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捅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 代,知识成为信息时代最核心的资源,而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成功应用为其在教 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它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必将 成为教育技术中新的元素,也是教育技术需要研究的前沿课题。同时,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课程在远程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已 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设计开发出培养学生知识获取、存储、学习、 共享和创新能力的网络课程? 本文尝试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 论证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和策略。 其中包括师生隐性知识的传递和转化策略、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知识管理工具、 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等等。 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文献阅读的理论研究,并以实际开发 出的摄影基础网络课程为例证,进一步挖掘知识管理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潜 在价值。文章分为五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知识管理的核心点以及目前知识 管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部分:提出将知识管理运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主要讨论了当前网络课 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证了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提出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设计策略以及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设计的网络课程的优越性。 第四部分:结合设计开发出的摄影基础网络课程,具体介绍了基于知识 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系统构建,以实例来探讨网络课程开发的具体设计开发 过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本文的缺陷与不足并对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出展 望。 关键词:知识管理网络课程隐性知识学习型组织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w i t ht h ee c o n o m i c a l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h i g h - t e c h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u r c o u n t r yh a se n t e r e di n t ot h eb r a n d - n e wk n o w l e d g ee c o n o m yt i m e t h ek n o w l e d g e b e c o m e s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r e s o u r c ei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t i m e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ss u c c e s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e n t e r p r i s e sc a np r o v i d e dt h em o d e lf o ri t i nt h e e d u c a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 i tw i l lr e c e i v em o r ea n dm o r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i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a s p e c t , i tw i l lb et h en e we l e m e n t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c e r t a i n l y , a n d a l s oi tw i l lb et h ef i o n tt o p i cw h i c hn e e d st os t u d y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辨a tt h e s a m et i m e ,a l o n gw i t ht h ec o m p u t e rt e c h n o l o g y s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w e b - b a s e d c o u r s ei sp l a y i n gt h em o r ea n dm o r ev i t a lr o l ei nt h ed i s t a n c el e a r n i n g , i t sc o n a l x u f t i o n h a sb e c o m eah o tt o p i cw h i c hw ep a y sa t t e n t i o n h o wt od e s i g na n de x p l o i tt h e 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w h i c hc a nd e v e l o pt h es t u d e n t s a b i l i t yt og a i nk n o w l e d g e ,s a v e k n o w l e d g e ,s t u d yk n o w l e d g e ,s h a r ek n o w l e d g ea n di n n o v a t ek n o w l e d g e ? t h i sa r t i c l e a u e m p t e dt oa p p l y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i n t ot h e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 s d e s i g n ,p r o v e nu n i o n sf e a s i b i l i t y , a n dp u tt h ed e s i g np r i n c i p l ea n ds t r a t e g ya b o u tt h e 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b a s e do n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 , i n c l u d i n gt h er e c e s s i v e k n o w l e d g eu a n s f o n n m i o n a n d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t r a t e g y ,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 s t u d y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p r o v i d i n g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o o l , r a i s i n gs t u d y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a n ds oo n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 st h es y s t e m ss c i e n c et h e o r ya s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 , u s e sl i t e r a t u r e r e a d i n ga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 ,t a k e st h e ”p h o t o g r a p h i cf o u n d a t i o n ”w e b - b a s e d c o u r s ew h i c hw a sd e v e l o p e db ya u t h o ra st h ei l l u s t r a t i o n , e x c a v a t e st h e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sv a l u ei n t h en e t w o r kt e a c h i n gf u r t h e r t h e r ea r ef i v ep a r t si nt h i s r e s e a r c h : p a r ti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o r ev i e w p o i n to f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i ne d u c a t i o n p a r t :p r o p o s et oa p p l y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i n t ot h ew e b - b a s e d c o u r s e sd e s i g n ,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s o m ei s s u e sa b o u tt h e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n o w , a n d p r o v e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a b o u ta p p l y i n g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 i n t ot h e 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 sd e s i g n p a r t :d e s i g nt h e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m t h e o r y , p r o p o s et h ep r i n c i p l e ,s t r a t e g ya n dt h es u p e r i o r i t ya b o u tt h i sk i n do f w e b - b a s e d c o u r s e 。 p a r ti v :t a k e t h e ”p h o t o g r a p h i cf o u n d a t i o n ”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a se x a m p l e , i n t r o d u c et h e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w e b - b a s e dc o u g $ e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 , 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v e l o pp r o c e s ss p e c i f i c a l l y p a r tv :s u m m a r i z et h ef u l lt e x t , p o i n t e do u tt h ef l a wa n dt h e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a n d m a k et h ef o r e c a s tt ot h e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 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 r e c e s s i v ek n o w l e d g e s t u d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0 绪论 2 l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不同于以往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如果说前 两个时代决定经济直接增长的是土地、原材料、劳动力这些有形资本,而知识经 济时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无形资产知识。知识逐渐取代信息成为第一要素,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面对海量信息进行知 识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了教育领 域,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尽可能地把 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 支持,使这项理论研究得以深入进行并初步实现了实践性研究。 0 1 时代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产出呈指数级增长。 1 9 世纪知识的量翻一番花了近5 0 年的时间,1 0 世纪花了近2 0 年的时间,而进入 2 l 实际,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不到2 年就会翻一番,w w w 的出现使i n t e r a c t 飞 速发展,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从i n t e r a c t 上 获取海量的信息,但却不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它有效地转化 为知识。“我们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如何迎接这一挑 战,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管理知识的策略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个知识时代里, 要求学习者不仅仅要掌握知识的记忆,还要快速而准确地搜索并掌握有用的知识, 同时还要运用知识,创新知识。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空前的挑战,要求教育 对其各个层面进行深思和改革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技术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相互渗透而又密切结合。借助 这股东风,网络教育得以迅速成长,并一步步走向成熟。世界各国都把这个作为 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美国启动的“国家教育 技术工程”、欧盟发布的“信息社会中的学习”等等。作为教育界的一项新事物, 网络教育受到了众多的关注与青睐,其实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 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数字化,将信息技 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与学生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 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观点、教育模式乃至教育组织形式的全 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习的方法正发生巨大 2扬州大学颂士学位论文 的变化,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e - l e a r n i n g 远程教学 和信息化教育将成为主导模式,网络大学、虚拟大学、虚拟学习社区、虚拟校园 正在变为现实。 作为一种管理文化,知识管理早已存在,然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思想,自 觉地被人类所利用,还是近几年的事。知识管理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管理,而是 管理思想的一种革命。通过知识管理人们发现,挖掘知识,创造知识,生产知识, 用知识为自己的产品赋予高附加值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以知识的积 累、交流和共享为原则的知识管理,不仅可应用于企业管理,对个人以及知识研 究、社会管理等领域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个人,知识管理意味着要终身 学习:对组织,意味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对国家,意味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要“大兴学习之风”。知识管理已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0 2 研究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在远程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建设一直是远程 教育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大都是 课本知识的简单搬家,陈述性知识的大量累积,忽视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学 生缺乏网络学习环境下的策略性知识,这种没有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出的 网络课程难以实现对老师和学生隐性知识的挖掘,从而很难培养出具有知识创新 的人才。本文尝试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到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旨在培养学生对 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海量知识的 时候,一方面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同时又能够以创新性的能力去应对 时刻变化的社会。 0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充分讨论、理解知识管理理论,挖掘它在网络教学 中的潜在价值,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用于网络课程设计,使得设计出的网络课程达 到两个效果:第一,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网络学习工具 的提供等都符合知识管理的一般性要求;第二,设计并制作的网络课程在学生学 习完成后,确实能够有助于学生知识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 1 ) 研究网络课程现状,按照知识创新的要求,发现其中的不足。 ( 2 ) 挖掘知识管理理论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并予以充分运用。 ( 3 ) 设计开发出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论证它的实用性。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1 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知识管理是起源于商务经济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吸收了众多学科 的理论基础,纵向总结与概括了以往多年来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横向融 合了诸如社会学、信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先进理论,并在实践中 日趋完善。如今,知识管理的理论已经运用到与许多知识活动密切相关的科研活 动中去。 1 1 知识的定义 什么是知识? 辞海中将“知识”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经验”,并指出“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知识 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心理学者把知 识定义为:知识是能够支持人们的思维和决策进而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结构化 的信息。这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贮存于个体头脑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与 个体外( 如书本、光盘上) 即为人类的知识o 。 一个现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知识”正在迅速地取代着“信息”, 正如十年前“信息”取代“数据”和“情报”那样。知识工作者通过挖掘信息, 将其升华为知识的创新活动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为了清楚地 阐述“知识是如何取代信息”的问题,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地震指的是地面的震动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每当地震发生前,鸡, 狗等敏感动物往往躁动不安,乱跳乱飞由此可以证明:地震前,人们虽然看不见地下岩 石的构造运动,但这种运动还是向外界传递信息尽管这种信患人类自身不能感受到,但 这是确确实实的客观存在然而,这些信患只是信息,还不是知识 公元1 3 2 年,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曩早的地震仪器一一侯风地动仅后 来,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使地动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测量地动的振幅从几十厘米 到几厘米,甚至百分之几微米,频率从几十赫到百分之几赫但这些可以记录在纸上或磁 带上的数据仍然只是信息,并不是知识只有当人们借助子一些外在手段( 如计算机) , 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以后,并据此找出震源位置、地震的强度,每年各地地震的次 数和强度,甚至可以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防,这些通过地震仪器收集来的数据和信 患,才成为知识。 由此可见,数据和信息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不管你能不能认识它们,数据 m 钱军,周海炜编著知识管理案例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o 杨治华钱军编著知识管理 i i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4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信息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可 以说,在人类没有认识和掌握它们以前,它们没有任何价值。只有当人们理解、 掌握和运用了它们以后,数据和信息才成为知识。而在这个转换过程当中,人是 决定性的因素。知识取代信息的过程,可以描述为人类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 进而生产出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便是知识管理。 1 2 知识的分类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分 类是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的4 w 分类。1 9 9 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e c d ) 翟e 以 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从知识经济的应用角度把知识分为四类o : k n o w - w h a t ,k n o w - w h y ,k n o w - h o w ,k n o w - w h o ( 1 ) 知道是什么( k n o w w h a t 卜习于事实的知识; ( 2 ) 知道为什么( k n o w w h 订一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 3 ) 知道怎么做( k n o w h o w 卜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 4 ) 知道谁有知识( k n o w w h o 卜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将上述知识的分类分为两大类: 显性知识( e x p l i c i tk n o w l e d g e ) 和隐性知识( 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 ) 。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可以转化为信息 并进行编码。它们存在于科研论文、书本、计算机数据库、c d r o m 等中。显性 知识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可确知的。在o e c d 对于知识的四类划分中, 关于k n o w - w h a t 和k n o w - w h y 的知识基本属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则被定义为更深层次的、个人拥有的知识,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 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无法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难以传播给别人 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隐性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是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结果。 技术高超的厨师或艺术家就自身的艺术创造可能达到极高的水平,但很难将自己 的技术和技巧全部表达出来,也不能很快地将他们的知识传播给别人,或与别人 共享,可以这么认为:隐性知识具有不可复制性。形象地说,显性知识好似“冰 山的尖端”,隐性的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 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隐性知识所对应的是o e c d 分类中关于k n o w - h o w 和k n o w - w h o 的知识,其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 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 。黎加犀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j 】电化教育研究,2 0 0 1 年第8 期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5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将还未经系统化 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予了承认。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 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 成功的关键。 1 3 知识管理 1 3 1 知识管理概述 什么是知识管理? 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知识管理是一个新思想、新概念、 新理论层出不穷的领域,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论,各国研 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格林( d e n h a mo r e y ) 提出,知识管理是对智力资产的管理,它具有评价的功能, 有利于克服阻碍知识流向使用者的潜在瓶颈,以便充分利用智力资源,避免智力 资产衰退,寻求机会来加强智力、增加价值、提供灵活性达到提升决策、服务和 生产的目的。 欧勒瑞( d a n i e ll e a r y ) 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以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 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 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奎达斯僻q i l i t a s ) 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 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我国学者金吾伦认为,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用知识和智慧 对知识进行管理,以便最有效地开发、配置和利用知识资源,服务于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o 。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黎加厚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看待知识管理, 并认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 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在实现信 息化教育以后,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网络时代全新的情况:一方面,是互联网 上已经累积了五亿页以上的网页,文字数则以兆兆计。这些数据、资料、信息可 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最为开放的资料仓储。如何才能够将它们加工、转化 为易于存取、可用的知识? 另一方顽,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积极建 设网络教育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学习平台等,如何设计、组织、运行、管理 嗦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j 电化教育研究,2 0 0 1 年第8 期 6 扬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幸运的是,世界各国有关知 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我们解决网络时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 1 3 2 知识管理的核心观点 l 、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指一个学习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学 习者都能接触和使用其它学习者提供的知识和信息。与其他固化的物质不同,知 识不具独占性,即把知识传播给别人后,传播者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知识 的交流,知识传播者的知识还会增加,从而发生价值增值。另外,知识有主观性, 对一个人没有多少价值的知识或者经验,可能对另一个人是非常宝贵的。知识的 共享,有利于整个学习组织的共同进步。 知识管理理论强调必须创造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对于有效的知识共享,学 习者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对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学习者对别人的观点发表意见, 同意或反对别人的观点,澄清、阐述、反思和组织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扩 大彼此的共同点。结果导致分散的观点开始聚集,许多零散的观点聚集成一个较 大的观点,个人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逐渐融合成为小组共享理解,并且最终达 成观点的收敛和问题的解决。 2 、知识的转化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知识管理中可以相互转化,是一个 动态循环的过程。1 9 9 5 年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 n o n a k a ) 和竹内光隆( t a d e u c h i ) 出版了知识创造公司( t h ek n o w l e d g e c r e a t i o nc o m p a n y :h o wj a p a n e s e c o m p a n i e s c r e a t e t h e d y n a m i c so f l m a o v a t i o n ) 一书提出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 转化的四种模式,如表1 所示o 。 表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式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社会化( 意会知识)外化( 概念化知识) 显性知识内化( 操作化知识)综合化( 系统化知识) ( 1 ) 社会化(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 )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称为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之间共同分享 各自的经历、经验、诀窍和心智模式并创造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不 。张屹祝智庭知识管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远程教育2 0 0 2 年3 月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7 通过正规化的语言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隐性知识。例如,学徒可通过观察、模仿、 实践,从师傅那里学到手艺。隐性知识的关键是经验,没有个体之间经验的共享, 个人就很难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隐性知识。在现代教育方式中,一些新颖的教 学模式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探索性学习等,都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模 仿和实践共享他人的诀窍和经验,使他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学习者所拥有 的隐性知识。又如网络教育中的“头脑风暴”,这些基于电子邮件的讨论列表是根 据不同的学习者感兴趣的主题,一级一级组织起来的,学习者可以同世界各地的 朋友交换信息。这种“头脑风暴聚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共享隐性知识和创造新 思想的汇聚。社会化模式产生的是一种“意会”的知识。 ( 2 ) 外化( e x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 )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化是挖掘隐性知识并把它发展为显性概念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的转化是知识创新过程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诸如隐喻、 类比、假设和模型。用语言或书面方式,对概念进行描述是这种转化过程中所采 取的主要方式。要精确地把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是相当困难的,当 我们用语言或笔描绘我们头脑中的景象时,这些表达与头脑中的景象往往不完全 一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我们借助某些学习方法和认知工具,借助演绎和归 纳手段,尽可能把头脑中的景象抽象化,把不明确的东西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 由于隐性知识具有“情境性”的特征,即隐性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或任 务“情境”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殊问题或任务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因此, 隐性知识发挥作用也是与这种问题情境的再现或类比分不开。在网络教育领域, 我们使用情境化学习、案例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为隐性知识的外化创设个 情境化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运用类比或假设手段,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 奥尔森( o l s o n ,d r ) 提出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式一一“符号化” ( s y m b o l i z a t i o n ) ,意思就是通过一种“唤醒”或“回忆”的过程,将支持某种特 殊认识或时间的隐性知识放在一定的“语言”或“符号”之中。在现代网络环 境中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工具概念地图,可看作是个体认知结构某一层 面的形象化表示,借助于概念表象软件,学生可将自身内在的形象化的认知结构 用符号和图形表达为显性的概念网络结构。外化产生的是概念化的知识。 ( 3 ) 综合化( c o m b i n a t i o n )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综合化是把概念转化为系统知识的过程。综合的过程就是把不同的显性知识 结合起来,个人可通过文件、会议、电话、视频会议、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媒体传 递和交流知识,并对已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分类、加工、综合和重组,重新构 8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架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知识。这种知识转化模式,实际上是对已获得的显性 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可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知识进行编码, 利用计算机加以重新整理、划分新的知识单元,改变知识结构以达到创造新知识 的目的。计算机网络和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的使用,以及远程教育中开发的新型 教育模式c s c l ( 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 、协同实验室等,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 上有助于这个转化过程。综合化产生的是系统化的知识。 ( 4 ) 内化(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 )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内化是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通过做而学习” ( l e a r n i n gb yd o i n g ) 的过程。个人经验在经历了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后,再内 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形成个人的心智模式和技术诀窍,这 时从外部获得的经验就变成为个人的有价值的知识资本。个人通过内化过程不断 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知识。如果显性知识以文件、手册、图表等方式描述,个人就 可以在实践中间接体验他人的经历,吸收这些知识并使其内化。内化过程还可通 过阅读、聆听等学习方式得以实现,这种方式可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当这种心 智模式被学习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分享时,隐性知识也就社会化,于是开始新一轮 的知识创新过程。内化产生的是操作化的知识。 3 、学习型组织 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营造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成员之间达到充分的无障碍交流,在交 流的过程中探讨,辩论出知识的火花,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是知识管理中最有助 于知识创新的理想状态回。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彼德圣 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个组织,在其中,大家得 以突破自己的能力为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 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共同学习。学习型组织是能充 分发挥每个成员在工作与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一种弥 漫于团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有效的组织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的组织。透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具体措施,促进其成员 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从学习过程中激发个人生命潜能,并提升人生价值以充分 实现自我,进而带动组织的创新与进步,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组织气候与组织文化。 4 、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管理技术在资源管理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上。知 。连玉明主编学习型社会 町北京一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 0 0 4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9 识管理工具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的网络化知识共享、搜索、交流和管理的平台,它 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海量信息中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实现自主和协作学习。知识 管理工具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个相对正确的网状知识结构,学习者由此建立知识 的联系,再根据背景知识和兴趣,利用知识管理工具中的知识库存贮的大量知识 进行探索、发现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具备相当 学习经验和学习技能的成年学习者快速获取大量知识。知识管理工具不仅面向显 性知识,还面向隐性知识。这对网络资源的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利用i n t e m e t 、 视频会议、协作群体等技术获取和传播显性知识,使用学习平台( 如w e b c t 、 l e a r i n g s p a e e 等课程管理系统) 来分发学习资源。这些都是管理网络资源中显性知 识的有效工具。恰当地应用知识管理工具,不仅有助于网络学习者有效地管理显 性知识,而且减少了学习者之间的时空分离感,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同步 交互媒体,允许学习者开展讨论,增加了在线通讯的交互层次,也增加了彼此的 信任感、身份认同和学习承诺,促进学习者间隐性知识的交互。 5 、知识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 力,一个没有创瓤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固。”在知识经济 时代,竞争优势源于知识创新和不断的学习,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便成为决定 一个组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知识的创新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知识的创 新标志着知识的飞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 实现知识创新。所谓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 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它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 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我们在新时代被要求要有知识创 新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前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做出 发明的能力,要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 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着力培养人们的创新意 识,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鼓励他们的创新勇气,以达到 “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1 3 3 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2 1 世纪初,教育学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创造性 。熊小平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识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u 鄂州大学学报2 0 0 6 年3 月 1 0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把知识管理理论运用到了教育领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知识管理就是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捕获各种来源的教育及其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组织、创 造,也就是知识发现与挖掘,进而转化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传播以促进全球 教育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理论与技术。 l 、国外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 国外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发端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 d h h a r g r e a v e s ) 1 9 9 9 年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 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s t u d i e s ) 发表 的创造知识的学校( t h ek n o w l e d g e - c r e a t i n gs c h 0 0 1 ) - - 文,首次将研究的视角切 入到学校的专业知识管理方面,因而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推动教育领 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国际经合组织( o e c d ) 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国际 经合组织下属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2 0 0 0 年出版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 (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i nt h e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 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录了关于教育 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论文。 教育技术专业英文杂志(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 从一种促进教育技术专 业发展独特视角密切关注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1 9 9 9 年到2 0 0 3 年,一 共刊发了3 篇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 如表2 所示) 。由于 e d u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是一种世界性学术刊物,因而它对于引领全世界广大教育技术专业 人员积极投身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表2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i o g y 所刊文章 论文名称作者参引地址 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技术应用概述 (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e c h n o l o g y j e m m y 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0 , g a l b r e a t h( 5 ) i ne d u c a t i o n :a no v e r v i e w ) 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帮助教师做得 更好(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i n 晡l a c e 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1 , e d u c a t i o n :8 e t p i n gt e a f h e r st ow o r k h e n n u m ( 3 ) b e t t e r ) 在知识管理中如何整合以绩效为中 s u n g h y ek i m & 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1 , 心的设计思想(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m a r g i ej o y c e ( 6 ) 喙圣波。丁振国远程教育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 0 0 4 年1 2 月 。刘省权。项国雄等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m 电化教育研究 2 0 0 4 年第6 期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1 1 p e r f o r m c ec e n t e r e do e s i g ni n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 ) 此外,国外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还有j i l l i n d a j k i d w e l l 的如 何将公司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经验应用到高等教育中( a p p l y i n gc o r p o r a t e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p r a c t i c e si n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j m i c h a e ls p e c t o r 的知识 管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i n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d e s i g n ) , a d i s o m n a u b o n 的知识管理在在线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i no n l i n ed i s t a n c ee d u c a t i o n ) ,a n d r e a sa u s s e r h o f e r 的迈向终身化学习社会的知 识管理和e - - l e a r n i n g ) ( e - - l e a r n i n g &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t o w a r d sl i f e - - l o n g e d u c a t i o n ) ,d a r r e l l w o e l l 【的知识管理和e - - l e a r n i n g 的整合(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e - - e a r n i n ga n d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 ) 等5 篇论文。 2 、国内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 由于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人的素质与组织智慧方面的巨大作用,我 国许多教育技术专家( 祝智庭教授、黎加厚博士等) 以一种敏锐的专业眼光捕捉到 这一理论有可能对我国教育革新与发展、教育技术理论自身的革新与发展赋予新 的生命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积极倡导我国广大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致力于 这方面的开拓性研究。目前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理论与 实践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黎加厚2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