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 第一部分:分析研究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必要性。之所以要 对选文标准进行研究,一方面是鉴于选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 出于新的教材编审体制下的现实需要。由于选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 分,而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主要是通过对选文的教学来实现的,选文的 质量是决定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材编写者 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衡量标准来确保选文的良好质量。另外,我国的教 材编审体制已由“一纲一本 转为“多纲多本”,越来越多的集体和个人 参与到了教材编写者的竞争行列中,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有一套选文 标准作为人们编写和选择教材的依据。 第二部分:论证“文质兼美”是语文教材选文的总标准。从我国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几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关选文标准 的规定可以看出,“文质兼美”是当代中国语文教材编选过程中一以贯 之的选文标准,这是由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性质 决定的。“文质兼美 标准除了要求选文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选文者同 等程度的重视外,还要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编选能与时俱进,注重 时代性与趣味性。 第三部分:论述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选文标准的具体化。主 要从思想文化标准和语言规范标准两方面论述。在思想文化方面,首 先,选文既要传播社会主导文化又要重视大众文化;其次,选文既要 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吸纳外来文化。语言规范方面,选文语言应该符合 用语规范、措辞讲究、表述典型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材,选文,选文标准 a b s t r a c t 1 1 1 i sp 印e rd i s c u s s e ss t a n d a r d sf ;d rt e x t s s e l e c t i o n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 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b o o k sf 沁mt h r e em 勾o ra s p e c t s p a r ti :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r e s e a r c ho ns t a n d a r d sf o rt e x t s s e l e c t i o ni n m i d d l es c h o o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b o o k si ss t u d i e d t h er e a s o n sw h yw ed o t h i sr e s e a r c ha r et h a ts e l e c t e dt e x t sa u r eo f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o nt h eo n e h a n d 锄do n 廿1 eo m e rh a n d ,t l l e ya r ea l s on e e d e di nt h en e we d i t i o n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t 1 1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s i n c et h ee l e c t e dt e x t sa r et 1 1 e m 萄o rp 叭o f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t a s k so f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 a r ec o m p l e t e dm a i n l yb ym e a n so ft e a c h i n gt h es e l e c t e dt e x t s ,t h eq u a l i t y o f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a n d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r e l i e sh e a v i l yo nt h a t o ft l l es e l e c t e dt e x t s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n e c e s s a uf o rt h ee d i t o r sa n dt l l e 、r i t e r so f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t oe n s u r et h eh i 曲q u a l i t yo fs e l e c t e dt e x t si n t e r m so fs o m ec r i t e r i a i na d d i t i o n ,w i t ht h et r a n s f o n i l a t i o no fc h i n a s e d i t i o na n de v 甜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f r o mo n eo u t l i n ef o r o n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t om o r eo u t l i n e sf o rm o r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 m o r ea n dm o r ei n d i v i d u a l sa i l dg f o u p st a l ( ep a r ti n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w o r k o fe d i t i n ga n dw r i t i i 培t e a c h i n gb o o k s u n d e rt h i sc i r c u m s t a n c e ,as e to f s 伽d a r d sa r en e e d e da sw e l l p a n i i :t h e0 v e r a us t a n d 砌o f h i 曲q u a l i t ya n dg r e a tb e a u 够f o r s e l e c t i i l gt e ) ( t si n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i su n d e 唱o n ep r o v i n g f r o m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o fm es e l e c t e dt e x t sc r i t e r i a i ns e v e r a lm i d d l es c h o o l 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o u u i n e sa n dc o u r s es t a n d a r d sa f t e r19 6 0 s ,h i 曲q u a l i t y a n dg r e a tb e a u t yh a sb e e nt h ec o n s i s t e n ts t a n d a r df o r s e l e c t i n ga n d e d i t i n gt e x t si n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w h i c hi sd e c i d e db yt h e c b i i l e s es u b j e c t sb 嬲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i n t e 掣a t i n gf e a t u r e so ft o o la n d h u m a i l i 够b e s i d e sp a y i n gt 1 1 es a m ee x t e n t 扰e n t i o nb yt h ee d i t o r sa n dt i l e w r i t e r s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t ob o t ht h ef o ma n d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t e x t s , m i ss t a n d a r da l s or e q u e s t st h a tt h es e l e c t e dt e x t ss h o u l dd e v e l o pw i t ht h e i i t i m e ss ot l l a t t l l e y c a nb ei n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t i m e sa i l dm e 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e s t s p a r t :n es p e c 墒c a t i o no f 廿l es e l e c t e dt e x t s s t 觚d 莉o fh i g t l q u m i t ya n dg r e a tb e 踟够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i s e l a b 咖e dm a i n l y0 n 唧e c t so fi d e o l o g i c a la | l dc u l t l 肭ls t 觚d a r d s 锄d l 锄g u a g es t 觚删i z a t i o n 0 1 1 1i d e o l 9 9 y 锄dc u l t u r e ,6 r s to fa l l ,m es e l e c t i 耐 t e x ts h o u l da d v o c a t et l l ep 0 1 ) u l a rc u l t u r ea n ds t r e s st h em a s sc u l t u r e 懿 、1 1 s e c o n d l y m e ys h o u l da l s oa t t a c hi m p o r t 锄c et ot i l e 砌i t i o n a l c u l t u u ew h i l e a b s o r b i n gf o r e i g n c u l t i l r e s o n l a l l g u a g en o m s , t h e l 锄g 眦唱eo f t l l es e l e c t e dt e x ts h o u l db e a c c u r a t e ,v i v i da n dt y p i c a l 1 (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s e l e c t e dt e x t , s t a i l d 砌sf - 0 rs e l e c t i n gt e x t s l i i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引言和文献综述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通过言语实践训练语文能力这一突出特征,作为 典范的言语现实形态的选文成为了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这种编排体例从 一千多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开始 一直延续至今,因此,选文的质量成为决定语文教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同时,由于语文教学的几大主要任务,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能 力和习惯的训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观的教育,以及学生的 知识积累,也主要是通过对选文的教学来实现的,所以,语文教材中选 文的质量也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自e 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 “一纲一本单格局,向“一纲多本? 、“多纲多本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竞 争机制被引入教材市场,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再只是一种政府行为, 现在,无论是机关、团体还是个人都有了编写教材的权利,教师和学生 同时也拥有了在多套教材中进行选择的权利。选文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 不管是编写语文教材还是选择语文教材,都需要有一套选文标准作为依 据。虽然,在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于选文标准的规定, 但这一规定比较简单,不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材使用者的实际操作,所 以,有必要对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展开性的阐述。 本文重点参阅了两类文献:类是语文教材研究著作,另一类是语 文教学论理论刊物。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是编写和选用语文教材必须 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教材研究都很 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许多教材研究专著根本没有专门对选文标准进行 探讨的章节。而语文专业杂志上大量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文章,也基本 上只是对选文的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长期实彳亍一纲一本的“国 定钟的教科书制度,由全国通用教材一统天下的做法有关。 我国从1 9 8 6 年开始,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改为审定制,实行 编审分开,并开始逐步推行一纲多本 “多纲多本的教材政策。这项教材 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试编、试用各种语文 实验课本的热潮,语文教材改革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且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真正为广大师生所特别喜爱的、接近完美的语 文教材,还并不多见。于是,语文教材理论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对语文 硕士学位论文 教材选文标准的研究,以便找到提高语文教材编写水平的方法。最近几 年,各种专业刊物上这方面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王晓霞的当代初中 语文阅读教材选文标准的理论建构和蔡忠平的浅谈中学语文教材选 文标准是其中比皎有代表性的两篇系统研究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文章。 王晓霞的文章通过总结当代我国大陆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由解放初期 盼典剃堂惭滩,到改革于嘣晤盼应用性标、准,直至新时期的卟性化 标准的历史演变,比较国外及港台地区已有的文化本位选文标准、社会 本位选文标准和个人本位选文标准这三类选文标准观,提出了当代理性 白勺三啦一体多元化选文标准观,指出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应该立足于学生 “主体的心理发展,注重于社会实际应用,考虑到文化传承,表现为超文 质兼美,遵循素养蕴蓄性原则、文化传承性原则、个性发展性原则和信 息网络化原则。蔡忠平的文章则通过对我国历年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 准关于语文教材选材标准的简要回顾、总结和对以往语文教材选文内容 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等弊端的透视,指 出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拓展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开 放性原则。以上文章提出的观点都颇具启发意义,本文正是在反患吸收 e 述理论成果的基础匕,结合传统l 勺文质兼美选文标准观展开论述的。 1 继续研究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必要性 1 1 选文的质量是决定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1 1 1 选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 教材( 本文主要是指教科书) 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培养学生 综合素质的沃土。与学校其他课程教材以“学科系统知识为序的编排体例 不同,现代语文亳肺才编排体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以选文( 也称范文 或课文) 为主体。这种编排体例始于一千多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昭 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它的出现意味着语文教材逐渐从经、史、 哲、伦读本中分离出来,更趋近其乞苯真? ,更具有语文的特性。之后,宋 代真德秀编文章正宗、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吴楚材、吴调侯编 古文观ie 、曾国藩编经史百家杂钞以及现当代绝大部分大、中、 小学语文教材都继承了这个传统。 尽管后来的编写者陆续将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等其他相 关内容加入语文教材,以使其更趋于完善,更适合教学,但是选文在语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文教材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是进行交往教育 的核心课程,以培养生命个体在现实生活里的言语交往能力为己任,以 语文教育里的“学得来促进现实生活里的“言语习得,而一切语言都可 以用这个方法去学。这就是说要通过实践去学,同时也学一些极简明的, 只涉及它与业已学会的语言之间的异点的规则,要通过涉及业已熟悉的 题目的练习去学。蛾纽斯归纳出来的这些语文教学法抓住了一切语 言学习的共性,即以“通过实践去学为主,同时渗透少量简明的语言规则 ( 指文法规则) ,帮助并强化从实践得来的知识。因此,语文教育中对语 言的学习必须直接同典范的言语现实形态( 即选文) 打交道,直接从鲜 活的实例中汲取营养,进行言语技能的训练,而系统的理论性语文知识 的学习应退到第二位。通过言语实践来训练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这一 最突出的特征决定了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主体地位,选文质量也成为决 定语文教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1 1 2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选文教学来实现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基础知识 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知识和读写知识、听 说知识、文学知识以及般的人类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文字作 直接的、概括的说明,但这种文字说明,不管怎么生动形象,总是概括 的、诉诸理性的,不可能给人以具体的、深刻的印象。要想让学生在具 体感受、直接领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就必须引导 他们去读文章,去读大量语言作品。一篇优秀的范文,是用字造句、构 段谋篇的典范的体现者,是语法、修辞、逻辑以及各种表达方式的完美 结合的整体。一篇选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位不出声的语文教师, 它随处都在告诉你这个字该怎么写,这个词该怎么用,这个句子表现力 为什么强,这个段落有什么作用,这种表达方式为什么在这里适用等等。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囝,这例子,就是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的范例。 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于实 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训练是知识 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语文能力和习惯,不能凭空得来,只能够扎扎实实 地训练,通过训练逐步养成。教材中的选文,正是学生训练能力、培养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9 1 6 0 。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册)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祉1 9 8 0 1 5 2 。 3 硕士学位论文 习惯的最重要的凭借物。例如朗读,是一种读文的方式;朗读得好,也 是种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选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按教师的 要求学着朗读,这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朗 读能力的训练就离不开选文这个重要凭借物。又如查阅工具书,是一种 读文的重要辅助手段,熟练地、准确地翻查工具书,也是一种语文能力, 而这种能力也主要是在对选文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在研读选文的时候, 教师指导学生学着翻查字典词典独立解决选文中的生字生词,这样反复 实践,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懂得了各种工具书该怎么查、怎么用,而且 逐步养成了遇到字词障碍就主动地去翻查工具书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 选文就成了训练学生查找工具书的能力的凭借物。 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观的教育也是语文教育所要承担的任务,这两 项任务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对选文的教学。例如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爱国主 义教育,语文课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决不能靠枯燥、抽象的说教,而是 要靠选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感人力量去震撼学生的心灵,像都德的最后 一课就具有这样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审美观教育也主要是凭借对选文 中众多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的。所谓审美观,也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 中对美的总的观点。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读进去x 跳出来。首先 是? i 卖进去,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入角色,深入意境, 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又要恻b 出来,以理智分析艺术形象,认识艺术形象 的意义,对文学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整个审美教育的过程都是凭借以 选文形式出现的文学作品进行的,因而选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审 美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凭借物。 此外,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步的。因此, 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存,不断地扩大知识视野,是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的 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中学生在校学习,受特定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广泛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他们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各科教 材。语文教材中的大量选文,对中学生来说,无异是大大小小的百科知 识,是他们获取中外古今各种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的重要源泉。例如, 从大量的记叙文中,他们可以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各个历史 时期的杰出人物,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的崭新风貌,伟大祖国美好的自然风光,异国风情的画卷等等;从大量 。 的说明文中,f 电f 门可以获得有关建筑艺术、物候天象、自然生态、现代 科技以及思维科学等等方面许多生动有趣的知识;从大量的议论文中,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他们可以明白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治学、怎样正确理解事物发展 规律等等方面的道理。渗透在这些选文中的信息,由于是用优美的语言、 生动的形象、严密的逻辑传达出来的,因此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深刻 地印记在脑际。所以,选文也是学生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借以提高语文 能力的重要凭借。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选文的教学来实现的,因 而语文教材中选文的质量也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1 2 落实选文标准是我国“多纲多本”教材编审体制的需要 1 2 1 “一纲一本”体制及其弊端 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实行的是编审合一 的出版发行体制,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教学大纲,组织专门机 构或人员根据大纲编写教材,并规定有关学校统一执行大纲、使用教材。 这就形成了全国亿万学生都用一套课本的大一统局面,而且这“一本是在 国家颁布的一个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这种局面俗称“一纲一 本。 “一纲一本的教材编审体制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 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弊端也日益凸现出来。 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的基本素质 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求全国学生均按国 家规定的一套教学大纲、一本教材学习就不能适应各地各类中等教育对 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现代 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现代社会对其社会成员语文素质的要求 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文教材是培养现代人语文素质的主要凭 借,因而社会的发展也必然要求中学语文教材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在“一 纲一本的教材编审体制下,教材的编写缺乏竞争,在缺乏竞争压力的情 况下教材开发者就不太会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太关注学校、 老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忽视对教材的改进和更新,使得语文 教材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 1 2 2 “多纲多本”体制及其面临的问题 由于“一纲一本”的教材编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国情和现代教育 的需要,我国从8 0 年代初开始尝试这种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在全国使用 “通用教材的情况下,允许一些地区或学校使用白编或他编的实验教材。 1 9 8 6 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中小学教材要在 硕士学位论文 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 委员会,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制度推出重大改革,由编审合一改为编审 分开,鼓励各个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有条件的专家、学者和 教师个人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统一的基本要求编写教材,允许在内容 选择和体系安排上有不同风格。但是,所有公开发行的供中小学教学使 用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视听资料,都要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 才能提供给学校选用。“编审分开制度把竞争机制引入教材编写领域,极 其有力地推动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的试编试用各种语文实验课 本的热潮。1 9 9 2 年8 月,国家教委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行) 和2 4 个学科的教学大纲( 试用) 。根据课程 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的多套义务教育教材和若干种语文单科教材,被列 入国家教委1 9 9 3 年秋季普通初级中学教学用书目录,向全国推荐, 供各地各校选择试用。到了1 9 9 3 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 全面铺开时,长期作为“通用本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被改为“推荐 本,而同时被推荐给各地各校选择使用的,还有其它一些地方版本。据 统计,1 9 9 3 年秋季开始,已有l o 多种初级中学语文教材同时在各地使用。 至此,建国以来,国家统编一本教材的局面已经结束,“纲多本的新型 教材体制登上了我国教材建设的历史舞台。 当前,已由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正式出 版,并向全国推荐试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共有9 种,它们是: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三年制初中教科书“语文 ( 简称“人教本三 年) 。 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四年制初中教科书气吾文( 简称“人教本四 年? ) 。 三、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 四j ii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简称“四川本! ) 。 四、广东省教育厅、福建省教委、海南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共 同组织编写,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 简称“广东 本) 。 五、北京师范大学五四 学制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出版的四年制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简称“师大本) 。 六、四川西昌地区教材编写组编( 颜振遥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简称“自学辅导本,) 。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材编写组编( 沈天心主编) ,中国 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制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 简称“附中本 ) 。 八、江苏泰州中学、泰州教研室编( 洪宗礼主编) ,江苏省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 简称“江苏本) 。 九、辽宁鞍山十五中学欧阳黛娜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 用课本语文阅读、语文写作( 简称“辽宁本) 。 除此之外,还有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由大学单独或共 同编写的,由企业和教研机构联合编写的,以至一所中学集体编写或个 人独立编写的教材。在试用中影响较大者,还有以下几种: 一、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徐汇 区教育局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 - 9 年级试用课本j 语文( 简称“上 海h 版? ) 。 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委员会组织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阐北区教 育局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 - 9 年级试用课本语文( 简称“上海s 版? ) 。 三、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编委会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初中课本( 试用) “语文 ( 简称浙江本) 。 四、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编( 耿法禹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初中语文试验课本语文( 简称广西本) 。 五、华东师大一附中陆继椿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分类集中 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缘实验课本( 简称双分本,) 。 六、北京教育学院高原编,开明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作文三级训练手册和“阅读三级训练课本( 简称三级训练本 ) 。 七、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 简称“人教合编本) 。 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初中阅读、作文汉语( 简称人 教分编本) 。 九、朱绍禹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实验课本现 代语文、古代语文( 简称“东北师大本? ) 。 从多种角度综合考察以上十几种教材,有如下一些明显的差异: 第一,编写依据不同。大多数教材依据的是国家教委印发的“课程计 划和“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但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发展地 区和西部边远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了适应不同地区教育的需要,就 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形成了一些地区教材不同的编写依据。例如,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浙江有自订盼课程标准,人教社两套教材依据的则是1 9 8 6 年的 教学大纲。因此,实际上形成了当前白勺多纲多本并存的局面。 第二,面向地区不同。人教社的“三年、四年本力求面向全国广大地 区。“广东本面向沿海地区,称为沿海版。“四川本主要供内地广大农 村和城镇学校使用,称为内地版? 。上海的h 、s 版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略高于国订义务教育大纲,实验时被称为“发达地区版。这样,在辽阔 的国土上,各地都可选用适合于自己情况的教材了。 第三,适用学制不同。就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在中小学 阶段划分上,有六三制、五四制的,还有缩短了1 年,五三制学制的, 当前的多种语文教材就适应了这不同学制的时间要求。如大多数教材适 用予六三制初中。“人教本四年和北师大本适用于五四带巾初中。 上海h 、s 版,适用于九年制中小学昏9 年版。 第四,各种教材的编写力量不同。语文教材集体合编的,有国家、 省市、大学的出版社组织人员编写的,有的还有企业单位的介入,如上 海s 版的教材编写,就有匕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参与。个人编定的有特级 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等。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为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 体系的安排上呈现不同风格,为语文教材的现代化,开创了平等竞争的 良好势头。 第五,分编型与合编型教材并存。新中国建立以后,除了5 0 年代一 个短时间内曾经试编和试用过文学、汉语分编型教材以外,基本上沿用 的是统一的合编型教材。8 0 年代以来,各种分编型教材相继问世,给人 以耳目一新之感。 第六,审定教材的程序不同。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批 各种教材,各种教材只有审批通过方可使用。但一些区域性的教材,由 该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就可以试用。例如,“浙江本,、“上 海本的试用就是浙江省和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但 是,教科书编写是项严肃的教育工程,任何版本的教科书在试用之前, 都必须经有关部门审定,否则教师有权拒绝使用。 综合匕述情况看,目前我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各地编制、国家 审定、学校选用、多纲多本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制新局面。在多纲多本 的教材编审体制下,势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到教材编写 甘其勋语文教育文选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7 2 0 3 - 2 0 6 。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者的行列中。面对这样的情况,又有新的问题摆在了教材编写者和教材 选用者的面前:教材编写者依据什么来提升自己所编教材的质量,从而 确保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拥有了教材选用权的老师和学生又依 据什么在众多版本的教材中作出选择,以确保更优质、更适用的教材进 入课堂呢?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有一套衡量教材质量的标准体系 作为人们编写和选择教材的依据。如本章第一节所述,选文是语文教材 的主体部分,选文的质量是决定语文教材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衡 量语文教材质量的标准体系中,决定选文质量的选文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居于主体地位的。就研究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必要性而言,其中重 要的一条就是,目前我国多纲多本的教材编审体制需要有一套选文标准 作为编选教材的依据。虽然,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 实验稿,2 0 0 1 年版) 中有关于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规定,其具 体内容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 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显而易见, 这一规定比较简单,不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材使用者的实际操作。所以, 有必要对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展开性的阐述。 2 “文质兼美”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总标准 2 1 “文质兼美 是我国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要以“文质兼美 作为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这一问题是他在1 9 6 2 年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中 学语文编辑室的书面指示中谈到的。当时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志提出把 谈学逻辑( 作者潘梓年) 、在莱比锡审讯的最后发言( 节选白季 米特洛夫选集) 、在法庭上( 节选自高尔基母亲) 、工厂技术革命 的新气象、火光、在狱中( 节选白青春之歌) 、怎样评价 等七篇文章选进教科书,叶老却提出不同意见,说这七篇文章仅 为粗坯,“实未具语文教材之资格。我人决不宜抱唯名主义,以为如潘 梓年茅盾二位之文,尚有何话说。我人亦不宜盲从市场情况,以为季 米特洛夫选集、母亲、青春之歌行销至广,读者至众,何妨采录 其一章一节为教材。我人首须措意者,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1 4 硕士学位论文 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而此七篇者, 姑谓其质皆属精英,若论其文,则至为芜杂。意不明确者,语违典则者, 往往而有,流行之赘言,碍口之累句,时出其间。以是为教,宁非导学 生于言之无文之境乎? 在这一段书面指示中叶老强调语文教材不同 于一般的阅读材料,为其选文必须坚挣文质兼美的标准,坚持为学生负 责,而不能被作者的名声和市场的行情所左右。此后,“文质兼美便成为 我国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关于这一点,从我国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 几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关选文的规定可以得到充分证实: 1 9 6 3 年5 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规定:“课文必须 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 学生学习的典范。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 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 1 9 7 8 年3 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 1 9 8 0 年修改本) 规定:“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言 文字好,适合教学。 1 9 8 6 年1 2 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文要选取文质 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 1 9 8 8 年6 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审 稿) 规定:“课文应该文质兼美,难易适度,适合教学,题材和体裁丰 富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9 9 2 年6 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规定:“课 文要文质兼美。内容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 养学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 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课文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 是经过_ = 定的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题材和体裁应该丰富 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0 0 0 年3 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 订版) 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 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 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课文的选编一致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湖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4 1 2 2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2 0 0 1 年7 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规定:“教 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 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从以上几个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关选文规定的历史演变中不 难发现,“文质兼芙是当代中国语文教材编选过程中一以贯之的选文标 准。 2 2 “文质兼美”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2 2 1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2 0 0 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哒段话告诉我们,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 2 1 1 工具性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 具有“实用 、“中介的含义。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所谓语文就是语言 文字,语言即口头语言,文字即书面语言。语文学科是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统而言之的广义的语言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就是语言,学 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无论是 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都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就语言的本质作用而言, 它是人与人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对于这一点,可以从 三个方面来说明:从人类历史看,白远古的原始社会起,人类就是凭借 语言进行交际、交流和协作的;从个人成长看,个人需要以语言作为毕 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里,语言文字是无处不见、到处 要用的,从呀呀学语到身后丧葬的漫长的人生历程,从个别交往到卫星 通讯的广袤的大干世界,无处不见语文,衣食住行,看书读报,听歌观 剧,街谈巷议,婚丧喜庆,到处要用语文,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 语言交际;从文化发展看,人类科学文化的丰富遗产必须借助语言来传 递、发掘和发展,这也说明,生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也是通过语言 来交流思想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起嘶 大林也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被 2 0 0 1 1 列宁论民主自决权列宁选集( 第二卷) 第2 版人民出版社1 9 7 2 :5 0 8 。 硕士学位论文 到互相了解。: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人类更 好的生存和发展。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 具和强大武器。学校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这 个人类交际和交流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语 文这一工具的能力,即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 能力。 2 2 1 2 人文 生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人文性,实际上 包含了过去所提到的思想性、文学性、社会性、教育性、情感| 生、审美 性、文化性等内容。 语言固然是工具,但它不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工具,像工人的锯钳刨、 农民的锄犁耙那样,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是表情达意,那么 语言一经人们掌握和运用,便会产生具有思想感情的实际效应。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x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 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 现实的意识。囝叶圣陶也说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 脑子里在说话一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 来,就是文字。q 塞些论断都科学地说明了语言与思想意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也就是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态,是思 想的物化,一定的语言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思想,不包含任何思想的语言 是不存在的。听人说话和阅读文章就是理解别人的思想,自己说话和写 作文章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点,在语文教材中也表现得非常明 显。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管是文学性的还是非文学性的,都是表现观 点、态度、思想、感情的;就连词和短语之类的一般的语言材料,也有 褒贬抑扬之分。 语文学科之所以具有人文性,不仅仅只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 壳,还在于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语音、符号系统,而是在其中积淀 了这个民族的睿智、这个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的精神。母语教育不同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出版拭1 9 r 7 1 1 6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 9 6 0 5 2 5 、3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舳4 4 8 。 1 2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 于外语教学中的“日常会话 训练,翻来覆去地只在几个句型上兜圈子。母 语是一个人首要的民族标记,教母语同时也就在教民族的文化、民族的 思想、民族的感情。母语学习的过程,乃是接受民族文化哺育与同化的 过程,亦即从自然的人向民族的人、社会的人逐步转化的过程。从这个 意义上讲,母语学习之路,也就是心灵涵育之路。鲜明的人文精神是母 语学习的第特征,通常表现为突出的民族性或国家精神,浓郁的伦理 色彩和丰富的情感因素,以及某些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价值判断标准。所 以,语文教材作为母语教材,既是语言教材,又是思想的人生的心灵的 教材,负有涵育民族精神、塑造完美人格的使命。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 行思想教育和美感熏陶。 2 2 1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语言文 字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虽说是两码事,然而 由于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而思想文化又是抽象的, 必须要依靠语言文字这个物质外壳而存在,所以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老 是纠缠在起,很难撕扯得开。 具体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关系: 第一,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语文知识与语 文能力的目标时,不可能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语言文字都是存在于 文本之中,依赖于一定的语境。要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就不能脱 离语境,同样要正确地掌握字、词、句,也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例如:这个人长得很一( a 、漂亮b 、精神)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人 长得好看的口语词汇,在这两个近义词中选哪个更吻合,要通过判断哪 个词与上下文所描述的语境一致来决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 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解读与剖析。 第二,人文性不能脱离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教育不能脱离语文知 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即不能脱离文本来抽象、孤立地进行人文教育。 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任何人文性的内容都孕育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 文本中,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部审计的重要性与目的试题及答案
- 办公室装修协议
- 微生物检验技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实务中的定量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影响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实践总结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常见知识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倍增记忆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试的新变化分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与流行病的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2-国开(ZJ)-参考资料
- GB∕T 9441-202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 工程项目监理常用台账记录表格(最新整理)
- Purchase Order模板参考模板
- 质量保证体系调查表
- 双胎妊娠指南ppt课件
-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 Unit 4 Globalization(课堂PPT)
- SMC压力开关-ISE30中文说明书
- 内部控制制度各项业务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