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遇遣 20 11 年年月砑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造楚 2 0 17 年午月瑚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讧叁埏幺 2 0 11 年午月罅日 摘要 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以自己生活过的故乡 为背景,站在底层人物的地位,从人性的角度注视这世间的芸芸众生。本文以文史互证 和文本细读为主要方法,从童年经验的角度对老舍的生命意识进行分析,继而探索童年 经验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一章:童年经验的内涵及其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首先,阐释了童年经验的涵 义;其次,对童年经验进行了分类:丰富性童年经验和缺失性童年经验。最后,论述了 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意义。童年经验是促使作家形成创作动机的强大力量;对作家的 审美追求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作家创作题材的重要来源。 第二章:老舍的童年:在这一章里,通过对学术资料的研究与引用,展示了老舍的童 年生活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老舍擅长写北京,写北京人,尤其是写北京下层的人民, 其根源就在于他出身于北京清末满族贫穷的家庭,自幼丧父,经历了一个凄苦的童年。 这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题:出生时的情景,家庭成员,居住坏境,家庭收入,成 长历程。 第三章:老舍的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对其童年经验的考察,我们会发现, “爱的缺失”,“经济的贫穷”以及母亲“生命的教育 是老舍童年经验中最重要的体验, 对其人格气质,创作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渗透到他的为人处世及创作中,并且成为其 艺术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一再出现于他的作品中。此处过对老舍作品的解读,分三部 分进行阐述,第一,独特的情感体验:再现了老舍别样惨淡的“人之初”;幼年失怙造 成的对父亲的向往;以及母亲对老舍生命的教育。第二,底层文化的浸润:记述了城市 贫民的出身,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第三,生命与创作的摇篮;记 述了北京的人情风物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老舍在创作时,总是选取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自己的生活艺术题材,表达 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塑造自己所熟知的那一些人物形象,因此才能使作品产生感人的 艺术效果,取得巨大的成就。 i i 关键词:老舍,童年经验,小说 a b s t r a c t l a o s h ei saf a m o u sn o v e l i s to nt h em o r d e r n a g e ,h e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a r t i s to f t h ep e o p l e h eu s e dt h e h o m e t o w nw h e r eh eh a de v e rl i v e d2 l s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h i sn o v e l s t h i sa r t i c l e a n a l y s i sl a o s h e sl i f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f r o mt h ea n g l eo fh i s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e x p l o r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l a os h e sc h i l d h o o d e x p e a i e n c eo nh i s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t h ef u l l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m a i np a r t ,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b r i e f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n o v e l i s t s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o nt h e i rn o v e l c r e a t l o n t h em a i np a r ti n c l u d e s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 :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f i r s t l y ,e x p l a i n s t h e m e a n i n g o ft h ec h i l d h o o d e x p e r i e n c e s ;s e c o n d l y ,c l a s s i f i e st h ec h i l d h o o d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i r d l y , d e s c r i b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n o v e l i s t s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o nt h e i r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l a os h e sc h i l d h o o d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w i t ht h ea c a d e m i cm a t e r i a l ,s h o w st h es c e n e s w h e nl a os h ew a sb o r n ,a n dh i sp a i n f u l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s f i r s t l y ,t h en a r r a t i v eo fl a os h e sc h i l d h o o d e x p e r i e n c e s s e c o n d l y ,o t h e r sn a r r a t i v eo fl a os h e s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s i n c l u d i n gh i sf a m i l ym e m b e r s a n dt h es c h o l a r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l a os h e s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i nh i sw o r k s f i r s t l y ,u n i q u e e m o t i o n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s a d n e s so fl a os h e sc h i l d h o o d ;t h el o s so ff a t h e ra tt h ee a r l ya g e ,t h el i f ee d u c a t i o n o fm o t h e r s e c o n d l y , t a i w a n e s ec u l t u r e si n f i l t r a t i n g :d e s c r i b e st h eu r b a np o o r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h a r dl i f e e n v i r o n m e n to n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l a os h e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l i f ea n dc r e a t i o no fc r a d l e ,r e c o r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c u s t o m so fb e i j i n go nl a os h e s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i l i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 u m m a r i z e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o nl a os h e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i ti sb e c a u s ei nt h en o l v e s ,l a os h e ,a l w a y sc h o o s et h o s ea r tt h e m e st h a to n c ed e e p l ym o v e dh i m s e l f , e x p r e s sh i su n i q u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m o u l ds o m e k n o w n e d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 ,t h a tm a k e s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l a o s h e ,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 n o v e l i v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前言:一1 第一章经验的内涵及其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3 一、童年经验的概念阐释:3 ( 一) 童年经验的含义3 ( 二) 童年经验的分类:3 二、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意义5 第二章老舍的童年9 一、出生时的情景9 二、家庭成员11 三、居住环境1l 四、经济收入;1 2 五、成长历程1 3 第三章老舍的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体现15 一、独特的情感体验1 5 ( 一) 别样惨淡的“人之初”1 5 ( 二) 对父亲的向往:1 6 1 “侠 形象的塑造1 7 2 爱国基调的形成1 8 ( 三) 生命的教育2 0 二、底层文化的浸润2 1 ( 一) 底层生活的展示:2 2 ( 二) 温情的批判2 5 v 三、生命与创作的摇篮2 6 ( 一) 北京的胡同2 7 ( 二) 北京的风俗2 9 l - 旗人风俗:2 9 2 节令习俗3 0 结语i 3 3 参考文献3 5 日u青 t l - j l - 一 刖吾 童年是生命的起点和全部人性的最初展开,童年经验则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待世界的态度,以及待人接物等 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并对整个人生的各种选择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童庆炳认为:“几乎每一个 伟大的作家都把自己的童年经验看成是巨大而珍贵的懊赠,看成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创作的源泉”。在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一文中,他从 “童心和诗心结构的对应关系”、“童年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方式”、“社会化与 保持重心”三个方面系统地阐释了童年经验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意义、作用与 价值,得出“童年经验的这种性质对作家至关重要,它意味着一个作家可以在他 的一生的全部创作中不断地吸收他的童年经验的永不枯竭的资源”的论断。对 于一个作家而言,童年记忆深刻而悠长,会在作家的创作中留下深刻烙印。纵观 文学史,我们会发现,文学史上以童年生活为题材、表现童年经验的作品数量十 分之多。正如法国小说家莫里亚克所言:“一个人不达到一定的年龄是成不了真 正的小说家的;所以说,一个年轻的作者除了写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外,是不能成 功地写出自己一生中其它任何阶段的我的所有小说叙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与 自己青少年时期同事的阶段,它们全是追忆逝去的往事。”圆在仔细阅读老舍 的作品之后,我们会发现,老舍童年生活的影子总是或隐或现的蕴涵在他的作品 中,幼年失怙,生活贫穷,以及由寡母独自抚养的人生经历,带给他独特的情感 体验,成为他的创作源泉,使他的作品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文 坛上的一枝奇葩。本文以老舍的童年经验为切入点,探寻老舍的童年经验对其小 说创作的影响。 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j 文学评论,1 9 9 3 ,4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昌 2 第一章经验的内涵及其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经验的内涵及其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一、童年经验的概念阐释: ( 一) 童年经验的含义 什么是童年经验? 文艺心理学家们是这样定义童年经验的:一个人在童年 ( 包括从幼年到少年) 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 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童年 经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式、发 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心理就如一张白纸,早期经验在在他的心灵中留下 了深刻的印迹,甚至是永远磨不掉的。这将会成为最原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心理 结构的核心,对创作主体的一生都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 “儿童期的经验塑造了一个人的人格,这些特点到了成年也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冰心也曾这样说过:“提起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 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划 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且影响他的一生。”。 由此可见,童年经验对创作主体的心理结构到了奠基和架构的作用,并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感情基调。每个人都拥有一份 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童年经验,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 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到他成年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为 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在他的个体发展史上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他的一生 产生永久性的,渗透性的影响。 ( 二) 童年经验的分类 童庆炳先生在论及童年经验对创作的影响时,曾将童年经验分为丰富性经验 和缺失性经验两大类。 回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c m 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9 2 国冰心我的童年新蕾出版社 m 1 9 8 0 : 1 8 7 3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1 丰富性童年经验 童庆炳先生在作家和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中说到:“丰富性经验 就是指童年生活很幸福,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充实 而绚丽多彩。童年的丰富性经验,在作家那里成为丰富性创作动机,创作是他童 年的绚丽多彩的生活泛滥,就像那春溪的水涨满,溢出河床,形成生动的景观。” 。丰富性童年经验是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它使人充分感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和 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它是引发作家们获得创作动机的动力之一, 也是优秀作品诞生的重要因素。例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是一部追怀青 少年时代的往事的佳作。故乡的自然风物,童年时代的人和事,都给作家留下了 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朝花夕拾小引中鲁迅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 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 可1 :2 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 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它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正是作者对童年体验中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激活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积淀,激 发了作家的创作动机。这才使我们看到了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 乡等作品中那快乐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冰心在作品中给我们展现的美好恬静的景象,流露出的母爱,童真,也和她 的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从谢婉莹来到这个世界上,全家人就对她视若掌 上明珠,百般呵护。在冰心的童年经验中,被爱与呵护一直是其生活的主旋律,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冰心心中充满了对家庭,对亲人,对其他人的爱。因此,在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对于对生命的感激,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 2 缺失性童年经验 童庆炳先生是这样界定缺失性童年经验的:“缺失性经验,是指童年生活很 不幸,或是物质匮乏,或是精神遭受摧残、压抑、生活极端抑郁、沉重。” 当谈及缺失性童年经验的作用时,作家张炜则讲得更为具体:“童年对人的 一生影响很大,那时候外部世界对他的刺激,常常在心灵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 差不多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在童年有过曲折的经历,很早就走入了充满磨难的 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 j 1 9 9 3 ,4 。鲁迅朝花夕拾上海书店出版社i - m 2 0 0 3 :1 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 j 1 9 9 3 ,4 4 第一章经验的内涵及其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人生之途。这一切让他咀嚼不完。无论他将来发生了什么,无论这一段经历在他 的全部生活中占据多么微小的比例,总也难以忘怀。童年真正塑造了一个人的灵 魂,染上了永不褪脱的颜色。”由此可见,童年时期的缺失性经验是童年经验 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作家来说,其作用和意义要远远大于丰富性童年经验。 缺失性童年经验主要有以下两种:父母的“缺席”和身心的残疾。首先,这 里的“缺席”是指丧失父母之爱,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父母 死亡,二是指因家庭解体而导致的骨肉分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爱的需 要作为最基本的需要,认为如果没有爱,人就会“强烈地感到孤独感到在遭受 抛弃、遭受拒绝、举目无亲、浪迹人闻的痛苦。”。的确,父母的离去,会使年幼 的作家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强烈地感到被人抛弃的痛苦,这会给年幼的作家造 成精神上的巨大伤害,从而影响到他成年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因此,成年 后的作家将其对父母的爱的渴望寄于在他的作品中,在创作中得以升华、变形, 从而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其次,身心的残疾也是一种重要的缺失性经验。在文 学史上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许多作家都曾在年幼时遭受了疾病的折磨,进而形成 压抑、自卑的心理或内倾型性格,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身心的残疾,会 使幼年的作家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身体疾病使他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尽 情去玩耍,嬉戏,伙伴们的歧视与排挤会使他过早的感受到世态炎凉,家庭环境 的不如意,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难以与人相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 必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改变生存现状的愿望,并付出超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 想。同时,幼年的痛苦经验也会使他们对社会人生世态的观察和体会更加深刻。 二、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意义 首先,童年经验是促使作家形成创作动机的强大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创作动机的形成与作者的童年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这样描 述创作动机发生的心理过程:“目前的强烈经验唤起创作家对早年经验的回忆( 通 常指孩提时代的经验) 。这种回忆在现在产生了一种愿望,这愿望在作品中得到 了实现。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诱发事件的刺激,引发了创作主体对童年经 验的回忆,于是产生了表现“一种愿望”的创作动机。老舍在童年时期经历了早 。张炜融入野地作家出版社 m 1 9 9 6 :4 8 0 喜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m 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9 1 :5 0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年丧父,饥饿、贫寒等诸多不幸,因此,他从小就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努力挣 脱生存的困境,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正是这种童年时期所产生的个 人奋斗心理,成为他强大的创作动机,促使了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等优秀作品的出现。 其次,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审美追求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家的童年丰富多彩、包容万象。可以说,很多人正是因为有着独特的童年 经历,才产生了其日后作品别具一格的美学效果。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别具个性的小说大师,他终生为之构筑的 “湘西世界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散发出浑厚自然的审美价值。 沈从文自小生活在如梦似幻的湘西世界。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湘西人民的爱恶 哀乐的鲜明生活样式、淳朴的乡俗民风,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从而形成了他对湘西民间特殊的审美情感,使他形成了特殊的气质。当他来到到 北京以后,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处世哲学完全无法适应大都市的现代生活 时,他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与惶恐。于是,他便转向追忆童年记忆里那些美好的景 物来普品自己不安的内心。于是就有了边城、长河、萧萧、湘行散记 在这些作品里,沈从文以其自然、轻灵、深情的笔触平淡而又详尽地描写了湘西 的自然环境、历史地理、社会风俗、人情风貌,使人在朴素的画面中如临其境, 如见其景。并依照“主张节制,力求和谐;倚梦幻,凝诗意;崇尚个性,贵在独 创”的创作经验,使文章在叙述中表现了他的独特艺术技巧追求和对“人性美 的颂扬。 最后,童年经验是作家创作题材的重要来源 作家对于题材的选择,并不是简单地把生活印象转化为艺术形象,他们所选 取的题材往往来源于给他们的心灵带来震撼,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与事。童年经验 是一个人最初的记忆,包蕴着丰富的人生真昧和深厚的人性内涵,它无疑给作家 的人生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人们总是乐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怀念已经逝 去的童年时光,即使是苦难的童年经历也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这种具有普 遍性的“童年情结”在作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纵观文学史,我们会发现以童 年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如托尔斯泰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 和在人间,海明威的在印第安人营地,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正 6 第一章经验的内涵及其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红旗下等等。毛姆认为:“一个小说家只有把自己早年就已经有所接触的人物 作为原型时,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人物形象”。我们在研究老舍的作品时,也会发 现,他塑造的最好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出身贫苦的城市下层人,这是和他出身 分不开的。老舍出身于昔日北京城的贫寒人家,直到他十九岁师范毕业取得教职 之前,其缺衣少穿的窘迫生活,都与城市底层贫民一样。从小,他接触到的大部 分都是贫民,身边的亲戚邻居也都是穷人,家庭的困顿与周围人的贫穷都给老舍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其后来的创作源泉。由此可见,童年经验作为一种独特 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因其最接近人的本性,表现出天然率真的人性内涵,在作家 的各种生命体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显著地表现出 来。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 m - i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9 4 7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8 第二章老舍的童年 第二章老舍的童年 一八九九年,老舍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满族家庭,由于出生的第二天是立春, 家人为他取名为庆春。老舍的父亲舒永寿,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在他出生的 第二年,他的父亲便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阵亡了。从此,一家人便失去了生 活来源。老舍的母亲靠给人缝补浆洗衣服勉强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老舍有三个 姐姐,一个哥哥。家庭的贫寒使老舍不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 童年。他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必须为怎样填饱他的肚子而操心。家里实在是太 穷了,全家人指望着父亲每月三两,且成色不足的饷银艰难度日。他的童年是在 贫民居住的大杂院中度过的,房子也是最为简陋破旧的矮房。他没有玩具,夏天 的时候,树上的虫子就是玩物。在树下与姐姐一起玩儿泥饽饽、羊拐,也是他最 钟爱的游戏。就这样,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他的邻居, 全都是巡警、车夫、工匠、妓女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因此,老舍对这些人 的生存状况和性格特点非常了解。而这一切,都成为了老舍作品中的真实社会背 景,为老舍的创作提供了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一切,培养了老舍同情和关心下层 人民的真挚情感,造就了老舍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 神。 一、出生时的情景 1 家人的叙述 舒乙先生既是老舍的儿子又是老舍研究专家,他对老舍有着独特的认识。舒 乙的老舍的童年,散记老舍,老舍传等作品,使人们对老舍的身世及各 个侧面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老舍的生日是阴历腊月二十三”“那一年是戊戌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 “老舍降生的时候母亲昏死过去了,多亏已经出嫁的大姐及时赶到,把刚出生的 小弟弟揣在怀里免于冻死。事过之后,左邻右舍,特别是老太太们,都说这个孩 子命大。”。 。舒乙老舍的童年,我的童年 m 新蕾出版社,1 9 8 0 :5 1 9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2 研究者的传记 在关纪新的学术专著老舍评传中,作者结合着老舍的作品,对老舍的童 年生活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关于老舍的出生,他这样写道: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极为弱小的生命,在京师内一条极为窄小的胡同里, 呱呱落地。”“那个小生命又的确太弱了,险些一降生就夭折。”。 老舍是父母的老儿子,在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已经4 1 岁了,大姐,二姐也 都已经嫁为人妇。当时,家中的境况已是十分艰难了。老舍出生的时候,母亲因 为长期的营养不良,以及年关前连日的劳累,分娩时因为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 大姐的婆母和姑母争论母亲是否因为中煤气而昏过去忘记了刚刚降临的小生命。 幸亏早已出嫁的大姐及时赶了回来,救起了这个弱小的生命。 阎焕东的学术论著老舍自叙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报告,也对老舍 的出生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老舍出生的这一天一一腊月二十三,正是农历的“小年”,又赶上“立春” 的前一天,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一一春节便拉开了序幕。按照传统 的习俗,这一天要“祭灶”,也就是要欢送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工作。老舍降 生于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也就难怪他的姑母要怀疑他是灶王爷身边的童儿转世, 担负着监督世间万象的重要使命。这样一大大有“来头”的孩子自然会给家庭带 来欢乐,但是,与这条小生命相伴的却是一连串的苦难! ”。 老舍后来回忆说:“春字跟我很有缘。我的学名是庆春一。 “立春是一年中的头一个节气。可以想象到,当初我的父母必是这么看:有 子明春,来头必大,定会光宗耀祖。还可以想象到:春字向来是个吉祥字,父母 当然希望儿女美似春花,一生吉利,万事亨通。” “可惜,我带着这个吉字,过了好几十年,并未名副其实自幼至长,直到解 放前,我差不多没见过什么真正的春天。”。 正如老舍所说,他的降生确实给家庭带来了不幸。从一开始,沉重的家庭负 担进给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即使是在欢度新年这样一个喜庆的氛围 里,这种阴霾也未曾消散。对于舒家来说,有了儿子,添了新丁,自然是大喜事, 关纪新老舍评传重 m 庆出版社,1 9 9 8 ,( 1 0 ) :2 阎焕东老舍自叙 m 山两教育出版社,2 0 0 1 :2 老舍百花齐放的春天,老舍文集 m 人民文学出版社,第十四卷,1 9 9 1 :3 5 4 1 0 第二章老舍的童年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来养活他呢? 如何使它能够长大成人并掌握某种 技能来保证他将来不受饿受冻昵? 这成为了压在老舍父母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二、家庭成员 1 老舍的叙述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到:“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 只有大姐,二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母亲生我的时候已四十一岁了,大姐 二姐已都出阁。”。 2 家人的叙述 老舍上面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算上他这个老儿子,一共八名。后来 长大成人的只有八分之五一二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他自己。”父亲:舒永 寿,是正红旗的一名低级军官,在皇宫里执勤。母亲;娘家姓马,出生在北京德 胜门外土城黄亭子的一个农家,是正黄旗人。大姐;比老舍大二十一岁,嫁给一 位姓佟的满旗小官。二姐;“比老舍大十八岁,嫁给一位姓傅德开过酒馆的买卖 人。三姐;比老舍大十二岁,嫁给一位姓赵的职员。三哥;“舒庆瑞,字子祥, 比老舍大七岁,是一名花匠。老舍降生的时候,大姐,二姐已出阁。 3 研究者的传记 在老舍出生之前,他已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 二姐,三姐和三哥,另外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已经夭折。老舍是父母的老儿子, 生他的时候,母亲已四十一岁了,大姐二姐都已出嫁。 三、居住环境 1 老舍的叙述: “我们住的小胡同,连轿车也进不来,一向不见经传。那里的住户都是赤贫 的劳动人民,最贵重的东西不过是张大妈的结婚戒指( 也许是白铜的) ,或李二嫂 的一根银头簪。”囝 2 家人的叙述: 老舍降生在小羊圈胡同东南角的一个小院子里。“这个胡同的居民则三教九 。老舍我的母亲,老舍文集第 m 十四卷,1 9 6 1 :2 4 6 圆于吴燕蜕与飞翔老舍童年生活样貌与作品中的贫穷世界 d 河南大学博士论文 老舍神拳后记,老舍文集 m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 12 ) :1 8 4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流都有,他们当中有糊棚的,有当兵的,有卖艺的,有做小买卖的,有当伙计的, 有卖苦力的,有当仆人的这是一个贫苦人和下等人聚集的地方。”。 3 研究者的传记: 那条小胡同也的确太窄了,把口处不过三四尺宽,行人一不留神就迈过去了。 o 清代末年,老舍一家居住在京师内城西北部的小羊圈胡同。这个胡同,位于 北京西城护国寺旁边,现在改名叫新街口南大街小杨家胡同,是老舍出生和成长 的地方。 四、经济收入 l i 老舍的叙述: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 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 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 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2 家人的叙述: “父亲在时,每月领三两银子,加上春秋两季的领的老米,便是他的全部收 入,当时叫粮钱。”在老舍的父亲阵亡以后,“老舍一家的生活完全由母亲一 个人负担起来。”。 3 研究者的传记: 永寿活着的时候,一家5 口全指望着他每月领来的3 两饷银和一些老米度日。 当时朝廷财政已日见不支,加上衙门里的克扣,往往是银子领到手里,成色和份 量都不足;老米呢,也是发了这回没下回的。庆春的母亲必须在捉襟见肘中,解 决一家人的冻饿问题。 二十六年”上,永寿阵亡。这对苦煞了半辈子的庆春母亲来说,俨然雪上加 霜。照清代八旗制度的规定,阵亡骑兵的孀妇,每月可拿到原来“钱粮”的半数, 作为抚恤赡养费。缘此,马氏在丈夫死后,每月也能从正红旗衙门得到饷银一两 舒乙老舍的童年,我的童年e m 新蕾出版社,1 9 8 0 :5 8 圆关纪新老舍评传e m 3 重庆出版社,1 9 9 8 ,1 0 :2 画老舍我的母亲,老舍文集e m 3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1 4 ) :2 4 国舒乙老舍的童年,我的童年 m 新蕾出版社,1 9 8 0 :6 2 1 2 第二章老舍的童年 五。按照清代八旗制度的规定,阵亡骑兵的孀妇,每月可拿到原来“钱粮”的半 数,作为抚恤赡养费。老舍的母亲在丈夫死后,每月也能从正红旗衙门得到饷银 一两五。 老舍的父亲在世时,是最下层的一名普通旗兵,在皇城当差,每月只有三两 银子的饷钱,另外还有在春秋两季分给的一些老米,全家人就靠这点收入艰难度 日。尽管他们的祖先也有过叱咤风云的光荣,但他本人却只赶上了大清朝的残灯 末庙,在一片日落西山的惨境里日趋贫困。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舒家人连唯一 的收入来源也断了,全家人只好靠母亲给人家干活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勉强度 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活命,母亲终日给店铺伙计或者屠夫们浆洗、缝补他们又 脏又破的衣裳。在母亲的带动下,老舍的三姐和哥哥也都学会了埋头苦干。三姐 刚有十二三岁,就是母亲干活的好帮手了,她不仅在灯下帮助母亲修补衣服,还 包揽了家里的各种杂活。到了十岁,老舍的哥哥好不容易补上了空缺,当上了个 养育兵了,每月也能从衙门里领来一两五的饷银了。但是,按照旗里的规矩,养 育兵也是不准随便外出揽别的营生,然而,到了这个连朝廷也像个“残灯末庙” 的年头,他也像其他一些穷旗人的子弟似的,挎着个小篮儿,沿街叫卖小食品去 了。穷困一直都困扰着这个家庭。 五、成长历程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 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中曾遭八国联军 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而幸免于难。从 此,老舍开始了他艰难而又困苦的一生。家庭的贫穷,使老舍不能像其他孩子一 样拥有一个衣食无忧,尽情享乐的童年,而且,从一出生他就开始懂得了愁吃愁 喝,感受到生存的艰难。儿童时代,他没有人陪伴,没有任何玩具,自己独自一 人度过了一个孤独的童年。到了上学的年龄,正当母亲为他的老儿子的出路而头 疼的时候,一个改变老舍命运的重要人物出现了。在在九岁时,老舍得到大善人 刘寿绵的资助资助得以上学。起初就读于一所改良私塾,后转入新式学堂。一九 关纪新老舍评传 m 重庆出版社,1 9 9 8 ,1 0 :1 6 - - 1 9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一三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 现北京三中) ,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 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一九- - 1 年毕业。至此,老舍一家的生活才有所好转。 1 家人的叙述 一岁半的时候,差点死于八国联军的屠刀之下,二三岁时,差点死于肺病。 私塾念了三年,转入西直门大街市立第- j j , 学,后又转入南草厂第十四小学,并 在那里念了一年半至小学毕业。 2 研究者的传记 一九零零年,作为中华大地的首善之都的北京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八国联军在付出了四百余人的伤亡之后占领了京城,并开始在城中疯狂地烧杀抢 ,掠。紫禁城,颐和园和中南海首当其冲,仅仅是颐和园的珍奇古玩就被装箱袋运 向外运好了几个月。京城再大也比不上侵略者的贪欲来的大,向一切街巷民宅的 掠夺迅速开始。小羊圈胡同再细,也比不上侵略者的“心细,他们有高度的盗 窃技巧。他们耐心地,细致地挨家挨户去搜索,剔刮,姑娘篦发那么从容,细致。” ( 吐了一口气) “不止一批洋兵闯入了舒家。头一波强盗进了院门,一刺刀便 捅死了家里那条向他们扑过去的大黄狗,他们一看就知道这家太穷,于是马上转 向别家。脚跟着脚,第二批,第三批又冲进来。这时,年仅一岁零八个月的庆春 正熟睡在炕上,他太不惹眼了,急匆匆的强盗们,吧炕上两1 :3 破箱子里的东西一 股脑地翻倒在他的身上,从中挑拣看得上眼衣物。母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如 果i j , j l 子此刻惊醒啼哭起来,少不得也像那条大黄狗一样。万幸,庆春没醒。”。 老舍过早的承受了家庭的苦难,从一懂事便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不能不同母 亲一起为生活焦虑,成为一个抑郁寡欢的孩子。但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磨炼 了他:生活剥夺了他童年的欢乐,却也给了他一般孩子没有的坚韧和深沉:生活 中他没有童年的烂漫岁月,但这却逼着他从童年起就不能不去思索人生。苦 难会在人的心与骨头上刻下创痕,终其一生都不会磨灭。而这不能磨去的,对每 个人特别是对将来可能成为艺术家的人来说,往往就会变成巨大的财富”“幼年 的不幸与苦难对老舍在精神上影响极深。直到他成名以后,直到他的晚年,他 总时时忆起他的童年,并由此时时触发今昔之感。 舒乙老舍的童年,我的章年新 m 蕾出版社,1 9 8 0 :6 8 。于吴燕蜕与飞翔老舍童年生活样貌与作品中的贫穷世界 d 河南大学博士论文 1 4 第三章老舍的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体现 第三章老舍的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体现 老舍的作品中处处渗透着他童年生活的影子:自幼生长在老北京的贫苦市民 之中,在他们当中接受了最初的基本的人生教育,使他始终关注着城市贫民这一 特殊群体;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他的作品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童年时期从母亲 身上传承的优秀品质渗透到着老舍的为人处世及创作中。 一、独特的情感体验 对儿童来说,家庭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先接触的社会,决定着他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老舍出生的时候,大姐、= 姐都已经 出嫁。在他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又死于抗击八国联军的巷战中,而他的哥哥为了 生计,又在外当学徒,无暇顾及自己年幼的弟弟,只有母亲河三姐陪着老舍度过 了一个贫苦而孤独的童年。幼年失怙,无人陪伴的孤独,使老舍从小就感受到了 生存的艰难与痛苦,小小年纪便懂得了为生计而发愁。由此,老舍形成了与众不 同的生命感受,并一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 一) 别样惨淡的“人之初” 众所周知,老舍的母亲是高龄产妇,生下老舍的时候已经四十一岁了。常年 的操劳和营养不良,使老舍母亲生下老舍就没有奶水。单单依靠老舍父亲每月不 足三两的饷银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本来就已经令人捉襟见肘了,家里又哪来的 前来给老舍买营养品呢? 没办法,老舍的母亲就只好用浆糊和干糕粉来填饱老儿 子的肚子。老舍将自己幼年时的这一真实经历,再现在于他的作品中。在小人 物自述中,老舍写到: “怎样呢,我饿呀! 母亲和小姐姐只去用个小沙锅熬一点浆糊,加上些糕干 面,填在我的小红嘴里。代乳粉与鲜牛乳,在那不大文明的时代还都不时兴;就 是容易找到,家中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为我花。浆糊的力量只足以消极的使我一时 不至断气,它不能教我身上那一层红软的皮儿离开骨头。我连哭都哭不出壮烈的 声儿来。”。 。舒乙新编老舍文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 ,1 ( 2 ) :8 6 1 5 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 长期吃不饱饭和营养不良使老舍发育很慢,远远低于其他的同龄人。老人们 都说小孩子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但是老舍却到七个月不会坐,八个月不会 爬,而且早早的就懂得了生存的艰难。老舍的童年毫无亮色,母亲哥哥姐姐都为 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而辛勤奔波,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弟弟。而且,家中连一样让他 打发时光的玩具都没有。一块烂棉花,几块碎布头,几个染了色的羊拐子,就是 他最喜爱的玩具。在小人物自述中,老舍写到: “七坐八爬”,但是我到七个月不会坐,八个月不会爬。我很老实,仿佛是 我活到七八月之间已经领路透了生命的滋味,已经晓得忍耐与敷衍。除了小姐姐 把我扯起来趔趄着的时候,我轻易也不笑一笑。我的青黄的小脸上几乎是带出由 隐忍而傲慢的神气,所以也难怪姑母总说我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小东西”。 我是怎样的贫苦? 不大容易说,我只能告诉你:我没有过任何的玩具! 当母亲拆 洗棉被的时候,我扯下一小块棉花;当家里偶尔吃顿白面的时候,我要求给我一 点:揉好了的面,这就是我的玩艺儿。我能把那点棉花或面块翻来覆去的揉搓, 捏成我以为形态很正确的小鸡小鱼,与各样的东西。直到我进到这间破屋子,我 才有了真正的玩具;我得到十几个捏泥饽饽的模子,和几个染好颜色的羊拐子。 o 老舍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家庭的贫寒使老舍不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 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当他降生以后,大姐二姐已经出嫁陪伴他的只有三姐和哥 哥。他的童年是在贫民居住的大杂院中度过的,居住的房子也是最为简陋破旧的 矮房。他没有玩具,夏天的时候,树上的虫子就是玩物。在树下与姐姐一起玩儿 泥饽饽、羊拐,就是他最钟爱的游戏。由于家庭的贫困,使哥哥和姐姐不得不在 母亲的带领下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而辛勤奔波,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弟弟。在他一 岁时,父亲的早逝给这个家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作为一家之主,首先,父亲的 离去是这个家丧失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使原本就贫困的舒家雪上加霜;其次,父 亲的缺席使这个家庭失去了一位捍卫者,使这一家孤儿寡母丧失安全感。因此, 在老舍的作品中,多次表现出想像父亲,寻找父亲的的影子。 ( 二) 对父亲的向往 。舒乙新编老舍文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 ,l ( 2 ) :8 6 。 1 6 第三章老舍的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体现 幼年丧父的不幸遭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极度贫闲和孤独无依,在老舍的心灵上 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成为他心中难以释怀的情结,并或隐或现的出现在他的作品 中。在他的早年习作小铃儿中:小铃儿天真地问母亲:“娘啊! 我父亲脸上 有麻子没有? ”“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有多干净了! ”“我父亲爱我不爱? 给我买过吃食没有? 你都忘了! 哪一天从外边回来不是先去抱将来真许做大官 增光耀祖呢! 你父亲就眯蛹眯唏的傻笑,搬起你的小脚指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管理考试模式试题与答案总结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的温馨提示试题及答案
- 深入解析2024年专利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焊接中的气体保护技术试题及答案
- 药师考试策略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组织学试题及答案
- 川大拔尖计划试题及答案
- 小升初直播测试题及答案
- 学习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时的备考资源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项目技术支持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审批表
- 接地网状态评估课件
- 英语口译基础教程--Unit-7-10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二套)
- 《淮阴师范学院二级学院经费核拨管理办法(试行)》
- 诺基亚LTE FDD设备技术说明(2)
- 清筛车挖掘输送装置
- 实名核验(法人)业务办理表
- 离合齿轮的工艺规程与专用夹具设计
- 武汉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征税等级现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