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中的“个”及其语法化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个 在汉语中是一个特殊的量词,就其应用范围而言,它的使用频率相 当高,使用范围相当广;就其表达作用而言,它的语法功能也相当复杂。学者 们对“个 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对“个研究最有争议的是它的词性:有的 学者认为“个 是量词;有的学者认为“个”不仅是量词还是助词;还有的学 者认为“个 是一个主观化标记。汉语教材在介绍量词这部分时也零散地列举 了“个 的一些特殊用法,但对这些用法出现的原因以及具有什么表达作用并 没有作出解释。所以对“个”的各种用法和功能进行分析并作出一个统一的解 释是极其有必要的。 传统的对汉语词类分类的方法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原型范畴理 论和特征范畴理论从“个”作为量词( 个) 、助词( 个。) 和主观化标记( 个。) 这三方面来分析它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其中量词和助词又分别分为典型量 词、非典型量词:典型助词和非典型助词。“个 作为助词和主观化标记是由“个 作为量词语法化而来的,所以它的量词和助词用法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状态。 本文对“个 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个 作为量词的研究, 主要是从它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这两个角度来研究的;二、“个作为助词的 研究,我们研究了“个的句法特点、表义特点以及它连接结构的作用;三、“个 作为主观化标记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它所在的特殊结构来进行研究的,包括特 殊结构的句法特点、表义特点以及它成为主观化标记的原因;四、对“个 语 法化的假设和证明,并分析了“个 语法化的原因和机制。 关键词:“个 :量词;助词;主观化标记;语法化 l i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g e ”i sas p e c i a lq u a n t i f i e ri nc h i n e s e ,w h i c hi su s e df r e q u e n t l ya n dw i d e l yo nt h es c o p eo f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i t s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i sv e r yc o m p l i c a t e do nt h er o l eo fe x p r e s s i o n e x p e r t sh a v em a d es p e c i a ls t u d yo n ”g e ”,a n d t h em o s t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p o i n t sa r e :s o m et 1 1 i n k ”g e ”i saq u a n t i f i e r ;s o m et h i n k ”g e ”i sn o to n l yaq u a n t i f i e r , b u ta l s oa n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a n ds o m et m r 墩”g e ”i sa no b je c tm a r k w h e n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i n t r o d u c eq u a n t i f i e r s ,w h i c ha l s ol i s ts o m es p e c i a lu s a g e so f ”g e ”,b u td o nn o tg i v et h er e a s o i l so fi t se m e r g e n c ea n d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r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e x p r e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u n i f i e de x p l a n a t i o nt ot h em a n yk i n d so ft h eu s a g e sa n df u n c t i o n so f ”g e ”i se x t r e m e l yn e c e s s a r y t h e r ea r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n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n d so fc l a s s i f y i n g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t h i sd i s q u i s i t i o na p p l i e st h et h e o r yo fp r o t o t y p e b a s e dc a t e g o r ya n dt h et h e o r y o ff e a t u r e - b a s e dc a t e g o r yt o a n a l y z e ”g e ”a sq u a n t i f i e r ( “g e l ”) ,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 g e 2 ) a n ds u b j e c tm a r k ( g e 3 ) t h eq u a n t i f i e ra n da u x i l i a r yw o r da r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t y p i c a lq u a n t i f i e ra n da t y p i c a lq u a n t i f i e r ;t h et y p i c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a n da t y p i c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a sa u x i l i a r yw o r da n ds u b j e c tm a r k ,w h i c hc o m ef r o m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o f ”g e ”a sq u a n t i f i e r , s ot h eu s a g ea s q u a n t i f i e ra n da u x i l i a r yw o r dh a s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t a t e t h es t u d yo n ”g e ”i nt h i sd i s q u i s i t i o ni n c l u d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s :f i r s t , t h es t u d yo n ”g e ”a sq u a n t i f i e r , m a i n l yf r o mi t ss e m a n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t os t u d y ;s e c o n d ,t h es t u d yo n ”g e ”a s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m a i n l ys t u d y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 ,a sw e l la si t sr o l e ;t h r e e , a ss u b j e c tm a r k ,i n c l u d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o fs p e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t h er e a s o no f ”g e ”c h a n g i n gi n t os u b j e c tm a r k ;f o u r , m a k ea na s s u m p t i o nt o ”g e ”a n dp r o v ei t ,w ea l s oa n a l y z et h er e a s o n sa n dm e c h a n i s m s o f i t s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g e ”;q u a n t i f i e r ;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u b j e c tm a r k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昆凄孑乡签字日期:加d 8 年上月2 p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文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掏:易弩 签字日期:州8 年土月2 d 日 导师签名( 手写) 岛暇枪 签字日期:7 喇年i 月日 第1 章导论 第1 章导论 1 1 “个 的研究概述 1 1 1 搿个一的历史发展研究 量范畴是语言的一个普遍的语法语义范畴,包括物体量、动作量和属性量, 不同语言表达量的方式不同。根据数量表达的方式,可以把人类语言分为两大 类,一是属于单复数的,一是属于量词的,前者属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后者 属于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而汉语属于后一种。语言类型学告诉我们:一种语 言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种情况。在汉藏语系中,表达数量观念时一定需要有量 词,所以说量词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中特殊的一类词,同样量词也是汉语特 殊的词类。但是汉语中表数量的范畴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语法范畴,而是经历了 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最后才确定的,是表达数量的结构不断变化和词类语 义的逐渐虚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汉语中的数量结构经历了由“名+ 数+ 名”到“名 + 数+ 量,最后演变为“数+ 量+ 名”,而量词是从名词、动词等其他词类不断虚 化而来的。据黄载君( 1 9 6 4 ) 考察,甲骨文中的量词仅有“朋、丰、人、珏 等几十个,金文中则增至四十个左右。黄盛璋( 1 9 6 1 ) 认为,两汉时期的量词 稍有发展,但此时量词仍不常用,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体系才初步建立。 同样,量词“个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个”是汉语中最常用的量词之一,使用范围广,出现频率高,用法也极 其灵活,一直受到学者的大量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追溯其来源,研究各个 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总结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个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 情况,我们接下来作一个简要的概括。 作为量词,“个 在历史上曾有三种写法:个、茴、佃,而且读音也不完全 相同。通俗编( 卷九) 对这三种写法的“个”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简言之,“若 有一个臣 ( 大学) 、“又弱一个焉 ( 左传) 、“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 扃参个。( 考工记) 中的“个 通作“筒”,扬子方言,“笛,枚也 ,如“负 矢五十筒( 荀子议兵篇) 。也作“佃”,如“举鱼腊俎,俎释三个 ( 仪礼士 虞礼) ,郑玄注:“今或名枚日佃者,音相近也,俗言物数有云若干佃。”按个 属古字,经典皆用之,筒起六国时,佃则用于汉末,郑康成犹谓俗言。在其他 第1 章导论 的资料文献中也有对这三个词的解释,如集韵筒韵:“筒,或作个,通作 佃。”经义述闻通说上:“筒形声字,从竹,固声;俗作侗。个即 介字隶书之省,非两字也。 洪诚( 1 9 6 3 ) 对“个”的语源论述很详细,认为“个的语源为“介 ,本 义为“独特”;另有“茴”,本义为“竹枚;“佃 ,本义近“介 。“个 、“茴 、 “佃”三字本不同源,由于音义的演变,魏晋时代才形成三种书写形式音义相 同的局面。同时吕叔湘( 1 9 4 4 ) 考证,“个 曾是“介的简笔字,早在礼记、 左传中已有使用:“筒”作为量词,始见于说文的引例,唐宋时渐趋流 行;“佃”字最早见于郑玄礼仪注,元以后趋于普及。由于本文不作文字上 的考证,故对这三个字不加以区分,一律写作“个”。 “个的产生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它是从“竹竿义派生出来的量词,最 初是用来计量竹子的,如郑玄注礼经云:“数木日枚,日梃,数竹日筒。 之后还可以计量其他事物,如“举鱼腊俎,俎释三个”( 仪礼士虞礼) ,但 在上古,整个量词的语法范畴处于初生阶段,“个做量词的用法很少。“个 从最初用于计量竹子开始,经过秦汉数百年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那 时量词已经很发达,其主要标志是:汉语特有的个体量词形成稳定范畴、“数量 名语序基本确立、动量词普遍增加。( 王绍新1 9 8 9 ) 这时“个 取得了使用频 率较高、适用范围较广的通用量词地位,但居于首位的还不是“个”而是“枚”。 据刘世儒( 1 9 6 5 ) 考察,“个 在魏晋时期的主要用法是计量动物、植物、其他 物类,甚至计量人、神,出现在“个”后的一般是名词及名词性词组,音节数 多为一至两个,“个”前一般都有数词。到了唐代,“个的适用范围大为扩展, 包含“个 的句法结构也有许多新的发展。这种扩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方面我们称之为继承性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称之为开创性发展。 在继承性发展方面,唐代的“个 保留了魏晋时期的各种用法,同样可以 量动物、植物、其他物类、人、鬼和神之类,但与前代相比,用例的数量及范 围大量增加,同时也有许多发展,在量同类对象时也产生了一些与前代不同的 特点。如称量动物时,“个 已经扩大到可以称量很多已有专用量词的动物;称 量其他物类也扩大到人居的房屋、巢穴、吃穿之物、舟船、器皿、乐器、玩物 等等,“个 所量的这些物类,有的在魏晋或更早的时代已有自己专用的量词。 另外,人的专名及人或动物的肢体、器官等此时也可用“个 来称量。由此可 见,“个 作为通用量词的地位在唐代得到了加强。 2 第1 章导论 在开创性发展方面,可以从语义和句法这两方面来考察。从语义方面看, “个”在唐代还有许多新的发展,可以量自然景物、处所、时间、数目、文字、 词语等,甚至可以量抽象事物及概念。量抽象概念的,如“福田一个无,虚设 一群秃 ( 全唐诗寒山诗) 。从“个的历时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 所计量的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王绍新( 1 9 8 9 ) 认为“个”在现 代汉语中的适用范围在唐代已基本上确立。从句法方面来看,唐代“个 后面 的成分不再局限于单、双音节的名词性词组,而出现了复杂的名词性偏正词组、 联合词组、者字结构和底字结构,甚至还有数量结构,如“殿西角头一个 剑南蛮画瓮子,可授石以来道理”( 敦煌变文集) “见八九个男子女人( 敦 煌变文集) 、“其美女者乃是天女,其两个大者抱得天衣乘空而去。”( 敦煌变 文集) “壶高五重,则有五个六十四寸 ( 十三经注疏) 。此外,在省“一” 的条件下,“个 不再表数量,其基本意义是表不定。 吕叔湘( 1 9 4 4 ) 对“个的各种独立用法做了详尽调查,语料包括近代汉 语各个时期的文献,王绍新( 1 9 8 9 ) 也分析了唐后“个 的使用情况,根据这 两位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个 在宋代的使用情况。“个一后面的成分变 得更加复杂,不仅仅出现了动词、形容词,还有各种短语和引述性的词语( 放 在引号里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但是整个结构还是述宾结构。张谊生( 2 0 0 4 ) 据 现有文献调查,也认为至迟在北宋,就已经出现了无定标记词“个修饰谓词 性宾语的用例了。如:“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稼轩词) “人不辩个 大小轻重无监识 ( 陆九渊象山先生集) 。“个还出现在特有的格式里,如 “动词( 形容词) + 个+ 什么( 甚) 。 在这一特有的格式中,“个”量词性在减弱, 有的甚至变成了一个助词的用法。 元代,“个 后面可以出现的成分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情况,但整个结构关 系发生了变化。太田辰夫( 1 9 5 8 ) 认为大概在元代出现了带“个 的动补结构, 但未详细说明,同时他指出动词后面带“个 引出的补语有四类,这四类是( a ) 说个明白。( 形容词) ( b ) 骂个不休。( 否定副词+ 动词) ( c ) 杀个鸡犬不留。( 成 语等) ( d ) 打得个落花流水。( 用“得个。成语等) 这说明在元代,还出现了 带“个的述补结构。 通过考察学者们对“个 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个 发生 了许多变化:第一是“个”使用的频率很高,在发展中取代了魏晋第一量词“枚” 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称量无专用量词的事物,还可以称量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第1 章导论 第二是“个称量的对象发生了扩展变化,称量对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 抽象;第三是部分在非名词性词语前的“个 在发展中指量意义逐渐弱化,并 在它所处的句法位置上发展出一些结构意义,变得以连接功能为主,相当于一 个助词,这足以证明“个 已经开始出现了虚化。这也是“个”发生的最大的 变化。 1 1 2 “个一的词性研究 汉语中的“个在量词系统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个 的句法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前面的成分可以是动词、介词、疑问 代词,甚至还有人称代词等,后面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各种 类型的短语等,“个”还出现在特定的格式中,因而它的组合就呈现出了各种复 杂的情况。这些变化使得“个 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表数量义在 逐渐削弱,有时甚至成为了一个连接成分,相当于助词的用法,可见“个 在 逐渐地虚化。学者们对“个 的这种种变化早已开始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对“个”的词性问题,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赵元任( 1 9 7 9 :1 6 3 ) 在给量词分类时,认为“个属于个体量词,并在分析特殊宾语时论述到:“表 动作结构的形容性词语常常以补语形式出现,可是有时把它当作名词性词语处 理,给加上一个或个,甚至还加上一个傀儡性的间接宾语他。”如“说 个明白 、“喝他个痛快”。朱德熙( 1 9 8 2 :4 9 ) 认为“个 是个体量词里用得最 广泛的一个,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能论“个 , 同时论述了“个 的一些特殊用法:“量词个放在形容词前边组成宾语,表 示程度高。例如:玩个痛快、跑了个快。“放在动词的否定形式前边组成宾语, 表示不停。例如:说个没完、笑个不停。 可见两位学者都认为“个在这种结 构中还是个量词,尽管后面的成分不再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持有相同观点的 还有邵敬敏( 1 9 8 4 ) 。 但也有不少学者持相异的观点。游汝杰( 1 9 8 3 ) 提出“现代汉语有两个补 语的标志:得和个”,并辨析了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聂志远( 1 9 9 2 ) 在 讨论“得字句的几个问题时,认为“打个落花流水 中的“个 实际上是结 构助词。宋玉柱( 1 9 9 3 ) 认为现代汉语里至少有两个“个”,一个为量词,一 个为助词,并区分了结构助词“得 与“个 在时态上的区别。以上三位学者 虽然没有谈论作为量词的“个的使用情况,但是他们一致认为“个 是可以 4 第1 章导论 作为结构助词的,即“个既是一个量词,也是一个助词。 除了以上两种观点外,其他的学者也提出了自己个人的看法。吕叔湘( 1 9 4 4 ) 详细地论述了“个 的使用情况,他认为“个是近代汉语里应用最广的一 个单位词( 或称量词、类别词) 。当性状词、动词、词结、引述性的词语处于 名词的地位,是个实体成分,在这些词语的前头加个( 一) 个,是援名词的例。 是个字应用范围的一度扩展。”“个字用法的又一扩展,从实体性成分前头扩 展到不能认为实体成分的词语前头,离开单位词的本用更远一步。“因而这 些个字,要是撇开语源,采取现实主义的看法,也就不妨认为一种联结词。 可见吕先生认为“个 不仅是个单位词,也可以是个联结词。张谊生( 2 0 0 4 ) 认为当“个处于动宾结构和述补结构时,这两种结构它们之间是个连续统, 把述宾结构中的“个 分析为量词,而述补结构中的自然应该归入助词。张谊 生( 2 0 0 4 ) 也讨论了带“个 的“把 字句,认为其中的“个”有的是量词, 有的是助词。而石毓智、雷玉梅( 2 0 0 4 ) 则与以上学者的观点大不相同,认为 “个 是个宾语标记,并分析了“个的使用范围和功能。 通过以上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学术界对“个 的词性的讨论 主要集中在量词和助词之间。当“个 处于述宾结构时,倾向于把“个 看作 量词,当“个 处于述补结构或其他结构时,倾向于把“个 看作结构助词。 同时我们也查阅了目前几种字典和词典对“个 的解释: 古代汉语字典对“个的字源和释义作了说明,其中释义为:( 量 词) 个数,个。( 代词) 代词,这,此。( 名) 正房两边的房舍,即厢房。 ( 助 用于副词、形容词词尾。 古今汉语字典圆个1 :量词。单独的。指示代词。指身材或物 体的大小。词的后缀。姓。个2 :正房旁的侧室。 现代汉语词典 对“个”的解释是:个1 量词。单独的。个2 量 词些的后缀。 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时间词后面,跟某日 里的意思相近。 通过以上字典和词典对“个 的解释,我们知道“个 在古代汉语中还没 有出现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而古今汉语字典对“个作为量词的解释中 古代汉语字典第一版,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2 0 0 5 。古今汉语:声典第一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 0 0 3 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占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9 7 第l 章导论 详细列举了它的各种用法,其中就有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或结果。 现代汉语词典对“个作为量词的用法的解释和古今汉语字典解释的 差不多。然而通过以上字典和词典我们无法知道近代汉语中“个 的使用情况, 同时这些字典和词典都提到了“个 具有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但它还是一个 量词,所以我们认为对近代汉语中“个的各种用法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对它 的词性做出一个定论是极其有必要的。 1 2“个1 刀、。个2 力、“个3 力 在1 1 2 中,我们对学术界关于“个”的词性的讨论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个 处于一个不断虚化的过程中,其语义和语法功能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学 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它的研究,自然对“个 的词性会有不同的看法。有 的学者认为“个”依然还是一个量词,有的则认为“个 不仅是个量词,还是 个助词,甚至还有的认为“个 是一个宾语标记。然而“个 的词性到底是什 么呢? 原则上,一个词不能同时具有两种词性,那么又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界 定呢? 在汉语的词类中,的确存在一个词同时具有两种词性,就是所谓的兼类 词。但是在“个”的使用中,经常是在一个使用环境中,往往同时兼有两种词 类的用法和特点,所以我们认为“个 不符合兼类词的特点,因而它不是一个 兼类词。 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准的语言,而形态标准本来是识别词类最简 易、最显著的标准。最初汉语学界主张以意义区分词类,“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 故字类亦类其义耳。”马氏文通虽然注意到了汉语中特殊的词类,但没有量 词这类词。其后黎锦熙( 1 9 2 4 ) 、吕叔湘( 1 9 4 2 ) 、王力( 1 9 4 3 、1 9 4 4 ) 等早期 的语法研究者都以意义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词类就成了 意义类,但量词没有独立的地位,往往是名词中的一个小类。随着结构主义语 言学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统治地位的确立,人们认为词类不是意义范畴,而 是语法范畴,应该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词类。直到丁声树等汉语语法讲 话( 1 9 6 1 ) 最终确立了量词独立的词类地位,按性质和用法把汉语的词分为十 类。可以说量词是汉语最后被确认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目前几乎所有的语法 书都认为“个 是一个个体量词。 目前学者对汉语中“个 的词性的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是量词还是助词上。 6 第l 章导论 大部分汉语语法书中量词的定义是:量词是能够放在数词后头的粘着词,助词 的定义是:附着在词或词组上边,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但是根据“个”在实 际语言中使用的情况,它既有量词的语义语法功能,又有助词的语义语法功能, 那么应该怎样给它具体归类呢? 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词类范畴看成是经典范畴, 这种范畴化理论背景下的范畴是绝对的、离散的,认为一个词要么属于这个词 类,要么不属于这个词类,不存在中间状态,词类成员之间的地位也应该是平 等的。这种分类方法是有很多弊病的,因为有的词本身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词类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学者对“个 的词性的讨论的不同结果是与他们采 用的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有关。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l w i t t g e n s t e i n ,1 9 5 3 ) 发现了经典范畴化理论 的缺陷。后来b e r l i n & k a y ( 1 9 6 9 ) 对语言颜色词的研究,以及心理学家r o s c h 等 对于自然范畴结构的研究和语言学家l a b o v 对英语“杯子所指范畴的研究进一 步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论断。( 刘顺2 0 0 3 ) 近年来,“原型范畴”理论开始运用 到词类划分问题上来了。袁毓林( 1 9 9 5 )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观照汉语的词类 问题。他认为词类范畴不是特征范畴,而是原型范畴。同一类的词在分布上只 是在总体上大致相似,很难找出一条为这一类的词的全体成员所共有而为其他 类的词的成员所无的分布特征。同一类的词在语法功能上呈现出连续性特征, 同一词类的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有些词具有该类词较多的语法特征,它们 是这类词的原型成员;有些词具有这类词的部分语法特征,它们是这类词的非 原型成员。词类是基于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语法范畴,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往 往并不共有一条为其他词类的成员所无的分布特征,所以无法将词分成非此即 彼的类。张谊生( 1 9 9 8 ) 在谈论“永远 这个词的词性问题时,也提出了对汉 语词类划分的新的看法:( 1 ) “划分词类应该以原型范畴( p r o t o t y p e b a s e d c a t e g o r y ) 为基础,以特征范畴( f e a t u r e b a s e dc a t e g o r y ) 为辅助。原型范畴 理论认为:实体是根据其属性加以范畴化的,范畴边缘是模糊不清的;同一类 范畴内各成员之间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 2 ) 必须用动态眼光来观察、分析, 因为词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都有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3 ) 应该以连续的、联 系的观点来进行汉语词类的宏观和微观研究。词类之间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 别实际上都是以一种程度强弱为序的连续统( c o n t u n n m ) 。 我们赞同以上两位学者的看法,将词类范畴处理为原型范畴也是由研究对 象的性质决定的。正如吕叔湘( 1 9 8 4 ) 指出的那样:“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 7 第1 章导论 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 词和非词( 比词小的,比词大的) 界限,词类的界限,各种句子成分的界限。 划分起来都难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采 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词类划分的新的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因此, 我们将采用原型范畴和特征范畴相结合的方法来给红楼梦中“个 的语法 功能进行归类。 量词最基本的特征是前面可以自由地加任何数词,主要用来表达事物的量, 可以说数词是量词的一种典型标记,而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 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因此我们认为量词和助词的典型特征分 别为:量词前面可以自由地加数词,而助词主要是表达一种结构关系。因此在 给“个具体归类时,我们主要根据它在某种环境中所具有哪种词类的典型特 征多一些,并以此来给它定类。本文我们把“个分为量词( “个。 ) 、助词( “个 : ) 和主观化标记( “个。 ) 来分析它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其中“个又分 为典型量词和非典型量词;“个: 分为典型助词和非典型助词。助词和主观化 标记是从量词虚化而来的,但它们虚化的原因和途径是不同的。根据p a u lh o p p e r ( 1 9 9 5 ) 提出的虚化中的五个准则:层次( 1 a y e r i n g ) 、分离( d i v e r g e n c e ) 、 限定(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 、持续( p e r s i s t e n c e ) 和类变( d e 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 。 其中“持续准则指出:当一个新的虚词意义产生时,旧的词义未必消失。相 反,新的用法在发生形态化( m o r p h 0 1 0 9 i z a t i o n ) 以前,新用法会体现旧用法; 而“类变”准则指出:虚化导致某一实词减少了某一词类的主要特征,一方面 该词失去了和原词类典型标记一起使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失去了在话语片段 中的独立性。( 孙朝奋1 9 9 4 ) 所以“个 作为助词的用法往往会体现它作为量词 的某些用法,经过我们的考察,可以从数和连接功能上将“个作为量词和助 词的用法统一起来。而“个”作为主观化标记主要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是 属于一种语用表达范畴。 1 3 研究方法和目标 1 3 1 研究方法 作为对专书某一语言现象的研究,本文首先必须对红楼梦中所有的“个” 进行检索、分类和统计。 8 第1 章导论 然后,根据检索出的语料,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特征范畴理论对“个”进 行一个归类,把“个”分为:典型量词、非典型量词、非典型助词、典型助词, 这些词之间是一个连续统,它们没有绝对的界限,同时“个还是一个主观化 标记。对这些“个 的不同词类和用法,我们将从语法、语义等几个方面对它 进行全面的描写和分析。 最后,通过对共时平面“个”的分析来构拟“个 的虚化过程,并以前人 对“个 在古代汉语中使用情况的研究来证实它的发展历程,然后对“个 虚 化的原因和机制作出一个统一的解释。 1 3 2 研究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个 的词性和用法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同时对近代汉语“个 的使用情况的研究也非常的少。本人打算通过研究红楼梦中的“个”,运用 原型范畴理论和特征范畴理论对“个”的词性进行一个归类,并对它所有的用 法和功能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也希望本人的研究能够弥补这一时期“个 研究 的不足。 对于“个的语法化的历程和原因,目前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不多,本人将 尝试分析并解释“个”的语法化的原因和机制。 1 4 语料及其他说明 本文语料来自红楼梦,但是红楼梦到目前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它 最初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抄本形式传世,仅8 0 回,现存的后4 0 回,通常 认为是高鹗续作。 本文检索的红楼梦所依据的版本主要是1 9 9 1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的一百二十回本。此本以程乙本为底本,重新加以标点。底本中原存在若干文 字讹误,则酌参红楼梦其他的版本作了改正,不再另出校记。另外本文同 时还运用了蔡义江校勘的红楼梦电子版。在检索过程中遇到不同之处,皆 以前版本为主。 由于受到历史和方言等的影响,在红楼梦中,“个 还出现了形容词性 或副词性附加成分、指示代词、词缀等用法,本文对这些用法均不作分析和讨 论。文中所列举的例子,我们也均不标明它们具体出自多少回,同时“红楼 梦一,下文简称“红 。 9 第2 章红楼梦中量词“个i ”的分析 第2 章红楼梦中量词“个,”的分析 2 1 典型量词“个,力 典型量词“个。”的特点是:它的前面可以自由地加数词,语义上,除了数 量发生变化外,其它的语义基本上不变,指量功能强:形式上,结构关系不发 生任何变化。接下来我们具体从语义和句法这两方面来分析“个。的使用情况。 2 1 1 “个一的语义特点 根据1 1 1 对“个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所作的概括,可知“个 最初是一个只能用于数竹,渐渐扩大到计数所有竹制品的量词,然后发展成一 个可以计量其他具体名词、抽象名词的量词,最后发展成为一个通用量词。在 整个发展过程中,“个 的意义虚化程度越来越高,抽象程度越来越高,组合能 力越来越强。对于“个。 的语义特点,我们将从它的表量范围和特殊语义来考 察。 2 1 1 1 “个,一的表量范围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是“枚,而不是“个 ,到后来 由于“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大量专有量词的产生使得“枚”的使用范围不断 缩小,最后到了唐代,“个渐渐地取代了“枚 的地位,跃居汉语量词之首。 红中“个。 的计量范围相当广泛,可量范围如下: ( 一) 量动物 ( 1 ) 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 ( 2 ) 你们看看她,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 ( 3 ) 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了一仝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在红中,“个, 还可以量鱼、猪、鸡、雁、耗子、苍蝇等,其中很多 动物和家禽在当时都有专用的量词,“个。”是与这些专用量词并行来称量的。 ( 二) 量植物或与植物相关的 ( 4 ) 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 我郝听见了。 ( 5 ) 说一个个没机变的,一个葫芦一个瓢。 本文例子中的“个”,我们一律按照原著,而不写成“个1 ”、。个2 ”、“个3 ” 1 0 第2 章红楼梦中量词“个l ”的分析 ( 6 ) 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 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个。 在红中量植物或与植物相关的物类比较少,其他的还有:香芋、 萝卜、橄榄等。 ( 三) 量其他物类 【7 ) 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来两个梅花香饼儿 ( 8 ) 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 9 )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仝赤金九龙青地大匾 ( 1 0 ) 帘外丫鬟囔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 1 1 ) 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 钱 ( 1 2 ) 湘云答应了,将三个戒指儿包上,歇了一歇,便起身要瞧凤姐等人 去。( 13 ) 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 通过对红中“个。量其他物类的考察,“个 所量的范围相当广泛, 可以量吃穿之物、器皿、舟船、玩物、金钱、首饰、药物等。 ( 四) 量人、鬼、神 ( 1 4 )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遂同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 1 5 ) 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 ( 1 6 ) “谁知这样一仝人,这样薄情无义。”临了剩我一仝孤鬼。”说着,便 赌气上床睡。 ( 1 7 ) 不但花有一仝神,一样花有一位伸之外,还有总花神。 红中“个”量人几乎不受什么限制,所量可以是单独的人,也可以是 有修饰语的“美人、“老人 等,还可以是表亲属称谓和其它关系的“妯娌”、 “外甥女、“徒弟 等,表职务或社会阶层的“医生”、“大夫 、“太监 、“丫 头等。还可以量各种鬼、神。正如吕叔湘( 1 9 4 4 ) 所说,古代用个字,兼及 人和物,近代也是这样,但是比较起来,我们不妨说个字主要用途在于称人。 ( 五) 量人的肢体、器官之类 ( 1 8 ) 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 ( 1 9 ) 两仝眼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 ” ( 2 0 ) 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仝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 体统。 ( 2 1 ) 我也要会会那凤奶奶去,看她是几个脑袋,几只手。 第2 章红楼梦中量词“个l ”的分析 除此之外,红中“个, 还可以量鼻子、耳朵、手、巴掌等。 ( 六) 量自然现象及处所 ( 2 2 ) 宝玉听了这话,又是一个闷雷。 ( 2 3 )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 ( 2 4 ) 这屋里你还藏不得,少时就来堆东西。等我寻个地方。 ( 2 5 ) 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仝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 群。 ( 七) 量文字 ( 2 6 ) 宝玉听了,忙笑说道:“原来姊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 鉴。” ( 2 7 )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 2 8 ) 黛玉笑道:一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 ( 八) 量时间 ( 2 9 ) 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仝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 ( 3 0 ) 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 ( 3 1 ) 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 了。 通过以上分析“个。的表量范围,可知“个。”所量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不仅可以量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还可以量多数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正如 吕叔湘( 1 9 4 4 ) 所说,“我们不妨说个是个填空子的单位词”、“近代汉语里一方 面奠定了名物称数必用单位词的原则,并且发展出众多单位词来,可是同时也 似乎在让个字逐渐扩展它的底盘,变成了一个独占优势的单位词。” 2 1 1 2 “个,一的特殊语义 以上我们是从“个。 的表量范围来讨论它的语义特点的,同时“个还 具有特殊的表义特点,能表达除数量意义之外的其他特殊的语义,主要有以下 几种: ( 一) 表示“唯一 或“单独”的意义 ( 3 2 ) 若有好事,你们享去;若是不好,我二仝人当去。 ( 3 3 ) 他为了一个林姑娘,几乎没要了命。 ( 二) 表示“同一个 的意义 1 2 第2 章红楼梦中量词“个l ”的分析 ( 3 4 ) 一个桌儿上口乞饭,一个床儿上睡觉。 ( 3 5 ) 贾环见宝玉同刑夫人坐在二仝坐褥上早已心中不自在了 ( 三) 表示“任何一个 的意义 ( 3 6 ) 不准州县得一个大钱。 ( 3 7 ) 我才告诉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 四) 表示“某一个人的意义。( 说话人的心目中有所指,所指的对象是 语境中实际存在的人物) ( 3 8 ) 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 ( 五) 表示“另外一个人的意义,这个人是完全与本人不同的一个人。 ( 3 9 ) 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 变了二仝。 ( 4 0 ) 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 量词由于它的黏附性,它只能通过所量事物和数词来表现它的语义。以上 “个。 所表达的特殊语义,其实是数量短语“一个所表达的意义。“一个。 不是表达与“二个。 、“三个。相对的数量义,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一已 经虚化了。但我们认为“一个 的特殊语义是它在使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 引申义,还表达一定的数量义,虽然意义有所虚化,但仍然把“一个。 看作是 典型量词。 2 1 2 。个一的句法特点 句法上“个 的特点,这里不仅仅是指单独量词“个。 ,还包括“个 的名量短语,主要是指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 ( 一) 组合能力 量词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黏附性,即量词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和其他成 分组合以后才能与名词或动词相搭配,即“个”必须与其它成分组合后才能充 当句法成分。“个 的名量短语也可以与其它成分组合后再充当句法成分。红 中“个。、“个。 的名量短语主要可以和以下几种成分组合: 1 、与数词组合 “个。 与数词组合是不言而喻的,也是量词最基本的特点,容易理解,我 们不必多说。但是在红中“个。的前面往往省略数词“一 而单独使用。 量词“个”省略其前面的数词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一是必须在宾语的位置; 第2 章红楼梦中量词“个1 ”的分析 二是数词只能是“一”的时候。( 石毓智2 0 0 4 ) 同时,“个。与指示代词组合时, 当数词是“一”的时候,往往也不说。如: ( 4 1 )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仝头路 ( 4 2 ) 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等明决,今日何反成仝没主意的人了! ” ( 4 3 ) 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4 4 )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符合以上条件的都可以省略“一 。吕叔湘( 1 9 4 4 ) 探讨 过“个 前省略“一”的种种情况,其中就谈到了在宾语位置上的“一不是 一律省去,往往因种种条件而保留,也有无条件而不省的。如: ( 4 5 ) 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个喉咙罢了。 ( 4 6 ) 外面不是枕头? 拿一个来枕着。 例( 4 5 ) 中前一个数词“一 和( 4 6 ) 中的“一 都是不能省略的。 “个”还可以和数词“几、“半”组合,它们不表达具体的数目,表达的 只是相对的量。如: ( 4 7 ) 原告固是定要,自然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f o - i 。 ( 4 8 ) 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了,吃了有大半 个 2 、与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组合 红中指示代词与“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合同采购管理:天地华宇合同采购系统
- 项目咨询服务合同模板
- 如何制作一个培训计划方案
- 销售合同的终止协议书范本2025
- 金融销售技巧培训
- 2024年04月江苏盐城市招聘防控临时医务人员50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稀土金属冶炼与冶炼设备维护管理考核试卷
- 私募股权投资私募REITs投资实务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策略考核试卷
- 小学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
- 综合执法改革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人工智能在航班调度中的未来应用探讨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二模)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宜昌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水下潜水艇课件
- 36 阶段统计项目风险管理表甘特图
- 2025-2030中国电信增值行业运行状况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