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绿色空间”文化伦理的价值向量—从E空间谈工业老建筑的保护.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绿色空间”文化伦理的价值向量—从E空间谈工业老建筑的保护.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绿色空间”文化伦理的价值向量—从E空间谈工业老建筑的保护.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绿色空间”文化伦理的价值向量—从E空间谈工业老建筑的保护.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绿色空间”文化伦理的价值向量—从E空间谈工业老建筑的保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工业老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发扬问题,力求在保护和发展 共赢点的上寻得突破,为工业老建筑的新生和延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为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记忆的连续性在思想和实践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研究方法是初步剖析e 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类比点,虽e 空间与建筑空间是两个不同 学科的范畴,似乎找不到彼此关联性。然而换个视角,二者不仅在显性的物理结构上有 着惊人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在共有的“沟通性”中,找到了建筑空间设计的精髓所在 一“文化性”,并在“过 与“今 中,为老建筑保护寻得了设计根本;伦理性是二者 另外的一个共有点,在回归伦理性的思潮中,也能为老建筑在“保护”与“发展”的权 衡中寻得新的契机。可见,在人、绿色、设计三者间用传统的儒道释互补哲学伦理思想 诠释彼此的辨证关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建筑空间设计思想的本质;结合实践和应用西 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阐述其在生理、心理层面的重要性。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阐述 “绿色空间 思想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主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我们对中西方工业老 建筑空间保护再利用思想实例的对比,证实工业老建筑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是:创新与动 态保护;保护与再利用结合原则。 “绿色空间 思想所倡导文化伦理性是我们当今设计界的热门而沉重的话题,当 今设计界出现的有背思想和行为的根源:一是深层次文化伦理性的缺失;二是被经济因 素所导致文化伦理性的弱化。思想回溯的必然性是解决深层次文化伦理性缺失的必然出 口,众所周知哲学一个重要特质是“回归 ,即追溯并重新审视事物的初点,这也正是 “绿色空间 的哲学思想使命所在,其思想主旨就蕴涵着“回归 理念,即文化伦理的 回归,力争在回溯历程中寻得当今设计界困惑的答案,解决建筑空间文化的均质性;政 府逐渐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营造设计界伦理道德的框架,同时从传统道德伦理中汲取 营养,从而为经济和伦理的搏弈中寻得真正的平衡点来解决现实活动中面临的诸多伦理 问题。总之,只有重新拾起中国千百年的儒道释的思想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做到理论 与实践结合,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统一,“拿来”与传统文化的交互融合,这才是我辈 毕生的追求,中国的建筑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被世界所瞩目。 关键字:e 空间,绿色空间,文化与伦理,工业老建筑保护 竺! 塑璺一 a b s t r a c t ,n l em a i l l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s t u d yt h ew a y s t op r o t e c t ,u t i l i z ea n dd e v e l o pt h eo l d i n d u s t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a n df i n da l le f f e c t i v ea n d f e a s i b l ew a yt om a k et h e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 r e n a s c e n ta n de x t e n d e d t om a k eab r e a k t h r o u g hi n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w e a r e a i m i n gt op r o v i d ean e wp r o s p e c ti n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o n s i s t e n tm e m o r y o ft h e 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 s t u d y i n gm e t h o di sa f i r s ts t e pt oa n a l y z ea n dc o m p a r ee - s p a c ea n db u i l d i n g a l t h o u g he s p a c ea n d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b e l o n gt ot w od i f f e r e n ts u b j e c t sa n ds e e m t oh a v en 0 c o 衄e c t i o n s ,w ef i n da s t o n i s h i n gs i m i l a r i t i e si np h y s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sa n d t h em u t u a ln a t u r e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nt h i sw a yw e f i n dt h ee s s e n c eo ft h es p a c ed e s i g n - c u l t u r e ,a n da l s ot h e r o o t 0 f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t h e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 e t h i c s i sa n o t h e rs i m i l a r i t yo ft h et w o ,w h i c h a l s 0an c wt u m i n gp o i n ti nb a l a n c i n gt h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0 l d 1 n d u s t n a l b u i l d i n g s i ti sc l e a rt h a tp e o p l ec a nc o g n i z ea n ds e tu pb u i l d i n gs p a c ef r o m an e wa i l 殍e c o g n i t i o n ,b l e n d i n ge s s e n c eo f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t h o u g h t ,f i n a l l yt oc r e a t ean e w s y s t e mo 士 t h o u e # tf r a m e ,n a n l e l y , t t g r e e ns p a c e ”t h o u g h t ,i tc a nu s ea t r a d i t i o n a lr u d a o s h iw a y st o e x p l a i nt h ed i a l e c t i c sr e l a t i o n sa m o n gp e r s o n ,g r e e na n dd e s i g nw i t he a c ho t h e rp h i l o s o p h y e t h i c s s ot h a tm o r ep e o p l eh a v ec o m et or e a l i z eb u i l d i n gs p a c ed e s i g n o ft h ee s s e n e em c o n j u n c t i o nw i t ht h ep r a c t i c e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w e s t e r nl e v e l so fm a s l o w st h e o r yo ni t s n e e d si nt h e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s p e c t so fi m p o r t a n c e o nt h eo n e h a n d , i tc 蠲 i l l u s t r a t e g r e e ns p a c e ”t h i n k i n g i nt h ed e s i g n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s p a c ek e yr o l e t r o ma t h e o r e t i c a lp o i n to fv i c w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r o u g ho u r o l db u i l d i n gs p a c ep r o t e c t i o nc o n t r a s t i nt h ew e s t e mi n d u s t r i a l ,i tp r o v e st h eo l di n d u s t r i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t h a ts h o u l df o i l o wt n e p r i n c i p l e s :i n n o v a t i o n ,d y n a m i c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u s e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r e c y c l i n ga n dp r o t e c t i n go ft h e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 i st h eb e s t 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t h ek e r n e lo ft h e “e s p a c e i d e o l o g y , w h i c hi st h em o s tp o p u l a rb u ts e r i o u s t o p i cf o rt o d a y ,sk i n g d o mo fd e s i g n i n g t h er o o t so f 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t oe 。s p a c ea r e :l t h e l o s so ft h ed e e pt h e o r yo fc u l t u r e ;2 t h ew e a k n e s so fc u l t u r er e s u l t i n gf o r e c o n o m l ce l e m e n t s t os 0 1 v et h ep r o b l e m ,r e t u r n i n gt o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s e e i n gt h i n g si st h eo n l yw a y o u ta n d u t h et 础o f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 “e s p a c e ”g o v e r n m e n tn e e d t om a k er e l a t l o n sj a w s 锄d r e g u l a t i o n st os e r y ea s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d e s i g ne t h n i c s m e a n w h i l ew e a l s on e e dt ol e 锄 舶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岫i c s i nt h i sw a y w ec a nr e 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si nr e a l i t yb ym e a n so f b a l a n c i n gt h ee c o n o m ya n d e t l m i c s h la l l ,w em u s ta b s o r bt h es o u lo fc o n f u c i a np h i l o s o p h y m e ni ti n t 0o u rd e s i g n ,a n dc o m b i n et h e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o n l yi nt h i sw a y , w e c 锄r e s 啪e o u rl i f e 1 0 n gp u f s u i t ,0 u rc h i n e s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s t y l ec a nr e b i r t ha n db e c o m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w e l l - k n o w n k e yw o r d s :es p a c e ,g r e e ns p a c e ,g u i t u r ea n d e t h i c s ,p r o t e c t i 。n 。f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0 l db u ii d i n g i i i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大连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大连工业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是否保密( 勿,保密期至年 月日为止。 学生签名:兰! 兰茎导师繇应 2 0 0 8 年5 月2 1 日 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行动纲领,是近来设计界讨论最多和设计行为中体 现最多的字眼,也是城市先进性的评估标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大规模的城市 改造破坏了许多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许多经历了百年洗礼的工业老建筑特有的记 忆和文化信息,本文的主题是为了探讨从一种思想理念高度来寻求工业老建筑的保护和 发展的取向,特别是工业厂房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力求在保护和发展共赢点的上寻得 突破,为工业老建筑的新生和延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目前,在设计界老建筑的保护再利用是国内外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研究的核心多 集中在文物老建筑上,而工业老建筑保护再利用也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保护理念和新模 式,如今也是搞的如火如荼,但多数是从“躯壳 功能和形式上具体采取什么手段来修 复或局部改造,进而实现功能置换,在保护设计上并没有系统的理念可供参考,多是承 袭文物建筑的保护模式,而此文是一个新的视角,以e 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类比为切入点, 并在意识形态认知上从文化和伦理角度来剖析建筑空间价值取向,并为具体保护实践提 供思想导向。 本文主要由八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言主要表述论文的主题和选题的范围,本论文 研究主要范围内已有成果的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采用计算机的 网络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类比点提出文章的主题,即老建筑空间的文化性、伦理性;第三 部分从建筑空间切入工业老建筑保护这一主题,并为下一步引出“绿色空间”思想体系 做好铺垫;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思想灵魂,也是工业老建筑保护思想和行为的源头,通过 一系列的人们对“绿色认知的片面性和狭义绿色的理解,进而引申到广义的绿色的内 涵,为工业老建筑保护找到了思想理论的支撑,同时,通过用传统儒道释辨证的思想和 融入西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建构了“绿色空间 思想体系,同时对东西文化影 响下保护思想和意识的对比解析中洞悉彼此的差异,从而弥补思想体系的不足;其余部 分主要是东西方工业老建筑保护实践对“绿色空间思想的例证,并在“绿色空间 思 想体系的导引下,为工业老建筑寻得新的保护模式,意识到文化、伦理在工业老建筑保 护中的主旨作用,也为设计界在思想意识上树起了一面旗帜。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 景下,工业老建筑的保护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主动的采取灵活多变的保护方 法,深化保护理念,从而延续工业老建筑的生命。 1 第二章e 空问的认知与建筑空间的思考 第二章e 空间的认知与建筑空间的思考 2 1e 空间的伦理认知现状 e 空间即网络空间的代名词,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网络伦理的概念逐 渐走入生活。众所周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 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而网络伦理则是在网络世界建立协调 的角色与角色之间互相尊重的诚信体系,即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 则和规范l 1 j ; 2 1 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处处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 的特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从本质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行为 也随着生存环境的数字化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享受网络的快捷、方便同时,由于网 络空间的虚拟性导致诚信体系出现信任危机,并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如;网络 交易中商品的质量价格的欺诈,一些网站承诺终身服务的免费电子邮箱改为收费邮箱等 等;由于黑客的肆无忌惮,使得加密技术和密码算法不断被攻破,敏感信息的传输受到 威胁,甚至许多网站的客户信息被盗取,造成大量经济的损失。可见,网络伦理意识的 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进一步的发展。 2 2e 空间与建筑空间显性与隐性的类比 生活e 时代的我们,生活已不能没有网络,并且对网络都有着较深的认识,给我们 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断地敲响了人们在文化伦理领域的 认知误区,从中也折射出入类思维的普遍现状。对于从事建筑空间设计,并且独钟于文 化伦理认知方面探索的设计师而言,若能从网络认识的视角来分析建筑空间设计,更能 找到一些属于这个时代的空间属性,因为网络和建筑空间在空间节点的组成形式上有着 相似之处,同时,二者在文化伦理认知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二者在此两方面的 类比解析,透过熟知的网络线索为建筑空间设计在形式和理念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进而在文化伦理上为建筑空间设计也找到了新的平台。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网络空 2 第二章e 空间的认知与建筑空间的思考 间与室内空间有着两大类比点: 显性 拓扑形式:网络的总线型星型环型结构; 上 上上 室内的走道型广厅型串联型 隐性 1 空间的沟通性( 文化性) 虚拟的网络空间延伸了人与人间的对话,如:m s n 、q q 、网络电话等,可在方寸 间了解大干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虚拟平台实现了彼此的“沟通”;推及到可感知的人 所生存的四度空间,在物理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只是个静态的容器,但是当三维中有了时 间的融入,空间因此才拥有跳动的知觉,此间的人才可体验、分享空间的快乐。同时, 静态的空间留下的记忆,才有了“过”与“今”的沟通,可见这种“沟通 也正是“绿 色空间思想所要阐述的文化性在空间设计中的再现。可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传达的 理念,在建筑空间设计中也有着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2 空间的伦理性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人类提供开放、自由的平台的同时,有的“忘却 了伦理道德 底线,伦理价值性在这被弱化,甚至被摈弃。在网络中大多数人都带着神秘的面具,恣 意的冲浪,有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不觉中触犯了法律,如盗用别人的帐号、 任意的践踏别人的资源、大量黄色站点的扩张等,虚拟世界中暴露人性的另一面。同时, 也在告戒我们做人必须在一定的“限制 中,肆无忌惮的快感带来的只是良心谴责和法 律严惩;然而,在另一个领域,即建筑空间设计中也同样存在着大量伦理道德面的反思, 室内空间大量华丽材料、符号的堆砌,同时大量有价值的老建筑被摩天高楼所替代,营 造的空间并不是“记忆 的存在,而是视觉垃圾和环境污染导致的空间“沟通”性的缺 乏,但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又屡见不鲜呢? 一句话,是利益的驱使,在利益面前一些人丧 失了基本的道德意识,导致建筑和装修行业鱼龙混杂,有的偷工减料造成倒塌,有的设 计成为视觉和环境的污染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等,用职业道德的缺失来换取巨大的经 济利益,暂时的侥幸必将带来苦果。这是我们建设和谐、文明发展社会的羁绊,只有人 们道德意识的回归和法律条文的不断完善,才能制约人们在利益面前的行为。 2 3e 空间与建筑空间类比的现实意义 3 第二章e 空间的认知与建筑空间的思考 面对设计界诸多的现实,谈及文化性和伦理性是设计界的一个永远的痛,在一定时 期内还会长时间存在。空间“沟通性”的匮乏和空洞,究其根本是文化缺失在的建筑空 间设计中的具体体现;道德伦理在虚拟世界的沦丧,折射出人们在传统文化认同上存在 严重的问题。伴随着网络和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也与时俱进,在 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网络和建筑行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由框 架”。若从定义的角度看,e 空间与建筑空间是两个不同学科的范畴,似乎找不到彼 此关联性。然而从其它视角剖析,二者不仅在显性的物理结构上有着惊人相似之处,更 重要的是在共有的“沟通性”中,找到了建筑空间设计的精髓所在一“文化性”,并在 “过”与“今 中,为老建筑保护寻得了设计根本;伦理性是二者另外的一个共有点, 在回归伦理性的思潮中,也能为老建筑在“保护 与“发展”的权衡中寻得新的契机。 寻根溯源,如果在设计界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文化伦理性,就必须从思想的本原挖掘实质, 从广度和深度上建立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为文化伦理性的扬弃寻得新的突破口,并用 其诠释和引导我们在e 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 思想平台。 e 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类比内核是文化性与伦理性的突显,也是设计界寻求的根本, 我们一直在呐喊:我们的底蕴在哪里? 保护与发展怎样寻得平衡? 从文物老建筑的保护 到工业老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给了我以启迪,工业老建筑的保护更能为“文化 、“伦理 的表述找到契合的平台,并且其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 第三章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界定及价值 第三章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界定及价值 3 1 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界定 工业老建筑应归属于产业类历史建筑的一部分,对于产业建筑保护的界定,每个时 代都有其特定的、代表性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其意义和界定标准可概括为以下方 面: 其一,一些产业类建筑本身的风格、样式、材料、结构或特殊构造作法具有建筑史 的研究价值。最早的工业城市上海也留下了不少极富建筑研究价值的产业类历史建筑, 如杨树浦煤气厂的前身是上海最早创办的大英自来火房,它的炭化炉房就曾经是中国第 一座钢结构厂房建筑。 其二,这些建筑及其所在的地段本身具有的历史地标价值和意义。它们往往曾经见 证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如历史上一直作为德国工业 和军事装备中心的鲁尔工业区,记载着上海百年产业兴衰的上海苏州河沿岸产业类建筑 及地段等,这些都需要精心保护。 第三,建筑和地段两者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些建筑可能还在继续使用过程中, 但其特殊的造型、色彩和庞大体量对于城市景观和环境具有视觉等方面的标志性作用。 美国波士顿海岸水泥总厂及周边环境改造较为典型,它为世人提供了一个重工业设施与 城市滨水地区改造有机结合的优秀案例。 第四,对于那有些当年建造品质较高的产业类建筑,其建筑空间、结构、使用寿命或 其所处地段尚有继续使用和改造再利用的潜力和价值。如原濒临倒闭的南京丝织厂改造 成“好世界”综合餐饮设施,经济效益大增。位于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的巴黎科学城也利用 了原有建筑的结构和基础,节省了大量投资【2 1 。 3 2 工业老建筑保护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探讨工业老建筑保护,在于这种保护性设计是设计界寻求本原,体现在设计中就是 文化性内涵和设计的伦理道德的溯源。尽管多数老工业建筑部分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初的 5 第三章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界定及价值 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但工业老建筑具有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抹杀不掉的,如: 历史价值:遗存的工业老建筑记载了一个时间片段,见证了城市老工业基地的辉煌 和发展历程; 社会价值:工业厂房又是工人集体记忆的纽带,见证了工人阶级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 科技价值:它们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美学价值:厂房的空间布局都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流程设置,随处可见的“工业元素 , 同时许多厂房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美学方面有很强的可读性; 经济价值:厂房的空间大、整体结构坚固,可改造的灵活性强,比推倒重建又能节 省许多开支,又可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 j 。 如:即将动迁的大连水泥厂,在存活的近一个世纪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虽要搬迁,可大量厂房记载了大水工人几代人的生活历程,并且许多厂房的形态也有一 定的美学价值,不管谁是这片建筑的主人,在改建的过程中都应加以考虑其现实价值。 总的看来,从e 空间切入到建筑空间,特别是在建筑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一工业老 建筑保护上,其更能透彻的洞悉文化伦理的真谛,也为进一步诠释文化伦理价值和意义 提供了新的平台。但为能更好的解析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从多角度、多层 次、辨证的理论体系做支撑,这样构建的本土文化体系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为设 计界文化伦理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6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4 1 人们对“绿色”的认知现状 4 1 1 “绿色”在技术面的认识误区 人们从没有象今天这样渴望绿色,一夜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被冠上“绿色 ,如绿 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设计等,成为时下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很多人思想只是停留 可能“绿色”的东西比较环保、卫生,很少去思考得到的“绿色 的源头,如是云:“纳 米技术就是好 、“太阳能环保 诸如此类,把高科技奉若神明,对高科技产品的依赖不 能自拔,一味的用技术来解决技术带来的副作用恶性循环中。显然,我们所知的酸雨、 印度肆虐的海啸、北京沙尘暴的暗无天日、南极冰川融化的不争事实等给人类带来了前 所没有的麻烦,正如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一提起绿色设计,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起现代建筑设计,的确,高科技在现代建 筑设计中是一种不可替换的手段,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技术不是万能的, 在人类“征服 自然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祸端。从事建筑设计的朋友都有一种 感触,现今高科技材料的种类不胜枚举,充斥着我们的建筑空间,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副 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与高技术相比,低技术具有经济、便利、与自然协调、地域特 征强烈的特点,许多传统的乡土建筑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低技术成分,那些看似原始的低 技术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技术已成为现代绿色建筑环境中不可或 缺的主要手段,但在我国技术和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今天,低技术同样是绿色建筑环境 技术的有效补充,传统低技术与现代高技术的良好结合,是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有效保 证【4 1 。 4 。1 2 “绿色在文化伦理面的缺失和断层 在一定程度上可说,“绿色理念是e 时代高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也并不是否 定高技术在“绿色 设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二者合理利用却是解决“绿色 的 最好办法。目前,人们深层次的文化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说某某个城市跟香 港、日本相差不多,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可替代的文 7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化特征,同时城市的建筑承载着保存这种记忆的使命。“集体记忆”中的百年城墙、曾 繁荣的印章一条街等等不断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盒体 , 这只是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表现,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不断的被同化,建筑趋向平庸。 可见,e 时代高技术的追求,使人们在建筑设计中没有了情感的倾诉,多了一份高技术 派的冷漠,却少了一份人情味。 同时,一些人伦理道德的匮乏和对“绿色”的盲从,受技术决定论的影响,用大量 使用高能耗的材料,建造“绿色建筑,并倡导和解决所谓的“绿色设计 ,其完全背离 了“绿色 设计的宗旨,很少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思考对绿色的理解,也就跳不出控制与 反控制的悖论;有的甚至打着“绿色”的旗号,没有权衡其各项指标可能带来的环境负 效应,更没考虑是否尽量把负面效应转换为正面效应,或高代价的负面转换为低代价的, 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而已,如“绿色住宅 、“空中花园 等就是在高能耗材料堆砌 中诞生的,来误导人们消费,这只是一种“伪绿色而已。 4 1 3 “绿色”的重定义 “绿色”概念无论在浅层次的技术还是深层次的文化伦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 区,深层次系统地解析“绿色”概念是非常必要,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 讲,绿色是色相环上的一种色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可见的颜色,是人生理需求上的一种 认知;跳出传统的概念认识广义则引申为文化伦理层面,是生理需求在思想上质的飞跃, 所蕴涵的“绿色 是在新时代对传统文化、伦理沉积最好的注解,其不仅是对精神情操 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更是“绿色空间 思想的内核所在。 可见,对“绿色 的重定义是对传统认知的延伸,重点是为“绿色空间 思想体系 的建构搭建思想平台,为进一步探讨工业老建筑保护模式寻得新的支点。 4 2 “绿色空间”思想体系的建构 4 2 1 传统儒道释文化对国人思想的塑造 1 儒家的思想 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是以“礼、孝”思想为主导,其政治阶级意识表现较明显。以 “礼”为本,以“孝”为根,“孝”成为巩固“礼”的思想基础,宋程朱理学所提的“理”即为“天 8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理”,所谓君臣、父子、夫妇之纲宣扬这套等级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方 古尤存的天理。封建的伦理道德思想准则,以使人知善恶,以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准则。 同时,儒家思想另一个核心是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体现为和 谐性,“贵和尚中就是儒家伦理的一大特点,即贵和谐、和为贵。 2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则是追求“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的境界,“道”就是“自然”,但道 家说的“自然”,不完全等于我们今天所谓“自然界 。因为在道家看来,现实生活是 一种羁绊、桎梏,是不自由;甚至于是一种迷误、罪恶。所以他们要避开现实,要忘却 现实。因此,道家喜好隐遁:或隐身草莽,或遁迹山林。他们厌弃人世间,向往大自然。 既没有上帝的安排,也没有人类社会当中的种种矫揉造作,也就是“天性 或“本性 , 所以道家的“道法自然 与儒家的“天命为性 其实是相通的。 3 佛家思想 中国的佛教最典型的是禅宗,其主张心性本净,佛性固有,直指本心,不假外求。 禅宗的思想,主要有三大来源:佛教固有的传统;孟子的天命心性论;庄子的天性自然 论。结论禅宗是儒与道交互影响的产物,同样诉诸本心、天性。理解了中国的儒、道, 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佛教,可以说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最终成果。 显而易见,儒道释三者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都是倡导“天性自然主义”。确实, 儒、道、释分别达到最高境界时,就互融互通,儒、道、释的自由追求,就是今天中华 民族的自由精神传统。这个传统既追求群体的自由,又追求个体的自由;既追求现实的 自由,又追求理想的自由;既追求人身的自由,又追求精神的自由【引。 4 2 2 儒道释文化对人、绿色、设计的关系的辨证解析 2 0 0 4 年1 0 月1 6 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会中澳大利亚学 者m a t h e w s 认为要构建环境伦理学,必然要赋予一个全新的理念,要从东方的儒教、道 教、佛教中寻求,环境伦理学是不可能建立在西方那种主客二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1 6 j 。 那么,人、绿色、设计三者的辨证关系必将成为本世纪全人类关注的焦点,有必要构建 和重组新的“绿色空间 思想基本体系,如图4 1 所示: 1 人与绿色的和谐性( 精神) “绿色 的概念狭义上讲,是自然界中普遍可见的颜色,是人生理需求上的一种认 知:广义上讲,绿色在精神层面上陶冶人的情操,也是传统文化“意 的感悟。 9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绿趣 入 设计 图4 - 1 人、绿色、设计辨证关系 d i a g r a m4 - 1 d i a l e c t i c sr e l a t i o n s o fp e r s o n ,g r e e na n dd e s i g n 中国古代在人与绿色的相互融合方面,儒道的传统 哲学思想功不可末。儒道哲学的共融点是“天人合一 , 是在生命的基础上,作为兼自然与上帝二义之“天”与作 为万物灵长的“人”,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交感和谐关系。“贵和尚中”是儒家伦理的一大特点, “贵和”即贵和谐、和为到7 】;同时,道家哲学虽在“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没有象儒家思想那样被重视 和采纳,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其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 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 然义、中性义为主”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 的原理,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总之,中国古代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一致认为人是天地所生,是自然中的一分子, 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彼此相互依赖。可见,“绿色空间”思想体系中的人与自然的 和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更是人类经过岁月历练后的精神沉淀。 2 绿色与设计的可持续性( 文化) 儒家的“贵和 和道家的“自然义 都是建立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恰恰设 计的文化性是“绿色空间 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本思想体系进一步的拓展和不断革新的 平台。 人类从原始社会为了生存而掘穴或简单的围合,到如今的钢筋水泥筑就的庞然大 物,是人类在不断解决居住需求过程中,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装饰手法来诠释建筑 空间的特点,以及空间和人的关系,在装饰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现实中,经常面对的许多客户会在谈项目时,大多会提到最好能体现设计的地域 文化,诸如此类等等。文脉及地域场所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发展所积淀的产物的体现, 设计在认知上是简单的“拿来”还是弃“表 取“里 ,其实这是个人感悟的过程,不 仅是对尺度的感悟,空间的感悟,对人性的感悟,而对待文化依然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所谓 “神形兼备”就是“天性为神,人性为气,物行为形”的高度概括,有了人性的“气 才可驭“形”于动人。中国的园林特色举世无双,遗留下来的经典园林中无论是皇家园 林,还是私家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大多体现了主人文学修养,融入了主人的情感,同 时加上能工巧匠完美的结合,赋神于其形,才有了如今的浑然天成的气质和灵动。多数 的园林并非是现今的容貌,规模也不是建设一次到位的。它是一个不断感悟不断修缮不 断补充的过程,是不断地注入自己的感情,达到“里”与“表”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是 1 0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要有选择的采用,取意舍形或形意兼之。如把提炼和抽象化后的符号语素融入到现代空 间语境中,“拿来”的符号必须是否符合特定空间语境所追求的文脉特征,这样的“拿 来”才不会使符号停留围合的“表”。可见,在设计作品中如不考虑文化融入和做到有 感而发,其作品必定是苍白无力的,这也是东方文化的一种情结。 人类不再沉于征服自然,而学会了和谐相处;人类不再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感悟到 了“表里如一”的永恒和文化的厚重。“绿色空间”思想体系所宣扬的文化性是设计的 精髓,也是古老文明得以繁衍生息的源泉,更是社会和谐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3 人与设计的技术性( 应用) 人与绿色追求的是和谐,绿色与设计蕴藏的是文化,而人与技术却是和谐、文化的 完美结合。在“绿色空间 思想体系中,人与设计间的关系却是整个系统的实践环节, 技术的到位,设计理念才可得以在空间彰显,并为世人所了解和领悟。 但在我们身边却存在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技术决定论思想,想把技术与老祖宗的理论 分离的误区或断章取义。伴随着技术文化的垄断,其越来越暴露它的负面性,也意味着 与过去的逐渐割裂。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已把一切都寄托在技术上,不自然间取代了 “过去 ,它带来文明也带来了种种不安,正如荷兰哲学家舒尔曼言:“技术正在变成全 球的力量,它开始染指人类的历史根基,而且正在向人类历史注入极不稳定的因素瞄j 。 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要在设计与环境间找到一个平衡模式“中间技术”。它的主要 特征是:强调技术选择上的经济性、本土性和技术水平的简单合适性。批判的继承现代 技术,不顶礼膜拜西方的技术也不相信技术的无用论,其实正是儒家的“尚中 即崇尚 中庸之道思想。设计师必须能动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对“中间技术”的理解, 这也是设计界一直在追求的最佳状态。 总之,和谐、可持续、技术三者的彼此辨证依存关系是“绿色空间”思想的灵魂指 向,其中“尚中 是三者的结点,标榜着世人锲而不舍追求的信念。今天,我们传统的 文化伦理思想,虽在商业利益的浪颠中的作用显的很有限,其却是设计活动中永恒的追 求,也是值得我们不断完善和思考的关键问。在趋于成熟的“绿色空间”思想指引下, 对有些在法律中难以限制和规范的行为,设计者能从思想体系中认识自己的行为并找到 可行的方向,为人类的和谐、可持续构造一个真正的绿色空间。 4 2 3 马斯洛层次需求模型看待人、绿色、设计的关系 马斯洛看来,人的需求是开放性、多层次的主动追求体系。最低层次的需求是人的 1 1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m a s i o w sh , e r a r c n yo l rn e e o s 。 墨墨, 墨墨墨| 一一e 正z 篡 图4 - 2 马斯洛层次需求模型 d i a g r a m4 - 2m a s l o w sh i e r a r c h y o f n e e d s 本能性的需求,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人的较高层次的需 求就是对精神价值实现的需求,即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用马斯洛层次需求模型剖析人、 绿色、设计的三者关系,人与绿色的和谐、绿色与设计的 可持续性都属于精神需求,是较高层次的人性化的彰显。 人与绿色的和谐性是人类在精神乐园中畅游的前提,如果 生活失去了“绿色 ,一个人就没有了生机,精神萎靡:绿 色与设计的可持续性是精神世界永恒的根本,如果不遵循 “绿色”设计,就如享乐的同时也在为人类自己挖掘坟墓。 可见,怎样处理好人与绿色、设计与绿色的关系,也正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精神领域中所强调和追求的真理;而人与设计的技术性并不 具备明显的精神性,应是人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但在三者辨证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试想,如果人没有解决饥饿的基本生理需求,何谈精神啊? 从而可知,技术是物质深化 为精神的基础,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4 3 影响我国“绿色空间”思想的主要因素 “绿色空间”思想所阐述的精神、文化、应用三个层面,所倡导的和谐、可持续性、 应用性在我们设计界乃至普通百姓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但在我国这些概念的普及 尚处于初级阶段,能够造成如此之大的声势,这无疑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强烈愿望,但如 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对“绿色空间”的思想存在概念的含 混甚至是错误认识而形成的误区,即使理解的人也存在片面性,没能从根本上认知和感 悟其精髓在室内空间的应用,导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如下问题: 1 “以人为本” 当今设计界中最大的误区,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一词本身并没 有什么对错的问题,关键是看使用者如何理解、如何运用这一概念。营造建筑空间的目 的就是要为自己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生活环境,在注重环境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 的关怀,来满足其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但是,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们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有一部分人把其中的“人”看 成是凌驾于一切之上,将人的利益作为唯一的出发点,把自然环境为人的对立面看待, 1 2 第四章本土文化伦理体系的构建与工业老建筑保护的现状 人类的存在就是要战胜自然、征服和改造自然,过于强调征服、改造的一面,从而忽视 了相互依存和共生的一面,从而也忘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的延续性,可人类的生存 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可知,“以人为本”思想的“人”应该是指整个人类,是考虑人类永续 发展的人,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基本内容。 2 “高技术至上的思想 谈及建筑空间的营造,大多数人自然地就联想起现代高技术,高技术的确是现代建 筑中是一种必不可缺的技术手段。但也必须明确事物都有两面性,高技术在给人类带来 技术文明的同时,也在弱化甚至破坏着传统文明,传统文化的承袭链条出现严重脱节, 文化趋同现象导致建筑空间的平淡:当今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生态危机,缘由主要也是 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所带来的;技术的盲目崇拜,又使人们忽视了建筑中对于情感的表 达,高技派的冷峻完全掩盖了建筑的人情味,理应具有的现代文明高情感生活也渐趋衰 落。 但与高技术相比,低技术具有经济、便利、与自然协调、地域特征强烈的特点,许 多传统的乡土建筑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低技术成分,那些看似原始的低技术至今仍然在发 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技术是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中不可替代的主要手段,但在我 国技术和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今天,低技术同样是建筑室内环境技术的有效补充,传统 低技术与现代高技术的良好结合,是提高建筑室内环境生态质量的有效保证。 3 “经济利益的道德伦理沦丧 的确,古往今来经济利益是国家乃至个人致力追求的目标,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催化 剂,并能为人类提供源源的动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扶贫助学、泽惠乡里、脱贫致富、慷慨解囊、捐献赈灾等“义举 多有出现。但我国市 场经济还不发达,处于转型期的市场规制还不健全,道德沦丧、分配不公、以权谋私、 拜金主义等问题也并存。 同时,建筑工程的实际活动中也跳不出“利益 造就的藩篱,在利益和发展中的失 衡现象颇为明显。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等屡见不鲜,今日建个“白宫”市政大楼,明 天大拆大建行政广场,后天某个大桥突然倒塌。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大楼,设 计本身是五星级的标准,对面的广场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可和美国白宫媲美:长春市 文化广场位于城市核心区,总用地2 1 2 5 公顷,东西长4 6 9 米,南北长约4 5 2 米;安徽 省怀宁县高河镇的和平桥今年1 月份竣工投入使用,不料却在1 0 0 多天之后轰然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