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水是无万物之源,也是自然美中最具魅力的元素,而水景则是所有景观当中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景。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园林文化中沉淀了深厚而繁 复的生存意义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在西 方园林中,笔直的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各种水景也随处可见。这些众多的水景 形式,动静相连、高矮变幻、给人以极大地审美满足。由此可见,有了水,园林 才灵动,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水景不仅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赋予我们美的享受; 还能引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情怀得以抒发。 本文通过四个章节,即绪论、景观中水景的概念、水景的审美特性、对水景 新形态的审美探索等进行分析研究,对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进行论述。由此可以 看出,通过水景的外在美,使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景色,还可以调节我们 的心情,缓解我们的压力;而水景的内在美,则可以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 理,我们需要学习它的内在品德,水景既可以宁静平和,又可以磅礴澎湃,而我 们做人也是一样的,即要谦虚有礼,又需要不卑不亢。水景的精神象征着我们中 华名族的精神,博大而深厚,悠长而深远。 在这个满是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里,人们已经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人们迫切 需要绿色元素来缓解我们日益紧张的压力。而水景正是人与自然最好的纽带,在 现代城市景观中,无论是公共环境,还是住宅小区,都在强调水景的作用,水景 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了。通过对水景美的分析,我们要 把握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特点,不能一味照搬照抄,要有选择的进行借鉴, 利用现代科技与独特的审美特性有机地结合;创造出即具有时代美感,又符合现 代人心理需求的水景景观。 关键词:关键词:水景,景观,审美,特性,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all things.it is not only the most charming element of the natural beauty,but also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materials of all landscapes. in our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landscape culture form the deep and complicated existing significance and the aesthetic tast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water is the most impermanent factor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hile in western gardens,waterscap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just like straight watercourse and geometrica pools,. these active and quiet or varying height waterscapes, give us the biggest satisfaction。in one word,because of the water, landscape become more vivid and vital. waterscape is a sensual feast, in the same time, helping to express our feeling. the thesis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concept、aesthetic feature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aesthetics for the new form of waterscape, discourses the application about aesthetic features of waterscape . we can not only enjoy the great scenery, adjust the mood, relieve stress for the reason by means of external beauty of wterscape,but also realize the morals of life for the reason of its internal bauty.we should learn high character of the waterscape,either be quiet and peaceful or pentium surging. to be a perfect man, inbred courtesy and neither overbearing nor servile are necessary.waterscape and chinese nation have the same spirit .extensive and profound,good long finish. in the armored concrete forest,,we have a desperate need for the green element to relieving great stress.waterscape will be the ligment between person and nature. waterscape is the most attractive design element for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city residential areas.if we could grasp the mental characteristic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st, use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and combine modern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there would be more great waterscapes which have the times aesthetic feeling and correspon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need of modernist. keywords: waterscape、natural landscape、aesthetic、specialit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是一切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的 首先条件。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古今中外,人们大都选取有水的地方建立自 己的家园,努力创造宜人的生存环境。不仅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人们在感情上也 喜欢水,这是因为水有五光十色的光影,有着特殊的魅力,吸引人注意,人们在水中 的感受很舒服,尤其是孩子们对水更加喜爱。水还能调节人们的情绪,同时水具有 浪漫主义色彩。总之,水是城市生活中充满生机的内容,它体现着人们对水的依赖。 人类对于水的偏爱,多于对自然界中任何其他原始生成物。这恐怕是因为水 是贴近我们,甚至是融入我们的。当这种最初的偏爱发展到了欣赏的程度,水对 于人类而言,就已经不仅仅是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同样在精神空间中占有了一席 之地。人们的欣赏使水被赋予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水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水体也 不再是固有的形式,它变的有灵性,有感情,成为了有精神的生命。于是,欣赏 便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水的喜爱了,人们想要接近它,体会它,甚至改造它。 从最初人们欣赏自然界中的水体,到古代人们把这种自然水体引入生活娱乐中, 再到现代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水景,人类对于水的改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 水元素作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环境空间的设计中 来。为了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无论是古典园林景观,还是现代城市景观, 从住宅小区到公共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景的运用,水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 不可或缺的元素。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现代环境中的水景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供人们观赏, 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 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如何抓住和充分挖掘水景中的水的审美特性和文化意 义,在现代生活中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更多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更能充分 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更有文化内涵,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的作品,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都值得我们全面地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现代水体景观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 因此研究水景的审美首先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 比如我们在主题乐园里设 计了一个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水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那么所带 来的门票收益就会提高当地的经济利益。其次,研究审美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 养,我们对事物的美与丑的判断是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引发我们内心的 一种情感,使我们从物中领悟,再反馈到我们心中,自然我们的内心就会得到更 多的启示,从而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与思想。 当今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写意山水园林为主的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 的应用是造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生态设计的现代园林中,水景是园林中 不可缺少的元素,因其独特的造景效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园林带给我们的一 种审美习惯,水景在现代园林中仍得到广泛的应用。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审美 取向和园林山水文化的内容、意义、功能、表现形式、空间环境和技术上都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原有园林水景理论体系在对现代园林设计指导方面日益显出其局 限性,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适合于现代园林设计的水景营造之“法”。 而且由于水景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具有调节大气湿度以及改善小气候、 滋润土壤、花木等作用。作为自然资源,水景能给人以亲切感,这不仅在于上述 的作用,更是由于人对水还有着直接的生理需求,这些可以说是人们对于水景观 赏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聚居环境虽不必依水而建,但是渴望 接近自然的人们,总是会在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利用或营造各种各样的水体景观。 1.2.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人们渴望亲近自然、释放情 感、缓解压力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城市景观中水体景观的设计增加了人的亲水性 和戏水性,人们可以接触水,用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受水的气味、声音、颜色、 温度,而这些都可以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让人感到放松,戏水之乐无论对于成年 人还是对于儿童都是同样享受的。世界上各地的水上乐园中,不同玩水形式就是 把人与水构筑为一个共同体,让人充分享受冲水、冲浪、滑水、游泳等一切水上 运动,人们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使我们的情绪或兴奋、或惊险、或刺激,让人 把平日的压力和紧张一扫而空;而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如果存在一条溪流,或银丝 般的水柱、又或者与音乐共同起舞的喷泉,都会使都市人身心愉悦,精神获得自 由飞翔。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1.3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园林水景的造景艺术是源远流长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台是商 周时期的主要园林建筑,外形高峻、体积宏大,具有祭祀和游玩的功用。而修筑 这个“台”需要大量的泥土,最早出现的水景便是在这挖除土方的凹地里,自然 形成的沼泽里养鱼,供帝王将相观赏。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的园林盛极 一时,天然山水成为造园的重要内容;以人工开凿的水体,理水造景的序幕由此 展开。秦汉时期是我国园林的发展阶段,理水造景也更加充分的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秦始皇时期,秦帝非常迷信,在兰池宫里引渭水入宫,而且在池中筑了三座 岛屿,来模仿东海神仙住的三座仙岛。这种“一池三岛”的造景方式对以后都有 着很深的影响,并且成为了历代皇家园林水景中的最重要的内容。而到了汉代, 这时的理水技术已经更加先进了,并且能够修筑人工喷水景观。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文人归隐的思想影响之下,寄情山水成了当时最流行的社会风气,水景更加追 求自然地情趣了。那个时期,文人借曲折的流水来传诵诗词歌赋,在当时被称为 “曲水流觞” ;到后来,曲水流觞被引入皇家园林,成为皇室附庸风雅的另一种水 景模式。而到了隋朝,理水造景又有了新的发展,隋朝的西苑,以龙鳞渠串联主 要的建筑群,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上游览线。唐代文人园林的兴起,使当时 的水景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情趣。至宋代,中国园林日趋成熟,水景的布置已 经可以模拟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并与山石配合,宛若 天成。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 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园内山水环抱,水体极为丰富,河、湖、池、潭、溪、涧、 瀑等应有尽有,各景点以河道穿插连缀。在宋代,文人园林在当时已经成为了私 家园林的主流,理水讲究简约、深远,寄托了文人更多的理想。最后的明清时期, 古典园林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演变, 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一脉相承、自我完善,最终成为理水手法高超、文化内 涵丰富、自然兴趣浓厚的水景体系。 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探讨过类似的话题,如朱钧珍的园林理水艺术 、潘 召南的生态水景观设计 、金学智的中国园林美学等,这些学者大多是从设 计的角度来对水景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对于审美在水景当中的作用,在目前来说, 所涉及到的范围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通过审美的角度,对水景的外在、 内在美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结果。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3.2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发展要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迎来了艺术与科学 的繁华,继承发扬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艺术,那时候产生了亚平宁风格 的古典园林和受中国园林影响较大的英国风景园林。西方的园林造园艺术对于自 然的认识,与中国园林有着很大的差别。那是的园林水景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使自 然景观、地形、水流都按照人为的比例和几何对称形式应用与造园上。 西方园林的成长,从土壤中就开始渗透着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气息,西方园 林根植于传统的母土文化,注重唯物主义、人文主义、讲究热闹、气派、追求一 览无遗的开阔、和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强调规整、几何秩序的人工建筑美感, 重视形体的本身。1920 年代后期起,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的花园实验设计尝试着 有意识地从当时的艺术中获取灵感,但是发现这对于更大范围内的私人房地产开 发、大众公园和地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毫无疑问,经济上的考虑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尤其是考虑到得体的景观需要昂贵的维护费用,以至于这方面的经济投入 减少了。公共的绿色空间,在美国几乎变得只可以用自然主义这个词来形容。这 个模式乐意追溯到 18 世纪的英国园林景观,除了有限的规整花园和少量的平台之 外,其他地方都是流行自然主义。 东方的水景长期以来是和对自然力量的神秘崇敬联系在一起的,而西方则是 将景观与布景、风格联系在一起,并且具有二元论的特质。西方的山水造景是用 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可以说是“唯理”的。国外 认为自然是有缺陷,需要人工改造,同时又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 给这种人工改造过程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于是有了形式美法则为核心的形态美 原理。 1.3.3 存在的问题 水景在新的技术的影响下,不仅使我们更加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甚至能创 造出超自然的人间奇景,这些新的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 素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美学观念景观技术美学。 水景的现实意义如果仅仅停留在文物保护的层面上,抱残守缺是远远不够的。 采用现代的材料与技术一味复古,照搬许多古典式山水园林景观,并不能满足现 代人的审美心理及行为活动的需求。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学习其丰富的水景的 造景手法,兼收世界园林水景的精华,运用高科技、新材料、强调生态环境及可 持续发展的设计方针,塑造出“诗意的栖居” 。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在现代水景景观设计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山水造景, 一味求大,片面追求大面积水域和几何平面构图的做法,忽略了人的参与性和心 理接受能力;我们设计水景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善 解人意,尊重人格,从生理和心理出发,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娱乐需要,让给人 在其中,既有舒适感、也要有更加丰富的美感。现在城市中的人造水景一般都是 依靠城市的自来水维持,没有循环再利用,每年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并且有相当 数量的喷泉不经常使用,只有节日庆典的时候才开放。许多开发商在建造住宅时, 赶时髦,纷纷开挖人工湖,以增加卖点,背离了水景景观的社会特征。 另一种则是重复中国古典山水的方式,忽视现代水景应在运用高科技手段的 基础上;我们应该吸收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古典山水的特色, “兼收并蓄” , “洋为 中用” , “古为今用” 。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水景设计,水文化,水景审美等相关方面的文字资 料。 (2)去各地考察和学习一些山水造景的方式和方法,并结合自己所研究的方 向,将水景造景的特点有计划的、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起来,使自己能更深入的认 识和了解造景的精髓,为我所用。并且从光电子科学、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比较 研究水景设计的创新与新形态。 (3)举例与对比法: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运用图像、图式分析以及比较分 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水景在不同时期、不同设计风格折射出的美学内涵,归纳出 水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发展和趋势。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第二章 景观中水景的概念 在欧洲,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中,它被用 来描写梭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瑰丽景色 1。这时, “景观”的含义同中国汉语中 的“风景” 、 “景致” 、 “景色”等词相一致,还等同于英语中的“scenery”,都是 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我国从东晋开始,山水画(风景画)就已经从人物画的 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作品,风景(山水)很快就成为艺术家们的 研究对象,而丰富的山水美学理论堪称举世无伦,因此也才有中国山水园林的臻 美.景观的这种含义(作为风景的同意语)一直为文学艺术家们延用至今。而水是景 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植物、动物提供了生存之地,并且极具可塑性, 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 水景观就是以水为主体,是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双向作用的产物,是人类在文 明进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资源与有着实型的物体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我们 把水景大体分为动、静两大类,静态的水景能让人产生平静、幽深、凝重的感觉, 其艺术构图常以影为主;而动态的水景则以明快、活泼、多姿、多以声为主,形 态也十分丰富多样,形声兼备,可以缓冲、软化城市中“凝固的建筑物”和硬质 地面,以增加城市环境的生机,有益于身心健康并满足视觉艺术的需要。 2.1 流动中的水景 最初的动态水景是相对静态的湖、池、潭,虽然它们并非死水,有源有去, 但从表面上看它们仍是静态的。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利用人体自身的 变幻来表达动态的效果。自汉代出现铜龙吐珠水时起,动态水景便显示出特有的 水之魅力,随后产生喷、流、涌、洒等形式,更是充分让人们体会到了动态水景 的勃勃生机和如入仙境般的感染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水景的家族也在 壮大。喷泉、叠水、甚至是人工海浪,人们已经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性地赋予了水 景更多的内涵。 任何一种艺术活动都有其本源,就动态水景艺术而言,客观上的依据是自然 界中天然形成的动态水景,主观上的依据则是随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而不断变 化。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动态水景大致分为五类,即瀑、流、泉、雨和涛,这五 类水景各有各的特点。人们就是以这五种动态水体为客观依据,来发展改善今天 1 景观设计作者:赵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3 月 第 8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种类繁多的现代园林动态水景艺术的。 2.11 喷泉水景 “泉者,山眼也”早在汉代的上林苑中,就要“铜龙吐水” ,这就是一种人工 的喷泉,可见喷泉应用于园林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可见喷泉应用于园林已有 二千余年的历史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遍游我国山水风景,他在游历云南鸡 足山时,发现一寺庙内有“喷泉” ,曾做过如下描述: “轩中水由亭沼中射空而上, 沼不大,中置一石盆,盆中植一锡管,水自管倒腾空中,其高将三丈,玉痕一缕, 自下上喷,随风飞洒。散作空花,前观之,甚奇” 。他感到很疑惑:认为既然是池 中制管向上喷则水管中的水不一定是池水,而且水能喷得如此之高,又不外泄, 并保持一定的高度,必定另有水源供水,彼下此上,与之等高,才保持平衡。经 过他的调查研究,他终于发现在这喷泉附近的三丈高的一个山崖上有水源,从山 崖以锡管承接,并由地下埋伏数十丈之池沼中后,始向池心竖起之故。这大概是 我国利用自然地水设置人工喷泉的原始做法了。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泉的数量有很多,并且类型不一。元代的名泉碑记 中说到,济南有七十二泉,因此济南被称为“泉都” ,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 的美誉。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充满了诗 情画意。可见济南以其独特的泉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 而到了现代,城市中设置的喷泉已十分先进、灵活多变,花样翻新,可大可 小,可高可低,喷射出的水,大者如珠,小者如雾,随着喷泉构筑物的形式、大 小及水压等而产生高低不同、水态各异,形式多样的喷泉。其中可分为以下几种: 单线喷水景 由下往上或向侧面单孔直喷, 成一 独立的抛物线。 (图 1)在广阔的湖面 中设置了一个大型的直线喷泉, 由于水 柱的高度比较大,所以在下落的过程 中, 水珠就渐渐分散开来, 形成了水雾 状的效果, 直线的喷泉通常给人一种升 腾感, 给人一种繁荣向上的感觉。 并且 在开阔的环境中, 直线喷泉还给人一种 高傲优雅的气质,使人们在观看的同 时,也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图 1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组合喷水景 由多个单线喷组成一定的图形或花样的喷泉。 最简单的如 (图 2) , 3 个单线喷, 在风力吹拂下,形成如“鹅翅”的形状。有的结合长形水池构成喷泉系列或排列 一行成“水巷” , 或水壁,水墙,有的以多个单线喷指向同一目标物体,更多的 是以单线喷组合成几何形体或花样的喷泉,或与雕塑物相结合。 (图 3)这是一个 以狮头为装饰的出水口,在古代西方理水艺术中,狮子被认为是凶猛威严的象征, 这里它与柔美的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中国,龙是我们权力的象征,龙头 就成了当时最主要的装饰雕塑物,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面壁喷水景 喷泉直向墙壁射,而壁或为墙面,或 为壁雕,多是具有特色的壁面。 (图 4)是 一个布满凹凸不平的雕塑墙面;水柱经过 喷射打在浮雕的墙面上,水顺着浮雕的画 面向下流淌,当遇到浮雕中凸起的部分, 就会泛起小小的水花。本来硬生生的浮雕, 就在这水流的覆盖下,透露出更多的灵性, 动静混合,别具匠心。 图 2 图 3 图 4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图 5)则是在墙面接受喷泉处,设有二个 红色的圆形饰物,一为凹面,一为凸面,这种凹 凸相结合的形式,使水的姿态也相应的变化为两 种姿态,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水斜上 喷出,水花四溅,其旁以植物相配,构成一幅动 感十足的面壁喷泉。 花样喷水景 有粗细不同的单线喷头,或如珠状,或雾状,构成较为复杂的各种花样, (图 6)为一个大型商场的室内圆形 喷泉, 以 4 根不锈钢柱, 支撑着 一个圆形的钢环, 由环上的细泉 孔,向上喷出圆形水环,而 4 根钢柱上的垂直泉孔, 又向下喷 出十字形水纹, 十字形水纹的中 心则又有一个较粗的泉孔向上 喷出形成一个由外向内、 集中水 景并上下对喷的均衡效果的喷 泉。 花样喷泉规模可大可小, 射 程可高可低,千变万化,引人入 胜。 喷柱水景 集中相当数量的单孔喷眼于一处, 齐喷如柱, 或由许多水柱构成极为壮观 的喷泉群。 (图 7)这种浅水池中设置 的一组高矮不同的直线喷泉, 打破了环 境的水平布局, 并且和纵向的建筑、 树 木交相辉映, 让人的视觉得到很好延伸 效果,并且活跃了水面的环境气氛。 图 5 图 7 图 6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喷雾水景 出于一种设计构思的需要,或植物保养得需要,常常采用喷雾的水态。(图 8) 是在一个自然形成的水池中设置的圆形喷雾池。喷出的雾会随着自然风向及风力 的大小而变化莫测;时而低回索绕,遮挡着附近的水面,仿佛是水中的一片雾团; 时而高耸入云,像是从水面中冒出的一股浓烟;时而雾色凝重,衬托出一弯清澈 的湖水;时而烟雾弥漫,有如薄雾轻纱般笼罩着对岸的园景,整个喷雾散发出梦 幻般的诗意,令人久久不忍离去。 室外的喷泉, 常常与天气发生 相得益彰的反应, 天空的云彩、 朝 夕变化, 常常成为为园林的借景或 衬景, 而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 常 出现彩虹的景象, 更可增加水景之 美。 复合喷泉水景 在同一处较大的综合体喷泉 中,利用各种构筑物小品如墙体、 池边、盆花等,形成一个多层次、 图 8 图 9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多方位、多种水态的复合喷泉,从喷泉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的水景;有的泉涌如 柱,有的水花四溅,有的如玻璃般透澈晶莹,有的如浓雾笼罩,有的则为壮观的 “花丛” ,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水景。 (图 9)图中水池中安置着球形的花样喷泉,虽 然高度上与直线喷泉相似,却给人更加柔和的感觉。这样一簇球形喷泉组与现代 城市建筑中的直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光展现了动态水景的魅力,它那蒲 公英似的的花形,也更加具有艺术气息。 对于喷泉的审美欣赏中,让人感到更多的是生命的律动,似乎是发自内心的情 感在源源不断的涌出,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2.1.2 瀑布水景 瀑布又称飞泉、跌水,指悬崖上挂落的流动水体。瀑布落差大,奔流急,有 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图 10) 。计成在园冶中论及瀑布理水之法: “瀑布如峭壁 山里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 泛漫而下,才如瀑布。 ”传统园林的瀑布,引水常经屋檐而至假山,然后跌落成瀑。 瀑布的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富于变化的动态美。它的表现形式为:一种是形 态多变;瀑布中除了单级独流的一般形式,还有多级瀑布和分流瀑布两种,多级 瀑布因地势的变化分 级跌落,而分流瀑布 则是中途被岩石或植 物分开,由一股变成 多股。同一瀑布会随 着季节的交替、天气 的变幻、 水量的差异, 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就是它的色彩多 样。瀑布的色彩源自 于岩石和光线对瀑布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一般的瀑布水质清澈,白如素练,但在 岩石色彩丰富的区域,瀑布水也会呈现出各种艳丽的色彩。瀑布的美是溶形、色、 声为一体的美,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当今景观大多借助现代技术,将自来水管埋于崖壁,瀑布便顺壁奔流而下。 而园林中的瀑布之水大多注入池潭或溪涧,跌落之时飞珠溅玉,有声有色,动人 心魄,引人入胜,极易成为园林之主景。 图 10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2.2.3 溪流水景 溪流是自然山涧中的一种水流形式。它源于山区的池潭沟壑,受流域面积的 制约,不同情况的溪流形态差异很大。有的可达几百里,有的则短为数米或几十 米,但一般多为曲折,无论水量大小,总是流动着,或湍急、或涓涓细流。在园 林中小河两岸奇石嶙峋,河中少水并纵横交错,疏密有致地布置大小石块,水流 激石,涓涓而流,在两岸土石之间,栽植一些耐湿的蔓木和花草,不仅可以形成 林木葱翠、花草丛生的视觉享受,还可以因这些溪石、植物、动物而产生水声、 风声、鸟鸣声等听觉享受,构成了及其自然野趣的完美的生态美景。 例如九溪十八涧(图 11) 。它位于西湖边的 群山之中,发源于杨梅岭,九溪指的是沿途汇聚 了九条溪流。十八涧是指这条溪的源头九井 一带无数的山涧泉流而说的,在龙井这里,是一 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的盆地,四周的山岭坡地上 面有着无数的细小的水流,它们最终都流向盆地 的中心汇集,形成了“万壑奔流下九溪”的壮丽 景色。溪水从山间流下,叮叮咚咚,穿梭在葱茏 起伏的山峦之间,加上山坡陡峭,谷地基岩裸露, 因此水浅溪清,在水质中含有硫磺性的矿物质, 即使到了微凉的深秋, 戏水游玩也不会感到凉意, 而且水面时阔时窄,地势忽陡忽平,撩水做戏,其 乐无穷。 溪流在缓缓地流动中,水中的泥沙在溪流中沉淀,溪流可以保持清澈。溪流 也在川流不息中显现出涟漪波动的美感。山间的溪流像一条白色的银丝带,青色 的山峦在外环绕,溪边的花草静静开发,如诗如画。当我们漫步在山野间,看着 那蜿蜒曲折的清澈溪流,一定会被那秀色所陶醉;而那溪水叮咚的声响,更能激 起我们无限的柔情。这种美不像高山、大海那样,去强制让人注视它,领悟它, 而是悄悄地向人们传达一种清婉、柔媚的美感,呼唤着人们的心灵,使人平和的 心敏感起来,泛起点点涟漪,让人不由自主地忘情忘我,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这样由景生情,由情入境地得到美的启迪。 图 11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22 静态水景 2.2.1 湖海水景 水景中的湖是水域较广阔的水体。中国古典园林讲求以小带大,以少胜多。 所谓“一勺则江湖万里” ,即以精炼的小尺度水体,移缩自然中浩渺的大水体。皇 家园林的湖常以海称之,如北京的 北海(图 12),圆明园的福海。大型 园林常以湖为水景,不仅与大园的 空间尺度相符,也易于组织多样化 的景观。湖面广阔,理水应以分为 主,将其划分为若干水域,并使其 割而不断,相互勾连,从而组构层 次丰富的各种景观。湖中可设岛或 洲,并以桥、堤相连。 园林的湖海 常沿袭秦汉旧制,以“一池三山”为 主要水景。 湖岸 应曲折有致, 辅 之以山石、花 木, 使湖区风光 旖旎, 览之有物 而不致空旷。 例如杭州 的 西 湖 ( 图 13) , 三面环山, 中间绿水, 碧波 如镜, 全湖的面 积约为5.6平方 公里。在西湖上,安排了岛屿,布置了建筑物,从而增进了曲折深远的意境,形 成了一种扩散的格局,泛舟在湖上,人与自然巧妙地溶为一体。作为西湖十景的 “断桥残雪”得名于民间故事的白蛇传 ,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是在断桥处相 会,断桥的位置正好处在外湖和里湖的分水点上,在这个位置可以浏览环湖的诸 山,以及湖中的岛屿。无论晴阴雨雪,景致都各不相同;每当雪后,杵立桥头, 欣赏银装素裹的湖山风貌,分外妖娆,特别是在积雪尚未消融之际,其残雪所成 图 13 图 12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之景与湖中的水影相互辉映,斑斓成趣,姿态横生,形成独有的美景。 2.2.2 池沼水景 池也称池沼、池塘,是水景 中围合的相对较小的水体。但在 风景名胜中的大湖有时也称作 池,如云南的滇池(图 14) 、长 白山的天池等。园林中池的类型 最丰富,造型变化无穷,可概括 划分为规整式、自然式两种、池 的空间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环 境的理水造景。在静态水景中, 池是以水面为镜, 倒映池边景致, 池中还可以养鱼,栽种水生植物, 成为引人驻足静观的景致。古典园林中的水池,多设于园林的中心位置,或因地 制宜权衡安排。较大的水域可划分为多个水域,沿池布置假山、花木、建筑,以 便形成丰富的倒映影景。景观丰富的水池往往成为园林的中心和主体。 比如印度著名的建筑 泰姬陵(图 15) ,它的对称 和谐、花园以及水中的倒影 三者完美结合,令无数的游 览者叹为观止。方形的庭院 的正中设置了一个狭长的 十字形水池,水池的面积虽 然不是很大,但却是向着四 周延伸,水面平静如镜,倒 映出蔚蓝色的天空下那白 色的伊斯兰建筑,白色的大 理石在水面的倒映下, 显得高 贵典雅, 并且还带有着几分忧 思的气息,这样的设计是设计师对这段传奇爱情的完美诠释,这样的诠释深深打 动着每位来到泰姬陵的参观者。使人不仅在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在 精神上达成了引人默想的审美效果。 图 14 图 15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第三章 水景中的审美特性 艺术除了需要客观原形,还在于创造者的主观加工,这种主观加工就是出自于 人类心灵深处的人性。人性最质朴、最崇高的便是真、善、美和自由。对水景艺 术来说,水体是和这四种人性融会贯通的,从而水也就有了灵性。 3.1 关于审美 3.1.1 审美的概念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所谓美就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 而审是我们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评判过程。 2因此, 审美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最佳证明。审美存在着客观和主观 两种因素,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年龄对审美都会造成客观 的影响。 审美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等。它存在于 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比如走在街上,街边的风景可以吸引我们去审美,坐在餐 厅里,桌上的菜肴诱惑着我们去审美,我们不仅需要在感官上去审美,我们 还需要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去研究,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3.1.2 审美的特点 审美具有三种特点:即直觉性、情感性、愉悦性。 所谓审美的直觉性,就是指人们对事物最直接的美的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 整体把握。 3它包含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是指审美中最直接、最直观的反应;其次 在审美的对象中,它是从整体上去感知,并不会把主体分解开来;第三,这种直 觉性不是由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产生的,而是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判断出对象的 美与丑。因此在我们艺术的欣赏中,美感的产生的第一步就是靠我们的直觉性来 启发的。 审美的情感性。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这里包括 人的理性因素、人的生理反应等。比如我们欣赏的二泉映月 ,音乐中流淌出缓 慢、低沉的旋律,于是我们立刻产生出一种凄婉哀怨的情绪,仿佛孤身一人坐在 那月明清冷之地,回首往事,痛苦不堪。随着乐曲的展开,旋律激昂顿挫,立刻 2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考论 杜道明 学院出版社 2003 年 5 月 第 55 页 3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考论 杜道明 学院出版社 2003 年 5 月 第 97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引起我们心中的共鸣,让人产生各种情感。直到曲终,我们的情绪仍久久不能平 息。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审美的情感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情,在强烈的情 感活动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审美对象的深刻内涵。审美情感活动是由形象 思维为基础的,我们所审的对象也必须是形象。比如我们欣赏一幅名画,面对画 面具体鲜明的形象,我们就会产生审美情感,因感而诱发情。审美的内容不是单 一的,而是依据审美对象内容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情感,由于审美对象的纷繁复杂, 审美的情感也呈现出复杂的情感状态。 审美的愉悦性。我们说,审美是一种情感,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情感。无论什 么样的审美对象,它都会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喜悦。诸如奇峰异石、悬崖绝壁、雪 山冰川,虽然它们使我们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但往往更加给人带来强烈的愉 悦感。读李白的诗,听贝多芬的音乐,登黄山,等可以获得这种或激动、或亢奋 的愉悦的美感享受。这种愉悦之感令人感到一种轻柔流动、游刃有余的自由。审 美愉悦性没有急切的功利性,有的是深沉的历史意义。柔韧的小草虽然没有什么 重大的社会意义,但它却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可以陶冶人的美好情操。舒伯特 的摇篮曲给人的愉悦虽然不能催眠,却能引起人对童年、对母亲的眷念,激发人 们爱母亲、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它表现了对狭隘的功利的超越和对生命的美好追 求。 3.1.3 审美的价值 人类之所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的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的找到适合我 们的那部分, 就是美的事物。“上帝为我们打开了心灵的窗户, 我们用它来寻找美” , 人的智慧从客观上觉得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身 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我。通过一代代人对事物的批判,不断进化, 形成了对事物更为完善的看法,剔除人性中丑陋的部分,发扬真、善、美。在当 今社会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可以为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我们带来心 灵上的慰藉,满足人们空虚的精神世界。 美源于生活,源于我们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我们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想象。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3.2 水景的外在审美特性分析 3.2.1 水景之形态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 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与远流,欲瀑布插天,欲 溅扑入地,欲鱼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 之活体也。 ” 4所谓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水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状,其观 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固定的环境。水景的形状、水景的姿态 和盛水的器具有关,盛水的大小、高低、材质结构的变化造就了水景的千姿百态。 盛水器具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的资态就出来了。有的如涓涓细流,有的平静 如镜,有的激流奔腾,有的一泻千里。 水景的形有多种划分方式,但是我们一般都是从几何形的角度来划分,一般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线状水景,比如在前面所提到的喷泉;第二种是面 状水景,比如湖泊、池塘、深潭;第三种就为体状水景,如瀑布、溪流。而水的 态则是水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状态,一般水有三种形态,即水的固态、水的液态、 还有水的气态。液态的水是水最常见的状态,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江河湖海;而 固态的水我们也经常看见,它一般都是以冰川、雪霜等形式为主,气态就是空中 的雾气、水蒸气等等。这些形状多来自大自然,在造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 不同的空间关系,考虑到面积、光线、温度、湿度、边界等因素,加以人工辅助, 就可以形成丰富多样、造型各异的水景景观。 3.2.2 水景之色彩 所谓色也可以称之为水景的质感。她往往同水景中的动物、植物、岸边的倒 影相映成趣,构成生动和谐的水景。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晶莹的液体,其所蕴含的 清洁纯净、晶莹剔透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成为人格精神和心灵境界的映现,在追 求清洁脱俗的中国文人心底形成一种恒久不变的美感。 荀子宥坐以“夫水 以出以入,就鲜洁” ,表现水的洁净之美。水本身并无色彩,但是透入水中的光线 可呈现出不同颜色,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斑斓。 5水池的色彩因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 变化,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池中的睡莲、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水池都有一种难以 描绘的风情。水面还具有很好的反射效果,将植物、建筑物、雕塑等反射其中, 4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8 月 第 172 页 5 中国园林 陈从周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4 年 2 月 第 78 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使人心境平和,遐想万千。水的色彩变幻与多姿多彩,使水景更加富有魅力。 例如作为 “西湖十 景” 的 “三潭映月” (图 16) ,这是当时苏东坡 在治理了西湖之后, 为 了标示出湖水的最深 处, 就在西湖的最深处 周围修了三个石塔, 而 石塔的外形似花瓶, 在 塔身上挖有五个大小 相等的圆洞, 每当月明 之夜, 在石塔中就会点 起灯火, 灯光反射到水面 上,就会映出许多个“月 亮” ,奇景扑朔迷离。 而著名的四川旅游风景区九寨沟最特别的景观就在于它的水景,它的水色之 美。九寨沟的水色是以蓝色为基调的,由此变化为浅蓝、粉蓝、湛蓝、碧蓝、深 蓝等水色。更加神奇的是,那里的水面还会出现红、黄、绿、青等五彩缤纷的颜 色, 所以九寨沟的湖泊被誉为 “彩 湖” 、 “五彩池” (图 17) 。 “五 彩池”是一个完美的钙化池,质 地纯洁,造型精巧。如同一个天 然雕塑的艺术品,梯田般洒落在 你的面前,在阳光下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上面所提到的景观都是水体 作为一种透明液体,所具有的映 射的表现,在水中反映岸边景物 的美。正如古诗中“疏影横斜水 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图 16 图 17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3.2.3 水景之音色 水景中水的不同运动形成了不同音响,像湖浪的击岸声,巨涛的哗哗声,河 流的滔滔声,瀑布的轰鸣声,溪水的潺潺声,泉涧的叮咚声;这些水体的运动或 流动所形成的音响效果,通过人的听觉可以唤起不同的情感,传达了一种听觉上 的享受,让人们体会到声音的无穷魅力。景观中的水景常常通过流水、滴水等不 同的手法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清泉,形成特殊的听觉效果。清泉汩汩的声音,传达 给人类的是窃窃私语、娓娓道来的意境美,滋润人们的心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