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design of a hotel of Jinan全套图纸,加153893706院 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济南某宾馆中央空调工程设摘要本建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个集餐饮、办公、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地下一层设有车库,地上11层,15、11层为多功能服务区,包括办公室、餐厅、会议室、包厢等,6-10层为客房。总高度45.6米,总占地面积6664.5平方米。本文首先利用大项相加法对建筑负荷进行了估算,通过经济性和技术性比较选择了水冷机组和锅炉作为冷热源。针对各房间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全部采用采用风机盘管和独立新风的半集中式系统,可以实现较为灵活的控制。作者在第二篇中首先对建筑负荷进行了精确计算,对机组参数进行了修正。风机盘管系统采用独立新风的方式,通过计算确定了各房间的送风状态和送风量。针对不同的房间作者采用了不同的送风方式,对于大堂、办公室和会议室等采用了散流器平送的方式,客房采用侧送风的方式。本文对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及保温也做了一定的讨论。对于地下车库,本文采用了机械排风的方式,排风管与排烟管共用,通过电动阀进行排烟和排风状态的切换。本文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了节能的要求,通过水力计算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文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对于通风、供热、空气调节、防排烟等系统的设计皆体现了本专业学科考查的目的,体现了该生对于专业知识及设计知识的基础的一定掌握。关键词:空气调节 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 机械排风 AbstractThe building is located in Jinan,Shandong Province, is a set including catering, entertainment and accommodation as one integrated hotel 。It contains a layer of underground garage, 11-floor, 1-5and 11 for-service areas, including offices, Restaurants, council-chamber, box, 6-5 for layer rooms. The Overall height is 45.6 meters, covers an area of 6664.5 square meters. This paper first estimates the load, choosing chiller and a water boiler as cold and heat source. For every room of different functions, hose fan-coil system that can achieve a more flexible control.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first does an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the load and then amends the parameters of the units. For the all air system ,the air is cooled to machine dew point. For fan coil system the fresh air is forced into the room independently after being cooled. Then the author determines the state and the output of the air supply by calculating. Different room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the air supply, such as offices and council-chamber the use of casual gift-flow-way, the guest room and the boxs air supply by the way side. In this pap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insulation also do a certain amount of discussion. The underground garage, the paper used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xhaust pipe and the exhaust pipe shared by electric exhaust valve and exhausts the state switch. As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equipment design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ventilation, heating, air conditioning, smoke control systems are the design reflects th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examine the purpose of the Health and the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of the design Based on a certain master. Key words: air-conditioning air -water fan-coil syste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ystem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空气调节的含义11.2空调技术的发展概况11.3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2第二章 原始资料42.1.工程概况42.2. 设计依据42.2.1设计任务书42.2.2设计规范及标准42.3 设计范围42.4.设计条件5第三章 负荷计算63.1 负荷估算63.1.1 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63.1.2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63.1.3 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73.1.4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73.1.5人体冷负荷83.1.6 灯光冷负荷83.1.7 设备冷负荷93.1.8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103.1.9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103.1.10 伴随散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103.1.11 新风所需冷负荷113.2负荷汇总12第四章 空调系统方案选择、比较144.1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144.2 常用空调系统比较144.3空调系统的实现方式154.4房间的空气处理方案174.5 水循环系统方案的确定18第五章 设备选择205.1风机盘管的选择205.2 风管的布置及水力计算215.2.1风管的布置215.2.2空调系统风管的水力计算235.3水管水力计算265.3.1供回水管计算265.3.2冷凝水管的设计295.4制冷机组的确定295.4.1.系统总负荷295.4.2.机组的选择295.4.3水流量确定305.5 循环水泵选取315.6冷却塔的选择325.7 冷却水泵的选择325.8分水器和集水器335.9除污器和水过滤器335.10膨胀水箱的选择33第六章 空调自控及其它补充说明356.1 空调自控说明356.2 空调自控设计356.2.1 风机盘管的自动控制356.2.2 其它控制356.3 管道保温36管道保温与保冷的一般原则366.3.1 风管保温366.3.2 水管的保温366.4防排烟设计366.4.1关于加压送风口形式的确定366.4.2关于加压送风量的确定376.4.3关于加压送风机的选用386.4. 4关于消防控制386.5 管道系统试验386.6 噪声处理386.7 冷冻系统进行顺序38第七章 结论39参考文献40致 谢41附录142附录268附录385 第一章 绪论1.1空气调节的含义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是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建筑环境对人类的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从穴居到居住现代建筑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地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满足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宜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的环境。生产与科学实验对环境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称恒温),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称恒湿),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器件、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中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产生与罚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环境学中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所组成。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噪声的控制。 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实现某一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进行调节与控制,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空气调节简称空调。空调可以实现对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全面进行控制,或是说它包含了采暖功能和通风的部分功能。实际应用中并不是任何场合都需要用空调对所用的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与控制,例如,寒冷地区,有些建筑只需要采暖;又如有些生产场所,只需要用通风对污染物进行控制,而对温湿度并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利用自然通风来消除室内余热余湿,可以大大减少能量消耗和设备费用,应尽量优先采用。1.2空调技术的发展概况早在秦、汉年间,我国就有了以天然冰作冷源对房间进行冷却的“空调房间”,据艺文志记载:“大秦国有五宫殿,以水晶为柱拱,称水晶宫,内实以冰,遇夏开放。”尽管我们古老文明也创造了采暖通风空调的应用技术,但现代意义上的采暖通风空调技术的起源在西方。1904年在纽约建成斯托克斯交易所空调系统(制冷量450冷冻,即1406KW),同一时间在德国一剧院建成类似的空调系统。1911年美国开利(Karrier,W.H.)博士发表了湿空气的热力参数计算公式,而后形成了现在广为应用的湿空气焓湿图,使得空调的计算更为合理。到1940年全美国制冷机总安装功率5106KW中有16%用于空调。而今天在发达国家中,“空调”一词已被一般人所了解,家用空调器在家庭中应用已相当普及,1996年日本销售家用空调器811.6万台。美国家用空调器销量一直保持在250160万台/年。现代的采暖通风空调技术在我国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在1949年前,只有在大城市的高级建筑物中才空调技术的应用,设备都是来自舶来品。上海大光明影院是最早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建于1931年,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新中国成立后,空调技术才得到迅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迎来了工业建筑第一次高潮,前苏联援建了156项工程,同时带进了前苏联的空调技术和设备,这时工艺性空调也得到了发展,例如在大工厂中建有恒温恒湿的计量室,纺织工厂设有以湿度控制为主的空调系统。但当时基本上没有空调产品和专门为空调用的制冷设备。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了空调技术发展的时代特点。从仿制前苏联产品转向自主开发。这段时间舒适性空调也有了一些应用,主要应用在高级宾馆、会堂、体育馆、剧场等公共建筑中。也开发了一些空调产品,如JW型组合式空调机、恒温恒湿式空调机、除湿机、专为空调用的活塞式冷水机组等。1975年颁布了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从而结束了空调工程设计无章可循的历史。这一规范也体现了我国专业工作者的一部分研究成果。20世纪8090年代是空调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时期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而空调也从原来主要服务对象工业转向民用。从南到北的星级宾馆都装有空调,最差的也装有分体式或窗式空调器。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体育馆、高档办公楼中设空调已经很普遍了,而空调器也普遍进入了家庭。中国空调的市场潜力很大,预示着行业的发展前景远大。展望21世纪空调行业的发展,必将是走向一个稳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3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家用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空调成为人们家居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分布不匀的国家,家居中央空调的使用情况多种多样,分布差异较大。华东沿海一带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空调已不仅仅是用来降温,而是越来越多的用户都认为必须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空气质量,上述三种空调已不仅仅是单一使用,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加新风热交换器。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家庭空调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人们的收水平不同,住宅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家用空调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从环境和能源角度考虑,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大中型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现象,首先,我国家用空调的发展必须注重节能性,提高空调的能效比值,其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空调机的噪声和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再次,对各种形式的家用中央空调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研究和设计进程中,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生产和开发各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第二章 原始资料2.1.工程概况济南市某宾馆是一个由酒店、餐饮、会议、商务等部分组成的五星级酒店,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总建筑高度45.6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928.7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58.7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6664.5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类建筑,主楼按一级耐火等级。2.2. 设计依据2.2.1设计任务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毕业设计任务书2.2.2设计规范及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所,200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陆耀庆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第二版)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计划出版社;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01892005),中国计划出版2.3 设计范围中央空调系统选型,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吊顶式空气处理器、风机盘管、送风口、回风口的选型,风管布置及水力计算。冷热源选择、水泵、膨胀水箱的选型及水系统设计。管路保温和消声减振设计。2.4.设计条件大气压强 冬季102020.00 Pa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0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4.3m/s最冷月相对湿度54%大气压强 夏季99850.00Pa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8m/s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80 空调日平均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30计算日温差6.7空调室外湿球温度26.7 空调大气透明度等级5最热月相对湿度73%第三章 负荷计算3.1 负荷估算夏季建筑总负荷=建筑负荷+人体负荷+照明及设备负荷+新风负荷3.1.1 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 =KFt- (2-1)式中 F计算面积,; 计算时刻,点钟; -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 点钟; t-作用时刻下,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注:例如对于延迟时间为5小时的外墙,在确定16点房间的传热冷负荷时,应取计算时刻=16,时间延迟为=5,作用时刻为=16-5=11。这是因为计算16点钟外墙内表面由于温度波动形成的房间冷负荷是5小时之前作用于外墙外表面温度波动产生的结果。当外墙或屋顶的衰减系数0.2时,可用日平均冷负荷Qpj代替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Q: Qpj=KFtpj (2-2)式中 tpj负荷温差的日平均值,。3.1.2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通过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Q=KFt (2-3)式中 t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 K传热系数。3.1.3 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当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时 Q=FCsCaJw (2-4)式中 Jw计算时刻下太阳总辐射负荷强度,W/;当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时 Q=FCsCaCnJw (2-5)式中 Jw计算时刻下太阳总辐射负荷强度,W/;当外窗只有外遮阳板时 Q=F1Jn+FJnnCsCa (2-6) 注:对于北纬27度以南地区的南窗, 可不考虑外遮阳板的作用,直接按式(2-4)计算。4.当窗口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时 Q=F1Jn+FJnnCsCnCa (2-7)式中 Jn计算时刻下,标准玻璃窗的直射辐射照度,W/; Jnn计算时刻下,标准玻璃窗的散热辐射照度,W/; F1窗上收太阳直射照射的面积; F外窗面积(包括窗框、即窗的墙洞面积)Ccl、CclN冷负荷系数(CclN为北向冷负荷系数),按纬度取值; Ca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Cs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注:对于北纬27度以南地区的南窗, 可不考虑外遮阳板的作用,直接按式(2-4)计算。3.1.4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窗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2-1)计算。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2-1)计算,或按式(2-2)估算。此时负荷温差t-及其平均值tpj,应按零朝向的数据采用。当邻室有一定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按下式计算: Q=KF(twp+tls-tn) (2-8)式中 Q稳态冷负荷,下同,W;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n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tls邻室温升,可根据邻室散热强度采用,。表2-1 建筑物名称:济南某宾馆围护类型名称传热系数(w/.)(夏/冬)传热衰减传热延迟(h)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框架填充墙400-2000.75/0.760.725.53外窗双层反射中空玻璃1.61/1.631.000.52内墙加气混凝土板(008001)1.37/1.370.814.01内门木塑料框单层实体门3.35/3.350.990.51楼板楼面-381.39/1.390.386.283.1.5人体冷负荷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Q=nq1CclrCr (2-9)式中 Cr群体系数; n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q1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Cclr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3.1.6 灯光冷负荷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应根据灯具的种类和安装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1.白只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 Q=1000n1NX-T (2-10)2.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的荧光灯 Q=1200n1NX-T (2-11)3.暗装在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Q=1000n0NX-T (2-12)式中 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 n0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0.5-0.6,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0.6-0.8; 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0.5-0.8; T 开灯时刻,点钟; -T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T-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3.1.7 设备冷负荷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Q=qsX-T (2-13)式中 T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点钟;-T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 X-T-T时间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qs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电热、电动设备散热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1.电热设备散热量 qs =1000n1n2n3n4N (2-14)2.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发量qs=1000n1aN (2-15) 3.只有电动机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qs=1000n1a(2-)N (2-16)4.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qs=1000n1aN (2-17)式中 N设备的总安装功率,kW; 电动机的效率; 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取0.5-1.0; n2利用系数,一般可取0.7-0.9; n3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5左右; n4通风保温系数; a输入功率系数。3.1.8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1.渗入空气量的计算通过外门开启渗入室内空气量G1(kg/h),按下式估算:G1=n1V1pw (2-18)式中 n1小时人流量; V1外门开启一次的渗入空气量,m3/h; pw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 m3。通过房间门、窗渗入空气量G2(kg/h),按下式估算: G2=n2V2pw (2-19)式中 n2每小时换气次数; V2房间容积,m3。2.渗透空气的显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Q=0.28G(tw-tn) (2-20)式中 G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kg/h; tw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3.1.9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进行餐厅冷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食物的散热量。食物的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每位就餐客人8.7W考虑。3.1.10 伴随散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人体散湿和潜热冷负荷人体散湿量按下式计算 D=0.001ng (2-21)式中 D散湿量,kg/h; g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 Q=nq2 (2-22)式中 q2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群体系数。渗入空气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kg/h),按下式计算:D=0.001G(dw-dn) (2-23)渗入空气形成的潜热冷负荷(W),按下式计算:Q=0.28G(iw-in) (2-24)式中 dw室外空气的含湿量,g/kg; dn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iw室外空气的焓,kJ/kg; in室内空气的焓,KJ/KG。食物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餐厅的食物散湿量(kg/h),按下式计算:D=0.0115n (2-25)式中 n就餐总人数。食物散湿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W),按下式计算:Q=8.7n (2-26)水面蒸发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敞开水面的蒸发散湿量(kg/h),按下式计算:D=(a+0.00013v)(Pqb-Pq)AB/B1 (2-27)式中 A蒸发表面积,;不同水温下的扩散系数; v蒸发表面的空气流速; Pqb相应于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q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B标准大气压,101325Pa; B1当地大气压(Pa)。3.1.11 新风所需冷负荷新风量确定的一般原则 目前,我国空调设计中的新风确定原则仍用现行规范,设计手册中规定(或推荐)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一)卫生要求:在人长期停留的空调房间内,新鲜空气的多少对健康有直接影响。人体总要不断的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般按规范规定,办公室每人所需新风量为18m3/h 。(二)补充局部排风量:本系统办公室内无局部排风,因此不考虑该项。(三)保持空调房间的正压的需要;为了防止外界环境空气(室外的或相邻的空调要求较低的房间)渗入空调房间,而干扰空调房间内温湿度或破坏室内洁净度,需要在空调系统中用一定量的新风来保持房间的正压(即室内大气压力高于外界环境压力).一般情况下,室内正压在510Pa 即可满足要求,过大的正压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本系统选定室内正压值为P=5Pa。在实际工程设计当中,对于绝大多数场合来说,当按上述方法得出的新风量小于总风量的15%时应按15%计算,以确保卫生和安全。新风负荷可由下式计算: Q=Gh1000/3600 (2-28)式中:G - 新风量,m3/h ;h- 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焓差,KJ/Kg;hn=56 KJ/Kg , hw=95 KJ/Kg , 经计算取h =39 KJ/Kg -空气的密度, Kg/m =1.19 Kg/m33.2负荷汇总以一层总经理室为例其负荷为表2-9 负荷汇总1时间891011121314南外墙113112120138170213261东外墙546894124153175185东外窗134913981197848603566548东外窗134913981197848603566548西内墙116116116116116116116西内门50505050505050人体负荷(W)17|3335|6742|7445|7642|6841|6746|77时间891011121314照明(W)14|1430|3038|3841|4139|3938|3842|42新风(W)46|13088|24788|24788|24774|20874|20888|247合计(KW)3215350431542510202720132093表2-9 负荷汇总2时间15161718192021南外墙309350377388382365330东外墙187183178171164154145东外窗51145238330019215395东外窗51145238330019215395西内墙116116116116116116116西内门50505050505050人体负荷(W)46|7748|7948|8049|8030|4022|3211|11照明(W)42|4244|4445|4546|4631|3122|2212|12新风(W)88|24788|24788|24788|24728|7828|780|0合计(KW)2093207619971884148712371020其它各层负荷数据见后附表第四章 空调系统方案选择、比较4.1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1)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为: 集中式系统:空气集中于机房内进行处理,而房间内只有空气分配装置。需要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控制管理比较方便,效率高。 半集中式系统:对室内空气处理的设备分散在各个被调节和控制的房间内,而又集中部分处理设备。占用机房少,可以满足各个房间各自的温湿度控制要求,效率较高,但管理维修不方便,且有可能有噪声影响。分布式系统:对室内进行热湿处理的设备全部分散在各房间内。不需要机房,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分配的风道,维修管理不便,效率低。(2)按承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分为:全空气系统:房间内的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适用于面积较大人员较多的场所,新风调节方便,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节约能源,占地面积大,风管占用较大空间,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全水系统:室内的 热湿负荷全部靠水来承担,没有送风道,节省建筑空间,但室内空气质量不好。空气水系统:房间内的热湿负荷由经过处理的空气和水来共同承担。4.2 常用空调系统比较比较项目集中式空调系统单元式空调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设备布置与机房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上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设备成套、紧凑,也可安装在空调机房内;机房面积小,只及集中空调系统的50%,机房层高较低;机组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风机盘管可以安设在空调房间内;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风管系统空调送回风管系统较复杂,布置困难;支风管和风口角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系统小,风管短,各个风口风量的调节比较容易达到均匀;直接放室内时,可不设回风管;小型机组余压小,有时难于满足风管布置和必须的新风量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当和新风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使用寿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短使用寿命长安装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安装投产快;对旧建筑改造和工艺变更的适应性强安装头差较快,介于集中空调系统与单元空调器之间维护运行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与维修机组易及灰与油垢,清理比较麻烦,使用二三年后,风量、冷量将减少;难以做到快速加热与快速冷却。分散维修与管理较麻烦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复杂,易漏水温湿度控制可以严格的控制室内温度与室内相对湿度个房间可以根据各自的负荷变化与参数要求进行温湿度调节。对室内温湿度要求较严时,难于满足房间清洁度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需常换水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是难于满足消声与隔振可以有效采取消声与隔振措施机组安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噪声、振动不好处理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持室内正压风管互相串通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各空调房间不会互相污染、串声,发生火灾时也不会通过风管蔓延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4.3空调系统的实现方式该酒店为一五星级综合饭店。宾馆大楼的使用性质与时间全楼大体一致,所以整幢楼可选择用同样的空调系统和设备,管理比较方便空调系统全部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由设置在走廊上空的吊顶新风机组提供。该系统是将风机盘管设置在空调房间内,直接处理室内空气,新风机组设置在专门机房或吊顶,用风道向各空调房间内送入处理后的新风,其特点是:(一)优点:1、噪音较小,对于旅馆的客房,夜间低档运行的风机盘管机组,室内环境一般在3040dB(A);2、具有个别控制的优越性。风机盘管机组的风机速度可分为高、中、低三檔;水路系统采用冷热水自动控制温度调节器等,可灵活的调节各房间的温度;是内无人时机组可停止,运行经济、节能;3、系统分区进行调节控制容易。冷热符合按房间朝向、使用目的、使用时间等把系统分割为若干区域系统,进行分区控制;4、风机盘管机组体型小,布置和安装方便,属于系统的末端机组类型;5、占建筑空间少;6、对于将来建筑物的扩建,而相应增设风机盘管机组,实现比较容易。(二)缺点:1、因机组设在室内,有时与建筑布局产生矛盾,需要建筑上的协调与配合;2、因机组分散设置,台数较多时,维修管理工作量较大。随着机组质量提高,这一缺点将逐步减少;3、风机盘管机组方式本身解决新风量是困难的。在过渡季和冬季利用室外空气降温的时间较短;4、由于机组风机的静压小,在机组中不可能使用高性能的空气过滤器,空气洁净度不高;5、此外,由于风机盘管机组有旋转部分(风机、电动机),对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宫给机组的水系统管道保温要严格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系统运转时产生凝结水。(三)风机盘管与新风系统的容量匹配:空调系统中的设备容量通常根据夏季冷负荷确定,以冬季负荷值进行校核。因冬季热水的供回水温差远远大于夏季的冷水供回水温差,故根据夏季冷负荷确定的设备,其容量一般能满足冬季要求。本设计采用新风不承担室内负荷的处理方式。此方式中,室内的冷湿负荷全由风机盘管承担。该方案的优点是:风机盘管在干工况下运行,减少了系统对空气的污染。另外,据次选择的风机盘管噪声相应的小,当室内无人时,风机盘管随之停止运行,而新风系统的运行是不间断的,如此的方案使得室内无人时,室内的空气参数不会偏离设计值太远。4.4房间的空气处理方案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案共有三种:(1)室外新风靠房间的缝隙自然渗入,风机盘管处理的基本上都是循环空气。此种方式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但室内卫生条件差,且因受无组织渗透风的影响,造成室内温度场不均匀,只适用于人员较少的情况。(2)墙洞引入新风直接进入机组。新风口进风量可以调节,冬夏季可按最小新风量进风,过渡季节尽量多采用新风。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室内得到比较多的新风量,又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新风负荷的变化直接影响室内参数的稳定性。这种系统只适用于对室内空气参数要求不太严格的建筑物。(3)由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室外新风通过新风机组处理到一定的状态参数后,由送风道系统直接送入。这种独立的新风供给方式,提高了空调系统调节和运行的灵活性。初投资比较大。综合考虑三种方案的特点,本建筑为一四星级高级建筑,对空气质量要求比较高,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结露现象得以改善,而且可以适当的提高风机盘管制冷时的供水温度,节约能量,具体处理过程如下图图3-1 夏季风机盘管空气处理过程图3-2 夏季处理过程示意4.5 水循环系统方案的确定空调水系统的作用,就是以水作为介质在空调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传递冷量或热量。正确合理地设计空调水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有效地节省电能消耗。就空调工程的整体而言,空调水系统包括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和冷凝水系统。空调冷热水系统,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类: 按循环方式,可分为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 按供、回水制式(管数),可分为两管制水系统、四管制水系统和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按供、回水管路的布置方式,可分为同程式系统和异程式系统; 按运行调节的方法,可分为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按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方式,可分为一次泵系统和二次泵系统。本设计采用两管制、闭式、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各层水管同程布置。(1)两管制系统的优点两管制水系统是采用同一套供回水管路,冬季供热水、夏季供冷水。由运行人员依据多数房间的需要决定,实行供热与供冷的转换。两管系统具有管理方便,一次性投资较小等优点。本设计对空调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故采用两管制。而三管制是共用一根回水管,因此冷热有混合损失,运行效率不高,而且系统水力工况复杂,难于运行。四管制初投资较高且多占空间。(2)闭式系统的优点1)水泵扬程仅需克服循环阻力,与楼层数无关仅取决于管路长度和阻力。2)循环水不易受污染,管路腐蚀情况比开式系统好。3)不需要设回水池,但要设一个膨胀水箱。膨胀水箱尽量接至靠近水泵入口的回水干管。(3)同程和异程系统的选择在本设计中同层的水平管上采用同程系统,水流通过各个末端设备时的路程都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这带来的好处是各个末端环路的水流阻力较为接近,有利于阻力平衡,可以减少系统初调试的工作量。而在立管上则采用异程系统,这样有既利于管路阻力的平衡也能够给施工带来方便且减少后期调试的费用。(4)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选择依据一次泵系统的特点是直接把从空调主机出来的空调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各末端装置后再回到空调主机,如此循环流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比较简单,控制元件少,且本设计中水泵的扬程大约在2030米,一般水泵都能满足要求,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一次泵系统。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虽然能节省冷冻水泵的耗电量,但初投资比较大,自控要求比较高,占地面积也大些,本工程总负荷不是很大,采用二级本系统不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第五章 设备选择5.1风机盘管的选择本建筑风机盘管系统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每层设有专门的新风处理机,以热湿比最小即湿负荷最大的房间为标准来确定新风状态。下面对各房间热湿比进行计算并比较。表4-1房间类型冷负荷 湿负荷热湿比 总经理室3.20.3149741小商场3.50.636458小商场3.50.636458商务中心6.31.46372美容美发2.8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