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打车软件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2016打车软件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2016打车软件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2016打车软件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车软件市场分析一、打车软件发展背景 我国一二线大城市中,“打车难”一直困扰着出租车行业,乘客打不到车、 司机空载,司机和乘客之间存在着信息和资源的高度不对称。 统一电召平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司机和乘客的信息不对称,但经常出现乘客或者司机爽约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打车应用将司机和乘客连在一起,其良好的使用体验吸引用户使用,为司机和乘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二、打车软件发展历程与现状2011年底随着摇摇招车的成立,预示着中国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开启。此后,快的打车、 滴滴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数十款移动打车应用相继出现。2013年随着市场的发展,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逐渐增多,移动打车行业先是受投资公司青睐,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各移动打车应用之间掀起激烈的用户争夺战,随后,互联网巨头介入,移动打车变为巨头之间的争夺战,软件覆盖的区域也由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2014年,滴滴打车、 快的打车成为移动打车市场的双寡头,同年Uber入华,在合作方百度以及自身规划下,Uber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2015年2月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合并,后改名为滴滴出行。以滴滴出行和Uber为代表的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一开始使用软件的人很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各软件厮杀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的软件被淘汰。打车软件企业的营销策略可谓是“急功近利,简单粗暴”,打车软件公司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烧钱”营销模式,大规模的乘车补贴政策,从每单5元到每单50元不等,补贴大战一直持续。如今虽然市场格局已变,但是烧钱大战再次上演,主角早已变成滴滴出行、中国优步、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等背后站着BAT和乐视等公司的大玩家。对于他们而言,何时能在中国市场上盈利还不可预知,但烧钱游戏短期依然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三、打车软件市场分类2006年出现首家专业租车网站以来,在线出行服务行业经历了“线下重资产+线上服务”向“互联网+共享经济/轻资产重服务”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PC端向移动端使用场景的转变。 2012年起移动端车服务模式大量涌现,主流的服务模式从租车、出租车、代驾到拼车、专车、定制巴士等。逐步形成打车软件内的细分市场。目前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典型应用,发展势头良好。主要类型代表应用主要特点综合打车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优步用户与司机进行沟通,提高用户及司机的效率专车神舟专车、一号专车、一道用车可选择车型,用户体验高,效率高,价格略高拼车嘀嗒拼车、天天用车、51用车给车主和乘客提供交流平台,只能匹配线路,经济环保代驾E代驾、爱代驾、微代驾在应酬、酒后方便及时叫代驾租车神舟租车、一嗨租车、PP租车租车方便,手机下单,并提供代驾等服务巴士嗒嗒巴士、滴滴巴士、小猪巴士出行需求相似的通过批巴士出行,实现安全、快捷、舒适、绿色出行。四、打车软件用户规模打车软件累积注册用户从2012年的400万到2013年2160万用户,增长率高达440%,到2015年,用户乘客数量总计达到3.99亿人。用户出行需求具有多样性,85.9%的用户会选择使用两种以上的出行服务。在所有移动端出行服务中,出租车约车、 专车(快车)与拼车在出行服务中用户覆盖量最高,其中出租车约车用户达到2.5亿,专车(快车)用户达到1.9亿,拼车用户达到1.6亿。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中司机数量总计为1871.4万人。在所有移动端出行服务中,顺风车/拼车司机数量最多,达到900.0万,专车(快车)司机达到555.5万人,代驾司机达到259.9万人,显示出移动端出行服务对于闲置车辆资源的使用与分享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打车软件行业分析打车软件的流行是网络化的展现,同互联网一样,对于社会发展它是把双刃剑,在利用着它的优点之时,不能忽视它的不足。(一)优势对于乘客而言,打车软件的优势在于,更方便的招徕车辆,覆盖面也更广,类似于预约的使用方法不仅节约了乘客的时间,而且对于在较为偏僻的地方难以打车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现在许多打车软件实行的补贴政策也能为乘客节省一部分支出,减轻了乘客的负担,可以增加乘客打车的欲望,方便生活。打车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司机“空车率”的问题。以前,司机师傅经常要空车从一地奔赴另一地,不仅耗时而且耗油,增加了出租车运营成本。打车软件的出现,方便司机查看周围任务,及时赶到客源地,其有针对性的接单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出租车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空车率。同时,打车软件所具备的加价功能,能为司机带来额外的收益,而且对于较偏远的地区,司机可以选择适当加价后接单,节省了与乘客协商车费的时间。首先,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尚未成熟,因此在这个领域,各营运公司竞争优势差别不大,不似某些成熟领域,市场已被大公司完全占领,因此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其次,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市场蕴含着的大量利润,仅从打车软件下载量的急速增长便可以看出,此类用户群数量可观,一旦成功的在市场上占有份额,代表了公司未来将会拥有可观的利润。(二)劣势当然,打成软件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有许多年龄段偏大的乘客也需要打车,由于人群的特殊性,打车软件不能够很好地在他们中间普及,因此,打车软件的盛行也给他们带来了打车难的困扰。高峰期打车本身就比较困难,打车软件盛行的情况下,许多人无法分辨大街上奔驰的空车是否已被人预约,造成了许多麻烦。同时,市场上许多出租司机趁机加价,出现了不加价不接单的情况,如此强制性加价的行为也给乘客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最后,由于目前打车软件的安装便利,只要是智能手机均可下载并安装,没有非常严格的验证制度,无法百分百确定叫到的车子不是“黑车”,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正是由于打车软件出现时间短,商业竞争模式很不成熟,使得许多软件不得不卷入补贴价格战中。2014年,嘀嘀打车宣布投入一亿元补贴,而不久后,根据快的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其投入了近四亿元的补贴。如此巨额的补贴数目让一些竞争力较弱的公司不得不退出,同时也造成了打车软件市场的混乱。另一方面,市场监控很不完全,对于打车软件的管理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就使得运营者的一部分权力得不到保障。 六、打车软件行业政策打车软件是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从绿色出行、社会化的发展来看是积极有意义的,但也存在市场规范和安全问题,一直处于激烈争论之中,褒贬对立。有的强烈要求进行扼杀,有的明确表示应该鼓励。各地主管部门的做法也是差异极大,有的宣布为非法,进行取缔;有的私下默许,进行收编;有的模梭两可,边走边看。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出台了对打车软件管理的相关法律条例。其中上海市和济南市禁止在高峰时段使用打车软件,而苏州市和深圳更是叫停使用打车软件。交通部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而社会对于此类政策的争议仍未停止。目前已经形成三种监管模式:一是北京模式,将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电召平台,订单全部备案,但只监管不调度;二是上海模式,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使用打车软件;三是苏州模式,明令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现在来看,打车软件在积极的角度,对于推动资源共享,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证出行的安全又要保证出行的质量,这就需要有规范的监管,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有利于市场健康地发展。七、打车软件的前景虽然打车软件本身是个矛盾体,但它对社会来说绝对是场革命,即使它有着再多的问题,仔细分析它的前景还会是光明的。首先,打车软件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现金支付方式。传统钱钱交易有很多弊病,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抢劫案件时有发生,电子支付可以减少此类问题发生,还可以减少收到假币的风险。其次,打车软件提高了交易成功几率。与传统方式相比较,打车软件的优势更加明显,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司机与乘客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通过GPS等技术可以知道乘客的确切地址。打车软件的流行则优化了司机乘客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尽管打车软件提高了效率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从现状来看,打车软件还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运行模式。因此很多人对运行公司的巨额补贴存在着怀疑,巨额投入究竟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打车软件作为一种网络软件,就与互联网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公司与其他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多数项目在运营初期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获利形式,而是从扩大商品市场这方面增加用户数量,再通过其他方式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