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学生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 专业 指导教师 论文作者 教育学原理 王德清 许传俊 摘要 f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审视。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 中富含生命力的交往活动。当前,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管理学等学 科都对“教育交往”问题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都在一定程 度上论证了教育交往活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现状中重书 本知识的课堂传授,轻视教育交往活动对育人的重要意义,理论和实践大都是从改 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对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重视不够,相关的教育交往 活动也开展得不够。 我国教育实践活动从古至今均有教育交往活动,从孔子的列国游学至今天的教 育改革,教育交往活动一直在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型教育交往活动 日益增多j 本文首先对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教育交往活动是 教育者为了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而精心设计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 的,有组织的,在时间、空间范围上较为广泛的、多层次的人际沟通活动。其特征 是交往的全息性、互动性及情感交流性和多功能性。这种活动具有社会价笪和个人 价值,其中教育交往活动的全人俭笪有认知、育德、审美和健康四个方面的价值。 其社会价值表现在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发挥全息社会的育人互动作用,培养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其次,论文通过对生堂生教育交往活动实 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开展教育交往活动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教育主体对 教育资源的全息利用和互动式的教育交往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得教 育交往活动的价值得以体现。论文结合具体的案例进一步指出中学生的教育交往活 动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在交流互动中学会求知;在亲身经历的社会活动中学会 做事;在人际沟通中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在复杂多变、具有各种挑战与危机的社会 环境中学会生存。l 一。一 o nt h ev a l u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f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is t u d e n t s m a j o r :b a s i ct h e o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w a n gd e q i n g a u t h o r :x uc h u a n j u n a b s t r a c t e d u c a t i o na sa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c a nb es t u d i e df r o mas o c i a l i s t i c so v e r v i e w e d u c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i sak i n do f p r o d u c t i v ea s s o c i m i o n i n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y a tp r e s e n t ,p e d o g o g y , t h e o r yo ft e a c h i n g , e d u c a t i o np s y c h o l o g ya sw e l l 嬲e d u c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h a v ea l lb e g u n t o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w o r ko n “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e i a t i o n a n dh a v ea l r e a d ya c q u i r e ds o m e a c l l i e v e m e n t sw h i c hi ns o m ed e g l e e s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p o s i t i o na n dv a l u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i ne d u c a t i o n b u to w i n gt ot h er e a l i t yo fo u re d u c a t i o nw h i c hl a y sp a r t i c u l a r s t r e s so no b t a i n i n gk n o w l e d g ef r o mb o o k sb u t d e s p i s e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e f f e c t , t h e o r e t i cs t u d ya n dp r a c t i c ef o c h so n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i m p r o v i n g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t or a i s et h eq u a l i t yo ft e a c i l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 a 1 s os o m er e l e v a n t a c t i v i t i e sh a v en o tb e e nc a r r i e d0 u tc o m p l e t e l y 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e x i s t sf r o mt h e a n c i e n ta g e st ot h em o d e m s o c i e t y , f r o mc o n f u c i u st r a v e it e a c h i n gi nd i f f e r e n ts t a t e st oo u r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a n di to c c u r sa l lt h et i m e a1 0 to fn e wk i n d so f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h a v ea p p e a r e ds i n c ew e a d o p t e d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o p e n i n g p o l i c y i nt h i st h e s i s , t h ea u t h o rb e g i n sw i t hs o m et h e o r e t i ct h i n k i n ga b o u t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i n kt h a te d u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r es u c hk i n d so f o r g a n i z e d ,p l a n n e da n da l m e da c t i v i t i e st h a ta s s o c i a t e p e o p l ei nw i d e a r e aa n d l o n g t i m ep e r i o dt od e v e l o p h e a l t h y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a l l - a r o u n de f f e c t i v e m u t u a la n de m o t i o n a l i t sv a l u e sl a yi nb o t hp e r s o n a la n ds o c i a l d o m a i n s t h e p e r s o n a lv a l u e s a r et o k n o w , n u r t u r e ,a p p r e c i a t et h eb e a u t i f u ia n dk e e ph e a l t h y t h es o c i a lv a l u e sa r et oi m p r o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as o c i e t yb yb r i n g i n gt h em u t u a la n da 1 1 a r o u n de f r e c ti np l a yt or a i s eh a r m o n i o r sa n d p e r f e c tp e r s o n sa n dt h u sr e a l i z et h ea d v a n c eo f a s o c i e t y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a r e a l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a c t i v i t ya n d p r o v e s t h a tt or e a l i z e t h ev a l h eo f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s u b j e c t sc a nb e n e f i tf r o mt h ea i l a r o u n d e d u c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sa n dm u t u a l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t o d e v e l o pt l l e mp e r f e c t l y a n d h a r m o n i o u s l y t h u s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c a l la c l l i e v et h e i rt a r g e t s c o n n e c t i n g w i t ha ne x a m p l eo f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t h e t h e s i sp o i n t so u tt h ev a l u eo f e d u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c a nb eo b t a i n e d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d o m a i n s :l e a r n i n gt ok n o w i na s s o c i a t i o n ;l e a r n i n gt od oi nr e a l i t yb y a s s o c i a t i o n ;l e a r n i n gt ol i v et o g e t h e ri nc o n t a c ti n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l e a r n i n gt ob ei nd i f f e r e n tc o n d i t i o n s f a c i n gc h a l l e n g ea n d c r i s i s 论中学生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我国教育面临许多挑战与困境,共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 状与时代呼唤的素质教育的理想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虽然举国上下均在轰轰烈烈 地开展素质教育,但人们看重的却还是每年的升学率。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争鸣中,人们真的感到无所适从。素质教育要解放学生,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 身多方面的才干,积极参与课外校外活动,在各种实践话动中提高自身适应未来 社会发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特另4 是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 激增,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 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 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州”但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活动中,事实上只关注一个支 柱的确立:学会求知。这是应试教育唯一看重的东西,只有一个支柱的教育何以 撑起教育这块硕大的“蓝天”?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做事”这一支柱被家长代 替;“学会共同生活”这根支柱被学校和家庭抽走,学生除了靠在“学会求知” 这根柱子之上外别无所依,“学会生存”的能力难以获得。 怎样才能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 根支柱共同“擎起”素质教育的“蓝天”?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保证学生的全 面和谐发展? 这是当前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课题。针对“学生 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正在进行广泛的探索与实 践。其中,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课程论等学科研究的“触觉”都对 “教育交往”问题有所触及,对“教育交往”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给予了一定的 说明与论证。但是,由于升学的重压,使得中学教育的重心依然放在“课堂、教 材、升学率”等上面,教育实践没有用科学理论指导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教育 交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实践中对教育交往的关注不够,丰富多 采的教育交往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和研究。 笔者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既有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拼命提高升学率的经 历,又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教育交往活动的经验,两相比较,感慨良多,认 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深入研究教育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愿 意为中学生教育交往活动的改进与完善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本课题相关研究的 已有成果,是本课题研究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在教育学、教学论、教育 心理学、课程论领域已有了“教育交往”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 方法不同,只是对教育交往问题进行了局部的、较为零散的研究。本文试图借鉴 这些已有成果,结合中学生这个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进行较 为系统的思考。 但是仅仅有理性思考是不够的,这些理性思考是否正确、合理还需要用一定 的实证分析来加以证明。由于价值问题的变量关系极难找准,因此本研究采取案 例分析法来分析一种具有较高综合性的中学生教育交往活动一一我国中学生假期 赴美国进行学习交流括动。通过对此活动价值的分析来验证中学生教育交往的价 值,并对教育交往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活动内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三、教育交往活动价值的理性思考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具有其他社会活动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 个性。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 活动。这种活动的参与者均为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交往是人的基本需 要。教育交往活动价值的理性思考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的交往需要这一前提下进 行。在回答“什么是教育交往? ”和“什么是教育交往的价值? ”之前,有必要 界说“交往”这一最基本的概念。 ( 一) 什么是教育交往? 1 交往 从最浅层的语义学层面进行理解,“交往”就是“你来我往”。人类社会学告 诉我们,世界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作用的交往 系统。这个系统具体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交往系统,无形到人类相互间的碴情 交往,织就了这个庞大的交往世界,人类在这个网状系统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 往,在人间上演着永无休止的人间悲喜剧。人类交往是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 交换意见和看法,表达情感和愿望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等手段而实现的人际沟 通。( 2 这种活动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一个互动的活动过程。 2 交往的类型概述 交往因分类标准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同任何社会现象一样,交往因视角不 同而有不同的种类。由于没有十分严格的划分标准,使不同种类之间存在互相交 叉、互相补充的情况。若按交往内容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物质交往”、“感情交 往”、“信息交往”等。若按交往活动涉及到的社会领域又可分为“政治交往”、 “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教育交往”等。若按交往的区域性特征来分类,又 可有“地区交往”、“国内交往”、“国际交往”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交往这种社会 联系十分密切的人类活动是毫无区别的。如“经济交往”的特征就明显不同于 “文化交往”抑或“教育交往”。经济交往注重经济价值的增殖,“文化交往”和 “教育交往”注重的是思想、艺术、知识的相互传播,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交 往同处于一个统一的又矛盾的世界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十分复杂的社会 关系,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教育交往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教育交往是广泛而频繁的。按学生年龄阶 段划分,有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有同龄学生之间的交往,按学校组成 成员划分,有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本文以中学生教育交往为研究对象,主要 论述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思考如何开展教育交往活动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有 关问题。 3 教育交往活动 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 与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早期人类社会里,教育的出现是为了传递和交流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超生物经验,以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自从有了专门的学校,有了专职的教师 和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而联结教师学生双 边活动的中介就是人类在实践中业已掌握的知识经验。 在近现代人类社会里,西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从神学的枷锁中被解救出 来,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力量大增, 社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速,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人类互相 交换互相传递的信息量成倍增加,人类交往的频度和速度也大大增强。在这样的 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适 应社会生产劳动、适应社会生活的有用人才。因此,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向 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社会行为准则与规范的人,使学 生成为对自我及社会有用的人。在这里,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以知识的传授接 受活动为主的人际交往活动。这种知识授受活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延 续,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种类型的教育交往活动只是一种复制性的, 人类社会业已存在的更广更宽的创造与创新潜力未能得到发挥和利用。 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社会要求教育必须 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因知识爆炸而引 起的人类物质、知识、信息量的巨量增加,使人类社会无时无处不处于交往的动 态过程中。教育作为培养人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活动,肩负起了承先启后的巨大 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关注。教育得以高速发展。尽管教育理论与 实践已经或正在为促进学生完满发展作出努力,创造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传统观念的桎梏尚未彻底打破,将教育活动局限于知识的授受,教师只满足于教 书而忽视了育人,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背记而忽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的情况仍 然存在。这种教育活动是单维的,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关 系。而且,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仍然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地位,一方面是 社会知识量和信息量倍增需要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往学习,另一方面是要求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更有效地参与教育交往活动。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教育 的桎梏,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真正发挥,才能在广泛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 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和谐发展。 事实上,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在哲学的意义上,主体与客体是一对 范畴。所谓主体是指在实践一一认识活动中,作为实践认识活动者、行为者的 人;客体是指作为实践和认识对象的世界,事物和人。作为主体应该符合两项规 r 一 定,一是主体必须是有自觉意识的人,二是主体必须进行有目的实践一一认识活 动。目前,认识论、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内的研究有了不少新的进展,其中一些新 的研究成果给教育的研究以思路上的启发和理论上的支持,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研 究向纵深发展。例如,广义认识论是关于多极主体问认知交往方式的科学。它以 交往理论作为理论生长点和基础,看到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化实践。在这个实 践中,不仅有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而且有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物质社会关系活 动。实践是由多极主体参与的,实践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交往 关系,交往性是实践突出的社会本质的特征,由此看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来源 于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又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活动、交往、人际关 系等对个人社会化及个性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广义认识论和社会心理学中有关交往的作用中我们应可以看出教育交往的 真正内涵。教育交往是一种社会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交往的多极主体一一学生、 教师及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着广泛的交往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交往参与者发生着质 量的变化。事实上,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家庭成员与学生之间、学生与 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联系,教育活动不可能是一 个封闭式的单一主体对单一客体的实践认识括动。教育括动是一个广泛而立体的 社会实践活动。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还是在教育理论研究 中,还是在社会舆论中,都流行一种观念:一提到教育,似乎就是学校教育,只 要学生走进校门和教室,就是受教育,一旦下课放学,对学生的教育似乎就中止 了。这种观念使人们对教育形成了一种片面的理解:教育= 学校;受教育= 上学= 上课,似乎只有学校才是受教育的场所,只有学校课堂上掌握知识才是真正的学 习。教育应该是广义的教育,即使学校教育也诚然如此。( 4 教育不应该囿于知 识的单向传授,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息的交往。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充分利用丰富 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一一培养全面和谐发 展的人。教育活动应该以整个社会为活动场所,使受教育者接受全方位的教育。 教育交往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里不应该理解成为简单的你来 我往,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这里的教育交往活动应该理解成 为:教育者为了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而精心设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的,在时间、空间范围上较为广泛的,多种层次的人际沟通活动。 教育交往活动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教育交往活动的特点是: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是由教育者精心设计, 有意调控的一种专j - j 的教育活动。 开展教育交往活动的途径是灵话多样的,时间空间范围是广泛的。 ( 二) 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及特征 1 教育交往的形式 教育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有“民间交 往”和“官方交往”。我们仅从交往主体的构成及共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范围来分 析交往的形式并研究教育交往的价值。 ( 1 ) 从交往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来分 从交往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来分析交往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师生交往。最为古老且普遍的交往方式。在教育交往活动中长期存在并起 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生生交往。这种交往方式可在校内建立,也可在其他地方建立。生生交往 的时间和范围一般多于师生交往。 亲子交往。这是教育交往活动中最早和最为持久的交往方式,它开始于孩 子的出生直到亲人的故亡。 其他交往。上述几种交往以外的所有人的交往。如学校员工与学生的交 往、学校附近居民与学生、教师的交往等。 ( 2 ) 从交往的范围来分 交往因范围不同而有规模不等的形式,可分为: 校内交往:校园内部师生、生生的交往。 校际交往:校与校的交往。 城乡交往:城乡学生或学校间的交往。 国际交往:国家之间的教育交往。 2 教育交往的特征 现时代教育的职责重在育人。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自 身、贡献社会的人,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传统教育活动 以学校课堂教学这一单一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育活动中注重知识的传授, 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实际上是徒劳无益的。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包括价值观念的形成、道德规范的建构、行为习惯的养成 等。如果只把教育当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唯一渠道,教育的育人职责也就无法完 全履行,教育所培养的人也就不是健全发展的人。因此,把教育活动理解成为一 种交往活动,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交往,与社会的交往,与家庭的 交往,以正常的交往来扩大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教育交往有很多 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全息性 。 所谓全息性是指教育交往关系和教育交往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要 走进学校,走进社会,回归家庭。教育交往活动随时均在发生,均在对学生的成 长发展起作用。 ( 2 ) 交互性 从表面上看,教育活动是一个简单的授受关系,交互性不强。但只要深入思 考一下教育活动及其活动产生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活动是具有交互性 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受学生多大影响的。但 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教师的教育活动。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及变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只 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而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耐心指导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有关研究表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 交往互动可以做列集思广益、相得益彰,从而加速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可以 做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 3 ) 情感交流性 教育交往活动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一 定的教育任务以施教与受教、学习与指导为中介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教育内部社会 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事实上存在两种子关系,即工作关系和心理关系。把教育作 为一种交往活动,要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在教育交往中能否保 持一致与协调,将成为教育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其中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学识 水平、教育技能、人格力量以及组织管理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仅仅停留 在这层关系上教育交往还不一定能高效进行。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关系,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之问发生情感交往,达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真正的教育交往价 值才能实现。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充分证明 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热爱,能够转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 4 ) 多功能性 教育活动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对知识的传授,也有对学生思想 品德、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广泛而多样化 的教育交往中,教师以自己的学识、行为方式、思维习惯、道德品格等方面的特 殊性去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学生受到影响和发展,而家长、同伴及其他社会 成员也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这些都说明了教育交往具有多功能性。 ( 三) 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 1 价值 价值概念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它被 赋予不同的涵义。对“价值”概念内涵的界定,应当从哲学的一般意义上对日常 生活中及具体学科中普遍存在的价值现象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我们表述 如下: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一种特定 的关系。作为一种关系范畴,价值关系是连接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纽带,反映 了人类与客观世界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p 准确理解价值概念,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主体的需要和要求;二 是客体的属性功能。价值是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这两个方面体现 了价值的主体性和客观性,二者缺一不可。 价值的客观性源于构成价值关系的客体具有某种自身所有的属性或功能,物 质或精神现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价值的现实基础,脱离人类社会、客观物质世 界和精神世界的存在去研究“价值”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价值客观性还体现在 主体需要是客观的,是来源子现实与自然之中,受客观条件和实践水平的制约, 是历史的客观的。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主体的需要及其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 值大小的内在尺度,它同时表现为主体在满足自身需要过程中对客体的创造性, 即人类总是不断的改造客体,使之更好满足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价值关系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客体,使之与主体需要相联 系和统一的过程。价值大小就是考察人们在改造客体后是否达到了人们预期的对 主体所产生的某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 2 教育价值 在分析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后,我们可以对教育价值作如下的界定:教育 岳_ 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 定的关系。 要理解教育价值的概念,要科学界定作为教育价值构成双方的主体与客体的 外延。这里的主体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处于一定教育情景中的社会集团与 个体,一是处于一定教育情景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而教育客体的外延更加宽 泛,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把握:一是按内容分为精神和物质的,二是按性 质分为社会的和个人的,三是按来源分为主体以外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业已证明,教育客体已经且正在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和 人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对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不再从哲学意义上去探究教育客体满足主体发展的可能性,而是分 析教育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具体意义。 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紧密相连,对教育价值的不同评价是与不同的教育价 值观为出发点的,但有一个前提是,它们都承认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价值作用的 客观性和现实性,不同的教育活动满足主体不同需要,共同构成一个促进社会和 人的发展的系统,即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系统论的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主要体现教育对社 会在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的价值,而微观则体现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联系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实际,我们从教育目的论出发,把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基本价值 集中概括为: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立足点,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特征,培养德、 智、体、美、劳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和创造性人格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简言之,即实现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这个目的是合符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所进行的诸如 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对促进教育主体的发展更好满足 教育主体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教育交往活动对教 育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即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 3 教育交往的价值 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对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满足上,也可以体 现在对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上。本文着重讨论教育交往活动与学生个体需要之间 的关系。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个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也是具有层次的, 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友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自尊 的需要等。由于教育交往活动具有全息性、交互性、情感交流性和多功能性的特 点,使得教育交往活动能够满足中学生个体多方面的需要,体现出教育交往的个 人发展价值,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认知价值通过交往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认识,可以发展学生的观 察力、思维力,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解世界等; 育德价值一一通过交往,可以培养中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可以教会学生关 心、理解、同情他人,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可以培养克服困难 的勇气,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养成高尚的品格。由此体现出 教育交往活动的育德价值。 审美价值中学生通过交往游览,可以饱览壮丽河山,欣赏民族文化艺术 精品,欣赏人与人的美好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使教育交往活 动具有审美价值。 健康价值教育交往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寓教于 乐,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陶情冶性,维持并促进身心健康。这 是教育交往活动的健康价值。 教育交往的价值还体现在能满足一定社会的各种需求。通过教育交往来培养 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为社会服务,促进一定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发展,由此体现出教育交往活动的社会价值。 四、教育交往活动案佣分析 为了进一步论证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我们选择了一种新型的富有时代感的 教育交流活动我国中学生假期赴美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选择这样一个案例 来进行教育的价值分析活动主要是基于下面的原因。一是这是一种新颖而生动的 教育交往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走进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既在学校与中美师生 共同交流学习,又在美国家庭中生活起居,还走进美国社会,接受美国社会全息 的教育资源的输入,是一种具有教育交往的诸多特征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具有 的教育价值是不可小看的。二是国内很少对此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综合分析。三 是这种活动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与我国现今倡导的素质教育活动有相似的地 方。对这种新型教育交往活动价值的例证分析,将丰富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可 供开展其它教育交往活动借鉴,使我们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 一) 活动综述 我国中学生利用寒暑假较长的一段时间,在一定机构的组织带领指导下,白 费前往美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这种活动主要以学生学习英语为主,伴以各种有 趣有益的游览和文化交流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世界航空业飞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中日本,我国台湾,拉丁美洲等 国家和地区开展此类活动较早,目前已经形成教育产业。我国由于中美关系长期 处于不良状态,加上建国后国内出现的几次政治运动的冲击,这种活动方式在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悄然兴起。据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县c h i ( c u l t u r a lh o m e s t a y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活动中心负责 人m e l b ao s o r i o 女士介绍,近十年来,该县c h i 活动中心共接待日本国际交流学 生翻队共2 3 次,共4 5 8 人。另外还有来自墨西哥、巴西、韩国等学生交流团队 l o 余次,但只接待中国交流学生仅一次。另据加州南部c h r i s t i a nh e r i t a g e c o l l a g e 的y a h 女士介绍,她主持的h e r i t a g el a n g u a g ei n s t i t u t e 近五年开展了多次 国际学生交流活动,但其中没有一次有中国学生。但最近几年每年我国均有团队 前往美国进行这样的活动,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前往美国进行短期学 习交流活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及东部的密歇根 州,纽约州,华盛顿特区,麻萨诸塞州等地。 1 活动方式 我国中学生由于学校行课制度和课业负担很重等的限制,大都只能利用寒暑 假进行国际学生学习交流活动。目前在赴美学习交流方式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 下面三种学习交流形式:客居学习交流;游学学习交流;集中学习交流。 ( 1 ) 客居学习交流( h o m e s t a ye x c h a n g es t u d y ) 这种学习交流方式的具体做法是:参加活动的学生分散住在某一社区不同的 家庭里面,一般情况下一家接待一位学生( 有时一家接待二位学生) 。学生周末 及每天早晚与接待家庭一起度过,周一至周五白天参加社区学习中心的集体括 动,有时也安排一些游览参观活动。这种方式在美国国际短期学生交流活动中最 为普遍。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交流学生与接待家庭容易建立比较密切的关 系,使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另一方面是这样可以使参加活动的学生在与“家人” 的共同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学习,使用英语,特另9 是接触和使用地道的e v e r y d a y e n g l i s h ( 日常用语) ;还有就是可以加强管理,降低学习成本,一般家庭收费很 低,有的根本就不收食宿费。在美国用这种方式开展活动并且最有影响力的是 客居国际文化交流”( c h i c u l t u r a lh o m e s t a y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其组织遍及美国 有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的地区。重庆市史迪威商务顾问公司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这 种活动。 ( 2 ) 游学学习交流( t r a v e le x c h a n g es t u d y ) 这种活动方式主要是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地区的学校,商业区,风景名胜及政 府机关等,在游玩中学习,学习中游玩。这种方式也比较受欢迎,因其没有固定 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减少,学习是自然而且是自主的。有时这种方式 也参照第一种客居方式进行,只不过客居时间不长而已。在这方面开展得比较好 的是“美国太平洋国际交流学生项目”( p l i e s 一一p a c i f i cl i n k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c h a n g es t u d e n t s ) 。英语辅导报社曾数次组织学生参加此种活动。1 6 ( 3 ) 集中学习交流( s c h o o le x c h a n g es t u d y ) 这种活动方式主要以集体形式集中参加某一学校的专门机构进行常规课堂教 学活动。这种活动的优势在于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突出学习活动。有时也可 以把学生分散到当地个别中小学随班学习( 我国学生只能在寒假才能参加类似活 动,因美国中小学暑假也几乎与中国同时) 。进行此类活动较受中国学生欢迎的 有犹他州的“美国国际学习交流中心”( u i e s c u s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x c h a n g e s t u d e n t sc e n t e r ) 。北京四中部分学生1 9 9 8 年2 月1 6 日至3 1 日曾参加过此中心 的活动。【, 当然,各种形式很多是互相交叉的,我们这里这样分析是看其以什么活动形 式为主。 2 活动对象 假期活动对象多为我国在校中学生。一般要求年龄在1 3 1 8 周岁之间,即 初中二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学生。1 3 岁以下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及 听说能力相当有限,不利于美国教师进行别无选择的全英教学。另一方面,年龄 过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利于在美国这种强调自立自力能力的国家进行日常生 活。而且年龄过小易患“思乡病,给学习交流活动带来困难和负面影响。超过 1 8 岁的学生一般已上大学或待业就业。由于假期活动强调中学英语基础,大学生 与中学生共组活动团体学习难度进度很难把握。故目前我国假期赴美国进行学习 交流活动的主要为在校中学生。 3 活动内容 不管是哪种活动方式,其活动内容均包括三大部分,即“学习、游览、生 活”。 这种活动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了解、熟悉美国 的文化、社会、风俗等,同时,因要在美国生活几周时间,在学习之余也了解美 国人民的生活并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而为了使学习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均安排 有游览参观活动。组织者通过各种方式让参加者在美国期间既“学习”,又“游 览”,又“生活”。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学习,痛痛快快中游览,偷偷快快中生活。 ( 1 ) 学习 在这种活动中,学英语始终是主题,而且是在不同的方式中学习。英语学习 所占的比例也最大。这样的荚语课有共独特的优势。下面以2 0 0 0 年1 月2 4 日至 2 月1 6b 重庆、贵阳两市部分学生在美国加州南部著名风景名城圣地亚哥的c h i 学习中心所上英语课的基本情况为例予以介绍。 i 学生基本情冽:一般情况下,一次活动参加的学生大多在2 0 人以下。大都 来自某一个地区的中学。其中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是一种典型的“复式 班”。参加2 0 0 0 年寒假活动的是来自重庆、贵阳两市部分中学的学生共1 1 人。 其中高二年级2 人,高一年级3 人,初兰年级3 人,初二年级3 人;男生6 人, 女生5 人。 i 教师基本情冽:大多数情况每次只派一位中国带队教师,要求带队教师英语 口语流利,熟纛我国现行高、初中英语教材,管理学生能力强。美方教师视团队 大小而定,一般1 至2 人,大都为长期进行国际学生交流活动教学的、有丰富经 验的专职教师。2 0 0 0 年寒假赴美的中国带队老师为长期担任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庆 市万州二中教师;美方任课教师为长期进行国际交流项目的美国加州南部圣地亚 哥c h i 学习中心的专职英语教师。 l 教矧:不同主办单位各有其专门教材,适合到美国的外国学生用。2 0 0 0 年 寒假c h i 交流活动的教材采用c h i 自编的c u l t u r a lh o m e s t a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国际客居文化交流) 偈) 一书,该书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出版 社1 9 9 5 年出版。这套教材实用性很强,编者充分考虑了外国人到美国后可能会 用得上的常用英语和相关知识。全书共分十个单元,即: - - 1 4 书中配有彩色插图,每单元附有相关练习。教材容量大,基本上涉及学生在 美国学习期间的各个方面。而且教师在使用该教材时也有自主增删的灵活性,因 为每单元自成体系。 i 课堂教学形式 美国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在全美不少州市均有开展,他们在这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一般参加活动的团队不超过2 0 人,因此有小班上 课的诸多优势。小班上课特别有利于照顾全体学生。虽然经常的情况是由于学生 来自不同的年级,英语水平高下不一,但由于班额小,教学调控比较容易,绝大 部分学生都能兼顾。即使有时难度相对某个别学生而亩可能会偏高,但由于教师 ( 包括中方带队教师和美方任课教师) 的及时帮助,问题很快能得到解决。在活 动中心上课形式多样,有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演,有同学们相互问的讨论,有各种 游戏,有时是看电视、玩电脑,有时是小工艺制作等等。上课时老师或站或坐在 学生中间,有时还发水果、口香糖。 在当地中小学随班上课因时因地不尽相同,但共性是全部用英语,活动多于 教师讲解。 ( 2 ) 游览 我国中学生利用这种活动方式去美国,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去美国 “一饱眼福”,参观当地的学校、商业区、著名人文景点;或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羊肉代加工合同(2篇)
-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8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视觉系统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翠月嘉苑5-6#、11-12#、16-17#楼施工组织设计
- 发现与创作说课稿
- myschoolbag说课稿第课时
- 《整百整千加减法》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械基础综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工程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演讲稿
- 低空飞行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成语故事课件一诺千金
-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 国内旅游出团通知书(新版)
- 赶工措施费申请报告
- 全桥逆变电路滤波电路设计步骤
-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 4gl语言开发原则及规范--简化版
- 工程量确认单样本(管线)
- 区最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