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女子日常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以都市女性为主体.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民国女子日常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民国女子日常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 以都市女性为主体以都市女性为主体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方向:文化研究 研究生:康民强 导师:刘小林教授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日常生活是人类生息繁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社会变革和时代演变的晴雨表。漫长 的封建社会,儒家礼教文化一统天下,女子日常生活被伦理纲常所定格,日常行为受到种 种限制。她们完全被剥夺了属于自己的最基本的权利,处于无意识状态。近代以来,西风 东渐,民国尤其是五四以降,随着西方女性学说传入,国内掀起妇女解放的浪潮。这一时 期,女子日常生活问题倍受关注,日常生活领域变革空前。物质文化的变迁引发心态文化 的嬗变,表现为都市女性自我解放、独立平等、个性自由、审美取向等意识的觉醒,为妇 女解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意识前提,折射出现代文明之光。 本选题试图将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与传统史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在前人研 究基础上,对民国都市女性的日常生活作一全面探讨。通过研究,揭示民国都市女子女性 意识发生发展轨迹,管窥近代女子心路历程和思想律动。同时,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汲 取教训,为当今女性生活观念、价值取向提供借鉴,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以益于社 会的良性发展。 本文以民国女子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探讨女性意识,从衣食居行、婚姻家庭、休闲娱乐 等方面对女性意识进行研究。文章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女性意识意识觉醒的背景。 文章从传统社会女性日常生活解读、五四时期妇女个性解放思潮、女性意识觉醒动因探析 三个方面展示了日常生活领域女性意识孕育、萌生的历史场景。第二部分,论述服饰变迁 彰显女性意识。文章从剪发放足挣脱封建羁绊、服饰变迁高扬个性意识、服饰审美紧跟时 代潮流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第三部分,分别对饮食、居住、出行变迁 所折射出的女性意识进行了论述。 第四部分, 论述了休闲娱乐变迁中映射出来的女性意识。 通过对参与文艺娱乐、投身体育娱乐、追求健美等诸方面女性休闲活动的分析,阐述其对 都市女子体魄、精神、心态的影响。第五部分,归纳了女性意识嬗变的偏颇和误区。分为 奢侈浪费、极端盲从、狎邪游嬉三方面。最后,文章对民国都市女性意识的嬗变进行了总 体分析和思考,解析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影响,分析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局限性,探讨了 女性意识与妇女解放问题,并着重从精神层面进行了分析。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在伟大的革命征程中,打碎的常常是外在的封建枷 锁,而妇女深层的锁链是根深蒂固的思想羁绊。妇女解放从本质上说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 ii 互动,归根结底是妇女自身的事情。倍倍尔说: “妇女的前途在于妇女的觉悟。 ”妇女真正 的解放不是外部形式的解放,而是以精神境界提高为祈向的解放,是妇女自我意识、主体 意识的觉醒。要从根本上谋求妇女解放,必须拯救心灵,唤醒沉睡的女性意识,使女子认 识到自己的地位、价值、使命,意识到自己半边天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民国;都市女子;日常生活;女性意识 iii the study on the female daily life and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ly on the urban female major: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direction: study on culture postgraduate name: kang min- qiang tutor name: professor liu xiao-lin grade: 2005 abstract as the fundamental behaviour of human beings propagation, daily life serves as the barometer of social chang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in long feudal society, confucian ethics and cultural predominated the world. the daily life of women was confined by the ethical rules, and their daily conducts were restricted severely. women were completely deprived of their fundamental rights, in a state of unconsciousness. in modern times, the western ideology affected the east little by little. in particular, it was after may 4 in 1919 that the wave of womens liberation was set off in china with the entry of the western doctrine of women. during this period, womens daily life was watched closely and an unprecedented revolution in daily life happened. mater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triggered the mentality of cultural evolution, which was in the form of the awakening consciousness of urban female self-liberation and independence of equality, individual freedom,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so on. all this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premise for womens enancipation, and reflected the ligh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using the theory of sociology, folklore,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history, the topic will focus on the urban womens daily lif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research, it revealed the traces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those time.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learn from history and sum up experiences, lesson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womens living concept and value orientation nowdays. it also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well-being index, which will benefit the healthy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womens daily lif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aper will conduct the research on womens consciousness from the espects ranging from food and clothing and living, to marriage and family, to leisure, etc.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wakening of awareness on womens consciousness. articles are from the daily life of womens interpret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may 4 during the personal liberation of womens thought personality during may 4, women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in daily life to display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breeding, the history of initiation scene. the second part is on iv changing costumes highlight womens consciousness. articles are from shear foot breaking free of the feudal yoke, apparel changes holding high sense of personality, apparel aesthetic closely following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analize, the main sense of the awakening of women. part iii is respectively on the change from food, accommodation, travel that reflected the awareness of women. part iv is on a recreational changes in mapping out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arts and entertainment, joining th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the pursuit of bodybuild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leisure activities of women, it reflected the influances physics, spirit and mentality. part v summed up the evolution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and bias error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extravagance and waste, extreme blind obedience, xiaxie play three areas. finally, the article give an overall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urban womens consciousness evolution, and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awakening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it also analizes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th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 focusing on the spiritual level. womens libe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as revolution, in the great journey of the revolution, the outer layer of feudal yoke is often broken, while the chain of women is deeply rooted as the form of ideological fetters. womens liberation is essentially the dialect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in object. the final analysis is the thing of women own. bebel said: womens future lies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women. womens liberation is not really the external form of liberation, but to pray for the spiritual realm to improve the liberation,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 the main sense of awakening. to fundamentally seek to womens liberation, we must save the soul, awaken the sleepy female consciousness, so that women aware of their status, values, mission and realize that they hold up half the sky a powerful force. key 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urban female; daily life; female consciousness 57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康民强 日期: 2008.5.1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康民强 日期:2008.5.1 导 师签名: 刘小林 日期:2008.5.1 1 前前 言言 “日常”在辞源中有两个含义: (1)太阳永恒存在; (2)犹言平日。日常生活是 与非日常生活相对立的概念。非日常生活包括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管理、经济技术、 社会化大生产等领域,而日常生活是以个体生存和再生产为目的领域,指基本生存的衣食 住行、婚丧嫁娶等,包括繁衍、交往、消费等活动。刘志琴先生认为衣食住行、婚丧喜庆、 休闲娱乐、日用器物, “无一不是文化的载体,最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和 社会风貌” 。1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而其前提是生活方式的变革。19 世纪, 一代哲人马克思说: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 ”他将“生活”视为人 类第一历史活动。20 世纪,西方文化哲学家把日常生活提高到理性层次思考,将注意力集 中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足见其重要性。 日常生活虽多为琐事,却涉及国民切身利益,与百姓生存息息相关。它不但折射出时代的 变革,而且也记录了特定群体思想颤动的历史轨迹。 近年来,关于女性生活史的研究,学术界成果颇丰。国外如伊沛霞的内闱:宋代的 婚姻和妇女生活 ,被称为“海外中国妇女史的开山之作” 。它将“妇女”的命运纳入到整 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去把握,展现了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宋代妇女生活图景。美国学者罗 素恩的宝卷:在漫长的十八世纪的中国妇女 ,以广阔的视野讨论了当时影响妇女生活 的各方面因素,受到了美国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荷萧的危险的愉悦:20 世纪上海的娼妓 问题与现代性 ,论述了从晚清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 100 年间诸多层面上的“娼妓”问 题。国内如郑永福、吕美颐的近代中国妇女生活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是大 陆第一部近代妇女生活史方面的专著。该书较全面地记录了农村、城市妇女的生活,而且 运用定量分析法。罗苏文在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中强 调,民初以后, “等级贵贱、性别尊卑的陈规俗见开始受到冲刷、荡涤,女性妆饰呈现出 诱人的时代色彩” 。书中还对以上海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及华中 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代表的西北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金炳亮在文章民初女子服饰改 革述论 ( 史学月刊1994 年第 6 期)中,论述了民初出现的女子服饰改革潮流。表现在 服饰上,就是大胆奔放,不拘一格。张敏在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 史林 1999 年第 1 期)中提到妇女是服饰习尚变化最重要的体现者,而妇女生活的变更则促成服 饰流行风尚的形成。文章分析了妓女、职业妇女、下层妇女不同的穿着特点,指出近代服 饰跨越了等级限制,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也反映了妇女新观念的产生。 近代中国妇女生活的研究,相对妇女运动研究来说明显滞后,主要侧重于女性教育、 婚姻家庭等范畴,涉及女性空间活动、女性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以性别视角 通过日常生活的变迁透视女性意识几近空白。目前女性日常生活方面的研究主要存在如下 问题: (1)将民国作为特定时期的较少,要么清代,要么近代,要么从古到今,如冯尔康、 2 常建华的清人社会生活(沈阳出版社 2002 年版)、杜芳琴、王政的中国历史中的 妇女与性别(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 (2)忽视女性群体,缺少社会性别分析,如 仲富兰的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8401949)(学林出版社 2001 年版)、李 少兵的衣食住行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年版)、左玉河的婚丧嫁娶 (中国文史出 版社 2005 年版) 、李少兵、齐丽华、郭艳梅的节日节庆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年版) 等。这些论著介绍了民国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但只是泛泛而谈, 未能将女性作为一个独特群体进行研究。陆汉文的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 (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对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社会学 研究。其著作引入计量分析法,构建相应的社会指标体系,实属难能可贵。但遗憾的是满 纸都是图表和数字的宏观分析,女性的特质被湮没其中。 (3)未涉及女性意识问题,如罗 苏文的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夏晓虹的晚清女性与 近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游鉴明的近代中国的妇女与社会(1600 19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九十二年五月)等。这些论著虽然详尽论述了近 代以来女性日常生活领域的变革,但未能从性别视角进一步考察女性心理层面即女性意识 的嬗变。 “民国女子日常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这一选题属于交叉学科社会文化学范畴, 它涉及城市学、女性学、民俗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本选题试图将民俗学、心理学 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民国都市女性的日常生活作 一全面探讨。 (1)在观点阐述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运用实证法、比较法、综合法、心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在研究视角上,以民国都市 女性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日常活动史料的梳理与总结,以新的视角透 视女性意识的嬗变,对女性社会心理与思想意识进行分析和探究。 (3)在资料收集上,努 力收集一手资料,如申报 、 晨报 、 大公报 、 民国日报 、 东方杂志 、 游戏世界 等,同时采集图片资料和实地考察。 (4)在研究断限上,本文聚焦于五四运动至抗战爆发 (19191937) 。五四运动前及抗战爆发后的女性意识问题,本文不作重点论述。笔者真 诚希望,通过本选题研究,能为近代女性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弥补民国时期女性 研究的某些不足,解决女性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当前亟需构建两性和谐社会,透过日 常生活的变迁,剖析近代女性心理意识嬗变的轨迹,考察中国妇女解放的心路历程,对推 动当代女性确立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良 性发展,亦可提供有益借鉴。 3 一、女性意识觉醒历史背景观照一、女性意识觉醒历史背景观照 (一)传统社会女性日常生活解读(一)传统社会女性日常生活解读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妇女不占有生产资料,经济依附于男子。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女子不但没有人身自由,甚至连生存的权利都毫无保障。 我们可以对历史作一简单回顾。随着儒家文化的一统天下,汉代以后,儒学变为束缚 女子的教条,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三纲五常”将女子置于夫权的绝对统治之下。 “三从四德”成为妇女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妇女必须谨慎践行,不能僭越一步。两宋以 降,理学兴盛,理学家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把贞操观提到了比妇女生命还要重 要的地位,可谓以“理”杀人。尤其是他们炮制“存天理,灭人欲” 、 “金莲要小,牌坊要 大”的所谓理论,妇女更是被种种“天条”束缚,成为男人役使的奴隶和泄欲的工具。传 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三位一体,如同一张无形的罗网束缚着广大妇女,使她们 在日常生活中被定格、被物化,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衣食居行被严格限制。封建社会规定,男女有严格的内外之分,所谓“男主外,女主 内” 。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封建教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公认的 行为准则。妇女除煮饭洗衣、编织缝纫、料理家务外,其他事一概无权过问和参与。宋若 华著女论语更是将女子所应遵守的所谓操行、规范编成简短文字,流播坊间。全书 12 章,如“立身章”规定,妇女当“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操裙,喜莫大笑, 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 , “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等等。四字一句,合仄押韵, 易读易记,流毒甚广。明仁孝皇后撰内则 ,亦提倡妇女“慎言” “谨行” 。不仅在精神 上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国妇女还要缠足,遭受形体的摧残。缠足始于五代,先在宫廷和 上层妇女中流行,后来逐渐发展到中、下层甚至劳动妇女。明、清一些无聊文人欣赏妇女 小脚成癖,如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竟然研究小脚,认为小脚要瘦、要柔。梁启超曾揭示妇 女对男子的价值, “一曰充服役,二曰供玩好” 。缠足不仅束缚妇女的双脚,使女子失去劳 动能力,而且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广大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单调、无奈 的生活。衣食居行的不自由导致她们形成保守、多疑、怯懦的心理。 婚姻家庭不能自主。宗法制度下,婚姻的目的是为宗族繁衍后代,继承财产。女子结 婚也不是个人嫁夫, 而是嫁给夫姓的家族为妇。 婚姻大事严格遵守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 女子没有选择的自由,成了被买卖的物品。在封建宗法伦理观念主宰下,妇女在家中毫无 地位。统治者还炮制“母鸡不司晨,女人不算人” 、 “娶到的妻,买到的马,任我骑来任我 打”等谬论,以强化男尊女卑思想观念。封建女子不但遭受肉体上的欺凌,更要饱受精神 上的折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她们的作用;操持家务,当丈夫的“内助”是女子存在 的价值。 休闲娱乐没有权利。 “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使女子不能同异性接触,更无社 4 交活动的权利。封建时代,社会上一切文化场所都不对妇女开放,女子没有参与娱乐活动 的权利,日常生活沉闷死寂,毫无生气。她们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日渐形成内敛、柔弱、 自卑的畸形人格。在封建意识的主宰下,病态美成为这一时代的审美范式。女子完全“为 悦已者容” , 甚至不惜丧失生命, “为了追求那种野蛮的愚蠢的奇妙的美的理想而忍受痛苦, 把身体损坏了的事实。那样的美的要求不但不合卫生,有害健康,甚至有时把身体完全弄 糟而终于死亡” 。2 斯宾塞曾评述过: “人类的历史中最残酷最残忍的事,莫过于妇人的待遇。 ”漫长的封 建社会,中国女性作为一个整体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受四权压迫、受礼教束缚、受形 体摧残,在衣食居行、婚姻家庭、休闲娱乐等方面同男子处于不平等地位。她们精神被压 抑、被扭曲、被异化,形成了软弱、自卑、狭隘和依附心理,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一部 中国妇女日常生活史,就是一部女性被摧残、被奴役、被物化的历史。 (二)五四时期妇女个性解放思潮(二)五四时期妇女个性解放思潮 以日常生活领域为剖面以日常生活领域为剖面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入,中国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妇女个性解放思 潮。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长期落后的原因 之一在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他们从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入手,从经济、教育、 婚姻家庭等领域探讨妇女解放问题,力倡个性解放。这一时期讨论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 问题之一是男女平等问题(包括经济、政治、人格平等)。笔者拟以妇女个性解放思潮在 日常生活领域内的主张与实践为剖面进行探讨。 1、批判封建包办婚姻、批判封建包办婚姻 改革家庭旧制改革家庭旧制 婚姻家庭问题是妇女解放的日常生活保障。五四论者主要从婚姻主权和家庭制度两个 层面对封建旧制进行批判。 1919 年湖南长沙发生了新娘赵五贞自杀于花轿中的事件,在思想界激起强烈反响。青 年毛泽东围绕赵五贞自杀事件,连续写了 9 篇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悲剧的根源在 于“婚姻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志的不能独立,恋爱的不能自由” ,3封建婚姻制度 是扼杀青年人格独立与婚姻幸福的罪魁祸首。陈启民在赵五贞自刎纪实一文中写道: “牺性!牺性!代价!代价!为自由而流血!宁流血以争自由!赵女士万岁!中国女子的 前途万岁!”胡适、蔡元培、鲁迅、吴虞、李达等亦纷纷著文声讨封建礼教,呼吁男女 平等。吴虞的女权平议、李达的女子解放论、田汉的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是 当时关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的名篇。一位署名李鹤鸣的在解放与改造第 1 卷第 3 号发表的女子解放论写道:“女子若自己要解放,就应该早知早觉,先求精神上的 独立。依自然的冲动,应付环境,本诸自己的知情意,作真正的人的人生观宇宙观。 精神上得了自由,种种人的事业都可做得到了。”恽代英在结婚问题之研究一文 5 中,对封建婚姻旧制进行了分析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婚姻应有“子女自主”, 但“必以学校中设结婚学之学科”或“设研究结婚学之速成学校”,为青年传授婚姻知识。 有人指出,新婚姻制度应体现婚姻自由的主张, “一夫一妻,自由结婚,单级家庭,分工 互助,尊重人格,共守贞操,死后再婚,平等待遇” 。 4随着婚姻观念的变革,1920 年, 妇 女杂志开展了“婚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结论是婚姻自由应包括订婚、结婚、离婚、 再婚等完全自由的抉择权。 在改革家庭问题上,沈雁冰在家庭改制的研究一文中认为,应从妇女解放、儿女 教养和私产继承法的废除等三个方面实现对旧家庭的改制。孝道为家长专制的主要伦理依 据,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旧制中, “后”特指家族的男姓后代,重男轻女是旧制 家庭的重要特点, 在这样的封建家族中, 女子诸多权利被剥夺。 在家庭问题上, 胡适在 李 超传中批评了“有女不为有后的制度” 。一些人主张“单级家庭”(即单一家庭), “就是 指着一对夫妻和几个未成年的子女说的意思” , 5认为西方的家庭简单,胜过中国的大家庭 制度,中国若要人人有独立精神和自主人格,必须先把旧家庭制度打破。还有人则提出按 社会主义者的主张解决中国的家庭问题, “社会主义者主张由社会创办公厨、公共育儿所, 主张由社会给衣、 食、 住于凡替社会尽了力、 做了工的人, 主张由社会来教育小儿、 养老 一切都由社会去办了” 。6更一些人基于女性独立的基点,提出新女子应预算家庭收入,以 量入为出,诸如“衣服费、伙食费、住居费、卫生费、教育费、交际费、慈善费、临时费” 7 等。 这一时期,新旧家庭泾渭文明,特点迥异:新家庭女子有职业,旧家庭女子无职业; 新家庭起居定时,旧家庭居无定时;新家庭饮食有节,旧家庭饮食无节;新家庭娱乐有度, 旧家庭游戏无度;新家庭有经济预算,旧家庭经济混乱;新家庭节源开流;旧家庭挥霍无 度;新家庭和睦互助,旧家庭尔虞我诈。总之, “新家庭文明自由,男女平等;旧家庭野 蛮专制,男女异视” 。8 1920 年,时人妙然认为新妇女是“有完全人格,为社会上一个有 用的人。旧家庭是厉行专制,束缚自由,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物。改造社会,妇女也有一半 责任” 。9 2、主张男女社交公开、主张男女社交公开 提倡自由恋爱提倡自由恋爱 妇女解放运动是五四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诸如“男女平等” 、 “社交公开” 、 “恋 爱自由” 、 “婚姻自由” 、 “大学开女禁” 、 “各机关开放任用女职员”等口号在这一时期十分 流行。男女社交是五四时期谈论较多的问题,如杨潮声的男女社交公开 、徐彦之的男 女交际问题杂感 、李汉俊的男女社交应该怎样解决 、沈雁冰的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 见和男女社交问题等文章,都以大量篇幅论述了男女社交公开问题。 五四进步青年还积极要求大学开放女禁,实行男女同校。1919 年 5 月 19 日,甘肃女 青年邓春兰直接上书北大校长蔡元培, 要求大学开放女禁, 发出女子要求入大学的第一声, 并由此引发大学是否开女禁的激烈辩论。 少年中国特开辟专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胡适发表了大学开女禁的问题一文,认为大学应该开女禁,允许女子进入大学学习, 6 与男子公开交往。康白情的绝对的男女同校 、周炳琳的开放大学与妇女解放等文 章也都呼吁给予女子同样的教育权。1920 年,北京大学第一次招收 9 名女学生入人文科旁 听。 “在天津,首先是把男女同学分别组织的学生联合会合并,共同工作。 ”10之后,男女 青年们组织学会、互相交往,并在交往中产生真挚的恋爱之情,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幸福家 庭。其中,以“向蔡同盟”为代表的五四夫妻堪称自由恋爱的典范。 可见,只有打破男女社交的壁垒,在日常生活领域为女子开辟绿色通道,才有可能使 她们和男子一样真正走入社会,接纳新生事物。而唯有如此,才能使女性更新自身根深蒂 固的封建观念,主动改造周围生活环境,实现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的价值。 3、大胆否定传统的“良妻贤母”观念、大胆否定传统的“良妻贤母”观念 “良妻贤母主义”实为孔孟之道的说教,它严重束缚妇女个性的解放,“女人被人把 母、妻两字笼罩住,就轻轻把人格取消了”。111918 年, 新青年首登欧洲戏 剧大师易卜生的名作傀儡家庭 ,后译为娜拉或玩偶之家 ,引起了中国社会极大 的震动。同年 9 月,胡适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作了美国的妇人的讲演,肯定了美国女 子的人生观。他指出,美国的女子人生观是一种“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 也就是我这里所谓“人”的人生观。女子也是“堂常的一个人,有许多该尽的责任,有许 多可做的事业,何必定须做人家的良妻贤母,才算尽我的天职,才算做我的事业呢”? 12 换一句话说,女子同男子一样,都要努力做人。这种“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便是“自 立”的观念,意在倡导妇女自立精神。只有妇女在精神上独立,才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做 一个自由独立的人。鲁迅也猛烈批驳了“良妻贤母主义”,指出所谓“良妻贤母” ,其教 化的目的无非是使女子更好地“做高等阶级的玩具”。应该说,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女子认 识自身的主体地位与价值有一定的促动作用。在上述思想影响下,很多都市女青年勇敢走 出了倍受束缚的封建家庭,踏入广阔的社会,寻求自身的价值。 “请诸君熟记着娜拉说的 一切的事,我总得自己想想看,我总得自己明白懂得。这就是觉悟的方法,也就是做 人的道理。”13 总之,五四新文化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无情批判,有力地推动了 社会风尚的变革。而对封建思想堡垒的批判与冲击,是都市女子谋求自身解放的重要思想 前提,“故女子若不想争回自己的地位和人格则已;若想争回自己的地位和人格则已,那 么唯一的出路,非把男权社会打倒,创造一男女平权的社会不可了”。14 五四时期,妇 女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为都市女子思想变迁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一时期,都市女 性受现代思想冲击,睁开睡眼,眺望世界,并对自身及周围社会环境不断认识和思考,女 性意识开始觉醒。 (三)女性意识觉醒动因探析(三)女性意识觉醒动因探析 五四时期,妇女个性解放思潮犹如滚滚春雷,振聋发聩。在新思潮推动下,中国社会 变革空前。“在这一个旧时代的胚胎里还没有产生出一个新社会的宁馨,因着时代的社会 7 的潮流动激,迷梦中的妇女们也不期然而惊醒了她们的迷梦,动进社会的生活漩涡,充当 起社会生产的构成员来。”15 可见,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在更广阔的背 景下催生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1、经济的开放和多元为妇女意识觉醒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的开放和多元为妇女意识觉醒奠定了物质基础 “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16民国时期,中国社 会经济进一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趋于多元。自然经济的日渐解体,商品经济的不断 发展,使都市女子的日常生活消费活动不再囿于固有的狭小空间,而与市场紧密相连。加 之中外贸易的发展,国外新式服装、化妆品、手饰等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正是来自西方 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象思想那 么感染人心, 但它比思想更广泛地直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 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旧与新,中与西,于是难分难割。”17 经济变迁直接 影响着都市女性的日常消费活动,并由此引发女性思想观念的嬗变。 经济的变革还使部分女性走出家庭自谋职业,出现近代职业女性群体。据全国高等 教育统计 ,1929 年,全国大学女教师有 276 人,1930 年上升为 313 人。她们虽然人数不 多,但在二三十年代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职业群体。相比普通女工,职业女性有更独 立的经济收入,且收入颇丰,其总体水平,在都市居中等上下。李小江认为对于女性来讲, 所谓解放说得实际一些,就是“能走自己的路,能有自己独立的社会身份,能够做自 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愿望中的生活方式,还有能够爱她所爱,也能弃她不爱”。18毫无 疑问,这一切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前提,“故欲妇女解放,地位改善,必须由经济获得为入 手,而经济权之获得,又必须以全体妇女为对象,从唤醒大多数妇女觉悟入手” 。19由此 可知,近代以来,经济的变迁为都市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谋求自身解放奠定必要的物质基 础。 2、国家政权的干预为妇女自身的解放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家政权的干预为妇女自身的解放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近代中国,国家政权在改造传统性别制度、构建新型的性别关系方面起过程度不同 的作用。应该说,很多情况下, “妇女运动的成果只有通过作为权力机构的政府的运作, 才能变成女性的实际利益” 。20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的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引导具有一 定的强制性,其力量是其它团体或组织无法比拟的。国家政权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 范围内为妇女谋求自身解放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时期,各类政府都颁布过改良风俗的措 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日常生活习俗的变革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如服饰改革方面,20 世 纪 20 年代末,国民政府颁布服饰条例 ,对礼服和公服作了规定。其中,女服主要有两 种:一蓝上衣、黑裙,二蓝旗袍。30 年代,再颁布法令以提倡国货: “九日专电:(南京) 中央民运会令各级党部转全国妇女团体,通知妇女界,一致提倡国货,摒除浮华。”21 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婚嫁习俗的措施,如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 女性同样具有离婚的权利。在一定意义上,这些规定对于身处婚姻附属地位的女性挑战旧 婚姻制度,摆脱不幸婚姻的桎梏提供了政治保障。 8 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的基本功能。虽然近代政权制定法律、法规推动 社会风俗的变革,多迫于妇女运动的强大声势,但国家政权的干预毕竟为妇女自身的解放 提供了制度支撑,譬如没有晚清政权、临时政府、国民政府一次又一次颁布禁缠足令,恐 怕此种陋俗在都市还会长期存在。又如近代政权几乎都颁布过禁奢侈、赌博的条令,它对 妇女自身的觉悟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政府掌握教化系统,控制舆论导向,对于营造 有利于妇女解放的社会环境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3、报纸媒体的宣传为都市女性意识嬗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报纸媒体的宣传为都市女性意识嬗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随着近代传媒事业的发展,读报、看电影成为都市女性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并 日渐成为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大量资讯通过媒介进入女性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和改 变着女性的思想观念。民国时期,日常生活趋于多元化,传媒作用功不可没。电影、收音 机、留声机、报刊杂志等媒介不时地传播时尚,引领潮流,使都市女子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服饰变迁与媒介密不可分, “现在的服饰可谓电影服饰,因为现下流行的服饰大多是一般 电影女演员造成的” ,22如剪发与旗袍“在今春已成弩末之势,而一经黎明晖采取即又复 辟起来” 。23申报 、 大公报 、 东方杂志等报刊杂志更是以大量版面宣传西方文化, 介绍西式生活方式。特别是申报 ,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诉求和女 性认同,为都市女性意识觉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些文字、图片和声音,传递着时代的 信息,有力地促进了日常生活的变革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健全与否是社会的缩影,同时直接影响女子的生活状况和 思想意识。传统家庭中,妇女只是男子的玩物和生儿育女的工具。五四后,关于改革家庭 的新思想广泛传播。一些刊物更是创办专栏,倡导新风,如新妇女杂志宣称: “我们 的口号是有了健全的新妇女,才能创造健全的新家庭。有了健全的新家庭,才能建设健全 的新中国。 ”1927 年 2 月 11 日, 大公报 “家庭与妇女”专栏“我们的旨趣”写道: “我 们并不是盼望女子专做贤妻良母 ,我们是盼望女子在什么时候要记着她是家庭中的重 要分子,不要忽视她的责任。 ”都市女子对自己在家庭中位置和作用进行反思,发出了自 己的声音。1927 年 9 月 8 日, 大公报刊载的我的家庭一文,表明了 my 女士对婚 姻家庭的看法。她认为男女双方, “第一,必须能力相当;第二,必须志趣相同;第三, 必须经济独立” 。又如大公报推出的副刊家庭与妇女 ,虽然创办短短几年,但其 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女性婚姻、服饰、装束、烹饪、无线电等等,向读者展示了现代女子 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构建出一个由编者、作者、读者共同参与的虚拟的舆论空间,为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精神天地。 总之,这一时期,都市女子不再以封建教条为评价准绳和生活准则,而是用新的价值 取向,新的理想追求审视自己,对自我重新定位与思考。“我们应彻底明了,妇女已不是 家庭或男子的奴隶,而是民族国家的主人。 ”24 她们不断反驳和背叛礼教束缚,不断超越 自我,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女性平等自由意识不断觉醒。 9 二、服饰变迁彰显女性意识二、服饰变迁彰显女性意识 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中说: “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 ”习俗的 变化最能体现社会变革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服饰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或群体思想 意识、 生活习俗最直观的外在表现, 又是衡量社会或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尺。 张爱玲说: “在 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 那就是衣服。我们各自住在各人的衣服里。”民国时期正处于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 西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日常生活符号的女性服饰也发生着变革, “扇子 愈扇愈小,帽子愈戴愈兴;袍褂愈穿愈窄,女衣愈着愈短;刘海愈留愈长,眼镜愈带愈假, 女子愈装愈像男,男子愈装愈像女。此近年装饰之现象也,是之谓服妖” 。25 民国都市女 性服饰的变迁,引发女性意识嬗变,折射出现代文明之光。 (一)剪发放足挣脱封建羁绊 (一)剪发放足挣脱封建羁绊 蓄发缠足是中国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它束缚残害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服饰的变 革首先便是从革除这些千年陈规陋习开始的。民国时期,都市女子纷纷剪发、放足,迈出 了反对封建思想,谋求自身解放的蹒跚步履。 头发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在传统观念中,头发是很珍贵的东西,因为“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儒家文化主张保护头发,明代以前成年男女蓄全发而髻 于头顶。发髻可谓传统女性的一大装饰特征,“中国妇女的发髻正跟西洋妇女的帽子和近 东妇女的面幕一样是一种表现妇女个性的特殊装饰” 。26 民初,学界女子倡导革新,效仿 东洋妇女发髻,将乌丝挽成冠冕式,以致名嫒闺秀竞尚。这一时期,女子发式千姿百态。 有关资料显示,那时,女性时髦发式有十余种,如处女式、刘海式、圆弧式、水波式、镰 刀式、垂苏式、绞练式、平分式、定波式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声报告书写培训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 初中校本研修培训
- 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报告(英文版)-EMBER
-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第二课时教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中智天津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基础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感控管理培训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读后续写+替补队员+讲义
- 药物临床试验科普
- 2024年内江市事业单位医疗岗招聘笔试真题
- 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和预防
- 杭州浙江杭州市上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编外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37-T 4612-2023 化妆品生产企业批生产记录常用管理规范
- 城市道路养护雨季应对措施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五单元:走近大国工匠(一)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贡献【课件】
- 2025年湖南怀化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属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厨师操作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