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这篇论文,我试图在综合和反思已有的对卡夫卡的解释路径的基础上,回答以下 问题:为什么对于卡夫卡作品的意蕴,竟会衍生出如此众多且相互冲突的解释? 卡夫卡 作品中的这种暖昧性,或者说它们给解释留下的巨大可能空间,究竟是建基于何种原因 之上? 本文分三部分展开这一探究。 在第一章“解释卡夫卡的三种路径”中,我将表明,由于卡夫卡的解释者们受到自 身传统、知识背景和文化身份的影响,他们对卡夫卡的解释路径一般会侧重于强调卡夫 卡三重身份中的某一重。这三重身份是:犹太人,现代人和艺术家。从而,对卡夫卡进 行解释就有三种基本路径。在这一章中,我将指出这三种路径各自的合理之处和弱点, 并对每一条路径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第二章“饥饿艺术家之阐释:一个例证 中,本文首先以小说饥饿艺术家 为例,演示了前面所说的三条路径在进入卡夫卡的具体文本时会遇到的一些情况。在这 一章中,我还将进行一次对饥饿艺术家的重读,以此表明这篇小说中存在着一些难 以被阐释穷尽的幽暗之处。 在第三章“中间地带的卡夫卡”中,我试图分析卡夫卡作品的精神形式的来源。本 文认为,卡夫卡的精神形式主要来自犹太教塔木德解经传统。但在这种精神形式的 底层,卡夫卡作品的核心经验却是对于“中间地带 或“魔灵”的经验。由于“中间地 带 处于犹太性和现代性的交汇之处,而且它又被卡夫卡转换为写作本身的文学空间, 因而这一核心经验使得现有的三种解释卡夫卡的路径得以可能。 最后,在“余论 部分中,我将论述卡夫卡作品的经验与“我们”自己的相关性。 本文认为,倘若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的经验,重温卡夫卡的作品都是非常必要 的。深化我们的经验能力、拓展我们的经验边界,这就是文学经典赠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关键词:卡夫卡,解释路径,饥饿艺术家,精神形式,中间地带 a b s t r a c t h lt h j sa n i c l e ,t l 们u 曲i n t e 莎a t i n ga 1 1 dr c n e c t i i l ge x i s t e n tc o i i l i l l e n t so nk a n ( a sw o r k s w h i c hh a v eb e e n 、柑t t e l lb yd t i c s ,1w 趾tt oa n s w e rm e s eq u e s t i o n s :w h ya r em e r e s om a n y c o n t 删wc o m 如e n t si nl l i l d e r s t 柚d i n gm e s ew o r k s ? h o wt 0u 1 1 d e r s t a n dt l l e 锄b i g u i t yo rt h e l m g es p a c ei i li n t 唧r e t i n gt h 锄? 啪a t i st h er e a s o n ? 1w i l l 仃yt 06 9 u r ei to u ti nt 1 1 僦p a n s i i lp a r to n e ,“i n t 唧r e t i n gk 出a s 嘶t i n gt h r o u 曲缸e ep a t h s ”,1 w i l li n d i c a t em a t k 出a ,sc m i c so f t e n 啪p h 蕊z c do n eo ft l l r e eb n d so fi d e n t i t i e si nk a 伙钆b c c a u s eo fm e i r d e 艋e n tt r a d i t i o n s ,妣) w l e d g eb a c k g r o u n d s 砌1 dc u l n 砌d e g r e e s t t l et l l 】啪l ( i n d s o f i d e n t i t i 船i nk a 依aa r ek a a 弱aj e w ,弱am o d e m m a na 1 1 【d 勰舭a r t i s t s oim i n km e r ea r e t h r e ec l 锄e n t a r yi 蜊i n gp a m si n t ok 绌a i i lt l l i sp 砒,1w n d i c a t et l l er e 嬲o n a b l ea l l d w e a l 【n e s sma 1 1o f t h e s e 慨p a m s 1w i l la l l a l y z et h e m 髂w e l l - h lp a nt w r 0 ,“m t a l ,r e t i n g 彳月r 已协,g j 巨次爿尺儿s 乃o n ee x 锄p l e ,1w i l lf i s td 锄o n s t r a t eh o w t 0i n t e 印r e t 么h ,g 职彳尺娜丁b yt l 鹏ep a t h sij u s tm c n t i o n 甜b e f o r e ,觚dt c l lr c a d e rw h a t k i n d so fs i t u a t i o n s1w i l lf a c e 1w i l lr e r e a d 么日明v g e 尺彳尺7 嚣rb ym y s e l fa l s o ,b e c a u s e1 w a i l tt oi n d i c a t e l e r ea r es o m eu n e x p l a i n a b l ea i l d 西o o m yp a n s i nm i sn o v e l h lp 舭t h r e e ,t k a f l ( ai nm i d d l e 心e a ,i 仃yt oa i l a l y z et h es o u r c eo f m es 咖t i l a lf 0 眦i n k a 位a sw o r k s im i n kf r a n zk a 位a ss p i r i t u a lf o r mc o m e s 丘。o mj u d a i s m ,丘。o m t a l m u d e x e g e t i c s b u tu n d e r t h i sk i n do fs p i r i t u a lf o m ,t h ec o r ee x p e r i e i l c e o fk a 6 【a sw o r k s i st o w 砌 t 铂龇彳m ,o rt d e m o n ”b e c a u s e _ 协如舱彳m ”l i e so nt l l ea r e ab e 似e e nt h ej u d a i ca 1 1 d m o d e n l i 劬a i l df 础吆k a n ( ah a st r 觚s f o 衄e di ti n t o 、州t i n gs p a c e ,s o l i s c o r ee x p 嘶e n c e m a k et 1 1 et i l r e ei n t e 印r e t i n gp a l si i l t ok a 伙ap o s s i b l e f i r l a l l y ,i i lp o s t s c r i p tp a r t ,1w i l ld i s c u s sm er c l a t i v i 秒o f m ef r 砒亿k a 伙a se x p 甜e n c e a n du s i fw ew a n tt ou n d e r s t a l l d0 u r s e l v e s e x p 舒e 1 1 c eb e t t i ti sv e 巧i m p o r t 眦tt 0r e v l e w f r a n zk a 做a ,sw o r k s d e e p e no u re x p 嘶e n c ea n dc x p a n d i t sb o u i l d 撕e s ,a r et 1 1 eb e s tg i r sm e c l a s s i cw r o r k s 西v eu s k e yw o r d s :f r a n zk a 位如i i l t e 叩r e t i n gp a m s ,么日明v g 职彳尺z b 正s p i r i n l a lf o 咖,m i d d l e 心e a 2 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专秘 日期:切鲁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海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大学可以将本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海南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储躲凇 导师魏审侈角 日期:榭年月日日期:扣睁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 “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 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呀乙年;口二年发布。 论文作者签名:渖囊 日期:j 窖年乎片日 3 导师签名:译c 侈磊 日期:如口譬年叩月日 绪论 1 1 卡夫卡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对于任何一位想要理解和研究现当代世界文学的人来说,“卡夫卡”都是一个不可绕 开的名字。他和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学中的神话。围绕这一神话,一门叫做“卡 夫卡学的学问正在日复一日地搜罗和编织着新的线索。卡夫卡得到的赞美和推崇早已 超越了文学的领域,他不仅是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偶像,更是哲学家、宗教家以及 社会理论家们钟爱的阐释对象。只要看看下面这一长串名单中列出的杰出人物( 他们都 曾为解释卡夫卡贡献才智) ,就能明白卡夫卡在二十世纪文学中占据了何等重要的位置: 马克斯布罗德、本雅明、布朗肖、卡内蒂、奥登、加缪、博尔赫斯、昆德拉、纳博科 夫、加洛蒂、德里达、德勒兹、阿伦特、残雪、刘小枫 卡夫卡何以能够获得这种位置? 我们知道,1 9 2 4 年卡夫卡去世时,他生前出版的少 数著作只售出了不到两百本。然而,当时读过他作品的一些朋友,却毫不怀疑他是现代 文学的一位大师。他的声誉在他死后持续地增长,这与他的阐释者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但更与二十世纪的时代精神状况密不可分。当代最权威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 西方正典中赞同奥登的话,认为卡夫卡处在二十世纪经典的中心地位,他代表了我 们时代特有的精神:“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这是卡夫卡的时代,而不是弗洛伊德的时代。 弗洛伊德悄悄追随了莎士比亚,向我们展示了心灵的地图;卡夫卡则暗示我们,我们不 能指望用心灵来拯救我们自己,甚至不能使我们免予伤害。 1 二十世纪的精神气质不是 单纯认知性的,而是在认知的同时携带着绝望、怀疑和反讽的情绪。然而,二十世纪具 有这种情绪的杰出作家并不在少数,为何偏偏是卡夫卡才获得了“二十世纪经典核心” 的地位? 关于这一问题,阿伦特的回答是,卡夫卡在一个失序和不断解体的世界中,重新塑 造了一种具有“善良意愿 者( m 锄o fg o o dw i l l ) 的形象:“卡夫卡的小说看来具有一 个唯一的诉求,它们仿佛在说:这位具有善良意愿的人可能是任何人或每一个人,甚至 也许就是你和我。”2 而哈罗德布鲁姆则认为,卡夫卡卓异于其他现代作家之处,在于 他提供了一种对“不可摧毁性”的认识:“他不是一位宗教作家,但他把写作变成了一 种宗教。3 在本文中,我将表明,卡夫卡的地位是由于他对现代世界的经验深度决定的, 没有任何一位现代作家像他那样深入经验到了“魔灵”( d 锄o n ) 或“暗夜之有 ( 法文 l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 0 0 5 年4 月版,页3 5 3 。 2 汉娜阿伦特:弗朗茨卡夫卡:一个重估( f r a n zk a f k a :ar e v a l u a t i o n ) ,载于h a n n a ha r e n d t :毋眙腭砌 砌托,f 硼以月舒n e wy o r k ,1 9 9 4 ,页8 0 。阿伦特此文是在卡夫卡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演讲,标题所用的 r e v a l u a t i o n 一词也有“升值”的意思。 3 哈罗德布鲁姆: 西方正典,前揭,页3 6 4 4 i lya 4 ) 对于现代世界的统治( 这一经验领域被布朗肖称为“中性空间”或中间地带”) 。 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卡夫卡的小说就最全面或最丰富,但是,确实没有任何一位现代作家 象卡夫卡这样完美地集中了这个时代的全部幽暗和阴森惊人的力量,并对整个现代以来 的写作产生了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 2 饥饿艺术家在卡夫卡小说中的地位 饥饿艺术家写于1 9 2 2 年,一直被公认为卡夫卡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它也是 卡夫卡生前认可发表的少数几篇小说之一。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像卡夫卡这样一位生 性谨慎和腼腆的作家,他在生前认可发表的作品都是他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 而那些他 未予发表的作品,要么是未完成的,要么是自己不满意的) 。而且,据说卡夫卡在病逝 前一个月,曾在病榻上艰难地校对这篇小说的清样,并在读完之后“泪流满面”。这未 必就是因为卡夫卡将自己认同于“饥饿艺术家 而导致的命运感和自怜,而更可能是出 于对自己倾注心血的作品的爱。 除了作者本人对饥饿艺术家的重视之外,饥饿艺术家所引发的层出不穷的解 释也证明了这篇小说的重要性。仅据我阅读所见,就有斯托尔曼、比梅尔、王家新、叶 廷芳、温华等人对这篇小说作出过详细的阐释( 见本文第二章) 。这表明,在卡夫卡的 小说中,饥饿艺术家受到了人们较多的关注。尽管这种受关注的程度可能不如他的 两部长篇审判和城堡,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饥饿艺术家并非长篇小说,而且 它具有审判和城堡所不具备的完整性( 这两部长篇都没有真正完成) ,那么, 它在卡夫卡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作品的最终地位是由它的内在力量决定的。我们看到,这篇小说有一种惊人的美, 这种美不仅植根于卡夫卡对于人性和世界图景的洞察,也来自它的文体和形式的奇特。 的确,饥饿艺术家最为完美地展示了卡夫卡小说的写作技艺:一种不断翻转、在众 多可能性之间不断滑动和制造反论的艺术。我们可以说,饥饿艺术家是最“卡夫卡 式 的小说,它就像卡夫卡抛出的一枚至今没有停稳的骰子,让我们目眩神迷。 1 3 本文的任务、方法和结构 卡夫卡一直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本文充分意识到了对卡夫卡进行 理解的难度,但难度本身又恰好构成一种对于研究者的吸引。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卡 夫卡的存在十分遥远,一个到达卡夫卡的读者,要像高山上的一棵乔木一样,经过无数 4 参考勒维纳斯( e l e v i n a s ) :生存与生存者( 新译本名为从存在到存在者) ,顾建光、张乐民译,浙江人民 出版社,1 9 8 7 ,页5 1 5 次掉光了叶子的洗礼。5 在本文中,我将试图从卡夫卡的三重身份( 犹太人、现代人、 艺术家) 入手,对解答这一谜团提供一种尝试。这一谜团的实质是:为什么对于卡夫卡 作品的意蕴,竟会衍生出如此众多且相互冲突的解释? 卡夫卡作品中的这种暧昧性,或 者说它们给解释留下的巨大可能空间,究竟是建基于何种原因之上? 本文将论证,这些 解释路径的歧异,其基础在于卡夫卡作品中包含的经验本身的复合性质:它们的确具有 犹太性的因素,是对犹太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处境的一种揭示;但同时,它们也是现代世 界中的人的寓言,触及了现代性的深层:在另一个层面上,它们又指涉着艺术或写作本 身的问题和险境。这一复合的经验,就是“魔灵化的世界或“中间地带 ,它与犹太 性、现代性和艺术本身都息息相关,因而给这几种解释都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以饥饿 艺术家为例证,来展示这几种可能的解释路径在进入卡夫卡作品的细节时各自具有的 优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作品的纯形式方面的特征,我 将证明这种纯形式来自犹太教塔木德传统中的解经方法所提供的思维方式。 就采用的方法而言,本文一方面采用解释学方法,揭示各种对卡夫卡的理解路径本 身所携带的“前见 或“前理解 ;另一方面,本文也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于饥 饿艺术家进行了一次细致的重读;而在对卡夫卡作品的形式来源进行分析时,本文还 采用了形态比较的方法,以此判定卡夫卡的思维方式的渊源。从解释学的观点来看,解 释的差异产生于解释者所具有的“前理解的差异,产生于他们各自在文本的侧重点上 的选取方向的差异。因此,饥饿艺术家引发的诸种解释,刚好构成一个解释学的例 证。但是,过于被“前理解”所限定和束缚的阅读又可能会导致对作品某些具体细节的 忽略和遗漏,因而,一种认真的、从细节出发的阅读就是必要的,它可以揭示作品中溢 出那些定向解释的部分。本文试图在这种细读的基础上,再综合诸种解释路径各自的合 理之处,重构出卡夫卡作品的统一性。 本文的正文将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章中,我将列举并逐一分析卡夫卡解释中的三条基本路径。这一部分可以看 作是对国内外现有的卡夫卡研究成果的综述,但其中更多的是对这些解释路径各自合理 性和弱点的指明。 在第二章中,我将以饥饿艺术家为例证,演示第一章所举的三条解释路径在分 析具体作品时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在这一章中,我还将对饥饿艺术家进行重新细读, 并提出一种对这篇小说的新的解释方式,同时探查一些存在于小说中的疑难问题。这一 章的细读中,卡夫卡所具有的对于“魔灵”的经验将得到提示,并为第三章的论述做一 个铺垫。 在第三章中,我将论述卡夫卡所处的“中间地带 这一暧昧和复合的位置,并表明 这是诸种卡夫卡解释共有的根源。这一“中间地带 ,在卡夫卡作品的形式方面的表现 5 李森:( 伟大的兄长卡夫卡) ,载于李森:荒诞而迷人的游戏,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0 4 年版,页l 。 6 乃是他的在两极或多极之间不断滑动、翻转的反论写法,而这种写法主要是来自犹太教 塔木德的解经传统。这一形式本身,却又服务于一种深层经验那便是作为卡夫 卡经验核心的“中间地带 或“魔灵 经验。在这一章,卡夫卡的形式要素和经验内核 都将得到关注。 最后,在余论中,我将总结前文,并论述卡夫卡作品的经验与“我们”自己的相关 性,以此表明:倘若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无论是作为中国人、现代人还是艺 术爱好者) 的经验,耐心、细致地重温卡夫卡的作品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们获取更 深经验能力的契机,而深化我们的经验能力、拓展我们的经验边界,就是文学经典赠予 我们的最好礼物。 7 第一章解释卡夫卡的三种路径 对卡夫卡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文学批评界的热点话题。如叶廷芳先生所言:“如今,卡 夫卡热仍在继续扩大。不仅卡夫卡和他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的对象,有 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数以万计。而且在西方的大学课堂里,卡夫卡是最热门的选 修课之一。现在有人认为,当代美国文学没有卡夫卡是不可想象的;卡夫卡对二十 世纪英国浪漫派作家起了最强烈的影响;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先声;今天几乎 没有一篇德语小说散文不曾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地受过他的影响”6 从五十年来 的卡夫卡研究资料来看,最权威的研究者,是本雅明、布朗肖、布罗德、昆德拉、卡内 蒂、德里达、德勒兹、伽洛蒂、哈罗德布鲁姆等人。卡夫卡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约每 l o 年根据对卡夫卡相关的考证,会作出新一轮调整。总的说来,对他的评论仍然是多元 化的。 对一位作家的作品存在众多解释,这一点未必就是作家杰出性的标志,但是,它却 能让我们去思考一些深层的解释学问题。现代解释学奠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 的存在论之上。胡塞尔的现象学认为,我们在意向活动中对于意向对象的构造或“立义 ( a u 觚s ) 1 ,受到我们的“立义取向”的规定,正是这种立义取向使得同样一些质料 或立义内容被构造成具有不同意义的对象。例如,一张彩纸上画的一个五边形,在几何 学家的眼里就只是一个五边形,而在小孩的眼里是一颗星星,在商人的眼里则可能是一 个商标标志。而一个人选择何种立义取向,是由他的自由或主体性来决定。 在胡塞尔这里,立义活动是原初的、完全取决于主体自身的视角选择的行为。而海 德格尔的存在论则认为,我们对于对象的解释并不完全由我们自身决定,因为所有的“理 解都具有一种前结构。海德格尔将我们对于对象的意义赋予称为“解释”( a u s l e g e n ) : “把某某东西作为某某东西加以解释,这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先行视见与先行掌 握来起作用的。解释从来不是对现存之物所作的无前提的把握。任何解释工作之初 都必然有这种先入之见,它作为随着解释就已经设定了的东西是先行给定的,这就是说, 是在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和先行掌握中先行给定的。”8 因此,任何解释都不可能是无前 设的、无成见的。这种先行具有或者成见,在海德格尔这里乃是出自人或“此在的世 界性:此在向来已经在一个世界之中,他的理解取向都是被塑成的,而不是完全自主的。 例如,上述例子中那个五边形之所以会被解释为具有不同意义的对象,是由于几何学家、 小孩和商人各自所处的世界本身对他们的塑造不同,因此,随着这种塑造而来的前见或 习惯,使得他们把这个五边形解释成不同的东西。 6 见叶廷芳:略论卡夫卡及其( 饥饿艺术家) ,载于 十月杂志,1 9 8 0 年第五期。 7 胡塞尔早期著作中将“意向性”的基本模式理解为“立义一立义内容”所谓立义内容,是指我们原初具有的感 觉材料,它是意识体验的实在内容;而立义( a u f f a s s e n ) 则是指意识将立义内容统摄为一个对象整体的构造活动或 功能。参考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虑“下篇”第一章,北京,三联书店,1 9 9 6 年版。 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修订译本) ,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页1 7 6 8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接受了海德格尔的基本洞见。解释者自身的历史性或世界性,作 为前理解或前见始终存在于解释过程之中,因而,一方面正是这种前理解的存在使得理 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这种前理解也限定了解释的可能空间。如果我们应用伽达默尔 的学说来考察卡夫卡作品的解释状况的话,那么,情形就是:对卡夫卡的不同解释路径, 取决于对“什么是卡夫卡身上的首要因素 的不同选择,而这些不同选择,最终是由解 释者自身的不同背景和文化身份( 前理解) 决定的。 众所周知,卡夫卡具有三重身份:犹太人、现代人和艺术家。不同背景和文化身份 的人,对于卡夫卡的关切角度由此而来就有着巨大差异。例如,对于犹太解释者( 布罗 德、罗森茨维格、布朗肖、本雅明等) 而言,卡夫卡的犹太人身份就受到首要的关注。 而对于现代社会理论家或现代哲学家( 加洛蒂、卢卡奇等) 而言,卡夫卡的现代人身份 则是首要的。而对于那些专注于文体和形式的作家和艺术家( 昆德拉、残雪等) 来说, 卡夫卡首先是一位艺术家。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可能综合这几种角度,或者说我们是否 可能通过反思来赢得一个更宽广、更自由的视点,使得解释不完全受制于我们自身的文 化背景? 事实上,伽达默尔并未否认解释者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或 修正自身的前见。而在考察一部作品时,把伽达默尔的“对话逻辑 与康德所说的“扩 展的思维方式”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好的结果:我们必须独立地思考和理解一个文本,但 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每一个他人的立场上来理解,通过透视和反思这些别的立场,来使 我们自己的理解更宽广和平衡。 在本章中,我的主要任务便是“站在每一个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亦即考察现有的 对卡夫卡作品的主要解释路径。按照前文的论述,这些解释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的理解 路径:从犹太性出发的理解,从现代性角度的理解,以及从艺术家和艺术本身角度的理 解。而在下一章中,我则要从事“独立地思考和理解”,并从中探查卡夫卡作品溢出现 有解释定向的部分。 2 1犹太性 卡夫卡是一位犹太人哒一点在许多解释者那里成为卡夫卡身上的首要因素。但 是,即使是从这一点出发,在解释卡夫卡时也会产生一些方向上的歧异。因为犹太人在 现代世界中本身就已经分化了:a 、有仍然坚持正统犹太教义的犹太教徒( 利奥拜克、 索勒姆) ;b 、也有已经同化、认同欧洲文明的犹太人( 胡塞尔、狄斯累利) ;c 、还有 一些将犹太教与犹太性分开、更看重犹太性的犹太哲学家( 罗森茨维格、布朗肖、德里 达等) 。从a 立场出发,人们会把卡夫卡当作一位准宗教圣徒;而如果关注卡夫卡所面 临的“同化犹太人 问题( b ) ,那么卡夫卡作品的意蕴似乎是揭示犹太人在现代世界中 的身份认同困境;如果从犹太性( c ) 而不是犹太教出发,那么卡夫卡的主旨乃是由一 9 系列隐喻构成的“犹太精神。就a 而言,卡夫卡作为一位准宗教圣徒的形象,主要是 由马克斯布罗德的解释奠定的,这一解释通过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而被中文世界 熟知。就b 而言,平野嘉彦的力作身体的位相的“序章 主要论述了卡夫卡所面临 的同化犹太人问题,并通过布拉格这座城市的空间分析予以透视。就c 而言,布朗肖的 文学空间将卡夫卡置于犹太性的深度隐喻之中,视其为最深刻地经验到犹太性内核 的作家。 对卡夫卡怀有狂热崇拜的布罗德认定卡夫卡是一位伟大的先知。他在无家可归的 异乡人中,认为城堡中那“身居异乡 的心情是一种“犹太人特有 的感情。“在 这个简单的故事里,他从犹太人的灵魂深处讲出来的犹太人的普遍遭遇比一百篇科学论 文所提供的知识还要多。”9 随后,布罗德又将这种犹太性和普遍人性相关联:“一方面, 这种着重犹太人的解释同那种普遍人性的解释并无矛盾;另一方面,一种解释丝毫也不 掩盖或冲击另一种解释。 1 0 不过,布罗德并没有提供足够丰富的细节来证明他的结论。 且看他的某处因果推论:“卡夫卡通过自传体小说的写法,把主人公简单称作k 。他的 主人公走过了孤独的生活道路。因此正是我们身上的孤独成分才赋予这部小说以超自然 的深度,后者以惊人的明晰性出现在我们眼前。1 1 这种连接是很草率的。他怎么知道卡 夫卡是在写自传体小说? 即便卡夫卡是在写自传小说,那么精神自传和生活自传的差距 仍然很大,卡夫卡或者任何一个作家的精神都是丰富多变的,他的小说展示的是哪一 面? “孤独 是否能够概括他精神的实质? 孤独也是有很多种的,卡夫卡式孤独的核心 是什么? 是否就和他生活处境中的孤立或者布洛德身上所具有的浪漫化孤独是一回 事? 我始终认为,我们应该选准自己的立足点,也就是从作品出发去推测出作家的生活 对他的影响。从生活出发去臆断他的作品,是不合法的。 可以说,认定卡夫卡是“先知 这无可厚非。但布罗德赋予卡夫卡作品以宗教意义 的方式却显得盲目。布罗德认为,诉讼和城堡中的法庭和仁慈乃是犹太教神秘 哲学意义上的神的表现形式,并且,他还认为卡夫卡的小说的意义在于表明“对于走错 了路的人的惩罚 。下这种断言并非不可行,但他可曾为这种断言找到可信的细节支撑? 难道将恐惧与颤栗中的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关系,同城堡中官员( 上帝) 与索尔 蒂尼( 亚伯拉罕) 的关系进行类比就可以支持他的论点吗? 后面一种关系完全是龌龊的, 它有哪一点可与前者相比呢? 如果任何莫名其妙的、美好的、肮脏的行为和事件都可以 看作是上帝本性的象征,那理解小说岂不因过分痛快而再无任何意义? 况且,就因为布 罗德看到生活中的卡夫卡喜爱克尔凯戈尔,就认为卡夫卡小说中的细节与之相似,这是 很牵强的。而他凭借与卡夫卡本人的亲密关系,断定卡夫卡小说的诸多主人公都是作者 9 马克斯布罗德无家可归的异乡人。见于论卡夫卡,叶廷芳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f j i 版社1 9 9 8 年9 月版, 页8 l 。 l o 马克斯布罗德 。转引自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英文版) ,圣地亚哥、纽约、伦敦,1 9 8 3 年版,页1 7 9 。 1 3 威廉c 鲁宾斯坦:为某科学院写的报告,见于论卡夫卡,前揭,页2 2 6 。 1 4 威廉c 鲁宾斯坦: ,前揭,页1 4 9 1 5 是一个超然冷漠、不动声色,兴趣盎然、甚至是受虐狂的观察者。费洛里斯认为卡夫 卡小说的讽刺是对“讽刺的讽刺。这一点说得好。这样一种“父子关系 是在文学史 上从来出现过的,这种父子关系具有经典性质,正是卡夫卡贡献给世界文学的藐物。 瓦尔特h 索克尔在反抗与惩罚中提到英国德语学家卢克在分析变形记 时,认为造成格里高尔不幸的责任并不在其从家人,丽在他本人身上。卢克透过分析格 里高尔对妹妹的爱,看出其中包含着自私、好斗和乱伦的本性。关于艺术与生活、疾病 与健康、以及敏锐的变态与迟钝的常规之间的矛藉的描写,频繁出现予叁托马囊曼以 来的作家笔下,但在托马斯曼等作家那里,“艺术 和“病态惯有着某种灿烂美丽 的光辉( 如威尼斯之死等作品) ,在卡夫卡的作品里,这些光辉被无情地抹去了。 接着索克尔按着这条思路继续对卡夫卡的小说进行细读,他认为变形记的主角可怜 的格里高尔一直有反抗情绪,变成甲虫的结果,让他果真“不负罪地”获得了自己渴望 的自由,永远免除了一切义务。这其实是强行暴露出他潜意识中的欲望和敌意。但他也 为这种自由付出了代价。作者认为,可以把外在的变形理解为格里高尔内心堕落的对应 表现。甲虫的形象,把格里高尔既咄咄遥人又软弱无韵的含义都表现了出来。鞫这种分 析很有意思,它与很多批评家对这篇小说的解读方向刚好相反( 如纳博科夫的解读) 。 在以上三穗现代性焦度之终,还有一些评论家对卡夫卡作品中的现代性要素佟了更 为综合和透彻的处理。例如,前面提到的日本学者平野嘉彦,就以“身体 为关键词重 薪解读了卡夫卡作品。他认为卡夫卡的言谈是与“身体关联着的言谈,同时,他分析 了“身体”置于其中的生活世界,即现代城市空间。他引证卡内蒂在群众与权力中 的见解,认为活人的基本姿势是直立,意味着对用四条腿的兽类或躺着的死人的优越、 支配,即意味着“权力的彳亍使。但“权力 在心中不断产生“不安”。要想摆脱“直 立的不安 就必须“夹杂在兽类之间,躺在地上 。换言之,必须变成兽类。这最终是 “傺证一种逃脱”。螽来,德鲁兹和迦塔利的文章中说:“动物与卡夫卡故事的目的 即发现出口、描绘逃跑路线的目的,特别一致。卡内蒂和本雅明提示的卡夫卡小说中 “头垂到鹬部的男人的形象 、“我的下颚埋进我的胸部 、“下颚陷进胸部卡夫卡 的自画像系列,又被德鲁兹、迦塔利和平野嘉彦讨论。平野嘉彦认为尽管解读卡夫卡的 可能性很多,但一个事实是,“人类用身体居住在各自的生活世界中,以期生活在城市 或农村,身体性关系的度和质在变化;并且语言被身体规定,以期使所讲的语言即话语, 或是粥写的语言即文字,而与身体关联的方法必然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身体既是场 所同时又是语言这个位相上无可争议地被结合到一起。雏最屠,平野嘉彦根据卡夫 卡猎人格拉胡斯这篇小说重新分析了卡夫卡作品的基本性格。“卡夫卡本人叫他人 在自己死后烧掉的作品被违反其遗愿地公开,活在整个世界上,与载着格拽胡兹的尸体 3 0 瓦尔特| l 索宠尔:反挠与惩霭,见予论卡失卡,裁搦,夏2 3 8 2 戳。 3 l 平澍嘉彦:卡失卡一身体的链耱,石家窿,河能教育出敝桎,2 羽2 年1 月舨,爽2 。 1 6 的小船转错了舵在地上继续徘徊的事态极为相似没有任何目标、没有任何 意义。然而对于我们后人来说,不会忘记的或许是把这种侥幸的事态变为可能的自 古以来被迫流浪的犹太人的悖论性的普遍性。尽管卡夫卡个人的身体一生都局限于 狭隘的生活空间中。卡夫卡的作品像格拉胡斯一样天堂里并没有( 您的) 份儿。 这正是虽然已经死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活着的作品的最后的根据,或与 身体等同的存在方式。即便运载它的小船在死的城邦,不,在其边际的深处吹来 的风中顺势漂动着。”3 2 平野嘉彦分析得相当精彩。 2 3 艺术家与艺术本身 卡夫卡是一位作家或艺术家。一般而言,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们更能记住这一点, 因为有太多的非作家解释者总是把卡夫卡首先当成了一位圣徒、神学家、社会学家或哲 学家。从“卡夫卡是一位艺术家”这一事实出发,解释者又会出现方向上的分歧:a , 一些解释者在卡夫卡那里读到了艺术家在现代世界中的处境( 悲剧性的处境或反讽性的 处境) ;b ,另一些解释者更关心卡夫卡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的实质;c ,还有一 部分专业的文学批评家更重视卡夫卡与其他作家、与文学传统的关系;d ,最后,某些 人将目光投向了卡夫卡作品的形式特征、文体风格及其承载的文学经验。 a ,艺术家的现代处境。有很多评论者认为,不仅卡夫卡的生活本身,而且他的某 些作品的实质内容,体现了艺术家在现代社会中的荒谬和悲剧处境。卡夫卡的崇拜者们, 大多将卡夫卡理解为一位“艺术家英雄,尽管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他在他的失败 中愈益纯粹、伟大。这种将卡夫卡本人及其作品崇高化、浪漫化的作法,其中文世界的 代表是王家新。王家新有一首以卡夫卡为题的诗是这样写的:“我建筑了一个城堡 从一个滚石的梦中;我经历着审判并被无端地判给了生活我的乡村之夜踟躇不前;我 的布拉格自一个死者的记忆开始而为什么我的父亲一咳嗽天气就变坏,我不能问 我一问在我的日记中就出现乌云徒劳的反抗使我虚弱下来于是有时我就想到了中国 的长城。现在,饥饿仍是我的命运我能做的,只是荒诞到最后一刻。因此世界本身 并不荒诞尤其当一位美丽的女性照耀着你时为什么你我就不能达到赞美? 我将离 去,仅仅由于我的呼吸我的变黑的肺;我比医生更知道于此这是我自己的秘密,但这 是否我一生的罪一一我已无力再问我已不能从我的失败中再次开始我的写作摧毁 了我我知道它的用心,而生活正摹仿它更多的人在读到它时会变成甲虫在亲人的注 视下痛苦移动一一我写出了流放地,有人就永无归宿因此,最后的日子已经到来朋 友,请替我烧掉我的这些书一一看在“上帝”的份上! 记住,这是我一生中最不轻易 3 2 平野嘉彦:卡夫卡身体的位相,前揭,页2 1 2 2 1 3 。 1 7 喊出的一个词而这却是一个最后的时刻”这首诗的声调显然受到了加缪和布罗德的影 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说是有益的,因为它把与卡夫卡无缘的“崇高 赋予了卡夫卡,在 王家新的笔下,卡夫卡似乎是一位俄罗斯人而不是德语作家。王家新在一篇名为“饥饿 艺术家 的随笔中,不断地渲染艺术家作为一种悲剧存在、作为现代世界中的祭品的气 氛,并把卡夫卡小说饥饿艺术家中的主人公就理解为艺术家一悲剧英雄。在下一章 中我们将会对王家新进行详细的反驳。事实上,即使卡夫卡确实是在写艺术家的现代处 境,他的写作也很可能不是抒情性或浪漫性的,而是分析性的( 换句话说,是在冷峻地 观察和揭露,而不是情绪性地认同) 。这种分析性被比梅尔的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揭示了出来,在比梅尔的研究中,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乃是对于伪现代艺术的自欺 欺人倾向的揭示,这种伪艺术的特征在于,把某种缺陷极端化为一种风格并到处展示。 b ,艺术所追求的精神。对卡夫卡作品中的艺术精神的实质进行探究的主要代表是 欧茨和残雪。乔伊斯欧茨在卡夫卡的天堂中谈到:“卡夫卡的作品中,所谓英 雄主义指的是整个过程,其最高成就乃是达到光明朗照的境界。 3 3 也就是说卡夫卡的 小说往往在写一种彻悟或皈依的经历。这种摆脱思想和肉体的想象力所达到的这种彻 悟,与老子的道相近,它更多不是宗教性的,而是审美的或神秘主义的。例如在城堡 中,卡夫卡从欧洲人的、历史的观点表现了老子叫做“道 的原始力。城堡显然就是处 于永恒、静态或者无目标的真理,只有在静止了的、不知进取的思想中才能得以认识。 卡夫卡知道,只有淹没了自我,某种超越自我的事物方能浮现,所以,他要么以消灭自 我为代价,不断向尘世边界发起突击,要么转化进入“空”的境界,陷入沉默。我认为 欧茨这种解释中“老子的道 如果换成基督教或犹太教的上帝等等都是毫不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医学统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食品贮藏与保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结构力学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复变函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智慧高速解决方案
- 沈阳理工大学《审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13
-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工艺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仿生学应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海珠区法院判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案例
- 医学-心脏骤停急救培训-心脏骤停急救教学课件
- 高中英语-Book 1 Unit 4 Click for a friend教学课件设计
- 年产30万吨碳酸钙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主题班会如何对待厌学情绪(初二) 省赛获奖 省赛获奖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课件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 #110kV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TIMAAMM 001-2023 蒙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 《网络安全导论》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