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生答。 师: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在屈辱中不断寻求探索,图片就是维新变法中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努力自强的壮举。同近代的中国一样,俄国,日本都曾经有面临西方入侵的危险,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 设计意图很明显,近代的中国与19世纪中期的日本、俄国一样,都面临西方的入侵。在国难当前,大家都努力自强。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用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不同的结局?中国的学习西方与日本、俄国的改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课内容。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师:出示以下图片及材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让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 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相互讨论、交流,总结得出) 用以上材料加上图片和一些插语,鲜明地展示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了广大农奴的反抗,农民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提问)农奴制怎样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假如你是当时的沙皇统治者,面对面临的社会问题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根据学生的预测,自然引入俄国改革方面来。 (2)1861年改革 师: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画像农奴制改革图片并设疑:俄国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当时在位的俄国沙皇是哪一位呢?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组内讨论并交流,归纳。由代表总结发言,并听取老师讲解,理解改革措施。) 师:但是通过改革,有一些地主和贵族提出反对。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全面分析。它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完善的一面。俄国的这次改革也是一样的。启发学生思考: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面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师进一步补充。) 师:出示问题: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举手发言。教师适当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农奴和沙皇的角色中思考:该怎么办?使学生更能感受当时俄国必须改革的迫切性。然后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说明,使学生对农奴改革有一定的认识。最后透过沙皇的话:“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引导学生理解对农奴改革的评价。 二、日本明治维新 师:下面再来看我们国家的另外一个近邻日本。在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回答:在19世纪末期,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 师: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指导引入日本改革)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那么在日本,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会发生一场资产阶级改革呢? (1)背景 师:(出示图片)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舰队登陆日本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具体有哪些? (鼓励引导学生根据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图片分别介绍) 师:课件展示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学生迅速阅读材料后,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找一名学生介绍倒幕情况。) 师: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自主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师出示课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迅速在书上标出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一小组完成得最快!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口头回答。 师: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事物本质) 最后用两幅图片引出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性质:是天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作用: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局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设计意图用图片激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背景、经过以及评价。特别把课前导入的问题重新引出。让学生思考中国的维新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四、感悟空间 纵观学习过的人类改革历史: 封建社会:中国商秧变法 中古欧洲查理马特改革 近代社会: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现代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 你能感受到这些成功的改革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经验吗?对个人成长有哪些指导呢?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想发展,想进步,就要改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古今改革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个人的学习成长有何帮助,以古鉴今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危机重重两国改革的背景 二、寻道图强两国改革的内容 三、大道行思两国改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简述南北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 二、设问导读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农奴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 1、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合作探究: 1.结合教材P121“活动与探究”对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2.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不同点:、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B、农奴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贵族地主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 日本:A、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837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农民起义就是一个典型。B、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西南部大名和商人、资本家接近,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现状。而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加之武士的生活状况恶化,已由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反幕府的力量。C、民族危机严重,幕府引狼入室,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内外因的结合促进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进行了改革。 、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 相同点: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 四、自我检测: 1、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A) A、废除农奴制B、废除君主制度C、废除贵族世袭制D、废藩置县 2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D、农奴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3、19世纪中期,侵略日本的资本主义首先是(C)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4、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通过(C) A、独立战争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南北战争 5、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国是(C) 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6、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C)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D、改革不彻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