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 使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doc_第1页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 使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doc_第2页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 使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doc_第3页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 使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doc_第4页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 使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 使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开展。其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为残疾人就业保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逐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亟需解决。 一、 征收范围存在较大真空自1995年起,杭州市根据省政府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开始征收保障金,总的来说征收工作比较困难。 根据统计局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处提供的资料反映,2002年度全市机关及企事业法人单位共计71540家,其中已缴纳保障金的单位为20907家,实际缴纳保障金的单位仅占应缴纳单位数的29.22%。除部分县(市)、区的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由各地地税局或当地税务师事务所代征的收缴率较高外,其余各县(市)、区和杭州市本级的征收率都明显偏低。以2002年为例,上述未由地方地税部门代征的地区年末在职人数为63.64万人(其中市本级在职51.28万人),以2002年杭州市本级已缴纳保障金的在职人员平均数68.476元测算,共可征收保障金4357.8万元,实际征收了1749.9万元,征收率仅为40.16%。某区2002年度机关事业团体为250家,各类企业6453家,企业从业人员51882名,但只有39家单位缴纳了保障金,实际收缴的比例为0.58%,数量相差悬殊。二、保障金的使用情况尚不乐观(一)保障金沉淀量过大,受益的残疾人范围较小,未充分发挥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应有作用。2000年至2002年全市征收保障金共计9871万元,支用保障金共计3985.4万元,结余5885.6万元,支用比例仅为40.37%,其中使用率最低的地区,支出仅占总收入的13.87%。另一方面,2000年至2002年,全市扶持就业、培训、助学、扶贫、慰问残疾人合计66118人次,平均每年受益22039人次,而全市持证残疾人数约为21.7万人,平均每年的受益人次占残疾人总数的10.16%。这也意味着,约有90%的残疾人还没有从保障金中受益,而与此同时全市却有5000余万元的保障金尚沉淀在银行,未能发挥作用。(二)实际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支出比例较低。根据中残联有关规定,保障金的使用结构比例原则掌握为:培训费大于50%,奖励费小于20%,扶持费小于20%,劳动服务机构工作经费10%左右。但是事实却不尽如此,2000年至2002年,全市实际支出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1065万元,占26.73%;企业奖励154万元,占3.86%;扶持残疾人就业318.3万元,占7.99%;补助机构经费1156.3万元,占29.01%;用于就业的其他开支1115.7万元,占27.99%;其他上缴上级机构等开支176万元,占4.42%。以保障金的实际支出比例和规定比例比较,其真正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安置的培训费和扶持费两项相加也只占总支出的34.72%,还大大低于培训费支出应大于50%这一项比例要求,与此同时,补助机构经费却占了总支出的29.01%,大大超出了文件要求10%左右的比例。(三)保障金的支用中尚存在违规现象。市就业服务处下拨给各县、区残联,再由各残联发放给残疾人个人的就业补助金,某些县、区残联存在滞留、克扣现象。如2002年底,下拨给各县、区残联,再由各残联发放给个人的就业补助金,至2003年5月,某些县、区残联未能及时发放给有关的残疾人,仍滞留在区残联的有关账目上;某残联58000元,用作安置40人,平均每人1450元,而实际发放给有关残疾人每人只有300元,其余款46000元也未能在账上单独反映。(四)保障金的使用范围被扩大。在保障金中列支地税(财政)部门代征手续费,支付县残联办公楼基建工程款。支付残疾人服务社贴息,其他赞助性质的费用等。不符合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中的保障金开支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缴纳保障金的随意性较大。按照机构职能,残联尚不属执法主体,对于那些不缴或少缴保障金的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对那些既不安置残疾人又不愿意缴纳保障金的单位,残联往往无计可施。缴纳保障金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二是征收方法已不适应要求。目前除少数地区的企业依靠地税代征外,征收保障金的工作主要依靠主管局来完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脱钩改制,脱离了原来的主管局;同时各主管部门也往往因各种原因少报漏报单位数和人员,因此,单纯依靠主管局的征收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征收保障金的要求。而那些依靠地税部门代征的县区,虽然从收缴的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因地税部门往往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职工人数变化及实际安置残疾人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应征收的保障金,只能采用定额征收的方法。但这样又与现行的征收规定不符,失去了征收保障金的法律依据。三是保障金的计缴标准不尽合理和科学。目前,各地残联均以上年度年末职工总人数和上年度年末已安置残疾人数计算缴纳保障金。如一单位年末职工人数骤减,或残疾人数骤增,相应就少缴或不用缴保障金。有的企业年末时大量裁减员工,对保障金影响较大。四是对征收保障金的认识普遍不足。部分单位对开征保障金认识尚不足。部分地区对征收保障金工作不够重视,各级残联对征收保障金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有的企业尚不知道要缴保障金,也不知道怎么上缴,更不清楚缴纳保障金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少数政府部门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如1995年至2002年应收市政府大楼保障金 903945.51元,实收保障金403900元,少收500045.51元,占应收数的55.32%。政府部门都如此,又何况其他私营企业呢?同时也存在着担心宣传缴纳保障金会影响本地区投资环境的思想。五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无力缴纳保障金。部分企业效益差,有的企业还面临关停,缴纳保障金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存在着大量提出要求减缴或免缴保障金的企业。六是部分残联机构日常经费得不到全部落实,机构其它内容支出较多。如残疾人综合设施配套经费、残疾人体育运动会所需经费等应由财政预算解决,而没有相应作安排;部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办公场地和办公经费也完全要依靠保障金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保障金的支出比例。 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公民的平等就业的权利。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做好保障金的收缴工作,并使其充分发挥效用,不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对解除残疾人亲属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残联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服务工作中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临的工作仍相当艰巨。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保障金,充分发挥好这项保障金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关心,笔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征收制度。要认真研究和改进保障金的征收方法和计征标准。同时残联应切实加强与劳动、统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以取得支持和配合,完善征收保障金的“基础资料库”建设,做好企业数、职工人数、安置人数、企业经营状况、应征保障金等动态资料的收集工作。为体现保障金征收的刚性和公平性,要进一步规范由地税代征的方式或考虑与各项社会保险一并缴纳,以使保障金能足额及时的归集。二是要努力提高保障金的使用率。各地应充分发挥已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作用,掌握以收定支、留有余地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对残疾人的各项扶持政策,增加残疾人的受益人数,充分发挥保障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金应按照结构比例和用途进行使用。同时残联应加强对下拨给各地区残联保障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其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各地财政部门应适当保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日常办公经费,以使这部分有限的保障金能更多更好地为残疾人就业服务。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要提高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