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doc_第1页
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doc_第2页
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doc_第3页
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doc_第4页
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入门】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答谢中书书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目标牌】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重点)2. 把握文意,领会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3.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诗意篇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l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l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辨文体“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1. 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2. 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3. 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4. 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5. 可以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6. 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知作者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 朝代)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查背景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2、 立基础记音形夕日欲tu(颓) 沉ln(鳞)jng(竞)跃(yu ) 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四时j(俱)备释词义1. 一词多义(1) 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欲望)(2) 与:未得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3) 自: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康乐以来(从)2. 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3. 古今异义(1)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2)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译文意(一)逐句翻译: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解释:共,共同。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解释:入,耸入。见,看见。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解释:四时,四季。俱,都。晓雾将歇:歇,消散。乱,纷乱。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争着。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二)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划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知石】三、划结构以“美”字统率全篇,结构上“总分总”。 1. 第一层(第1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抒情、议论)2.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 到“沉鳞竞跃”) :描写山川中四季和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之美人间仙境。(1) (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 :四季之美。(静) 山川(山高水净):高峰入云(仰视)、清流见底(俯视)。 石林(石绚林青):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平视)。(2) (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早晚之美。(动) 早:雾歇猿鸣 晚日颓鳞跃3. 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收束,自豪得意。(抒情、议论)四、概内容本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情意篇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l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l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解读园】五、析文本导向厅寄情山水悟愉悦(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二)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视角写这些景物的?赏析语言品意境(四)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赏析下列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五)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善思堂寄情山水悟愉悦(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1. 以感慨发端,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2.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2) 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1. 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2. 特点: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视角写这些景物的?1. 顺序:由朝而夕(朝、夕)。2. 视角:(1) 观察角度: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仰、俯)(2) 感官角度:形态、色彩、声音(3) 状态角度:动静结合 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赏析语言品意境(4)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赏析下列句子。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 “高峰入云”,仰视,极力描写山之高;(2) “清流见底” ,俯视,极力写出水之清。(3) 描写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充满异彩、活力,境界清新,情味盎然。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 又改用远望的视角极目远眺。(2) 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生机勃发的景象,写出了缤纷的色彩配合之美。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 “歇”“颓”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2) “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3) “沉鳞”用借代修辞手法,指潜游在水中的鱼,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4) 这四句由静(动、静)景转入对动(动、静)景的描写。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写出了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5)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1.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2. 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 “我”是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作者以抒情、议论收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六、探主题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明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七、绘板书【拓展林】八、拓思维类文拓展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这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此人诗画双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抽”。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向往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创意篇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l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l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赏文亭】九、赏写法(一)写法鉴赏1. 意境美。(1)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2) 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3)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4)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2. 结构美。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2)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3)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3. 语言美。(1) 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以“高峰”给人以大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再以“见底”给人以实感。 “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 “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2) 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二)试把本文扩写成一白话散文。(可扩写为一篇书信体散文,注意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致敬语、署名、发出与朋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批鳞挂甲、昂然挺立,好象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好象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不得不说此般人间天境,无处能及也!【积累台】十、储积累有关山川的诗词。1. 诗中山:(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 诗中水(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8)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1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训练池】一、选择填空1.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梁( 朝代)人。著有陶隐居集。2. 本文以“美”字统率全篇。结构上“总分总”:第一句和最后两句都是总说,表达方式上是抒情和议论。中间分四季景色之美和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之美,具体描写。二、理解默写1.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写出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对偶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 文中的静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 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7. 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词语解释1. 古来共谈:共,共同。2. 高峰入云:入,耸入。3. 清流见底:见,看见。4.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交,交相。5. 四时俱备:俱,都。四时,四季。6.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7. 猿鸟乱鸣:乱,纷乱8.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9.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争着。10.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11. 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四、句子翻译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 实是欲界之仙都。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7.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五、阅读拓展三峡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 下列对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B )(3分)A、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 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4分)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