照”、“以形传神”的美学追求转向画家在作品中表现自我。 5 徐渭墨牡丹,徐渭集p 1 3 1 0 ,中华书局,1 9 8 3 6 方士庶天庸庵笔记,转引自余绍宋画法要录p 7 ,中国书店,1 9 9 0 1 3 第二节客观原因一社会政治历史背景 在绘画自然规律的支配下,绘画题材由开始转向山水花鸟,绘画风格也由 写实转向写意的趋势。然而,单有转变的趋势是不够的,就像一个种子,要发 芽开花还需要合适的温度和土壤。中国封建社会在经历了唐宋两代的繁荣稳定, 到了元代,在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的压制和废除画院的客观政治历史下,这 颗种子发芽了,结出了一朵美丽的“文人画之花。 ( 一) 政治文化背景 元初,为了巩固政权,元政府在绞杀南宋窜部和镇压各地起义的同时,在 政治上也采取多种防范措施,诸如推行带有民族歧视的政策,提倡佛道而轻视 儒学。废除科举制度,使士人阶层沦为社会底层。“修齐治平”的仕人阶层的理 想和“弘道明礼”的文化使命在元代统统失去了政治的保护和支持。这种进取 无门的处境,加上对“夷狄 之族的蔑视和亡国后的悲抑心理,使士人阶层变 得更加消沉。在江山易色,物是人非的现实面前,士人阶层在无奈的现实面前 开始寻找个人的位置。有的刚烈与现实抗争到底;有的散淡人生优游于世;有 的遁迹山林寂寞守志,也更有的惨淡经营入世求达。但不管做出哪种选择,在 这个“兵镝四起,岁无宁日”的时代,士人阶层的心中大多都郁积着一种生不 逢时、乱世求安的情绪,即都需要找到精神寄托,再创作各自的生存条件时, 也都需要营造出一个属于个人的精神上的“世外桃源”。7 在这个营构过程中,绘 画作为抒情明志的手段,便成为不少文人的选择。于是,元代绘画创作队伍的 构成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文入画家占据了大多数,这一人员结构上的变 化,给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科复习测试有答案(一)
- 安全员考前培训教材
- 绿化品牌行动计划
- 领跑家居构筑未来
- 2025电商平台产品代理合同
- 立秋:节气文化探析
- 2025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木工
- 2025通信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年:再探合同违约现象
- 品牌体育用品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3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163人二(高职院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自查整改报告word(范文)
-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
- Q∕GDW 12070-2020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图元规范
- 《孤独症认知训练》PPT课件
- 汽车半悬挂系统建模与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 高分子化学6离子聚合阳离子
- 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五层单身宿舍楼框架结构设计
- 石膏板项目可行性分析与经济测算(范文参考)
- 晋江文件归档目录
- 数独题库(初级、高级、专家级、骨灰级、附赠数独题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