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学 校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 中 文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导导 言言 . 1 第一章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 . 5 第一节 小说内容的荒诞 . 5 一、人物形象的变形 . 5 二、情节发展的非理性 . 7 三、生存环境的异常 . 8 第二节 小说形式的荒诞 . 10 一、语言的任意组合 . 11 二、结构的无序拼接 . 13 第二章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 . 16 第一节 西方荒诞思潮的影响 . 16 第二节 中国古代荒诞意识的传承 . 18 第三节 特殊历史阶段的感悟 . 20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解放 . 22 第三章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之我见 . 25 第一节 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价值 . 25 一、哲理内核的全面把握 . 25 二、小说创作的拓展 . 28 第二节 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的局限 . 29 一、模仿痕迹明显 . 29 二、脱离大众的自导自演 . 31 三、创作格调不高 . 33 结 语 . 35 注 释 . 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9 致致 谢谢 . 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 文 摘 要 荒诞是人与世界的不和谐关系,这一概念表达了人对和谐、永恒世界的渴望。随着 西方荒诞思潮的涌入和新时期作家的创作实践,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已经引起 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此命题的研究上仍旧存在不足。笔 者认为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是系统地展现在小说要素之中的, 因此本文拟在潜心研 读荒诞理论及新时期小说的基础上, 从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 生成原因等方面, 力图对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进行更系统全面地探讨,并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评 价,以促进新时期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全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这一章笔者结合小说的构成要素, 全面而系统地概述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具体体现。 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构成按小说要 素分,可以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说内容的荒诞,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变形、情节发展的 非理性和生存环境的异常等。另一类是小说形式的荒诞,包括语言的不确定性和结构的 无序拼接等,通过本章节的论述,力求达到对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全面解读。 第二部分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 是多方面的,本章节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第一,西方荒诞思潮对新时期小说 创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在中国大地上蔓延, 西方荒诞思潮大规模涌入中国文坛, 这对渴望发展的新时期作家提供了有力的话语武器;第二,中国古代文化中荒诞意识的 传承。从哲学上老子的道家思想及魏晋玄学中存在荒诞意识始,到古代文学中荒诞手法 的自觉运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荒诞意识在新时期小说中得到认同与传承;第三,特殊 历史阶段的感悟。小说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那个时代的特殊经历,尤其是文革与随 后的改革开放,成为滋生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现实温床;第四,文学观念的解放。 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文学艺术政策进行了积极地调整,促进了新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 觉醒,为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第三部分为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之我见。在这一章节中,笔者就中国新时期 荒诞小说的创作作了客观评价,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中囊括了 异化、虚无和反抗等命题,深化和增强了作品的哲理内核;小说文本亦成为有荒诞意味 的形式,拓展了新时期文学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是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创作存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一定的局限,如模仿痕迹明显,部分作家急于求成而未实质性地掌握荒诞命题的核心; 脱离大众的自导自演,部分小说过分强调小说形式的出新而消解了小说应有的叙事功 能;创作格调不高,部分作品的创作未能呈现出荒诞精神积极的价值指向等。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荒诞;荒诞意识;存在主义 分类号:i24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of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abstract absurdity is the disharmony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ens yearning for harmony, eternity and the indifferent respond of the world. in the new period accompanied by the influx of western absurd thoughts and the creative practice of modern writers,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literature has given rise to extensive research of the critics, and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novels is still insufficient. i believe that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s systematically present in the text structure in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combining the absurdity theories with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is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creating reasons so as to provide a deeper, more systematic study, and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n the new period.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chines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fictions,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novels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first, the absurdity of the content of the fictions, includ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s, plot development irrationality and abnormal living environment; second, the absurdity of the fiction forms, including the language of uncertainty and structural disorder mosaic, language ambiguity and random stitching of fiction structure showing the true colors of human existence the second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of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e causes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are multi-sided. this chapter tries to explain from four aspects. fist is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absurd trend o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absurd writings and writers urgently accepting the trend. the second is the inherite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re is absurdity philosophy in the works of lao tzu, mencius. to be specific to the novels,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s by describing the absurd characters and stories to reflect the substandard matters in real life. the signs of the heritage of ancient absurdity concept in the new period are obvious, especially in beginning of the new era. the third is writers perception at a certain historical stage. the creation of the novel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real life, and the writers special experience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s the hotbed of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e fourth is the liberation of literary concepts, which is the premi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with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policies have undergone a positive adjustment, which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terary concept of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e third chapter gives my own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ries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e positive side: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present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s, and the absurd conten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alienation, emptiness and resistance, so as to enhance the philosophical core of the work; fiction texts also adopt absurd forms which expand the future path of development for literature in the new perio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the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has the following deficiencies: signs of imitation are obvious; writers are anxious but not grasping the core of the absurd proposition; self-direction estranged from the public;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form of novel counteracts the narration; creative style fails to show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bsurdity. keywords: novels in the new period; absurdity;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existentialism category number :i24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导 言言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开始有意识地探寻自己存在的理由,并且逐渐认识 到生与死,短暂与永恒,可知与不可知之间的矛盾性, “荒诞”也因之隐含于人类的发 展之中。荒诞一词的英文为“absurd” ,来源于拉丁文的“absurdus” 。关于它的定义,不 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在逻辑学上,荒诞是形容违反逻辑规则的一个术语;在音乐领域 中,它是指音律的不和谐、不协调;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指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的现 象。直到 20 世纪, “荒诞”上升为一个哲学命题,主要是指人与世界不协调、不合理的 关系。 荒诞作为西方二十世纪文学艺术中备受瞩目的主题之一, 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得到关注,比如十七世纪法国物理学 家、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录中就表达出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怀疑。他提出 知识是无限的,人类试图把握世界,认识世界,这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事物是不断 发展变化的,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也不自觉地受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人对世界 的认识不可能面面俱到。正如他说的: “我们希望真理,而在自己身上找到的却是知识 不确定。 ” 1科学使人类摆脱愚昧步入文明,技术给世界带来更稳健的秩序,这看似合理 性的结论值得质疑。 二十世纪西方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大发展并没有为人们带来理想的社 会,相反人开始迷失自我,异化为非人之物,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古老的人类探 寻问题又深深地笼罩着西方人:人是什么?人从何处而来?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 么?当这些疑问再次涌现的时候,荒诞逐渐上升为一个哲学命题。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 凯郭尔最早发出疑问, “我在哪里?被称为世界的东西是什么?把我诱入这个东西而又 把我单独留在这里的人是谁?我是谁?我是如何来到世界上的?为什么没有人启示 我?”2世界并没有给予他回答,面对如此疑惑,他通过自己的哲学之死宗教找到 了出路。紧随其后的萨特是无神论者,他在否定上帝的同时也否定了先天的价值原则, 认为世界是无意义的,社会是强加给人许多目的的集合体,所以生活在里面的洛根丁像 肚子里被强塞满食物一样时刻感到恶心。萨特的哲理小说恶心深刻而明确地揭示了 人与世界的关系:存在的事物均缺乏合理性,即为荒诞。存在即是荒诞,荒诞就是一切 存在的毫无道理。萨特的荒诞哲学命题将人类的存在定义为荒诞,将人的追求定义为无 意义,这将人类的生存引向了虚无。加缪是荒诞哲学命题阐释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哲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著作西西弗的神话中对荒诞命题作了系统地论述,这构成了 20 世纪西方文学中最 具规模、最具体系的荒诞哲学。他的荒诞理论固然包含“分裂” “对立”和“矛盾” ,但 是面对萨特的虚无理论,加缪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可以否定上帝,但人类不能走向否认一 切先天价值原则的极端。人类一旦否认了先天价值原则,人的行为就没有了任何道德底 线,那么对他人生命权利地剥夺、对他人尊严地践踏也将是被允许的。所以加缪在肯定 先天价值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人对待荒诞的态度:反抗。加缪认为人处在荒诞之 中推导不出人存在的意义,但是人在反抗荒诞的活动中,却能够推导出人存在的价值, 那就是为先天价值而战的高贵精神。正确地认识荒诞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荒诞,这是 加缪荒诞理论的核心,也是现代荒诞理论的最高成果。 荒诞意识在本文中是从荒诞的哲学概念引申而来,是荒诞哲学概念的文学体现,正 如柳鸣九所说的,荒诞“面对不同的现实范畴,也就有不同的荒诞,政治法律荒诞、精 神文化荒诞、语言荒诞、生存荒诞,等等” 。3文学作品中的荒诞,一方面是人对荒诞现 实的把握和体验,即小说内容层面的荒诞:它可以是事件起因与结果的悖离,可以是人 物愿望与社会现实的对立,也可以是个体与类之间的隔膜。另一方面是小说形式层面的 荒诞,作家对荒诞哲学命题的深层把握,使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认识到既定的小说创作 规则在描绘真实世界时的无力,于是他们采取新的小说形式(例如小说语言的不合规则 和小说结构的拼贴等)去阐释荒诞。 基于中国新时期作家对荒诞的感悟,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时期小说中有一批与众不 同:宗璞的我是谁? 蜗居 泥沼中的头颅 ,王蒙的蝴蝶 来劲 ,刘索拉的 你别无选择 ,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它们虽然没有像新时期“伤痕小说” 、 “反 思小说”之类的自成一派,但是它们所呈现出来的特质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具有荒 诞意识。这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虽然不被大多数读者所熟知与接受,但它们却引 起了选编者们的注意。 选编者将有代表性的作品编辑成册, 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四种选本: 一是吴亮,章平,宗仁发编著的荒诞派小说 ,于 1988 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二 是吕方选编的褐色鸟群荒诞小说选粹 ,于 1989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编的美女岛荒诞小说选 ,于 1992 年由北京出版社出 版;四是王蒙编著的王蒙荒诞小说 ,于 1998 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虽然新时期的荒诞小说已经被学术界有所察觉, 但是与研究西方荒诞命题的著作相 比,研究新时期荒诞小说的专著几乎没有,仅有的论述也只是穿插在新时期先锋小说, 或者新时期的现代派文学研究之中, 例如吴义勤在 中国当代小说前沿问题研究十六讲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中,荒诞只是作为构成新潮小说主题风格的一部分而出现;王万森的新时期文学中, 荒诞仅仅出现在“中国式现代派小说”一节中,认为该时期的荒诞小说是西方荒诞命题 与超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融合等等。 与该类著作相比,研究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论文就丰富多彩了。关于中国新时 期小说中是否有荒诞意识的争论,最先引发文艺界的关注。北明在假荒诞:中年作家 的虚空 ( 批评家 ,1987 年第 1 期)一文中,从荒诞的本体论角度指出所谓的荒诞作 家缺乏主体意识、时空意识和反传统意识,他们的荒诞小说只能说是作家对现实生活感 受的枯竭与思想的匮乏;李书磊在荒诞与苦恋关于文学与人的随笔之一 ( 天津 文学 ,1987 年第 2 期)一文中,认为新时期不具备绝望、空虚和荒诞的条件,所谓的 荒诞小说是作家对祖国的“苦恋”而非“荒诞” ;黄子平和李陀的关于“伪现代派” ( 文学评论 ,1988 年第 3 期)的评论中,从新时期缺少西方荒诞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 的角度提出了“假荒诞”说。 另有一些学者在肯定新时期小说中具有荒诞意识的基础上, 从多角度对荒诞意识进 行研究,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着重探讨了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形成 原因,如尹鸿的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 ( 当代文坛 ,1992 年第 1 期) 、徐 鹏远的西方荒诞派文学对我国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影响 ( 青海师专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和 借鉴与创新: 西方荒诞派文学与我国新时期荒诞小说 ( 青海社会科学 , 1996 年第 1 期)等;一类是侧重于阐释了某个作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如王绯的魔幻与荒 诞:攥在扎西达娃手心儿里的西藏 ( 当代作家评论 ,1993 年第 4 期) 、韩雪临的荒 诞意识与彻底现实主义析近期邱华栋的几个中篇 ( 小说评论 ,1997 年第 4 期) 、 李晓林的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 ( 小说评论 ,2003 年第 1 期) 、陈晓明身体 穿过历史的荒诞现场评东西的长篇 ( 南方文坛 ,2005 年第 4 期) 、陈 富志的真实的荒诞试析阎连科中的梦意象 (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3 期)等;还有一类是对整个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进行了宏观分析,如张学军 的当代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 年第 5 期)一文,全面概 括了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荒诞意识,他的阐释以时间为线,串联起中国当代小说中先后呈 现的荒诞意识;2003 年中国社科院王芳的博士论文80 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一 文,集中论述了中国 80 年代的荒诞小说,着重探讨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以及在那个时代 背景下所诞生的荒诞小说的主题与形式; 2003 年东北师范大学付雪梅的硕士论文 中国 荒诞文学发生发展论一文,从发生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西方荒诞理论对中国新时期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说创作的影响;范颖的论新时期小说的荒诞叙事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4 期)一文,对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叙事进行研究,提出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叙事模式兼 具中西风格;毛鸽的论新时期荒诞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 作家 ,2008 年第 4 期)一 文,从新时期各种文学流派中把握荒诞意识的发展轨迹,对西方荒诞哲学在新时期文学 中的变奏、颠覆与消解作了系统总结。 本文选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文学中荒诞意识阐释的哲学意义:荒诞是人类与世界 亘古不变的关系,自人类的诞生开始就不断充斥着人的感性世界,因而对于荒诞文学的 阐释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二是文学中荒诞意识的重要价值: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命题具 有超越文学的哲学性质,这一价值需要引起作家及读者的注意;三是虽然对于新时期小 说中荒诞意识的分析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可以阐释的空间。本文立足于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存在荒诞意识这一基本点,从小说的构成要素入手,系统论述新时期 小说中的内容荒诞与形式荒诞,分析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并对新时期荒诞小 说的创作进行评价,希望能够引发学术界对荒诞小说的再思索与再实践,为中国新时期 文学的继续发展尽绵薄之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阐释学的方法,通过对典型文本 的精读,力求达到对荒诞文学作品的准确解读;运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力图全面探讨 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 当然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是涉及西方荒诞理论的问 题,凭本人暂时的学识水平和人生阅历均不能做到透彻的解析,加之新时期小说数量庞 大,故笔者只能依据对典型文本的解读进行论述。论文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 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思考完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第一章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 随着文革的结束,我国在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使人们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思想的解 放运动使文学界开启了又一次的繁荣。1978 年以来,以中共“十一届三中会”的召开为 标志,当代中国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作为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具有先驱意义的重要成分,中国当代文学也步入了它的新时期。 荒诞意识的集中表达,可以说是新时期小说值得关注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拟首先从小 说的构成要素入手,力图全面阐释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第一节 小说内容的荒诞 小说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之一为小说的内容要素,如人物、情节以及 环境等。中国新时期小说中具有荒诞意识,这些荒诞意识的呈现方式之一便是通过小说 内容要素的荒诞来体现的。 一 、人物形象的变形 荒诞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荒诞意识是文学中对于荒诞哲学的具体阐释。荒诞有一个 重要的命题,就是人与世界的分离,个人的自我存在与世界的客观存在之间的对立,而 这直观地反映在小说中便是人物形象的变形。 变形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手段,是伴随着文学艺术的产生而产生的。所谓的变形,实 质上是相对于标准姿态而言的。人物形象的变形,即为对原本人物形象的“歪曲” ,或 多或少会受到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改造。韦勒克关于变形有过相关的论述: “实际生活 经验在作家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取决于它们在文学上的可取程度。由于受到艺术传 统和先验观念的左右,它们都发生了局部的变形。 ” 4原有状态的更改是绝对的,但是它 的更改程度又是相对的。荒诞作为文学作品要表达的主题,离不开对于变形这种手段的 运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在新时期小说中,个人的自我存在与世界的自在存在的关系被深刻感知,作家对于 自我存在的处境有着深刻的感触, 这使他们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寻求新的人物形象来进 行自我表达,于是变形这种创作手法被新时期作家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 宗谱我是谁?中韦弥及其丈夫从海外学成而来,却被别人认为是牛鬼蛇神,甚 至被认为是特务。在三人成虎的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开始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最后却 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一称呼。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并且觉得自己与丈夫都变 成了虫子。 “孟文起和韦弥同样的惊恐,同时扑倒在地,变成了两条虫子韦弥困难 地爬着,像真正的虫子一样,先缩起后半身,拱起了背,再向前伸开,好不容易绕过一 处假山石。孟文起显然比她爬得快,她看不见他,不时艰难地抬起头来寻找。 ”5最后, 精神地扭曲使两人以哲学上的自杀自欺,以生理上的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知 识分子被人们否定的过程,是个体对世界的理性认知被世界的非理性所吞没的过程。个 体希望建立一种合理的处境,这种处境既符合人的发展,也符合世界的要求,但事实上 现实与理想并非一致。 人们常感到自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自己仿佛是世界的流放者。 “认识你自己” ,但是“我是谁?”却迟迟没有答案。 “我”究竟是鸿雁还是毒虫?两种 截然不同的评判使存在主体的本质一分为二,导致个体精神的分裂, “我”的形象变形 便是精神分裂的外在表现。与之类似的作品还有宗璞蜗居中“我”背负着大大的蜗 牛壳, 泥沼中的头颅中的主人公为了探寻真理哪怕仅剩一个头颅也要呐喊,堪容脸 皮招领启事中丢掉脸面的人可以回来寻找,吴若增笑容商店中汉斯因为从来不笑 可以去商店购买笑容,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古怪的形象, 女女女中幺姑变成虫 又变成鱼人,杨争光老旦是一棵树中老旦最后变成一棵树等。作家对人物形象的荒 诞处理使这些人物形象有悖于生活常理, 突出了人物的遭遇, 生活的荒诞之感油然而生。 与宗璞等人的荒诞作品相比,残雪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变形更具有荒诞意味。在人物 形象变形的背后,猜疑、冷漠、窥视是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污水上的肥皂泡中母亲 在“我”的幻觉中化作一盆发黑的肥皂水, 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中的“我”是“脸 上开始长霉,镜子里每次都映出一个朦胧发白的圆团。 ” 6 山上的小屋中的父亲, “每 天夜里变为狼群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跑,发出凄厉的嗥叫” ;妹妹“左边的那只 眼变成了绿色” 。7 残雪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变形是将人性中的恶幻化而出,是将各种不 健全的精神特质作为人的社会状态,揭示了现实世界的非理性特征。 在新时期的荒诞小说中,人物本身的自觉发展已经被生活所扭曲,纯粹的的生命质 地,理性的完满追求已是了然无痕,他们或是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符号,代表某种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体系;或是成为“恶”的化身,侵蚀人性应有的美好,荒诞通过人的外壳而形象展现, 人物成为作家荒诞观念的形象代言人。 二 、情节发展的非理性 在小说作品中,情节是其另一内容构成要素,是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 这样认为,传统的作家非常看重小说情节和注说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这在中国新时 期之前的当代小说中尤其突出。拥有荒诞意识的新时期作家却正好相反,他们常常有 意忽视情节之中的这种关系,反而刻意追求情节的荒诞不经。在具有荒诞意识的小说 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两种情形,一是情节的巧合,二是情节的变异。 荒诞是人与世界的隔离,人试图理性去认识世界,然而世界却是非理性的、模糊混 乱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情形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之一即为情节巧合。情节 的巧合是事件偶然性的集合,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其最终结果与人物原本的预期有着天 壤之别。以东西我们的父亲为例,父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理应是颐养天年 之际,父亲却在自己孩子的眼皮底下死去。其实,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机会救赎 父亲的,但是我们却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我”不是为了陪领导娱乐而冷落了 父亲,或者怀孕的媳妇不赶走父亲;如果姐姐在吃饭的时候也能用酒精棉球给父亲的筷 子消毒,而不是将父亲与家人区别对待;如果作为县医院院长的姐夫能够及时发现因摔 伤被抢救的父亲,甚至是在抢救失败后能够发现停放在太平间的父亲;如果作为公安局 长的大哥当时在家,或者在签发报案记录的时候能够细心地发现父亲的军用挎包;如果 “我”那远房的侄子在埋葬父亲时,发觉死人脚上的布鞋很像叔公平时穿的布鞋能够去 辨认一下那么“我们”的父亲又怎么会死得如此凄凉,死后“我们”也难知其所。 事实上,正是父亲的孩子们亲手导演了这幕看似巧合的亲情悲剧,也正是父亲的亲生孩 子敲响了亲情的警钟,现代文明的家庭无情地将传统父亲驱逐,并且亲手将这份亲情无 知的埋葬。这部作品呈现的决不仅仅是一系列巧合,而是作家对于当下人类生存状况的 深刻体验和认识。类似的作品例如余格非迷舟中萧旅长的阴差阳错的死亡,叶兆言 状元境中张二胡意外的飞黄腾达,王蒙球星奇遇记中恩特的崭新人生等等,皆 因巧合而与原来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人怎能与世界讲理性? 情节发展的非理性还表现在情节的变异,这指的是情节没有按照生活固有的逻辑,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而是沿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比较典型的作品如手指的小说 去张城 。 故事的起因是 “我” 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稀里糊涂地决定去张城看望小艳。 “我”前往张城之前,给朋友王 爱国打了一个电话,他盛情邀我在王城停留一夜,在此短暂停留之后王爱国却出其不意 地要与“我”同行。然而我们到了目的地之后才恍然发现把“张镇”看成了“张城” 。 在旅店中“我”又决定不去张城,直接回自己的家,小说在“我”沉沉睡去的时刻结束。 读完小说,我们不禁概叹:故事情节没有按应有的逻辑发展。如果按照小说的常规创作 原则来安排情节,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这样的: “我”到了张城,见到了小艳, “我”与小 艳相见的情景,甚至还可以插叙或补叙“我”与小艳过去的经历。但是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情节发展模式,把情节发展的重要地点由张城换成了王城和张 镇,把主要人物小艳换成了次要人物王爱国。情节发展的变异,使作品产生了一种荒诞 意味。这部小说情节的非理性发展,恰如人非理性的生存状态:主体对自己的生活毫不 在意,不冠之以目的。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忙碌的内容与意义。类似的还有余 华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主人公被告知自己的“朋友”快死了,自己一开始是否认 认识这个“朋友”的,但是最后却真的成为“朋友”的好友,并积极地安慰“朋友”的 母亲;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王家宽的儿子在上学的第一天就学会了嘲讽自己的 家人;刁斗的回家 ,主人公在小说的一开始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但是直到小说的结 尾他也没有回到家。小说情节的变异展现了现代人生活的尴尬,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生活 之思。 面对眼前这个非理性的世界, 作家们通过形而下的书写, 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现实, 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该类作品给我们的精神震撼超出以往,它所带来的哲学内蕴弥漫 于在小说内外。 三、生存环境的异常 小说虽然是以写人为中心,但是人的生存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重要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环境造人,因而小说构成 中的环境要素,对人物性格的烘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作 为异于人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在反映荒诞命题上具有不可不言的地位。新时期的小说 自然重视小说环境对于主题的影响,荒诞意识作为部分作家创作的主题,自然而然也就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将人物的性格及其生活境况与小说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 可能是对终极关怀的关注, 使残雪等人知道人不可能像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所推崇 的那样“诗意地栖居” 。她作品中的环境充满了肮脏与丑陋,正如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所 说的: “现实的东西绝不是美的,美是一种只适合于想象的东西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 在其基本结构上又是指对世界的否定。 ” 8残雪的眼睛看穿了生活,越过了现代文明创造 的美好,直抵人与世界的对立面。在残雪的作品世界里,阴暗、丑陋、幽闭是其自然环 境的主要特征。在小说黄泥街中尤其明显,臭水沟、动物尸体、粪便等丑陋事物充 斥着人类生存的空间,例如其对清水塘的描写: 厂门口有一口塘,人们叫它“清水塘” 。其实水一点也不清,乌黑乌黑的,上面浮 者一层机油,泛者一股恶臭。塘边堆满了废棉纱和废铁,一直堆到塘底。谁也不曾看见 鱼类在这死水中生存。塘里还总是浮着死猫和死鸟,到今天那土堆下面还看得出一 个填满了泥巴的大坑,里面埋着一副骨骼。人们就看见这些土堆间常常流动着一个 大鬼火,绿莹莹的,异常亮,土堆子都被照的亮晃晃的,像一个人打了灯笼在那里转来 转去。9 所谓的清水塘实际上却是污水、机油、废棉纱、动物尸体的集合体,但是生活在其中的 人对其见怪不怪,仍以清水塘命名。在残雪看来,这看似离奇的生存环境所代表的肮脏 世界要比人们所认为的现实世界更逼真。正如廖星桥在评价荒诞派戏剧时所说: “人们 用肉眼见到的东西表面上是真实的,实际上是荒诞的,而他们戏剧中梦靥般的东西表面 上看似乎是荒诞的,实际上是真实的、本质的,至少是本质的一种象征。 ”10类似的文 本例如苏童我的棉花,我的家园中霍乱弥漫的场景, 南方堕落中弄堂口一长溜 的马桶等等,在苏童的精细刻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无处不在而又无法逃避的生活之网 将人笼罩。荒诞作家用敏感而又冷静的笔触剥开生存的境况,拒绝把生活加以理想化, 拒绝表面的欢愉与自足, 将生活的异质指给人们看, 使人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荒诞处境。 还有一种表现荒诞的环境,那就是社会环境。在新时期的部分小说中,人物之间原 本应该充满温情和爱意的正常的人际关系却被另外一种关系所干扰着,本应是熟悉、亲 密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陌生感。例如卢新华的伤痕中晓华母女关系的政治维系,王蒙 的蝴蝶中张思远地位的权利维系,池莉的紫陌纤尘中眉红朋友间的利益维系等, 这些作品从某一人物角度出发,侧面描述了整个社会的非理性氛围。其后的荒诞作家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人置身于更加纯粹的虚无之中: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中描写了一群音乐学院学生的 校园生活,敏锐捕捉到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仿徨失措的心态; 混沌加哩格楞中,黄 哈哈从小到大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价值混乱的年代却一直跟不上时 代的节拍;苏童的已婚男人杨泊 离婚男人中主人公陷入生活的虚无之中,平庸 而又令人恐惧的现实生活将人的生命侵蚀掉等等。这样一种非理性人际关系的描述,是 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与深沉思考,是作家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将荒诞淋漓展现。 对民族历史文化中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反思也是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体现之一, 该类作品是立足于传统历史文化,以批判的眼光揭示历史文化传统中的荒诞:韩少功的 爸爸爸中丙崽顽强的生命力、 女女女中幺姑的传统与现实的两极, 马桥词典 中方言所蕴含的传统道德观念,莫应丰的驼背的竹乡中村民独特的审美需要,冯骥 才的三寸金莲中隐含着传统文化的凶残等等,皆是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束缚人性、扭 曲人性的角度揭示历史文化的荒诞。 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或是透过肮脏的自然环境呈现, 或是透过扭曲的人际关系 展现,亦或是通过对不合理的道德观念的体现,这既是作家对小说中环境要素的把握, 也是作家们对现实荒诞的理性思考。 第二节 小说形式的荒诞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不仅体现于小说内容,也体现于语言、结构等方面。 荒诞作为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一旦被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