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对疏离感和青少年自尊相关研究的综述基础上,量化了高中生的疏离感情 况,探讨了高中生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采用杨东编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 自编的青少年自尊量表,对4 3 7 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取了4 名学 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1 、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三类学校的高中生在疏离感总分上不存 在显著差异,但在自然疏离感、亲人疏离感、压迫拘束感、生活环境疏离感及二 阶因子环境疏离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2 、年级这一因素对疏离感及其所有维度都不存在主效应,青少年学生的疏 离感状况在高中阶段相对比较稳定。 3 、除在自我疏离感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之外,其余疏离感各因子上男女 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4 、不同种类学校中,男女生的疏离感存在质的差异。 5 、自尊是影响高中生疏离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自尊越高,疏离感 越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存在自尊很强的人疏离感也强的个别现象。高 中生自尊对疏离感的作用受到家庭环境这一中介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生 疏离感自尊家庭 o nt h eb a s e o ft h es u m m a r yo fr e l a t e ds t u d ya b o u ta l i e n a t i o na n d y o u t hs e l f - e s t e e m ,t h ea l i e n a t i o no fs e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a n d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hy o u t hs e l f - e s t e e ma r eq u a n t i t a t e da n de x p l o r e d i t st ou s e t h ea d o l e s c e n ts t u d e n t sa l i e n a t i o ns c a l e ”d e v e l o p e db yy a n gd o n ga n d t h es e l fw o r k - o u t t h ey o u t hs e l f - e s t e e mi n v e n t o r y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4 3 7 s e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t h e nd oc a s es t u d yw i t hf o u ro ft h e m t h e 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 : 1 、s e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f r o m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 s c h o o l s :c a m p u ss c h o o l 、g e n e r a l s c h o o l 、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h a v e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h o l i s t i ca l i e n a t i o n ,b u ti td o e se x i s ti nn a t u r a l a l i e n a t i o n 、a l i e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 f a m i l y 、s e n s eo fo p p r e s s i o n a n d r e s t r i c t i o n 、a l i e n a t i o no fl i v i n gs i t u m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l i e n a t i o n 2 、t h ep r i n c i p a le f f e c to fg r a d ed o e sn o te x i s to nt h es e n s eo f a l i e n a t i o na n da l l i t sd i m e n s i o n s ,w h i c hm e a n st h ea l i e n a t i o no fa d o l e s c e n t s t u d e n t si sr e l a t i v e l ys t e a d yi nt h es t a g eo fs e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 3 、t h e r ea r e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g e n d e r si ns e n i o r 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a l i e n a t i o na n di t sa l ld i m e n s i o n se x c e p tt h es e n s e o f s e l f - a l i e n a t i o n ,i nw h i c hg i r lh a sg r e a t e rd e g r e e 4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w og e n d e r sv a r i e sg r e a t l yi nd i f f e r e n t s c h o o l s 5 、t h es e l f - e s t e e mi st h em a i nf a c t o re f f e c t i n gt h es e n s eo fa l i e n a t i o n g e n e r a l l y , t h eh i g h e rt h es e l f - e s t e e m ,t h el o w e rt h es e n s eo fa l i e n a t i o n t h et w os h o w sr e m a r k a b l ei n v e r s ec o r r e l a t i o n m e a n w h i l e ,t h ee x c e p t i o n d o e se x i s tt h a tt h o s ew i t hh i 曲s e l f - e s t e e mh a v eh i g h e rs e n s eo fa l i e n a t i o n , t l ee f i e c to fs e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e s t e e mo nt h e i rs e n s eo f a l i e n a t i o ni si n f l u e n c e db yf a m i l y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s e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n s eo fa l i e n a t i o n s e l f - e s t e e m f a m i l y 1 1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 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 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刘霸 日期:迎z 。f 2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壹l 蓝醯 日 期:五2 6 。:! 兰 前言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现状 “我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我觉得周围的人都很冷漠,彼此之间都有一道隔阂似的。”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偶尔放假什么的就只在家看看电视,一点意思都没有。” 时下有不少中学生做出了上述抱怨。 与此相关,近期一项以哈尔滨市8 5 5 名中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哈尔滨市中学生出现 的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 1 0 8 8 9 6 ) 、强迫( 1 0 8 8 ) 、敌对( 1 0 0 6 ) 、偏执( 8 3 0 ) 、 抑郁( 6 3 2 9 6 ) 、焦虑( 5 8 5 ) ,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有3 5 3 特别需要关注。1 浙江健康教育所调查发现,在该省的中小学生中,曾有1 3 3 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 杀,4 9 的人尝试过自杀。2 无意义感、孤独感、压迫拘束感等这些曾经只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的消极情感体验现在 逐渐蔓延至中学生,这种由无意义感、孤独感、不可控制感、压迫拘束感等感受所构成的负 面情感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疏离感。 目前国内许多关于疏离感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认为青少年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完全 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体验也加深了,没有了老师、家长的监督,他们享受着自由的 同时,也更多地体会到了过多的竞争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不关心,因而他们的疏 离感状况被认为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疏离感状况则没有引起研 究者的关注。事实上,心理疾病具有延续性,大学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多数是前一阶段 中就己存在,只是没有引起重视,及时解决。这时候的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具有 了自我反省的能力,自我逐渐分化,并且开始主动关注社会焦点问题,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 展使他们轻易地就能获取最新的信息,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到各种思想、价值观,这些思想、 价值观的冲突为他们疏离感的形成提供了沃土。同时学习上的竞争压力也在影响着他们人际 交往的方式、目的、内容,而人际交往的范围、亲密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群体中的归属感。 此外,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其实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而思考,对自己 的个性各方面内容进行反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个性的、有方向感的个体,但是多年单调 的学业生活使他们很难在学业之外找到生活的意义,所以,儿童进入高中时,已经具有了疏 离感产生的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 已有的研究表明,疏离感越强的青少年出现自杀、犯罪等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所 以,有必要对目前高中生的疏离感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这对于中学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疏离感的相关研究,内容从早期的疏离感内涵的界定、问卷的编制到后来 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疏离感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一些人格特质的相关,相关研究 发现:( i ) 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比较高,并且近年来这 群体在疏离感各方面均有增高的趋势。( 2 ) 家庭因素如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沟通 中学生心理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东北网,2 0 0 5 年1 2 月2 4 日 2 教育文摘周报2 0 0 5 年1 2 月2 1 日。第5 l 期( 总9 3 1 期) 等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各人口学特征以自尊和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疏离感。( 3 ) 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 显著负相关;疏离感及其各维度与自我认同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认同其实是由自尊所衍生 出来的一种心理体验,一般说来,自尊比较强的个体,自我认同感也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 自尊与疏离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点考察目前高中生的疏离感状况,以及其主要影响源。 由于自尊是一个人基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产生的自我体验,是自我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 可能对高中生的疏离感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随着个性的形成,人产 生了自尊的需要。个人生活在群体中总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 良好的社会评价。当社会评价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时便产生肯定的自尊感,它促使人积极向 上,以追求实现更高的社会期望。但如果就此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则可能走向反面。如果 社会评价不能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 产生自我压力感,从而使自己积极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妄自菲薄。从而 谨小慎微,怨天尤入,甚至自暴自弃。自尊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个体自尊 心的高低、强弱影响着一个人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创造能力、主观能动性、性格的完整性 和稳定性。 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自尊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其中自尊作为一种核心变量,通过对同伴关系、社会期望、人际信任等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 亲社会行为。如果儿童自我评价比较低,有自卑倾向,则有可能影响到其亲社会行为的施行, 而他身边的人又没有让他产生被关爱的感受时,儿童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疏离感,这种消极 的情感体验会使其丧失归属感,似乎游离于群体之外,被社会所抛弃,为了摆脱这种负面情 感个体往往会做出一些反常行为以引起他人的关注。 自尊 e 二认可 埘群体、社会的归属感 + 一个体与群体关系和谐 疏离感- 反社会 行为 图1自尊对疏离感的影响示意图 那么,青少年自尊对疏离感的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呢?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第 三因素的影响? 理清这些问题对于今后对于自尊、疏离感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启迪意义,也 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充分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整理、分析、挖掘,通过实证研究 的方法,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高中生的自尊水平、疏离感状况进行量的考察,在此基础上 运用个案访谈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质的研究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理论借 2 鉴同时也力求能够对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研究者有所启发。 鉴于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就以下内容展开研究: 1 由于学校性质的不同,高中生的自尊、琉离感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拟对不同 种类的学校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高中生的自尊、疏离感状况进行考察、分 析;分别从高中三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一定数目的被试,考察不同年级学生的自尊、疏离感 状况: 2 考察各组对应的疏离感得分差异情况,对学生总的自尊、疏离感的相互关系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将被试的自尊问卷得分进行高、中、低的分组,以考察自尊量表得分较高低不同 的被试疏离感量表得分差异情况; 3 在问卷“量”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度个访,一方面验证假设,另一方面探讨自尊 和疏离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依据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 不同性质学校的高中生其疏离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职业中学的学生疏离感高于重点 中学、普通中学。 2 不同年级高中生的自尊、疏离感存在差异。 3 不同性别高中生的疏离感会在具体项目上存在差异。 4 存在自尊很强的人疏离感也强的现实情况。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个别访谈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从江苏省三所高中射阳县中 学( 国家重点中学) 、苏州市望亭中学( 普通中学) 、常州市刘国钧职业教育学校( 职业中学) 的各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被试。共有4 6 1 名高中生参加本研究,获得有效问卷4 3 7 份, 有效率9 4 7 9 。其中男生2 3 1 人,女生2 0 6 人。重点中学1 6 2 人( 男1 0 3 ,女5 9 ) ,普通中 学1 4 4 人( 男7 1 ,女7 3 ) 职业中学1 3 1 人( 男5 7 。女7 4 ) 。测验以学校、班级为单位进行 集体施测。采用s p s s i1 5 f o rw i n d o w s 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测验工具主要是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中学生自尊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 量表由杨东编制,此量表包含5 1 个项目,采用l i k e t 7 点量表进行评定。中学生自尊量表 由研究者本人编制,量表包括2 3 道题,采用l i k e t 5 点量表进行评定,经因素分析得中学生 的自尊主要包括能力感、道德纪律、体育运动、相貌、助人五个方面,该量表具有比较好的 信度、效度。 在个案访谈部分,由教师根据研究者的标准推荐有代表性的学生3 名,作为对照同时 选取另一个案,共计4 名被试。 四、研究结论 l 、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三类学校的高中生在疏离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在自然疏离感、亲人疏离感、压迫拘束感、生活环境疏离感及二阶因子环境疏离感上存在 显著差异。 在自然疏离感、生活环境疏离感、压迫拘束感这几个因子上都是重点中学学生的疏离感 得分最高,又因为二阶因子环境疏离感就是由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组成,所以重点 中学的高中生在环境疏离感上得分也最高,并且与后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亲人疏离 感上。则是职校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重点中学、普通中学。 2 、年级这一因素对疏离感及其所有维度都不存在主效应,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状况在 高中阶段相对比较稳定。 3 、除在自我疏离感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之外,其余疏离感各因子上男女生之问均无 显著差异。 4 、不同种类学校中,男女生的疏离感差异存在质的差异。 重点中学中,女生的疏离感低于男生的疏离感,差异接近于显著性水平,但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中,女生的疏离感都高于男生,差异没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分析此现象跟各类学 校中男女生性别比例不同有关。 5 、自尊是影响青少年高中生疏离感的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自尊越高,疏离感 越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存在自尊很强的人疏离感也强的个别现象。高中生自尊对 疏离感的影响受到家庭环境这一中介因素的影响。 个体因为以往( 或是正在经历的) 负面情感体验而加强自己的外显自尊以此来进行自我 防御,这种高自尊并非基于自己的高能力高成就或是低抱负,而是挫折后一种自我保护,所 以当再次面对挫折时个体会因为这种“基础”不牢固而更脆弱更无助,封闭自己,置疑他人, 否定周围环境,从而会产生强烈的疏离感体验,所以会存在自尊很强的人疏离感也强的个别 现象。 而影响高中生自尊对疏离感的影响的家庭环境具体包括家庭中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来 自父母的情感支持是否符合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需要等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亲子关系和谐,自尊越高,疏离感越低;当学生处于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亲子关系冷淡甚至 紧张,与父母之间没有建立,维持正常的依恋关系,自尊越高,疏离感越高,因为一方面他们 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的期望值相对也比较高,同时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无法从亲友处获得 理解、安慰和鼓励,对孤独、冷漠、抑郁、空虚等负面情感的体验就会更深。 4 1 研究综述 1 1 疏离感研究综述 1 1 1 疏离感概念 心理学意义上的“疏离”( a l i e n a t i o n ) 最早是由马克思在1 8 4 4 年的哲学手稿中提出来 的。他把疏离看作是一个包含主观成份和客观成人的复杂概念。他认为,疏离的客观成份主 要指劳工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失控感,而其主观成份主要包括社会分离感( s o c i a l e s t r a n g e m e n t ) 和个性丧失( d e p e r s o n a l i z a t i o n ) 两个方面。1 当前国内外对疏离感的定义己有了很大不同,它不再具有政治色彩,而成为考察社会中 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 朱智贤认为疏离感是对原来熟悉的事物觉得陌生。或对原来很自然的事物觉得别扭。如 说话有时配上一些手势,自己常未意识到。当出现疏离感时就会意识到这些手势,有一种别 扭的感觉,甚至明知这是自己在“指手划脚”,但又觉得这是在“被动地”指手划脚,又可见 于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2 这一定义明显带有病理性意味。 同一时期台湾学者张春兴则是这样定义疏离感的,社会变迁与都市工业化的影响,使人 与其生活环境间推动了原有的和谐,终而形成现代人面对其生活时的疏离感。它是一种复杂 的心态,其中包括四种情感成分: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社会孤立感、自我分离感。3 在这 里疏离感被定义成了一种现代都市“文明病”。 在林崇德等人前不久刚出版的 心理学大辞典中,疏离感被定义为一种异常心理,主 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具体表现仍是采纳上述张春兴的四种情感成分,但在具体解释上有些差 异( 1 ) 无意义感:对生活缺少热情,对原本熟悉的人和事感到陌生因而觉得协调社会生 活的习俗和规范也失去意义和价值;( 2 ) 无能为力感:觉得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和把握 变化无常的世界,感到空虚无力;( 3 ) 社会孤独感:城市人口日增,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紧 张忙碌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变得淡漠和孤寂:( 4 ) 自我分离感:觉得个人理想与现实距 离增大,付出与获得难以平衡。 西南师大的杨东、张进辅等人对疏离感下了操作性定义,认为疏离感是个体与周围的 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支配、控 制,从而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 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疏离感的理论维度,并据此 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测量量表,最终认为疏离感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 疏离感三个一阶因子,九个二阶因子: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拘束感和不可控制感; 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自然疏离感、生活环境疏离感。 在此,我们拟采取杨东对疏离感的定义,认为疏离感主要是指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 壬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2 ,2 0 2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师大出版杜。1 9 8 9 ,6 2 4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台】东华书局印行,1 9 8 9 ,2 9 4 林崇撼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3 ,1 1 6 6 5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惑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心理学报2 0 0 2 ,3 4 ( 4 ) ,4 0 7 4 1 3 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经常的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使 个体产生了杜会孤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的情感。 i 1 2 疏离感与问题行为 国外对疏离感的研究很多,不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还扩展到社会学、经济学领域。 对疏离感和犯罪行为、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疏离感增高,其问题行 为也有所增加。 疏离感和酗酒、吸食兴奋剂等关系的研究:b o y dmr m a c k e ymc 1 研究发现不能控制 自己而过度酗酒的被试比能控制自己的被试有更高的疏离感。 m s a n k e y g f h u o n 2 对疏离感在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多因素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做出了模型图( 见图2 ) ,他们认为当疏离感被作为一个一般性的结构来操作时,它并不是 必要的预测性中介变量,但“社交性”疏离感则被证明( 对青少年犯罪) 具有重要的解释能 力。对此模型进行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研究从而形成项目,以防止青少年犯罪行为,或是 对其做出早期干预。 图2 犯罪、疏离感与环境的、个体差异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图 ( m s a n k e ya n dg f h u o i l ,1 9 9 9 ) 洪淑媛对台北市平宅社区( 贫民区) 青年家庭背景、疏离感与偏差行为的关联性进行研 1 b o y dmr m a c k c ymc a l i e n a t i o nf r o ms e l fa n do t h e r s :t h ep s y c h o s o c i a lp r o b l e mo fr u r a la l c o h o l i c w o m e n a r c h i v e so fp s y c h i a t r i cn u r s i n g 2 0 0 0 ,( 3 ) :1 3 4 1 4 1 2m s a n k e ya n d g f h u 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r o l eo fa l i e n a t i o ni nam u l t i c o m p o n e n tm o d e lo fj u v e n i l e d e l i n q u e n c y j o u r n a lo fa d o l e s c e n c e1 9 9 9 ,2 2 ,9 5 1 0 7 6 究,发现疏离感与偏差行为成显著正相关。自我疏离感、团体疏离感、家庭疏离感、工作疏 离感、社会疏离感倾向越大的,侵害他人及财务型行为、妨害社会型行为、退避型行为倾向 愈大。( 东吴大学网站) 林文瑛、王震武等人在对青少年犯罪形成历程的学校因素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青少 年在学校中所遭遇的挫折感和疏离感是其犯罪形成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长期无法 达成学校主流价值所认定的目标,这些( 犯罪) 青少年基本上均充满挫折感。然而更关键的 是,他们大部份认定学校似乎并不以他们为教育对象。很多人说,学校是为了适应良好的学 生而存在的,老师只为听得懂的学生上课,学校并不特别在意他们是否快乐,也不关心他们 是否学到东西。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的存在似乎显得多余、没有意义。”( 林文瑛王震武 黄富源1 9 9 9 ) 可以看出,疏离感是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疏离感越强的青少年,越是 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不能从学校、家庭这两个主要环境中满足自己爱和被爱的需要, 逐渐对这两个环境丧失信心,退缩或反社会行为就是该类青少年相应的自我防御的两种极端 方式。 国内近几年来有关疏离感的实证研究比较多主要是硒南师大的杨东、张进辅等人做了 一系列研究。从以我国中学生、大学生为被试编制量表到运用该量表考察我国青少年学生疏 离感的发展性特点、趋势以及与其他一些个性心理特征的相关等等,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 了基础。 i 1 3 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特点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疏离感的总体状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在对大学生疏 离感的初步研究中杨东等人1 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三年级和 四年级被试在疏离感的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杨东2 指出:疏离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 统。他将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明确化为: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 网络之间,由于经常的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立感、 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的情感。他将疏离感分为两个层次 九个维度社会疏离感( 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拘束感、不可控制感) :人际疏离 感( 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 ;环境疏离感( 包括自然疏离感、生活环境疏离 感) ,在此基础上以中学生、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并利用此量表进行 了一系列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并 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衡,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 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 ”字型发展趋势。3 青少年的疏离感与其价值观、自我认同感关系密切。在对大学生疏离感与价值观关系的 研究中,杨东等人4 发现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无能为力感高群者 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 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 9 9 8 ,( 3 ) 4 7 5 2 2 杨东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 0 0 2 ,3 4 ( 4 ) ,4 0 7 4 1 3 杨东,青少年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0 :万方学位论文库 4 杨东张进辅大学生疏离感和价值观关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0 ,2 6 ( 4 ) 7 8 8 3 7 孔祥娜1 以烟台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相关研究,结果表 明: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无能为力感、无意义感和自我 分离魑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自我认同感与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钟梅等人2 研究发现大学中学习困难生、生活贫困生和思想困惑生这“三困生”的疏离感 高于普通生,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男女生均有一定程度的高疏离感、低主观幸福感,疏离 感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青少年疏离感的高低受其家庭教养环境影响而有质的差异。饶燕婷等人则研究了家庭环 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 级差异,男生的抑郁和疏离状况感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大三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显著 高于大一、大四学生;大学生的疏离状况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家庭所在地、母亲 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显著相关家庭凝聚力低、沟通低、冲突高的学生比家庭凝聚 力高、沟通高、冲突少的学生有更强的疏离感,母亲表达越低,学生患疏离感的倾向性越大。 也就是说,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疏离感的重要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在汤毅晖等人3 研究中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汤毅晖等人还将人格作为疏离感 的另一个影响因素起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发现家庭亲密度、忧虑性、 敢为性、稳定性和怀疑性对疏离感有预测作用。 崔丽娟等人将社会疏离感作为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就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 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社会疏离感与对网络的依赖性之间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1 1 4 特定种类疏离感及特定群体疏离感的研究 文化疏离感。刘曦等人研究发现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维度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 和谐感、被控感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 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 要变量是性别。 成人疏离感。胡雨生、胡庆玉4 认为中学生“疏离感”表现突出的是“成人疏离感”,包 括“家长疏离感”和“教师疏离感”,中学生两种表现均令人担忧,提倡通过杜绝“电视保姆” 现象、干预登录网络行为、规范教养行为、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家庭亲情计划和完善学校心 理辅导体系等六种应对策略,改善中学生的“成人疏离感”现状。 躯体缺陷者的疏离感。刘旺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疏离感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特殊 群体的疏离感总体状况是环境疏离最高、社会疏离其次、人际疏离最低;独生子女的伙伴疏 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压迫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高于农村学生;听障中学生的无 意义感和亲人疏离感均随人缘状况的改善而降低。 少数民族群体的疏离感。王亚鹏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同化与分离的文化适应策略不但可以分别直接 孔详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琉离感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 0 0 5 ,2 1 ( 3 ) ,6 3 6 7 2 钟梅李沐珍,“三困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敝) ,2 0 0 5 ,7 ( 3 ) ,9 0 - 9 3 汤毅晖黄海雷受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 0 0 4 ,1 2 ( 2 ) , 1 5 8 1 6 0 1 胡雨生胡庆玉中学生“成人琉离感”现状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 2 5 ( 3 ) 1 3 4 1 3 5 5 刘旺,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 0 0 5 ,6 5 ( 1 1 ) ,1 4 1 9 影响消极的民族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还可以影响心理疏离感,同化和分离的文化适应策 略还是主流文化认同对民族认同的其它两种成人和心理疏离感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 领导干部疏离感。丁国和、张洪认为大多数领导与下属问有隔阂。甚至做领导的有被孤 立的感觉,这种领导干部疏离感对整个组织来说有消极影响,就其成因及对策提出了意见。 1 2 自尊研究综述 1 2 1 自尊的概念 对于自尊的概念,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渐渐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 朱智贤认为自尊( s e l f e s t e e m ) 是指个体对自己做出的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 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 有价值的。 张春兴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感受,对自己有价值感,有重要感,因而悦纳自己, 喜欢自己。 林崇德等人认为,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 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认为自己有 价值、重要、因而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可以看出,自尊是对自己价值感的积极评价,这已获得了普遍的认可所以本文拟采用 魏运华对自尊的解释: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价值的积极的情感体 验,2 同时他对自尊的结构进行了探索型因素分析,确定了自尊包括6 个结构因素,即外表、 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3 1 2 2 自尊的早期理论研究 早期威廉詹姆斯( w j a m e s ) 提出了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 成功抱负。其中,抱 负是指个人的内心标准是那些被认为是重要的、期望达到的水平,即个体的自尊水平与其所 取得的成功成正比,与其抱负水平成反比。如果个体在自己的以往经验中获得了许多成功的 体验那么他会基于这些经验而形成较高的自尊:如果个体的抱负水平过高,而又不能达到 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经历了许多失败的体验,那么他对自我能力、价值水平的认知也会比较 低,导致低自尊的产生。“理解詹姆斯上述公式及其内涵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如果个体认为 在某些领域缺乏胜任与能力对自己并不十分重要就不会对个体的自尊产生有害的影响。 詹姆斯进而认为。个体可以通过放弃他的某些志向、渴望来提高其自尊。假如个体对自己没 有那么高的期望,他的低自尊也许会得到提高”。4 这是詹姆斯的关于自尊的观点,他的这一 观点影响到了后来西方一些学者的研究,他们( 1 t a r t e r 等)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确实有些儿童 尽管在学业、运动水平、行为举止、容貌外表等具体方面能力差不多,但自尊水平却有很大 的差异。 另一方面,社会学家库勒( c h c o o l e y ) “镜中我”的观点则为自尊的形成提供了另 1 丁国和张洪,领导干部疏离感的成因与对策,理论前沿,2 0 0 2 ( 8 ) 。3 8 3 9 2 魏运华,自尊的概念、结构及其测评,杜会心理研究,1 9 9 7 ( 3 ) ,5 6 3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1 9 9 7 ( 3 ) 2 9 3 6 4 刘毅张华自尊问题研究述评,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8 ,3 5 ( 2 ) ,6 0 6 6 9 可能途径,库勒认为“我们在镜中看自己的脸、身材和服饰我们所以会对镜中的映象感兴 趣,因为这些映象总是我们自己,并且我们会因这些映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期望而产生满意或 其他心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心里对我们的外貌、举止、目标、行动、性格、 朋友等等方面的看法,并且我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受着这些看法的影响。”。也就是说,个体从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他人的看法对个体来说就是一面镜子,“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设 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从这些评价中摄取他们自己的形象,并形成与自我感觉相联系的带 有情感与评价性质的观念自尊。”库勒的观点明确了他人评价对个体自尊形成的重要性。 此外,对后来的自尊研究影响较大的关于自尊的理论就是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米德认 为,人们往往在互动过程中,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 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3 这种观点不同于库勒“镜中我”观点的核心在于它强调了社会上个人 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对于个体自尊形成的重要性。社会学中这种观点的盛行让后来的心理学工作者意识n ) l 童发 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家庭、学校) ,与他人的关系对于儿童认识、评价自我有重要意义。不 仅仅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己的参考标准,还包括与他人、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多寡等等。 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自尊具有焦虑缓冲功能。自尊作为焦虑的缓解器,当受到威胁 或冲击时,会诱发一定的社会行为。去防御和补救。冲击或威胁太重,时间过长,自尊的社 会适应机制就会受损从而引起适应不良和障碍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4 这些理论虽然 在后来关于自尊的许多研究中甚少被提及,但它们起着诱导性、方向性的作用,使后来的研 究视野更开阔也逐渐成熟。 1 2 3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 关于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特点,已有不少学者做了相关研究。 张文新在对部分城乡在校初中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存在极显著的 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开始自尊极显著的降低,并且初中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5 刘春梅在对自尊进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考察了初中生自尊的发展状况,发现:初中生利 他自尊、人际自尊、生理自尊和自尊总分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年级明显低于初一年 级,但初二与初三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理自尊在年级与性别的主效应上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进一步分析表明,初中二年级女生的生理自尊显著低于男生,女生的生理自尊在年级之间差 异显著,男生的生理自尊在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6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刘春梅扩大了研究范围,将被试范围扩大至高中,结果发现:在青 少年自尊的各维度上存在着年级、性别的主效应,它们的交互作用也显著,男生在学业、 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 2 ) ,2 6 3 2 刘毅张华,自尊问题研究述评。西北师大学报,1 9 9 8 ,3 5 ( 2 ) ,6 0 - 6 6 1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修订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1 6 5 s h e l d o ms o l o m o n j e f fg r e n g e r g t o mp y s z c z n s k i t e r r o r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o fs e l f e s t e e m f o r m : e d i t e db yc r s n y d e r ,d o n e l a n n l t f o r s y t h :i t a n d b o o ko fs o c i a la n dc 1 i n i c a lp s y c h o l o g y :t h eh e a l t b p e r s p e c t i v e p e r g a m o np r e s s ,n e wy o r k ,1 9 9 0 张文新,初中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1 9 9 7 ,2 0 ,5 0 4 。刘春梅,初中生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 0 0 2 2 3 ( 4 ) ,6 0 - 6 3 1 0 利他、家庭、人际和外貌自尊、女生在利他和家庭自尊维度存在显著年级差异。1 孙志风以高中生为对象,对其自尊特点、自尊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定 量研究,发现: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尊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三个年级的自尊得 分,男、女生均在高一年级最高,在高二年级,都明显下降,进入高三后,男生的自尊得分 有了提高,女生仍有所下降。即高中阶段男生的自尊水平呈现高一时最高,高二时明显下降, 到高三时又有所增设的波浪式变化:而女生的自尊水平高一至高三呈现出递减的趋势。2 1 2 4 自尊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在影响儿童自尊的环境因素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大的方面。 家庭因素与自尊。魏运华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些研究,他运用自制的自尊量表对小学四 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t l 尊发展的影响, 结果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 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 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 “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 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3 时建朴等人则研究了父母离异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发现父母离异对青少年自尊心 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父母离异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组的 青少年。同时,他们发现,父母离异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有差异的,具 体表现为:父母离异对男性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4 这与c u r m m i n g s 的研究 一致,后者研究发现,父母离异的男孩攻击性强,女孩则表现得更为焦虑和苦恼。 钱铭怡等人认为,子女的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与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 拒绝否认行为相关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不仅与抑郁有关。且与个体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广 泛存在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 素。5 学校因素与自尊。魏运华采用量表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少年儿 童自尊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学业成绩与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满 意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参与等有助于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 满意的同伴关心,少年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会一领导性,少年儿童对同伴的敏感独立性,都有 助于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但是少年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绿植租摆协议书(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产品及物联网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社会企业》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分数的产生说课稿
-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
- 幼儿课件图画教学课件
- 南京工业大学《虚拟仪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砌筑工-技能评分记录表3
- 司索工安全操作规程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本习题(题目)
- 钢筋合格证(共6页)
- BIM技术全过程工程管理及应用策划方案
- 弯扭构件制作工艺方案(共22页)
- 水利工程填塘固基、堤身加固施工方法
- 中医针灸的骨边穴怎样定位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电脱水、电脱盐讲解
-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