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刘文西人物画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刘文西人物画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刘文西人物画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刘文西人物画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刘文西人物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2 0 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和发展有目共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徐悲鸿提出的以西 画中的素描为造型基础来改造中国画的思想,这不仅有力的改善了中国人物画描绘现实 生活的能力,也促进了传统绘画适应社会革命和大众需求的能力。 中国当代画家刘文西是中国传统与西方写实相结合的典范,他的绘画将笔墨酣畅与 设色润泽融为一体,在造型精准的基础上达到了传神写心的境界。刘文西的作品紧跟时 代步伐,积极主动的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的呼唤,他将艺术与历史性、时代性紧密 结合,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他善于深入生活,用真诚谱写陕北农民和革 命领袖的形象,表达了一位画家对于革命年代及新时代生活的由衷赞美。目前学术界对 于刘文西人物画的研究,只是评述性的概括总结,还未将其作品中塑造的陕北农民与领 袖形象,与中西画家作品中塑造的对应题材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的研究首先立足于目前 学术界研究的现状,同时拟对刘文西艺术探索过程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进而分析出刘文 西人物画的艺术特征。由于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和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形态发生剧变的情 态下出现的,因此本文将结合时代背景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对刘文西的艺术探索进行解 - i t - - 1 买。 从论文的结构看,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阐释研究刘文西人物画的目的和意 义,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论点。第二部分从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及 形成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与时代的渊源。第三部分对刘文西人物画形象进行解读,这 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围绕刘文西作品中所塑造的陕北农民与领袖形象,与中西以画 相同题材的艺术家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刘文西人物画中塑造陕北农民及领 袖形象的魅力。第四部分则从刘文西所绘人物形象的造型、笔墨、设色等方面分析其人 物画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刘文西艺术成就的初步探讨,试图提出自己对中国人物画传承 与创新发展的见解,为“多元文化”艺术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刘文西,人物画,农民形象,领袖形象,比较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i sw e l l k n o w ni nt h e2 0 * c e n t u r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i d e a sf r o mx ub e i h o n gt h a tc l a i m st or e c o n s t r u c t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o nt h eb a s i so fs k e t c hi n w e s t e r np a i n t i n g ,w h i c ho n to n l yg r e a t l yi m p r o v e sc h i n e s ef i g u r ep a i n t e r s a b i l i t yt od e p i c tr e a ll i f e ,b u t a l s op r o m o t e s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t oa d j u s ti t s e l f t os o c i e t ya n dt h en e e do f t h ep u b l i c l i u - w e n x i ,t h ef a m o u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p a i n t e r , s e t sag o o de x a m p l ea su s i n g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a n dw e s t e r nr e a l i s t i cp a i n t i n g c o m b i n i n gf l u e n td r a w i n ga n ds m o o t hc o l o r i n g ,h i s p a i n t i n g s r e a c ht h es t a t eo fs p e l l i n go u ts p i r i t u a l i s t i ca n dt e l e p a t h i cm e s s a g e so nt h e b a s i so fp r e c i s e m o d e l l i n g l i uw e n x i sw o r k sc l o s e l yk e e pa b r e a s tw i t ht h et i m e sa n da c t i v e l yt h r o bw i t ht h ep u l s eo ft h e t i m e s t h r o u g hj o i n tc o m b i n a t i o no fa r t ,d i a c h r o n i s m a n dt h et i m e s ,h eb e c o m e s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r e a l i s mi nf i n ea r t s h ei sg o o da ts t e p p i n gi n t op e o p l e sl i v e sa n de x p r e s s e s ap a i n t e r sc o m p l i m e n ta b o u t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a g ea n dn e wl i v e sb yd e p i c t i n gf a r m e r e sa n d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l e a d e r si nn o r t h e ms h a a n x ip r o v i n c ew i t ht r u es i n c e r i t y u n t i ln o wa c a d e m i cr e a r c h e so nl i uw e n x i s 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m a i n l yc e n t e ra r o u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r e v i e w , w h i l ef e wf o c u so nt h ec o n t r a s t i v es t u d yo f t h e i m a g e so ff a r m e r sa n dl e a d e r si nn o r t h e r ns h a a n x ip r o v i n c ei nh i sw o r k sa n dt h o s ed e p i c t e di nw e s t e r n w o r k s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 l yb e g i n sw i t ht h ep r e s e n ta c a d e m i cs t u d yo nl i uw e n x i ,t r i e st om a k ed e e pa n df i n e r e s e a r c ho nh i se x p l o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a r t s ,a n dt h e na n a l y s e s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h i s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 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a p p e a ri na ne r ao f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u p h e a v a l ,s ot h i sp a p e rw i l ls t u d yl i uw e n x i sa r te x p l o r a t i o nb yc o m b i n i n gc o n t e m p o r a r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t h ec u l t u r a ic o n t e x ta tt h a tt i m e t h e r ea r ef o u rp a r t s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f i r s te x p l a i n st h ea i m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i uw e n x i sf i g u r e p a i n t i n g ,a n db r i n g su pn e wi d e a so nt h eb a s i so f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 ;t h es e c o n da n a l y s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o r i g i n s o fh i sw o r k s t h r o u g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w h e nh eb e g a nt of o r mh i sa r t i s t i ct h o u g h ta b o u tp a i n t i n g s ; a st h ef o c a lp o i n t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t oa n a l y s eh i s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a n dm a k ec o n t r a s t i v es t u d yo ft h ei m a g e s o ff a r m e r sa n dl e a d e r si nn o r t h e r ns h a a n x ip r o v i n c ei nh i sw o r k sa n dt h o s ed e p i c t e di nw e s t e mw o r k s ,t o e x p l o r et h ec h a r mo ff a r m e r sa n dl e a d e r si nh i sw o r k s ;t h ef o r t hp a r tt r i e st oa n a l y s e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 i i i h i sp a i n t i n g sb ys t u d y i n gh i sf i g u r em o d e l l i n g ,d r a w i n g ,a n dc o l o r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o n l i uw e n x i sa r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h ew r i t e rt r i e s t op u tu ph e ro w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b o u tt h er u l e so ft h e p a s s - d o w na n di n n o v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 ,t o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f i g u r e p a i n t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d i v e r s i f i e da r t i s t i cb a c k g r o u n d k e yw o r d s :l i uw e n x i ,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i m a g e so ff a r m e r s ,i m a g e so fl e a d e r s ,c o m p a r i s o n i v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 1 研究现状l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1 1 3 研究方法2 1 - 3 1 分析法2 1 3 2 比较法2 1 3 3 归纳法2 1 3 4 综合法2 第二章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及形成的时代背景3 2 1 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3 2 2 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5 第三章刘文西人物画形象解读9 3 1 农民形象9 3 1 1 刘文西人物画以陕北农民为表现对象1 1 3 1 2 在比较中分析刘文西人物画中陕北农民形象1 3 3 2 领袖形象2 1 3 2 1 刘文西人物画以领袖为表现对象2 2 3 2 2 在比较中分析刘文西人物画中领袖形象2 4 3 - 3 刘文西人物画中陕北农民与领袖形象特征3 1 第四章刘文西人物画艺术特征3 3 4 1 造型精准传神写心3 3 4 2 笔墨酣畅设色润泽3 5 结语3 9 v 参考文献4 l 致谢。4 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项目、画展目录4 5 独创性声明4 7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4 7 v i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现状 第一章绪论 在益书堂主编的刘文西评论集中,收集了1 1 3 篇评价刘文西的文章和刘文西自 己写的文章。此评论集从各个角度评价了刘文西的艺术及生活,加之刘文西本人的创作 体会,较全面地反映出刘文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笔者通过对此评论集的认真 研读,发现其中未对刘文西人物画思想内涵作详细的分析。 西安美术学院饶俊丽的硕士学位论文为立足黄土写人民论现实主义的缘起与 黄土画派的现实主义精神,论文在第三、第四章中以刘文西为领袖的黄土画派的形成、 黄土画派的地域特色、黄土画派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及艺术特点和艺术宗旨进行了研究 分析。客观地评析了以刘文西为代表的黄土画派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但是文章中未针 对刘文西的艺术思想做出分析。 在查阅的写刘文西的文章中,有些是对其创作道路的介绍;有些是对其本人艺术特 征的评价。在刘文西本人所写的文章中,有些反映的是人物画的创作思想;有些反映的 是人物画的教学思想。但在表现人物画题材所反映出来的艺术思想与其他画家的区别 上,至今还无人作过相关的研究。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当代频繁兴起的艺术潮流中,人物画与人类的生存状态、思维、情绪等关系最为 紧密,中国画作为传统、民族的画种,无论在传承、发展还是感召力上,它的影响都是 显而易见的。为了推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学习、借鉴刘文西绘画艺术的思 想,在创作中体现出反映时代特征、反映人民生活且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在现实 主义艺术创作已经趋于平静的今天,研究刘文西人物画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积极推动 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的重新彰显,重振中国绘画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重要的 时代意义。 刘文西人物画多取材于陕北农民及领袖形象,绘画中所反映的陕北农民是一些乐观 面对生活、积极奋进的形象;他所塑造的领袖形象在平凡中彰显出伟人气质,画面多体 现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鱼水之情,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主义色彩和革命浪漫主义诗情。 l 刘文西人物画研究 分析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绘画理念,探讨其人物画中所塑造 的陕北农民及领袖形象的思想内涵、形成原因及审美价值,并将其对中国人物画的传承 与创新进行总结,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3 研究方法 1 3 1 分析法 分析法是把事物现象、概念等划分成简单的部分,找出它的本质属性或相互关系。 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历史文献等资料内容进行分析,从研究概念入手,结合实践分析得 出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与时代、政治、文化、审美心理等因素的联系。 1 3 2 比较法 比较研究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之处的研究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以 便更好地揭示它们的艺术特色。在本文第三章,通过将刘文西笔下陕北农民与郭全忠笔 下陕北农民及米勒笔下农民形象的比较:通过将刘文西作品中领袖形象与古代帝王画像 及西方贵族画像的比较,总结出刘文西人物画中陕北农民与领袖形象的艺术特征。 1 3 3 归纳法 归纳法是由许多事例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对研究的结果加以梳理,从中总结和整理 并筛选出对主体有用的论点和论据,从而达到研究课题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刘文西人物 画作品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刘文西人物画中塑造农民形象及领袖形象的艺术特征。 1 3 4 综合法 综合法是把各个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或者把不同种类 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通过观摩大量国内外作品相关资料的搜集与调研参加座谈等各 种方式,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综合进行有机的分析和评述。本文通过国内外 画家的大量作品进行类比,综合分析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内涵。 2 第二章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及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及形成的时代背景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不少勇敢的探索者、开拓者,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积 极地贡献。刘文西正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画家,他对待生活热情、绘画刻苦勤奋、 创作精力旺盛。他的绘画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作品以描绘陕 北革命战争历史及陕北人民生活为主,所塑造的陕北农民及领袖形象生动感人,生活气 息浓厚。刘文西的艺术创作不随波逐流,也不盲目追求时髦,在不舍弃中国画传统技巧 的基础上,随时代不断地发展创新,在“变 中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真正走出了一条 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 2 1 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 刘文西( 1 9 3 3 一) 字祖龙,号风逸。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1 9 5 0 年经 陈望道介绍,进入陶行知创办的上海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 7 岁那年他第一次听王琦老师 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倡导的“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深 深扎根于他的心里。1 9 5 3 年刘文西考上浙江美术学院,进入国画人物画系学习。当时美 院的教学,官方认可的教育样本是徐悲鸿提出的学院式的写实观念和方法与引自前苏联 的现实主义思想并为一体,所以就连学习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也要先打好一个契斯恰科 夫式的素描基础。1 9 5 7 年第1 1 期美术杂志发表的编辑部文章向先进的苏联美术学 习中讲到:“在共同的道路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上,苏联的画家、雕刻家具 有带头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是中国美术家的榜样 ,“中国美术家永远珍视先进的苏联 美术的成就,衷心的愿意以那些为了满足人民审美要求和以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人民的苏 联美术家作为自己的模范。 前苏联的现实主义艺术在技法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还原现 实,使观众在面对着作品时看不到形式的存在,而只看到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或瞬间。 前苏联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导师马克西莫夫,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一届二次全 国理事会的报告上说:“一幅画是以什么和怎样影响观众呢? 看着一张好画的时候,还 没有走到他的跟前,最初一刹那间,你所看到的既不是素描关系,也不是大的笔触,也 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2 0 刘文西人物画研究 不是漂亮的画面你看到的是一些活生生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心情。”如何才能达到 这样的绘画水准,这首先要强调素描基本功的重要性。当时的中国美术院校大多遵循前 苏联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人体作业和长期作业成为美术 学院学生的主要课程,为了达到肖似的目的,人体素描的作业时间越拉越长,单个人体 素描作业要画上四十小时以上。在这样枯燥而冗长的绘画过程中,虽然对于人物缺乏生 动的表现,但工匠式的写实能力迅速提高,这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也是经过这样的专业训练,刘文西的写实造型能力才得以迅速提高。1 9 5 7 年刘文西在浙 图2 - 1 减租会古元1 9 4 3 年木刻 是以延安时期的现实生活为 题材,真实的记录了陕北革 命的史实。刘文西为之感动 并付之于行动,积极投入到 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中。当年 正逢毕业实习,他就毫不犹 豫地选择了去陕北,年少时 “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的思 想再次浮出脑海,他决心一 辈子沿着在延安文艺座谈 江美院上学期间,他看到了一些反 映陕北革命年代的照片以及古元、 王式廓的版画作品,那感人的场 景、生动的画面深深触动了他。古 元创作的减租会( 图2 - 1 ) 作 品中真实的生活场景、朴实的农民 形象,无不激发观者对于历史的反 思。另一经典木刻作品,王式廓的 改造二流子( 图2 2 ) ,同样 图2 2 改造二流子王式廓1 9 4 7 年套色木刻 会上的讲话精神去贯彻、实践。在此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劈山引水、毛主席和牧 羊人两幅作品,并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也是这次延安之行,让他理性的选择常 前苏联 马克西莫夫在美协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j 美术,1 9 5 5 ,( 6 ) 4 第二章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的源起及形成的时代背景 驻这片热土。用刘文西的话说:“我爱农村、我爱农民、我爱陕北,喜欢与他们生活在 一起,从而熟悉他们、描绘他们。他们美好的心灵和纯朴的性格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 生动秀美的形象都是我一生重点讴歌和探索的课题,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2 2 刘文西绘画艺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 0 世纪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风起云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运动、 国内战争、抗r 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等等,都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命运:它的创 作思想、它的功能、它的流派风格、它与观者的关系等等。 纵观此时的中国美术, 艺术家及作品无不为时代所左右,艺术风格的变迁与时代的变迁遥相呼应。艺术存在的 价值从简单的图像阐释,转化为特定时代精神的形象凝固和外在表现实体。 这时的中国美术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比任何时代都要紧密,尤其是3 0 、4 0 年代中期,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形成的历史时期。“1 9 4 2 年延安整风和毛泽东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革命美术强调为政治服务,为革命事业服务,要求从 革命的实际出发,把革命化大众化民族化作为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回毛 泽东指出:“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 在第二位的。”这进二步阐明了两个标准的关系,文艺标准应以政治标准为前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以延安为政治文化中心。这里不仅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毛泽东领衔发起成立的鲁迅艺术文学 院所在地。最早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是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的艺术家们,这批年轻 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 油画、中国画等画种受材料和创作条件限制 很难发展,创作的主要画种为版画、宣传画、漫画和年画。) 以艺术为武器,深入农村, 边工作边创作,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艺术真正成为革命事业的“齿轮和螺丝 钉”。“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左翼艺术家和参加人民革命战争的延安与解放区的艺术 家真正以他们的政治信仰为基础,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地选择艺术为革命战争, 为政治路线服务的道路。在他们看来,党性原则高于艺术原则,艺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 务、为宣传党的政策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些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宗旨,也作为一种意 程征长安中国i 田i 坛论集 m 西安:陕两人民美术f f 版社,1 9 9 7 :4 2 2 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俩谈丛 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 0 0 1 :7 陈瑞林2 0 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6 1 5 4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6 :5 4 7 刘文西人物画研究 识形态有机地融入于他们的艺术创作之中。 “左翼 艺术家坚决贯彻毛泽东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艺术为人民服务 的大众化美术思想,以“喜闻乐见 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这对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2 0 世纪中国革 命与战争的主体是农民,中国共产党在1 9 4 9 年以前长期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中国军队 的主体也是农民,所以中国的视觉艺术必须以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为主要接受对象。“因 为文字有深浅,非尽人所能阅读,若借图画表现,可以使村夫稚子,都能一目了然。 这就形成了1 9 4 2 年以来中国艺术的主导倾向,即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在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革命根据地的美术创作十分繁荣,在革命运动 中真正起到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 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的重要艺术武器的作用。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为我们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结束了近百年来历经战乱、 哀鸿遍野的局面,朝着举国安定、繁荣昌盛逐步迈进。政治上的巨变影响了艺术面貌的 变化,艺术家们更是以艺术标准服从于政治标准,在艺术形式上以歌颂新时代、赞美这 个时代及这个时代的缔造者为主要内容。艺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革命美术形成固定的模式,画家以理想化的写实技法歌颂革命领袖和工人、 农民、士兵,色彩“红、光、亮”,造型舞台化,人物形象高大健壮,以“正面形象 、“英 雄形象”来塑造。 由于西画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发挥了优势,而中国画则显得有 些力不从心,但中国画的传统表现方式却是西画所无法替代的,针对这一点张大干提出 了他的见解:“中国画最不同于西画的,是国画不画阴影。中国古代的艺术家,认为阴 影有妨画面的美,所以中国画传统下来,除以线条的转折来表现阴阳向背外,又以色彩 来衬托。”早在5 0 年代徐悲鸿就提出以素描为造型基础改造中国画,并进一步提出“古 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并 把衡量中国画的标准概括为:“惟妙惟肖。 徐悲鸿及其徐悲鸿学派( 包括吴作人、 蒋兆和、李斛、宗其香、杨之光等) 对写实造型基本功的强调,有力地改善了中国画尤 其是中国人物画描绘现实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了传统绘画适应社会革命和大众需求的能 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2 土文英,叶文强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1 8 8 毛泽东选集:第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8 4 8 周积寅,史金城近现代中国i 田大师谈艺录 m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 9 9 8 :3 4 7 郎绍君。水中天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 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9 9 :3 8 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 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 0 0 1 :1 7 6 7 第三章刘文西人物画形象解读 3 1 农民形象 第三章刘文西人物画形象解读 2 0 世纪2 0 年代,自谓“乡下人 的赵望云,第一个将绘画视角转向民间,他以劳苦 大众为主角,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赵望云先以天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在河北省境 内旅行写生,专心攻习乡村人物速写,每日将画稿寄往大公报连载,共1 5 0 幅作品并出 版赵望云农村写生集。之后,他又以北方农村寻常百姓为题材进行写生,行程从北 京辗转至华北、东北,进而到达中南、西南、西北的广大农村、牧场、林区,并深入到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率先倡导“深入生活,反映人民疾苦 , 代表作鲁西南水灾忆写描绘了在波涛的围困中茫然无助的农民,此画曾入选1 9 3 7 年 教育部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赵望云也因此被称为“是最早地使用毛笔画走向 现代化的一位。这一举动在中国画历史上是空前的,他打破了传统文人画样式,摆 脱了中国画如“无人之境”的沉闷局面,成为“以群众的情感与遭遇为基础 作画的先 行者。虽然赵望云农村题材的作品存在速写式的草率和宣传式的生硬,但是在摹古之气 浓重的中国画坛,深入民间表现真实的苦难农民,这是需要极大的胆识、勇气和艺术才 干的。 3 0 年代,以写生方式描绘生活的画家沈逸千,在1 9 3 1 年“九一八 事变后便深 入前线和边地对于抗战进行实地写生,并先后组织“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和“战地写 生队 ,其代表作有家不能归的关东人就是描绘民族危亡之际苦难的农民形象。4 0 年代,画家吕风子以愤怒的笔触表现社会不平现象和劳动者的艰辛生活,他创作的三幅 作品流亡图、敌机又来了、背纤,被当时的重庆政府送前苏联展出,吕凤子亦 被前苏联媒体称之为“人民艺术家”。 写实主义的开拓者徐悲鸿,为了促进中国画之复兴,主张在绘画的取材上要以人为 主题,并以人民活动为表现的重点,他的人物画作品多为历史题材。1 9 3 8 年1 1 月,徐悲 鸿工作的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由南京迁往重庆,在途中他亲眼目睹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苦 难生活,因此也创作了巴入汲水、巴之贫农等农民题材作品。深受徐悲鸿绘画影 许应赵望云的画 n 中央h 报,1 9 4 1 2 2 3 9 扩。 刘文两人物画研究 响的蒋兆和,在题材的选择上,不像徐悲鸿那样热衷于圣贤侠义,而是以一颗同情之心 描写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揭示他们悲惨的命运,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其代表 作流民图( 图3 - 1 ) 以农民为表现对象,真实的再现了战争中中国农民的悲惨与无助。 图3 - 1 流民图局部蒋兆和1 9 4 2 年- 1 9 4 3 年中国回 纵观2 0 世纪3 0 、4 0 年代的中国画坛,这些勇于表现农民形象的中国革新艺术家,他 们突破了传统人物画“高人逸士 、“古装仕女 的题材和程式,引现实生活入画,通过 对农民苦难现状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救亡图强的爱国热忱。这时的画 家大多以俯视的视角和同情的目光描绘处于压迫地位的农民形象,其塑造农民形象的目 的,是把他们作为苦难的载体,以激起观者来审视导致人民苦难的现实社会。故而此时 的农民形象大多显现着苦难的典型特征:愁苦的面容、褴褛的衣衫等。这一时期的农民 几乎都是悲苦无助的,他们是旧中国劳苦大众的缩影。 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生活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艺术家开始转换思 路,以仰慕的心情、仰视的视角,着力体现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形象。这时塑造 农民形象的目的附带着一些政治色彩,绘画演变为图解政治的工具,表达豪迈之情和积 极向上地精神风貌,成为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首要任务,此时的农民生活在灿烂的阳光 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拥有红润的肤色、运动员般强健的身躯和英雄般昂扬 的斗志。无论艺术家此前是否涉猎过农村题材,都要以空前的热情表现和赞美农村生活, 艺术上的普及运动随之而生。“尤其是关于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要表现正面人物,要以歌 颂为主的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如何使农民形象具有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性质,成为画 家们创作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从建国前对于农民题材的开始关注,到建 国后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农村题材的备受重视与当时的文艺政策是分不开 的。在大力提倡表现农民形象的同时,还要求表现幸福乐观的农民,以创作能够唤起美 徐虹2 0 世纪以来中国绘画中的农民形象 j 画刊,2 0 0 6 ,( 1 1 ) :2 9 1 0 第三章刘文西人物画形象解读 和健康感觉的新时代的人物形象,为画家的重要任务。如果3 0 、4 0 年代绘画作品中的农 民形象是阴郁的、灰黯的,那么5 0 年代的农民形象就是热烈的、红亮的。这也使得在3 0 、 4 0 年代善以同情的笔触描绘悲苦农民的画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扫笔底阴暗,改之以塑 造幸福乐观、没有痛苦的农民形象。“尽管农民画的艺术直接袒露的情感是本真的,自 然而然的,可它毕竟是在一种政治热情激发下,在组织和鼓动下进行的,农民画是普遍 流行的宣传画,是一种图像化了的政治话语,随处诉说。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建 国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在歌颂新时代的农民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其中代表性的作 品有:李震坚的妈妈的新课题、周昌谷的回家路上、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 刘文西的祖孙四代等,这些作品均为表现中国农民为改变自己命运、挣脱旧社会枷 锁而拼搏奋斗的画卷。 3 1 1 刘文西人物画以陕北农民为表现对象 从1 9 5 7 年刘文西第一次到陕北进行绘画创作,到如今他画陕北农民的速写就有2 万 张以上,之后又以这些速写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水墨人物画,作品有山姑娘( 1 9 8 4 年) 、 黄土情( 1 9 9 3 年) 、湾湾黄河滩( 1 9 9 4 年) 、黄土旋风( 2 0 0 3 年) 、黄 土汉子( 2 0 0 4 年) 等。正如刘文西所说:“陕北人,特别是陕北老农,那种坚定、乐 观、朴实、憨厚的性格,对我是富有魅力的。我画的一位老贫农,虽然年迈,却还是那 样成年累月、起早摸黑的在烈日下劳动,我很感动和尊敬他。先后给他画了三次,虽然 他须发全白,皱纹满面,这些都更对比出他精神振奋,乐观和自信的感情。” 正是这样 的真情和感动使得刘文西如此喜爱表现陕北的农民。 多年来,为了采集素材创作陕北农民的形象,刘文西跑遍了陕北的2 6 个县区,并 重点选择了几个村子和人家常驻,比如延安二十里铺、李家渠、周家湾、四十里铺、常 沟村等。他与陕北农民一起生活:打扫院子、写对联、闹秧歌、转九曲,一起过年,深 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以便更好的表现陕北人们的生活。在延安有些小孩子是刘文 西看着成长也是被他画着长大的,二十里铺有个叫阮明的小姑娘,五岁时刘文西开始为 她画像,从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画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又画到英姿飒爽的女青 年,现如今她已5 0 多岁,刘文西共为她硒了9 张肖像画。正是通过这样了解、熟悉陕 北人的生活、性格和人生故事,从生活的、形象的角度去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刘文西 郑t 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 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 0 0 2 :3 0 4 张晓琴中国画人物画教学 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5 :9 4 刘文西人物画研究 才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陕北农民形象。刘文西曾这样说:陕北人真实可爱、善良 质朴、聪明能干、风趣乐观,喜欢与他们生活在一起,非常快活,所以很想画他们,真 心诚意地为劳动人民树碑立传。每次深入生活都取得了丰富的生活素材,都有新的感受, 所以只要到生活中去,就不可能没有东西可画的。如果没有生活就无法创作。生活太丰 富了,一辈子也画不完,生活会迫使我们去创作。 刘文西的绘画非常注重人物个性的描写,画中出现的人物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 型,但又比原型更美更强烈。以刘文西6 0 年代创作的被誉为艺术佳作的祖孙四代 ( 图3 2 ) 为例来分析,画面展现出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场景:在旧社会受尽地主的压 迫和剥削,头扎白毛巾、手拿旱烟袋,满脸皱纹饱 经沧桑的爷爷;亲昵地趴在爷爷肩头,享受着新生 活抚爱的小孙女;曾为政权而战,眼下重任在肩, 思索着未来的父亲;朝气蓬勃力量十足,随时准备 与天拼搏一番的儿子,劳动的间歇一家人在田间休 息。久经日晒后黝黑而健康的肤色,有些粗糙的双 手,神情中的坚定,这是属于劳动者真正的容颜。 刘文西以粗朴有力的笔墨塑造了黄土地上四代人 的群像,并以巧妙的构思寓意了四代人同土地的关 系,成为当时最具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作品之一。 其作品抒发了翻身解放、掌握自己命运的陕北农民 图3 - 2 祖孙四代刘文西1 9 6 2 年中国画对现今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执 着追求,它是一轴压缩的历史长卷。刘文西为这幅画的题词是:在这块土地上爷爷 曾流尽汗水,养肥地主:父亲当家作主,开辟互助合作的路;我驾驶公社的拖拉机,为 孩子描绘共产主义宏图。刘文西所描绘的四代人并不停留在幸福的境界,而着重表现他 们一代接一代的艰苦奋斗,他们将痛苦隐藏在心里,虽然汗水淌过长满皱纹的脸,但却 没有泪水的痕迹,他们的精神是乐观、饱满而积极的。刘文西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写 生方式完成的,他所创作的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都是有名有姓的真人,都能找到是哪村哪 家的哪个人,这幅祖孙四代中的人物也不例外。其中主要人物( 第二代的父亲) 就是 以二十里铺的一位老红军杨成禄为原型,他是个单身,住在村口的一个小窑洞里,刘文 西经常与他拉家常,了解他的一生,并经常给他画像。每次作画刘文西都与对象面对面 1 2 第三章刘文西人物画形象解读 的直接交流,在交流中透视对象,这也是刘文西的艺术作品能够产生逼人冲击力的原因 所在。 3 1 2 在比较中分析刘文西人物画中陕北农民形象 ( 1 ) 刘文西与郭全忠笔下陕北农民形象的比较 刘文西与郭全忠两位画家出生于不同地域,但他们最终都选择扎根陕北,并以各自 不同的画风描绘着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及其他们的生活。刘文西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陕北农民的喜悦与希望,而郭全忠的作品则体现出的 是陕北农民的苦涩与悲凉。为什么相同的题材却表达 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这也是之所以对两人进行比较的 原因。 郭全忠,1 9 4 4 年出生于河南宝丰县,1 9 6 9 年毕 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在西安美院上学时,曾受 教于刘文西。1 9 7 3 年他以乡土写实的画风创作了万 语千言( 图3 - 3 ) 这幅略带苦涩的作品,并获第五 届全国美展二等奖。郭全忠也道出了萌发此种心态的 原因:“初次踏上黄土高原的人,内心多少会产生一 些苦涩,这里的一切平静得令人忧伤,落后得使人绝 望,陕北民歌中吼出的爱情,苍凉的使人落泪。但当 你真的了解农民,情感在这片土地上沉淀下来,就会 如画家所认识的那样,那里的人表面上默默无语,步 履沉重,但内心有着强烈的向往,终年劳动使他们的 图3 - 3 万语千言郭全忠1 9 7 3 年中国画 躯体有些变形,但精神却是健康的。他们下种子,盖房子,娶婆姨、生孩子,通过自己 的双手建立着生活。 这种苦涩心态的形成,有画家体验人生之苦,也有探索艺术之苦, 两种苦涩共同形成了郭全忠的“画中之苦。 2 0 世纪7 0 年代末,意识形态下产生的优美与崇高的审美法则让人厌倦了。“一些自 认为创作态度端正的画家以为形式就是追求唯美、浪漫的情调,因此绘画推向了轻 歌曼舞的幻境。平和的、稳重的、牧歌式的绘画一直左右着画家们的创作。虽然在文 化革命期间,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几乎被涤荡一空,但沉淀在民族精神深处的和 申宏磊郭伞忠西部艺术醉汉酿造的烈酒 j 今日中国,2 0 0 1 。( 1 1 ) :4 9 1 3 刘文两人物画研究 谐,。含蓄,等美学观念仍在不知不觉中起着作用。 艺术的革新在于寻求个性与独立, 作品万语千言的成功并没有让郭全忠停留于此。他尝试将欧洲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应用于中国画的创作中,以揭示人的内在精神,弥补传统绘画在表现上的缺憾,这也是 他探索刻画农民形象的新途径。 进入8 0 年代,有着较强素描功底 的郭全忠毅然淡化造型意识,代之以放 达的笔墨抒写画面。在潘天寿看来,“绘 画往往在背戾无理中而有至理,僻怪险 绝中而有至情。 圆1 9 8 4 年的作品自 乐班( 图3 4 ) 成为郭全忠由乡土写 实画风向乡土表现画风转变的起点。乡 土表现主义以客观化的、注重感性形象 再现的美学观来表现现实生活,拓宽了 绘画对现实生活的表现范围,开创了中 国农民形象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