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课件_第1页
八声甘州课件_第2页
八声甘州课件_第3页
八声甘州课件_第4页
八声甘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词的文体知识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它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关于词的文体知识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等),这个名称就叫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常见的词牌名有:鹧鸪天、踏莎行、相见欢、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南歌子、水龙吟、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八声甘州、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关于词的文体知识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学术语为“片”或“阕”。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分片,仍属一首。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关于词的文体知识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柳永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及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有《乐章集》。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二、柳永的贡献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题解《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整体感知1、思考:全词写了什么内容,从哪里能够看出来?2、找出本词的词眼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愁品读上片

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雨——潇潇秋——清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日照——残红翠——衰减物华——休长江水——无语

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凄凉的意境,可以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残秋雨景图。通过写登临所见到的残秋景色,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分析意境型的答题步骤。

1、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诗歌赏析题中分析作者利用意象表情达意是非常重要的。炼字题“一番洗清秋”一句中的“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任务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艺术特色一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首句总写秋景,“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洒”写秋雨之态,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潇瑟的气氛。下面承“清秋”之意。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渐霜风”三句,有三层意思,无不景中有情。(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又是一层)。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以下写花叶摇落,以江水东流,暗寓时间悠悠,隐蓄着凄清落寞,惆怅的人生感伤。

1、这首词想表达什么情感?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及思乡之情

2、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这是全篇的背景。上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下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想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品读下片自由朗读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思乡怀人情

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可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曲笔)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考:该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确: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曲笔(从对方着笔)。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像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思归怀人之情及羁旅之苦,情景交融,加上虚实结合和曲笔的手法,将词人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该词终成词史上的丰碑,传颂千古,同时,我们也要把握诗词鉴赏的方法:意象------意境------感情。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2.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霜风凄冷: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萧瑟(这时让我们感到整个江天、关河、冷雨、霜风都集于“当楼”,从而感受到诗人难以形容的羁旅愁思)3.“是处……”跌到眼前物华哀落的近景。(仰视到俯视)仍是一片凋落之景,这时作者由苍莽悲壮转入细致沉思。叹息美好的景物随时间流逝都消歇了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远江景。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功名不就之痛。此外还用流水的“无语”——无情。不管落花的飘零,也不解游子的愁思,反衬词人的深沉痛苦。也暗示江水东流,山高路远,引发出邈远的思乡念人之情。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理出抒情层次。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词以一“对”字领起,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飒;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写景中无不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感情曲折)

1.“不忍登高临远,……”三句,以“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念之情,主旨所在。“登高临远”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以“不忍”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感情——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贯穿线索。主旨是:归思。“不忍”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的曲折而有情致2.“叹年来踪迹,……”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用问句自问这些年的漂泊为了什么,从而展现了词人茫然四顾的神态3.“想佳人……”转换角度,推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自然联想到故乡的妻子。)通过想象思妇同样登楼望远含蓄的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思

4.“争知我……”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抒通情景。我能想见你再凭高等候归舟,你却无法想象我身在何处。同样是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化不开的思想愁绪体会这首词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简要说明由写作者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方法对抒发离愁所起的作用。

词的上片写自己,下片转写佳人,由己推彼,写佳人妆楼眺望,想念词人,使感情波澜起伏,层次多变。将思归之念,佳人眺望合在一起,尽诉情思,从而把羁旅之思,思乡不归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二

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想居者(佳人),侧重虚写,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苦。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从自己和对方两头着笔,感情曲折,把游子飘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了淋漓尽致。艺术特色三

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