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嬲黜必 fy 19 j i o i 4 7 习鳄1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诗”与“思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 阐释,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顶生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训年爹月9 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诗”与“思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 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彤汪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沦文的 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 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f - j 不n j r h 关机构如图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 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 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困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 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 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 学位论木, 于年月f 1 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导师签本人签名查鱼盘 木“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尔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劲1 1 年尹月叼日 办公窜或保密委员会审定 过的学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 为有效)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 曩 转_ 矿, 、鹌 z o 妒吞露 奎委直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陈嘉映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主席 郁振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王寅丽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摘要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他的思与荷尔德林的诗 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在2 0 世纪3 0 年代之后,海德格尔对荷尔 德林的诗进行了一系列的阐释。他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的几篇演讲中对诗之 “语言”和诗之本质进行了沉思。他认为荷尔德林是诗人中的诗人,荷尔德林的 诗直写诗的本质。海德格尔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语言观:“将语言当作一种交流 的工具来使用。”他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语言观:“语言是白行言说的,它揭示出了 那自身遮蔽着的存在。 关键词:诗,思,海德格尔,荷尔德林 a b s t r a c t h e i d e g g e rl i k e sh o l d e r l i n sp o e m sv e r ym u c h h e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 r ei sa ”i m p o r t a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b e t w e e nh i st h i n k i n ga n dh 0 1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 a f t e r1 9 3 0 s ,h e i d e g g e rd i das e r i e so f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n h s l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 t h e r ea r es e v e r a ls p e e c h e so nt h ep o e t r yo ft h e ”l a n g u a g e ”a n dt h ee s s e n c eo ft h ep o e t r y i nh i s ”e r l l u t u n g e nz uh 6 1 d e r l i n sd i c h t u n g ”h et h o u g h td e e p l yo nt h et w ot h i n g s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 h o l d e r l i ni st h ep o e ti nt h ep o e t s h 6 1 d e r l i n sp o e t r yw r i t e st h en a t u r eo ft h ep o e t r yd i r e c t l y h e i d e g g e r o p p o s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a p h y s i c a lv i e wo fl a n g u a g e :”t h el a n g u a g e 器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o o lt ou s e ”h e e x p l a i n e dh i sv i e wo fl a n g u a g ef u r t h e r :”l a n g u a g es p e a k si t s e l f , i tr e v e a l st h ec o v e r i n g s e i n ” k e yw o r d :p o e m ,t h i n k i n g ,h e i d e g g e r , h 6 1 d e r l i n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3 一、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之路3 二、荷尔德林:诗人的诗人5 第二章、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7 一、最清白无邪的事业7 二、最危险的财富8 三、语言对话9 四、持存的东西之创建9 五、诗意地柄居1 0 第三章、海德格尔对追忆的阐释1 2 一、选追忆作为阐释对象的原因1 2 二、荷尔德林诗文的独特性1 3 三、诗化的语言与诗意1 4 ( 一) 、诗化的语言1 4 ( 二) 、诗意0 0 0 1 9 ( 三) 、诗意的“思”与倾听诗意2 0 ( 四) 、逻辑单一性和语词的丰富性2 1 四、对追忆的内容与诗意的前理解2 3 五、海德格尔对追忆的闸释2 6 六、作为历史行为的诗与思4 2 结 吾4 5 中文参考文献4 6 外文参考文献4 9 后记5 0 导论 伽达默尔在镜中的诗与思关丁荷尔德林 一诗中认为,“诗与思”( d i c h t e n u n dd e n k e n ) 这个主题对每个人都很亲近,就囚为诗人荷尔德林和思想家黑格尔,他们是同 时代人,他们在时代命运上相近,一个是“不幸”的伟人诗人,一个是包罗万象的思想家。 早在1 9 4 3 年,海德格尔就对荷尔德林的诗做了详尽的阐释。伽达默尔认为,“在海德格尔的 内心中有一个信念,他坚信自己对思想命运的态度和晚期荷尔德林对诗的基本态度是一致 的。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所有研究都追随同一个目的,即要把荷尔德林从其同时代的德意 志主义的近邻中完全抽出来,使他的诗文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特性。1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思”与荷尔德林的“诗”是互释的。他从“存在历史”意义上 来理解和阐释荷尔德林的诗文。他认为,早期的希腊之“诗”与“思”是“存在历史”的第 一个开端;之后思想隐而不显,哲学得剑迅速发展,即哲学或形而上学的时代出现了,形成 了自柏拉图到尼采的形而上学传统,白尼采之后,形而上学终结了,萌发了非形而上学的思 想,即“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而荷尔德林是这一传统的先行者,他以先知般的歌声唱 出了时代的贫困,道出了诗人的天命和本质,他紧追消逝的诸神的踪迹,开启了“存在历史” 的第二个开端。 但海德格尔认为,从“存在历史”的角度米看,人们既不能把荷尔德林当作纯粹的浪 漫主义诗人,也不能把他视作基督教意义上的神学家。他是一位把目光指向未来的诗人,他 不属于他所属的时代,而属丁当下,他的诗直指未来。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所说的“神 圣”( d a sh e i l i g e ) 已经超山了基督教的“神性”( d a sg 6 t t l i c h e ) ,就如海德格尔的“存在” 已经超出了形而上学的“存在”一样。因此,在意义上可以说海德格尔的“思”与荷尔德林 的“诗”是互释的。 海德格尔认为,希腊人对存在的原始经验就是他们的“思”,而这种“思”以“诗”的 形式表现出米,“思”与“诗”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亲缘关系。“在诗人的赋诗与思想家的运思 中,总是留有广人的世界空间,在这里,每一事物:一棵树,一所房屋,一座山,一声鸟鸣 都显现出千姿百态,不同反响。”2 他认为“思”不是别的,就是对存在的领会,“思”与“存 在”共属一体,希腊人以诗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存在的领会。海德格尔对“诗”与“思”亲缘 关系的深刻体认,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诗是突破“此在本体论”的有效途径。海德格尔认为, 1 g a d a m e r , h a n s - g e o r g ,g e s a m m e l t ew e r k e ,b d 9 a s t h e t i ku n dp o e t i k - 2 h e r m e n e u t i ki mv o l l z u g t o b i n g e n m o hr 1 9 9 3 s 4 2 ( 笔楮译) 2 【德】,海德格尔:形i 旺l 学导论【m 1 ,熊伟,千庆节译,北京:商务f 4 j - 书,倌1 9 9 6 年版,第2 7 页。 “作诗”与“思想”以同样的方式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存在问题,冈而,海德格尔选择了 荷尔德林的诗文作为阐释的对象,目的也就是要探索存在的真理。海德格尔特别推崇荷尔德 林,冈为他认为,“荷尔德林在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诗人的诗人”3 ,他直写诗的本质, 他的诗“蕴含着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4 但其他的诗人( 如里尔克、格奥尔格、 特拉克尔等诗人) 的诗“在存在历史之轨道e e l _ 没有达到荷尔德林的位置和起点。”5 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的颂诗“追忆”( h o l d e r l i n sh y m n e n a n d e n k e n “) 、荷尔德林 诗的阐释、诗语言思、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等著作中对诗与思、诗与语 言进行了探讨,他试图找出诗与思、诗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他认为“纯粹的被言说乃是 诗”6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r t 具,语言自行肓说,人只是在倾听语言的n 乎唤,并 回答语言的n 予唤的时候才言说”7 。语言的本质就是“道说( s a g e n ) 9 99 既澄明义遮蔽呈现在 我们面前的世界。本文主要以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颂诗“遣 乙”、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中的两篇文章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和追忆为基础,试图思考海德格尔的“思”与荷 尔德林的“诗”之间的亲缘关系,揭示诗的本质与诗人的职责、诗意与诗化的语育之间的关 系。 3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闸释 m i ,孙刷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第3 6 页。 4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削释【m 1 ,第3 6 贞。 5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 m i ,孙刷必译,j :海:j :海译文版 ,2 0 0 4 年版,第2 8 8 页。 6 【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 】,彭甯春译,北京:义化艺术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8 7 页。 7 【德j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m l ,第1 8 7 页。 2 第一章、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 一、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之路 海德格尔是德国一位有着一席之地的哲学家。2 0 世纪3 0 年代,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 试图在纳粹狂热的政治运动中实现他的古希腊之梦。他想在古希腊的世界里找剑家,但回到 古希腊的各种桥梁都已经被摧毁了,只有概念搭成的虹桥除外。为了回到古希腊,他把纳粹 运动当作回到“古希腊哲学”的原始力量,然而他的这种理想破灭了。 海德格尔从事政治活动的几个月里,内心1 f 常矛盾,经历非常痛苦,因为他不能如愿 地把思维世界和生活世界合在一起。1 9 3 4 年3 月,海德格尔在广播里公开发表讲话,拒绝 柏林的聘请。他在思想经验一文中说:“我的全部工作是由这座山和这里的农民 所肩负、所实行的。很长时间以来,山上的上作被山下的商谈、旅行、报告、谈话、教学活 动所中断。只要我重新同到山上,在小木屋里的人生此在的头一个小时里,以前问题的整个 世界便会迎面而来,而且以我离开它们时的那个老样子出现在我之前。我将直接进入我的下 作的闩振中女。我根本不能驾驭这种白振的隐蔽的规律。( 海德格尔思想的经验,一九 八三年德文版,第十一页”8 1 9 3 4 年夏天,海德格尔提出在柏林设立柏林讲师学院,如果允许他实现这个方案,他 表示愿意剑柏林去。其实,海德格尔的目的是想在柏林建立一个类似哲学修道院的机构,一 个托特瑙避难所。海德格尔把这个学院设想为一个教会僧侣集团,他们在“本真本己的精神 思想”的引导- 卜形成一种传统,并世代相传下去。但是,海德格尔的这种理想最终还足破灭 了。 在自己的政治活动和宗教信仰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后,海德格尔把目光朝向了另外 一个英雄荷尔德林。 1 9 3 4 1 9 3 5 年冬季学期,海德格尔开始讲授荷尔德林。从此之后,荷尔德林成了他思想 的坚同的参照系。在海德格尔转向荷尔德林时,正逢荷尔德林的影响重入人心。在2 0 世纪 初,荷尔德林不过是文学史上的一位诗人。他的小说徐佩里翁( h y p e r i o n ) 在德国名噪一 时。狄尔泰和尼采都非常强调衍尔德林的意义,但是,使德国人重新关注荷尔德林,不是狄 尔泰,也不是尼采,而是格奥尔格团体( g e o r g e k r e i s ) 。诺伯特冯黑林拉特( n o r b e r ty o n 8r u c d i g e rs a f r a n s k i ,朝向倚尔德林之路:在诗j 政治问的海德格h o ) , h t t p :h u m a n u m a r t s c u h k e d u h k - h k s h p z h e s i z s 4 c o l 2 h t m 3 h e i l i n g r a t h ) 发现了荷尔德林的后期著作,他将荷尔德林的作品整理出版。在荷尔德林这里, “通向最神圣的幕布已经拉开,为人们的目光提供了不可言传的东西。”9 马克斯科默莱尔( m a xk o m m e r e l l ) 把荷尔德林称作“作为领袖的诗人( d i c h t e ra l s f t i h r e r ) ”。他认为,荷尔德林可以给人们充实的“德意志力量之流”。青年人认为荷尔德 林是为为德国而破碎的天才。徐佩里翁中的名句被人反复的引用:“这言辞很严厉,但 我仍然要说,因为它是真理。我想不出有哪一个民族像德意忠这样四分五裂。你看剑一个手 丁艺人,但不是人;你看到一个思想家,但不是人;你看到主人和奴隶,青年和成年人,但 不是人。这难道不像一个屠杀的战场,那里摆着手,有胳膊和各个肢体,他们浇灌的鲜血都 渗入黄沙,化为乌有? ”1 0 人们( 包括海德格尔) 认为,荷尔德林是位完全被诗之力量所驾驭的人,是未来之神 的助产者,越境者和欠败者。冈此,海德格尔试图在荷尔德林那里找剑他的“思”与荷尔德 林的“诗”的关系,因而,他对荷尔德林的诗进行了一系列的诠释。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思”与荷尔德林的“诗”之间有着种“= 1 f 此不可的关系”。从 思想上看,海德格尔选择荷尔德林作为阐释对象,是因为他认为荷尔德林是最纯粹的诗人, 他受“诗”的天命的召唤,直写诗的本质。在他看米,荷尔德林既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思 想家。他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中说道:“我们之所以选择荷尔德林,并不是因为他的 作牖作为林林总总的诗歌作品中的一种,体现了诗的本质,而仅仅是因为荷尔德林的涛蕴含 着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在我们看来,荷尔德林在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 诗人的诗人。”1 1 “存在性”是海德格尔思想的精髓。海德格尔对“存在性”的思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 段:早期以“此在”的现象学方式探求“存在”的意义;中期追溯希腊思想之源,通达真理 的无蔽、阐释荷尔德林诗的内涵;晚期致力丁阐发“大道”的言说。海德格尔的这种探索的 前后期的变化被学者称为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海德格尔对“存在性”的思考归于他对荷尔 德林的诗之思。海德格尔对这一转向曾做过明确的说明:“对于转向的思考,在我的思想中 是一个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发生却不是基于立场的改变,更不是以存在与时间中问题的 提法作代价。” “转向f j j 现在实事本身之中,这种转向既不是我编造出来的,也不足只牵涉 9r u e d i g e rs a f f a n s k i ,朝向荷尔德林之路:在诗与政治问的海德格尔。 1 0 r u c d i g e rs a f f a n s k i ,朝向衙尔德林之路:在诗j 政治问的海德格h o ) 。 【德】,海德格尔:倚尔德林诗的闸释 m i ,第3 6 贞。 4 到我的思想。”1 2 从海德格尔的这个声明中可以得出,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的深层原因 是荷尔德林以及荷尔德林之诗。 荷尔德林是一个具有“强壮品质”的诗人,他是一只“精神雄鹰”,他是被神亲吻的诗 人。他是一位带有“神圣性”使命的诗人,换句话说,他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正因为 此,海德格尔把荷尔德林称作“诗人的诗人”。 海德格尔是荷尔德林及其诗文的一个崇拜者。一方面,他通过课堂讲解荷尔德林的诗 文,公开宣称荷尔德林是自己的偶像,并给予他崇高的荣誉诗人的诗人。另一方面,他 致力于研究荷尔德林的诗之“思”,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特征“荷尔德林诗意地表达了诗之本质。” 二、荷尔德林:诗人的诗人 荷尔德林( 1 7 7 0 1 8 4 3 ) 与谢林和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他在哲学和诗歌领域都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荷尔德林在图宾根神学院上学时,他们是同窗好友,他们一起研读康德;后米, 荷尔德林到耶拿聆听和研读费希特的知识学,回米后讲给谢林和黑格尔听,促使谢林和黑格 尔走向费希特,成为德国古典哲学转变的关键环:霄。在文学史上,荷尔德林被列为德国浪漫 主义的先驱,有人称他为那个时代“最高尚,最优雅的心灵之一”。 1 8 0 2 年,荷尔德林开始患订癫疾,之后的4 0 年都受到病魔的缠绕,生活在一庳塔楼里。 荷尔德林生前和死后k 期没有受到世人的关注,他几乎被埋没在历史( h i s t o r i e ) 中。直到 2 0 世纪初,一批哲学家和诗人( 如狄尔泰、尼采、格奥尔格等) 才重新“发现”了荷尔德 林。荷尔德林的手稿也由黑林拉特( n v h e l l i n g r a t h ) 于2 0 世纪初整理出版。一时间,德 国掀起了一股荷尔德林热。追随者把荷尔德林捧为德国民族的“先知”和“预言家”。1 9 3 4 1 9 3 5 年冬季学期,海德格尔专门开了关丁荷尔德林的几次讲座。其中讲了:追忆( a n d e n k e n ) 、 伊斯特河( d e ri s t e r ) 、泰坦( d i et i t a n e n ) 等,足见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情有独钟。 海德格尔曾说道:“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丁一种1 f 此不可的关系中”。他认为, 荷尔德林是一位这样的诗人,他指向未米,他期待上帝,因而他不能只是文学史的一个研究 1 2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下卷) 【c 】,孙周兴( 选编)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 9 9 6 年版,第1 2 7 6 页。 1 3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闸释 m i ,第5 2 页。 1 4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下卷) 【c 】,第1 3 1 2 页。 5 对象。海德格尔还说,他对荷尔德林的研究既不是文学史研究也不是关学评论。根据伽达默 尔的说法,海德格尔是借助荷尔德林的诗化语言来尝试超越“形而上学的语言”。 海德格尔对自己对荷尔德林的阐释t 作,曾这样定性:“这些阐释乃是一种思与诗的对 话;这种思想的历史性的唯一性是决无可能在文学史上得到证明的,而通过思的对话却能够 进入这种唯一性”。1 5 由此可以得出,“释”诗关键在于反复吟诵,悟其诗意,得其要领。 但是为了揭示诗的本质,为什么海德格尔偏偏选择荷尔德林而不是其他的诗人? 为什么 海德格尔的“思”要与荷尔德林的“诗”进行一种“对话”? 对此,海德格尔说:“诗人思 入有存在之澄明规定的处所,存在之澄明作为自我完成的西方形而上学已经达乎其印记,荷 尔德林的运思之诗担当了对这一诗性的思之领域的塑造。他的作诗如此亲密地居住在这一处 所之中,在他的时代里没有其他任何诗人能与之相比,荷尔德林所到达的处所乃是存在之敞 开,它本身属于存在之命运;出于此存在之命运,存在之敞开才为诗人所思。”1 6 从上面的 引文可以得出,海德格尔认为历史上没有别的诗人可与荷尔德林相比。海德格尔认为,荷尔 德林受“诗”的天命的召唤,直写诗的本质,他的诗道出了诗的本质。“荷尔德林在一种别 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诗人的诗人。” ”【德1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三版,第7 页,转引: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孙周兴,浙江 学刊,1 9 9 3 年第2 期。 1 6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 】,第6 l 页。 第二章、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认为,五个中心句诗化地表达了诗的本质。 这五个中心句是: t 1 ) 作诗乃最清白无邪的事监。 ( 2 ) 因此人被赋予语言 那最危险的财富 人符缮觏征算本厉 ( 3 ) 人已体验许多 自我们是一种对话 且能彼此倾听 众多夭神得以命名。 ( 4 ) 但诗人锄建那持存的东西。 ( 5 )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天地上,1 1 海德格尔认为上面这五个中心句之问有着内在的关系,他们已经道出了诗的本质和诗人 的天命、道出了诗的真谛。 一、最清白无邪的事业 荷尔德林在第一个诗句说:“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他认为作诗最不计功利。作诗 显现丁游戏之中。作诗自由地创造它的想象世界,并沉湎丁想象世界中。所以荷尔德林认为 作诗是完全无害的,同时也是无作用的;因为它只不过是一种道说和谈话而已。海德格尔说: “作诗压根儿不是那种径直参与现实并改变现实的活动。诗宛若一个梦,而不是任何现实, 是一种词语游戏,而不是什么严肃行为。诗是无害、无作用的。还有什么比单纯的语言更无 危险的呢? 1 8 海德格尔读完荷尔德林1 7 9 9 年1 月1 日给他兄弟的信时说:“诗并1 f 游戏, 个人与诗的关系不是游戏式的,可使他忘却自身的轻松,而是个人最自我本质的唤起与振奋。 由此个人返i 可到他此在的深处。如果每个人都从那里走来,那么个人真正聚集为一个原始的 团体从一开始就已经发生,在一个所谓的组织里,对大多数人的粗暴支配只是一种命令式的 订【德1 ,海德格尔:倚尔德林涛的闸释【m j ,第3 5 贞。 1 8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i 寺的潮释【m 】,第3 7 页。 7 显示,但并非本质。1 9 也就是说,诗并1 卜是游戏,而只是一种词语游戏。海德格尔认为“最 清白无邪的事业”还没有把握到诗的本质,作诗是一种游戏,并且这种游戏寓于词语之中, 他认为我们应在语言中探求诗的本质。 二、最危险的财富 荷尔德林的第二个诗句说,人被赋予语言,而语言是最危险的财富。为什么说语言是最 危险的财富?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一切危险的危险,冈为语言首先创造了危险的可能性。 危险乃是存在者对存在的威胁。”2 0 按照海德格尔的理解,语言揭示了存在者对存在的威胁, 而被揭示的存在者向人逼米。换句话说,语言既有“显”的一面,也有“隐”的一面。所以 语言创造了存在之遗失( s e i n s v e r l u s t ) 的可能性,这就是一种危险。海德格尔还说:“但语 言不光是危险中的危险,语言在自身中也必然为其本身隐藏着一个持续的危险。语言的使命 是在作品中揭示和保存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在语言中,最纯洁的东西和最晦蔽的东p t i ,与混 乱不堪的和粗俗平庸的东西同样地达乎语词。”2 1 说语言是人的财富,这似乎是把语言当作工具来使用。语言是人的所有物。人支配语言, 用语言米传达各种经验、决定和情绪。语言被人用作理解的工具。语言作为被理解的工具, 它是人的一种财富。但是语言的本质片不仅仅在于成为理解的工具。海德格尔说:“唯有语 言处,才有世界。这话说的是:惟在有语言的地方,才有永远变化的关于决断和劳作、关于 活动和责任的领域,也才有关于专断和喧嚣、沉沦和混乱的领域。惟在世界运作的地方,才 有历史。在一种更源始的意义上,语言是一种财富。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 了人作为历史性的人而存在的可能性。语言不是一个可支配的工具,而是那种拥有人之 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居有事什( e r e i g n i s ) 。为了真正理解诗的活动领域从而真正理解诗本质, 我们必须首先已经确信于这种语言的本质。”2 2 语言是被人赋予的,语言不是人的:i 二具,人 倒是语言的l 具,语言通过“人”而说f j j 。 伽达默尔也有类似的观点,“语言在本质上属于人的生活世界,是全体的古老的形而 上学问题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并不只是一种工具,或者只是人类天赋所有的一 种特殊能力;宁可说它足中介,我们一开始就作为社会的生活在这种中介之中,这种中介展 1 9 【美】,赖特: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的诗, h t t p :w x 7 w c n k i c o r n c n a r t i c l e c j f d t o t a l - z x y c l 9 9 4 0 3 0 0 8 h t m 2 0 【德j ,海德格尔:倚尔德林诗的闸释【m 】,第3 9 负。 2 1 【德】,海德格尔:衙尔德林诗的闸释【m 】,第4 0 页。 2 2 【德1 ,海德格尔:衍尔德林诗的闸释【m 】,第4 1 页。 8 示了我们生活于期间的那种全体性。”2 3 总而言之,语言不仅是一种传统的t 具,语言最终 表达全部人类的经验。 三、语言一对话 荷尔德林的第三个中心句似乎是要解决“语言如何发生的问题”。“自我们是一种对 话”,我们( 人) 是一种对话。人的存在建基于语言中,语言发生在对话中,只有作为 对话,语言才是本质的,语言实现丁我们的“能听”和“能说”中。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通 常所说的语言,即词语集合规则的总体,不过是语言的一个表层。对话是指彼此谈论某物。 这样,谈论或说话是彼此通达的中介。在荷尔德林那里,“能听”不只是彼此说话的一个结 果,相反倒是彼此谈论的前提,所以,从根本上说,“能说”和“能听”是同样源始的。“自 我们是一种对话”,这就意味着:“我们是一种对话。而一种对话的统一性就在于:在本质性 词语中,单一和同一的东西总是敞开的,我们对此获得了一致,我们据此而成为统一的,因 而真正是我们本身。对话及其统一性承荷着我们的此在。”2 4 然而,荷尔德林没有直接说:“我 们是一种对话”,而是说“自我们足一种对话”,即在人的语言能力出现和运作的地方并 不立即就有了语言的本质性事件对活。即语青发生在对话中,语言也只有发生在对话中, 它才是本质的。 四、持存的东西之创建 “人已体验许多,自我们是一种对话,且能彼此倾听,众多天神得以命名”,自从语言 作为对话发生,请神便达乎语词,一个世界便显现出来了。但我们必须看到,诸神和世界的 显现f :不仅仅是语言发生的一个结果,它们与语言是同时发生的。事实上是诸神召唤我们, 我们答应诸神,这样诸神才得以命名。 荷尔德林说:“但诗人,创建那持存的东西。”这是追忆的最后一句诗。这句诗说明 了诗是一种创建,这种创建通过语词并在语词中实现。海德格尔说:“一切艺术都是诗。”2 5 诗的本质就是“创建”,“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2 6 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 2 3 潘德荣:诠释学导论,台北:五南图扣 版公司,民国8 8 年版,第1 1 8 页。 2 4 【德】,海德 各尔:荷尔德林诗的闸释l m ! ,第4 3 页。 2 5 f 德】,海德格尔:林巾路 m i ,第5 5 页。 2 6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 】, 2 0 0 0 年版,第4 7 页 9 天职就是创建持存者,保持神圣。创建通过命名诸神、命名切存在者米实现自身。海德格 尔认为,“创建有三重含义:捐赠,建基和开端。”2 7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 文中也说道:“艺术的本性是诗。诗的本性却是真理的建立。在此我们所理解的建立的意义 有三个方面:建立作为赠予、建立作为基础,建立作为开端。”2 8 艺术( 诗) 所建立的不能 由现存可供使用的东西去衡量和抵消。k 建立是充溢、赋予、赠送。”2 9 也就是说,诗是一种 自由的创造,具有奠定基础和启蒙的作用。他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也说道:“诗 人的道说不仅是在自由捐赠意义上的创建,而且同时也是建基意义上的创建,即把人类此在 牢固地建立在其基础上。”3 0 诗乃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神圣者赠送语词,并且自身进入这 种语词之中,词语乃是神圣者之居有事件( e r e i g n i s ) ”3 1 神圣者是至高者,神圣者就是那自 行锁闭同时又有所开启的“存在”本身。所以,持存的尔两肯定不是从消逝之物中获得的。 简朴之物也不能直接从混乱之物中山来。海德格尔认为,持存的东西就是持存者。而持存者 乃是不变者。但这个不变者可能连同它的不变在某个瞬间离去。所以只有并不离去的东西才 是持存的,因为它并不消失,它是永恒的。而永恒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显示为持存的东西。 五、诗意地栖居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的所作所为,是人劳碌的结果和 报偿。人的栖居由丁诗之存在、诗之创建而获得根基,所以,人的此在在其根基上是“诗意 的”。前面已说过,作诗是对诸神和物的本质的有所创建的命名,而诗意的词语的命名理论 米自诗人对诸神“显”的响应,诸神“显”的就是诸神的语言。“诗意地栖居意思是说: 置身于诸神的当前之中,并且受到物之本质切近的震颤。此在在其根基上诗意地存在一 一这同时也表示:此在作为被创建( 被建基) 的此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3 2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作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所以,诗的本质应从语言的本质那里获 得理解。海德格尔说:“诗乃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绝不是任意的道说, 而是那种首先让万物进入敞开的道说,我们进而就在日常语言中谈论和处理所有这些事物。 德 德 德 德 德 德 海德格尔:林中路i m 】,第6 l 页。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l m l ,第7 0 页。 海德格尔:诗语苦思【m 】,第7 0 页。 海德格尔:筒尔德林诗的闸释i m l ,第4 7 页。 海德格尔:倚尔德林涛的闸释【m l ,第9 l 贞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闸释f m l ,第4 6 页。 1 0 所以,诗从来不把语言当作一种现成的材料来接受,相反,诗本身才使语言成为可能。3 3 海 德格尔认为,诗是一个历史性民族的原语言( u r s p r a c h e ) 。“诗的本质就被嵌入到诸神之暗 示和民族之音的相互追求的发展中了。诗人本身处丁诸神和民族之间。”意思就是,作诗 源于诸神的暗示,而诗意是对民族之音的解释。海德格尔把诗人称作“半神”( h a l b g o t t ) , 他认为诗人处在神与人之间,他将神意传递给人们。 根据海德格尔的解释,无论是诗的本质、诗人的天职、还是人的本质存在,都要在“神 诗人( 半神) 人”这层关系中来展开。只有在这层关系中,我们才能知道人是谁, 人的存在栖居于何处,我们才可以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诗意地表达了诗的本质,但并不是在永恒有效的概念意义上 来表达的。他说,“诗之本质属于某一特定的时代。但并不是一味地相应于这个已经存在的 时代。相反,由丁荷尔德林重新创建了诗之本质,他因此才规定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贫 困的时代,因为它处于一个双重的匮乏和双重的不之中。在已逃遁的诸神之不再和正在到来 的神之尚术中。荷尔德林所创建的诗之本质具有最高程度的历史性,冈为它先行i 与有了一个 历史性的时代。而作为历史性的本质,它是惟一本质性的本质”。 3 3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闸释f m l ,第4 7 页。 3 4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i 卅释 m i ,第5 2 页。 3 5 【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闸释【m 】,第5 3 页。 第三章、海德格尔对追忆的阐释 一、选追忆作为阐释对象的原因 在把荷尔德林的诗作为阐释对象的讲座上,海德格尔一开始就说道:“对于选荷尔德林 的诗作为阐释对象,有几点需要加以说明:我们的思想应当向何发展,这需要人们拥有前见 的能力,前见即预先知道事物的本质。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倾听诗语,任何言论都只能成为 空洞的言说。3 6 海德格尔认为,成为诗歌的听者自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条路意味着,我们要把许 多习惯和主观臆想的、貌似合理的东两置丁脑后,放弃瞬间的目的和毫无意义的期盼,因为 我们最难与流行之物分离,我们也很难在流行之物中安置1 卜流行之物。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 把流行之物当作栖身之所。同时,我们必须预备另一条道路,首先必须唤醒荷尔德林的语言 之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荷尔德林语言的听者,但是这种预备却常常陷入困境之中。 1 9 3 4 1 9 3 5 年冬季学期,海德格尔开始在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讲授荷尔德林的诗。追忆 一诗也登上了哲学系的讲堂,他在追忆一诗的讲座上说,这个讲座无意丁像文学史研究 荷尔德林的“生活和作品”那样米研究历史上真实的荷尔德林,也不想像自然科学研究物质 那样米研究荷尔德林。历史学家坚持一种特殊的视角历史的生活和历史的进程。他们假 定,如果生活和作品总是源自同时代的条什,那么历史事实将被人们真正的理解。海德格尔 问道:“看起米合理并被确定的历史知识,这种理想有什么特殊? ”3 7 他相信,特殊之处就 在丁,有一同时代的环境,将呈现在历史学家面前。 但是,就像描述作品一样,作品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于历史理解者来说恰好是封c j j 的。 为什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历史的条f ,i - - l 匕假定的历史更容易实现。排斥同时代的条件和事实 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冈为在同等条件下,同时代的条什更需要人们加以说明,就如所谓的假 定物和被包围之物一样。 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学史研究是有效的。虽然文学史研究很少掌握所有的历史和科学, 并借助自身的知识媒介米真正地理解和证明这些历史和科学。 通过上面的闸释,我们知道文学史研究并没有失效。“文学史研究坚守其必要的领域, 并在这些领域内发挥它的作用,完成它的任务,它不断的搜集诗人和作家的生活故事。但是, 3 6 m a r t i nh e i d e g g e r , g e s a m t a u s g a b e ,i i a b t e i l u n g :v o r l e s u n g19 2 5 19 4 4 ,b a n d5 2 ,h 6 1 d e r l i n sl t y m n e n a n d e n k e n “,v i t t o r i ok l o s t e r m a n ng m b h ,f r a n k f u r ta mm a i n ,1 9 8 2 ,s i ( 笔者译) ”m a r t i nh e i d e g g e r , g e s a m t a u s g a b e ,i i a b t e i l u n g :v o r l e s u n g1 9 2 5 - 1 9 4 4 ,b a n d5 2 ,t 1 6 1 d e r l i n sh y m n e n a n d e n k e n “。s 2 ( 笔者译) 1 2 似乎看起来,它们的j 二作只是一些表面的上大,它们的上作总是一些关丁诗歌、诗人、艺术、 语言和世界历史等的介绍而己。因此,它们的工作在人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它们拥有 犀利的双眸,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手工工作,那么它们也是一种真正的研究。如果文学史研究 者认为,他们的研究总是在发掘历史事实,那么文学史研究将把自己陷入浮华的错误和深渊 之中。3 8 海德格尔认为,历史只是记录历史。“只有创造历史的诗人才能认识到诗歌是什么以及 必须是什么;只有创造历史的思想家才能言说之前的思想家;只有建筑下人在建造历史建筑 物时才能指对方向。”3 9 “但历史是什么? ”海德格尔问道。他同答道,也许我们可以在追 忆这个讲座中学到一些东西。历史不追求文学史的意图,它放弃那种要寻找历史的、真正 的“荷尔德林”的要求。 但这种放弃也存在危险。海德格尔认为,如果我们不力求对历史的、真正的荷尔德林 进行描述,如果根本就不能给出相应的描述,如果不尽力去获得客观的、真正的荷尔德林作 品的文学史上的真实的描述,而是随意的释义,那么,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按其意愿发展,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按照诗人的品味、性情和需要出发,走进玄解读诗人。 但是,海德格尔认为这种释义和研究在对象上站不住脚,它们之间互不适应。只有人 们认同文学史的研究,才可以尝试给山不同的释义。只有当人们对这种释义更加强烈,用文 学史的客体性并根据规则米衡量这种释义,才能真正抵达对荷尔德林历史的本质的认识。 二、荷尔德林诗文的独特性 2 0 世纪初,荷尔德林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种时尚要求人们按其本质生活,它要求人们 热衷丁新闻,选择短暂的逗留。尤其是在一战期问,荷尔德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时尚。许多 士兵背包里装的不是歌德的浮十德而是荷尔德林的诗集。这种时尚持续了三十多年 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时尚”持续如此之久,但这并不是偶然的。 海德格尔认为,“所有这些都不是自负,什么东两诗化地表达出了诗人? 为何后来的人 应较甲的知道走向诗人的尔两? 为何末被呼唤者更应拥有能力坚守自己的领域。首先,到目 前为止,人们忘记了这个整一( d i e se i n e ) ,在这样的计划下,荷尔德林的诗歌以一种1 卜凡 3 8 m a r t i nh e i d e g g c r , g e s a m t a u s g a b e ,i i a b t e i l u n g :v o r l e s u n g19 2 5 19 4 4 ,b a n d5 2 ,h o l d e r l i n sh y m n e n 。 a n d e n k e n “s 3 ( 笔名译) ”m a r t i nh e i d e g g e r ,g e s a m t a u s g a b e ,i i a b t e i l u n g :v o r l e s u n g1 9 2 5 1 9 4 4 ,b a n d5 2 ,h o l d e r l i n sh y m n e n a n d e n k e n “s 4 ( 笔者译) 1 3 的方式凸显出来,人们没有用唯一性来思考荷尔德林,几乎不去证明他的语词和作品。”4 0 从 上面的引文可以得出荷尔德林诗文中诗化地道出了诗的本质。 海德格尔认为,人们可以预见陷入精神困境中的荷尔德林的语言之路。然而,自负不仅 仅是保持提示,自负也要求“证明”,对于我们来说,这种证明首先应通过“描述”来加以 保证,语言在这里道山了诗的本质。如果我们首先要求证明在这里一种真正的诗说话了,那 么似乎在此存在合理的和冷静的符号( z e i c h e n ) 。但是要求预先就证明荷尔德林语词的诗化 能力事实上是一种语言的堕落。语肓的堕落事实上是把自我提高到了权威法庭的地位。在这 之前,语言首先应该证明自身。尽管可能存在着一种对美的要求,对诗的本质预先给以证明 其实是为了防l 卜语言的要求。我们应学会去认识诗歌语言之路,但在开始时,我们对荷尔德 林语言的认识之路是不确定的。因为,在我们之中没有一个被呼唤的解释者来证明它们。 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尝试性的证明也只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尝试着去证明诗人的语 言之路;一种道路,而不是“这条”道路。没有人被允许知道“这条”道路,在此,一种道 路是一种尝试,必须也常常保持弯路。 三、诗化的语言与诗意 ( 一) 、诗化的语言 1 、荷尔德林诗化的语言 海德格尔在关于追忆这酋诗的讲座中说道,“这个讲座首先和惟一想讲的就是,f j 知 识( w i s s e n ) 去思考荷尔德林诗化地表达出来的东西。只要我们根据相应的事实寻找真实, 诗歌的诗意就以已有的东两,以我们从来没有遇见的东西为基础。”4 1 海德格尔说,如果我们在荷尔德林的语言中思考他的诗之诗意,那么我们就不会集中 思考诗歌中的概念。他说,人们必须体验诗中的“诗意”,感觉或者出于表达或本能的动物 学的感觉首先都属于“经历”。没有人在“体验”( e r l e b e n ) 时会被人打搅,而且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