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的建议.doc_第1页
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的建议.doc_第2页
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的建议.doc_第3页
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的建议.doc_第4页
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的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有关情况的汇报市经信委2011年5月26日尊敬的杨主席,各位委员:根据市政协主席提案督办会议的要求,现将林晓炼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地方低碳经济规划和城市低碳技术改造配套政策提案办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十一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节能和低碳工作,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节能目标考核体系、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强化重点领域节能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创新推动等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925.6亿元提高到2702.5亿元,年均增长17.9%,工业总产值由843.1亿元提高到3768.9亿元,连续跨越三个千亿级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668户上升到209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511亿元,年均增长44%,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由17.3%提升至22%。而与此对应的是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2%,超额完成了我市“十一五”总体目标,完成率为110%,实现了发展和节能低碳的“双赢”。2007-2009年,我市连续三年获得了省“节能目标超额完成奖”。一、节能低碳工作主要开展情况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一是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线,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在增量中优化,在优化中增量”。“十一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80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技术改造投资累计达1400亿元。二是突出创新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紧抓住合肥被批准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机遇,着力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文章,重点谋划和发展一批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抢占未来经济竞争制高点。现初步形成了以国风塑业、杰事杰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群;以华东电子、四创电子、工大高科、美亚光电等为主导的公共安全产业群;以国轩高科、罗宝建材、国祯环保等为典型的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群;以安科生物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江汽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以京东方、TFT、PDP等为品牌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群。截止2010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38户,实现产值202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产值20.9%和53.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位居华东和中部地区首位、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市级116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14个;三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典型带动,项目支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一方面以桃花工业园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实施区域两化融合计划,确立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以江淮汽车等20家省、市示范企业为龙头,培育典型,树立标杆,加强产业链信息化联动发展,开发以创新设计、敏捷制造和协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突破多业务、多系统、多企业综合集成技术难点,提升企业的创新设计、精细化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第三是以京东方制造执行系统(MES)等69个市级示范项目为重点,鼓励骨干企业积极采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分销管理(DRP)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集成应用,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2、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截止2010年,全市在公共领域推广完成190辆安凯纯电动客车,其中180辆应用于合肥公交,在22条公交线路上运营,10辆推广到淮南;在私人领域推广完成585辆江汽纯电动同悦轿车,目前全部上牌并上路应用;完成5座(经开区、柳树塘、瑶海、邵大郢、淝河)充电站建设,建成充电桩96个,能同时满足172辆纯电动公交充电;在规划范围内建成350个交流充电桩用于江汽纯电动同悦轿车充电。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一是探索出了电池“融资租赁”等应用新模式。既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也为车辆后续维保等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带动企业创新提速。如江淮坚持走“增程型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技术路线,纯电动同悦轿车二代产品已研发试制。安凯自主研发出整车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及其控制器等;三是促进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安凯纯电动客车产能达1000辆/年,江汽纯电动轿车产能达1万辆/年,国轩高科电池产能达8000万安时/年。安凯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国轩高科新建20万安时的电池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3、建立政策扶持体系。在节能方面。自2006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涵盖了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节能技改、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及清洁生产等多个方面。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管理办法也将于今年出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为主要方向,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连续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聚焦”。4、认真编制节能及低碳发展规划。早在2009年,我委即编制了合肥市2009-2012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较长时期内我市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路、方向和工作措施,旨在发挥引领作用,2011年初,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将规划延伸至“十二五”。按照省经信委的部署,编制了合肥市“十二五”工业清洁生产规划;结合合肥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委编制了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平板显示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共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子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末,新能源及平板显示产业各实现产值2000亿元,其他新兴战略性产业各实现产值500亿元。5、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一是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合肥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加强节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单位GDP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合肥市节能奖励办法、合肥市公共机构节能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推动节能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三是突出抓好工业节能。采取了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开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深化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努力,“十一五”期间在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9%的情况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6.65%,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52.6%下降为2010年的48.7%,为全社会节能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四是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通过狠抓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第三产业节能,推动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各领域齐头并进的节能工作良好格局;五是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在重点工业、商业用能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并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重点扶持;六是组织开展电力消费调控,通过“强制入轨”,控制电力消费过快增长,强化节能低碳发展理念;七是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全民节能低碳意识。我市节能和低碳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着缺乏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能源结构不合理、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等不足。“十二五”期间省里对节能低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达我市的目标初步确定为单位GDP能耗降低17%,单位GDP碳强度排放降低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二、下一步工作措施1、制定合肥市低碳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发展计划。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城乡建委、市财政局等部门齐心合力,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展低碳经济发展调研,共同编制合肥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发展计划,提出低碳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保障措施,引导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强化低碳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2、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着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低碳产业示范项目、环境保护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3、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强化自主创新,积极抢占低碳技术发展的制高点。4、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在产业结构上,通过节能降耗倒逼机制,对造纸、砖瓦行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后生产线限时进行淘汰;推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二是抢抓国家、省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加快提高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减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四是组织实施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试点工作,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5、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一是加快推行节能工作新机制。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耗限额管理、能效对标、节能协议、能效标签等各种节能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展节能监测监察。建立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体系,组织开展钢铁、建材、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工作,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清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等问题;在建筑、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监察试点工作;三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重点抓好建筑、交通、商业、农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以更高的标准制定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目标,加大对重点领域节能主管部门的考核力度;四是扎实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调整用能结构,制定和实施用电高峰时期有序用电方案,加强错避峰用电调度,确保全市安全有序用电;五是加强民用节能。加大家电以旧换新力度,大力推广普及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灶具和节能家电,宣传普及科学用能方法。6、广泛开展节能低碳宣传。在全市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重点做好节能宣传周、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等活动,利用主流媒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节能管理交流、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