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两型社会总体方案.doc_第1页
临沂市两型社会总体方案.doc_第2页
临沂市两型社会总体方案.doc_第3页
临沂市两型社会总体方案.doc_第4页
临沂市两型社会总体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沂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9号)要求,结合临沂实际,制定临沂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简称为“两型”)。一、“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作为全市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三个率先”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地域大市、人口大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新途径,加快“大临沂、新临沂”发展。2、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主客观结合、内外共动。政府统筹、市场导向。(二)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1、主要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对外开放、金融要素市场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为推动全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2、近期目标。经过3年努力,到2012年全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雏形基本显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架构基本形成,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2-3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9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工业集中度达到60%以上,万元GDP能耗降低15%,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下降3.9,化学需养量下降4.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3、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全市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9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发展方式实现转变,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实现城乡一体,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二、“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的重点内容(一)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率先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实现新突破1、建立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利用资本市场改制上市,通过产权多元化来带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民营企业中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内外引进高级职业经理人。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再造传统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制定地方有进有退政策,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列入退出产业目录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限期强制退出或异地搬迁转产。对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从项目准入、土地供应、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创新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引导机制,以各类经济园区为载体,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探索存量工业资产、项目在市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工业企业向经济园区快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启动民间投资和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实现产业集群的快速增长。制定市内产业集群标准,以原有产业集群为基础,创新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平台和路径,以增量投入带动产业集群发展。2、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国临沂商城。积极推进临沂商城村(居)企分离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规范化可上市的临沂商城集团。发挥政府在市场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探索集体、国有土地在临沂商城中的价值形态,发挥国有资产出资人在改造后的股份制市场中的作用。加快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合理调整市场布局。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名城”品牌优势,创造条件设立“中国临沂日用品价格和景气指数”,提高临沂商城在国内外商界的知名度。创新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总部或分部进驻临沂。鼓励市内大型物流企业对国内外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组建大型物流集团。探索商贸与物流结合的更高形态。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大型专业市场与大型网络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专业运输仓储企业结成合作联盟。鼓励工商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艺术院团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旅游业发展机制,明晰蒙山四大景区投资产权,实行建设管理与经营分离。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组建沂蒙旅游集团,打造沂蒙红色旅游园区。改革创新旅游产品推介方式,大力发展地接旅游团。3、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积极推行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以价值形态等多种方式获得经营权。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市场化、合作化、利益共同体化等方式,把农村的产前、产中、产后需求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搭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把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以建设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植特色生产基地和生态农业品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高效农业园区,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二)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实现新突破1、创新城乡发展模式。加速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按照已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卫星城发展规划,适时调整、扩大城市设区和行政区划,拓展中心城市框架,做强、做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县城以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为切入点,启动新一轮城镇建设。破解县城建设资金难题,提高城镇土地经营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区综合承载力。乡镇村以集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建设“大村庄”、发展“大乡镇”,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继续探索以远距离置换空间、以空间换启动资金、以强村并弱散村、以强镇并弱乡等诸多形式,形成镇(乡)村集聚新优势,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把置换出来的农村宅基地(居民点)复垦指标纳入交易范畴,通过交易平台向城区用地者公开交易,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远距离、大范围、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置换,提升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土地价值。其实现的级差收益用于返还被拆迁置换的农民,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探索大型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增减挂钩村联合实施旧村拆迁改造。3、创新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将城乡规划与建设、村镇规划与建设进行统筹,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空间利用、村镇体系、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国土利用、通信、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最优化布局和建设。改革和合理划分城乡管理事权,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科学界定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社区城乡管理的职能与权限,实行费随事转,以费养事,权、责、利相统一。4、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户籍管理,在落户、教育、医疗、兵役登记、安置和交通事故赔偿等方面,逐步实行城乡居民同等待遇、履行同等义务。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相统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教育发展机制。优化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机制和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制度和体系,逐步实行全市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探索资源节约合理利用的体制机制,率先在循环经济领域实现新突破1、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机制。把经济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利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杠杆,按照产业链的关联度,整合上下游产业和企业,形成循环经济新的链条。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导向机制。支持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循环农业示范区。突出抓好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抓住商务部把临沂作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把山东德力西作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试点单位机遇,创新经营模式,规范回收站点和经营行为,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完善市场功能,加强安全、劳动保护和环保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的绿色发展。对回收加工利用的废旧塑料、金属、轮胎、家电、板材木屑等再生资源产业,实行培育与监管相结合,建立污染监管体系,实行属地问责制。抓好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城乡节水。2、探索农村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实行保护地耕作、青储饲料过腹还田、秸秆气化、秸秆碳化、农田禁焚等奖惩制度。结合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建立发展农村沼气的激励机制。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建或联合建设的方式,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积极推广农村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全面推进农村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行绿色产品标准体系。3、探索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利用示范城市。制定临沂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临沂清洁能源研发、生产、应用基地。全市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山东省建筑节能规定。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原有建筑,逐步进行节能改造。城市居民取暖实施分户计量收费。积极争取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积极推广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着力发展“金太阳工程”,大力发展光热光伏、浅层地能等建筑一体化应用。建立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和能源监管体系。逐步更换城市节能光源。充分利用遍布十二个县区的地热资源优势和被授予第二个“中国地热城”机遇,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4、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环境和电、气等资源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创建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进城市水业产权改革,促进城市水业市场化,实施节水鼓励政策,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推进污水再利用和中水回用。建立公共资源产权市场,形成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四)探索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率先在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实现新突破1、创新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各部门的水行政职能整合,统一行使水资源管理权。强化水资源保护措施,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新机制。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湿地保护、水网贯通、应急补水、水体周边立体植被建设、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措施,搞好水生态建设。2、创新大水城建设与发展机制。探索蓄水产业化发展路子。科学规划水资源开发,加强水网建设,搞好商品水经营。继续深化大水城源头上的“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参与中小型水库建设。统筹滨水生态路建设,探索水路一体化开发建设路子。3、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采取自筹资金与申请上级扶持相结合,建立从源头上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和点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机制。实施“跨省界河流水质保障综合治理工程”。坚决关停超标排放企业。探索建立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体制。编制城乡环卫事业统筹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制定临沂市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管理办法,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横到边、纵到底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体系。4、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探索跨界环境整治补偿机制。以市域内七条跨省界监测的河流为试点范围,进行“跨县区界流域环境整治补偿试点”。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放权交易等机制,推进污染企业治理市场化运营,创新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模式。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推动生态效益价值化。申报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在临沂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项。5、完善环境保护的约束机制。建立与完善新建项目市场准入机制,严格项目环评标准,实行审批责任人制度。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通过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转移支付,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落实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绿色消费机制。综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大力发展和应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和企业节约资源。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开采保证金制度,搞好矿区生态修复。(五)探索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率先在开放型经济领域实现新突破1、大胆试验临沂临港产业区的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临港产业区被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机遇,搞好与“一区三带”中的“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的衔接,鼓励先行先试,把临港产业区建成临沂市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先导区。在产业布局上,主动对接日韩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点承接产业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业及现代物流业的聚集区。以临港产业区为平台,充分利用临沂纵深腹地,加强与船舶、钢铁、石化等产业资源项目的对接,重点发展精品钢、重化工和精细化工基地产业链延伸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的临港产业基地。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保税区、出口加工区。2、营造承接产业转移和走出去的体制环境。主动对接日韩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重点承接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服务外包基地,争取享受国家服务外包基地财税、信贷等扶持政策。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引进机制,培育国际化的服务供应商和外包承接商,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建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支持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走出去,利用世界经济周期低谷机遇,到海外并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森林矿山资源和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承揽和分包工程项目,带动设备、原材料和劳务输出。3、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调整出口结构,提高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比重。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注重与外资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贸易合作。积极开展进出口、转口和过境贸易,发展大型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产业,将临沂的地理优势、各类产业基地优势、临沂商城优势延伸到海外。4、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全市统一招商平台和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试行“初始引资人”所在地政府享有项目权。降低招商引资商务成本,增强配套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海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积极搭建临沂与外地城市、临沂企业与外地企业交流、洽谈、合作的各类平台,开辟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等多种途径。探索市场化的招商模式,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六)探索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率先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实现新突破1、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机制。鼓励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我市企业联合组建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积极组织实施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和资源共享,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院地合作和市校科技合作,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来临沂实施成果转化的项目、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科研项目,政府给予优先支持。2、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励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对已获国家立项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扶持。鼓励企业购买有利于提升本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和技术,更多地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发挥其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海内外大企业将研发机构落户临沂。鼓励、帮助中小型企业发挥创新活力,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3、建立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临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孵化园为重要载体,创新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完善市场化、网络化创新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协调机制,构建企业与各类技术转让服务中心的网络合作、交易平台。建立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流动和转移。4、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探索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创办引进国内外高端智力的人才猎头公司。探索高级人才社会保障异地享受新途径和新型人才管理模式。(七)探索财税金融体制机制,率先在要素市场领域取得新突破1、建立支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的财税体制。充分用好国家和山东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的金融、税收、土地供应政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设立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发挥对企业减排的杠杆作用。配合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和企业所得税减征优惠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各项措施,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转型政策。2、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投资的引导作用,探索组建城乡一体的水利、交通、城建、商城等新型投融资平台,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通过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商业性创业风险投资、私人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拓宽社会资金投资渠道,改善社会资金结构。积极争取将临沂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列入全国、全省扶持类担保机构名录,增加中央、省风险补偿比例,提高对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的再担保比例。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扩大企业(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引导企业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金融创新和发展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体系,探索实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设立金融商务区,研究制定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后援中心、后台业务落户我市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临沂设立分支机构,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支持临商银行发展,鼓励临商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银行。发挥临沂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建立区域性企业重组、买卖、并购、产权置换交易市场。4、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小额农贷规模和覆盖面。完善农业贷款贴息制度,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服务。探索建立财政和保险共同参与、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八)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率先在建设服务型政府领域实现新突破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强化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功能。突出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探索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经营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实现政府间的高效协同运作,提高行政效率。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清理、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扩大并联审批和联网审批范围,推行行政收费“一费制”,项目审批“一责制”和项目办理“代办制”。进行“大部门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3、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化,推行网上办公和网上监督,建立协同办公、资源共享、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扩大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