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关 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 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做作者躲和礴碾 砀年6 月移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口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彻冁翩签名:谁气砷年石月砂日 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摘要 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引领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给 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对它更多的思考,其中马尔库塞认为技 术对社会的控制使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人也是单向度的人,他看到了 新技术改造社会的希望,但始终没有摆脱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思想。 后来的哈贝马斯建立了“劳动和交往理论”,意在解决马尔库塞、韦伯理论 的不足,但因其理论的片面性,对技术的工具性理论观点,也同样不能消 解技术带来的消极方面。 费恩伯格在分析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思想家的科学技术理论之后, 运用建构论的方法,提出了技术的批判理论,它通过对技术的构成因素分 析,提出技术的双面理论:技术不仅有“初级工具化”理论的一面,而且 有“次级工具化 理论的一面。同时,通过对技术的代码理论分析,费恩 伯格明确提出了技术的民主设计思想,在技术的设计层面加入参与者的利 益,以使得技术更能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完善。这种技术设计的民主化,客 观上也促进了政治的民主化。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最终指向了政治 , 的民主化,同时指明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未来。 本文重点通过对费恩伯格技术设计的民主化理论产生的根源、建构的基础 和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阐释 了技术民主设计对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有何 i 意义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析。从而希望这些能引起人们对这一 理论的更深入的了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民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单面社会技术代码技术民主化 民主设计建构主义 i i f e r n b e r g e rt h et e c h n i c a ld e m o c r a t i c t h e o r yi n i t i a l l yse a r c h e s a b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m i d d l eo ft h el a s tc e n t u r y , t h e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a se a g e r l ya n t i c i p a t e d s o c i a ll i f ee a c hd o m a m n l et e c h n o l o g yb r o u g h tt h eb l e s s i n gt ot h eh u m a n i t ya tt h es a m et i m e a l s ot oi n i t i a t et h eh u m a n i t yt oi t sm o r ep o n d e r s ,t h em a rk u s a it e c h n i c a lv i e wh a sp u s h e dt o ,t h e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o ft h o u g h tc r i t i q u et h e o r yt h eh i g ht i d e m a rk u s a i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t h ec o n t r o lc a u s e dt h es o c i e t yt ot h es o c i e t yt ob e c o m e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t h es o c i e t y , t h eh u m a nw a sa l s o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t h eh u m a n a l t h o u g hm a rk u s a is a wt h en e wt e c h n i c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s o c i e t y s h o p e ,b u tt h r o u g h o u th a sa l s on o tg o t t e nr i d t ot h ed e v e l o p e d c a p i t a l i s ts o c i e t y sp e s s i m i s t i ct h o u g h t a f t e r w a r dh a b e i m a s i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n e ws y s t e m “t h e w o r ka n dt h ec o n t a c tt h e o r y i n t e n d e dt ot h es o l u t i o nw e b e r , t h em a rk u s a it h e o r yt ob e i n s u f f i c i e m ,b u ta l s ob e c a u s eo fi t st h e o r yo n e s i d e d n e s s ,t ot e c h n i c a lt o o lt h e o r yv i e w p o i n t , c o u l da l s on o td i s p e lt h et e c h n o l o g ys i m i l a r l yt ob r i n gn e g a t i v e l yo n es i d e f e m b e r g e ra f t e rh a v i n ga n a l y z e dt h e o r i e sa n ds oo nm a rk u s a i ,h a b e i m a s i ,m a r xa n d 。l u c k yt a no a kd i s c u s s e st h em e t h o du s i n g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d v a n c e dt h et e c h n i c a lc r i t i q u e t h e o r y n l et e c h n i c a lc r i t i q u et h e o r yt h r o u g ht ot h et e c h n i c a lc o n s t i t u t i o n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 p o i n t so u tt e c h n i c a lt h et w o - s i d e dt h e o r i e s :,n l et e c h n o l o g yn o to n l yh a s “t h ep r i m a r yt o o l ” t h e o r yo n es i d e ,a n dh a s t h es e c o n d a r yt o o l ”t h e o r yo n es i d e t h r o u g ht h et e c h n i c a lc o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f e m b e r g e rp r o p o s e dt h et e c h n i c a ld e m o c r a c yd e s i g nc o n c e p te x p l i c i t l y j o i n s p a r t i c i p a n t sb e n e f i ti n t h et e c h n i c a ld e s i g n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l a n e ,m a ye n a b l e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t ob e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h u m a n i t y sc o n s u m m a t i o n ,m e e t st h em o r eh u m a n i t y s i i i k e y w o r d s :o n e s i d e ds o c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c o d e ;t e c h n i c a ld e m o c r a t i z a t i o n d e m o c r a c yd e s i g n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i v 目录 第l 章导论l 1 1费思伯格的相关介绍、著作和学术活动l 1 2国内关于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研究现状2 1 3本文的研究缘由及思路3 第2 章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的根源分析6 2 1理论根源的分析6 2 1 1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两种类型的批判6 2 1 2 分析马克思理论中的技术批判理论1 2 2 1 3 社会建构理论是费恩伯格方法论的来源1 4 2 2 实践根源的分析1 5 2 2 1法国小型电传的应用1 5 2 2 2 费恩伯格自主参与在线教育的技术应用1 7 第3 章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建构根基技术民主化1 9 3 1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1 9 3 1 1 从工具理论到技术代码理论1 9 3 1 2 “操作自主性”所导致的民主指向j :2 l 3 1 3 只有技术民主化才能解决所面对的潮流2 2 3 2 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设计思想。2 4 3 2 1 技术的民主设计。j 2 4 3 2 2民主设计所指向的政治民主化“2 7 3 3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同马克思、哈贝马斯民主理论的比较o 2 8 3 3 1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比较2 8 3 3 2 费恩伯格民主同哈贝马斯民主的比较3 0 第4 章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所引发的思考3 2 4 1国内学者对技术民主的批判_ 3 2 4 2 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引发的再思考3 3 4 2 1再谈对费恩伯格技术民主普适性的怀疑3 3 v 4 2 2 应用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是一种滞后性的民主3 4 4 2 3理想中的技术民主设计与现实中利益主体的非协调性3 4 4 3 对技术民主批判理论未来趋势的思考3 5 第5 章费恩伯格技术民主化的现实价值3 7 5 1 理论价值方面3 7 5 2 实践价值方面3 8 5 3 我国技术民主化的探讨3 9 参考文献4 2 致谢4 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 6 v i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 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第1 章导论 1 1 费恩伯格的相关介绍、著作和学术活动 安德鲁费恩伯格( a n d r e wf e e n b e r g ,1 9 4 3 ) 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毕 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教授。加拿大西蒙费雷泽大学( s i m e nf r a s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 信息与传媒学院技术研究所主任,他曾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杜克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法国的一些高校任教,在西方技术哲学界享有很高的 威望,他是技术批判理论的明确提出者,是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技术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序 幕,即从理论研究趋向实际的、具体的微观研究,深入技术的内部结构、构成要素来分 析解构目前的技术,从而指明未来技术良性发展的道路。 费恩伯格取得的成就与其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费恩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 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物理学家,研究量子力学,在美国非常有名。费恩伯格自 幼对技术就很感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研究方向投入了哲学领域。费恩伯格大学期间 师从马尔库塞,研究海德格尔的著作,他深受马尔库塞的影响,深入地了解了法兰克福 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并对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做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 时,他亲身经历了1 9 6 8 年法国的“五月事件”及后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东剧 变,1 9 8 2 年又亲自参与了在线教育的网络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批 判理论观点。这样,费恩伯格在批判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个人经历,于1 9 9 1 年出版了第一版技术批判理论,明确提出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技术也成了他本人 关注的主题。随后1 9 9 5 年的可选择的现代性和1 9 9 9 年的追问技术共同成就了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 的异化理论, 策、工人的控制和劳动力重新获得资格的基础上一种替代的形式也许会创造出来。如果 日本和前苏联的试验失败了,那是因为它们拒绝这条激进的民主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 与西方融合的道路 圆。由此可见,技术的民主化理论是费恩伯格整个技术批判体系的 “阿基米德点 ,那么,充分理解了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思想,也就理解了他的技术 批判理论的根基。这也正是技术批判理论突破前人的闪光之处,从而为技术社会的未来 指明了道路。 1 2 国内关于费恩伯格的技术 l i :n 理论的研究现状 费恩伯格在九十年代提出他的“技术批判三部曲”之后,他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 西方目前影响深远的技术哲学家之一。但当前国内对费恩伯格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这 使得他在中国的影响与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极不相称,对如此一位哲学大家,国人知之 甚少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2 0 0 4 年夏,东北大学举办“国际技术哲学与技术伦 理高级研讨班 暨“中国第十届技术哲学学术年会 ,费恩伯格才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 国内对其学术的关注才渐渐多起来。纵观国内对其仅有的研究资料,学者们是从不同层 面介绍了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现总结如下: 国内最早介绍费恩伯格理论的是曹观法的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文章介绍 了费恩伯格技术哲学的主要理论,如:技术领域的民主化、技术准则和可选择的技术理 性及费恩伯格为“反本质主义的技术哲学和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的辩护,文中还对技 术民主化阐述道:“技术制品或系统是这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潜在的应用者的需要和 o 【美 韩连庆,曹观法译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6 。 美 韩连庆,曹观法译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1 3 2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期望对技术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影响。即使产品已经出来,人们也可以寻求产品的新意义, 以新的方式使用技术甚至导致以新的方式重新设计技术 回。曹观法对费恩伯格技术批 判理论做了梗概的介绍,但对费恩伯格的民主化理论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之后,东北大学的陈凡教授、朱春燕博士对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不同方面也 进行了介绍,如:费恩伯格技术本质观评析圆,费恩伯格“技术编码 理论的内涵 透视和意义分析 ,其中安维复的走向社会建构主义: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和费恩伯 格的技术理念一文主要从建构论的角度把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同哈贝马斯、海德 格尔的技术思想做了比较,也第一次把费恩伯格的技术双重性中的“次级工具化理论 做了介绍。自2 0 0 7 年以来,关于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呈现增多的趋 势,但都主要是从整体上概括费恩伯格的批判理论,如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 涵固,费恩伯格技术哲学思想述评 ,费恩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的诞生o ,同 时也都存在着对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的论及是少之又少,其中有费恩伯格的技 术民主思想透析 ,论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 两篇针对费恩伯格的民主 化理论进行了认识,但是他们对费恩伯格技术民主化思想在技术批判理论中的地位以及 对批判理论的支撑作用都没有给予系统的阐述,更没有重视费恩伯格民主化思想的理论 意义,但两篇论文都对费恩伯格技术民主化思想进行了概述,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民主化 思想的合理与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深入研究费恩伯格技术民主化理论提供了 定的借鉴,使我们能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这位杰出哲学家的批判理论。奉文接下来将重 点研究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核心点技术民主化理论,希望能给有意了解这 位著名哲学家的读者一点帮助。 1 3 本文的研究缘由及思路 笔者之所以对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进行研究,是有其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 曹观法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 2 ) 朱春燕,陈凡费恩伯格技术本质观评析 j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3 ( 9 ) o 朱春燕,陈凡费恩伯格“技术编码”理论的内涵透视和意义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5 ( 1 ) 田安维复走向社会建构主义: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和费恩伯格的技术理念 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 0 0 2 ( 1 2 ) 田朱春燕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j 东北大学学报2 0 0 8 ( 9 ) - 陈慧文费恩伯格技术哲学思想述评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 0 0 8 ( 1 2 ) 毋刘晓玉费恩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的诞生 j 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 0 0 7 年( 3 ) - 郭建中费思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透析 j 前沿2 0 0 8 ( 3 ) - 朱春燕论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 j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8 ( 7 ) 3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 首先,从现代化建设起步到现在,技术发展从古代的偶尔出现,到近代的各领域 断出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逐渐显现,再到现代及后现代社会技术已渗透到生活 个领域的发展史来看,技术的力量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力量。在当今这个“单面 社会”中,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对如何理解这个社会、如何看待技术,是存在着不同 观点的,从培根的“技术就是力量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批判理论,再到 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观之技术座架的理解、马尔库塞有关技术导致了“单向度的社会”以 及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和福柯对技术与权力及对技术的全景式监狱的方法论分析 理论来看,理论呈现出多元性。这些理论尽管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由于其自身的缺 陷而不能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最好理论,费恩伯格就指出:“因为他们缺少一种技术霸 权的理论,面对一个封闭世界的这些意象中的所有华丽的权力,他们不能解释社会 的批判知识和系统性抵抗的可能性。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一种关于这些霸权中介的理 论”。o 费恩伯格的批判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社会批判的另一种理解,即 从技术的结构因素层面来分析整个社会,他突破了其他学者的技术理论思维,提出了独 特的技术批判理论,其技术的批判理论同时分析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的 途径,“通过增加在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了技术对象的本质特点,环境的需要以及操作者、 消费者和客户的需要的技术体系来得以实现”o ,深入分析了技术的结构,指出了只有 在技术设计中民主化才能实现潜能的价值和“边缘的利益的满足,最终达到政治上的 民主,也就是技术民主化最终指向政治的民土化,这些新的技术观和新的民主观都会给 我们学术界开启一个理论研究的新方向,这是本文研究其理论的理论缘由。 费恩伯格详细分析了从技术层面的民主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虽然所采用的 案例大多都是以资本主义为例,但对我国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情况更有借鉴意 义。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的的实现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 社会主义性质,而费恩伯格则从技术层面分析社会主义,将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技术 领域,这种技术的民主化思想可以成为我国民主建设的一个参考,为我国的民主及社会 政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这也是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现实价值也正是本文研 - 究的现实缘由。 本文是从分析费恩伯格批判理论的来源背景开始,全面分析其技术批判理论的思 想,并着重论述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核, b - - - 技术民主化思想。通过剖析技术民主化+ 美 韩连庆,曹观法译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5 :9 0 o 美 韩连庆,曹观法译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2 3 1 4 g - - 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费思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思想,探讨了技术民主化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技术民主化导致的技术政治理论,揭示技 术的本质。在论述费恩伯格技术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一方面采用了比较法,把其技术理论 同几位有影响的技术理论家进行了比较,从而阐释了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特点。 另一方面,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进行分析, 展开了对费恩伯格技术民主化合理性与局限性深层的思考与探讨。本文最后落脚到我国 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中,用技术民主化理论来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解决的 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明费恩伯格技术理论的现实价值,即对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社 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较新的理论指导。 当然,费恩伯格技术民主化思想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在第四章专门进行了具体分 析,已求达到全面认识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目的,希望这篇论文对国内的技术理 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 5 采用不同的理性原则,不同的方法论发表对现实的理解,意在揭示出现时代的本质特征。 无论是对人的思想领域的发展规律,还是对引起现代社会大发展的科技的力量,众多学 派、哲学家、社会学家都表现出了格外的热情,针对大技术的本质、特点、发展规律和 前景影响也都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而关于社会批判理论,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哈贝马 斯、福柯都各代表了不同的观点。费恩伯格就处在这个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 对这样的理论局面似乎需要一个集大成者来指引下一步的发展,于是费恩伯格的出现就 承担了这一重任。 费恩伯格把当前存在的技术理论分为工具性理论和实体性理论,同时他根据自己的 求学经历在吸取马克思、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以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人物霍克海默、阿 多偌等前辈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哲学从抽象理论向经验理论的转变,这开启了技 术哲学发展的新时代荷兰学者h 阿赫特胡斯( h a na a h t e r h u i s ) 在当代美国技术 哲学的经验转向中对此也有相似的观点论述。 2 1 1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两种类型的批判 2 1 1 1 分析单面社会 师从海德格尔的马尔库塞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技术本质主义的理论,同时受到法兰 克福学派阿多偌、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马尔库塞更进一步揭示出了由于当 前发达工业社会受到技术控制而导致了单面的极端社会,这一思想在其著作单面人 里得以充分论证。 6 替代手段实现后,理论变迁终结。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这种替代的力量似乎与原来 不一样了。现代社会的包容性似乎能不断延伸,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是基本的阶级,但无产阶级不再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论述的是社会的动力。“一种维护 和改进现存制度的压倒兴趣,从前的对手联合起来质变的观念退居到了现实主义的非爆 发性进化概念之后 o ,这种历史的替代趋势终结。从而可见,发达社会日益整合的力 量使一些批判的反理性渐渐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与社会的不可分离,使技术的选择本身体现为占支 配地位利益作用的左右,技术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包容统治阶级的 利益,溶解可能的否定力量,使技术理性变成政治理性。可见在单面社会中,一切因素 的服从使否定力量衰退,整个世界呈现出理性的和谐,而实际上不同力量都在控制中体 会有限的不自由中的有限的自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达的工业社会出现社会因素的不同的新形式,并改变和取 代了以前社会前进的可能性力量。“一种舒适、温和、合乎情理且民主的不自由 盛行。 社会的需求和工作的机械化,导致社会中人的痛苦,同时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更趋于合理 o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一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2 2 o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一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2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亟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4 d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一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1 7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化。传统的权利和自由己不再拥有应有的地位,传统具有批判性的思想如言论、思想、 良心的自由都逐渐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的产品形式。在这样的 生产背景下,政治力量也通过技术的组织过程来体现自己,这就是马尔库塞明显提出的 社会趋向于一个“极权主义者”。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是自由民主的吗? 很显然,答 案是否定的。 马尔库塞对技术给政治领域及社会其他领域的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政治领域表现出对立面的统一,处于不同政治地位的各阶层出现了理想志向趋同, 不同政治力量也表现出一致的政策纲领,其中这种统一包括了“系统踏在其背上前进的 那些阶级,也就是该社会相对立的阶层包括进来”。 政治领域的不同对立面的统,这显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是历史性的理论 了。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含有的否定观念,是解放生产力的动力,也是马克 思政治理论的基石。但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过程使奴役更惬意,现代社会的包容能力 使其发展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工业化的社会包容了前工业社会中的否定因素,机械化使 得被剥削的地位和态度得到改善,职业的分层趋于弱化,职业自主性的消失,也对马克 思理论中机器不能创造价值的论断提出质疑,生产力是机器来决定的,而不是人。可以 看出技术的机械化遮蔽了剥削的表现形式,弱化了工人阶级认识自身的历史责任,最要 命的是自动化改变了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劳动者把自身同工厂联系起来,他们相互依 赖。工人认为自己对社会的否定是不合逻辑的,可见发达工业社会是有不断增长的包容 的潜力的j 而这种包容也感激于这种社会福利的强化,在这种福利社会中,日益丰富的 产品和服务使得劳动者承认了理性技术的现实。 同时,技术力量的增长,使文化中的对立与超越消解,文化历来总是与现实相冲突 的,历次的社会替代变迁都最先在文化领域出现:若没有西方希腊神话的盛行j 就不会 出现希腊文明时代;文艺复兴的产生引起中世纪社会的灭亡;近代社会启蒙运动的兴起, 出现了资本主义繁荣;中国春秋战国的文化促使了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些都使得我们不 得不把文化与现实生产,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文学艺术是“一股理性的认识力量 揭示出人和自然在现实中受压抑和受排斥的那一面,他们的真理就在所唤起的幻想中” o 。艺术的这种内在的力量是作为社会的否定因素而存在的。但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文 化力量已不再具有传统社会所具有的力量,而为技术辩护,他们不再是社会的大拒绝, o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1 6 o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一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5 2 8 费恩伯格技术民- - t = 理论初探 而是成了对现状进行粉饰和精神分析。传统的艺术异化正被技术理性改造,艺术导致了 现时代的“非升华”,文化领域也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呈现单面性了。 在马尔库塞单面社会的描述中,同时提出了技术的实现是一个在社会学理论中建构 思想的过程,技术的实际出现情境受到了特定历史规划的影响。“我之所以如此重复的 使用规划这个词,是因为在我看来,它最明确的强调了历史实践的独特性。这种特 性产生于决定性的选择,产生于在理解、组织和改变现实的诸多方法中对某一种的把握。 最初的选择确立了通向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范围,从而排除了与之不相容的替代可能性 o 。这种思想也就是后来社会学流行的研究方法,即用建构的思想来分析历史的因素, 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理论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马尔库塞这里能找到其根据。 技术的前进导致社会的进步,当技术理性涉及到整个社会系统时,技术的变化同时 也是政治的变化。技术形而上学由于无法实现而显得不现实,但科学的发展己在实际上 征服和改造了自然,使原来形而上学的东西在技术面前日渐实现,形而上学与科学技术 的结合使形而上的意识转化为政治理性,也就是技术呈现出意识形态的趋势,后来的哈 贝马斯也对这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马尔库塞对哈贝马斯的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无 论如何哈贝马斯也不会轻易驳斥”圆 可见,马尔库塞根据最发达工业社会,揭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向,不能不说马尔库 塞是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在后来的九十年代更为流行,被世人认可,但在他的理论中 极端的单面社会也反映出他对现实悲观的一面。 让费恩伯格产生理论火花的是马尔库塞在分析单面社会的同时,也看到了新主体的 存在,并给予了分析。个人的自决只有在“新的历史主体来组织、维持和在生产这个程 度上( 社会) 才是合理而自主的”回。这些新主体也就是费恩伯格理论中技术民主参与 的主体,但这些人是在民主之外的,如果用这种“来自下面的控制 来代替“现有生产 过程的控制”,将会带来社会“质变的出现”,因为这些下层的力量始终是对既定社会系 统的否定,他们的反抗是革命性的,也只有他们才能打破既定制度这个固定的游戏规则。 这是希望的存在,是我们现存制度中“被赐予的希望”。 马尔库塞虽然看到了现存制度的挖墓人的力量之所在,但其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分 析,也没有指出实现希望之路的途径。费恩伯格在此弥补了其不足之处,具体地提出了 o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一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1 8 8 9 朱春燕译 美 安德鲁费恩伯格哈贝马斯或马尔库塞:两种类型的批判?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2 0 0 5 ( 6 ) 美 左晓斯等译赫尔特马尔库塞单面人一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2 1 5 9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实现单面社会的民主之路。迫于现实的控制,思想对压抑的意识“恰恰没有流行 ,而 对现实生活的思想替代也最终逃不过一个乌托邦的结局,总的来看,马尔库塞是社会批 判理论家,他分析现实社会的单面性,看不到单面社会内部的“内在可能性的解放 的 希望。 2 1 1 2 哈贝马斯对技术与技术社会的认识 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表明了他对技术与科学的观点,关 于对技术的观点也体现在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哈贝马斯从分析马克斯韦伯的“合 理性 或“理性”概念入手,来展开对韦伯和马尔库塞的批判。在哈贝马斯看来,韦伯 的“合理化 意在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科技进步渗透到现代社会制度框架中对各种制度所 起的反作用,并用社会制度框架的合理化来解释技术这一过程。但马尔库塞对韦伯的“合 理化”批判性的指出技术其实本身已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力量。马尔库塞理解的合理性, 是具体到了技术的合理性,指出了技术的合理性加强和巩固了统治的合法性,这一结果 导致了一个极权的社会。而后哈贝马斯认为韦伯和马尔库塞都没有令人满意地对合理化 做出正确的解释,哈贝马斯试图建立另一种“坐标系”,对合理化进行重新表述,他提 出“劳动和“相互作用理论之间的根本区别,即其所谓的目的理性活动和相互作用。 目的理性活动是工具的活动,是按照技术规则来进行的,遵循工具的活动模式和战略的 活动模式;相互作用是以媒介作用的交往活动,它遵守的是规范,这里的规范是相互行 为期待并得到互相主体理解和承认的。 传统社会制度框架的优越性在于它是统治合法性的根基,是文化统治的天国,而现 代文明社会使得制度本身出现了革新,生产力得到发展,目的理性活动的子系统的不断 发展,进而将传统的合法性基础不断瓦解,资本主义文明社会提供的合法性则是从提高 生产力上体现的,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可以说是从社会的根源上取得了合法性,可以这 样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同社会劳动联系在一起的,“统治制度是依靠生产的合法的 关系来取得自身存在的权利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更优越的原因在于它能满足一 种使目的理性的子系统得到持续发展,统治系统不断适应子系统的新的合理要求。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合法性与以前传统社会是不同的,现代文明社会的 合法性基础是在“下面 合理性发展,而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其制度框架对目的理性 活动系统的不断适应。 o 德 李黎,郭官义译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m 上海:学林出版杜,1 9 9 9 = 5 5 l o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费恩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其实这时哈贝马斯已经提出了社会生产和生活交往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当政治统 治不再依赖经济时,交往生活系统的合理性才能得以体现。由于补偿纲领的功能使政治 统治与实践问题成为互不相干的领域,即国家干预主义要求广大居民的非政治化。而政 治统治的新形式把实践排除在外,使统治合法化的原因在于技术科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作 用。哈贝马斯还认为,技术发展内在的逻辑致使目的理性活动的作用逐步替代人的机体, 人“如果能够把目的理性活动的结构反映在社会系统的层面上,那么人也能够同他的技 术设备结为一体。这时也就会出现目的理性活动对社会制度框架的“侵入”,使相互 作用的交往领域受技术的逻辑限制。 当科技的进步使其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要素时,现代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也以科技本 身为基础,出现了技术统治的意识。科技进步已经迫使社会的机构和领域重新组合,而 制度框架的合理化在于消除对交往的限制。所以合理化实现的唯一手段就是要求“合适 人们愿望的指明行为导向的原则和规范的公开的不受限制的和摆脱统治的讨论 。这 也显示出了哈贝马斯观点中技术对社会控制的一面。 哈贝马斯最后指出了合理化实现的力量最终要求助于大中学生集团。 费恩伯格对哈贝马斯的技术观评价“哈贝马斯只是抱怨技术系统对非技术的生活世 界的侵扰”,“技术行为的特定特征,在某些生活领域是合适的,而在其它领域中则不合 适”这反映出哈贝马斯所认为的技术是中性的,费恩伯格明显不赞成这种观点。 哈贝马斯指出了劳动和相互作用在各自领域的不同规律:劳动是有目的理性行为, 劳动本身是含有技术理性的特征的是有目的的控制世界,是在有计划的改造和规划人类 自身;而相互作用是在追求两者以上相互理解时的交往。由于两者行为的不平衡,于是 技术统治显现出来。技术受社会的影响这是哈贝马斯所认同的,但哈贝马斯认为技术以 特定方式实现后,“其本身就不变了 ,技术在哈贝马斯看来是非社会特征的,这与马尔 库塞、费恩伯格及社会建构论都是明显不同的,这显示出了哈贝马斯的技术中性论思想。 哈贝马斯认为是由于劳动与相互作用的不平衡,导致了技术的过渡延伸,哈贝马斯 提出了“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思想。 2 1 1 3 。费恩伯格对两者的批判 费恩伯格分析了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关于技术的理论的异同,他认为哈贝马斯的理 o 德 李黎,郭官义译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9 9 :6 4 o 德 李黎,郭官义译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9 9 :7 6 1 1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费思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探 论把社会与自然进行了分离,哈贝马斯的技术中立性观点已经被实践所拒绝,合理性的 分析是不符现实的。对马尔库塞认为的主体对自然的兄弟般的关系,哈贝马斯是反对的, 他认为马尔库塞的观点是非理性的,“它对现实社会的改革不能做出什么贡献。 很明显, 哈贝马斯的观点在8 0 年代社会建构主义时代是不符合实践的,与此同时,费恩伯格则 肯定了马尔库塞的理论,他说“马尔库塞终究是正确的,他提出的技术是受社会决定的, 即使他不能富有成效地逐步展开他的深刻见解。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思想主要体现 了近年来建构主义的理念,即“待确定 性。用建构主义的思想分析技术是现实研究成 果的前进,费恩伯格引用史蒂文沃格尔( s t e v e nv o g e l ) 和奥古斯丁伯克( a u g u s t i n b e r g u e ) 的观点同时证明“技术既不是纯粹的自然的,也不是纯粹社会的一样”。 费恩伯格分析两者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费恩伯格对哈贝马斯的媒介理论进行 改造,认为技术应该包括在媒介理论中,技术也应视为种媒介。费恩伯格提出媒介之 技术的设计不能忽视“一种技术的批判理论不能忽视设计。”他提出了双层面的技术批 判,一个层面是哈贝马斯和实体批判的主张一样“媒介具有决定他们应用的一般特性。” 另一层面是媒介的设计受到社会中利益的影响,“市场管理和技术装置都具有偏见 ,都 含有特定的价值选择。费恩伯格在分析哈贝马斯系统中性化的失败中指出,系统其实是 存在偏见的,也就是说媒介是以特定的形式在起作用,其中包括含着价值的偏见。技术 的本质在于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呈现,也只有这样一种方法才能分析历史过程中多 样的技术理性,也才能分析形式偏见的基础。这也预示了费恩伯格理论的到来一技术 批判理论的出现。 2 1 2 分析马克思理论中的技术批判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的庞大理论体系中对技术的论述也是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马克 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技术对人类的束缚,在他的劳动过程理论中,蕴 含着分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组织本质是“去除技能”,这一 去除技能的目的就在于简化工作过程,使过程成为很快就可学会的机械步骤,这一本质 的引入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成本,但这样导致工人文化上的无力,并使工人逐步丧失人应 有的地位,费恩伯格甚至称这一过程中的人仅仅成了碎片了,这样结果的原因可归于技 。朱春燕译 荚 安德鲁费恩伯格哈贝马斯或马尔库塞:两种类型的批判?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2 0 0 5 ( 6 ) 1 2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费思伯格技术民主理论初挥 术,由于在机械化生产中,原来技术工人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资本家占有的客观力量, 而这种工人对劳动条件的服从不是强制的,而是技术应用的结果,这样劳动工人变成了 仅是生产物质设备的附属物。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劳动者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就 需要各种技能全面发展,然而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需要无知的驯良的劳动力,由此,马克 思指出了现代技术的发展同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所固有的性质是矛盾的,马克思设想在 社会主义中这种源于资本主义的矛盾会得到解决。 费恩伯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者们的分析,指出了象乔治卢卡奇的劳动理论,社会 主义的环境保护论和批判理论不同于一般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只关注于资本主义所有 制理论的认识,说明了马克思并非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他也是考虑到了劳动和技术的 关系问题,并且两者的关系是根据社会利益而定的。 关于技术批判的理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含糊的,这也造成了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在 自己理解上构造出自己的马克思。而费恩伯格找到了马克思对技术批判的观点,这一思 想正好也是费恩伯格自己所致力于一生要研究的理论。 一般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多是关注于技术的应用目的和技术的使 用过程,费恩伯格把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顾问合同范本
- 简易门面房屋租赁合同(32篇)
- 门面房续租合同书(3篇)
- 换房交易合同范本
-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合同范本
- 二手船舶购销合同范本
- 雇佣养殖合同范本
- 艺人培养合同范本
- 吉林省夜市场租赁合同范本
- 节能安装合同范本
- 维修水池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 高效餐饮服务承诺
- 2024年05月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海盐学院招考聘用高层次紧缺人才45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食品风味研究专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智能仪器》课后习题答案
- 浙江省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二
- 中国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报告-2023-03-新能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