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发展史上的中心人物,韩愈以其博思厚蕴的千载之言为至 中唐前的写作理论进行了颇具新创的梳理,集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于一身的“文 章巨公”韩愈以其精道的宏论概说,或独发新见,或扬弃古声,或因时发言,开启了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发展的又一要辖拐点。 韩愈的写作理论,上承盛唐以前的理论沿革,下启晚唐以后的写作流变,在中国 写作理论发展史上处于绝对的“要核地位。研究韩愈的写作理论,对于全面的梳理 和辐散了解整个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言说赅意,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文意在尝试以辩证的言说立场,阐明韩愈写作理论的内涵及写作理论要义所在, 望发言以供商榷。论述集中以韩愈的“五大写作概义 为主核,就其理论言发背景、 思想内蕴,理论影响进行细节性的具述,通过对于焦点理论的言说、关键问题的把握、 主流思想的讨论,旨在深入浅出的明晰韩愈写作理论的主体思想,进一步论证韩愈之 说在中国古代写作史上的历史地位与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再着以辩证的视角对韩 愈写作理论的得与失假以论之,从而客观地指出韩愈在写作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 论文开章以宏观视角作为阐释结点,对其写作理论的发端背景及思想内蕴进行全 局意义的解读。二至六章则分别以微观的角度在各个精辟理论之上,分章截段的介绍 了其讨论写作社会功用问题的“文以载道”,讨论写作发生根源革新说的“不平则鸣 , 讨论写作形式革新问题的“务去陈言”,讨论写作范式指导方向的“气盛言宜 ,以及 讨论写作风格独创说与秉古说的“尚奇说 和“古文说”,并集中对以上主流言说进行 具体的辩证的释明。最后,对其具体言说与写作理论内涵进行了层次性的对应梳理总 厶士 ;口0 关键词:韩愈写作理论研究 a b s t r a c t a su p p e rc e n t r a lp e r s o no fc h i n e s ew r i t i n g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t h e o r yp h y l o g e n y , h a r ty ut a k e st h a t w h o s eb o s if a v o r sw o r do ft h et h o u s a n dy e a r sa c c u m u l a t i n ga st h ec a r d i n ge s t a b l i s h i n gr a t h e rn e w l yt i l l t h ew r i t i n gt h e o r yb e i n gh i tb y t a n gq i a nh a sb e e ni np r o g r e s s ,i n c o r p o r a t et h em a no fl e a e r s ,t h i n k e r , p h i l o s o p h e ry ut h ei n f o r m e do p i n i o nt h a t ”ag i a n to fl i t e r a t u r e ”h a ny us a y sa c c u r a t ew i t ht h ep e r s o na l l o v e rt h eb o d yo u t l i n e ,a l o n es e en e w l y , o rm a k eas p e e c hw h e nt h r o w i n ga w a yt h ea c i e n ts o u n d ,o rr e a s o n o r , h a v eo p e n e dt h eo n c ee s s e n t i a ll i n c h p i np o i n to fi n f l e c t i o nt h a tc h i n e s ew r i t i n g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t h e o r yd e v e l o p s h a r ty u sw r i t i n gu n d e r t a k e st h eh o l d i n go fb e f o r et a n gt h e o r ye v o l u t i o no nt h e o r y , g o e sd o w nt h e w r i t i n gf l o w i n gd e f o r m a t i o no p e n i n gt h eh e r e a f t e r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i si na b s o l u t e ”e s s e n t i a lp o i n t s c o r e ”p o s i t i o no nc h i n e s ew r i t i n gt h e o r yp h y l o g e n y t h e o r ys t u d y i n gh a ny u sw r i t i n g , t h ew o r d k n o w i n ge n t i r ec h i n e s ew r i t i n g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t h e o r yt ot h ea l l r o u n dc a r d i n ga n dd i v e r g e n c es a y s c o m p l e t ei n t e n t i o n ,h a v e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v a l u e t h em a i nb o d yo fab o o ki se x p e c t e di na t t e m p t i n gt os a yp o s i t i o nw i t hd i a l e c t i c a lw o r d , 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w r i t i n gt h e o r ye x p o u n d i n gh a ny uw r i t i n gt h e o r ya s k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t ob el o o k i n gf o r m a k i n gas p e e c hw h e r e ,t oc o n f e s sd e l i b e r a t e c o m m e n tt h a t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g i v e sf i r s tp l a c et of i v eb i g w r i t i n go f h a ny ua l lt o g e t h e rg e n e r a l l yc o r e ,w h o s et h e o r yw o r ds e n d so u tb a c k g r o u n d ,t h o u g h t i n t r i n s i cc o n t e n tr i g h ta w a y ,t h eu t e n s i la f f e c t i n gt h ed e t a i lb e i n gi np r o g r e s s 。ss t a t e st h e o r y ,p a s s a s s u r a n c e ,m a i nc u r r e n tt of o c a lp o i n tt h e o r yw o r dd o c t r i n e ,t h e $ 6 4q u e s t i o nt h et h o u g h td i s c u s s i o n , f u r t h e r , c l e a rh a ny uw r i t i n gt h e o r yj u c h ei d e aa i m i n ga te x p l a i n i n gp r o f o u n dt h e o r i e si ns i m p l e l a n g u a g e ,e x p o u n d sa n dp r o v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o l es p e a k i n go nc h i n e s ew r i t i n g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h i s t o r y o fh a ny ua n dd r a w sv a l u e h e r e ,a g a i n ,b eb u r n i n gw i t hd i a l e c t i c a lv i s u a la n g l eh a v i n gt oh a r ty u w r i t i n gt h e o r ya n dl o s i n gav a c a t i o nt oc o m m e n tt h a to no nt h eb a s i s ,p o i n t o u th a ny ut h e r e b y o b j e c t i v e l yi n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w r i t i n g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w r i t e so u tac h a p t e re x p o u n d i n gak n o tw i t hm a c r o s c o p i cv i e wv i s u a la n g l ea c t i o n , t h e o r yb a c k g r o u n dm a k i n gas t a r ta n dt h o u g h ti n t r i n s i cc o n t e n tc a r r yo u to v e r a l ls i t u a t i o ns i g n i f i c a n c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e x p l a i n i n go nw h o s ew r i t i n g t w oi se x t r e m e l y t h e r e i ni n c i s i v et i l ls i xc h a p t e r sf e e la t e a s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i t hm i c r o c o s m i ca n g l eo ft h e o r y , m a r ko fs e a li n t e r c e p t s ”t h ec u l t u r eh a v i n g i n t r o d u c e dt h a tt h ep e r s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w r i t i n gs o c i e t yf u n c t i o np r o b l e m st ob el o a d e dw i t har o a d ”, t h eo r i g i nd i s c u s s i n gt h a tw r i t i n gh a p p e n sr e f o r m s ”e x c l a i m i n ga g a i n s ti n j u s t i c e ”s p e a k i n g ,”t h ea f f a i r d i s c u s s i n gt h a tt h ew r i t i n gf o r mr e f o r m sap r o b l e m sg o e st os p e a ku p ”,s h e n gy a nw h od i s c u s s e st h a t t h ew r i t i n gc a n o n i c a lf o r mg u i d e st h ed i r e c t i o n ”g a so u g h tt o ”,”c h i n e s es c r i p tb e f o r et h eq i nd y n a s t y s a y s ”a sw e l la s ”s h a n g q it h a t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d i s c u s s i n gt h a tw r i t i n gs t y l eo r i g i n a lc r e a t i o ns p e a k s a n dh o l d i n gc r i t i c i z e ss a y s ”a n da n d ,t oa l la b o v em a i nc u r r e n t ,t h ew o r ds a y sm i n gd y n a s t yw h o c a r r i e so u td i a l e c t i c a lc o n c r e t eb u d d h i s ma i lt o g e t h e r 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c a r d i n gs a y i n gt h e a r r a n g e m e n to fi d e a sh a v i n gb e e ni np r o g r e s sw i t hw r i t i n gt h e o r yc o n n o t a t i o nf i n a l l y , t ow h o s ec o n c r e t e w o r ds u m su p k e y w o r d s :h a ny uw r i t i n gt h e o r y s t u d i e s 4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 或博士)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 或博士) 学位论文,填写论文题目是本人在指 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三月丝日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1 :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 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 全文数据库和c n k i 系列数据库及其它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年三月堑同 指导导师签名:堡垒蹲年立月闩 2 作为人类较早的意识形态活动,写作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传统的实体延续,更是 人类符号活动的核心依据。览古及今,写作理论业已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而自成体系。 倚靠中国文学创作的浩繁卷帙,中国写作理论得益于此,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发展历 史。以殷商甲骨卜辞、钟鼎铭文的出现为肇始,写作理论应然成为一种先天性的文化 遗产,从先秦诸子散见于各家典籍之中的言说至汉魏时期理论著述的空前繁荣,再至 唐宋时期的百家争鸣,及至明清后现当代写作理论的新发展,写作理论的研究史可谓 “通贯千古于一身”。 在我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历史洪流中,有建树者不止二,可谓之灿若星河,人才 济济。历朝历代的写作理论亦多有建树非凡者,欲对中国古代写作理论这一文化遗产 与理论范畴体系作深入探析,实非易事。本文以中唐时期在写作理论及经世治学方面 均有造诣的韩愈为研究主体,旨在试图以较为辩证的言说立场,释明韩愈写作理论观 的内涵及写作理论要义所在。 韩愈( 7 6 8 8 2 4 ) ,中唐时期大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省 焦作孟州市) 人。谥号为“文”,故后人称之为韩文公。因其祖籍河北昌黎,遂自称“昌 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曾任吏部侍郎,后世称其为韩吏部。宋代苏轼赞其“文起 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n 3 ,明人尊崇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兼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大都辑于昌黎先生集,颇受后世推重。 韩愈先生是自汉司马迁以来最具盛名的散文大家,他的诸多言说在中国文学史、 写作史、思想史、教育史、哲学史方面均有影响,不仅在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领域 大放一彩,更是在思想上以“倡儒学,承先统”为己任,大斥佛、道,反对分藩。论 及写作理论,在中唐乃至整个中国写作理论史上,韩愈携同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又有其重要的承继和转折意义。其不仅集前人之大成,且兼具独创精神,更是开一代 古文写作之先风,促使古文理论迈入成熟阶段,进而完成了中国古代由“骈 入“散 的语体改革。其力主祛除六朝以来的骈偶附丽之风,强调对先秦两汉散文传统的复归。 韩愈的写作理论观扬名于“文以载道 ,显盛于“物不得其平则鸣 、“惟陈言之务去 、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等经学箴言,兼以强调“奇诡为善”,又留后世 以“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言明勤读多写,孜孜不倦是写作事业 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在写作教学上,以“文以载道为衣钵,坚持“以道弘文 。他认为写作应具备“道 盛则气盛,气盛则文昌,文以贯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等基本特点,并形成了说 理透僻、奇雄简约、自成体系的“韩文派”,影响深远。 对韩愈的写作理论作以具体研究,对于重新梳理、深入探讨他的写作理论要旨, 深度关注韩愈的创作过程,渐进发现其写作理论的独道之处,挖掘其写作理论中的新 观点,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时代的横向来看,有益于重新认识韩愈,对其写作理论进 行深层次的挖掘;从历史的纵向上而言,有利于我们解读中唐时期诗风突转的变因。 另外,以当代写作理论研究为视角,对当代的写作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亦是一种潜在的 6 推动。 第一章韩愈写作理论的宏观解读 1 1 韩愈写作理论的发端背景 作为中唐时期诗文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韩愈在继承前人理论与自身写作实践的 基础上,提出了极具特色与新创的写作理论。从其写作理论的发端背景来看,既离不 开是时社会政治的影响,又与当世的文学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韩愈写作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在中华文明5 0 0 0 年的历史长河中,就其政治之明、经济之盛、国力之强和文化之 繁荣,犹以唐朝为最。从唐太宗始出的“贞观之治至玄宗早期的“开元盛世”,唐朝 以其文治武功的开明政策塑造并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支奇葩。溯由初唐、盛唐、 中唐及至晚唐的大唐文化,其发展和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均是空前的。仅在文学一宗, 大唐气象已成为后人对诗文化最普遍和最具代表性的认识,也成为日后各家写作理论 研究的主要对象。 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止于唐代宗宝应元年间的安史之乱( 7 5 5 - - 7 6 2 年) 是大唐由 盛而衰的转折事件。此前的玄宗天宝初年,社会呈现一派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 文人的心态也是开阔而昂扬的。安史之乱后,在连年的兵戈战乱、政治纷扰、藩镇割 据中,整个社会心念从张扬转入内敛。遂较之初唐与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空前盛状而 言,中唐作为一个多元文化摩擦的时代,诗人难免于面临极盛难继的尴尬困境,开拓 新路、另辟蹊径成为中唐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的必由之路。这一时期,诗歌的 开拓与新变是其主要的创作趋向,中唐的创作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亦即以此为纲。中唐 诗文创作主体特征的形成植根于中唐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一,社会风气是形成中 唐创作观的直接原因。险恶的政治环境、谬诞不经的世风,冷漠淡薄的人情,促成了 中唐时期诗文创作反常倾向的社会心理。其二,广泛传播的宗教文化与宗教思想对儒 学传统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唐时期国家礼教、佛道二教及民间信仰的三重关系, 致使此时期各种宗教思想大行其道。人们敏感于超常的事物,社会上的灵怪之风大盛, 诗文创作也呈现出与此同步的“尚怪 之风。 其次,韩愈诗歌创作的文学背景。 中唐时期政治与宗教等文化体式的多元化,致使当世之人由求大同转向求私异, 治学之士从师法转为师心。中唐的文化界因士人们的迷惘和失落的情绪,文人们的视 “奇风为高”的思想,转而弥漫着一种寻怪求奇的“隐阴之气 。 韩愈的写作理论成肇于安史之乱后期,即为中唐求怪尚奇诗风倾向的“盛极之时 。 其中尤以他在元和年间提出的“尚奇言论 最为典型。在答刘正夫书一文中,韩 7 愈提出:“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文,岂异于是 乎! ” 2 其后,孙樵在与王霖秀才书亦与其呼应:“鸾凤之音必倾听,雷霆之 声必骇心。龙章虎皮是何等物,日月五星是何等象。储思必深,饬辞必高。道人之所 不道,到人之所不到。趋怪走奇,中病归正。以之明道,则显而微;以之扬名,则久 而传。 韩愈的“尚奇”一说正是对诗歌“奇文创作 极力推崇的表现。也是当时趋 奇的社会风尚的反映。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唐以后的文坛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 光怪陆离的境界。换句话说,尚奇,是中唐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潮。 与盛唐诗歌与诗文化的空前繁荣相比,中晚唐时期虽有渐衰之势,但就中唐诗文 理论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唐代文化尤其是诗文创作文化的生命力并未就此消失。辩证 地讲,由韩愈等人领衔的中唐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各种不同风格之间的差异,较 之初、盛唐诗在艺术表现力上要更为强烈;中唐诗人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关注,也比盛 唐诗人更为深入。从韩愈大倡的“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到杜甫 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到李贺的呕心沥血赋诗句再至贾岛的行诗苦吟,中唐诗人在诗 文写作方面“苦学勤作文化背景对韩愈写作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在意义。 1 2 韩愈写作理论的思想建构 韩愈写作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写作理论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其开阔的思想见解、 “博纳百学 的思想背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质言之,韩愈写作理论的灿烂成就, 与其学问的深度和思想的广度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文学史中兼容并蕴的思想“杂家,韩愈正是以“解构 和“辟新”的时 代主潮为背景,在哲学、文学、教育学、写作理论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其主流思想源 于儒家正统,但亦有批判性的言说。其提倡儒家正统思想,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但 又孥信神鬼天命。他一生多推重孟子,提倡“承儒道,贵王道,贱霸道”。“道济天下 之溺这一兴儒思想的提出,正是韩愈“以儒风教化天下 政治主张的集中写照,“文 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则是韩愈文学思想的核心体现,这场“名为复古实则革新 的古文运动,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儒家思想的“文以载道 。在教育方面上,韩愈亦敢为 人师,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并勇于指出当时科举制度的流弊,是 我国古代优良教育传统的承继者,又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及完善提供了科学的教育参考。 韩愈写作理论的诸多经典主张,正是以这种兼具广度与深度的思想作为背景理论 而得以形成。这促使其在写作理论提出种种新创,其既是中唐时期解构旧文体、创立 新文风的先行者,同时又是开辟儒家汉学向宋元理学转型的先驱。在对古文的倡导中, 他一再强调自己的本旨并非单为倡文,而旨在于道:在题哀辞后一文中:“学古道 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韩愈对于儒学转型的贡献在于其具有实 质性和开创性的思想引导,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孟子的思想核心的阐发上。韩愈于儒学 首重“仁义”二字,在答陈生书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分别谈及:“仁义存 乎内,彼圣贤者能推而广之 、“必出入于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 必具海涵地负, 8 放恣纵横,无所统记,然后不烦绳削而自合也”,此说是对孟子理论的核心范畴仁义的 再阐释。韩愈在原道一文强调说明,创作主体主观的心性修养对文学创作的重要 性,“吾所谓道德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所谓道德者,去仁与义 言之也,一己之言也 。韩愈的写作观的命题不止限于“仁义”一说,作家在文学创 作时亦要修其德,养其气,其发挥了孟子的“养气”之说:在答李翊书中云:“气, 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 声之高下皆宜”。由此可见,韩愈的写作思想中,对作家长期涵养,厚积薄发的艺术表 现力的重视。 总而述之,从韩愈在诸多方面的思想造诣,对多学科的领悟精通,其不仅为韩愈 诸多理论言说做出了积极的准备,更是为其写作理论的实用性和突破性提供了前提。 韩愈思想的博杂性与包容性,决定了其并非单是兴复古文之人,更是以“复古为口 号解构旧体,自成新体,力陈新言的写作理论巨匠。后世宋人新唐书本传评韩文: “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尽刊陈言,横骛别驱、“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 者”;新唐书文艺传誉其“排逐百家,抵轹晋魏,上轧汉周”。等等言说,均是力 克窠臼,开辟新声的创举。韩愈对传统诗文创作法则的“解构”,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 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不但对中晚唐孟郊、贾岛、孙樵、李贺、李商隐等名家构成了直 接影响,同时更是促唐宋诗交的思想巨人。叶燮在原诗中评韩愈的诗文创作思想 贡献为:“唐时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 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发起端,可谓极盛。 第二章韩愈的“文以载道”理论 2 1 “道”的历史背景 纵观中国文化史的流脉,千百年来,各家学说若百花齐放、争齐斗艳,鲜有命题 被后世一再秉承,但“道之说若一枝独秀,流传百代。滥觞于先秦之春秋、战国, 延续于秦汉魏晋,发展于唐以后历代的“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独具一格的哲学命题。 在漫长的发展及演进过程中,道在文学创作、文艺诞生及至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构 成了绝对意义上的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脉络。 “道”的原初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渐释为原理、准则、政治理想、宇宙本原 等,主要用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后被引用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文学范畴。远溯 周代,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曾有云:“复自道,何其咎”( 小畜) 、“反复其道, 七r 来复 ( 复) ,且都取道路之义。尚书洪范中又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其时,道已具有f 确的规范和法度之意,这表明“道”已开始向抽象化发展。先秦春秋 9 时期,左传曾有“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的说法。显然,这里的道已带有规律性的意思,道的概 念开始纳入哲学范畴。 悉数道的发迹史,老子是提出此说并将其哲学化的集大成者。道德经是华夏文 明中“道”命题的最早文本解读,老子是道家正统意义上的创始人,“道”是老子哲学 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老子第一章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这是其对道的最早诠释。在老子第四十二章,他提到:“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此可见,其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在老子看来,道即是原 始的混沌,又是产生万物的本源,亦是无所不包的“有无 统一。从老子的“道法自 然一说中,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概念。老 子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他还认为道无法进行明 确界定,其“道”说开后世之先河,具有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其后,道 家又一位大成者庄子则有“道不当名”、“道昭而不道”等言说。其在庄子大宗师 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 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儒圣孔子也在其论语为政中说道:“道 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这里,需要特 别提及的是,隋唐以后的道研究多为对“儒道 的进一步言说。 战国时期的易传也提出关于道的学说,认为道就是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普遍规 律。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将无形之道和有形之器 加以明确区分,其又以“阴阳 说为道加以界定:“一阴一阳之谓道 。秦汉以后,后 世对“道”的释读超越了“道”本身的哲学释义,开始将研究触角伸向政治、文化、 文学等更多领域。至魏晋南北朝,由于整个学界及士人对道家学说的积极继承,“道 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哲学及文学命题。这一时期的集大成理论著述文心雕龙就以 原道一文,较为精辟地将当世之“道”作以说明。刘勰言:“道言圣以垂文,言囚 文而明道 。这是“明道”说的经典言说。后在此文中又涉及“书道”、“文道”说,“惟 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 刘勰将“本乎道,师乎对,体乎经,酌乎纬”。刘勰将原道一 文作为“文之枢纽 ,并以此作为构建文心雕龙的理论框架。 至隋唐时期,韩愈、白居易、柳宗元、司空图以“诗道”、“明道 、“载道 、“书 道 等说对“道 又加以延伸阐述。其中,韩愈的“文以载道”,柳宗元的“文者以明 道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更是言明“诗道 之崩:“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 愤发,或令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以上各家之言,均是中唐时期“道” 论的主流思想。至宋代,张载的“道为气化”说,程颐、朱熹的“以道为理 说,是 道之气本论与理本论的形成渊始。明清以后至现当代的学界,亦对“道”说多有考证 及发微。 1 0 2 2 文以载道的思想内蕴 作为中唐时期“道”说的主要承继者,韩愈的主要著述中,“道”有其特定的突出 地位。涉及道的论说多见其教育论文之中,进学解、师说中即有大量篇幅是对“道” 的解读和阐述。师说作为影响深远的的教育论文,全文半数以上言及“道”,更有 专门论“道的经典文章:原道。师说开篇宗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 道、授业、解惑也”。在此,韩愈丌明宗义地提出其“传何者,道也 的观点。其后在 原道中进一步对“道”加以明确阐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由此可见,韩愈尊崇的“道”,实为孔孟之道, 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继承,即“仁和义是根本,礼乐刑政及以此而定的人与人之 间的等序,是其具体内容”。 3 在韩愈看来,儒家的仁义道德便是维系封建社会秩序 的大道。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不惑也难矣”,即是对 有序之“儒道”的深切呼唤。鉴于此,韩愈的“文以载道”中文所承载的道,非他道, 为“儒道 ,从这一点而言,道即为文的目的,文章实现的社会功能即是韩愈的“为文 之道”。 立足上文对韩愈“道”说的综述,以其“写作理论”作为原点,力求详析其“道” 之内涵所在。韩愈的“道”是对儒道思想的后续承继,是其作品的核心架构,是其文 学创作的主要指标,是其世界观的重要认知,更是其对当世社会道德和政经文化评价 的总和,所以韩“道的社会性不言而喻,文学创作的社会功能亦不言自明。 遂韩愈的“文以载道 的文学创作观即集中体现于其对文学创作社会性的要求上, 其认为,道是文的实质,文的社会性为道。道需胜文,文须显道。其在文体上,重散 反骈;思想上,主尊儒之“古道 ,称文学为载道之器,为文要有内容;在写作目的上, 力主创作需以“载道”即反映现实为主要目的,以“道”为表现的目的。在答李翊 书一文中韩愈有云:“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 吾身而已矣。 其将“仁义 之道与“诗书”之“用 合而为一,形成了“文道合一” 的理论。此种文道合一的理论,不仅是对“文道”关系的说明,亦是韩愈述清“文章 为道 这一社会功用的合理性前提。 就韩愈“文以载道”中强调的文学创作的社会功用而言,其是以“道”作为具体 阐释对象,来说明文章应重其现实意义及其社会作用。韩愈之“文”意指的是文学作 品的形式,即作品艺术性,作文外显之体裁、语言等。其“道 表层所指为文学作品 的内容,深层含指文章的社会思想性,文章所蕴之内涵。这是文可称其为“文”的灵 魂所在,亦是“文”存在的基本依附。落实在具体的创作中,其内容和形式密不可分, 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文道当须统一不可分割。“道”有赖于“文 作为依托来呈现其 内涵,“文”以为社会的“道”作为主体存在的价值意义。韩愈以辞为文之托,明辞言 道,韩愈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答李秀才书) , 后又进一步追释,“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 也”。( 题欧阳生哀辞后) 由此二句可推之,尽管在创作观上韩愈力倡“文以载道”, 但其更强调在文学创作的社会价值,即“道 的显明。 就其作品,我们可见韩氏的“道 在其文学创作理念上继承了孔夫子的“仁人 和孟轲的“爱人不亲反其仁 的儒家思想,但又不拘一格,对前人之儒道有所创新, 初见其“文以载道”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前面曾讲,儒道所主张文学创作须有社会 功用,从较早的修诗三百以达“思无邪”,到“诗以教化为天下用”,都是儒家的经典 的文以载道论。就孔子而言,其明确提出诗之四用,即为文要有“兴观群怨 之用,诗 即可发乎内情,又可达济天下,亦可驯化民意,也可怨刺谏上。其后,孟子的“充实 之谓美 等言说亦是为道而发。韩愈承先圣之衣钵,在重答张籍书明确提出的“己 之道,乃夫子孟轲杨雄所传之道 ,即有承袭前代的佐证。后又书,“明先王之道以道 之 表明其“道”之源。但精析其作品,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在当世并非单纯将儒家 之道作为思辨的对象,更多的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要求和现实需要。其在原道 中犹有锋利的阐明此种观点:“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麻 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单就文学创作这一点而言,韩愈的“道”,又超 越了儒家传统的道,其目的又并非纯粹为“道 而“道”,而是注重写作活动中“为文 而道 、“文以载道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2 3 文以载道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文以载道”作为韩愈在写作社会功用说的赅言,其是涉及文章写作方面的重要理 论概括和实践论说。简而言之,文是工具,道为目的是其所讲求的核心思想。作为韩 柳二人所开创的唐代古文运动所讨论的中心问题,韩愈所倡的文以载道,影响当世, 传及后朝。韩愈的文以载道直意为文来达“道之目的,兼主以文来发心声,诉衷情, 贬时弊。实际上,这即是宋以后周敦颐、朱熹“文以载道 说的典范源本,是其文以 载道学说建立的原型之一,其极具前沿性的言说,对后世现实主义写作文风的开辟和 发展有着主导性的影响。 就当世而言,韩愈所力主诗文的社会功用说,其明道端由是为“兼济天下 。其在 争臣论中说:“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从某种意义上讲, 其是反对当世险恶之政治,虚华之文藻,日下之民风的积极抵抗和直面反映,对排抗 魏晋以来的词工富丽的堆砌诗风、形式主义的空言文风,对当世文人“以文明正道 有着重要的发端意义。对此,今学者王运熙先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以儒家思想为依 据、为武器,来反对佛老流行,反对藩镇割据,有其进步作用。 4 北京大学教授袁 行霈亦指出了韩愈之道的意义所在:“韩愈弘扬儒家道统的基本着眼点,不是想在理论 上有大的建树,也不是想当孟子之后儒学的第一传人,而是在于适于时,救其弊,解 救现实危难。 5 罗宗强对当世思想有如下解见:“信仰、志趣与行为,常常三家思想 并存,上自帝王,下自百姓,大率如此。 6 足见当世“儒释道 三思并陈的思想混 1 2 杂局面,对于是时思想意识领域内出现的此种文化危机,韩愈对文章社会功能说的大 力提倡,成为当世写作理论从形式到内容的新风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文化领域 的混杂局面起到了规束作用。此外,作为古文运动的思想纲领的“文以载道 ,对是时 文风改革的问题颇有成效,其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散体复归”的先路,使这一时期 的文学创作得以介入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更加客观的辑录实事,反映社会现实。究 其对后世创作理论的影响而言,犹以宋为最。宋欧阳修继承韩愈的理论并加以创新, 得以成功完成宋代古文运动,周敦颐等人更是在此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文以载道” 的文学创作命题。 总而观之,韩愈的“文以载道 一说在政治,思想,写作理论等方面均有其特定 的历史影响。在政治上,“文以载道 是对儒家思想的时代言说,对维护中唐时期的政 治稳定,排斥佛、道等其它思想起到了定的效用,促使中唐社会得以呈现中兴局面。 在思想上,韩愈在承继前人旧说的基础又述清前人所未言明之“道”论,其在原道 中申明所载之“道,实为对孔孟之儒家之道的继承和发扬,并且更为强调在“道”的 社会功用,从而提升了道的思想内蕴,且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为后来儒教道统论的正 式建立奠定了基础。在写作理论上,其一,它是对写作过程中内容贫乏、写作风格上 倚重形式美错误倾向的纠正,是对骈体文风缺失社会功用的反省,是写作内容深入趋 向社会功能的一次重大转折,更是早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体现;其二,他要求写 作主体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作为创作的前提,进一步加强作家人格修养的在其文章创 作上的重要性,发扬了道德和文章并重的写作传统。其三,他指明“文 章在写作语 言表达形式上,强调运用独具创新性单行散体,为写作语言的发展丌辟了更广阔的前 景,这不仅促进了日后散文的跨步式飞跃,且对明清时期的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的繁 荣,在写作范式上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正如国学大家袁行霈所言:“韩愈文以明道的主张主要目的,除了致力于建 立儒家道统外,便是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与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舆论工 具。 e t 在某种意义上,韩愈的“文以载道 说是对儒家正统之仁义、社会说的有效 沿承,与此同时,其也是对儒家封建礼教思想的一种刻板顽袭,韩愈之文难免有成为 当世政治工具之嫌,这对于写作理论及文学创作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使“为” 文丧失了其原有的思想色彩。 第三章韩愈的“不平则呜”理论 3 1 “不平则呜 的渊源说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最早引见于送孟东野序一文,其云:“大凡物不得其平 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诗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重要一笔, 其为写作理论中文学创作来源一则注入了新的见地。对此命题,历数从唐宋及至当下 的众多学者,大多以“郁于中而泄于外 为主要释由,鲜有系统的全面的剖析。关于 “不平则鸣”的渊源说,史上多有论争。历代学者对韩愈“不平则鸣渊源一说颇多 论之,概括而言,其主要有以下两大主流见地: ( 1 ) 怨刺说。鉴于在韩愈思想上颇倡儒经,反儒、道之说,部分学者据此对“不 平则鸣”说给予界定:称其溯源于儒家传统诗学精神。其一,它上缘于孔子的“兴”“观” “群怨”中“诗可以怨”一论。孔子之谓“怨”,是就诗歌社会作用而言的,即诗 歌可以用来针砭时弊、批判时政。与此同时,孔子还指出,君子在道不得行,即遭到 挫折和打击时,亦可上刺行“怨”。孔子论说从某种程度上首肯了文学创作中表现民怨、 牢骚情感的应然性,这可视为韩愈的“不平则鸣 说最早的精神渊源。其二,韩愈的 “不平则鸣 说与汉代儒学家的“美刺 说有着不解之“源”。美刺的提法最早见于诗 大序,在汉代,“齐、鲁、韩三家诗”始已“美刺理论”分析诗三百。遂学界多认 为,美刺说的提出与运用,是汉代诗学承继儒家经典的突出内容。后唐初孔颖达又再 次系统论述了“美刺”理论,其大作毛诗正义不仅充分发挥并阐明美刺的概念,毛 诗正义一著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法定典籍,对当时士人的思想颇有影响。综上所述, 从儒家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怨 、“美刺”二说的历史血缘,可推断韩愈的“不平则鸣” 说与儒家传统诗学观特别是文学创作来源观干系密切。 ( 2 ) 发愤说。较之上一观点,各家学者多以“发愤”说作为韩愈“不平则鸣”说 的首要精神渊薮。纵观中国文学批评史特别是诗学批评史,上溯前代,屈原的“发愤 以抒情 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诗学命题。具体出处见其九章惜诵一文:“惜诵以 致憨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继屈原之后,西汉史家司马 迁在报任安书中力主此说,提出了对后世影响甚巨的“发愤著书 说。悉数学界 百家观点,韩愈“不平则鸣 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公认的通 说。且对“不平则鸣 一说着以具体的概念性定位:即偏指对于不公之事的愤慨,借 创作发其牢骚、以文章鸣其不幸。 然另有学者针对以上两大主流论说,颇有存疑,学者们对“发愤 与“不平 加 以更为审慎的界说:称韩愈不平则鸣中的不平存有“忧喜”二面性。著名学者、北京 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教授指出:“所谓不平,是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 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 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一韩愈提倡的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感宣泄,尤 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 8 钱钟书在诗可以 怨一作中言明:“有些评论家对韩愈的话加以指摘,看来他们对不得其平理解得太狭 窄了,把它和发愤相混。 9 钱钟书先生认为:韩愈的“不平则鸣与司马迁所讲“发 愤著书”并不相同。韩愈的“不平 并不等同于牢骚,它不但指愤郁之情,也包括愉 1 4 悦之情;司马迁的“发愤”就是坎坷不平或通常所谓牢骚; 1 0 随后,他又另以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作为示例:“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 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指出“有动和不平就是同一事态的正负两种说法,重言声明, 概括喜怒、悲愉等情感 。 1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候敏泽先生十分赞同钱钟 书的观点,其指出:“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曾提出了一个不平则鸣的问题,但韩 愈在这里所说的不平,是情兼喜与悲的,包括审美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房卖房协议书样本
- 小学生卫生习惯教育主题班会《好习惯伴我成长》课件
-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Welcome to our school Fun Facts教案 人教精通版(三起)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易制爆化学品使用部门职责
- 国开(湖北)2024年秋《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1-4答案
- 汽车试验技术 课件 项目6 整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
- 租厂房合同(2篇)
- 叶公好龙课件小班
- 2022年小学六年级毕业监测科学素养测试题试卷 (含答题卡)
- 部编二年级语文查字典练习题
-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复习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6 My e-friend第三课时|译林版(三起) (共28张PPT)
- 钽铌冶金课件
- 10KV供配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DBJ50∕T-044-2019 园林种植土壤质量标准数据
- 应届生学历学位证明模板
- 消除不良征信申请书(适用于已结清)
- 2023年海尔各季度财务报表分析
- 迈尔尼《战争》阅读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