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 郭明月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秦汉之后:中国 古代诉讼证据制度的研究也多在秦汉之后,而且与其它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相比, 对诉讼证据制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关于先秦时期诉讼证据方面的研究论著寥 寥无几。盖因秦汉之后,流传于世的文献典籍和考古发掘出土材料中的法律资料 较丰富,先秦时期贝h 年代悠远,资料匮乏。随着最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出土资 料中,有关先秦历史时期的资料渐多,这种研究情况有了改观。本文结合考古资 料和传世文献资料,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探讨誊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的发 展演变。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在证据的表现形式方面,春秋战园时期已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 当事人陈述等形式。神示证据形式在春秋时期也经常性地使用,到战国时期仍未 消失。战国时期,勘察、检验结果常用于审理案件中,类似于现今鉴定结论这样 的证据也有使用。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已重视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主要采用“五听”法审查 辨别证据的真伪虚实。战国时期还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证据,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则。 第三、本文结合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分析了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在诉讼证据 方面的异同。其相同之处主要在于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都已注意使用物证、书证、 言词证据和“五听”法审理案件由于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私有制发展程度不同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影响,在诉讼证据方面的显著区别是春秋 时期宗法、礼治因素在诉讼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国家权力和科学技 术发展成就的作用增强。 第四、本文借鉴程序正义理论,分析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诉讼程序和证据制 度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和不合理、不科学之处。 关键词:诉讼证据历史分析程序正义 s t u d y o ne v i d e n c eo f l i t i g a t i o n i np e r i o do f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a n d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g u o m i n g - y u e a b s t r a c tf o ral o n gt i m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e g a ls y s t e r nm o s t l y f o c u s e so nt h es y s t e m sa r e rt h e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s t u d yo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 l i t i g i o u se v i d e n c es y s t e ma l s o c o n t r a t e so nt h i st i m e t h es t u d ya b o u t l i t i g i o u se v i d e n c e s y s t e mi sr e l a t i v e l yl e s st h a nt h es t u d yo fo t h e rl e g a ls y s t e m s e s p e c i a l l y , t h ea r t i c l e s a n db o o k so fs t u d yo l lt h a to ft h ep r e - q i np e r i o di sv e r yf e w b e c a u s ea f t e rt h eq i na n d h a r td y n a s t i e s ,t h el e g a ld a t af r o m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a n d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e x c a v a t i o n a f cr i c h ;b u tt h a ti ss c a r c e ,i n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 ,b e c a u s et h ey e a ri sr e m o t e f r o m d e c i m a ly e a r sr e c e n t l y , w i t hm o r ed a t aa b o u th i s t o r yo ft h ep r e - q i np e r i o db e i n g d i s c o v e r i e df r o mt h eu n e a r t h e di i l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e x c a v a t i o n ,t h e r ei sac h a n g eo nt h e r e s e a r c h b y t h em e a n s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u d y , a n dw i t h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d a t a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l i t i g i o u s p r o o f i np e r i o d o ft h es p r i n ga n d a u t u m na n d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f i r s t l y , i np e r i o do f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d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t h e r e i s m a t e r i a l e v i d e n c e ,d o c u m e n t a r ye v i d e n c e ,t e s t i m o n y o fw i t n e s s ,s t a t e m e n t so ft h e p a r t i e sa b o u t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e v i d e n c ei np r o c e e d i n g s t h es p i r i t u a le v i d e n c ei sa l s o o f t e nu s e di n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p e r i o d ,a n di ti sn o ts t i l l d i s a p p e a r e di n t h e 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i np e r i o do f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r e c o r d so fi n s p e c t i o ni su s u a l l y u s e di nt h e j u d g e ,t h es i m i l a rn o w a d a y s ,p r o o f o f e x p e r f i n g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j sa l s ou s e d s e c o n d l y , i np e r i o d o ft h e 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a n dt h e 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o fe v i d e n c ei s i m p o r t a n t ,p r i m a r i l yu s i n gt h ew a yo ft h e “f i v el i s t e n i n g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t h er e a lo ru n r e a la b o u tt h ep r o o f i n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p e r i o d ,k i n d s o fe v i d e n c e si s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o p e r a t e da n d f o r m i n gs o m e r u l e s t h i r d l y ,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s o c i e t ya n d h i s t o r y ,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n di n d i f f e r e n c eo fl i t i g i o u se v i d e n c ei n p e r i o do f t h e 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 a n dp e r i o do f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t h ei n d i f f e r e n c ei sm a i n l yt ou s em a t e r i a le v i d e n c e , d o c u m e n t a r ye v i d e n c e ,o r a le v i d e n c ea n dt h ew a y o ft h e “f i v el i s t e n i n gt o ”i nj u d g ei n 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p e r i o da n dt h e 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f o r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p r i v a t eo w n e r s h i p ,a n d e f f e c to ft h e r e s t ,t h e c o n s p i c u o u s d i s t i n c t i o ni nl i t i g i o u sp r o o fi st h a tk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s y s t e ma n dc e r e m o n i a l r i t e sa r ci m p o r t a n ti n a c t i v i t y o fl a w s u i ti nt h e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p e r i o d ,b u tt h e p o w e r so f s t a t e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a v eas t r o n ge f f e c ti n 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f o u r t h l y , t h i s a r t i c l eu s e st h e t h e o r y o fp r o c e d u r a lj u s t i c ef o r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a n a l y s e ss o m ec o n s t r u c t i v ea c t i o na n du n c o n s c i o n a b l ea n du n s c i e n t i f i ca c t i o ni nt h e j u r i d i c a la n de v i d e n c es y s t e mi np e r i o do ft h es p d n ga n da u t u m na n dt h ew a r r i n g s t a t e s k e yw o r d s :f i f i g a f i o n e v i d e n c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v 7 2 8 3 9 2 上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癣! 绸目 日期:呈幽:丝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陕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豇1 姻日日期:兰丝:! : 一、绪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产 生活都在发生剧烈深刻的变化,各种法律制度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在诉讼法领域, 作为诉讼法核心内容的证据制度也随着社会的交化、价值观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 并对中国古代诉讼证据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 ) 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概况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的研究,目前主要在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审 查判断方面,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已使用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勘验结果、当事 人陈述( 供述或辩解) 等,采用“五听”法审查判断证据。对于战国时期是否使 用鉴定这样的证据,鲜有论及f 运用程序正义理论研究先秦对期谴据状况也较少 ( = ) 研究方法 本文以出土筒帛资料和传世文献典籍为主,借鉴程序正义理论,运用历史研 究的方法,分析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证据制度的发展演变。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诉讼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活动。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诉,告也”回,“讼, 争也”o ,“诉”是告诉、告发、控告的意思,“讼”是争论、争执、辩论的意思。 先秦典籍中常见“讼”、“狱”、“狱讼”等字词,按照周礼注疏,有的认 为争财曰讼,争罪日狱,也就是以财货相告叫做讼,以罪名相告叫做狱;有的认 为狱、讼义同,惟以大、小为异,小日讼,大日狱,争财日讼,亦曰狱。尽管解 释上有分歧,但己可看出,“讼”、“狱讼”之类的词已含有解决纠纷、解决争 端的活动等后世所谓的“诉讼”的含义。 作为法律现象,诉讼指司法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在当事人及 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按照法定的程序,对各种争议、纠纷和犯罪现象进行审 理和解决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由于诉讼案件的性质 不同,一般将诉讼划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大类。 许慎,t 说文解字x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第5 6 页 许慎,说文解宇,中华书局,1 9 6 3 年。第5 6 页 1 ( 二) 证据 诉讼的首要目标是公正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端,为此必须首先查明、认定 案件事实,而要查明认定案件事实,必须通过证据来实现,必须收集、运用证据。 作为法律范畴,什么是证据,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能够证实另一个事实客 观存在的事实就是证据,也就是说,证据是用于证明诉讼主张、案件事实或者与 法律事务有关的事实成立与否、存在与否的根据。 证据可分为诉讼证据和非诉讼证据。诉讼证据指在诉讼活动中使用的证据, 非诉讼证据指在仲裁、调解、公证、行政执法等活动中使用的证据。二者有相互 融通交叉之处,在先秦时期,二者之间更无明确界限,因此本文中的诉讼证据应 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为解决各种纠纷、冲突而使用的证据。 ( 三) 证据种类 证据种类是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对证据所作的分类由于刑事案件、民事案 件和行政案件的性质不同,在证据种类的划分上略有不同。综合我国现行刑事诉 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证据主要有( 1 ) 物证、书证;( 2 ) 证人 证言:( 3 ) 当事人陈述( 供述和辩解) ;( 4 ) 鉴定结论;( 5 )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 6 ) 视听资料等。 先秦时期,我国法律处于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区分不 明,行政诉讼更不清楚,对证据种类的划分没有象近现代那样作出明确的规定, 但从表现形式看,先秦时期使用的一些证据与现代所谓的证据种类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概述 ( 一) 证据种类 1 物证、书证 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状况、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 物证以物品的自然状态来证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 春秋时期多争田之讼,田地成为一种重要的证据。例如:左传记载:鲁成 公年问,“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钮任、泠敦之田。” 晋国派兵救许伐郑,楚国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皇戌摄郑伯之辞。予反不 能决也”,子反让许、郑二国到楚王面前争辩是非曲直,于是“许灵公想郑伯于楚。 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这里的钮任之田、泠敦之田等许国、郑国争夺的 左传- 成公四年左传成公五年) 2 地方即是该案中的物证。又如:鲁成公十一年,“晋邵至与周争鄙田,王命刘康公、 单襄公讼诸晋。”邹至与刘康公、单襄公辩论争执的温邑也是涉案物证。 战国时期,物证多种多样。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许多盗窃案,窃犯窃取 的钱币、衣服、珠玉、家畜、祭物、偷采的桑叶,伤害案件中的剑、棍棒、刀斧 等等都作为案件中的物证使用。如封诊式中的私铸钱币案:“ 爰 书:某里士 五( 伍) 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 镕) 二合,告日:丙盗铸 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 熔) ,来诣之”回意思是甲、乙捆 送男子丙、丁及新钱一百一十个、钱范两套,控告说:丙私铸这些钱币,丁帮助 丙铸造。甲、乙将丙、丁捕获并搜查其家,得到私铸的钱和钱范,一井送到官府 本案中,私铸的钱和铸钱工具是重要的物证。又如:法律答问) 记载:携带借用 的官有物品逃亡的,以盗窃或者逃亡论处田;工律 记载:虬”毋擅段( 假) 公 器,者( 诸) 擅段( 假) 公器者有罪”,意指不得擅自借用官有物品,凡擅借 官有物品的有罪o ,则宫有物品是定案的重要证据。 书证属于广义上的物证,它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表达和记载的内容来证 明案件事实。 春秋时期,书证已应用于审理案件中。鲁襄公十年,周王朝卿士王叔陈生与 伯舆争政,王右伯舆。晋侯使士匀平王室,双方辩论后,范宣子虽日:“天子所右, 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但仍要王叔陈生与伯舆台要,即要双方拿出证据。 王叔陈生不能举其契而败诉。该案中的要、契即是书证。 战国时期,书证已被广泛使用。编定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多处讲到书证 在诉讼中的使用。周札地官小司徒讲到:“地讼,以图正之。”地讼指争疆 界者,图指邦国本图,即邦之土地之图,初封疆时,有地图存于官府,土地宅田 疆界相侵越雨争讼的案件,用存于官府的地图加以证明。周札秋官反映:“凡 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o “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o 根据 说 文解字的解释:判:分也,半分而合者 ,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敌日契券p 。 贾公彦疏谓:判书即傅别、质剂。傅别、质剂、约剂即券书。也就是说,财物纠 纷、债务纠纷案件,要根据原来买卖时双方各自所拿到的券书加以证明。 睡虎地秦墓竹简反映秦国还有特殊的书证。法律答问中有这样的简文:“有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5 2 2 5 3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0 7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7 2 - 7 3 页 周礼秋官士师) 周礼秋官朝士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 9 6 3 年,第9 1 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 第1 8 0 页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第9 2 页 3 投书,勿发,见辄燔之;能捕者购臣妾二人,繁投书者鞫审谳之。所谓者,见书 而投者不得,燔书,勿发;投者 得 ,书不燔,鞫审谳之之谓也。”。关于简文反 映是否开看匿名信有不同的解释,但是简文说明没有抓获投信人则将信烧毁;已 抓获投信人的,信不要烧毁,将投信者审讯定罪,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依此, 则匿名信是审理这类案件重要的证据。另外伪造的文书也是一种书证。“发伪书, 弗智( 知) ,赀二甲。今咸阳发伪传,弗智( 知) ,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亦传其县 次,到关而得,今当独咸阳坐以赀,且它县当尽赀? 咸阳及它县发弗智( 知) 者 当皆赀。”o 律文的意思是:打开伪造的文书,未能察觉是伪造的,罚二甲,并举 例说明:咸阳开看伪造的通行证,没有察觉,就重加封印传递给其它的县,依次 传递,直到关口才被拿获,那么咸阳和其它开看而未能察觉的县都应受罚。 2 证人证言 春秋时期审理案件解决纠纷已使用证人证言。如:赵庄姬在晋景公面前诬告 “原、屏将为乱”,意指赵同、赵括准各叛乱,栾氏、郜氏“为征”,即栾氏、邵 氏出面为赵庄姬作证回。又如:栾祁与其老州宾通,惧栾盈之讨,也在范宜子面前 诬陷栾盈“将为乱”,范鞅为她作证。晋景公、范宣子听信了他们的诬告和伪证 而讨赵同赵括,又逐栾盈。 春秋时期已出现容隐现象。容隐现象在诉讼的提起上指上下不相告,尊卑不 相告;在证据上指相隐亲属的证言不能作为案件审理的证据。礼记言:“凡听 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固,并要“事亲有隐而无犯” , 隐亲属过恶,不得告诉。如:楚沼王相石奢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遇道有杀人者, 追之,乃其父也。石奢在“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的父子之亲、 君臣之义的两难处境中,最终自刎而死o 。而论语记载:“叶公语孔子日:吾 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丽子证之。”孔子反驳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 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战国时期已很重视证人证言在审理案件中的使用。秦律规定:有贼在道路上 杀伤人,“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意谓有人在大道上杀伤人,在 旁边的人不加援救,其距离在百步以内,应与在郊外作战同样论处,应罚二甲 。 简文强调在贼杀伤人过程中,在旁边的人要加以干涉,对受害人予以援救,否则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7 4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觞)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7 6 页 左传成公八年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l 札记王制 札记擅弓 史记循吏列传 论语- 子路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9 4 1 9 5 页 4 受处罚,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秦国对此类案件中见证人的重视。又如:封诊式穴 盗,该案中乙的衣服被盗,报案后,办案人员察看现场,询问情况,乙的邻居说 曾见过乙被盗的衣服”,乙的邻居的陈述就是证人证言。 此外,从秦律中可以看出,秦国也不提倡上下相告,父子相讼。法律答问 记载:“公室告 何 也? 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杀伤或者盗窃他 人是“公室告”;“可( 何) 谓非公室告? 主擅杀、刑、髡其予、臣妾,是谓 非公室告,勿听。”意思是:家主擅自杀死、刑伤、髡剃其子或奴婢,叫做“非 公室告”,不予受理。又规定“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子控告 父母,奴婢控告主人,属于非公室告,不予受理。进一步规定:“而行告,告者罪。” o 即已定为非公室告案件,如仍行控告,控告者有罪。但是在公室告案件中,原告 或者被告的亲属的言词证据是否可作为证据予以采信未见规定。 周礼也讲到诉讼要以证人证言证明之。“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o 这句话指的是争田纠纷,还是债务、借贷纠纷,这里暂且不论。但是无论是争田 之讼,还是借贷之讼,都要“以其地傅而昕其辞”,根据郑玄注:“以其地之人相 比近,能为证者来,乃受其辞为治之。”也就是这类诉讼需要知道、了解案件情况 的同一居住区的人来加以证明。 3 当事人陈述 春秋战国时期,当事人陈述( 供述和辩解) 是判案的必要证据。如卫大夫元 匾诉卫成公一案,缄庄子代理卫成公与元喧对理固,双方的辩论就属于当事人陈述。 又如:秦筒封诊式亡自出:“乡某爰书:男子甲自诣,辞日:士五( 伍) , 居某里,以遁二月不识日去亡,毋( 无) 它坐,今来自出。闯之口名事定,以 二月丙子将阳亡,三月中遽筑宫廿日,四年三月丁未籍一亡五月十日,毋( 无) 它坐,莫覆问。” 该案件中,甲自称住在某里,于本年二月逃亡,经办案人员查 问,其身份姓名确实,于二月丙子日逃亡,三月逃避修筑宫室劳役二十天,四年 三月丁末日簿籍上记有他曾逃亡一次,共五个月零十天,没有其它过犯,无须再 行查问。本案中甲的叙述即当事人陈述。再如:“口捕:爰书:男子甲缚诣男子 丙,辞日:甲故士五( 伍) ,居某里,遁四月中盗牛,去亡以命。丙坐贼人口 命。自昼甲见丙阴市庸中,而捕以来自出。甲毋( 无) 它坐。” 意思是:男子 甲捆送男子丙,供称:甲本为士伍,住在某里,本年四月盗牛,逃亡。丙犯有杀 睡虎地秦墓竹筒整理小组,睡虎地秦葛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7 0 - 2 7 4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9 5 二1 9 6 页。 周礼秋官朝士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唾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7 8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5 1 - - 2 5 2 页 5 伤人罪而逃亡。昨日白昼甲发现丙隐藏在市慵里面,于是将他捕获,前来自首n 甲没有其它过犯。该案中甲供称盗牛,甲的叙述是被告人供述a 4 勘验 春秋时期还未见通过使用勘验证据来进行审理的案件,不清楚是否用勘验检 查的方法查明案情。但是战国时期,勘察现场已是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重要手 段。睡虎地秦简封诊式载有三个现场勘察检验的案例,其中之一就是前面讲 到的穴盗案,详细情况如下: 爱书:某里士五( 伍) 乙告日:“自宵臧( 藏) 乙复( 梗) 结衣一乙房内中, 闭其户i 乙独与妻丙晦卧堂上。今旦起启户取衣。人已穴房内。辨( 彻) 内中,结农 不得,不智( 知) 穴盗者可( 何) 人、人数,毋( 无) 它亡也,来告。”即令令 史某往诊,求其盗。令史某爰书:与乡口口隶臣某即乙、典丁诊乙房内。房内在 其大内东,比大内,南乡( 向) 有户。内后有小堂,内中央有新穴,穴剪( 彻) 内中。穴下齐小堂,上高二尺三寸,下广二尺五寸,上如猪窦状。其所以掇者类 旁凿,迹广口寸大半寸。其穴壤在小堂上,直穴播壤,破入内中。内中及穴中外 壤上有郊( 膝) 、手迹,却( 膝) 、手各六所。外壤秦綦履迹四所。麦尺二寸。 其前稠綦袤四寸,其中央稀者五寸,其堙( 踵) 稠者三寸。其履迹类故履。内北 有垣,垣高七尺,垣北即巷也。垣北去小堂北唇丈,垣东去内五步,其上有新小 坏,坏直中外,类足炬之之迹。皆不可为广袤。小堂下及垣外地坚,不可迹。不 智( 知) 盗人数及之所。内中有竹招,梧在内东北,东、北去廨各四尺,高一尺。 乙日:“口结衣相中央。”讯乙、丙,皆言日:“乙以通二月为此衣,五十尺, 帛里,丝絮五斤装,缪缯五尺缘及殿( 纯) 。不智( 知) 盗者可( 何) 人及蚤( 早) 奠( 暮) ,毋( 无) 意也。”讯丁、乙伍人士五( 伍) 口,日:“见乙有结复 ( 梭) 衣,缪缘及殿( 纯) ,新也。不智( 知) 其里口可( 何) 物及亡状。”以 此直( 值) 衣贾( 价) 。o 简文反映乙报案说:昨晚将本人绵裾衣一件放在自己居室侧房中,今早起来 取衣,有人已在侧房挖洞,直通房中,裾衣丢失。办案人员当即前往查看,搜捕 窃犯。现场勘察非常细致:乙家房屋位置,洞的高度、宽度、形状,挖洞工具留 下的痕迹、尺寸,挖下的土上人的膝部、手部印迹、尺寸,鞋子的印迹、尺寸, 甚至鞋底前部、中部、跟部花纹印迹、尺寸都一一测量,放衣服的竹床的高度、 在房间中的摆放位置、距墙的距离都有测量。并询问乙、丙、里典t 和乙的邻居 了解被盗衣服制作情况,据以估计衣服的价值。 5 鉴定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7 0 - - 2 7 2 页。 6 春秋时期是否使用鉴定来作判案的依据不清楚。但秦简法律答问中有两 条律文与使用鉴定审理案件有关。其一是:“士五( 伍) 甲盗,以得时直( 值) 臧( 赃) ,臧( 赃) 直( 值) 过六百六十,吏弗直( 值) ,其狱鞫乃直( 值) 臧 ( 赃) ,臧( 赃) 直( 值) 百一十,以论耐,问甲及吏可( 何) 论? 甲当黥为城 旦;吏为失刑罪,或端为,为不直。” 第二例恰与前例相反:“士五( 伍) 甲盗,以得时直( 值) 臧( 赃) ,减( 赃) 童( 值) 百一十,吏弗直( 值) ,狱鞫乃直( 值) 臧( 赃) ,臧( 赃) 直( 值) 过六百六十,黥甲为城旦,问甲及吏可( 何) 论? 甲当耐为隶臣,吏为失刑罪。 甲有罪,吏智( 知) 丽端重若轻之,论可( 何) 也? 为不直。“。 从简文看,“直”有三种含义:( 1 ) 指价值、价格;( 2 ) 指作价、估价; ( 3 ) 指公平、公正。“吏弗直”可以指吏没有对赃物估价,也可以指吏不公正。 但是结合上文下意,简文结尾部分说到“或端为,为不直”,“端重若轻之 为不直。”这两旬中的“直”是公平、公正的意思,当无异议,指的是如果办案 官吏故意从重或从轻为之,以办案不公论处。那么,从前后简文的叙述看,“吏 弗直”指办案人员没有对赃物进行正确估价较为台理。 因为简文中的“鞫”字,有人认为是“问”的意思,有人认为指的是判决, 所以以上两条律文反映的是因为被盗物品前后作价不一致而作出两次判决,还是 在判决作出之前因为作价时间差异而导致物品价值差异,从而可能使处刑不同, 解释上有分歧。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案件中的关键在于对被盗赃物价值的认 定上。法律答问还记载:“或盗采人桑叶,臧( 赃) 不盈一钱,可( 何) 论? 赀徭三旬。” 偷摘别人的桑叶,赃值不到一钱,罚服徭役三十天。这些法律规定 说明了秦国审理盗窃案件,被盗赃物价值是处刑标准之一。 在其它性质的案件中也可看到类似的情况。法律答问中有“小畜生入人 室,室人以投( 殳) 梃伐杀之,所杀直( 值) 二百五十钱,可( 何) 论? 当赀二 甲。”o 这仍是以被打死的动物的价值多少来处罚的。 战国时期,社会分工扩大,城市数量、规模、城市人口都增加,工商业兴盛, 商业活动频繁,度量衡、金属铸币普遍使用,经济管理也规范起来。周礼谈 到:“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囝注云:“成,平也”, 疏谓:“市人会聚买卖,止为平物而来,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 贵贱也。”指质人掌理市中货物、人民、牛马车器及珍奇稀有物品价格的估定。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蓦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周札地官质人 唾虎地寨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杜, 7 页页页页 :3 酗钳 第第第第 年年年年 粥他蔼 9 9 争9 秦简金布律规定:“有买及买( 卖) 也,各婴其贾( 价) :小物不能各一钱 者,勿婴,。是指如果有所买卖,应分别系簸标明价格,小件物品值不到一钱的, 不必系蕺。效律中规定制订核验物资财产的法律:如有超出或不足数的情形, 每种物品均应估价,按其中价值最高的论罪,不要把各种物品价值累计在一起论 罪。国 以上资料说明战国时期有对涉案物品进行价值认定的条件,并且已有对涉案 物品进行价格认定来审理案件的情况,在诉讼中已使用类似于现今鉴定结论这样 的证据,简文中作价一百一十钱、六百六十钱、二百五十钱就类似于今天的物品 价格鉴定。但是在什么机关( 机构) 鉴定、何人鉴定、鉴定方法如何、怎样制作 评估鉴定书等等问题上很不清楚 6 神示证据 我国古代传说有“以兽触人的裁判制度,商朝的占h 用刑、西周的盟诅制 度,就具有浓厚的神示证据和神判色彩。在1 朕匿铭文中,审判官伯扬父判 决处罚牧牛所依据的证据主要有两项:一是牧牛“敢以乃师讼”,是指牧牛竟敢 以下告上;另外就是牧牛违背了先前立下的誓言 。可见,盟誓、誓言是案件中重 要的证据。 在神示证据制度中,人类把神当成了“强制性证人”。“从法律这一方面来 说,一旦其手段不能收集到充分确凿的证据材料来解决案件的争议时,它便总是 转向求助于宗教。在初民的法律中,通过占h 、赌咒、立誓和神判等方式求助于 超自然来确定案件事实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固在科技十分落后的时代,人类的 知识无法解释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当一案件情况真伪不明,不能以人类的 智慧判断是非曲直,不能利用人类的智力搜求证据及进行合理的证明时,将纠纷 的解决诉诸于神明的力量是自然而然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科技进步,神示证据的作用大为减弱,但是神判法和把 誓言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况并未消失。春秋时期,各国常常为政治、军事目的举行 盟誓,以增强结盟的权威性,而在解决争执冲突纠纷中,盟誓、誓言和诅咒也是 重要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如:宋平公时,伊戾诬告太子痤叛乱,即以其伪造的太 子和楚人盟誓的盟书为证。;寺人柳诬告右师华合比“将纳亡人之族”,也以其伪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5 7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控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1 3 页 庞怀清等,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简报 ,文物) ,1 9 7 6 年第5 期第2 6 3 4 页唐兰陕 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 ,文物,1 9 7 6 年第5 期。第5 5 6 3 页 【美1 e a 霍贝尔,初民的法律,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2 2 9 页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8 造的盟书为证,宋平公派人察看,果见盟书,华亥与寺人柳勾结,从旁作证说: “闻之久矣”,于是宋平公即驱逐华合比,又以华亥为右师。 墨子中讲到:“昔者,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 讼三年而狱不断。乃使之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二子许诺。于是? 出洫,摇 羊而漉其血,读王里国之辞既已终己,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触之,折其脚, 祧神之而豪之,殪之盟所。”回周礼也谈到:“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可 见,到战国时期,神示证据还依然有潜在的功能。 - ( 二)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 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进行的。证据的发现、收集、 固定和保全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处理案件和解决纠纷的首要工 作。在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进行着对证据的审查与判断,二者之间没有泾渭之界。 审查判断证据的过程也是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 1 概论 先秦时期,在诉讼中已注意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早在西周已有“两遣具备, 师听五辞”之说,司法官要听取原被告双方的辩词,并要“察辞于差”,“明清 于单辞”回,明察一偏之辞,详细考察辨别双方诉词不一致的地方,判决前要反复 思考,审核证据,“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口要区分故意犯罪与 过失犯罪,“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 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意谓人有 罪虽小,然非以过误为之,欲终身行之,则不可不杀。虽有大罪,然非欲以此终 身为恶,过失为之,可不杀。周札秋官司刺也讲到:“壹宥日不识,再 宥目过失,三宥日遗忘。”对于过失行为,要宽宥其罪。是故意为之,还是过差 为之,均要以证据来判定。 先秦时期,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以“五听”法审查辨别证据 的原则。周礼秋官小司寇职日:“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日辞听, 二曰色听,三日气听,四日耳昕,五日目听。”要以辞、色、气、耳、目来辨别 证据的虚实真伪。按照郑玄注、贾公彦疏:辞听指“观其出言,不直则烦”,“直 则言要理深,虚则辞烦义寡”,也就是辨别原告、被告或者证人说出的话是否有 理;色听指“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理直则颜色有厉,理曲则颜色愧赧”, 左传昭公六年 f 墨子明鬼 周礼秋官司盟 尚书吕刑 尚书康诰 尚书康诰 9 观察被审人讲话时神色是否从容;气听指“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察讲话时 气息是否平和;耳听指“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辨别说出的话有没有可疑的地 方;目听指观察讲话时眼光是否清明有神,“理若直实,视盼分明,理若虚陈, 视乃吒乱。” 五听法强调察言观色、听声辨音来了解案情,辨别曲直。如韩非子中记 载:“郑子产展出,过东匠之间,闻妇人之哭”,子产听后,认为其中有疑,于 是“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其后,御者问子产何以知之,子产日: “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裒而 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另外,先秦时期强调治狱宜慎,对于通过“五听”法等方法对证据审查辨别、 反复审核之后,仍难以查明是非,难以确定有罪无罪的案件,除诉诸神明的力量 予以裁决外。还采取赦免的方法处理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 克之。”o 或者与众共议之,听取公众意见。礼记壬制中:“疑狱,汜与众 共之,众疑赦之。”就是讲对于疑难案件问众是否当罪当罚,如果都持怀疑态度, 则应免于刑罚。 2 春秋战国时期收集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继续沿用以前收集审查证据的方法,并有所发展,尤其战国时 期,注重综合运用各种证据,形成了一定的规则。司法官员在接到发案报告或者 案件起诉后,分别情况或者到现场勘察、检验,搜集物证书证,询问知情人,或 者采取措施,例如:拘传被告人,调查了解案情,还通过协助调查的方法收集证 据,查清案件事实。 例如:秦简封诊式盗自告:“口口口爰书:某里公士甲自告日:以 五月晦与同里士五( 伍) 丙盗某里士五( 伍) 丁千钱,毋( 无) 它坐,来自告, 告丙。即令 令】史某往执丙。” 自告,相当于今之自首。案例记载:甲自首说: “于五月末和住在同里的丙盗窃了某里士伍丁一千钱,没有其它过犯,前来自首, 并告发丙。”当即命令令史某前往将丙抓捕。在丁的一千钱被盗案中,自首者甲 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抓捕讯问丙则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案情。又如:法律答问覆: “敢告某县主:男子某辞日:士五( 伍) ,居某县某里,去亡。可定名事里, 所坐论云可( 何) ,可( 何) 罪赦,( 或) 覆问毋( 无) 有,几籍亡,亡及遗事 韩非子难三 尚书吕刑 唾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5 1 页 1 0 各几可( 何) 日,遣识者当腾,腾皆为报,敢告主。”。意思是:谨告某县负责人: 男子某供称住在某县某里,逃亡。请确定其姓名、身份,曾犯有何罪,判过什么 刑罚或经赦免,再查问还有什么问题,有几次逃亡记录,各多少天,派遣了解情 况的人确实写录,将所录全部回报。显然,协查回报材料对于查明案情有证明作 用。秦国法律还对收集、获得言词证据的期限及司法者的责任作出规定: “有罪 以赀赎及有责( 债) 于公,以其令日问之所弗问而久蘩之,大啬夫、丞及官 啬夫有罪。”圆意言有罪应赎及欠官府债务的,应依规定的日期加以讯问。如果不 加讯问而长期加以拘禁,则大啬夫、丞和该官府的啬夫有罪。 此外,战国时期有以拷问方式获取证据的现象。秦简t 封诊式治狱讲到: “能以书从迹其言,毋治( 笞) 谅( 掠) 而得人请( 情) 为上;治( 笞) 谅( 掠) 为下;有恐为败。” 审理案件,能够根据记录的受审人的讲述进行追查,不用拷 打而查清案情是最好的;施行拷打获得证据,不好;如果威胁恐吓,是失败。“讯 狱”篇更规定了审问步骤:审理案件,必须先听完被审闯者的讲述并加以记录, 明知他在撒谎也不诰问,记录完毕,对疑问、矛盾之处加以诘问,记录下辩解的 话,如有疑问,继续追问,如此反复追问。如果被审问者多次政变言词,无从辩 解。则作为拷问的缘由加以记录,施行拷打。、 以拷问的手段获取证据, 札记中也有反映:“仲春之月,命有司省 图固,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西肆掠指肆意笞警,毋肆掠指罪入未服,或当 拷问,但仲春之月不得肆意捶治。这是否可以说可在其它月份拷问罪人还不清楚, 但已反映出有以拷问获取证据的情况。另如:“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 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 ,理指治狱之宫,有认为此旬是指理官勘验、检查 伤害案件中受害人的受伤程度,但是根据孙希旦的解释:伤也,刨也,折也,断 也,四者皆掠治罪人所致,瞻伤、察创、视折审断,皆恐其以创重致死,矜恤之 意也。那么,此段话反映了可以对罪人施行拷问以收集到有用的证据。 四、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的分析研究 ( 一) 历史分析 法律是民族生活的表现。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法律和地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5 0 页 睡虎地秦基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