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探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探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探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探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攮要 中文摘要 “经济决定论”的盛行和经济理性的泛化,给人类社会带来日益严竣的社会和文化 危机,一场经济学领域内伦理价值的复归革命势在必行。阿马蒂亚森认为实现这场辩 证复归的最大难题,是进行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辩证整合的视角与方法论。他 从研究贫困、饥荒等现实性发展危机出发,运用包括“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伦理相 关的社会成就观”的“伦理相关的方法”,主张经济功利与道德关怀的协调。 基于此种方法论,森论述了以人类自由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经济伦理观。 其中,“可行能力”因更加准确地呈现一个人所拥有的选择和机会及由此而面临的生存 状态,被作为其重建的伦理基点在贫困问题上,他将贫困的根源归于权利的剥夺和可 行能力实现豹中断,形成独特的可行能力权剩观;在平等问题上,他以可行能力平等来 解答。什么样的平等”这一伦理命题,提出可行能力平等论;在发展问题上,他主张衡 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国民收入而是可行能力,发展的最高目标不是经济增长而是人类 自由的发展。 森的此场重建革命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的启示,权利的思考、平等的关注与自由的 评价,使得森将人类幸福与进步的目标再次引入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内,也将实证性与规 范性、工具内涵与目的内涵重新共融于入类生存与发展的视阈中,为重建经济学的伦理 之维,为人类幸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与平台 关键词:可行能力权利平等 自由 东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1 1 把p r e v a l e n c eo f “t h ee c o n o m i cd e t e r m i n i s m ”a n de c o n o m i cr a t i o n a l i t yb r i n ga b o u t s c v c i 七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c r i s i si nh u m a n s o c i e t y i ti si n e v i t a b l et or e v o l u t i o n i z et h ee t h i c a l v a l u e sr e v e r s i o no fe c o n o m i c s a m a r t y as e n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b i g g e s tp r o b l e mi nt h e 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v e r s i o n , w a s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 m e t h o d o l o g y t h a ti n t e g r a t e de c o n o m ya n de t h i c , e c o n o m i c sa n de t h i c s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 f o c u s i n go np o v e r t y , f a l s ea n do t h e rr e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c r i s i s , h ei n s i s t e do nt h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e c o n o m i cu t i l i t ya n dm o r a l 咖b ym e a n so f “t h ee t h i c s - r e l a t e dm e t h o d ”w h i c hi n c l u d e d “t h ee t h i c s r e l a t e dv i e wo fm o t i v a t i o n ”a n d “t h e e t h i c s - r e l a t e dv i e wo fs o c i a l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o o do nt h i sm e t h o d o l o g y , s e np r o p o s e da ne c o n o m i ce t h i c st h o u g h tw h i c ht o o k a p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f r e e d o ma st h eu l t i m a t eg o a l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t o o kt h e c a p a b i l i t y t h a tr e f l e c t e dc h o i c e , o p p o r t u n i t ya n ds i t u a t i o nf a c e dd e a r l ya st h c e t h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 o nt h ei s s u eo fp o v e r t y , h eb e l i e v e dt h a tp o v e r t yr e s u l t e df r o mt h e d e p r i v a t i o no fe n t i t l e m e n ta n dt h ei n t e r r u p t i o no fc a p a b i l i t yr e a l i z a t i o n , t h u sf o r m e dau n i q u e e n t i t l e m e n tv i e wo fc a p a b i l i t y o ne q u a l i t yi s s u e s , h ep u tf o r w a r dt h ee q u a l i t yn o t i o no f c a p a b i t i t y , i no r d e rt or e s o l v et h ee t h i c a lp r o p o s i t i o n e q u a l i t yo fw h a t i nt e r m so ft h e e q u a l i t yo f p a b i l i 啦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h ea d v o c a t e dt h a tt h e i n d i c a t o ro f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w a s n o tn a t i o n a li n c o m eb u tc u p a b i l i 峨a n dt h cu l t i m a t eg o a lw a sn o tc o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b u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f r e e d o m s e a s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r e v o l u t i o ni sb o t ho f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髓c c o n t e m p l a t i o no ne n t i t l e m e n t , a t t e n t i o no fe q u a l i t y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f r e e d o mm a k eh i m r e i n t r o d n c ct h eg o a l so fh u m a nh a p p i n e s sa n dp r o g r e s si n t ot h ee c o n o m i c s v i s i o n i t r e i n t e g r a t e s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n dn o r m ,i n s t r u m e n t a la n dm o t i v ec o n n o t a t i o n , i n t ot h eh o r i z o n o ft h e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sw e l l , w h i c hh a sp r o v i d e dan 哪p e r s p e 4 :t j i v ea n d p l a t f o r mf o r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n o m i c s 丘蛐t h ee t h i c a lv i e w p o i n t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o f t h eg o a lo fh u m a nh a p p i n e s s k e yw o r d s :c a p a b i l i t y e n t i t l e m e n t e q u a l i t y f r e e d o m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注! 遂日期:丑:! :肜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 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 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狂监导师签名:曼量乏3 日期:以,z 导言 导言 但丁曾在神曲中悲悼:。人生来就是为了飞翔,却为何在微风中坠落? ”究竟原因何在? 人 类所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短暂生命的苦难相比反差显著自1 4 世纪至今,但丁的追问仍有其存在 的价值如果有人说,整个2 0 世纪人类都在经受着场不断蔓延的发展性道德危机,大概不会受到 人们过多的质疑因为自2 0 世纪伊始,我们这个世界就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普遍而深刻的危机现代 化追求在可望实现车裕社会理想的同时,也迎来了生态危机;冷战结束不是世界和平的开始,更带 来了区域性冲突的风烟弥漫:自我取代了。上帝”的位置,却没能收获到人类所期待的尊严与价值, 又失去了。上帝”赠予的安宁与慰藉各种复杂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此起彼伏,其中,经济与伦理、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尤为突出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与伦理问题自古有之,中国先秦时代儒,曼两家的义利之争,西方古典伦理 学中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关于德与福关系的探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运一主题和观客事实上, 1 9 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闷题一直被置于道德哲学的整体知识框架内加以思考,它并没有被分割为分 属于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两个独立无关的知识主题。然而1 9 世纪德国历史学派提出所谓的。亚当斯 密问题”,却铸就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问的价值紧张。自此以后的一个多 世纪中,日益加剧的分化是二者关系的主流边际革命的盛行和博弈论的产生,使经济学与伦理学 的分离进一步呈现,。经济决定论”日益突出井拥有绝对的价值霸权 当。经济决定论”停留在哲学本体论的视阙内时,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当它试图突破 哲学本体论的视朗进入道德价值论时,就由合理性走向非合理性。并且当它由理论变成理念时更 造成了严重的实践后果首先,人类价值体系的分裂与价值霸权的产生人们在社会的人的关系( 经 济、政治、伦理等关系) 中执著地追求平等,。经济决定论“的盛行必然在文明体系内及之间导致价 值霸权,导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问的不平等。从而产生伦理和道德上的不平等其次,奴婢伦 理的产生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将人的价值性屈从于经济的世俗性,成为经济的奴婢文化结构 和人的精神、动力结构中价值因素的作用日益被消解,经济发展走进“文化沙漠“。最后,道德责任 的消解。经济决定论”的盛行和经济理性的泛化,必然导致现代人道德理性的弱化,在洧解其道德 责任感的同时也消解了人的尊严 鉴于人类文明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一场经济学领域内伦理价值的复归思 潮开始盛行。成就突出的是1 9 9 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 以下简称森) 他于 1 9 3 3 年生于印度,1 9 5 7 1 9 6 3 年期问,是以罗宾森夫人为首的经济学剑桥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学 术工作涉及经济学的广泛领域,以福利经济学的工作而获1 9 9 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通过对经济学发展现状,尤其是福利经济学的考察,森指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相互结合能给 彼此带来相当大的回报。而在目前两者分离的现状下,坚持“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伦理相关的 社会成就观”尤为根本。森认为此种。伦理相关的方法”,必须与经济学中。工程学”方法有机的结 合起来,才能为经济学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基于此种方法论,以及对社会底层命运的关注,森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从人的主体地位 和终极关怀出发,揭示7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信仰危机其中,“可行能力”因更加体现人的主观能 动层面( 即个人的成就和机会) ,更加有力地表达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而被作为优于收入视角的观 察个人生存状态的伦理基点。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评价框架,将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将义务论的价 值观和当事者相对性的考虑结合起来,为森审视许多重大经济问题莫定了基础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是凭借这一扩大了的评价框架,森从规范和实证双重高度审视了贫困、饥荒等不平等问题。 在贫困问题上,他超越单纯地从收入低下这一经济后果看待贫困的狭隘视角,从关注主体内在价值 与能力出发,提出贫困是基于权利的被剥夺和可行能力实现的中断,形成了独到的可行能力权利观; 在不平等问题上。森将“什么方面的平等”这一伦理命题置于经济与伦理相结合的视阈下,提出以 可行能力平等为核心的可行能力平等论;在发展问题上,森批判“财富发展观”的狭隘性,提出以 人为本的人类发展思想因此,衡量发展的标准不是国民收入而是可行能力,发展的本质不是经济 增长而是人类发展 显然不同于2 0 世纪主流经济学的狭隘视阈,森试图重建的经济学,囊括了作为社会中自由和自 由主体的人的发展的众多方面,被称为人的发展的人文科学自7 0 年代以来,森在西方福利经济学、 哲学和伦理学界就已名声显赫他曾被英国著名传记作家马克布劳格列为2 0 世纪百名经济学巨匠 之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旱在1 9 0 4 年就预言他必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西方学术界 对森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一是有关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包括抚战阿罗不可能定理、全新的 福利与贫困指致、饥荒形成机制等二是发展经济学思想,主要对其自由发展观进行阐述和评价 阿罗教授对以自由看待发展 一书评价道;森的运本书,应当更加有力地警示我们,研究收入分 配和改善穷人的境遇以遏制经济体系的最坏结果的需要是多么迫切 目内经济学界对森的研究不多,他的著作被介绍到国内,也是在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的 事。现翻译成中文的有:伦理学与经济学 、贫困与饥荒 以自由看待发展、后果评价与实践 理性对其思想的介绍和讨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经济与伦理关系 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经济伦理学研究纬度的开拓性研究其次,对其重建经济学伦理价值的研究 再次,对森的自由观的研究,这也是国内对森的思想进行研究的重点最后,认为森关于贫困与饥 荒的新见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思想 森学术研究中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将经济学与道德规范重新结合在起,将经济学重新引回了注 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福利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面貌他的研究 生涯始终与底层命运捆在一起,这既是森的学术个性也是他充满魅力的地方深入研究森的经济 伦理思想,对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在经历着剧烈变动的中国社会,对于制定一些事关民族发展 的章程等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2 第一章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的重建维度 第一章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的重建维度 在经济学的童年,经济学家们普遗重视对价值观念的研究,如亚当斯密( a d a ms m i t h ) 等, 但到了近代,价值和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漠视和冷淡。他们认为,经济学只应研究资 源配置或效率最大化问题价值判断甚至是公平分配应被剔除出去,即所谓价值免谈的观点。然而, 不断涌现的学理上的困境与现实中的困惑,使得经济学家们不锝不对经济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反思 森系统论证了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对于经济理论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成功地运用价值判断解 决了许多传统福利经济学无法回答的问题,如“囚徒困境”、“阿罗不可能定理”等。他结合经济学 和哲学的工具,将经济学重新引回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道路凸现了社会伦理道德对于经济 括动的重大作用,使得这些久被遗忘的领域又重新进入经济学的视野之内,在重大经济学阎慝的讨 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第一节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的重建使命 森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深切地担忧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他深入研究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尤其重点考察了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即福利经济学;森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基于一种反思, 批判的思维方式,他对经济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现代经济学在唯一自利 ( s e l f - i a t e r e s l e d ) 假设下,日益走向绝路的困境因此,他主张重新探索经济学的伦理价值,为经济 学的革命和复归提出了紧迫的历史要求 一、经济学的贫困 森通过反思经济学的现状,发现随着实证主义逐渐主导世界的糟种态度,现代的经济学却不断 回避传统经济学中深层的规范分析及伦理因素的影响,铸就了现代经济理论的一个根本缺陷经 济学的贫困,对于福利经济学而言。则使之日益走上困境 森认为,随着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问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严重的贫困化现象。 尽管没有伦理考虑( e t h i c a l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 的方法不一定会使经济学失效,然而,。经济学正如它所 表现出的那样,可以通过更多、更加明确的关注影响人类行为的伦理学思考而变得更有说服力。他 指出,经济学问题本身就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伦理问题,包括苏格拉底的疑问: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 这种自我反省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学所研究的人亦无法不受这一富有挑战性问题 的影响,并一成不变地烙守经济学所绘予他们的不健全的自利和精明 理解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首先必须从经济学的两个根源谈起一是与伦理学相关的方法即 。伦理相关的方法”,一是工程学方法。森把与伦理学相联系的根源追溯到亚里士多德c a r i s t o d e ) , 认为在亚氏那里,经济学与伦理学紧密相连,后者为经济学规定了不能回避的任务,。这意味着经济 学不仅具有社会实证科学的知识特征,而且也具有人文价值的规范特征”9 然而,经济学并未很好的完成关注伦理价值的任务,这与。工程学”方法根源有直接的关系。 其特点是:只关心最基本的逻辑问题。而不关心人类最终目的是什么,以及什么东西能够培养“人 m 珂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m 】王宇,王文玉译北京t 商务印书馆,2 0 0 3 1 3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h 王字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1 5 万俊人著现代性的伦理话语 1 i 晗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2 2 7 3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美德”或。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等这类问题。”它将人类的目标设为既定的,把人类行为动机看 成简单和易于描述的。其主要任务只是研究实现这些目标最有效的手段。当经济学采用工程学逻辑 方法时,就形成了机械论的模式,既不考虑人类行为的特殊性,亦不考虑道德价值与准则,伦理学 成为经济学外在的工具不可否认。工程学”方法使经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它未能 从更深层意义上去关注伦理考虑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学的发展路径越来越狭窄。 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伦理方法的重要性更加被淡化。被称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不 仅在理论中回避了规范分析,而且还忽视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进一 步扩大,并铸就了当代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缺陷。削弱了福利经济学自身 福利经济学( w e l f a r ee c o n o m i c s ) 是西方经济学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 运行给予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它最早出现于2 0 世纪初的英国,哲学基础是功剩主义( u t i l i t a r i a n i s m ) 原则现代福利经济学的标准定理建立在两个内容之上:一是追求自利的行为假设;一是以效用 ( u t i l i t y ) 为基础的社会成就判断准则。随着反伦理主义的盛行,福利经济学开始拒绝个人问的效用 比较,单纯地依据帕累托最优 森认为,“帕累托最优( p a m oo p t i m a l i t y ) 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当且仅当不减少其他人的 效用就无法增加任何一个人的效用时,这种杜会状态就称之为帕累托最优”o 由于它所涉及的仅仅 悬效用范围内的效率,而不重视效用分配方面的考虑,因此,将一个人或社会关于成功的判断狭隘 化当帕累托最优成为判断的唯一准则,追求自利的行为也就成为经济选择的唯一基础 帕累托最优的神圣地位与功利主义在传统福利经济学中的重要性紧密相连。它深受英国功利主 义哲学的影响,认为边沁提出的。量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亦是经济学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功利主义是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的结合:一是。福利主义”( w e l f a r i s m ) ,要求事 物状态的好坏程度仅仅与这一状态的效用有关;二是“总和捧序”( 鲫西n n h 雌) ,要求对任何一种 状态的效用评价只能通过观察其所包含的效用总和来进行:三是“结果主义”( c e n s e q u e n t i a l i s m ) 。 要求每一个选择,包括行为、制度、动机和规则等,最终由结果的好坏来决定就箕自身而言,帕 累托最优抓住了福利经济学特殊性的一面,印个人效用的一致性捧序对于社会总体捧序来说一定是 充分的然而,福利主义是否具有可接受性呢? 福利主义是在对事物状态的伦理考虑和评价中,把个人效用的考虑作为唯一具有价值的因素的 理论森对此进行了批判:首先,效用至多是个人福利的反映,并且,一个人的成就也并不能仅仅 依据个人的福利方面( w e l l - b e i n ga s p e c t ) 来判断,还有个人主观能动方面( a g e n c ya , 群g c t ) 。现代福 利经济学的失败在于未能区分人的这两个不同方面,并试图将其中一个方面即福利作为规范性评价 的基础。其次,福利主义的第二个困难来自效用所提供的关于福利的特殊解释,即唯一地根据对幸 福或欲望满足程度的度量来判断一个人的福利明显具有局限性福利最终是一个价值评价问题,幸 福和欲望的满足对于一个人的福利来说也许是十分有价值的,但却不是充分的。幸福黪”甚至不是 对某种事情进行评价的活动,而。欲望”至多只是评价的结果 因此,在伦理判断中。只要我们所关注的是人的成就与机会,那么效用方面的评价就可能是十 分片面和具有误导性的 通过对福利主义、帕累托最优的批判分析,森指出,以效用、收入、财富为基础的福利主义计 算,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方面,使人类行为中一些具有真实价值意义的东西被遮蔽。因此,他提出 在伦理评价中,用自由( f r e e d o m ) 思考来判断个人利益,以代替功利主义、福利主义及唯一注重成 就的方法。他认为。“我们应该用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由来代表他的利益,而不应该用( 至少不能完全 。阿马蔷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 町王宇,王文玉译j 匕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i i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叫 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3 5 4 第一章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的重建维度 用) 一个人从这些自由中所得到的东西( 福利的或主观能动的) 来代表他的利益。”m 因此,在规范 性的评价中,除了已经取得或得到的东西之外,一个人的选择或机会亦应该被考虑进去也就是说, 除一个人的成就外,他的可行能力( c a p a b i l i t y ) 与自由亦具有价值 森深切地担忧抛弃伦理内涵、回避规范分析下的经济学日益贫困化的困境,认为只要经济学以 人性自利为出发点去研究人,以利益的获得为标准去评价人,那么它就无法摆脱日益加剧并走上绝 路的困境。他要求经济学从关注“现实的人”出发,将人们所能获得的实物与其拥有的选择和机会 联系起来,以其。可行能力”作为对“现实的人”研究的坐标,以其生存状态作为研究的导向 二、经济学伦理价值的探寻 追根溯源,经济学与伦理学同宗共源,准确地说,经济学源于伦理学。从古希腊罗马开始,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先哲们都是站在伦理角度去关注经济生活和现象。森将经济学的根源追溯到 亚里士多德,认为他将经济学科与人类行为的目的相联,指出经济研究表面上与人们对财产的追求 相荚,但更深层次上,“财富不是我们追求的善,它只是有用的东西,并以它物为目的”9 经济研究 最终必须与伦理学和政治学研究结合起来这一观点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得到说明和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开始构建其理论大厦,这时的经济学与伦理学 均属道德哲学的范畴,第一个系统地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是亚当斯密他从人性二元论角度出发, 将经济与伦理置于人性二重的本质存在下,以“经济人”与。道德人”辩证融合的整体,来解答市 场与伦理的关系 自此以后到约翰密尔的古典经济学时代,政治经济学均是。人的本性的科学。,在伦理学人性 论的框架里建构其体系此时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以人性二元的基点结合起来,并带来了各自理论和 方法论上的丰富多彩。然而,从边际革命开始,经济学逐渐形成规范和实证分野的格剧,“当代主 流经济学家们逐渐失去对经济理论中伦理规范和伦理方法的兴趣” 边际革命的盛行。使经济学试图用主观价值论反对客观价值论。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 理论证明成为经济学直截了当的“功利”目的,数学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逐渐代替经济学的价值判 断,规范论证和伦理方法的传统被逐出主流经济学的视野然而,经济学的这种发展在给自己带来 学科发展的日益贫困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可预示的社会与伦理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 等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学包括实证经济学在内的各种理论,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拒绝规范和伦理 方法以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益最大化为理论目标的当代实证经济学,以及以公式和模型为主要手段 的数理经济学,都是以斯密构建的人性假设和经济自由主义为理论出发点的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伦理缺陷,受到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批判,认为主流经济学是在一种理想的交 易费用为零的理论假设下进行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因而与人类生活世界的真实情形相去甚远 他们引入交易费用的变量来探究市场运行的秩序安排,但由于他们只考察秩序的。效率”维度而忽 略“伦理”维度,致使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一样,只是种抽象的理论模型。 2 0 世纪初的思想大师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以。新教伦理”催发“资 本主义精神”为内容指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在他看来,任何一种经济模型背 后都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与其经济模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0 1 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5 0 o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 钔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3 4 规范经济学是主要研究经济分折中价值判断和伦理标准的经济学,它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的阿愿t 实证经济学是对经济生活中事实、锖况和关系的描述,它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恿 o 韦森著经济学与伦理学 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2 5 东南大学醐士学位论文 该经济模式的成败兴衰。韦伯将加尔文教中清心寡欲、敬业乐群、勤俭节约等伦理精神看作资本主 义的精神来源,认为新教伦理和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融合而形成的资本主义精神构成了资本主义 经济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因。基于此韦伯构建了经济与伦理关系的新理论范式新教资本主义 然而。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支持的韦伯主义依然无法摆脱工业文明蕴含的主流 意识形态因此,2 0 世纪中后期,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中的伦理考虑日益增多,大部分学派均 要求扩大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打破传统的纯经济分析模式,重建经济学的伦理维度其中,成就显 著的是1 9 9 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森。 森在研究主流经济学的人性预设基础上,提出应以福利和主观能动去研究行为主体的动机,评 价其成就他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引入“伦理相关的方法”,并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以个体幸福和 自由为依托,构建了经济与伦理关系的新理论范式可行能力经济伦理观 森首先考察主流经济学的自利最大化假设,指出:。真正的问题应该在于,是否存在着动机的多 元性。或者说,自乖j 能否成为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 ”。森通过这一。两马蒂亚森。问题对经济学 自利行为假设提出了质疑,并以一种多元化的视角向我们昭示了人类行为动机的复杂多样性尽管 自利最大化源于斯密在国富论 中的观点:“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 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但森认为,只要稍加研究就会明白,斯密在这里强 谓的是交易与分工的产生在道德情操论 中,斯密以“同情痘”为主轴,认为它是一切道德行 为的基础,是自私之外的一种天赋本性。他将“自利”和。利他”作为人性的原始事实,且同情利 他的道德动机更为积极 斯密的人性二元论对森的影响缀深刻,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 即可看作对。斯密问惠”的解 答。饱将经济结果之上的人的行为及其动机复杂性,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根本缺陷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他并不否认人类行为中自利性因素,但他却反对自利动机单一化,反对对人的伦理内涵的漠视他 认为。真实的人”具有二元性即福年! l 和主观能动( 主体) 。我们可以就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方面来看 这个人,认识或关注他或她建立目标,承担义务实现价值等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就福利方面看这 个人。包括与饱或她的个人利益有关的成就和机会。并且,主观能动方面涉及的范围更加宽泛, 甚至可能超越对个人福利的追求它以更广泛的目光来观察人类,观察其对希望发生事实的评价, 及其建立这类目标并使之变成事实的可行能力因此,关注主观能动方面。更加全面关注的人是作 为行动者的人”o 这种对人类可行能力、机能的关注,从人类主体性出发,涵盏着比福利成就更加 广泛的范圉。从避免营养不良、保持身体健康到实现个人尊严和满足刨造欲望”。 因此,森提出,在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的现状下,考虑两个中心闯题尤为根本:一是关于人类 行为的动机问题,它与“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广泛的道德问题有关强调这种联系表明伦理 研究不能完全违背实际的人类行为,森称之为。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二是关于社会成就的判断,他 称之为“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这种观点虽不能消除社会成就评价中的随意性缺陷,比如,符合 。效率”这类评价,但它可以使社会成就的评价更富伦理性,而且必须使用更广泛的伦理观点来判 断究竟什么是“对个人有益的东西” 据此。森以人的= 元性规定将主观能动类内容纳入评价目标与价值判断中,以。伦理相关的动 机观”和。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为伦理学在经济学的安身立命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办法,并提出 继续扩展这种融入的空间既是经济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关键所在 o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 m 】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瞄2 5 。 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2 1 4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 m 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4 4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 m 3 王字。王文玉泽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6 i 。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 耵王字。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晒 6 第一章阿马蒂亚舞经济伦理思想的重建维度 基于对个体内在价值和主体性的关切,森提出以“可行能力方法”的“伦理相关的方法”作为 经济学伦理价值复归的方法论。其中。可行能力作为包含选择与机会,直接体现个人生存状态的概 念,不仅涵盖了个人的行为动机与出发点,还将个人的行为后果纳入其中,即个人所获得的利益和 享受的自由。基于此,他提出以。可行能力”作为伦理基点来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 第二节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重建维度的伦理基点可行能力 森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学一直聚焦于效用、收入和财富,偏离了对人们追求良好生活的自由的 关注,其视角之偏狭必将导致对人类发展路径理解的欠缺和迷茫经济学只有重新回归到斯密时代 的经济学所具有的浓厚的伦理意蕴,重新关注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含,真正关切人类的主体自由和生 存发展。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基于对人的内在价值和主体地位的关注,森运用。可行能力方法” ( c a p a b i l i t ya p p r o w , h ) 作为。伦理相关的方法”,将人类主体的能力和内在价值作为关注的焦点,以 期实现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联姻 一、可行能力的伦理意蕴 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 一书中曾写道:我们生活的世界仍然存在大规模的剥夺、贫困和压迫, 因此,他将自己的研究生涯与底层命运捆在一起,基于对人类个体处境与存在状态的关注,他强烈 地呼吁以人类幸福和社会公正为基础的人类自由的全面实现。其中。作为这种全面自由的存在载体 。人”这一主体是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而人的能力的发挥所带来的人的存在与发展是 实现幸福生活的保障据此,可行能力既是伦理道德的前提,又是获得幸福、实现发展的条件 ( 一) 人的存在与本质 自有自我意识、自我反思的人以来,人就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的询问和探求,人的自我意识的觉 醒始于古希腊哲学特别是苏格拉底哲学的诞生。苏格拉底将德斐尔神庙上铭刻的。认识你自己”的 箴言作为哲学的主题加以凸现,催生了人对自己的认识,开始了对。人是什么”的探求。在这一思 想的启蒙下,无数哲人智者对它进行了研究。他们或者从自然存在出发,将人理解为感性的自然存 在物;或者从社会存在出发,将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或者从人的意识、辖神出发,将人的本质 看作是一种精神的或意识的存在然而。这些观点均未从人的存在本身去辩证的认识人,看不到人 在本质上是社会的,而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反对将人与动物作抽象的直接的区别,他不追问人的本质是什么,而是关注、考察人的 生存状态,主张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来把握人他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 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m 他将人的本质确定为劳动 和实践认为只有在实践这种。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中,才能理解。人”这一主体的完整性和统 一性。也只有这样的主体才是真正的主体 马克思对人及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基于人的。类4 存在而进行,他认为,人双重地存在着方 面,人是同动植物一样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存在物”,。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 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9 正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类的”、“社会的”特质,使人由“禽兽”之 一变成价值主体,变成了超越其自然属性,取得自由自觉性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人作为一种类 存在物,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社会由人组成,个人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发展也正是在这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 2 卷) 【邮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o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 ,1 0 7 7 东南大学额士学位论文 社会共同体中,个人通过自己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确证自己的存在,参加并影响着现存的感 性世界及其发展方向。 因此。人作为人的存在,是自己生命活动的结果,人在自己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 生成,是一种未定的、创造性的存在自由则是人的本质 关于。自由是人的本质”的思想,黑格尔曾有过论述:“精神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是自由的。堆他的这一论断,是以把人视为客观精神中的一个环节为前提的马克思认为:。自由 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o ,它是入成其为人,可以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基本权利他认 为,自由的根据在于人的类特性,是源于人利用自己超越本能的能力去创造自己生活的实践。因此, 自由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存在,它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人的生命特征即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等, 还需要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支撑马克思将自由的实现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强调了由个体组 成的社会共同体及其生成能力在自由的实现和保证方面的重要性,并将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全 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将提闷方式从。人是什么”改为“人怎样生活。,将回答方式从诉诸于单纯的抽象直观方 式的方法中拯救出来,将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在实践基础上开放式地展开。他这种人学研究的思维 范式,既改变了有关人的提闯方式,也改变了有关人的回答方式。森依循马克恩的思维范式,将人 韵本质归于基于可行能力的实践活动,并将社会环境与人的功能发挥结合起来,指出人们在特殊才 能、各种医疗与卫生保险等方面的差异,能够使不同的人具有差别很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以至 影响到他们实际所处的生活状态与发展前景在说明人的真实性肘,森还集中于人的多元身份认同 ( 如国籍、阶级、性别、社群等) 和多元行为动机( 同情、承诺等) 。揭示了人的“非私人性”和社会 性本质。强调了各种认同对人们的推理模式、行为实践、个人道德以及社会承诺的规约作用 据此,森立足于对“斯密问愿”与“苏格拉底问题”的深入探讨,从人的生命意义出发,在考 察人的生存境遇与生活状态基础上。引入。可行能力”概念,提出与人类幸福相关的。阿马蒂亚森” 问题。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信仰危机 ( 二) 主体,可行能力与自由 森将。现实的人”置于经济与伦理结合的背景之下。认为无论在道德分析中,还是在经济模型 中,。人”的概念不能被还原为无视主体性作用的内在价值,但也不能用一种“主体观”代替“福利 观”因此。森从主体和福利双重层面来看待人,认为福利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但一个人可能 更重视特定目标的促进或特定事件的发生,即使其重要性并不能用所产生的福利成就来反映 在这种“主体”成就观中,人所合理重视的目标都有着自身的价值,重视它们并非出于它们对 人的福利做出了什么贡献。即使主体成就具有福利意义,也必须区分主体方面独立具有的价值和主 体性发挥产生的福利价值因为主体的重要性不仅在追求福利过程中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其本身 就具有内在价值例如,一个为了国家独立战斗的人。当独立实现时。他会感到非常幸福。 森这里的。主体”是“采取行动并带来变化的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需要的主体。这是 从福利、客观方面对主体的理解。森把人看作需要的主体,这种需要不是仅仅可以简化为几种具体 的物或者收入,并且人的需要也并非仅仅是一种主观的、当下的感觉,它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二 是能动性的主体这里的主体是有着建立目标、承担义务、实现价值等可行能力的存在物,此种存 在物能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和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并进行价值判断。 福利经济学把经济活动中的人看作商品的拥有者,或是福利的享有者,只看到需要的主体。却 未看到能动性的主体森则更加关注从能动性来看待人,因为。主体观”采取了一种更广泛的看待 毋 德 熏格尔著历史哲学 m 北京;三联书店,1 9 5 6 5 6 毒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卷) 岫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6 6 3 8 第一章阿马蓓亚囊经济伦理思想豹重建维度 人的观点,将动机与成就、选择与机会共融于其中,表明入不仅仅是一个重视福利的追求者,还是 一个有着各种选择和价值目标的能动主体。 马克恿曾提出,主体性不是主体本身,而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能动性,是入的对象性活动因此, 主体的根本在于其能动性,在于其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中,能力是 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主体的重要方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个人的能力支持,森引入了“可行能力”的概念,以此来解释个人所处的 生活状态和生存境遇这里,可行能力被用来作为人类能动性与自由实现的功能依托医此理解 可行能力。首先需要理解“功能”( f u n c t i o n i n g s ) 概念。功能”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活动或所处的 状态( d o i n g sa n db e h l g s ) 。它与经济学中常用的“商品”一词内涵不同,一个人拥有某种商品并不 能保证他获得某种相应的功能,例如,读书是一种功能,但有书的人不一定能读、会读,如盲人、 受教育少的人。物质条件只是实现功能的条件之一,能否真正的实现这种功能还须主体的可行能力 发生作用因此,可行能力就是在各种功能组合中主体所能选择的组合,是使功能组合得到发挥的 力量,包括人们实际能过何种生活的能力和机会。只有凭借这种可行能力,才能实现个人有价值的 功能。它的大小代表了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之问做出选择的自由。体现了个人选择过什么生活或实 现某种合理目标的自由 这里的可行能力更加突出了理性主体的选择能力和实际机会,它没有局限于。某个人是不是铺 意 或者。某个人能够支配多少资源”,而是直接关注。某个人实际能够做什么或成为什么0 它作 为一个人能够实现的各种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