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doc_第1页
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doc_第2页
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doc_第3页
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doc_第4页
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2003-01-17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张贤杰刘全洪管瑞光(地矿赣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摘要填土地基的基础下沉,可以采用花管低压灌浆施工技术加固处理。关键词填土基础下沉灌浆技术1. 基础下沉成因分析各地填方整平或就地取材,或异地运土,将粘土、砂砾、残积物及风化岩块不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杂乱堆填在沟谷低洼区。填土中的角砾、碎石和块石大小不一,形成大量的空洞、空隙;或充填松散状砂类土及软硬不均的粘土。由于角砾、碎石和块石形成的“骨架结构”作用,使得局部地段填土强夯加密处理效果较差或上密下松,填土承受楼体压力的反力不均匀分布而逐渐产生地面沉陷,引起建筑物基础下沉。大气降水入渗与排泄,使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地下水流对上述空洞、空隙及充填物进行浸润、溶蚀、冲蚀、淘空,加剧填土不均匀沉降和基础下沉。2. 灌浆加固原理采用渗透充填灌浆为主、劈裂灌浆为辅进行灌浆加固。即用有一定限度的压力,使用水泥稠浆(或粘土水泥稠浆)向地基的孔隙、空隙和空洞灌注。灌浆时,浆液所受阻力较小,易于渗透充填。浆液的渗流是哪里薄弱,就往哪里钻,形成不规则脉状、网状和窝团状浆液流体;浆液流体包围和胶结土粒及碎石,固化后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网络状结石,与四周被挤密的填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填土地基结构趋于致密、均匀性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3. 工程实例赣州市某大市场场地原为丘陵沟谷地貌,后经挖高填低拓平形成建筑地基。原有坡、坎、沟、塘地形高差较大,含碎块石素填土厚度不一,经强夯后作为35层规模框混结构商住楼的条形基础持力层,设计采用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kPa。商住楼建成半年后,发现有十余栋楼房墙体产生很多裂缝。裂缝多呈斜列羽状分布,单条延伸长0.201.50 m、宽0.050.30 cm,线密度620条/m。3.1. 地基土概况填土地基由白垩系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全强风化岩土及残坡积层的砂质粘土组成,夹角砾、碎石和少量块石。其中的块石直径一般为0.100.20 m,少数达0.50 m,质软易碎;土层中的空洞洞径一般为0.100.30 m。土层厚度5.0012.00 m。经强夯后,地表至2.00 m深度内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180 kPa,往下至12.00 m深度内为14080 kPa。下伏地层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残积土,含角砾粘土状,稍密中密。3.2. 灌浆施工技术(1)设备组合:XY-1型钻机一台,BW250/50泥浆泵一台,三角架一付,100 kg吊锤一个,圆锥头花管及厚壁套管一付,搅拌机一台及管道系统等。(2)钻孔布置:在条型基础边缘外至0.80 m内对称梅花状布孔,孔深8.0012.00 m。通过不同地段的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孔距。采用三角形布孔灌浆。灌浆结束28天后,人工开挖竖井检查,井壁土层的孔隙、空隙中的浆液充填良好,浆液扩散半径R=1.001.90 m。确定沿条基走向的灌浆孔距:房屋严重裂缝区为1.60 m,局部较轻微裂缝区为1.602.80 m。遇太硬块石难以成孔时适当偏移孔位,并保持设计孔距。(3)灌浆次序:灌浆孔分为周边孔、序孔和序孔。先灌周边孔,再灌序孔,最后灌序孔(见图1)。先施工沉降较大、填土较厚地段,后施工沉降较小、填土较薄地段。(4)灌浆材料配比: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掺15%30%粘土;水灰比110.61。(5)灌浆方式与灌浆压力: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灌浆段长1.001.10 m。灌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100.25 MPa间,局部为0.30 MPa。灌浆同时38地基基础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RLDVOL.6No.6图1灌浆钻孔布置图进行沉降点观测,密切注意已建建筑物和地基土可能发生的变形,限制灌浆量和灌浆压力,确保土层不受浆液冲剪破坏,并在不断的观测下进行安全施工。(6)施工工艺:采用花管灌浆工艺。花管上部为50 mm钻杆,中部为 50 mm注浆厚壁钢管,下部为一内径25 mm、长0.90 m、底部带圆锥尖头的注浆花管。花管孔眼直径为34 mm,梅花状布眼。用锤击法将注浆花管击至设计灌浆加固深度,灌浆时上提钻杆,露出底部花管,进行底部第一段的灌浆。第一段灌浆结束后,上提注浆管进行第二段灌浆。注浆花管结构见图2。图2注浆管结构图(7)灌浆结束标准:参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要求,当吸浆量不大于1. Lmin-1时,继续灌注90 min,结束灌浆。3.3灌浆效果检查(1)灌入水泥粘土量(表1)。(2)施工灌浆检查孔:灌浆结束28天后,每栋表1灌入水泥粘土量统计表项目灌浆孔数(个)灌浆米数/m灌入水泥量/t灌入粘土量/t平均每米灌入水泥量/kg平均每米灌入粘土量/kg数量210 1822.88 101.375 30.413 55.61 16.68商住楼布设10个灌浆效果检查孔。从检查孔的钻孔取样检查表明:地面以下3 m之内土层中的水泥量少;3 m以下水泥含量逐渐增大,水泥浆脉结石呈不规则脉状、网状,并可见直径0.26 m的水泥质块状结石与填土碎块石胶结在一起。(3)现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在灌浆结束28天后,每栋商住楼沿基础边缘布设42个动力触探试验点,触探试验深度为511 m。试验结果表明:地面以下至2 m深度之内地基土承载力为160190 kPa,比灌浆前提高6%;地下2.011.0 m深度范围地基土承载力为150170 kPa,比灌浆前提高2187%。(4)设置沉降观测点检查:在每栋商住楼墙角及中间设置10个沉降观测点。通过一年的沉降观测表明,沉降量为35 mm。3.4灌浆效果评价上述灌浆效果检查表明,水泥粘土灌入地基土后充填了填土内孔隙及空洞,并与碎块石紧密胶结,地基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减弱了地下水对土层的渗透、冲蚀、淘空;从而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4讨论(1)填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基础下沉,采用灌浆加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均匀性,达到纠偏防沉的效果。(2)灌浆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3)花管灌浆施工工艺适宜于填土、砂层及圆砾层。其优点为造孔与下注浆管同步,工效较高(一般成孔810孔/天),施工工艺简单;花管孔眼不会被堵塞,便于浆液流动,灌浆加固效果较好。缺点是少部分灌浆孔遇较大块石不易穿透成孔,需挪孔位等,且一般只适宜于低压(<0.50 MPa)灌浆加固。参考文献1常士骠.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熊厚金,林天健,李宁.岩土工程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第一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23号地矿赣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邮编:34100039岩土工程界第6卷第6期地基基础工程收稿日期2003-01-17填土地基基础下沉的灌浆加固处理张贤杰刘全洪管瑞光(地矿赣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摘要填土地基的基础下沉,可以采用花管低压灌浆施工技术加固处理。关键词填土基础下沉灌浆技术1. 基础下沉成因分析各地填方整平或就地取材,或异地运土,将粘土、砂砾、残积物及风化岩块不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杂乱堆填在沟谷低洼区。填土中的角砾、碎石和块石大小不一,形成大量的空洞、空隙;或充填松散状砂类土及软硬不均的粘土。由于角砾、碎石和块石形成的“骨架结构”作用,使得局部地段填土强夯加密处理效果较差或上密下松,填土承受楼体压力的反力不均匀分布而逐渐产生地面沉陷,引起建筑物基础下沉。大气降水入渗与排泄,使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地下水流对上述空洞、空隙及充填物进行浸润、溶蚀、冲蚀、淘空,加剧填土不均匀沉降和基础下沉。2. 灌浆加固原理采用渗透充填灌浆为主、劈裂灌浆为辅进行灌浆加固。即用有一定限度的压力,使用水泥稠浆(或粘土水泥稠浆)向地基的孔隙、空隙和空洞灌注。灌浆时,浆液所受阻力较小,易于渗透充填。浆液的渗流是哪里薄弱,就往哪里钻,形成不规则脉状、网状和窝团状浆液流体;浆液流体包围和胶结土粒及碎石,固化后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网络状结石,与四周被挤密的填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填土地基结构趋于致密、均匀性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3. 工程实例赣州市某大市场场地原为丘陵沟谷地貌,后经挖高填低拓平形成建筑地基。原有坡、坎、沟、塘地形高差较大,含碎块石素填土厚度不一,经强夯后作为35层规模框混结构商住楼的条形基础持力层,设计采用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kPa。商住楼建成半年后,发现有十余栋楼房墙体产生很多裂缝。裂缝多呈斜列羽状分布,单条延伸长0.201.50 m、宽0.050.30 cm,线密度620条/m。3.1. 地基土概况填土地基由白垩系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全强风化岩土及残坡积层的砂质粘土组成,夹角砾、碎石和少量块石。其中的块石直径一般为0.100.20 m,少数达0.50 m,质软易碎;土层中的空洞洞径一般为0.100.30 m。土层厚度5.0012.00 m。经强夯后,地表至2.00 m深度内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180 kPa,往下至12.00 m深度内为14080 kPa。下伏地层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残积土,含角砾粘土状,稍密中密。3.2. 灌浆施工技术(1)设备组合:XY-1型钻机一台,BW250/50泥浆泵一台,三角架一付,100 kg吊锤一个,圆锥头花管及厚壁套管一付,搅拌机一台及管道系统等。(2)钻孔布置:在条型基础边缘外至0.80 m内对称梅花状布孔,孔深8.0012.00 m。通过不同地段的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孔距。采用三角形布孔灌浆。灌浆结束28天后,人工开挖竖井检查,井壁土层的孔隙、空隙中的浆液充填良好,浆液扩散半径R=1.001.90 m。确定沿条基走向的灌浆孔距:房屋严重裂缝区为1.60 m,局部较轻微裂缝区为1.602.80 m。遇太硬块石难以成孔时适当偏移孔位,并保持设计孔距。(3)灌浆次序:灌浆孔分为周边孔、序孔和序孔。先灌周边孔,再灌序孔,最后灌序孔(见图1)。先施工沉降较大、填土较厚地段,后施工沉降较小、填土较薄地段。(4)灌浆材料配比: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掺15%30%粘土;水灰比110.61。(5)灌浆方式与灌浆压力: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灌浆段长1.001.10 m。灌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100.25 MPa间,局部为0.30 MPa。灌浆同时38地基基础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RLDVOL.6No.6图1灌浆钻孔布置图进行沉降点观测,密切注意已建建筑物和地基土可能发生的变形,限制灌浆量和灌浆压力,确保土层不受浆液冲剪破坏,并在不断的观测下进行安全施工。(6)施工工艺:采用花管灌浆工艺。花管上部为50 mm钻杆,中部为50 mm注浆厚壁钢管,下部为一内径25 mm、长0.90 m、底部带圆锥尖头的注浆花管。花管孔眼直径为34 mm,梅花状布眼。用锤击法将注浆花管击至设计灌浆加固深度,灌浆时上提钻杆,露出底部花管,进行底部第一段的灌浆。第一段灌浆结束后,上提注浆管进行第二段灌浆。注浆花管结构见图2。图2注浆管结构图(7)灌浆结束标准:参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要求,当吸浆量不大于1. Lmin-1时,继续灌注90 min,结束灌浆。3.3灌浆效果检查(1)灌入水泥粘土量(表1)。(2)施工灌浆检查孔:灌浆结束28天后,每栋表1灌入水泥粘土量统计表项目灌浆孔数(个)灌浆米数/m灌入水泥量/t灌入粘土量/t平均每米灌入水泥量/kg平均每米灌入粘土量/kg数量210 1822.88 101.375 30.413 55.61 16.68商住楼布设10个灌浆效果检查孔。从检查孔的钻孔取样检查表明:地面以下3 m之内土层中的水泥量少;3 m以下水泥含量逐渐增大,水泥浆脉结石呈不规则脉状、网状,并可见直径0.26 m的水泥质块状结石与填土碎块石胶结在一起。(3)现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在灌浆结束28天后,每栋商住楼沿基础边缘布设42个动力触探试验点,触探试验深度为511 m。试验结果表明:地面以下至2 m深度之内地基土承载力为160190 kPa,比灌浆前提高6%;地下2.011.0 m深度范围地基土承载力为150170 kPa,比灌浆前提高2187%。(4)设置沉降观测点检查:在每栋商住楼墙角及中间设置10个沉降观测点。通过一年的沉降观测表明,沉降量为35 mm。3.4灌浆效果评价上述灌浆效果检查表明,水泥粘土灌入地基土后充填了填土内孔隙及空洞,并与碎块石紧密胶结,地基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减弱了地下水对土层的渗透、冲蚀、淘空;从而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4讨论(1)填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基础下沉,采用灌浆加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均匀性,达到纠偏防沉的效果。(2)灌浆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3)花管灌浆施工工艺适宜于填土、砂层及圆砾层。其优点为造孔与下注浆管同步,工效较高(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